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对比
纳兰性德真的可以比肩词帝李煜吗?两人的词有哪些相似之处?
纳兰性德真的可以比肩词帝李煜吗?两人的词有哪些相似之处?纳兰性德和李煜是经常被拿来做对比的两个人,主要原因是两者的身世和情致都有相似之处。
李后主贵为一国之君,纳兰则是相国公子,两人的词却又都显示出与身份不相符的天真和质朴;后主有亡国之恨,纳兰有丧妻之痛,所以他们的词在后期都是以哀婉动人。
李煜和纳兰性德的不一样中国历史上,他们那不朽的词篇和独特动人的人格魅力,如暖风下的清池之水,至今仍在人们心中依洄。
两位才子,一个是偏安一隅的没落国君,一个是身居“华林”的王公子弟李煜一心留恋的不过是昔日豪华富贵温暖欢乐的生活描写宫廷豪华生活的词中《玉楼春》是一个代表作: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风箫声断水云闲,冲按《霓裳》歌彻遍。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还有一首是《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绉。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北方的后周他不敢与之交战,就连东边比较弱的吴越他也不敢碰,沿江巡检卢绛曾经对他说:“吴越是我们的仇敌,将来肯定会和宋朝一道攻击我们,做其帮凶,我们应当先下手灭掉他,免去后患。
”李煜却说:“吴越是北方大朝的附庸,怎么能轻举妄动,发兵攻击呢?”卢绛说:“臣请陛下以属地反叛为名先予以声讨,然后向吴越乞求援兵,等他们的援兵到了,陛下就发兵阻挡,臣再领兵悄然前去偷袭,就能一举灭掉吴越。
”李煜根本就听不进去。
文武大臣们也只好随他一起等着北宋军队来收拾南唐了。
纳兰性德他要过的是一种“闲云野鹤”式的生活:“仆亦本狂士,富贵轻鸿毛”君主政治的统治下,官僚们都是结党营私互相排斥的,纳兰容若最看不惯这种事情,因此在另一首送给顾梁汾的词里又道:“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蛾眉谣诼”这句典故出于屈原的离骚。
屈原的离骚里有两句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为善淫。
”“众女”就是指那些专门爱说人坏话的小人。
试比较李煜与纳兰性德的人生悲剧与人格境界
试比较李煜与纳兰性德的人生悲剧及人格境界08级汉语言文学班尹可猛内容提要:李煜与纳兰性德作为词史上的两大重要词人,他们都属于词中性灵派。
李煜的词抒写亲身经历和现实感慨,亡国之音任情而行;而纳兰的词同样充满无限的感伤情怀,被誉为“古之伤心人”。
不同的生活朝代,相近的生活际遇使他们产生了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而不同的感伤内容又反映了其各自不同的人格境界。
本文将围绕两人的生平及词作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李煜纳兰性德人生悲剧人格境界纳兰性德是清代重要词人。
在词史上向来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是清初词坛的巨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他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把自己善感的心灵、绝世的才华溶入了词章,为清初词坛增添了一抹灿烂而奇丽的光彩。
梁启超曾说:“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李后主有亡国之痛,容若有时代哀音,因此二人为词,眼界大而感慨深。
”①纳兰自己也曾在《渌水堂杂识》之四中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
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②因此纳兰极力推崇李煜的词,而且词的风格与李煜的一脉相承。
他们的相似之处,也许在于他们不仅全部都属于皇室或贵族官僚社会,而且也都具有一种独有的心理、独有的艺术气质,一种敏锐的纯真富于感受的天然禀赋。
他们都生于优裕的物质文化环境中,在这种环境里培育了他们纤细敏感的心灵,摧生了他们超异的才华,却又不同程度地窒息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不同的生活遭遇使他们感受到了人生的苦难,摧毁了他们生命的活力,但他们又都依照自己纯真的心声唱出了自己的悲歌。
一李煜与纳兰性德人生悲剧的比较李煜与纳兰,一个是偏安一隅的没落国君,一个是身居“华林”的王公子弟,尽管生活经历不同,但他们的精神气质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读他们的词,你会感觉到朴素自然中饱含的挚意深情。
因为无论是李煜还是纳兰性德都极重感情,讲义气,无论是对兄弟还是对闺中伴侣都是“竭其忠诚,沥其肝胆。
”但是,他们的一生无疑是悲剧的一生。
论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创作风格的异同
论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创作风格的异同北京语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表教务处制目录引言 (2)一、纳兰性德与李煜的生平(一)纳兰性德生平 (2)(二)李煜生平 (3)二、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在创作风格上的相似性及成因(一)两者词创作的风格和类别 (3)(二)家庭背景对词创作前期的影响 (3)(三) 遭遇变故的人生经历对词创作后期的影响 (4)三、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在创作中的差异及成因(一)两者词创作风格的差异 (5)(二)两者的功名利禄观对词创作的影响 (5)(三)两者的师承涉猎对词创作的影响 (6)四、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一)纳兰性德词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 (7)(二)李煜词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 (7)(三)两者词创作艺术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8)结论 (9)主要参考文献 (1)摘要纳兰性德和李煜分别是我国清代和五代十国时期重要的词人,今人若想更好地研究和传承我国古代词的创作,就不得不深入研究和探讨他们在词创作风格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结合各自生活时代以及家庭背景分析其成因,如能脚踏实地的研究两者对研究和传承我国古代词创作的风格是不无很大裨益的。
两人所处时代相距六百七十多年且词风酷似,纳兰性德和李煜是历史上经常被拿来做对比的两个人,主要原因是两者的身世和情致都有相似之处。
李后主贵为一国之君,纳兰则是相国公子,两人的词却又都显示出与身份不相符的天真和质朴;后主有亡国之恨,纳兰有丧妻之痛,所以他们的词在后期都是以哀婉动人。
关键词:纳兰性德;李煜;词创作风格;相似性;差异论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创作风格的异同引言纳兰性德和李煜分别是我国清代和五代十国时期重要的词人,今人若想更好地研究和传承我国古代词的创作,就不得不深入研究和探讨他们在词创作风格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结合各自生活时代以及家庭背景分析其成因,如能脚踏实地的研究两者对研究和传承我国古代词创作的风格是不无很大裨益的。
李煜与纳兰性德都很优秀,你认为两人写的词谁更胜一筹?
