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作用下分化成原始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已丧失分裂能力,网织红细胞再经过48小时左右即发育成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和部分网织红细胞进入外周血。进入外周血后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
衰老红细胞主要在脾脏破坏,分解为铁,原卟琳和珠蛋白。
Hayem液:由NaCl Ha2so4和Hgcl2和蒸馏水。Nacl调节渗透压。Ha2so4调节渗透压、提高比密防止细胞粘连Hgcl2为防腐剂。
白细胞对红细胞计数的影响:白细胞过高者(一般WBC ),做红细胞计数时,则应将扣除。
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将患者红细胞数减去白细胞数;在高倍镜下识别计数勿将白细胞计入.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由珠蛋白与亚铁血红素组成。分子量为64458.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HiCN最大吸收波峰540nm波谷504nm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是ICSH 和WHO推荐的参考方法。
名解
1.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又包括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外周血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
淋巴细胞的形态异常:Ⅰ型:空泡型Ⅱ型不规则型Ⅲ型幼稚型
嗜多色性红细胞:呈灰蓝色或灰红的,胞体较大。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除Hb外还有不多的嗜碱性物质。常见于各类贫血和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最多。
氧化血红蛋白:亚铁血红素一条为Hb呼吸载体,与O2结合时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还原血红蛋白:亚铁血红素一条为Hb呼吸载体,不参加任何反应空着。
染色质小体:位于成熟或幼稚红细胞胞质内的紫红色小体,为核的残余物。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也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术后。
卡-波环:呈紫红色线圈状或8字形,存在有成熟或幼稚红细胞胞质内,可能是纺锤体的残余物或脂蛋白变性所致,与染色质小体并存,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铅中毒。
碱性点彩红细胞:在瑞氏染色条件下,红细胞内出现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嗜碱性黑蓝色颗粒,属于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正常人血涂片中罕见此类细胞。为铅中毒的诊断,亦见于重症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骨髓纤维化等。
类白血病反应;机体对某些刺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质中出现的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紫黑色或深紫色颗粒,称中毒颗粒。
杜勒小体:是中性粒细胞胞质毒性变化而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
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时称为核左移。
核右移:外周血中5叶核及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超过3%时称为核右移。
棒状小体: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1~6UM。.常见于急性白血病。
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经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点粒状或丝网状结构沉淀物。)
血细胞比容:只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标本中所占体积的比。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度,简称血沉。
抗凝剂: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某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质。
脑脊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细胞外液,脑脊液是血液成分通过血脑脊液屏障选择性过滤形成的。
漏出液:由各种非炎症性原因引起的积液成为漏出液。成因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流体静脉压增高,淋巴回流受阻,水、钠潴留.
渗出液:由各种炎症或其他原因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积液成为渗出液。成因细菌感染,恶性肿瘤,其他原因
解答题
1红细胞废液处理:首先以水稀释废液(1:1),再按每升上述稀释废液加入氯酸钠(安替福民)35ml,充分混匀后敞开容器口放置15小时以上,使CN-氧化成CO2和N2挥发,或水解成 ,再排入下水道。2RBC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答: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1、生理性增多:见于机体缺氧如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病理性增多1相对性增多;由于大量失水和血浆量减少。多见于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2绝对性增多: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1.生理性减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妊娠中、晚期,老年人造血功能逐渐减退。以上几种为生理性贫血。2.病理性减少:骨髓造血功能低下,造血原料缺乏,红细胞破坏增加,红细胞丢失过多。
3中性粒细胞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多:1中性粒细胞一般下午较上午高2剧烈运动、情绪激动、严寒、暴热等使白细胞增多,可达 3新生儿白细胞总数增多 4、妊娠5个月以上及分娩时
