植物学考试大纲

植物学考试大纲
植物学考试大纲

植物学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植物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植物学(上册)及植物学(下册)的孢子植物部分分

植物学(下册)种子植物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单项选择题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填空题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简答题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综合题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Ⅲ考查范围

植物学(上册)

一、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 植物细胞壁的分层和化学成分,胞间连丝、初生纹孔场、纹孔

植物细胞分裂类型及意义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二、植物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及分泌结构的主要特征和分布三、根

. 根系的类型

. 根尖的结构和特点

. 根的初生结构

表皮、皮层(内皮层)及维管柱(中柱鞘和维管组织)的主要特征

. 侧根的形成

. 根的次生结构

根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分裂及产生的结构

四、茎

.芽的结构

. 分枝的类型

. 茎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茎、单子叶植物茎及裸子植物茎初生结构的主要特征

. 茎的次生结构

茎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分裂及产生的结构

五、叶

.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针叶)叶片的结构

. 不同生态类型叶的结构特点

六、营养器官的变态

常见根、茎、叶变态的类型

八、花

花各部的组成,雌蕊,雄蕊,胎座和胎座的类型,子房位置

九、花药

花药的结构

十、胚珠

胚珠、胚囊的结构

十一、开花、传粉和受精

传粉方式,受精作用的选择,双受精

十二、种子

种子的基本结构,种子的类型,幼苗的类型

十三、果实

果实的形成

十四、被子植物生活史

植物学(下册)

一、藻类植物

藻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态分布

二、地衣

地衣的组成

四、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门一般特征生活史

五、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门一般特征和生活史

六、裸子植物

.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 .裸子植物的分类

铁树纲:铁树科;银杏纲:银杏科;

松柏纲:松科、杉科、柏科

买麻藤纲:买麻藤科

七.被子植物

.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被子植物的分类

木兰科、樟科、莲科、毛茛科、金缕梅科、桑科、壳斗科、石竹科、蓼科、山茶科、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花科、蔷薇科、含羞草科、苏木科、蝶形花科、芸香科、五加科、伞形科、杜鹃花科、夹竹桃科、茄科、马鞭草科、唇形科、木犀科、茜草科、菊科、泽泻科、槟榔科、天南星科、莎草科、禾本科、百合科、石蒜科、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植物学植物分类

植物学植物分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裸子植物的分类 现存裸子植物有 71属 800余种,我国有41属 236种。 分五个纲 铁树纲(苏铁纲:9属110种) 银杏纲(1科1属1种,我国特产,国家一濒危级保护植物) 松柏纲(球果纲:7科51属600余种) 红豆杉纲(紫杉纲:3科14属162种) 买麻藤纲(3科3属80种) 1. 苏铁纲 (Cycadopsida) 苏铁(Cycas revoluta)苏铁科,苏铁属 主要特征:常绿木本茎不分枝羽状复叶集生茎顶雌雄异株 2. 银杏纲 (Ginkgopsida) 银杏(Ginkgo biloba)银杏科,银杏属 特征:高大落叶乔木;有长枝和短枝之分;叶扇形,叉状脉;雌雄异株。 3. 松柏纲分类及代表植物(种类最多,有600余种,分为 7 个科) 本纲主要特 乔木,多分枝,叶针形、线形、鳞片形具有树脂道 孢子叶球球果状(球果植物),大孢子叶球由多枚 大孢子叶(珠鳞)和苞鳞组成 胚珠在大孢子叶腹面倒生 小孢子有气囊或无气囊精子无鞭毛 可分为3个科: 松科:种鳞与苞鳞离生,每种鳞有2粒种子 杉科:种鳞和苞鳞半合生,每个种鳞有2—9 粒种子 柏科:种鳞和苞鳞完全合生,每个种鳞有1—多胚珠 (1)松科:叶常针形或线形,每种鳞两粒种子,种鳞与苞鳞离生。 冷杉属(Abies)(枝具圆形微凹的叶痕叶条形球果直立,当年成熟)该属约50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中美及非洲北部的高山地带。我国有19种3变种。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浙江、台湾各省区的高山地带,常组成大面积的纯林,为令后开发利用的森林资源,有些种类是森林更新的主要树种。多为耐寒的耐荫性较强的树种,常生于气候凉润、雨量较多的高山地区。 (2)杉科:叶披针形、条形或鳞状,种鳞和苞鳞半合生,每个种鳞有2--9粒种子 常见植物有:杉木属(Cunninghamia) 南洋杉属南洋杉科植物。常绿乔木,原产澳大利亚诺和克岛,它的名称繁多,按属地称谓有英杉、澳杉、南洋杉等。 南洋杉树形高大,姿态优美,为世界5大公园树种之一。最宜独植作为园景树或作纪念树,亦可作行道树。但以选无强风地点为宜,以免树冠偏斜。南洋杉又是珍贵的室内盆栽装饰树种。南洋杉为美丽的园景树,可孤植、列植或配植在树丛内。也可作为大型雕塑或风景建筑背景树。南洋杉又是珍贵的室内盆栽装饰树种,用于厅堂环境的点缀装饰,显得十分高雅。 (3)柏科:叶对生或轮生,具两型叶,种鳞和珠鳞完全合生