李煜与纳兰性德都很优秀,你认为两人写的词谁更胜一筹?李煜和纳兰性德,就好比山茶花和兰花,各有各的美。
有人喜欢山茶花,有人喜欢兰花。
因为它们各有各的魅力。
我只能说,他们两个,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李煜和纳兰,一个生在帝王家,成为亡国之君,一个生在贵族家庭,是养尊处优的贵族公子。
他们两人的身上,除了相似的贵族气质之外,还有一个共同之处,便是都擅长词。
他们的词风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不同。
李煜的词,寓情于景,感情真挚。
他特殊的人生经历,从一国之君到笼中之鸟,大起大落,对人生的感悟非一般人能比。
李煜作为南唐国君可能不是很成功,但是却是一名出色的诗人、画家、书法家、音乐家。
他多才多艺,精通书法、绘画,对音律也很有研究。
李煜对晚唐诗坛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在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风格上加上自己的特色,又吸收了父亲李璟、冯延巳等人的优点,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李煜的词常用比喻,形象生动。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他笔下的词,字字含情,字里行间充满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感人至深。
春天,李煜想起故乡的景色,触景生情: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秋天,万物萧条,秋风习习,他更怀念记忆里的故国: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像南国的山茶花,独特而高雅。
山茶花落花时,不像其他花一样花瓣四散飘零,而是整朵飘落。
到死都保持自己的尊严,正如失去自由的李煜,仍然维持着自己的温柔和优雅,写下无数诗句,让后人欣赏。
纳兰性德,字容若。
容若是纳兰公子自己起的,因为他对汉文化非常喜欢,并深入研究。
这个只活了三十岁的才子,是清代词坛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纳兰容若出身显贵,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是康熙年间权倾朝野的重臣,官居内阁,长达十三年。
他虽然出身于这样显赫的家族,身上全无半点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
毕业论文-论李煜与纳兰性德词风之异同-定稿
论李煜与纳兰性德词风之异同论李煜与纳兰性德词风之异同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03汉教一班汉教一班 张画张画摘要:李煜与纳兰性德,中国历史上两位才华绝代的才子。
一位是偏安一隅的没落国君,一位是身居华林的贵胄子弟.不同的生活经历与相似的精神气质,不同的生活经历与相似的精神气质,铸就了两人词作中的异与同铸就了两人词作中的异与同.李煜词多富贵气,李煜词多富贵气,多愧疚多愧疚绝望之感;纳兰词多闲适之意,有雄浑壮阔之势。
然而两人却又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他们的词作大多清新俊秀,哀感顽艳。
哀感顽艳。
关键词:李煜,纳兰性德,异同关键词:李煜,纳兰性德,异同Abstract :Li Y Abstract :Li Yu u and Na lan xing de, two talents certainly generation of talented person in Chinese history. The declining monarch which is rules in one corner of the kingdom, is the body occupies Hualin the noble descent juniors . The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similar mental makings, cast on two person of words have made different and with similarities. Li Y u’s word is rich in noble gas, feels ashamed despairs; Na lan’s word is comfortable meaning, has the vigorous grand potential . However ,two people actually also have a biggest common ground, their word does mostly pretty fresh, and sadness.Key words: Liyu, Na lan xing de,,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婉约派十大词人
婉约派十大词人一、南唐后主:李煜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937-978),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后世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王国维代表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女词人:李清照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后世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沈谦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三、淮海居士:秦观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之意境风格比较
造物弄人,与人间独自惆怅——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之意境风格比较(2)摘要:一个是偏安一隅的没落国君,一个是身居华林的王公子弟。
李煜与纳兰性德跨越了七百年的时空,站在历史长河的两端,以他们那不朽的词篇相映成辉。
后世评论家多认为二者风格有相似之处,如梁启超认为:"纳兰小词,直追后主。
" 纳兰性德继承了李煜词"哀感顽艳"的词风以及多感慨、少修饰、大胆自然等特色;但也有形成了自己的读他风格。
本文就两人的意境和风格等方面,对李煜与纳兰性德的词作异同进行分析。
关键词:李煜词,纳兰性德词,意境,风格异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言"。
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空间,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怨的审美特征。
因此,词人在作品中所营造出的意境也是我们评价其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李煜和纳兰性德这两位著名的词人在自己的文学创造实践中,分别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或称词风。
在本文中,我会从风格和意境、词作表现形式等方面对这两位词人的作品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
