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纳兰性德对李煜词风的继承和发展

合集下载

论纳兰性德的词

论纳兰性德的词

山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论纳兰性德的词姓名院系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日期成绩论纳兰性德的词内容摘要纳兰性德,是清初极具盛名的一位青年才俊,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尤其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词惯用白描、直抒性灵,词风上承李煜,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而且语言优美、形式和谐,不受格律的拘束,将词的文学成就提升到了更高的水平。

他哀婉忧郁的词风和他的身份背景极不相称,究其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与父亲的矛盾、个人理想与政治现实的矛盾和爱情的悲剧。

纳兰词之所以具有不朽的魅力,主要在于他的性格魅力,自由的天性给他的词形式方面的突破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纳兰性德词风性格爱情:Title:The study of Nanlanxingde’s poetriesAbstractNanlanxingde is a very prestigious young talent of the early Qing dynasty who famous for his poetries which now existing 349 songs and the style of them are gracefulness and subtleties .Especially those mourning poetries which including the sincere and the heart-broken feelings are really hard for us to read them without sadness. According to the comments of Wang Guowei, Nalan is the one who had got the great artistic achievement after the dynasty of the song of north. Nalan is Always use the techniques of Baimiao and express the feelings directly, and the style of his poetry is considered to be similar to the Li Yu. His poetry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beauty of words, the harmony of form and without the restriction of tradition rhyme requirements are fresh, delicate and poignant which made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 reached to a new level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to explain the contradiction which reflected in his poetry between the melancholy style of his poetry and the background of his life: the argument with his father,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ersonal ideal and political reality and the tragedy of his love story. The immortal value of his poetry mainly lies in the nature of his character which also injected the new blood into the form of his poetry. What’s role his poetry play in the times is a very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Key Words】Nalanxingde the style of poetry character love story.目录一、身平事迹 (1)二、纳兰词的特点 (2)(一)天然去雕饰 (2)(二)哀感顽艳 (3)三、纳兰词风的形成 (3)(一)和父亲的矛盾 (4)(二)个人理想和政治现实的矛盾 (4)(三)爱情的悲剧 (5)四、总结:纳兰的性格与文学风格的联系 (6)(一)性格影响文学风格 (6)(二)文学风格映射性格 (6)参考文献 (6)致谢 (7)论纳兰性德的词纳兰性德,是清初极具盛名的一位青年才俊,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性德少聪颖,十三通六艺,十九举进士,后为康熙年间伴驾三等带刀侍卫,再迁至一等,武官正三品。

论纳兰词对李煜词的文学接受

论纳兰词对李煜词的文学接受

第39卷 第4期2019年11月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Vol.39 No.4Nov.201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感慨逐深 ,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1]4242。

李煜的词在词史上处于重位 ,他的词不仅影响到了清真词、易安词、小山词的创作,而且其影响还波及到了与李煜相隔七百年同样开一代词风的纳兰词。

纳兰性德的词作在清初词坛上异军突起,举世瞩目,况周颐曾在《蕙风词话》中夸赞“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高手”[1]4520,甚者王国维把纳兰词推崇到了“北宋以来,一人而已”[1]4251的地位。

当时及后来的评论家除了众口一词对纳兰词给予了高度评价外,多数评论家还特别强调了纳兰性德词作对李后主词的继承关系,认为纳兰词就是“重光后身也”[1]4588。

梁启超也赞同“容若小词,直追后主”[2]。

近代学者吴梅在《词学通论》亦云:纳兰词“究其所诣,洵足追美南唐二主”[3]139。

这些真知灼见,道出了纳兰词与李煜词的渊源关系。

纳兰性德曾在《通志堂集》里说道:“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4]697,“作诗欲以言情耳”[4]706。

这里纳兰说的虽是诗,其实作词亦然。

故而纳兰性德认为“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

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4]717。

又“尝谓桃叶、团扇,艳而不悲;防露、桑间,悲而不雅。

词殆兼之,洵极诣矣”[5]516。

所以他推崇后主词,“《饮水》《侧帽》二集宗尚李煜”[6],李煜写词擅白描,写真情,真率自然,很少典丽藻饰,符合纳兰“艳”而“悲”而“雅”的词作标准。

于是纳兰容若非常尊崇李后主的词作,自觉地接受、传承李煜词作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实现这些自己服膺创作理论。

本文将从纳兰词词的风格、词的语言、词的情感、令词的创作等方面来分析纳兰词对南唐后主李煜词的接受与传承。

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作的纯真美

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作的纯真美

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作的纯真美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作的纯真美发布日期: 2013-07-10 发布:摘要:李煜,晚唐五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纳兰性德,清初复兴词坛的主将之一。

李煜与纳兰性德,一为亡国之君,一为乌衣承平之少,身份经历固不可同日而语,然综观二人之心路历程、词作之情感特征与美感,却有着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均是以其纯真、率性的情怀,喷薄出对事物敏锐的感触,字字珠玑,声声血泪。

围绕二人词作中所体现的纯真美这一核心的共同点展开论述,或可借以管窥二人词作之亲缘关系。

国论文网 /5/view-4190069.htm关键词:李煜纳兰性德纯真赤子之心一、“词之言情,贵在得真”沈祥龙《论词随笔》曰:“词之言情,贵在得真。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真”,乃文学之第一要义,是艺术感染力之深厚根源。

故为词人、为词,纯真的气质是极为宝贵的,而后主与容若,则共同禀赋了一颗“赤子之心”,并将其贯穿于一生的创作之中,因而在二人的词作中明显放射出一种纯真之美。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李煜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所谓“赤子之心”,李贽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

”{1}后主词的情感抒发是以“真”取胜,以“真”感人。

以亡国为界,后主词明显呈现出两种基调,但在基本上却有一点不变的特色,即于词中贯以全心倾注的一份纯真深挚的感情,使其作洋溢着纯真之美,彰显着那颗不易的赤子之心。

同样,王国维认为,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2}。

容若的词作有意识地追求“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其真挚、浓郁、深沉、缠绵的情感时时给人以心灵的撞击。