《园林植物学》考试大纲.doc

《园林植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园林植物学是风景园林硕士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指定参考书《花卉学》、《园林树木学》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院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一)花卉学 绪论 花卉的涵义和范围;花卉栽培的意义和作用;我国丰富的花卉种质资源及其对世界园林的贡献;国内外花卉事业(科研、生产等)发展概况。 第一篇 第一章花卉种质资源及其分布 第二章花卉的分类 第三章花卉的生长与发育 第四章花卉与环境因子 第五章花卉栽培的设备 第六章花卉的繁殖 第七章花卉的栽培管理 第八章花卉的应用 第九章花卉的病虫害防治 第二篇 第一章露地花卉 包括: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岩生花卉; 水生花卉学名;形态特征;产地与分布;习性;繁殖;栽培;园 林用途 第二章草坪植物与地被植物 主要草坪植物;主要地被植物 第三章温室花卉 包括: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亚灌木花卉;木本花卉;兰科花卉;蕨类植物;仙人掌及多浆植物 第四章盆景艺术 盆景概念及简史;盆景分类及艺术流派 (二)园林树木学 绪论 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中国丰富多彩的园林树木资源和宝贵的 科学遗产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植物分类学方法;园林建设中的分类法 第二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树木的生命周期;树木的年周期;树木各器官的生长发育;树 木的整体性及其生理特点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温度因子;水分因子;光照因子;空气因子;土壤因子;地 形地势因子;生物因子;植物的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城市环 境概述 第一章园林树木对环境的改善和防护功能 园林树木改善环境的作用;园林树木保护环境的作用 第二章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 第十章园林树木的修剪与整形 第十一章园林树木的土、肥、水管理 第二篇各论 国产习见园林树种以及国外产著名种类 包括:学名;形态;分布;习性;繁殖栽培;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掌握基本概念、植物资源及分布、分类、生长发育以及和环境间 的相互关系;常见和主要种类的所在科属及学名、栽培繁殖方法及其在 园林中的应用。 四.试卷结构 1.园林植物的拉丁学名互译(20分) 2.名词解释(40分) 3.填空题(30分) 4.综合性答题(60分) 五.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笔试 考试时间:3小时 六.主要考试书 1.《花卉学》中国林业出版社王莲英 2.《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陈有民

(完整版)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种子学学时:32 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种子学是研究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农师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种子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种子发育、成熟的过程和特点,种子休眠、活力、寿命、萌发及种子处理的概念、机理及其变化规律、调控措施,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技术原理,熟练掌握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操作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内容,熟悉操作规程,能独立解决种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种子的涵义,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种子的涵义,了解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难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区别 第二章种子的形成与植物学分类 1、教学内容 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种子的植物学分类;主要农作物种 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熟悉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并从专业的角度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有个充分的认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种皮上的构造及其与胚珠类型的关系;种子的发育和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态结构;主要农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特点;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难点:胚囊的发育和结构;双受精过程及意义;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 1、教学内容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种子水分;种子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其他化学成份; 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理解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BOTANY TEACHING PROGRAM) 执笔者:洪宇 审核人:曹毅刘家友卢博彬 编写日期:2017年8月 二、课程简述 植物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系统性地介绍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生和发育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构成植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组织、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与发育等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了解植物界进化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技能,及一部分被子植物常见的科、属特征,并能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为识别、利用和改造植物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 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类群的基础知识以及植物界演化规律,了解植物个体发生、发育、生长、生殖等生命活动规律。2. 使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基础知识,及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