一、同中有异的艺术风格李煜自幼"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工诗词、善书画、晓音律,是位多才多艺的才子,以他的性格、气质来说,更适合做一个放荡诗酒的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隐者逸士。
正因生活范围的狭窄与思想追求的纯净淡泊,使得李煜的词没有受到花间派浮靡词风的影响,他的词清而不浮、艳而不淫,形成一种清丽的风格。
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由于生活的巨变,李煜后期的词内容多追怀往事,悲伤阶下囚的不幸。
作品一洗过去红绿妩媚的气氛,变得凄切悲婉。
就艺术特色来看,李煜后期的词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是采取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纳兰性德与李煜对比分析
两种人生,一处哀婉-----论纳兰性德与李煜词之异同内容摘要:七百多年前,一个是一国之君,享受着宫中的辉煌华丽,歌舞升平,国家灭亡后,他成了北宋的阶下囚,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
七百多年后,;另一个是权倾朝野的相国之子,皇帝身边的红人,从小锦衣玉食,仕途一片光明,在经历丧妻之痛后,他变得惆怅,更加向往自由。
李煜与纳兰性德,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也造就了他们相似的词风,李煜在前期主要描写宫廷生活,多富贵气,在后期,由于经历了亡国之痛,词风更多的是表现自己的绝望与愧疚。
纳兰性德的词有一些更为婉约闲适,有的又豪放。
但是他们的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哀婉,无形之中透露着一种凄楚,惆怅。
本文主要就纳兰性德与李煜词风之异同来进行分析对比,来探究跨越七百年时空的两位大词人的词之奥秘所在。
关键词:纳兰性德李煜异同引言:梁启超曾说:“容若小词,直追李主”[1]虽然两人生活的时间相差七百多年,但是他把纳兰性德与李煜相比,可见二者之间在词上肯定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这也肯定了纳兰性德在词上所达到的高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2]他认为纳兰容若的词清新闲适,不沾染俗气,能够做到随心情真意切,是北宋以来难得的大家。
同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称赞李煜“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3]他认为李煜的词已经不只是句美,用词美,它的高度更是升华到了神韵上,每一句都是用心写成,抒发的是内心的真实感受。
可见纳兰性德与李煜在中国古代词人中占有重要地位,都是写词的大家,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他们几首比较有代表性的词来探究他们词风的异同。
一、纳兰词多婉约、清新、淡然,李煜词多艳丽、富贵人往往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一个人的生长生存环境,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更能决定人的不同未来,这些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
就像孟母三迁,孟母为了孟子能有个更好的环境学习,就搬到了学堂附近,,孟子在学堂耳濡目染,终成为一名儒学大家,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纳兰性德与李煜对比分析
两种人生,一处哀婉论纳兰性德与李煜词之异同内容摘要:七百多年前,一个是一国之君,享受着宫中的辉煌华丽,歌舞升平,国家灭亡后,他成了北宋的阶下囚,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
七百多年后,;另一个是权倾朝野的相国之子,皇帝身边的红人,从小锦衣玉食,仕途一片光明,在经历丧妻之痛后,他变得惆怅,更加向往自由。
李煜与纳兰性德,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也造就了他们相似的词风,李煜在前期主要描写宫廷生活,多富贵气,在后期,由于经历了亡国之痛,词风更多的是表现自己的绝望与愧疚。
纳兰性德的词有一些更为婉约闲适,有的又豪放。
但是他们的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哀婉,无形之中透露着一种凄楚,惆怅。
本文主要就纳兰性德与李煜词风之异同来进行分析对比,来探究跨越七百年时空的两位大词人的词之奥秘所在。
关键词:纳兰性德李煜异同引言:梁启超曾说:“容若小词,直追李主” [1] 虽然两人生活的时间相差七百多年,但是他把纳兰性德与李煜相比,可见二者之间在词上肯定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这也肯定了纳兰性德在词上所达到的高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2] 他认为纳兰容若的词清新闲适,不沾染俗气,能够做到随心情真意切,是北宋以来难得的大家。
同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称赞李煜“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3] 他认为李煜的词已经不只是句美,用词美,它的高度更是升华到了神韵上,每一句都是用心写成,抒发的是内心的真实感受。
可见纳兰性德与李煜在中国古代词人中占有重要地位,都是写词的大家,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他们几首比较有代表性的词来探究他们词风的异同。
一、纳兰词多婉约、清新、淡然,李煜词多艳丽、富贵人往往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一个人的生长生存环境,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更能决定人的不同未来,这些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
就像孟母三迁,孟母为了孟子能有个更好的环境学习,就搬到了学堂附近,,孟子在学堂耳濡目染,终成为一名儒学大家,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有人说纳兰性德词可以跟后主李煜相提并论,你是在逗我吗
有人说纳兰性德词可以跟后主李煜相提并论,你是在逗我吗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
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
七日后,溘然而逝。
后人对他的词评价很高,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国初第一词手”“清词三大家”等等,纳兰好友清代文学家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王国维的评价比较冷静、客观。
很多人误解了王国维的意思,其实他是在说纳兰的词自然清新不多见,一个满人能写出这么好的词,南宋以来仅此一人。
这个“一人而已”前面是有条件的。
上面的评价都是把纳兰词放在“宋以后”或者“满清”这个大的时间前提条件下,应该说是相当客观的、合适的。
但有一个人的评价比较离谱,那就是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他将纳兰性德与李璟、李煜相提并论:“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可能有此种比较的人不止陈维崧一个,现代的有些人也将纳兰词几乎捧上了天。