张任政在《纳兰性德年谱》自序中说道:“先生之待人也以真,其所为词,亦正得一真字,此其所以冠一代排余子也。

”这道出了纳兰词重真性、讲实感的特点。

而容若自身也主张以对生活实践的真情实感为诗歌创作的第一要义,他在《渌水亭杂识》中说:“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作诗,欲以言情耳”。

浅析李煜和纳兰性德词作之相似性

浅析李煜和纳兰性德词作之相似性

回忆 . 表 达 自 己 内心 的 情 感 。 他 摆 脱 了 《 花间集》 的 浮 靡. 他的词语 言明快 , 形 象生动 , 用情真挚 , 亡 国 后 作 更是题材广阔 . 含意深沉 . 他 推 进 了词 的创 作 , 发展 了 词 的 表 现领 域 纳兰性德( 1 6 5 5 — 1 6 8 5 ) , 清 代 大 学 士 明珠 长子 清 初第一词人 。 纳 兰 以别 样 的艺 术 功 力 弥 补 了题 材 狭 窄 的 不 足 他 的 词 全 以 一个 “ 真” 字胜 出, 情真景真 。 “ 纯 任性灵 . 纤尘不染” 。[ 4 1 写情真挚 。 写景逼真 , 高超的 白 描手段 . 看去不 加粉饰 . 却如天 生丽 质 . 无 不 鲜 明 真 切 王 国维 曾说 : “ 纳 兰性 德 以 自然 之 眼 观 物 , 以 自然 之舌言情 . 此 由初 人 遗 愿 , 未染汉人风气 , 故 能 真 切 如 此 ” 【 1 ] 所谓“ 未染汉人风气” . 就 是 指 他 能 自由 地 表 达 真 实情 感 . 意 境 天 成 李 煜现 存 词 三 十 多 首 . 纳 兰 现存 三 百 多 首词 且 绝 大 多 数 都是 小令 。 对 比这 两 人 词 , 发 现 一 个现 象 , 由于 两 人 各 自人 生 的 变 化 .前 后 时期 词 作 自身 存 在 差 别 , 比较 则 变 得 漫无 目的 但 是 . 就 在 发 生 变 化 了 的 词 作 中. 还是有着相对不 变的永恒 的因素 . 正 是 这 种 永 恒 东 西 又 是这 两人 词 作 前 后 共 有 的 、 相 似 的 。 本 文 试 从 以 下 几 方 面 着手 分析 两人 词 作 的相 似 性 。
圉目豳
浅析李煜和纳 兰性德词作之 相似 性

试比较李煜与纳兰性德的人生悲剧与人格境界

试比较李煜与纳兰性德的人生悲剧与人格境界

试比较李煜与纳兰性德的人生悲剧及人格境界08级汉语言文学班尹可猛内容提要:李煜与纳兰性德作为词史上的两大重要词人,他们都属于词中性灵派。

李煜的词抒写亲身经历和现实感慨,亡国之音任情而行;而纳兰的词同样充满无限的感伤情怀,被誉为“古之伤心人”。

不同的生活朝代,相近的生活际遇使他们产生了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而不同的感伤内容又反映了其各自不同的人格境界。

本文将围绕两人的生平及词作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李煜纳兰性德人生悲剧人格境界纳兰性德是清代重要词人。

在词史上向来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是清初词坛的巨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他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把自己善感的心灵、绝世的才华溶入了词章,为清初词坛增添了一抹灿烂而奇丽的光彩。

梁启超曾说:“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李后主有亡国之痛,容若有时代哀音,因此二人为词,眼界大而感慨深。

”①纳兰自己也曾在《渌水堂杂识》之四中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

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②因此纳兰极力推崇李煜的词,而且词的风格与李煜的一脉相承。

他们的相似之处,也许在于他们不仅全部都属于皇室或贵族官僚社会,而且也都具有一种独有的心理、独有的艺术气质,一种敏锐的纯真富于感受的天然禀赋。

他们都生于优裕的物质文化环境中,在这种环境里培育了他们纤细敏感的心灵,摧生了他们超异的才华,却又不同程度地窒息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不同的生活遭遇使他们感受到了人生的苦难,摧毁了他们生命的活力,但他们又都依照自己纯真的心声唱出了自己的悲歌。

一李煜与纳兰性德人生悲剧的比较李煜与纳兰,一个是偏安一隅的没落国君,一个是身居“华林”的王公子弟,尽管生活经历不同,但他们的精神气质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读他们的词,你会感觉到朴素自然中饱含的挚意深情。

因为无论是李煜还是纳兰性德都极重感情,讲义气,无论是对兄弟还是对闺中伴侣都是“竭其忠诚,沥其肝胆。

”但是,他们的一生无疑是悲剧的一生。

我眼中的纳兰性德与李煜作文500字.docx

我眼中的纳兰性德与李煜作文500字.docx

我眼中的纳兰性德与李煜作文500字
我眼中的纳兰性德与李煜
我眼中的纳兰性德与李煜
在祖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了两位伟大的词人:纳兰性德与李煜。

他们都有着一手绝妙好词,但是他们的风格却截然不同作文作文人网你也可以投稿,有着天壤之别。

纳兰性德是,能文能武,是清朝宰相明珠的公子,更是清朝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文人。

他的诗词有着一番独特的腔调,那就是哀感顽艳、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令人不忍流泪。

因为他的恋人未得,爱妻去世使他受到了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了哀叹伤悲。

他用自己的文字向大家述说着内心的惆怅,他的字里行间透露着热爱祖国的浓浓心意。

纳兰性德的词风凄切婉约,因此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

李煜是一位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名人,他对琴、棋、书、画一丝不苟,样样精通;唯独对治理国家一窍不通,所以他被人们称为“亡国之君”。

他的词也别有风味,李煜的词抒情,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他的词很深奥,你随意的看,根本看不懂他在诉说着什么;只有细细地品味,才能明白词的真正内涵。

因此,李煜被后人称为“千古词帝”。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纳兰性德与李煜都占有崇高的地位。

所以,后人对他们的评价都非常地高。

李煜最妙的一首词,700年来无人敢仿,纳兰性德仿后竟成千古绝唱

李煜最妙的一首词,700年来无人敢仿,纳兰性德仿后竟成千古绝唱

李煜最妙的一首词,700年来无人敢仿,纳兰性德仿后竟成千古绝唱李煜,南唐的亡国之君,同时又被称为千古词帝。

都说李煜是一个被皇位耽误了的词人,不做皇帝他是否能在词的国度走得更远虽不好说,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填词确实救赎了他。

