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月亮词探微论文:李煜的月亮词探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的月亮词探微论文:李煜的月亮词探微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别号莲峰居士,又号钟山隐士,系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是南唐国主的最后一个,世称李后主。

诚然,李煜作为南唐的一个小皇帝,在政治上是个懦弱无能的、平庸的、不合格的国君,特别是在国难当头之日,他既不求振作,又无力匡正国事,惨遭国破家亡的悲惨命运。

他“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于南面王”,是忠于艺术、以身殉词、生为词宗、死为词魂的“绝代才人”。

李煜词的艺术魅力,至今仍深深地感染着我们,特别是词中月亮意象的运用更值得我们大为赞扬和借鉴。

李煜流传下来的三十余首词作中有十七首写了月亮,投下斑斑月迹,闪灼柔柔月华,流淌汩汩月韵。

月亮融入了李煜的词中,似乎成为他的词魂,他的词魂也化作了月亮,李煜与月亮合二为一了。

本文就李煜词中的月亮意象进行研究。

一、李煜月亮词的类别
(一)表达真挚的爱情
古人诗词中常借月亮的皎洁无暇来象征男女间爱情的
纯真,月作为爱情的象征物,就这样地被人类所共识:只有月光下的爱情才会如月亮般美好、纯洁、永恒。

人们在月色下获得爱情,生殖的期望与崇高的爱情水乳交融,如月光一样无所不在、滋润人间。

李煜的爱情亦是与月亮相伴相随,因而出现了表达真挚
爱情的词作,如《一斛珠晓妆初了》、《菩萨蛮花明月暗》、《后庭化破子玉树后庭前》等。

李煜与大周后娥皇的婚姻是瑕瑜互见的伉俪情爱的完美结合,在和谐、欢娱的气氛中,他们恩爱、美满地生活了十年,这其中不乏有表现纯真爱情的词作,如《一斛珠晓妆初了》。

待娥皇病重期间,为了唤起她对往事的回忆和人生的留恋,鼓励她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力量,激励她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信心,李煜将一首《后庭花破子》书赠娥皇:“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李煜借庭前玉树和镜边瑶草,来比喻他们的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衷心祝愿娥皇和他延年益寿,白头偕老,岁岁年年,花好月圆。

但天不从人愿,娥皇终香消玉殒,李煜百般痛苦、万般不舍。

(二)表达相思之情
月在古代就是别离的生发意象之一,在南朝谢庄的《月赋》中有“美人迈兮音尘阕,隔千里兮共明月”。

明月亘古如斯,而世事却变幻不定,这就不可避免地令人滋生思念的情愫,李煜的许多词作都表达了少妇的相思之情。

如他的《捣练子令深院静》:“深院静,小楼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一词就深沉委婉地表达了一种相思之苦。

通词字数虽少,但字面上给我们展现的都是足以引动离怀别感的天气和环境的意象,如静院、空庭、冷风、寒砧断续、月照帘栊,以及面对长夜而无可奈何的不
寐人。

显然,这样的意境既是幽美的,又是清寂的。

如此月夜营造的那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则把不寐人的离愁别绪在小小的篇幅里,表现得十分强烈,足以感动读者,引起共鸣。

(三)表现愁情的词作
李煜乃性情中人,词中不乏有大量描写愁情的词作,如表现离愁别绪的《捣练子令深院静》、《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表达亡国后思念故土的作品堪称一绝,如《虞美人春花秋月》、《望江梅闲梦远》、《望江南多少恨》等。

这个深居禁苑、锦衣美食、裁花剪叶、弄萧抚筝的一国之主竟能写出《捣练子令深院静》那种少妇离怀别感的情致,真令人佩服。

词中一系列的物象丝丝相接,环环相扣,最后引出一句“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落到“和月”这个词眼上,和得何其妥也何其妙也,和出了月的清幽、孤独与凄凉,更烘托出因生发离怀别感而“夜长人不寐”的无奈,是李煜自身的真实写照。

亡国后的国主李煜思乡之情更为情真意切,所以发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限愁恨之感。

(四)表达悔恨的词作
命运的捉弄注定了李煜的人生悲剧,亡国后的李煜在悔恨中度过了漫漫的几年岁月。

叶嘉莹有诗言:“林花开谢总伤神,风雨无情葬好春。

悟到人生长有恨,血痕杂入泪痕新”。

可见,李煜的词作是血与泪的控诉,是悔与恨的交织。

表达
这种悔恨的词作中大量用了月亮意象,如《虞美人春花秋月》、《青玉案梵宫百尺》、《临江仙樱花落尽》等。

他的另一首词《临江仙樱花落尽》中有“子规啼月小楼西”之句,深夜杜鹃凄厉的啼声与凄冷的月色相迭,衬出词人悲苦的心境,更加深了他的悔恨。

《虞美人春花秋月》《乌夜啼无言独上》等词也属于这类词的力作。

二.运用月意象的原因
“月”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学中出现的频率成倍增长,至晚唐北宋达到高峰。