专业课以及从事园艺产业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3.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学的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掌握植物种子的结构和主要类型,掌握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结构与发育过程,掌握雌蕊和雄蕊的结构与发育,掌握被子植物传粉与受精的过程,掌握被子植物基本类群与分科。 (二)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占30%。其中: 出勤考核:占10%。 作业成绩:占20%,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植物学植物分类.

裸子植物的分类 现存裸子植物有71属800余种,我国有41属236种。 分五个纲 铁树纲(苏铁纲:9属110种) 银杏纲(1科1属1种,我国特产,国家一濒危级保护植物) 松柏纲(球果纲:7科51属600余种) 红豆杉纲(紫杉纲:3科14属162种) 买麻藤纲(3科3属80种) 1. 苏铁纲(Cycadopsida) 苏铁(Cycas revoluta)苏铁科,苏铁属 主要特征:常绿木本茎不分枝羽状复叶集生茎顶雌雄异株 2. 银杏纲(Ginkgopsida) 银杏(Ginkgo biloba)银杏科,银杏属 特征:高大落叶乔木;有长枝和短枝之分;叶扇形,叉状脉;雌雄异株。 3. 松柏纲分类及代表植物(种类最多,有600余种,分为7 个科) 本纲主要特 乔木,多分枝,叶针形、线形、鳞片形具有树脂道 孢子叶球球果状(球果植物),大孢子叶球由多枚 大孢子叶(珠鳞)和苞鳞组成 胚珠在大孢子叶腹面倒生 小孢子有气囊或无气囊精子无鞭毛 可分为3个科: 松科:种鳞与苞鳞离生,每种鳞有2粒种子 杉科:种鳞和苞鳞半合生,每个种鳞有2—9 粒种子 柏科:种鳞和苞鳞完全合生,每个种鳞有1—多胚珠 (1)松科:叶常针形或线形,每种鳞两粒种子,种鳞与苞鳞离生。 冷杉属(Abies)(枝具圆形微凹的叶痕叶条形球果直立,当年成熟)该属约50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中美及非洲北部的高山地带。我国有19种3变种。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浙江、台湾各省区的高山地带,常组成大面积的纯林,为令后开发利用的森林资源,有些种类是森林更新的主要树种。多为耐寒的耐荫性较强的树种,常生于气候凉润、雨量较多的高山地区。 (2)杉科:叶披针形、条形或鳞状,种鳞和苞鳞半合生,每个种鳞有2--9粒种子 常见植物有:杉木属(Cunninghamia) 南洋杉属南洋杉科植物。常绿乔木,原产澳大利亚诺和克岛,它的名称繁多,按属地称谓有英杉、澳杉、南洋杉等。 南洋杉树形高大,姿态优美,为世界5大公园树种之一。最宜独植作为园景树或作纪念树,亦可作行道树。但以选无强风地点为宜,以免树冠偏斜。南洋杉又是珍贵的室内盆栽装饰树种。南洋杉为美丽的园景树,可孤植、列植或配植在树丛内。也可作为大型雕塑或风景建筑背景树。南洋杉又是珍贵的室内盆栽装饰树种,用于厅堂环境的点缀装饰,显得十分高雅。 (3)柏科:叶对生或轮生,具两型叶,种鳞和珠鳞完全合生 常见植物:圆柏属(Sabina) :龙柏侧柏属(Platycladus)刺柏属(Juniperus) (4)南洋杉科:栽培种南洋杉Araucaria 原产大洋州

2019年北京市中级职称考试大纲园林专业

《园林绿化专业基础与实务》考试大纲 前言 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园林绿化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熟悉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园林绿化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园林绿化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 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一四年一月