他一生创作了很多精彩绝伦的词作,对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后世更是影响颇深。

纳兰性德便是在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词人之一。

一个是南唐后主,一个是清初的贵胄,俩人相差700多年,但是俩人的词作经久不衰,成为后世典范之作。

世人经常将这两个人拿来对比,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两个人的身世和词风颇为相似。

在词风上,梁启超曾说:"容若小词,直追李主",这句话肯定了俩人在词风上的相似。

其实李煜的词经常会被后人模仿。

而李煜本来就是纳兰性德的偶像之一,纳兰曾多次表达对他的欣赏,而且曾多次模仿李煜的词作。

实际上,自古以来,李煜的词被模仿了太多次了。

自从他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写愁后,以江水喻愁似乎就成了一种时尚;自从他写出了"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后,西楼月就成了两宋文人争相吟诵的意象;更夸张的是他的那句"小楼昨夜又东风",仅其中一个"又"字,就让宋元明清的文人效仿不绝。

但不知为何,李煜最妙的这首《长相思·一重山》,却700多年来无人敢仿,我们来读一读: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这首词是李煜早期的作品,还没有经历亡国之痛,所以他的词风还是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这首词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

该词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因此十分难仿。

而700年后,李煜的这首词传到了纳兰性德的手中,便被仿成了另一首非常经典的《长相思》,成千古绝唱: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是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创作的一首词。

论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创作风格的异同

论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创作风格的异同

论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创作风格的异同北京语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表教务处制目录引言 (2)一、纳兰性德与李煜的生平(一)纳兰性德生平 (2)(二)李煜生平 (3)二、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在创作风格上的相似性及成因(一)两者词创作的风格和类别 (3)(二)家庭背景对词创作前期的影响 (3)(三) 遭遇变故的人生经历对词创作后期的影响 (4)三、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在创作中的差异及成因(一)两者词创作风格的差异 (5)(二)两者的功名利禄观对词创作的影响 (5)(三)两者的师承涉猎对词创作的影响 (6)四、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一)纳兰性德词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 (7)(二)李煜词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 (7)(三)两者词创作艺术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8)结论 (9)主要参考文献 (1)摘要纳兰性德和李煜分别是我国清代和五代十国时期重要的词人,今人若想更好地研究和传承我国古代词的创作,就不得不深入研究和探讨他们在词创作风格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结合各自生活时代以及家庭背景分析其成因,如能脚踏实地的研究两者对研究和传承我国古代词创作的风格是不无很大裨益的。

两人所处时代相距六百七十多年且词风酷似,纳兰性德和李煜是历史上经常被拿来做对比的两个人,主要原因是两者的身世和情致都有相似之处。

李后主贵为一国之君,纳兰则是相国公子,两人的词却又都显示出与身份不相符的天真和质朴;后主有亡国之恨,纳兰有丧妻之痛,所以他们的词在后期都是以哀婉动人。

关键词:纳兰性德;李煜;词创作风格;相似性;差异论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创作风格的异同引言纳兰性德和李煜分别是我国清代和五代十国时期重要的词人,今人若想更好地研究和传承我国古代词的创作,就不得不深入研究和探讨他们在词创作风格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结合各自生活时代以及家庭背景分析其成因,如能脚踏实地的研究两者对研究和传承我国古代词创作的风格是不无很大裨益的。

论纳兰性德词对李煜词的继承和超越

论纳兰性德词对李煜词的继承和超越

论纳兰性德词对李煜词的继承和超越
纳兰性德的词被称为“纳兰家词”,它是词人的精神追求的最高体现。

纳兰性德的词以简洁、淡然、抒情著称,他以自然之美、宁静之情和心灵深处的内心感悟为主要表现对象,以他对自然和社会的感受和理解为主要表达方式,以抒发心中的思想情感为主要写作目的。

纳兰性德的词也受到李煜词的影响,他也追求简洁、淡然、抒情。

但是他的词比李煜的词多了一种哲理性。

他的词更注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他多用词来表达心灵深处的感受,多用词来抒发心中的情感。

他的词也有强烈的反抗社会不公正和精神挣扎的思想。

由此可见,纳兰性德的词既继承了李煜词的精神,又在表达方式上有了超越。

李煜与纳兰性德都很优秀,你认为两人写的词谁更胜一筹?

李煜与纳兰性德都很优秀,你认为两人写的词谁更胜一筹?

李煜与纳兰性德都很优秀,你认为两人写的词谁更胜一筹?李煜和纳兰性德,就好比山茶花和兰花,各有各的美。

有人喜欢山茶花,有人喜欢兰花。

因为它们各有各的魅力。

我只能说,他们两个,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李煜和纳兰,一个生在帝王家,成为亡国之君,一个生在贵族家庭,是养尊处优的贵族公子。

他们两人的身上,除了相似的贵族气质之外,还有一个共同之处,便是都擅长词。

他们的词风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不同。

李煜的词,寓情于景,感情真挚。

他特殊的人生经历,从一国之君到笼中之鸟,大起大落,对人生的感悟非一般人能比。

李煜作为南唐国君可能不是很成功,但是却是一名出色的诗人、画家、书法家、音乐家。

他多才多艺,精通书法、绘画,对音律也很有研究。

李煜对晚唐诗坛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在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风格上加上自己的特色,又吸收了父亲李璟、冯延巳等人的优点,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李煜的词常用比喻,形象生动。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他笔下的词,字字含情,字里行间充满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感人至深。

春天,李煜想起故乡的景色,触景生情: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秋天,万物萧条,秋风习习,他更怀念记忆里的故国: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像南国的山茶花,独特而高雅。

山茶花落花时,不像其他花一样花瓣四散飘零,而是整朵飘落。

到死都保持自己的尊严,正如失去自由的李煜,仍然维持着自己的温柔和优雅,写下无数诗句,让后人欣赏。

纳兰性德,字容若。

容若是纳兰公子自己起的,因为他对汉文化非常喜欢,并深入研究。

这个只活了三十岁的才子,是清代词坛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纳兰容若出身显贵,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是康熙年间权倾朝野的重臣,官居内阁,长达十三年。