其实纳兰词别说跟绝代词家李煜比,就是跟唐宋时期其他有作品传世的词人比,也是真的没什么可比性。
懂词史的人都知道,清词整体就无法与唐宋词相提并论,这是学术界公认的,其实也是喜欢诗词的多数普通老百姓认同的,如果一定要把纳兰词单抽出来对比,结果还是一样。
不可否认,纳兰词确实清秀俊雅,平白易懂,容易上口,但格局不大,风格类似于晚唐时花间派,但又与晚唐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无法相比,这就有些尴尬了。
纳兰性德与李煜的词的形式比较
纳兰性德与李煜的词的形式比较本文从词牌和语言两个方面对纳兰性德与李煜两人的词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比较,阐述了两位词人的词作内容、写作手法、风格等方面虽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各自的特色。
一李煜不是一个政治家,《玉琴斋词序》云:“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
”而纳兰性德“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却偏偏是“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造化弄人,他们只有以词来承载这满怀的凄婉和旷世的寂寞。
可以说,李煜与纳兰性德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均与其所处时代和各自的身世际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词原本是与音乐紧密结合,用以歌唱的。
但现在我们已经无法考证词的旋律了,所以,只能从词的形式,如词牌、语言等方面来对两位词人的作品进行比较了。
1 词牌的比较(1)两位词人词牌数量的总体比较(2) 小令、中调和长调的划分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它规定着每句的字数和全文的字数。
按字数分,它可以分为小令和中调、长调。
清人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将词牌按其字数多少分类:“58字以内的为小令;59字至90字止为中调;91字以外者俱长调。
”这样分类有其方便之处,但亦不必拘泥于多一字、少一字。
如《临江仙》有两体,一体58字,一体60字,唐圭璋先生也认为其像两首七绝前后增加不过两字。
所以,本文划分小令以60字为界,即60字以下为小令,60至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
并以此对两位词人的词牌统计如下:纳兰性德有小令67调289首,占其存词总数的83.3%,中调6调8首,占2.3%,长调26调50首,占14.4%。
李煜现存词全为小令。
从以上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两位词人在词创作中都明显以小令为主体,李煜更是“专意令词”。
而在纳兰性德选用的词牌中,长调或称慢词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李煜。
2 两位词人常用词牌比较纳兰性德所用词牌总数为99个,李煜所用词牌总数为22个,为了更清晰地对两位词人常用词牌进行比较,本文特列出两人常用词牌前7位进行比较:前者是《浣溪纱》、《菩萨蛮》、《采桑子》、《忆江南》、《临江仙》、《虞美人》、《金缕曲》;后者是《谢新恩》、《望江南》、《菩萨蛮》、《浣溪纱》、《渔父》、《虞美人》、《采桑子》。
李煜与李清照词之比较(教师中心稿)
李煜与李清照词之比较(教师中心稿)李煜与李清照,一为亡国之君,一为旷代才女,却同为婉约派,同是词史上的一流大家,两人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
古人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
”二李并称,极受推崇。
在我看来,李煜与李清照最大的共同点在于,他们人生的经历和词的创作都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在经历了家破国亡的苦痛之后,才登上词的艺术巅峰,走上了词史上一流大家的位置的。
先看李煜。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
宋太祖建隆二年 (961),煜继父位为南唐国主,奉宋正朔,开宝八年 (975),城破被俘,押赴汴京,封违命侯。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978)七夕,赐牵机药,中毒而死。
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
前期与大、小周后感情甚笃,生活奢靡,常形之于吟咏。
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
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词人李煜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以及内心“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巨大沉痛,绝非常人所能体味。
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
这些后期词作,多折射出词人内心巨大的亡国之痛,把传统诗歌里的那种个体间的离愁别恨升华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
其中最著名的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当这曲《虞美人》写成之后,拿到七月七日他生日那夜,叫歌伎演唱,饮酒作乐,拨弦弄瑟,名声大振。
宋太宗知道后,恨其剪不断理还乱的故国之思,一怒,赐与毒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
李煜词与纳兰词比较
•
自古才命两相妨----人生经历 自古才命两相妨 人生经历
一个是南唐后主,一个是御前侍卫, 一个是南唐后主,一个是御前侍卫,两位词人的经历中都有阴差阳错 的一面。拙于治国的李煜,奈何生在帝王家;工于文艺的纳兰, 的一面。拙于治国的李煜,奈何生在帝王家;工于文艺的纳兰,“荐绅以 不得上第入词馆为容若叹息” 两人生活经历大相径庭。 不得上第入词馆为容若叹息”。两人生活经历大相径庭
摊破浣溪沙 风絮飘残已化萍, 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 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 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 泪偷零。
意境深浅
李煜在南唐皇宫时的词多浅率之作,然而其后期词“ 李煜在南唐皇宫时的词多浅率之作,然而其后期词“眼 界始大,感慨遂深” 界始大,感慨遂深”,初读时可以给予人一种直接的感 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 动,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又可以透过表面浅白的词 不断发现更深沉更广大的意境 深沉更广大的意境。 句,不断发现更深沉更广大的意境。 《相见欢》: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和“无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自然现象,见微知著地联想 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自然现象, 到生命的短促和苦难的永恒, 到生命的短促和苦难的永恒,“自是人生长恨水长 是李后主对人生唱的无限悲痛的挽歌。 东”,是李后主对人生唱的无限悲痛的挽歌
