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纳兰性德对李煜词风的继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没有反抗、怨恨、忏悔,有的只是呻吟与 无限的伤春悲秋。在这一点上,我认为纳兰 性德较李煜有了新的发展。作为满人后裔, 纳兰性德并不是仅会感伤、吟风弄月的书 生。他还有“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 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的勇士豪迈激 情。虽然他终想回避尘寰闹市,在宁静、淡 泊中觅诗寻梦,尽管他诗词中有卿卿之情,
也不乏细腻精致,但他的词却柔中不软、悲 中不颓。因此,陈维崧认为纳兰性德词与李 煜词风格虽然近似,但纳兰性德词中富有 青春气息,故要长于后主。另外,纳兰性德 词的题材内容更加丰富,边塞词、爱情词、 悼亡词都包含着不同的内容,当然,也依然 保持着不变的伤痛。另一方面,纳兰性德在 艺术手法上较之后主,呈现出一种多元化 趋势,再次纳兰性德的词风较之后主,在婉 约的同时更加有一种侠骨柔情、刚柔并兼。
以上可以看出,上面分属三种不同类 型,代表三种不同力量,构成作品的基本矛 盾,推动着整个情节的发展,展示根据地现 实社会的变革。在最后一节“怎样到底”里, 小说书中人物的命运一一作了安排,使作 品中的人物活动得到合乎逻辑的结果,塑 造的形象更加生动。
其次,赵树理借鉴了传统评书,章回体 小说的结构特点,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曲折性,首尾呼应,既适应群众欣赏习惯, 又不像旧章回体小说那样刻板僵硬,创造 了一种评书体的小说形式,推进了“五四” 白话小说的民族化。赵树理的小说情节结 构多数是使用传统手法,却注意故事性,情 节连贯,环环相扣,有头有尾,而且往往是 大团圆的结局。《小二黑结婚》是一个大故 事,其中又穿插了“不宜栽种”,“米烂了”等
在从词的内容和地位的演变看,词的 内容从人、情、境三方面经历了如下的演 变:一是抒情主人公由佳人→文人→志士; 二是情感的流程由共我的爱情失意→自我 的生存苦闷→社会忧患和个体生存苦闷的 双重变奏;三是空间场景的位移由人造建 筑空间→山水空间→个体生存场景和社会 空间、历史空间的多元组合。以李煜和纳兰 性德词的题材内容来看,正印证了这三大 转变。
词的地位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 程。唐宋词的地位远不及诗的地位。在词兴 起和繁荣的唐宋年代,词不过是酒筵宴席 间佐欢助乐的娱乐品,被视为“小道”、“末 技”。《四库提要·词曲类一》云:“词曲二体 在文章技艺之间,厥品最卑,作者弗贵,特 才华之士以绮语相高耳》。”这就真实地指 出了词在唐宋时代的实际地位。而词经过 宋代的繁荣,元明两代的沉寂,在清初已经
《玉琴斋词序》云“:李重光风流才子,误 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纳兰性德“常 有山泽鱼鸟之思”却偏偏是“缁尘京国,乌衣 门第”。造化弄人,两位寂寞的词人也唯有以 词来承载这满怀的凄婉和旷世的寂寞。
其次,个人偏好和个性差异造成两人 词的差异。
纳兰性德自幼聪颖,喜好诗词,追求纯 真自然。尤其词,成就极高。纳兰性德认为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实用,宋词 实用而不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绕烟水迷 离之致。”纳兰学词,始于《花间》,宗于Biblioteka Baidu主, 个人偏好使得容若对后主词欣赏有加。
纳兰性德对李煜词风有所继承 和发展归因
读两人的词作,我们不难发现纳兰性 德与李煜这两位在词史上有突出地位又非 常相似的词人,他们的作品在内容、形式和 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其形成原
三仙姑尽管是当时农村落后妇女的典 型,她的变态的性格和作风遭人唾弃和批 判,但她仍有让人同情的地方。她嫁给于福 后才开始下神的,平日里虽然极度的装腔 作势、欺骗别人之能势,但可以看出这与她 对婚姻的不满有直接的关系。于福是个“不 多说一句话,只会在地里死受”的男人,与 她的性格极不相符,两人无任何感情,于是 她便欺侮于福的无能,整天飞扬跋扈、胡作 非为。她每天睡懒觉,不做家务,于福烧罢 早饭不敢先吃,摆着饭菜等待她梳妆打扮 完毕才能开饭。她出门,于福立即备驴;她 一发脾气就开始装神,于福赶快跪下挨训。 她简直把丈夫当作奴仆。对女儿,她也失去 了母女情分,为了钱财狠心卖女,女儿陷入 困境她却幸灾乐祸。她与周围的人完全是 一种畸形的关系。可以说,她是在用极端而 无奈的作风与自已的婚姻作着消极的抗 争,自然,她认识不到这种抗争的结果不仅 没有一点作用,反而作践了自己,白白耗费 一生。赵树理在作品里并没有对三仙姑进 行细致的心理刻画,但人们从三仙姑的语 言和行动里不难看出她灵魂深处难言的隐 痛。三仙姑可以称得上人们哀其不幸、怒其 不争的又一典型。
纳兰性德对李煜词风的继承和发展