他虽然出身于这样显赫的家族,身上全无半点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

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之意境风格比较

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之意境风格比较

造物弄人,与人间独自惆怅——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之意境风格比较(2)摘要:一个是偏安一隅的没落国君,一个是身居华林的王公子弟。

李煜与纳兰性德跨越了七百年的时空,站在历史长河的两端,以他们那不朽的词篇相映成辉。

后世评论家多认为二者风格有相似之处,如梁启超认为:"纳兰小词,直追后主。

" 纳兰性德继承了李煜词"哀感顽艳"的词风以及多感慨、少修饰、大胆自然等特色;但也有形成了自己的读他风格。

本文就两人的意境和风格等方面,对李煜与纳兰性德的词作异同进行分析。

关键词:李煜词,纳兰性德词,意境,风格异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言"。

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空间,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怨的审美特征。

因此,词人在作品中所营造出的意境也是我们评价其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李煜和纳兰性德这两位著名的词人在自己的文学创造实践中,分别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或称词风。

在本文中,我会从风格和意境、词作表现形式等方面对这两位词人的作品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

一、同中有异的艺术风格李煜自幼"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工诗词、善书画、晓音律,是位多才多艺的才子,以他的性格、气质来说,更适合做一个放荡诗酒的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隐者逸士。

正因生活范围的狭窄与思想追求的纯净淡泊,使得李煜的词没有受到花间派浮靡词风的影响,他的词清而不浮、艳而不淫,形成一种清丽的风格。

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由于生活的巨变,李煜后期的词内容多追怀往事,悲伤阶下囚的不幸。

作品一洗过去红绿妩媚的气氛,变得凄切悲婉。

就艺术特色来看,李煜后期的词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是采取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左手李煜,右手纳兰

左手李煜,右手纳兰

左手李煜,右手纳兰词,在宋朝得以达到顶峰,后人却把词帝的称号送给南唐那位落寞的亡国之君——李煜。

他的词意境开阔、情感深邃,令后人难以企及。

然而,在七百年后的清朝,出现了一位被陈维崧评价为“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的词人,那便是纳兰容若。

他的词风也继承了后主的“忧郁”和“真”。

一笔写不尽纳兰情,半生书不完痴心梦。

那么,纳兰与南唐后主李煜作为中国词史上两位才华杰出的人物,他们两人的词作有什么异同呢?首先两人的作品都充满了真挚沉郁的感情,凄清委婉的风格,具有相似的意象,并且语言散发淡雅自然的魅力。

两人的词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有着相似之处,但又因身世经历不同,各自有着特别之处。

品读两人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可以看到他们都写有关于爱情的词,大多为描写男女之间的缠绵缱绻。

如李煜的一首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反映的是两情相悦的感情,有着轻快地调子。

李煜在降宋以前过的是酒酣歌舞、靡丽奢侈的宫廷生活,因此他写的词着重表现欢乐和喜悦。

而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主要表现爱情的悲哀与苦闷,多描写与妻子卢氏的感情生活,在妻子死后,他为其写的悼亡词更显哀痛,并未后人称道。

两人的词作在其他的内容上有大不相同,李煜的词前期题材较窄,多为描写宫廷奢靡的生活,表现他空虚无奈;南唐灭亡后,李煜尝尽亡国苦楚,其词也洗尽铅华,多为反映亡国之痛,意境深远,凄凉悲壮。

如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的自然恒久与故国、朱颜的短暂无常相对比,遂使这不可避免之痛苦浩浩荡荡,沛然莫御。

此篇被称为古往今来怀念故国的压卷之作,诚不过誉。

总的来说,李煜的哀伤是绝望的,极尽颓靡之美。

而纳兰性德取材较李煜更为广泛,既有缠绵悱恻的悼亡词,又有雄伟壮阔的边塞词和寄托深远的咏物词。

如《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纳兰性德与李煜对比分析

纳兰性德与李煜对比分析

两种人生,一处哀婉-----论纳兰性德与李煜词之异同内容摘要:七百多年前,一个是一国之君,享受着宫中的辉煌华丽,歌舞升平,国家灭亡后,他成了北宋的阶下囚,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

七百多年后,;另一个是权倾朝野的相国之子,皇帝身边的红人,从小锦衣玉食,仕途一片光明,在经历丧妻之痛后,他变得惆怅,更加向往自由。

李煜与纳兰性德,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也造就了他们相似的词风,李煜在前期主要描写宫廷生活,多富贵气,在后期,由于经历了亡国之痛,词风更多的是表现自己的绝望与愧疚。

纳兰性德的词有一些更为婉约闲适,有的又豪放。

但是他们的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哀婉,无形之中透露着一种凄楚,惆怅。

本文主要就纳兰性德与李煜词风之异同来进行分析对比,来探究跨越七百年时空的两位大词人的词之奥秘所在。

关键词:纳兰性德李煜异同引言:梁启超曾说:“容若小词,直追李主”[1]虽然两人生活的时间相差七百多年,但是他把纳兰性德与李煜相比,可见二者之间在词上肯定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这也肯定了纳兰性德在词上所达到的高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2]他认为纳兰容若的词清新闲适,不沾染俗气,能够做到随心情真意切,是北宋以来难得的大家。

同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称赞李煜“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3]他认为李煜的词已经不只是句美,用词美,它的高度更是升华到了神韵上,每一句都是用心写成,抒发的是内心的真实感受。

可见纳兰性德与李煜在中国古代词人中占有重要地位,都是写词的大家,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他们几首比较有代表性的词来探究他们词风的异同。

一、纳兰词多婉约、清新、淡然,李煜词多艳丽、富贵人往往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一个人的生长生存环境,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更能决定人的不同未来,这些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

就像孟母三迁,孟母为了孟子能有个更好的环境学习,就搬到了学堂附近,,孟子在学堂耳濡目染,终成为一名儒学大家,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李煜VS纳兰性德

李煜VS纳兰性德

李煜VS纳兰性德2009-04-03 23:47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多才多艺李煜即南唐后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莲峰居士、钟峰白莲居士,徐州(今江苏徐州)人。