内容:
后主的词通常会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李煜在南唐皇宫时的生活是奢侈享乐的, 因而他的前期词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 与男女情爱。 《浣溪沙》词曰:“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 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 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这首词描写的是宫中宴乐歌舞的图景。
《菩萨蛮画堂南畔 见, 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这首词写的即是李后主和小周后幽会的情景。
学年论文--李煜和纳兰性德
李煜词和纳兰词之比较摘要南唐后主李煜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是中国词史上两位杰出的人物。
两位均为词坛婉约派大家,其词作都充满了真挚浓郁的感情,词风都呈现出哀感顽艳的色彩,情感意象的选择具有相似性,语言都散发淡雅自然的魅力,但创造特点却有诸多差异。
本文试比较李煜词和纳兰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李煜词;纳兰词;异同;原因李煜和纳兰性德,代表着词的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
他们虽然跨越了七百年的时空,但后世很多评论家认为二者风格有相似之处。
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认为:“《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后主之遗”。
①梁启超也曾评价纳兰性德词:“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后主有亡国苦痛,容若有时代哀音,因此二人为词,眼界大而感慨深。
”②但毕竟是个性各异的词人,二者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是同中见异,异中见同。
一、李煜词和纳兰词的异同(一)、李煜词和纳兰词的相似之处1、擅长用白描法做小令李煜和纳兰的词都以小令见胜。
按照词的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60字以下为小令,60至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是长调。
据统计,纳兰性德有小令67调289首,占其存词总数的83.3%,中调6调8首,占2.3%,长调26调50首,占14.4%。
李煜现存词全为小令。
不难看出,两位词人在词创作中都明显以小令为主体,李煜更是“专意令词”。
李煜和纳兰又都擅用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
李煜的《望江南》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话具体而形象地描绘出梦中的景象,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游上苑的热闹活动。
毫无夸饰,没有脂粉气;不用典故,没有书袋气。
纳兰的《如梦令》中“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用白描手法描绘出“蓦地一相逢”的美好场景,落花满地,金井之旁,无雕琢之病。
2、内容上,都多写离愁哀绪刘熙载称唐五代词“儿女情多,风云气少”,③李煜前期的词就具有这个特点,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
纳兰性德与李煜悲剧人生之比较
纳兰性德与李煜悲剧人生之比较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的天才才子,著名词人。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在位15年,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笔者通过纳兰性德与李煜的悲剧人生的解读,比较两词人的悲剧人生异同。
标签:纳兰性德;李煜;悲剧人生;比较一、钟鸣鼎食之家的多余人——纳兰性德纳兰性德的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著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这样的人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但纳兰性德过得并不快乐,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数字统计:在纳兰性德现存的三百多首词里,“愁”字出现了九十多次,“泪”字用了六十多次,“恨”字使用了三十多次,其他如“伤心”“断肠”“惆怅” “凄凉” “憔悴”等字句,更是比比皆是。
先看他的仕途方面。
他本来是希望能为国建功立业,如他的一首《金缕曲》中写道:“竟需将,银河争抢,普天一洗。
”还有《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中都表现出了他的宏伟志向,但事与愿违。
再从他的感情方面来看。
首先,他的爱情生活是十分不幸的,他少时曾“眷一女”,但此女被选为宫女,两人无缘。
二十二岁娶妻卢氏,夫妻恩愛,伉俪情深,但婚后仅三年,爱妻去世。
二、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解读李煜悲情人生严格地说,李煜应该是一个纯粹的文人。
可笑的是,他却更多地以帝王的身份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自幼“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是位博学多闻的文艺天才,以他的性格和气质来说,更适合做一个放荡诗酒的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隐者逸士。
而他一心向往的是“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倾波中得自由”的生活。
如果不是历史的误会,他本可以如愿地”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之优游”。
然而,世事多变,命运弄人。
登上君位的他,精神生活是二元的:一面享受着荣华富贵,另一面却又经历着世事忧患。
在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十一月,李后主彻底体会到了亡国的痛苦滋味。
李煜和李清照后期词的比较
李煜和李清照后期词的比较李煜和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词人,两人分别在南宋和元代创作了许多卓越的诗词作品,两人的文学风格和内容略有不同。
在后期的创作中,随着时代的变迁,两人的词也呈现出差异。
本文将从内容、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哲思意蕴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探讨两位文学巨匠的文学特色。
一、内容方面李煜的后期词作,无不流露出他被囚禁的孤独,对国家沉淀的忧虑以及对家国的眷恋。
他的词作大多是在囹圄中创作,包含了深刻的政治和哲学思考。