李后主的词风,缠绵凄婉,愁肠百结, 字字血泪,是“从心灵深处弹奏出的一支支 人生悲歌”。纳兰性德则是哀感顽艳,婉转 凄清直追后主。他们的词都“温婉中流露出 哀伤,掩卷后总有一种怅然若失之感”。
李煜用白描手法与清丽的语言来述怀 言志,改变了花间派词人香艳唯美、崇尚雕 琢的词风。词风悲壮凄凉、意境深远,为词 的健康发展闯出了新路。纳兰性德于词崇
再次,词的演变造成两位词人词的差 异。
在晚唐五代,新兴了一种长短句的歌 词,它们的句法和音节更能便于作曲,而与 诗的形式渐渐地远了,我们从《花间集》的 序文中知道,当时把这类的词称为曲子词, 每一首曲子词都以曲调名为标题,例如《菩 萨蛮》,表明这是菩萨蛮的曲子的歌词,可 见,词的产生跟音乐有莫大的关联。而到了 清词中兴之时词就是一种格律诗体,完全 脱离于音乐了。纳兰性德等清代词人便是 依律填词,而不是象李煜那样依声填词了。 这是两个词人根本性的不同。
小故事,使情节曲折、跌宕。每章结尾和下 章都扣得很紧,如第二章叙述“三仙姑的来 历”的故事,结尾“三仙姑有什么本领能团 结这伙青年呢?这秘密在她女儿小芹身上。 “非常自然地转入第三章”小芹“的故事。结 局中,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以“一对好夫 妻”为结果,恶霸金旺兴旺被判刑法办,二 诸葛,三仙姑的迷信思想等也有了好的变 化,作品中的人物在结局都一一有所交待。 这些正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结构特点。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点是大众化,通俗 化的,行文用笔尽量避免学生腔和书卷气, 同时也注意语言的形象化、个性化、擅长使 用农民口语。小说中的语言具有通俗晓畅、 简洁生动、质朴明快、幽默风趣的特点。
总之,赵树理的作品都是真实地反映 了解放后农民的生活命运,思想观点;熔艺 术性和大众性于一炉,他创造出独具一格 的民族新形式,并对后来的小说产生了深 远影响。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曾说他“生于 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历史上那些打 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朋友 的。即使是终日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也抵 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是 南唐灭亡后,家仇国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 熟的皇帝身上,更是一抹寂寞的灰色加在 他心头。李煜的寂寞也是无声的,却不是无 形的。这位多才多艺的才子却被命运之手 错误地安放在让他煎熬的龙椅上,只能用 自己的真性情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 宣纸之上,将其化作“一江春水”,化作“流 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 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 大夫之词。”
第一:词与音乐完全脱节。词牌只能做 字数和格律上的限制,词人有时因内容的 需要还可不拘小节。这导致了两位词人词 作形式上的差异。
第二,清时词的内容全面开放,凡是能 入诗的题材都能用词表现出来,词完全取 得了和诗同等的地位。纳兰性德词在取材 上比李煜词宽泛得多。题材内容的改变也 导致风格的变化。
天才诗人。 纳兰性德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他是 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但在他的 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作为一个贵 族公子,生活的经历很平静,除了前妻的亡 故和几次出使边陲,无多周折。但他是一个 极其敏感的人,内心世界非常丰富。出入相 府、宫廷的生活,在他非但不觉得满足,反 而感觉到难言的压抑。“德也狂生耳,偶然 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金缕曲·赠梁 汾》);“羡煞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 (《金缕曲·简梁汾》),可以见出他的寂寞的 心情。
