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大题易丢分-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备考黄金30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这首寒诗,完成文后各题。
苏秀适中①
(末)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④苏秀连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潆”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颈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颈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BE。
2.特点:雨大,及时。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
②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
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的内容有表达技巧、情感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分析。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如本题B项“且喜溪流岸岸潆”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错误,诗句的内容发生变化,这是化用。
2.试题分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一夕骄阳转作霖”可知及时;“溪流岸岸深”可知,雨大。如何表现出秋雨的特点的,借助一定的手法,列举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如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
②运用叠词(化用)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题考查对意象的分析,同一作者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不同的景物描写特点各不相同,要抓住原诗中的“一夕骄阳转作霖”可知及时;“溪流岸岸深”可知,雨大。答题步骤先分别概括两句景色特点,然后分别具体分析两句诗所表现的的具体景色及特点。至于是如何表现的,可以从想象、叠词、视触觉结合等角度思考。表达技巧题的答题要点是:指出技巧后要分析诗歌如何运用了这种技巧,还要结合意境和情感分析技巧的表达效果。如运用叠词(化用)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
..大旨。游九华归,筑室
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弱冠
..举乡试,学大进,好言兵,且善射。正德元年冬,权阉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
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弟子盈天下,世遂有“阳明学
...”云。十一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命勘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守仁计取南昌,宸濠惧,尽发南康、九江兵。丙辰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初,京师闻变,诸大臣震惧。王琼大言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至是,果奏捷。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乃诏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乱平,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行至南
安卒,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
..哭送者。隆庆初,廷臣多颂其功。诏赠新建侯,谥文成。(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龙场万山/ 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 相率伐木为屋以栖/ 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B.龙场万山丛薄/ 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相率/ 伐木为屋以栖/ 守仁穷荒无书/ 日绎旧闻/ C.龙场万山丛薄/ 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 相率伐木为屋/ 以栖守仁/ 穷荒无书/ 日绎旧闻/ D.龙场万山/ 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相率伐木/ 为屋以栖守仁/ 穷荒无书/ 日绎旧闻/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物指推究事物的道理,成语“格物致知”指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B.弱冠指男子十八岁,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故称弱冠。
C.阳明学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故其学说被称为阳明学。
D.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缟素指白色的丧服,做动词时可理解为穿白色的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