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城市绿化条例 北京市绿化条例 了解:《城市绿化条例》对城市绿化规划和建设、保护和管理的有关规定; 熟悉:《北京市绿化条例》(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09年11月20日通过,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掌握:《北京市绿化条例》对北京市城乡绿化规划、建设、保护、监督和管理的规定。 二、园林绿化标准 熟悉:园林绿化国家标准 掌握:园林绿化北京市地方标准 (一)《城市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三)《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 (四)《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五)《屋顶绿化规范》 (六)《园林设计文件内容及深度》 三、植物学 了解:植物学基础知识、植物基本类群、植物细胞、植物组织、高等植物、种子植物的概念。 熟悉:植物的六种基本类群;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组织的六种类型及其功能;植物的分类单位和植物的命名方法。 掌握: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幼苗的形态与功能。 四、生态学 (一)生态学基本概念 (二)生物与环境 (三)生物种群 (四)生物群落 (五)生态系统 了解: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发展、现代生态学的特点、环境、环境要素、生态因子、生态作用、生态适应;生态反作用;种群;种群生态学;生态入侵;生态对策、竞争、互利共生;生物群落物种多样化;群落演替;生态系统;食物链;生态效率;生物循环;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生态学前沿的理论及其应用。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基本名称:植物学 2、课程英文名称:Bontany 3、课程编号:011192 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5、课程性质:必修课 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 7、适用专业:动植物检疫专业 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9、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数44,实验学时数10) 10、学分:3.4学分 二、课程教育目标 植物学是农林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学习和研究植物学,必须以辩证的观点,正确地认识植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等一系列生命活动,联系专业和地区实际,着重介绍基本要领及基本理论,较系统地学习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育的一般规律,有性生殖等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如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与育种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准备必要的条件。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和农业科学研究,扩大知识面,培养和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学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目的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为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 教学内容: 细胞的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物学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及细胞器的主要功能;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其作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分化、细胞死亡。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细胞的概念,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理解原生质的概念,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了解植物细胞后含物及细胞的死亡。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细胞器的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 教学内容: 植物组织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及组织系统类型。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组织的概念,各类组织(分生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理解组织系统的类型、分布规律及功能;了解分泌结构的类型及复合组织。 教学重点:组织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难点:各组织的结构特征。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 教学内容: 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胚和胚乳),种子的基本类型(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及种子休眠;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理解种子休眠的原因和打破方法,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幼苗的类型。 教学重点:种子的基本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种子的休眠。

(完整版)园林专业专升本考试大纲

(园林植物占40%、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占40%、园林环境占20%)《园林植物》课程考试大纲 一、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1、了解植物细胞内含物在细胞构造中的存在状况及鉴别方法。 2、了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特点和意义。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 3、掌握植物细胞的概念和基本构造、细胞器的基本功能。 4、理解各种组织的形态、在植物体内的位置及功能。 5、掌握组织、维管束的概念。 二、植物的营养器官 1、掌握芽的类型。 2、掌握根的种类,根系的类型及根的变态类型。 3、掌握茎的基本形态、茎的分枝方式,茎的生长习性及茎的变态类型。 4、掌握叶的结构组成,单叶和复叶及叶序类型及叶的变态类型。 三、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1、掌握花的构造、组成、花的类型及花序的类型。 2、理解开花与传粉、双受精概念。理解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过程及构造。 3、掌握果实的类型。了解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 四、植物的呼吸作用 1、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类型及有氧呼吸的种类。 2、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掌握呼吸强度的概念。 3、掌握影响呼吸强度的因素及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五、植物的光合作用