他是南唐中主的第六个儿子,历史上称他为李后主,祖父就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

李煜从小就与众不同,尤其是他的长相,丰额骈齿,有一目是重瞳,按照相面人的说法,他很有富贵相。

李煜多才多艺,不仅文章出众,而且擅长书法和绘画,造诣也很深。

加上他为人厚道,所以备受大家喜爱。

按照一般的顺序他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但他的五个哥哥都死得很早,所以李煜才被封为吴王,做了太子,成了皇位的继承人。

李煜继位前几年,南唐国势走上了衰落,他的父亲在后周强大的攻势面前,最终将江北领土割让,南唐和后周隔长江对峙,但面对后周强劲的发展势头,南唐上下只是听从命运的安排,已经无力挽救败势了。

青年皇帝无谋略在北宋建立后,李煜的父亲就将南唐的都城迁到了南昌,建立了南都,他和文武大臣都搬到那里去了,留下太子李煜守在金陵。

几个月后,李煜的父亲病逝,李煜正式继位,当时年仅25岁。

李煜非常信佛,结果被北宋的皇帝利用。

李煜用宫中的钱招募人为僧,金陵的僧人多达万人。

李煜退朝后,就和皇后换上僧人的衣服,诵读经书。

僧人犯了罪,不依法制裁,而是让他诵佛,然后赦免。

北宋皇帝听说之后,就精选了一名口齿伶俐聪明善辩的少年,南渡去见李后主,和他讨论人生和性命之说,李后主信以为真,以为是难得的真佛出世,从此就很少注重治国安邦以及边防守卫了,而是整天念佛。

李煜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文人,一个很有才华的词人,他很有情趣,也注重豪华的排场,书法、绘画和文章都很出色,总之他是一个优秀的文人。

但在皇帝的位子上,他没有皇帝特别是没有周世宗那样的豪气和统一天下的壮志,所以对于军事不感兴趣,即使有将领提出来,他也是极力压制。

南都留守林仁肇说,他愿意领兵几万人北上,收复旧地。

林仁肇还为李煜拟好了开脱的理由:他起兵的时候,李煜就向外发消息说林仁肇叛变,让宋朝廷知道,以后假如事成得利的是国家,如果失败就杀他全家,李煜不必承担任何责任。

纳兰性德与李煜对比分析

纳兰性德与李煜对比分析

两种人生,一处哀婉论纳兰性德与李煜词之异同内容摘要:七百多年前,一个是一国之君,享受着宫中的辉煌华丽,歌舞升平,国家灭亡后,他成了北宋的阶下囚,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

七百多年后,;另一个是权倾朝野的相国之子,皇帝身边的红人,从小锦衣玉食,仕途一片光明,在经历丧妻之痛后,他变得惆怅,更加向往自由。

李煜与纳兰性德,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也造就了他们相似的词风,李煜在前期主要描写宫廷生活,多富贵气,在后期,由于经历了亡国之痛,词风更多的是表现自己的绝望与愧疚。

纳兰性德的词有一些更为婉约闲适,有的又豪放。

但是他们的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哀婉,无形之中透露着一种凄楚,惆怅。

本文主要就纳兰性德与李煜词风之异同来进行分析对比,来探究跨越七百年时空的两位大词人的词之奥秘所在。

关键词:纳兰性德李煜异同引言:梁启超曾说:“容若小词,直追李主” [1] 虽然两人生活的时间相差七百多年,但是他把纳兰性德与李煜相比,可见二者之间在词上肯定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这也肯定了纳兰性德在词上所达到的高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2] 他认为纳兰容若的词清新闲适,不沾染俗气,能够做到随心情真意切,是北宋以来难得的大家。

同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称赞李煜“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3] 他认为李煜的词已经不只是句美,用词美,它的高度更是升华到了神韵上,每一句都是用心写成,抒发的是内心的真实感受。

可见纳兰性德与李煜在中国古代词人中占有重要地位,都是写词的大家,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他们几首比较有代表性的词来探究他们词风的异同。

一、纳兰词多婉约、清新、淡然,李煜词多艳丽、富贵人往往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一个人的生长生存环境,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更能决定人的不同未来,这些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

就像孟母三迁,孟母为了孟子能有个更好的环境学习,就搬到了学堂附近,,孟子在学堂耳濡目染,终成为一名儒学大家,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浅析纳兰性德对李煜词风的继承和发展

浅析纳兰性德对李煜词风的继承和发展

同的内容, 当然仍然保持着不变 煜又时时刻刻被死亡所威胁, 于
的伤痛。另一方面, 纳兰在艺术 是哀莫大于心死。他不渴求有生
手法上较之后主, 更加多元化, 的希望, 也就不会有对美好事物
就好像月的含义在纳兰词中被拓 的向 往 。 他 只 能 一 味 的 唉 声 叹
展, 并 且 被 赋 予 了 新 的 生 命 意 气, 对月思怀。
缠 绵 ”。[15]
而词在经过了宋代的繁荣, 元明两代的沉寂, 在清初时已出 现了中兴的势头。这一时期的纳 兰不仅吸收了李后主真切自然, 凄凉哀婉的词风。同时也借鉴了 晏小山、李清照、秦观等人的独 特之处, 自成一派。“纳兰词真 挚自然, 婉丽清新, 善用白描, 不事雕琢, 运笔如行云流水, 纯 任感情在笔端倾泻。他还吸收李 清照, 秦观的婉约特色, 铸造出 个 人 的 独 特 风 格 。” [16]因 而 , 纳 兰得以继承并且发展了李后主的 词风。
072
作每家月研一究家
2007.11 文 学 教 育
而被古代文人引作美女的象征。 使得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更加青春 鲜活, 美艳动人。不仅如此, 月 还因为它的朦胧美与花结合, 被 作为昔日美好时光的象征, 与今 日现实中的不幸对照触发诗人望 月怀人的愁思。另外, 阴阳, 乾 坤, 日月, 男女作为两极对照的 事象, 为中国古代文人所接纳。 在文人政客笔下, 君以其尊贵而 为阳为乾为日为男, 而臣子则为 阴为坤为月为女。月也就成为了 古代文人比拟自身寄托政治志向 的凭籍。最后, 月的圆缺变化还 蕴涵了盛极必衰的哲理。月满而 亏, 月最圆的时候也是月走向缺 失的开始, 这让有“亢龙有悔” 思想的中国古人敏感的体会到人 道与自然之中蕴涵的那种盛极必 衰的真理。
其三, 时代的发展与诗词艺

