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洞穴顶板安全厚度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溶洞穴顶板安全厚度评价:贵阳市已知岩溶发育深度在300米以上,我市的建筑基础必须面对和解决岩溶发育地基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洞穴顶板稳定性评价就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工程问题。

评价洞穴稳定性必须掌握和分析以下因素:

1. 洞穴条件:包括洞穴的位置、形态、大小、顶板厚度、洞顶形态、跨度、围岩岩性、岩体强度、岩层产状、节理裂隙状况、顶板岩体的岩溶发育状况等等。

2. 相关条件:荷载状况(受荷时间、荷载性质、荷载大小),岩石含水量及温度变化影响、水动力条件及其搬运作用等。

洞穴稳定性评价是一个复杂而且比较困难的问题。目前工程实践中只能把以上因素加以概化,提出一些近似的办法加以处理。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A. 完整顶板安全厚度评价:洞穴顶板岩体节理裂隙少或节理切割不深,或节理胶结良好者为完整顶板。

1. 近似结构分析法

(1)荷载传递线交汇法:参照梁的设计,假定荷载扩散角为30°~35°向下传递,此传递线交于顶板与洞壁的交点以外时,即认为洞壁直接支承顶板上的外荷与自重,顶板是安全的。

(2)双向板分析法:完整的水平顶板,可以近似地作为四周嵌制的矩形板验算其稳定性。

2. 临界厚跨比法:影响洞穴顶板稳定性的主要四个因素为顶板的完整度、洞顶形态(成拱状况)、顶板厚度和建筑物跨过溶洞的长度。以未成拱的水平顶板受力最不利。当洞顶板都属完整时,则可取

水平顶板的厚度h与跨长L之比为最小者,作为评价完整顶板安全厚度的临界值,大于此值的顶板为安全。

国内不同研究资料对安全厚跨比提出了不同的经验值,为0.2~0.87,我们建议使用铁二院的建议值0.5~0.78。和应力传递线交汇法比较,h/L=0.5相当于混凝土应力扩散角为30°。

广州徐谦等人曾根据压力拱平衡理论,推导出最稳定的自然平衡拱的拱高H与拱跨L的关系式:H=L/2f,其中f为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的千分之一。

B. 洞穴顶板冲切承载力计算: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5003-93)即重庆规范,提出的计算式为:

0.3

F1= f1U m h

λ+0.5

矩形基础时:Um=b+L+2λh

条形基础时:Um=b+λh

验算时应符合下式要求:F1≥F+(b+λh)(L+λh)γh

式中:F1—顶板冲切极限承载力设计值

f1—岩石抗拉极限强度设计值,当缺乏抗拉试验资料时,可取f1=0.05-0.1fγ;硬度岩取小值,极软岩取大值。

fγ—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

λ—冲跨比;取λ=0.3-0.5,硬质岩取高值。

U m—冲切破坏锥体在h/2高度处的周长。

h—基础底面下洞穴顶板的厚度。

γ—岩石的重度。

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李小松根据工程实践对该公式提出了修正意

见,见《贵州勘察设计》一九九八年第一期。国内尚有其他人提出过类似的洞穴顶板冲切强度计算方法。

C. 根据洞穴顶板被节理裂隙切割的形状,将岩体视为自承重体系进行结构力学分析,可按梁、板、拱、壳等结构体系进行验算。

D. 成拱分析法:对于略成拱形的完整顶板及成穹窿形(拱形)但并不十分完整的顶板,且拱脚以下围岩稳定,溶洞无横向扩大可能者,可近似地用石砌拱桥的拱圈厚度作类比来评价溶洞拱顶的安全厚度。用拱形溶洞的矢跨比和跨度与矢跨比相近的石拱桥比较,如溶洞顶厚度大于石拱桥拱圈厚度,则拱形溶洞是稳定的。

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建议在工程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以确保其可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