尤其是他的《浪淘沙·北青萝》、《临江仙·滟滟难相及》和《虞美人·银床淅沥镜中寒》等名篇,更是把他独特的写作情怀和思想感悟呈现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的后期词作的内容则更注重人生感怀,她在细腻入微地描绘家庭喜怒哀乐的同时,也透过个人命运的变迁表达出对生命的珍爱之情。
例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以及《钗头凤·世情薄》等作品,描绘出她对人生起起伏伏的感悟和对岁月流逝的忧惧。
二、艺术表现手法李煜的词作在艺术表现上,从句法、修辞以及思想内涵等方面都呈现出深邃的特色。
他善于用当时词人较少采用的律诗方式、音乐节奏等手法,使得其作品更具有浓郁的东方特色。
例如他的《浪淘沙·北青萝》以及《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作品,更是旋律优美、意蕴深厚、富有悲剧色彩,集中形象地表现出词人的情感以及对人生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李清照的后期词作在艺术表达上相对简洁明了,她多采用抒情的方式,以朴素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她是词坛上以“情”为代表的词人。
由于清代社会大规模地推广女性文化,这也让她在女性词坛上颇有威望。
例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雨打梨花深闭门》等作品,以细腻的笔法展现出个体情感、对亲情的执着以及对生命的理性思考。
三、哲思意蕴方面李煜的后期词作更注重思想层面的反思和启迪,他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纳兰词选》与《李清照全集》的词风对比
纳兰词选与李清照全集的词风对比一、引言《纳兰词选》和《李清照全集》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部重要的词集,分别代表了宋代晚期和中期的文化风貌。
两者在艺术表现手法、情感主题以及个人体验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将对纳兰词选和李清照全集的词风进行对比分析。
二、纳兰词选2.1 艺术表现手法•纳兰词选注重描绘人物内心世界,采用形象而深入的比喻和意象,以唤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纳兰词选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拟人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2.2 情感主题•纳兰词选主题丰富多样,既有悲伤忧愁的爱情思念之情,也有豪放奔放的人生哲理。
•纳兰词选常以离别、失恋为切入点,抒发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失落。
2.3 个人体验•纳兰词选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身世之痛,将词中的情感与生活经历紧密结合,给作品赋予了更多真实感。
•纳兰词选大多流露出作者在政治上的不幸遭际以及家族变迁等情感主题。
三、李清照全集3.1 艺术表现手法•李清照全集注重细腻的描写自然景物,通过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凸显出作者对自然美的体悟。
•李清照全集尤其擅长运用音韵和韵律来创作词,使得整体曲调更加优雅动人。
3.2 情感主题•李清照全集主题以爱情为核心,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出深沉纯粹、骄傲自信的爱情观念。
•李清照全集也关注时事社会问题,以及女性地位与权利等议题,并将之融入到她的作品中。
3.3 个人体验•李清照全集展现了一个时代女子聪颖和个人追求的经历,通过词中的思考和抒发,折射出了她对自身经历的感悟。
•李清照全集也将自己作为主体观察生活并反思,体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的交融。
四、对比分析4.1 艺术表现手法•纳兰词选注重描绘内心世界,李清照全集注重描写外在世界。
•纳兰词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李清照全集更注重音韵和曲调。
4.2 情感主题•纳兰词选以离别、失恋为主要情感线索,李清照全集以爱情及社会问题为核心。
•纳兰词选表现孤独与失落,李清照全集展示纯粹与追求。
4.3 个人体验•纳兰词选紧密结合作者生活经历,李清照全集突显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的交融。
论李煜与纳兰词的异同
论李煜与纳兰词的异同作者:周玲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9期摘要:近些年纳兰性德一直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网络上也盛行着许多纳兰性德的词作,纳兰性德的词在清初的历史上异常引人注目,许多名家读过纳兰的词都会不由得想起南唐后主李煜,梁启超也曾说过“容若小词,直追后主”这样的话,本文将纳兰的词与李煜的词进行部分分析比较,尝试找出这两位词坛大家的异同之处,希望对两位词人词风的理解有所帮助。
关键词:李煜;纳兰性德;词风;异同一提到中国古典文学脉络我们就会随口说道: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发展的最高峰,宋人又另辟蹊径将词发展到了另一个高度。
我们习惯将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婉约派又以李煜、李清照、柳永为代表。
说到李煜我们不由得会想起他的《望江南》、《虞美人》等名作,其中还有部分被谱上曲子供大家吟唱。
纳兰性德,康熙朝纳兰明珠之子,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原名成德,后改名为性德,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纳兰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包含了多少对人生的感叹!下面我们就将李煜的词与纳兰的词试比较一下。
一、纳兰词与李煜词的近似之处词与诗相比更便于抒情,李煜与纳兰性德都抓住了词的长处,将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而又细致的直接书写了出来,他们填写的词都是为了表达久积内心最有感触的东西,他们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都采取最容易触动读者内心的方式,更能够与读者的内心产生触碰,从而使读者得到文学艺术上的美感享受。
在“五代”期间李煜也从属于“花间词派”,但是李煜打破了“花间词派”内容空泛、词语繁冗绮丽、没有真情实感的特点,推陈出新另开词风。
李煜前期生活安逸所以多绮靡之作,但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剧痛之后词作直超前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用词抒发他用生命与心血凝结而成的生活感触,不仅触动着他自己也触动了千百年来一代代的后来读者。
当作者用一江滚滚不断的春水比喻自己连绵不绝的满腹愁怀的时候,不仅将悲愁沉痛的感情升華到了极致,也让读到此处的读者哽咽泪流,(《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清照与纳兰性德爱情词的比较