纳兰性德与李煜的词的形式比较

纳兰性德与李煜的词的形式比较

纳兰性德与李煜的词的形式比较本文从词牌和语言两个方面对纳兰性德与李煜两人的词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比较,阐述了两位词人的词作内容、写作手法、风格等方面虽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各自的特色。

一李煜不是一个政治家,《玉琴斋词序》云:“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

”而纳兰性德“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却偏偏是“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造化弄人,他们只有以词来承载这满怀的凄婉和旷世的寂寞。

可以说,李煜与纳兰性德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均与其所处时代和各自的身世际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词原本是与音乐紧密结合,用以歌唱的。

但现在我们已经无法考证词的旋律了,所以,只能从词的形式,如词牌、语言等方面来对两位词人的作品进行比较了。

1 词牌的比较(1)两位词人词牌数量的总体比较(2) 小令、中调和长调的划分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它规定着每句的字数和全文的字数。

按字数分,它可以分为小令和中调、长调。

清人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将词牌按其字数多少分类:“58字以内的为小令;59字至90字止为中调;91字以外者俱长调。

”这样分类有其方便之处,但亦不必拘泥于多一字、少一字。

如《临江仙》有两体,一体58字,一体60字,唐圭璋先生也认为其像两首七绝前后增加不过两字。

所以,本文划分小令以60字为界,即60字以下为小令,60至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

并以此对两位词人的词牌统计如下:纳兰性德有小令67调289首,占其存词总数的83.3%,中调6调8首,占2.3%,长调26调50首,占14.4%。

李煜现存词全为小令。

从以上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两位词人在词创作中都明显以小令为主体,李煜更是“专意令词”。

而在纳兰性德选用的词牌中,长调或称慢词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李煜。

2 两位词人常用词牌比较纳兰性德所用词牌总数为99个,李煜所用词牌总数为22个,为了更清晰地对两位词人常用词牌进行比较,本文特列出两人常用词牌前7位进行比较:前者是《浣溪纱》、《菩萨蛮》、《采桑子》、《忆江南》、《临江仙》、《虞美人》、《金缕曲》;后者是《谢新恩》、《望江南》、《菩萨蛮》、《浣溪纱》、《渔父》、《虞美人》、《采桑子》。

李煜词与纳兰词比较

李煜词与纳兰词比较


自古才命两相妨----人生经历 自古才命两相妨 人生经历
一个是南唐后主,一个是御前侍卫, 一个是南唐后主,一个是御前侍卫,两位词人的经历中都有阴差阳错 的一面。拙于治国的李煜,奈何生在帝王家;工于文艺的纳兰, 的一面。拙于治国的李煜,奈何生在帝王家;工于文艺的纳兰,“荐绅以 不得上第入词馆为容若叹息” 两人生活经历大相径庭。 不得上第入词馆为容若叹息”。两人生活经历大相径庭
摊破浣溪沙 风絮飘残已化萍, 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 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 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 泪偷零。
意境深浅
李煜在南唐皇宫时的词多浅率之作,然而其后期词“ 李煜在南唐皇宫时的词多浅率之作,然而其后期词“眼 界始大,感慨遂深” 界始大,感慨遂深”,初读时可以给予人一种直接的感 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 动,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又可以透过表面浅白的词 不断发现更深沉更广大的意境 深沉更广大的意境。 句,不断发现更深沉更广大的意境。 《相见欢》: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和“无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自然现象,见微知著地联想 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自然现象, 到生命的短促和苦难的永恒, 到生命的短促和苦难的永恒,“自是人生长恨水长 是李后主对人生唱的无限悲痛的挽歌。 东”,是李后主对人生唱的无限悲痛的挽歌
内容:
后主的词通常会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李煜在南唐皇宫时的生活是奢侈享乐的, 因而他的前期词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 与男女情爱。 《浣溪沙》词曰:“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 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 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这首词描写的是宫中宴乐歌舞的图景。
《菩萨蛮画堂南畔 见, 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这首词写的即是李后主和小周后幽会的情景。