1、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了解叶绿体色素的光学性质。 2、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 3、掌握光合强度的概念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六、植物的水分代谢 1、了解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及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状态。了解水分在根系内的运输的途径和运输动力。了解蒸腾作用意义。 2、理解水势的概念。理解根系吸水的动力。 3、掌握吸涨吸水、渗透作用吸水。掌握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 4、掌握蒸腾作用的概念及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 七、植物的矿质营养 1、掌握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种类及营养三要素生理作用。 2、了解必需元素的作用,了解植物缺素症的表现。 3、掌握植物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特点及影响因素。 八、植物的生长物质 1、了解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2、理解其生理作用。 3、了解各种生长素及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九、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1、了解种子成熟时的生理变化。 2、掌握种子萌发过程、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理解器官脱落的生理原因。 3、掌握种子休眠的原因及打破休眠的方法。 4、掌握春化作用对成花的影响,光周期现象对成花的影响。 十、植物的逆境生理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考试大纲 注:请考生以考试大纲为复习依据。(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所列“852植物生态学”,包含“植物学”。)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学(含植物生态学)是自然保护区学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自然保护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参考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植物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植物的多样性。 第二章植物细胞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细胞壁的组成和变化;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主要的变化。 第三章植物组织 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类型及特点;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的概念。 第四章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种子的构造和类型及种子萌发过程和种子休眠类型及机理。根、芽、茎、叶的类型,构造与生长发育;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变态的概念和变态的种类)。种子植物的营养繁殖及应用。 第五章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及生殖过程 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花的结构和发育;开花传粉、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大、小孢子叶球的产生和发育;雌、雄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过程;传粉与受精;胚、胚乳的发育及种子的形成。(注意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第六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的分类单位、命名和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各基本类群的特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及进化历程中的地位。 第七章被子植物分类基础 1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基础知识:茎的生长习性;单、复叶的区别及复叶类型;雌、雄蕊类型、子房位置、胎座类型;花序类型、果实类型;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2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及重要区别点: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 3被子植物分科概述:常见的科的识别要点;蔷薇科、豆科、菊科、禾本科等大科的亚科之间的区别;特点相近科的区别。 第二部分植物生态学部分 第一章环境与生态因子 植物的环境及相关概念,生态因子的分类和作用规律

2019浙江农林大学考研专业课植物学考试大纲

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植物学考试大纲 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和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以及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四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功能。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过程和幼苗的形成过程。 2.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 1.植物繁殖的类型。 2.花的组成;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发育。 4.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 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藻类植物的分门和生活史。

4.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 5.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6.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8.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分类特征。 9.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势;植 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10.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二、考试要求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熟练掌握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 2.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分类及其结构与功能。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熟悉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熟练掌握种子与幼苗的类型。 2.了解根和根系的类型;掌握根尖的结构与发展;熟练掌握根的初生结构;理 解并掌握根的次生结构及次生生长。 3.了解茎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掌握分枝的类型;熟练掌握单子叶植物、双 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的异同;理解并掌握茎的次生 生长。 4.熟悉叶片的形态;掌握叶的组成;理解并掌握单叶、复叶和叶序的概念;熟 练掌握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及功能;掌握禾本科植物的叶的特点;理解并 熟练掌握叶的生态类型及特点。 5.了解茎与叶、茎与根之间的维管组织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营养器官在植物生 长中的相互影响。 6.掌握根、茎、叶的主要变态类型。 (三)植物的繁殖 1.掌握植物繁殖的类型。 2.熟悉花的组成;掌握并熟练应用花程式;掌握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的概念及 类型;熟悉各类型的代表植物。 3.了解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模型及其研究进展。 4.熟练掌握花药的发育、花粉粒的形成以及形态结构;掌握胚珠的发育和胚囊 的形成。 5.熟悉风媒花与虫媒花的特点与区别;掌握自花传粉与异花传粉的概念及其生 物学意义。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学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5 讲课学时:45 实验学时: 学分:2.5 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植物生物学是植物生产类农学专业及生物科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两界系统为依据,研究植树物界中物种形成和种系发展、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生理代谢及形态建成、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以植物的发育和进化为主线,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层次上系统扼要地介绍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生命活动、分类演化、与环境间的关系,揭示植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具直观性强,教学内容多,概念抽象难以理解等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1、认识植物的组成基础、结构和功能; 2、揭开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 3、控制、保护、利用和改造植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和习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要求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各类群特别是被子植物的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及其主要功能,建立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植物分类的原则和分类系统),使学生掌握和识别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并了解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从而建立生物进化的概念;了解植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及环境对植物的作用,树立植物生态的观念。注意体现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植物体与环境的统一关系。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绪论 重点: (1)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2)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重点: (1)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过程和意义。 (2)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 难点: (1)细胞分化是植物组织形成的基础。 (2)植物体的复杂结构和生命活动。 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育和功能 重点: (1)种子的基本构造及种子的类型。 (2)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如何打破。 (3)幼苗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4)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次生生长过程及次生构造。 (5)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与各部分的功能。 (6)明确年轮形成的原因。 (7)掌握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变态类型。 难点: (1)幼苗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2)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及次生生长过程。 (3)双子叶植物茎初生构造的具体组成。 (4)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过程及次生构造。 (5)叶的结构与特点:双子叶植物叶柄和叶片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叶脉维管束的类型。(6)叶的生态类型:旱生叶的结构特点,水生叶的结构特点。 (7)如何区分根、茎、叶的变态类型。 第三章植物的无机营养 重点: (1)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2)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外界条件。