李清照与纳兰性德爱情词的比较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两位影响深远的伟大词人,李清照与纳兰性德所处时代虽然相距甚远,但其在中国词学史上留下的恢弘成就却一直为后世所称道。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作为历朝历代被压迫和被束缚的女性,她们的地位一直处于为社会所同情、所期望拯救的阶层。
而作为广大被压迫女性中寥寥可数的女性作家,她们能够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袒露内心世界、大胆释放情感穿越历史的樊篱留下经典作品的却是是屈指可数、凤毛麟角[1]。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大女性著名词人,在男尊女卑,推崇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2],以自己的柔弱之笔创作出无数流传于世的词曲名作,是何其不易,何其艰难。
后世学者认为,其恢弘的词学成就不仅助推了宋词的繁荣,更开启了中国婉约词的一大词风,文学成就显著。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词人,抒发诚挚、纯洁的爱情是其词的主要内容[3]。
李清照在爱情词上所取得的成就无可厚非,与此同时,作为与李清照所处朝代相距甚远,且身为一代顶天立地之男儿的纳兰性德,却以自己委婉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一篇又一篇的爱情词名作,其辞藻之细腻,境界之幽美,至今仍让人唏嘘惊叹,赞不绝口。
一.同样的词风,同样的细腻温婉李清照祖籍山东济南,据有关史书记载,其母为王氏,“亦善文”,在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李清照,不仅在诗词歌赋的创作上造诣极高,而且精通音律书画等。
李清照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和无拘无束的少女时代,有着开明的父母和富裕的生活环境[4]。
如此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熏陶,都为李清照日后的极高文学修养和文学造诣提供了良好的孕育土壤。
同李清照一样,纳兰性德也出身于名门,从小家庭环境富裕。
他出生于满洲正黄旗,乃是当时清朝重臣明珠之子。
他天生富贵,衣食无忧[5]。
据记载,纳兰自幼聪颖,肆力于六经诸史百家之言,性好诗余,好书法等[6]。
李清照和纳兰性德他们二人相同的家庭环境对他们后来极高的文学水平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有利影响,也因为早期家庭环境的优渥,因而在他们的人生后半段,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家庭及人世的变故之后,人世的浮浮沉沉和世事的坎坷沧桑就更容易给他们的文学作品打上烙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世间,愁为何物,竟如绵绵江水,从古流到今,从春流到秋,赚得英雄长扼腕,赚得女儿泪湿帕,赚得世人竟白头。
且不言渭水河畔、苍苍蒹葭中追寻伊人的秦国少年爱情梦的苦涩,也不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谪仙“白发三千丈,愁缘似个长”的悲愤,我们只读一读亡国之君李煜、文士之女李清照、宰相之子纳兰性德三位词人遗响后世的那些天籁之作,就足以愁煞人了。
南唐后主李煜(937-978), 24岁即位,史称南唐后主。
即位时南唐已摇摇欲坠,赵匡胤新建立的大宋对南唐政权虎视眈眈眈,李煜只顾享乐,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
作为一国之君,他在政治上无所为,但却是一位艺术天才。
“聪颖敏慧嗜书成性,善诗文,兼通书画,更妙于音律”。
① 启功也说:“一江春水向东流,命世才人踞上游。
末路降王非不不幸,两篇绝调即千秋。
” 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人间词话》)其实,李煜天性本是一位诗人,他生性率直,敏锐善感,风流多情,偏偏被命运推上了乱世君王的宝座,这是南唐的不幸,但却是诗人的大幸,正因为此,南唐很快地亡国了,但文学史上却出现了一位绝少得天才。
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李煜前期的词或描写他酣歌醉舞、豪华享乐的宫廷生活,或描写他跟后妃或歌女的艳情生活,或描写缠绵的相思情意,缺乏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带有明显的庸俗气息,格调不高,但后一类比之前二类,较少欢乐的情调和轻佻的意味,而写得惆怅曲婉、哀怨动人。
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清平乐·别来春半》等。
在饱尝了人生苦难后,他的词更不同于一般士大夫的失意愁闷之作,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这是李煜被俘之后的反思之作,不仅展示了亡国之时的悲苦情怀,而且追悔了自己当年的安逸生活,饱含着一种沉痛的悔恨之情。
又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字字血泪,是发诸胸臆的亡国之音。
末二句自问自答,以东流的一江春水来比喻愁情,写出了绵绵无尽又浩渺无边的情思,意境既阔大又深远,引起后世无数读者的共鸣和赞美。
清人陈廷焯评云:“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
”(《云韶集》卷一)无疑道出了许多人的共同感受。
李煜后期的词基本反映的是这种情绪,所以李煜词的主题乃离家丧国之恨。
继李煜之后,善写缠绵悱恻之愁情的大词家有北宋浅吟“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柳永,和低唱“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秦观,而此二位寄情秦楼楚馆,终未识得人间苦难,毫无历史的质实和沧桑感。
一变宋词“过于纤弱,气格不足”之风的是光照千古的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约1152年),出生于风雨飘摇的北宋末年,父亲李格非是名重一时的北宋文学家、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丈夫是著名金石家赵明诚,二人经常诗文唱和,夫妻恩爱异常。
先是赵明诚做官常外出,于是李清照便常常一人独守空房,在相思中度过,而那思念通过李清照的笔顿时化作了千古的奇句,婉转愁肠,成为了“美丽的”闲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一剪梅》)“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 《凤凰台上忆吹箫》。
后是党争,李格非陷狱,赵明诚病故,49岁时又经历一次婚姻的打击,她心境大变,先前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活泼和调皮早已被黄梅雨似的泪水淹没,再加上国土沦丧,偏安一方的南宋小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她的愁再也不会怀着“寂寞深闺”之闲愁,而是国运衰微的知识分子的忧愁,故而李清照的词兼有闺妇之怨、身世之苦和家国之恨。
李清照是继李煜之后婉约派的又一枝奇葩,清人沈德潜就曾说过:“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国家不幸诗家,赋到沧桑句便工”,如果说李煜、李清照词是由于历史的不幸,造就了一代词家的天籁之曲,那么时隔500年之后生于钟鸣鼎食之家,整日锦衣玉食的纳兰性德,那三百多首篇篇言愁,句句含恨的词作又出于何故?纳兰性德(1655~1685年),原名成德,满洲正黄旗人,是清初康熙时期大学士明珠之长子。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4岁学骑马,7岁学射箭,14岁通诗文,读书过目不忘, 17岁入太学读书,18岁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