论纳兰性德对李后主词的文学接受

论纳兰性德对李后主词的文学接受
主 、 宋小 山 的 影 响 , 继 承 “ 间 ” 北 并 花 以来 的 婉 约
质 、 现风 格等 方 面 来 分 析纳 兰性 德 对 李 后 主 词 表
兰性德 的词 , 们可 以明显地 感 到 , 深 受 汉文 学 的文学 接受 与传 承 。 我 他
词风 , 以情 致 见 佳 , 以柔 软 见 长 。尤 其 是 , 一 生 他
唐五 代词 多 为 小 令 。令 词 曲 调轻 便 灵 巧 , 适
服膺南唐后 主李煜 , 因而 , 词风 也直接师 承李后 于 即兴 而作 , 由于体 制短小 , 简意 长 , 言 含蓄 隽永 , 主 。这一 文学 现象 , 清初开 始 就备 受 学界 、 者 容易 引起 人 们 的 同情 和共 鸣 , 生无 穷 的韵 味 。 从 学 产 的关 注 。许 多研 究 者着 意将 纳 兰词 与李 后 主词 相 正如清 人顾 璨 芳 所说 : 词 之 小令 犹 诗 之绝 句 , “ 字
诸 五代 宋初诸 家 。 沈 祥 龙 《 词 随 笔》) 实 正 水迷离 之致 … …” ”( 论 事 之句 , 这种 敬慕 之情使 纳 兰性 德
不仅在词的体制上效仿后主 , 而且在词的情感 表 尤 其是李 后 主在创作 中更 有偏 于 小令 的倾 向 。从 达上也 师 承李后 主 。 《 间 集 》 看 , 集 词 作 50首 , 令 占了 46 花 来 收 0 小 8
如 此 , 短而 情 长 的 小令 , 受 五代 词 人 的喜 爱 , 节 颇
首, 比例 高达 9 .% , 7 2 中调 仅 1 4首 , 长调 作 品。 无
纳兰 对李后 主 的学 习与继 承不 仅 在形 式结 构 首 , 长调作 品。纵观 纳兰性 德 的词 作 , 无 我们 发 现 方 面 , 更重 要 的是 在 内 容情 感 方 面 。从 词 的情 感 纳兰 性德 继承 李 煜 的词 风 , 把小 令 的创 作 推 到 极 内容 上看 , 两人 都 以写离愁 哀 绪为 主 , 都具 有凄 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性德对李煜词风的继承和发展
李后主的词风,缠绵凄婉,愁肠百结, 字字血泪,是“从心灵深处弹奏出的一支支 人生悲歌”。纳兰性德则是哀感顽艳,婉转 凄清直追后主。他们的词都“温婉中流露出 哀伤,掩卷后总有一种怅然若失之感”。
李煜用白描手法与清丽的语言来述怀 言志,改变了花间派词人香艳唯美、崇尚雕 琢的词风。词风悲壮凄凉、意境深远,为词 的健康发展闯出了新路。纳兰性德于词崇
《玉琴斋词序》云“:李重光风流才子,误 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纳兰性德“常 有山泽鱼鸟之思”却偏偏是“缁尘京国,乌衣 门第”。造化弄人,两位寂寞的词人也唯有以 词来承载这满怀的凄婉和旷世的寂寞。
其次,个人偏好和个性差异造成两人 词的差异。
纳兰性德自幼聪颖,喜好诗词,追求纯 真自然。尤其词,成就极高。纳兰性德认为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实用,宋词 实用而不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绕烟水迷 离之致。”纳兰学词,始于《花间》,宗于后主, 个人偏好使得容若对后主词欣赏有加。
出现中兴势头,这一时期出现了推尊词体 的思想,重视词的“比兴寄托”。当时的几位 词坛巨匠如张惠言、朱彝尊、纳兰性德等人 便是其中强有力的推动者。我们从纳兰性 德词中也可以看到他的抱负以及对社会历 史、现实意义的重视。可以说整个清代的词 学观、词学价值的认定和词产生之初有了 很大的差别。
综上所述,词从南唐发展到清初时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
小故事,使情节曲折、跌宕。每章结尾和下 章都扣得很紧,如第二章叙述“三仙姑的来 历”的故事,结尾“三仙姑有什么本领能团 结这伙青年呢?这秘密在她女儿小芹身上。 “非常自然地转入第三章”小芹“的故事。结 局中,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以“一对好夫 妻”为结果,恶霸金旺兴旺被判刑法办,二 诸葛,三仙姑的迷信思想等也有了好的变 化,作品中的人物在结局都一一有所交待。 这些正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结构特点。
词的地位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 程。唐宋词的地位远不及诗的地位。在词兴 起和繁荣的唐宋年代,词不过是酒筵宴席 间佐欢助乐的娱乐品,被视为“小道”、“末 技”。《四库提要·词曲类一》云:“词曲二体 在文章技艺之间,厥品最卑,作者弗贵,特 才华之士以绮语相高耳》。”这就真实地指 出了词在唐宋时代的实际地位。而词经过 宋代的繁荣,元明两代的沉寂,在清初已经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点是大众化,通俗 化的,行文用笔尽量避免学生腔和书卷气, 同时也注意语言的形象化、个性化、擅长使 用农民口语。小说中的语言具有通俗晓畅、 简洁生动、质朴明快、幽默风趣的特点。
总之,赵树理的作品都是真实地反映 了解放后农民的生活命运,思想观点;熔艺 术性和大众性于一炉,他创造出独具一格 的民族新形式,并对后来的小说产生了深 远影响。
再次,词的演变造成两位词人词的差 异。
在晚唐五代,新兴了一种长短句的歌 词,它们的句法和音节更能便于作曲,而与 诗的形式渐渐地远了,我们从《花间集》的 序文中知道,当时把这类的词称为曲子词, 每一首曲子词都以曲调名为标题,例如《菩 萨蛮》,表明这是菩萨蛮的曲子的歌词,可 见,词的产生跟音乐有莫大的关联。而到了 清词中兴之时词就是一种格律诗体,完全 脱离于音乐了。纳兰性德等清代词人便是 依律填词,而不是象李煜那样依声填词了。 这是两个词人根本性的不同。
在从词的内容和地位的演变看,词的 内容从人、情、境三方面经历了如下的演 变:一是抒情主人公由佳人→文人→志士; 二是情感的流程由共我的爱情失意→自我 的生存苦闷→社会忧患和个体生存苦闷的 双重变奏;三是空间场景的位移由人造建 筑空间→山水空间→个体生存场景和社会 空间、历史空间的多元组合。以李煜和纳兰 性德词的题材内容来看,正印证了这三大 转变。
也不乏细腻精致,但他的词却柔中不软、悲 中不颓。因此,陈维崧认为纳兰性德词与李 煜词风格虽然近似,但纳兰性德词中富有 青春气息,故要长于后主。另外,纳兰性德 词的题材内容更加丰富,边塞词、爱情词、 悼亡词都包含着不同的内容,当然,也依然 保持着不变的伤痛。另一方面,纳兰性德在 艺术手法上较之后主,呈现出一种多元化 趋势,再次纳兰性德的词风较之后主,在婉 约的同时更加有一种侠骨柔情、刚柔并兼。
作者简介 王卫平(1980.11-),女,山西长治人,现就职
于山西省临汾体育运动学校,助理讲师。 参考文献
[1]赵树理,赵树理文集。 [2]孙犁,谈赵树理。 [3]中国当第 4 期 中旬刊
Culture · 文 化
因可以做如下归纳: 首先,错位的悲剧命运造就了一样的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曾说他“生于 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历史上那些打 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朋友 的。即使是终日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也抵 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是 南唐灭亡后,家仇国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 熟的皇帝身上,更是一抹寂寞的灰色加在 他心头。李煜的寂寞也是无声的,却不是无 形的。这位多才多艺的才子却被命运之手 错误地安放在让他煎熬的龙椅上,只能用 自己的真性情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 宣纸之上,将其化作“一江春水”,化作“流 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 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 大夫之词。”