植物学课程考试大纲

《植物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081130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本科) 考试对象:生物科学本科类学生 一、课程考核目的: 本课程理论内容的考试,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相关概念的识记,以及运用本课程的考试,可以检测学生对植物界中各类群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繁殖生活史和亲缘关系等;对相关概念的识记,以及运用植物分类基本知识,认识当地常见的代表植物,鉴定植物的基本技能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课程考试方式及时间: 课程理论内容部分考试分期中、期末四次,采用笔试方式;实验部分在期末只进行两次,采用笔试和实际操作的考试方式。中期考试安排在第一、二学期第十一周左右,期末考试安排在第十九周左右。 三、教学时数;138学时,其中理论部分为96学时,实验部分为42学时。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 1、陆时万等编著. 植物学(上、下册)(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周云龙主编. 植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全喜等.《植物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高信曾主编.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五、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 理论部分: 第一篇种子植物形态解剖 绪论 考核内容: 一、植物界 (一)生物的分界 (二)植物多样性 二、植物在自然界及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植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三)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 三、植物学 (一)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动向

(二)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 (三)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考核要求: 通过结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在自然界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有丰富的植物资源;通过有关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植物学的信心。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 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 一、有丝分裂 二、无丝分裂 三、减数分裂 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 二、植物细胞的分化 第四节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二、组织系统 考核要求: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组织的形成,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理功能,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种子和幼苗 考核内容: 第一节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一、种子的结构 二、种子的类型 第二节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一、种子的休眠和种子寿命 二、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三、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 四、幼苗的类型 考核要求: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构造,并懂得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使学生能区别幼苗类型;理解种子萌发就是胚在一定条件下重新生长和进一步分化的过程;明确营养体各部分的来源。 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考核内容:

园林植物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植物的分类、习性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本课程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也是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课程,是学习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植物造景设计、园林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1.2设计思路 通过园林植物教学,应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园林植物的分类方法,能够编制简单的分类检索表。 2.掌握园林绿地中常见的100~150种园林树木与花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观赏价值及园林用途。 3.学会使用植物分类工具书,正确检索和鉴定树种,编制检索表、拼读拉丁学名以及采集植物标本等基本技能和方法。 4.掌握园林观赏、绿化树种与园林花卉调查与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建议本课程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地常见园林植物代表种的形态特征、特性和园林用途,学生能根据所学的植物知识分析植物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一定的植物分类知识和鉴定植物技能,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参加园林生产实践、园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2.1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够独立进行城市园林植物的选择、规划、配植应用等既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一系列专业技能,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作贡献。 2.2知识目标 2.2.1 了解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2.2 掌握园林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植物群落知识。 2.3素质目标

具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精神。 3.课程内容和要求

观赏植物学教学大纲

《观赏植物学》教学大纲 必修课 50学时(附加3天教学实习) 一、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观赏植物学概念及含义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作用 第三节:学习方法及要求 第二章: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对世界园艺的贡献 第一节: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中国观赏植物对世界园艺的贡献 第三节: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第三章观赏植物分类 第一节:植物分类与命名方法 第二节:观赏植物栽培品种分类与命名方法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应用分类 第四章:观赏植物的功能与作用 第一节:观赏植物的美化功能与作用 第二节:观赏植物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的功能与作用 第三节观赏植物的生产与经济作用 第五章:观赏植物栽培生态条件 第一节:温度与观赏植物生长 第二节:光照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三节:水份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四节:土壤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五节:矿质元素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六节:气体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六章:观赏植物的繁殖 第一节:有性繁殖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无性繁殖 第三节:组织培养: 第七章:观赏植物的栽培与管理 第一节: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 第二节:温室花卉的栽培 第三节:观赏植物的促成栽培和抑制栽培 第四节:观赏树木的栽植 第八章:观赏植物应用