病理性增多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所致的败血症、扁桃体炎、阑尾炎等。 2)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在较大手术后、严重的烧伤、急性心肌硬死、急性溶血可见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为主3)急性大出血:在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白细胞迅速增高,常达(20~30)×109/L.其增多的细胞也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4)急性中毒:化学药
物如安眠药、敌敌畏等中毒时,常见白细胞数增高。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时,
也常见白细胞增多,均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 5)肿瘤性增多:白细胞呈长期持续性增多,最常见于
粒细胞性白血病,其次也可见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此时不但总数常达(10~20)×109/L或更多,且
可有较明显的核象左移现象,而呈所谓类白血病反应。白血病时白细胞总数增高的主要机制为白血病细胞
失控地无限增值;白血病细胞的周期延长;血中转动时间延长(正常白细胞约为10h,白血病细胞平均为
33~38h)。恶性肿瘤时白细胞增多的机理为某些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等产生促粒细胞生成素;恶性肿瘤
坏死分解产物促进内骨髓贮备池释放;恶性肿瘤伴有骨髓转移而将骨髓内粒细胞(甚至较幼稚的粒的细胞,
并可伴有幼红细胞)排挤释放入血。
减少(1)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及病毒感染(2)某些血液病如再障及非白血性白血病(3)慢
性理化损伤:长期接触电离辐射或化学药物(4)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5)脾亢
4淋巴细胞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增多 a绝对增多: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百日核等等。b 相对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
2单核细胞增多:a 某些感染:亚急性感染性内膜炎、黑热病、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等b某
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
3血细胞比容临床意义:
1 增高见于:a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b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2降低见于:a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b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和输液过多等稀释血症。
4.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
生理变化:①日间变化:白天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
病理变化:增多:a超敏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过敏性肺炎等b寄生虫病,蛔虫、
钩虫等c某些皮肤病d血液病e某些恶性肿瘤f某些传染病:猩红热g某些内分泌疾病
减少:a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b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嗜酸粒细胞常减少,
5.血沉临床意义: 1 血沉增快:各种炎症,组织损伤及坏死,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恶性肿瘤增快,良
性肿瘤多正常,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贫血,高胆固醇症,
6.尿液的保存及防腐剂的选择1 冷冻或冷藏。2 化学防腐:甲醛(400g\L):5ml\L尿,有型检查最好的防
腐剂;甲苯:5ml\L尿。常用于尿糖,尿蛋白等定量测定浓盐酸或冰醋酸a浓盐酸10ML\L尿b冰醋酸25ml\L
麝香草酚:《1g\L尿。用于尿中化学成分、细胞等防腐。碳酸钠:10g\l尿,棕色瓶储存,
红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下了发育.晚幼红细胞丧失分裂后经过72小时后形
成网织红细胞.并进入外周血,过了120天后过完一生.
衰老的红细胞在脾脏破坏,分解成铁、原(口卜)啉和珠蛋白。分别参于铁、胆色素和蛋白质代谢。
赫姆稀释液Hayem:由Nacl。Ha2so4、Hgcl2和蒸馏水。Nacl调节渗透压。Ha2so4调节渗透压、提高比密
防止细胞黏连。、Hgcl2为防腐剂。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由珠蛋白与亚铁血红素组成。分子量为64458.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
Hicn最大吸收波峰540nm波谷504nm
血红蛋白参考值成男120-160g/L成女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中性粒是杀灭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嗜酸性粒是限制过敏反应及参与对(虫需)虫的免疫反应。嗜碱粒参与
过敏反应。白细胞参考值成人(4-10)*10/9L WBc=四个大方格/4*10*20*10(6)儿童(5-12)*10/9L
WBc=四个大方格/4*10*20*10(6) 6个月-2岁(11-12)*10/9L 校正后白细胞数/L=X*100/100+Y 新生儿(15-20)*10/9L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 0.04-0.5 红细胞成男(4.5-5.0)*10/12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 2-7 成女(3.5-5.0)*10/12L
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 0-5—5% 0.02-0.5 新生儿(6.0-7.0)*10/12L
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0—1% 0-0.1
淋巴细胞 20—40% 0.8-4
单核细胞 3—8% 0.12-0.8
绝对值前*0.04后*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