Culture · 文 化
谈纳兰性德对李煜词风的继承和发展
□谢华平
内容摘要 陈维崧说《纳兰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周稚圭也 说:“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这些真知灼见道出了纳兰性德词的渊源,本 章就来探求后者对前者词风的继承与发展和隐藏于其后的深刻原因。
纳兰性德的词风上承南唐后主李煜, 旁则与清初文学的感伤思潮相融汇。纳兰 性德论词极为推崇李煜,认为:“花间之词 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 重。李后主兼而有之,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渌水亭杂录》)
第一:词与音乐完全脱节。词牌只能做 字数和格律上的限制,词人有时因内容的 需要还可不拘小节。这导致了两位词人词 作形式上的差异。
第二,清时词的内容全面开放,凡是能 入诗的题材都能用词表现出来,词完全取 得了和诗同等的地位。纳兰性德词在取材 上比李煜词宽泛得多。题材内容的改变也 导致风格的变化。
纳兰性德对李煜词风有所继承 和发展归因
读两人的词作,我们不难发现纳兰性 德与李煜这两位在词史上有突出地位又非 常相似的词人,他们的作品在内容、形式和 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其形成原
三仙姑尽管是当时农村落后妇女的典 型,她的变态的性格和作风遭人唾弃和批 判,但她仍有让人同情的地方。她嫁给于福 后才开始下神的,平日里虽然极度的装腔 作势、欺骗别人之能势,但可以看出这与她 对婚姻的不满有直接的关系。于福是个“不 多说一句话,只会在地里死受”的男人,与 她的性格极不相符,两人无任何感情,于是 她便欺侮于福的无能,整天飞扬跋扈、胡作 非为。她每天睡懒觉,不做家务,于福烧罢 早饭不敢先吃,摆着饭菜等待她梳妆打扮 完毕才能开饭。她出门,于福立即备驴;她 一发脾气就开始装神,于福赶快跪下挨训。 她简直把丈夫当作奴仆。对女儿,她也失去 了母女情分,为了钱财狠心卖女,女儿陷入 困境她却幸灾乐祸。她与周围的人完全是 一种畸形的关系。可以说,她是在用极端而 无奈的作风与自已的婚姻作着消极的抗 争,自然,她认识不到这种抗争的结果不仅 没有一点作用,反而作践了自己,白白耗费 一生。赵树理在作品里并没有对三仙姑进 行细致的心理刻画,但人们从三仙姑的语 言和行动里不难看出她灵魂深处难言的隐 痛。三仙姑可以称得上人们哀其不幸、怒其 不争的又一典型。
天才诗人。 纳兰性德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他是 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但在他的 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作为一个贵 族公子,生活的经历很平静,除了前妻的亡 故和几次出使边陲,无多周折。但他是一个 极其敏感的人,内心世界非常丰富。出入相 府、宫廷的生活,在他非但不觉得满足,反 而感觉到难言的压抑。“德也狂生耳,偶然 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金缕曲·赠梁 汾》);“羡煞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 (《金缕曲·简梁汾》),可以见出他的寂寞的 心情。
李煜虽情感真挚但懦弱、贪生怕死。虽 国破家亡后,其词作洗尽铅华,一变为感伤 沉痛之作,如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 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 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 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以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的 自然恒久和故国朱颜的短暂无常对比,遂 使这不可避免之痛苦浩浩荡荡,无可抵御。 总的说来,李煜词作较之南唐诸作在气象 上有了大的开拓,但却仍难改其情致缠绵, 这就与他“自幼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 性格懦弱有关系,所以,李煜词近于婉约。
苦,没有反抗、怨恨、忏悔,有的只是呻吟与 无限的伤春悲秋。在这一点上,我认为纳兰 性德较李煜有了新的发展。作为满人后裔, 纳兰性德并不是仅会感伤、吟风弄月的书 生。他还有“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 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的勇士豪迈激 情。虽然他终想回避尘寰闹市,在宁静、淡 泊中觅诗寻梦,尽管他诗词中有卿卿之情,
以上可以看出,上面分属三种不同类 型,代表三种不同力量,构成作品的基本矛 盾,推动着整个情节的发展,展示根据地现 实社会的变革。在最后一节“怎样到底”里, 小说书中人物的命运一一作了安排,使作 品中的人物活动得到合乎逻辑的结果,塑 造的形象更加生动。
其次,赵树理借鉴了传统评书,章回体 小说的结构特点,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曲折性,首尾呼应,既适应群众欣赏习惯, 又不像旧章回体小说那样刻板僵硬,创造 了一种评书体的小说形式,推进了“五四” 白话小说的民族化。赵树理的小说情节结 构多数是使用传统手法,却注意故事性,情 节连贯,环环相扣,有头有尾,而且往往是 大团圆的结局。《小二黑结婚》是一个大故 事,其中又穿插了“不宜栽种”,“米烂了”等
纳兰性德则不同,他才学卓越,性情清
高,志向高远,又纤弱敏感,有细腻多情,是 翩翩浊世里的佳公子。“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蝶恋花》。这也是容若最 能打动人的地方。纳兰性德是多愁善感的、 细腻的,他的词风格调高秀,哀婉动人,又 对李后主有所超脱。相比之下,纳兰性德词 的内容既有妩媚风流的爱情词,缠绵悱恻 的悼亡词,也有气魄雄浑的边塞词和寄托 深远的咏物词。其风格也是多样的,婉约与 豪放兼而有之。如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 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 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 嘶,残星拂大旗。这首词写的是作者身处边 塞苦寒之地,却心系家园,进而行诸于梦。 此词运用强烈对比,帐外是风雪之夜,朔风 狂吹,积雪飞扬,几颗孤星清冷地照在大旗 上;而帐内征夫的梦魂却飞到了温馨的家 中,他看到了桃花的疏影融入了朦朦的月 色之中,闺中人正倚窗凝眸,思念着远方的 亲人。然而一声号角惊破了征夫的好梦,陪 伴他的仍然是塞外的寒风和长嘶的战马。 境想梦回,现实显得格外的悲凉寂寞,短短 44 个字中蕴含了数不尽的离情别意。象纳 兰性德这样在同一首词中儿女情和风云气 并存,既有婉约之态又有豪放之境的,是前 代词人所不具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