第一节:观赏树林的应用 第二节:草本花卉的应用 第三节:花卉装饰类型 第九章:观赏植物的拉丁名及发音基础 第一节:植物拉丁学名的发音、语法规则及其练习第二节:常见观赏植物读音及其练习 第十章:露地花卉(一二年生花卉) 第一节:一、二年生花卉 第二节:宿根花卉 第三节:球根花卉 第三节:水生花卉 第四节:岩生花卉 第十一章:温室花卉 第一节:温室一、二年生花卉 第二节:温室宿根花卉 第三节:温室球根花卉 第四节:温室水生花卉 第五节:高山花卉(冷室花卉) 第十二章:观赏落叶花灌木 第一节:华北地区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三节:长江流域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四节:华南地区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五节:热带地区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十三章:观赏常绿花灌木 第一节:华东及华地区常见常绿花灌木 第二节:华南地区常见常绿花灌木 第十四章:观赏藤本植物 第一节:观赏藤本的类型 第二节:观赏草质藤本植物 第三节:观赏木质藤本植物 第十五章:观赏开花乔木 第一节:华北地区常见观花乔木 第二节:长江流域常见观花乔木 第三节:华南地区常见观花乔木 第十六章:观赏棕榈类植物 第一节:观赏棕榈科植物概述 第二节:主要观赏棕榈科植物类型及应用 第十七章:观赏松柏类植物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园林植物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园林植物学》考试大纲园林植物学》 园林树木学部分 绪论 0.1园林树木学的概念 0.2园林树木学的主要内容 0.3课程的特点、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 0.4我国的园林树木资源概况 第1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1.1植物学分类方法 1.1.1植物分类的等级 1.1.2植物命名法 1.1.3植物分类的依据 1.1.4植物分类检索表 1.1.5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1.2园林建设中的分类法 1.2.1依树木的生长习性分类 1.2.2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 1.2.3依树木的园林用途分类 第2章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 2.1树形 2.1.1树形的观赏特性 2.1.2树形分类 2.2园林树木的叶及其观赏特性 2.2.1叶形 2.2.2叶色 2.3园林树木的花及其观赏特性 2.3.1花相理论 2.3.2花的色彩 2.3.3花香 2.4园林树木的果及其观赏特性 2.4.1果实的形状 2.4.2果实的色彩 2.5园林树木的枝、干、树皮、刺毛、根等及其观赏特性 2.6园林树木的意境美 第3章园林树木的功能与作用 3.1园林树木改善环境的作用 3.2园林树木保护环境的作用 3.3园林树木美化环境的功能 3.4园林树木的生产功能 第4章园林树木的配植 4.1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

4.1.1综合性 4.1.2科学性 4.1.3艺术性 4.1.4特色性 4.1.5可塑性 4.1.6经济性 4.2园林树木的配植方式 4.2.1规则式配植 4.2.2自然式配植 4.2.3混合式配植 4.3园林树木群落的建造 第5章园林中各种用途树种的选择与应用 5.1行道树的选择与应用 5.2庭荫树的选择与应用 5.3孤植树的选择与应用 5.4观花树的选择与应用 5.5垂直绿化树的选择与应用 5.6绿篱及造型树的选择与应用 5.7群植树的选择与应用 5.8地被树种的选择与应用 第6章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与规划 6.1园林绿化树种调查 6.1.1城市自然条件调查 6.1.2城市绿化情况调查 6.1.3树种调查项目 6.2园林树木的规划 6.2.1树种规划的原则 6.2.2树种规划的程序 6.2.3几个城市树种规划示例各论 各论 1.裸子植物 1.1银杏科、罗汉松科、红豆杉科、松科 1.2杉科、柏科 2.被子植物 2.1胡桃科、杨柳科、木兰科、蜡梅科、山茶科、瑞香科 2.2壳斗科、榆科、木犀科、悬铃木科、梧桐科、桑科 2.3樟科、虎耳草科、海桐科、杜仲科、玄参科、芸香科 2.4蔷薇科、金缕梅科、毛茛科、小檗科、杜鹃花科、珙桐科 2.5豆科、苦木科、楝科、大戟科、漆树科、无患子科 2.6槭树科、忍冬科、卫矛科、黄杨科、鼠李科、葡萄科、猕猴桃科2.7锦葵科、千屈菜科、石榴科、夹竹桃科、紫葳科、杜英科、茜草科2.8禾本科、棕榈科 花卉学部分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本科) 大纲描述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本课程是农业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2)。植物王国(3)。被子植物的分类(2)。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一)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在手术的基础上。 (2)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三、本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 (1)注重“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掌握植物形态、结构、功能、类群、分类等基础知识和理论。此外,适当介绍植物学的新理论和科研成果,使学生了解这门学科的发展趋势。 (2)通过讲座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操作技能和思维技能。 (3)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使用徽章展示镜、徒手切片、操作实验、准备相关试剂、绘制显微结构图、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等技能。四.媒体的选择和传播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文本教材和视频教材,并与实验相结合。课文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学的基础。视频教材与文本教材相配合,充分利用它们在声音和图像方面的优势,用于阐明教学