李煜虽情感真挚但懦弱、贪生怕死。虽 国破家亡后,其词作洗尽铅华,一变为感伤 沉痛之作,如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 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 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 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以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的 自然恒久和故国朱颜的短暂无常对比,遂 使这不可避免之痛苦浩浩荡荡,无可抵御。 总的说来,李煜词作较之南唐诸作在气象 上有了大的开拓,但却仍难改其情致缠绵, 这就与他“自幼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 性格懦弱有关系,所以,李煜词近于婉约。
Culture · 文 化
谈纳兰性德对李煜词风的继承和发展
□谢华平
内容摘要 陈维崧说《纳兰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周稚圭也 说:“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这些真知灼见道出了纳兰性德词的渊源,本 章就来探求后者对前者词风的继承与发展和隐藏于其后的深刻原因。
纳兰性德的词风上承南唐后主李煜, 旁则与清初文学的感伤思潮相融汇。纳兰 性德论词极为推崇李煜,认为:“花间之词 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 重。李后主兼而有之,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渌水亭杂录》)
纳兰性德则不同,他才学卓越,性情清
高,志向高远,又纤弱敏感,有细腻多情,是 翩翩浊世里的佳公子。“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蝶恋花》。这也是容若最 能打动人的地方。纳兰性德是多愁善感的、 细腻的,他的词风格调高秀,哀婉动人,又 对李后主有所超脱。相比之下,纳兰性德词 的内容既有妩媚风流的爱情词,缠绵悱恻 的悼亡词,也有气魄雄浑的边塞词和寄托 深远的咏物词。其风格也是多样的,婉约与 豪放兼而有之。如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 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 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 嘶,残星拂大旗。这首词写的是作者身处边 塞苦寒之地,却心系家园,进而行诸于梦。 此词运用强烈对比,帐外是风雪之夜,朔风 狂吹,积雪飞扬,几颗孤星清冷地照在大旗 上;而帐内征夫的梦魂却飞到了温馨的家 中,他看到了桃花的疏影融入了朦朦的月 色之中,闺中人正倚窗凝眸,思念着远方的 亲人。然而一声号角惊破了征夫的好梦,陪 伴他的仍然是塞外的寒风和长嘶的战马。 境想梦回,现实显得格外的悲凉寂寞,短短 44 个字中蕴含了数不尽的离情别意。象纳 兰性德这样在同一首词中儿女情和风云气 并存,既有婉约之态又有豪放之境的,是前 代词人所不具备的。
尚南唐后主李煜。纳兰性德的词善于用白 描手法抒情,自然流转,无雕琢之痕。如《长 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 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此词全用口语, 朴实明净。王国维盛赞此词为“以自然之眼 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然而李煜在抒情时对自己的人生痛
出现中兴势头,这一时期出现了推尊词体 的思想,重视词的“比兴寄托”。当时的几位 词坛巨匠如张惠言、朱彝尊、纳兰性德等人 便是其中强有力的推动者。我们从纳兰性 德词中也可以看到他的抱负以及对社会历 史、现实意义的重视。可以说整个清代的词 学观、词学价值的认定和词产生之初有了 很大的差别。
综上所述,词从南唐发展到清初时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者简介 王卫平(1980.11-),女,山西长治人,现就职
于山西省临汾体育运动学校,助理讲师。 参考文献
[1]赵树理,赵树理文集。 [2]孙犁,谈赵树理。 [3]中国当代文学史。
64 企业家天地 2011 年 第 4 期 中旬刊
Culture · 文 化
因可以做如下归纳: 首先,错位的悲剧命运造就了一样的
至于金旺兴旺史弟,作者着墨不多,但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农村社会盘根错节的宗 法关系,如果同胞兄弟,不具有代表性,不
过是生活中偶然出现的一对坏蛋,付予人 物本家兄弟,恰恰写出人物背后含概的封 建势力,对抗战时期乡村人物真实面貌,作 出相应的揭示,所以人们认为其属于封建 势力的代表。抗战初期,二人给一支溃兵作 了内线工作,引路绑票,讲价赎人,又做巫 婆,又做鬼;八路军来后,二人趁机钻空成 了“干部”胡找理由斗争小二黑和小芹,大 家对他们恨之入骨,直到区上派人押起二 人,众人揭示他们的罪恶,最后被判 15 年 刑。这就是封建势力的下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