“月”自从进入人的视野后,便不断派生、衍播出许多含蕴不尽的象征喻旨。

“月”只是自然界中一个纯客观的物象,但却逐渐成为华夏之邦人化自然的组成部分,成为诗人某些特定情感的信息载体。

李煜词作中大量运用了月亮意象,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其运用“月”意象的原因:
(一)“月”自身的原因
月亮生于宁静的夜晚,既不太鲜明,也不太模糊,既不太热烈,也不太冷淡,恰在明与暗、隐与显、热与冷、浓与淡、清晰与朦胧之间。

说不清,道不明,挥不去,摆不脱,似乎有灵性,有感情,有生命。

月亮给我们创造了一种美好迷人的氛围。

月亮柔和而朦胧的光线使白天真实的世界变得虚幻而美丽,它清凉的光辉淡化了人们的时间概念,抚慰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感到放松。

由于她本身的丰富多变,具
有和人的精神世界相似的特征,使得她与人类生活多方面都有着联系。

月亮的阴晴圆缺,正与人类的悲欢离合相似;她的出没早迟,正与离别的远近久暂相通;她的明暗隐显,正与感情的亲疏浓淡相类。

于是,月亮就这样撞进了词人的眼底、心中乃至彩笔之下,才会出现词坛上无数优美的月词,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菩萨蛮花明月暗》、《玉楼春晚妆初了》等。

(二)从文化史角度论述
一方面,月亮在古代就成为先人崇拜的对象。

我国最晚在商周时就有了对月亮的崇拜,《国语周语》上说:“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旧注:明神,日月也)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礼记祭义》中说:“祭日于东,祭月于西”。

月晶莹澄清,与太阳相比属于阴性。

另一方面,也寄托了人们对母性生活的向往与怀念。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过多的动荡不安、战乱灾难使得人们的身心疲惫不堪,他们便更多地把追忆和怀念留给远古的母性社会,去赞美一个已经逝去的社会的温馨与柔美,这就导致了阴柔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因此,月亮成为人类崇拜的原始女性的象征意义。

这一系列的传统文化积淀在李煜心里,成为他迷恋月亮的文化底蕴。

所以,当他落寞时,月亮就成为他的精神家园,词人与月的对话便就此开始。

李煜通过月下反思、自省,从而达到对人生、社会、宇宙的透悟。

(三)词人的心理倾向
一方面由于李煜笃信佛教,对佛教一往情深。

李煜虽贵为君主,但他所面临的一切都是许多常人也未曾经历过的,令他苦不堪言,因而他求解于佛门,倾听佛法阐说的妙旨胜义,以抚慰、减轻他心头的痛苦。

对佛教的沉醉也可以从李煜词作的意象的选择上呈现,他多选取日常习见的景物,月就是其中之一。

月是一处美景,但多变易逝,遵循着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从后主所咏叹的月中,不仅可以看到自然的荣枯,也可以看到人事的变幻、故国的兴亡。

这种生死轮回、生生不息的观念恰好印证了佛法的妙义,佛法的精微妙义已不自觉地弥漫在李煜的词作之中了。

另一方面原因是大众的审美心理倾向。

“人的感官是容易疲劳的”,“感性的东西跟理性的东西不一样,感官本身需要变异,需要新鲜的刺激,才能不断地得到满足”。

因此人都有探奇求胜、喜新厌旧的心理倾向,对象越新奇,越多样,越富于变化,就越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

月亮符合人们的这种审美心理,所以博得历代词人的青睐。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后主李煜是个失败的皇帝,成功的词人,正如“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所述。

他的词作堪称“词苑国色,哀歌绝唱”,有谭献《谭评词辩》谓:“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无疑显示了李煜在词史中的重要地位。

其词作也跃上了词坛
的顶峰,赢得千百年来传诵不歇。

李煜及其词作的成功离不开月亮意象的选择,无论是前期描写宫廷生活,还是后期表现亡国之恨的词作,都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后主词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言其身遭命运之巨变后,词作中呈现出意象思想内涵深邃,艺术品位和艺术格调有所提升和质变。

月亮的内涵也发生了变迁并丰富起来,月由前期的自然之月、景中之月转变为诗意之月,成为精神家园的栖所,由充满情调的近人之月上升为高远的宇宙之月,苍凉遥远,不可企及,令人不自主地发出对往事、对人生的感叹。

此中可见李煜乃写月的高手、妙手、神手,显示了他高超的写作技巧,也验证了李煜及其词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是我国词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