目的,强化教学内容,指出重点,解释难点,给出学习思路和方法,再现必要的教学活动。实验班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1.书面教材的使用 (1)。主要教材:根据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选择易于理解、便于自学的优秀教材。每章后面都有一个总结 锻炼。 (2)实验教材:实验教材包括实验室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验题目、内容和要求,并经过整理和准备。 实验和强制性实验。 2.本课程的多媒体优化设计主要包括植物的形态结构、类群和分类。内容的选择、表现形式以及编辑制作的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基本教学要求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难以看到的场景和对象、学生难以自学且需要教师指导的内容。 3.期末复习和指导:主要介绍教学的主要内容;植物标本的收集和制作,植物的野外实践。本课程的教学时数和各种媒体时数在本课程中共分配到70个小时。 第一部分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第一章种子和幼苗(2小时)填空,名词解释 《[教学要求》:要求掌握种子的结构、类型、萌发条件和过程。理解胚胎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而且是新的 活植物的幼体;了解种子植物营养部分的来源。 一、种子结构

植物学分类学总结

植物学分类学总结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植物学分类学总结 一、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原则和应用 植物分类检索表是鉴别植物种类的一种工具,通常植物态、植物分类手册都有检索表,以便校对和鉴别原植物的科、属、种时应用。 检索表的编制是采取“由一般到特殊”和“由特殊到一般”的二歧归类原则编制。首先必须将所采到的地区植物标本进行有关习性、形态上的记载,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各种特征的异同进行汇同辨异,找出互相矛盾和互相显着对立的主要特征,依主、次特征进行排列,将全部植物分成不同的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的检索表。其中主要是分科、分属、分种三种检索表。 检索表的式样一般有三种,现以植物界分门的分类为例列检索表如下: (1)定距检索表将每一对互相矛盾的特征分开间隔在一定的距离处,而注明同样号码如1~1,2—2,3—3等依次检索到所要鉴定的对象(科、属、种)。 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胚胎………………………低等植物 2.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 3.植物体内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3.植物体内,无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菌类植物 2.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地衣植物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胎……………………………高等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而无真根………………………………苔藓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也有真根。 5.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蕨类植物

5.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种子植物 (2)平行检索表将每一对互相矛盾的特征紧紧并列,在相邻的两行中也给予一个号码,而每一项条文之后还注明下一步依次查阅的号码或所需要查到的对象。 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胎……………………………(低等植物)(2)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胎……………………………(高等植物)(4) 2.植物体为菌类和藻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地衣植物 2.植物体不为菌类和藻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 (3) 3.植物体内含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3.植物体内不含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菌类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而无真根………………………………………苔藓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也有真根 (5) 5.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蕨类植物 5.产生种子,以种子繁殖……………………………………………种子植物 (3)连续平行检索表从头到尾,每项特征连续编号。将每一对相互矛盾的特征用两个号码表示,如1(6)和6(1),当查对时,若所要查对的植物性状符合1时,就向下查2,若不符合时,就查6,如此类推向下查对一直查到所需要的对象。 1.(6)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胎…………………………低等植物 2.(5)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 3.(4)植物体内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4.(3)植物体内无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菌类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