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5717-95单井碎屑岩储层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717—95
────────────────────────────
单井碎屑岩储层评价1995—07—13发布1995—12─20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发布
目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岩性评价内容和要求 (1)
4 沉积相评价内容和要求 (3)
5 成岩作用评价内容和要求 (4)
6 储层温度压力评价和要求 (6)
7 储层孔渗性能评价和要求 (8)
8 地震储层预测和参数提取 (9)
9 储层敏感性评价和要求 (10)
10 储层含油(气)性评价 (17)
11 储层综合评价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717—95
单井碎屑岩储层评价
─────────────────────────────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碎屑岩单井油气储层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碎屑岩单井油气储层的评价和分类。
2 引用标准
SY/T 5153.1—87 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自吸方法
SY/T 5153.2—87 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离心机方法
SY/T 5162—87 岩石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
SY 5364—89 岩石含油级别的划分
SY/T 5368.1—89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变质岩
SY/T 5368.2—1995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砂岩
SY/T 5368.3—89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岩浆岩
SY/T 5368.4—89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火山碎屑岩
SY/T 5368.5—1995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碳酸盐岩
SY/T 5477—92 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
3 岩性评价内容和要求
以岩心研究为基础,辅之以岩屑和井壁取心,并按SY/T 5368.1~5368.5对地层剖面进行连续描述,用岩心资料刻度或标定测井资料以提高解释精度。按照储层评价目的选择分析化验内容(见图1)。
3.1 颜色
取新鲜面进行描述和命名;并区分自生色和继承色。
3.2 成分
碎屑岩的成分研究需要宏观观察、微观观察及测试鉴定相结合。
3.3 结构
观察描述颗粒大小、形状、球度、圆度、颗粒表面特征,以及胶结物特征、杂基特征、胶结类型和支撑结构等方面内容。各项内容还应作出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和分析。
3.4 沉积构造
观察描述层理类型、层面构造、同生变形、生物扰动和以化学成因为主的沉积构造等,其中层理是主要研究内容。不同类型层理要进行层理类型、显现方式、纹层厚、层厚和层系厚度变化,以及层理规模大小、产状要素等描述和统计。
3.5 岩石类型
主要由陆源物质组成的碎屑岩,按照颗粒大小将碎屑岩划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
粘土岩。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的称火山碎屑岩。
3.5.1 砾岩(粗碎屑岩)
重点描述砾岩储层中的砾石(角砾)大小、圆度、分布方式、排列倾向、填隙物类型及其支撑结构等方面内容,及其对储层物理性质的影响。
3.5.2 砂岩(中碎屑岩)
砂岩是碎屑岩储层中最主要的类型,要全面描述颜色、岩石类型、成分、结构、构造、韵律性及其含油气性质。
3.5.3 粉砂岩(细碎屑岩)
粘土基质含量较多,常向粘土岩过渡形成粉砂质粘土岩。要注意描述层理类型及微细构造。
3.5.4 粘土岩
视有无页理分为页岩和泥岩。按其中粘土矿物成分分为高岭石粘土岩、蒙皂石粘土岩、伊利石粘土岩和混层粘土岩。要重点研究粘土岩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有机质丰度及作为生油层、盖层或隔层的有效性。
3.5.5 火山碎屑岩
定义见SY 5368.4—89表2。重点描述火山碎屑类型、含量及其变化。气孔和裂缝可作为储集空间。
3.6 取样和分析化验
要系统取样和重点取样相结合,岩石实验室分析化验见图1。
3.7 资料及成果
a. 岩心描述记录及典型岩心素描图;
b. 岩屑和井壁取心分析资料;
c. 岩心宏观特征照相册;
d. 储层微观特征照相册;
e. 岩矿鉴定原始记录;
f. 粒度分析原始数据、参数和表格;
g. 其他各项测试鉴定资料及数据统计表;
h. 单井岩性柱状图;
i.单井岩性评价报告。
4 沉积相评价内容和要求
4.1 相标志
4.1.1 岩性标志
利用各种岩性标志,特别是结构特征和构造特征分析古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
4.1.2 化学成因标志
利用粘土岩和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的颜色、自生矿物、有机质、微量元素(如锶、钡、镁、铁、锰、氯等),以及碳、氧同位素等,分析古沉积环境的水介质物理化学条件。
4.1.3 生物成因标志
利用生物化石的类型、形态、大小、成分、分布、丰度、保存完好程度,遗迹化石的类型、产状、丰度、组合关系及植物根痕迹等,分析古沉积环境。
4.1.4 电性标志
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密度测井及含氢指数等恢复古沉积环境,划分沉积相。利用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测井判断沉积构造及恢复古水流流向。编制矢量图和电阻率相关曲线图。
4.1.5 地震标志
利用地震反射特征、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划分地震相。要注意地震相与地质相的差异。
4.2 相层序
根据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相在纵向上或剖面上的组合划分为向上变厚变粗(通称反旋回)和向上变薄变细(通称正旋回)两类相层序,作为分析岩相古地理变迁、生储盖形成和分布的依据。
4.3 相模式
根据研究程度划分地区性相模式、一般性相模式和标准相模式,标准相模式必须起到下述四种作用:
a. 对于进行比较的目的来说,它必须起一个标准的作用;
b. 对于进一步观察来说,它必须起提纲和指南的作用;
c. 在新的地区,它必须起预测作用;
d. 对于它表述的古沉积环境变化和水动力条件来说,它必须起一个理论基础作用。
4.4 剖面相分析
4.4.1 相分析要求
a. 确定沉积间断、冲刷面和各种接触关系,韵律变化;
b. 确定动物群的存在和缺失;
c. 确定生储盖层及其特征;
d. 根据不同勘探程度划分沉积相。
4.4.2 相分析要求
a. 确定和建立相层序;
b. 进行层序地层学分析;
c. 作观察特征的分析和对比;
d. 收集测井、录井、分析化验等有关资料;
e. 单井相分析剖面图;
f. 综合相分析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