便于病中主持编纂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同时始撰写《渌水亭杂识》。
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
23岁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品级为三品)。
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纳兰性德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备受皇帝亲信。
1685年,即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忽染寒疾,帝遣御医几往视之,五月三十日卒,年仅31岁。
康熙帝将一位痴迷诗文的进士擢录为御前侍卫,似乎有些夺人所好。
康熙帝的真实意图我们无法确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康熙帝对性德很是赏识。
性德走后,六月初四,“梭龙战报至行在,康熙帝遣官使拊几筵,哭告之。
”② 性德走了,康熙帝的心情不会不伤感而又寂寞!毕竟,这个比他只小一岁的侍卫不仅“御殿则在帝左右,扈从则给事起居”,而且在他诗兴大发之时随声唱和;在他著述之后受命译制,他的文武兼擅的才能在侍卫之中无人能比,他的空缺无人能补!而他留给世人的是三百多首句句含情,篇篇言愁的长短句,的确是天籁遗响,世间少有。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性德的内心世界到底隐藏着一个怎样的秘密呢?无论是写羁旅生涯,塞外风光,还是写朋友情谊,写夫妻恩爱,情调皆哀怨忧伤。
如“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如梦令》),“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临江仙》)“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采桑子》),“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临江仙》),“ 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减字木兰花》),“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难睡,西南月落城乌起” (《天仙子》)“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浣溪沙》)……这种饱含愁恨的句子,在纳兰词里比比皆是。
综观纳兰身世,其词凄婉、幽怨,盖有以下因素——主观原因:1.其祖上跨马横刀,称雄一时,但他自小生长在旖旎温柔之乡,天性纤细善感。
其词《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堕。
”壮观中含纤丽,兼有感伤情绪,对照旷达而刚直的苏轼,其《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虽为悼亡之作,但仍不失悲壮之气,故其性格因素最为重要。
2.思想淡泊消极。
康熙帝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以及相应文化政策的制定使得宋明理学观念再度复活,而汉文化中的中庸和谐、包容兼顾的思想与理学的空谈心性和非人道主义思想的矛盾性,又使得已经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性德感到苦闷而困惑;与顾贞观等曾是山林隐逸的文人学士的自觉而亲密的往来,使他深受濡染,向往心与境合的闲适自由生活而又不能。
客观影响:1.“原期翰院之选,竟充虎贲之列”③。
性德以二甲第七名进士被康熙帝特选为三等侍卫,非他所愿。
在他致严绳孙手札的第二简中说:“弟秋深始归,日直驷苑。
每街鼓动后才得就邸。
曩者文酒为欢之事,只今堪梦耳。
……弟比来从事鞍马间,益觉疲顿。
发己种种,而执行芟如昔,从前壮志,都已坠尽。
……古人谓好官不过多得金耳,吾等但得为饱暖闲人,又何必复萌宦情耶。
”康熙皇帝虽然极为赏识性德,但性德心好文学,侍卫虽为皇帝近臣,前途不可估量,但对性德而言,为金笼之鸟,怎不苦闷?更何况作为皇帝侍卫,他既不同于带兵出征的将军,也不同于一般市井文人,故而“慷慨悲壮”和“失意落拓”都不属于他;他须小心警卫,谨慎行事,“既不能随人乐而忘形,也不准因人悲而失态”,这与他落拓不羁的诗人性格截然相反,故而产生旁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心理压抑。
2.处于党争的危机环境之中。
康熙帝虽然非常喜爱这位聪明的侍卫,但因为性德乃明珠之子,他决不会象重用明珠一样,再去重用性德,因为早在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京师地震,康熙帝就斥责明珠、索额图等人:“若依然虚饰,如前所行,奸恶巧为遮盖,不加省改,或事情发觉,或经朕访出,虽欲宽免,国法俱在,决不饶恕!” ⑤但当时并没有立即采取措施,目的在于“以党制党”,等到时机成熟,便断然行事。
父亲的处境已是险象环生,性德自然知道得很清楚。
当年自己的曾祖父曾经与努尔哈赤逐鹿天下,兵败自焚。
家族的血泪史和父亲明珠与索额图的朋党之争,让性德忧心忡忡,康熙帝又怎能不心存顾忌?皇帝欣赏自己,只是在利用自己的长处,自己如何能没有危机感?3.李煜等前代词人词风的浸染。
性德推崇南唐后主李煜。
他曾在《渌水亭杂识》中有如是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实,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李后主的婉约感伤、自然真切与他的心境非常合拍。
因而,他在创作上,他取法后主的自然,以悲愁的情绪关照于物,表现于词。
4.爱妻的突然早逝,加深了他人生如梦的悲愁情绪。
所有这些因素形成了他“对人生世事的空幻感”,形成了他凄婉幽怨的词风。
这里仅举羁旅之作和爱情之作来观其悲愁之状。
他的羁旅之作感情深沉而忧郁,显出孤独、冷清的气氛。
如《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词之气,不可谓不壮观;情之深,亦不可谓不感人!《沁园春·代悼亡》是这样写的:“梦冷蘅芜,却望姗姗,是耶非耶。
怅兰膏渍粉,尚留犀合;金泥蹙绣,空掩蝉纱。
影弱难持,缘深暂隔,只当离愁滞海涯。
归来也,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
鸾胶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
但无端摧折,恶经风浪;不如零落,判委尘沙。
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
今已矣,便帐中重见,那似伊家。
”作为诗人,他或许“带有时代先行者的悲剧气质”,这样说对于这位浪漫多情的年轻诗人太过于政治化,因为一个过于艺术化的君王不是优秀的统治者,如李煜;同样一个过于政治化的诗人不是优秀的诗人,如乾隆皇帝。
性德也一样,他就是他,他首先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人,其次才是诗人。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是一个真性情之人,情由肺腑出,才能动人心,羁旅之情,感伤缠绵;失偶之情,黯然消魂;待友之情,倾其肺腑;自伤之情,恨恨无期;兴亡之情,悲天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