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医疗花园景观设计与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医疗花园景观设计与启示

摘要:介绍了森林医疗花园的起源和发展,论述其循证设计理念、健康本源论、环境心理学等相关基础理论和相关实验研究,并通过学

习瑞典阿尔纳普医疗花园的成功经验,为天津蓟州区东井峪村落遗址

进行森林医疗花园概念设计,希望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实例的设计理

念和实践经验,以促进我国森林医疗花园的发展.

关键词:森林医学;森林医疗花园;健康;压力;循证设计

如今,越来越多的疾病与压力相关,压力导致人类疾病谱的变化

1-2.长期处于压力状态对人体重要器官,包括心脏和血管有极大危害,动脉硬化、心肌梗塞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数量因此持续增加.另外,很多内分泌失调和精神疾病与长期不准确的应激反应相关,如2型糖

尿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倦怠和疲劳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表明压力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是过早死亡的

危险因素 3.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久坐、少运动、饮食和睡眠不规律等,加重了心理压力.近几十年来的研究结果证明自然疗法可以增强人类健

康4,缓解压力,改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1森林医学与森林医疗花园

1.1森林医学

国际上把森林对人体的保健功能称作森林医学5.日本在森林医学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82年,日本学者创造了“Shinrin-yoku (进入森林大气或森林沐浴)”这一术语6-7,可以将其解释为人与森林环境接触和吸收的过程,旨在改善个人的精神和身体状态.Shinrin-yoku被认为是森林赋予人类健康最广泛的活动.自1992年起,积累分析的大量科学实验数据得出:森林医疗能够使皮质醇水平、交感神经活动、血压、心率等生理参数降低,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加抗肿瘤、抗病毒感染的能力,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压力状态可以通过森林医疗得到缓解7.

1.2森林医疗花园医疗花园的作用

已逐渐被全世界了解和认同,花园中的阳光、空气、水、植物等积极因子,有益于改善人体机能8.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建在德国威利斯赫恩小镇,随后,日本建立了“医疗福祉型森林”、“疗养保养型森林”和“预防生活习惯病森林”三种健康森林模式9-10.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对森林医疗花园的研究持续增加.2007年,国际森林

研究组织联合会启动了人类与健康的新项目,目的是促进环境学、景观设计学、医学、心理学的跨学科交流.2012年,湖南林业森林康养中心建立,这是我国第一个森林康养基地.随后我国各地多次举行森林康养研究会,并成立森林康养研究中心11.美国、瑞典、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建成多家森林医疗花园,如丹麦纳卡地亚森林医疗花园、瑞典阿尔纳普医疗花园和美国伊丽莎白及诺娜埃文斯医疗花园.

2相关基础理论

丹麦森林景观研究者UlrikaK.Stigsdotter提出参与自然环境的两种方式: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主动参与自然的益处与美国环境行为学家RogerS.Ulrich的减压理论和美国环境心理学家Kaplan夫妇的注意力恢复理论相契合.Stigsdotter和瑞典农业科学大学教授PatrikGrahn构建的环境助益性三角模型连接了主动和被动参与,能更深入地理解患者的需求,为医疗花园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2.1健康本源学(salutogenesis)

1979年,美国裔以色列医学社会学家AaronAntonovsky向科学世界介绍了健康本源学12,认为乐观、信念、勇气、坚持、社交等积极因素能改善健康状况.人们可以利用自然环境、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等

条件,维持和增加健康.人生取向协调性(senseofcoherence)是健康

本源论的基础模型,内在需求与行动目标一致,保持自身和谐感和生

活的连贯性,人生取向一致性越高,越有能力创造健康13.这与病因论(pathogenesis)有很大不同,病因论关注疾病的起因和如何预防并

治疗疾病,健康本源学和病因论是对待疾病两种不同的方法.健康本源

学提倡利用自然资源改善情绪,增加运动机会,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

2.2注意力恢复理论(attentionrestorationtheory)

Kaplan夫妇1989年提出注意力恢复理论.信息时代,大量纷繁的资讯占据人们的生活,在处理资讯时,人们有限的注意力被不停干扰、中断,导致过度消耗心力脑力,应激性降低,处理能力降低,错误率

增加,产生过度负荷的亚健康状态14.人们处理信息时使用直接注意力(directedattention)和间接注意力(fascinationorinvoluntaryattention)两种方式15,健康状况、自我心理调节与修复、认知状况影响一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能力与

环境的要求达到平衡状态时,是最舒适、高质量的生活状态16.这种平衡遭到破坏时,自然环境的补偿修复作用取代社会环境繁杂多变的失

控状态,让人得以恢复.

2.3减压理论(stressreductiontheory)

Ulrich提出减压理论,认为当人处于压力状态下,会引发消极情绪,导致生理系统的短期变化和异常行为17,但是压力状态下的人进

入到自然元素丰富的环境时,能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转移压力,从

而恢复到初始情绪状态或产生更积极的情绪,带来相对应机体的恢复.

2.4亲生命性假说(thebiophiliahypothesis)

生物学家E.O.Wilson退休前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他于1984年

提出亲生命性假说,认为人体的DNA中存有亲近和接触自然,并在自

然中获得安全感的编码,这源于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在自然中栖息和

生存,一旦脱离自然,进入钢筋水泥的构筑物,人类会感到压力.一些

反对亲生命性假说的研究者认为人类对大自然的积极反应是一种习得

反应(learnedresponsetheory),由文化传播和个人认知决定18.

2.5环境助益性三角模型(triangleofsupportingenvironments)

Stigsdotter和Grahn提出心理力量、自然环境和社会互动关系

的三角模型19(见图1).人的心理力量越强大,对环境的敏感度越低,最易与社会展开互动.当一个人的心理力量持续偏低,感到很大压力时,安静私密的自然环境最适合缓解压力,待心理力量水平提升时,会逐

渐减少对宁静安全的自然环境的依赖,过渡到情感参与甚至开始更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