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闻一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第4节“既制了,便烧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答案 “既制了,便烧着”,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活着就是 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出灿烂的火光。诗人 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了自己的信念和心愿。当时, 民众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 未觉醒,诗人认为自己有职责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 魂,使民众觉悟、奋起,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中把 他们解放出来。
返回
为建立新诗的格律和形式作了严肃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人家 说了再做, 我是做了再 说。”
“人家 说了也不一 定做,我是 做了也不一 定说。”
闻一多
闻一多,中国现代伟大的 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 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 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 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 中。
在“五四”学生爱国运动中, 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 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 争、善于斗争,为“五四”运 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是谁”重音,上扬;“火”重音; “点着灵魂”充满疑惑 “为何”上扬;“烧蜡”重音; “成灰”重音,语调深沉 “放光”重音;“出”拉长,上扬 “一误”的“误”重音; “再误”的“误”重读,拉长,深沉 “矛盾”重音;“冲突”重读,上扬
背诵:
• 本诗共九节,第一节着眼于红烛的颜色, 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面,凸显了红烛 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联想到诗人自身, 物和我完全交融。最后一节归结到“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这一哲理,将红烛精神归结为一种 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 旨。诗的主体部分,扣住“灰”和“泪”两层来展 开抒情,全是以诗人与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 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 示诗人对人生真谛求索的过程和结果。
6.第6节“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反映了诗人 怎样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思想情感?
答案 这里反映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 和挣扎,引发了诗人的同情、惊疑、思索。诗人经过一番求索, 恍然大悟,是还有“残风”的存在,“残风”隐指反动势力。 红烛流泪是因为流得不稳而急得流泪,体现了诗人自己怀着拯 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 酬,为此而痛哭流涕。

你愿不愿意 做一支红烛, 为什么?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 行的高标。
——臧克家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 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 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 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 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朱自清
课内素材积累
• 闻一多在《红烛》一诗中抒发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 震撼人心的力量。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烧 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地自我牺牲;红烛伤心落泪,为 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莫问收获,但问 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这首诗是一个伟大 的爱国者的心声,他赤诚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培育出 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表明诗人创作时一开始就 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 诗篇闪耀着诗人人格美的光辉。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美点点击】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 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 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 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社会的 象征。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 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 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 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全诗共5节20行,每一行都是9个字,且每一节的第二行和 第四行押韵,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词语和意象,并 以词藻的绚丽多彩反衬了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全诗共5节, 每节都是4行,每行都是9个字,既有外形的整齐感,又有内在的韵律感。《死水》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语调深沉,饱满,上扬 “红的”拉长,且“红”重音 激情,上扬 “心”重音;“比比”拉长,上扬 “是”重音;“颜色”重读,上扬
字韵饱满,充满激情 “是谁”重音,上扬;“蜡”重音; “给你躯体”读出疑问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
闻一多
• 谈谈你所知道的闻一多先生。
拍案而起
• 1、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 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 2、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 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 去,不愿屈服。……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 的英雄气概。”
• 出:“人民至上!”这一口号震撼了时代,闻一多被 学界称为中国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
作品拓展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适用话题:“爱国”“奉献”“社会责任感”等。
• 写作借鉴
• 作为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用诗歌抒 发爱国情怀,表达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贞大爱。他在 《七子之歌》中这样写:“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 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表达了对祖国母亲 热烈的眷恋和对帝国主义列强无比的憎恨。闻一多经 常告诫学生:闻义能徒方为善。他讲:“即知爱国, 则当随地为国尽力。”他在《红烛》中写道:“莫问 收获,但问耕耘。”他在《人民的世纪》中响亮地喊
托物言志
(一)品味意象之美
1.简析“红烛”这一意象的内涵。
答案 红烛就是诗人的化身,凝结着诗人灼热而复杂 的爱国精神,烛之红是诗人赤诚的象征。红烛燃烧自 己,象征诗人为祖国牺牲奉献的精神。红烛流泪,代 表着诗人内心为不能很好地报效祖国、打破黑暗的伤 感,决心用自己的痛苦去创造祖国的光明。
(二)赏析手法之美 2.《红烛》为什么要用李商隐的诗句“蜡 炬成灰泪始干”作引子?
问题1: 诗歌为何用“红烛”做题目?改成“蜡烛”好
不好?
诗人笔下的红烛有怎样的特点?请结 合具体诗句分析并概括。
要求: 1、自读诗歌,自由概括 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
红烛
诗人
• 火红赤诚 • 矛盾煎熬 • 救赎世人 • 心急流泪 • 创造光明 •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矛盾困惑 自我劝勉 坚定奉献
(三)欣赏情感之美 4.诗歌第2节说“一误再误”,第3节则说“不误,不 误”,如何理解这种矛盾?
答案 诗人运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 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地表现了红 烛精神的可贵。诗人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作灵魂,躯体与灵魂当然应该 是互相依存的,这样就有了一个问题:“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 出?”起初觉得这是大惑不解的,诗人认为这很“矛盾”,自相冲突,不 可理解。但是,诗人终于彻悟了,“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 来——”诗人理解了红烛,由衷地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诗人的思考,实 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 和获得的觉悟。
• 拟人。古人称蜡烛点燃后流溢的油脂叫烛泪, 诗人在“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 日”一句中沿用了这种拟人的修辞手法,将 注意力转到烛泪上面,矛盾的现象已经包含 着疑问行思考这一节开头的呼喚,是同情的 呼唤,是惊疑的呼唤。
3.诗歌的每一节均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有何作用?
答案 诗歌的每一节均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 形成了浓郁的抒情氛围,继之以自问、自悟、自励、 自答、自勉,一步步展示执着追求的心迹,有很强 的感染力。
• 闻一多在诗中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波澜起
伏,使得全诗充满了张力。诗人的情绪抑扬顿挫, 感染力极强。归纳起来,这样的抑扬顿挫大体上 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赞叹红烛的“红”,这 是扬;困惑于红烛式的自焚,这是抑;振奋于红 烛的创造能量,这是扬,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 这是抑;欣喜于红烛的伟绩,这又是扬;最后, 写“灰心”与“创造”不公平的因果关系时,感 伤之情又隐隐透出,但全诗的收束却又是昂扬向 上的。
1、李商隐的诗句引出了诗歌歌咏的对象, 引出了诗歌的主旨,让诗人的情感有了缓 冲。 2、与结尾的诗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形成呼应,以引用起,以引用终。让诗歌 首尾照应。丰润圆满,加上中间部分的赞 叹、困惑、疑问等情感,全诗呈现出一种 起承转合的结构美。 3、用李商隐的诗句领导全篇,是诗歌的主 题所在,中心所在。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 《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 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 在一起。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认识红烛的形象。 2、梳理诗歌写作思路和抒情脉络。 3、思索人生使命,感悟青年人的担当。
初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读对节奏 体会情感
听音频,体会情感
诵读指导(以1、2节为例)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