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解剖和组织结构课件
合集下载
皮肤组织解剖学ppt课件

• 如某部位毛发处于生长期的比例小,则治疗次数就要增多,反 之治疗次数可减少。
• 不同部位的毛发有不同生长周期,因此每次治疗间隔也有差异
– 头部毛发的静止期相对较短,所以治疗间隔可一个月 – 躯干和四肢的毛发静止期相对较长,治疗间隔1.5个月左右
• 毛囊的深度也因部位而异,深度较深则需采用较长波长的激光
• 组织病理:
– 皮损处表皮结构正常,表皮内黑色素增加,特别是基底层,黑色 素细胞数量正常但黑色素形成活跃。真皮上部可见游离的黑色素 颗粒,无炎症浸润。
.
真皮
真皮为白色不透明厚层, 厚度为400-4000um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本身无黑色素 乳头层和网状层中不均匀分布着血管、毛发、汗腺、 皮脂腺、淋巴管和神经末梢。
• 结痂----角质层及颗粒层内有很多 炎症细胞、红细胞、纤维蛋白及 血浆的聚集,称为痂。
• 色素增多----表皮基底层及真皮上 部黑素颗粒增多,见于黄褐斑、 黑变病及炎症后的色素沉着等。
• 色素减少----表皮基底层内黑素减 少或消失,见于白癜风、白化病、 炎症后色素脱失等。
SINON TALOS
• 出血----红细胞溢出管腔之外进入周围组织,见于紫癜性皮肤病或变应 性血管炎。
• 真皮水肿----结缔组织纤维之间的间隙有液体潴留,真皮乳头层乃至网 状层都可见不同程度水肿。激光术后常见的反应。
• 瘢痕----是真皮层的胶原性新生组织的复合体,整个新生上皮和新生结 缔组织复合体被通称为“瘢痕”
.
• 组织细胞:吞噬废物或
异物,起清道夫作用
– Q开关治疗后爆破冲击波将 色素颗粒打碎,之后的细小 颗粒被吞噬细胞吞噬
.
Q开关
红宝石
真皮的临床变化
• 色素沉着----真皮内有黑素以外的色素沉积导致的变化。外源性的色素 多见于文身,内源性的见于含铁血黄素沉积等。
• 不同部位的毛发有不同生长周期,因此每次治疗间隔也有差异
– 头部毛发的静止期相对较短,所以治疗间隔可一个月 – 躯干和四肢的毛发静止期相对较长,治疗间隔1.5个月左右
• 毛囊的深度也因部位而异,深度较深则需采用较长波长的激光
• 组织病理:
– 皮损处表皮结构正常,表皮内黑色素增加,特别是基底层,黑色 素细胞数量正常但黑色素形成活跃。真皮上部可见游离的黑色素 颗粒,无炎症浸润。
.
真皮
真皮为白色不透明厚层, 厚度为400-4000um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本身无黑色素 乳头层和网状层中不均匀分布着血管、毛发、汗腺、 皮脂腺、淋巴管和神经末梢。
• 结痂----角质层及颗粒层内有很多 炎症细胞、红细胞、纤维蛋白及 血浆的聚集,称为痂。
• 色素增多----表皮基底层及真皮上 部黑素颗粒增多,见于黄褐斑、 黑变病及炎症后的色素沉着等。
• 色素减少----表皮基底层内黑素减 少或消失,见于白癜风、白化病、 炎症后色素脱失等。
SINON TALOS
• 出血----红细胞溢出管腔之外进入周围组织,见于紫癜性皮肤病或变应 性血管炎。
• 真皮水肿----结缔组织纤维之间的间隙有液体潴留,真皮乳头层乃至网 状层都可见不同程度水肿。激光术后常见的反应。
• 瘢痕----是真皮层的胶原性新生组织的复合体,整个新生上皮和新生结 缔组织复合体被通称为“瘢痕”
.
• 组织细胞:吞噬废物或
异物,起清道夫作用
– Q开关治疗后爆破冲击波将 色素颗粒打碎,之后的细小 颗粒被吞噬细胞吞噬
.
Q开关
红宝石
真皮的临床变化
• 色素沉着----真皮内有黑素以外的色素沉积导致的变化。外源性的色素 多见于文身,内源性的见于含铁血黄素沉积等。
皮肤解剖及生理PPT课件

防晒
每天涂抹防晒霜是预防紫外线 伤害的重要措施,避免皮肤晒 伤和老化。
抗氧化
使用含有抗氧化成分的护肤品 ,抵抗自由基对皮肤的损害。
特殊皮肤护理
痘痘肌护理
针对痘痘肌肤,选择控油、抗炎的护肤品, 避免挤压痘痘,保持皮肤清洁。
抗衰老护理
使用含有抗衰老成分的护肤品,如胶原蛋白、 胜肽等,延缓皮肤老化。
敏感肌护理
控制糖分摄入
高糖饮食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和加速皮 肤老化,应控制糖分摄入。
保持水分充足
每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皮 肤保湿和排毒。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皮肤生理功能
屏障功能
01
02
03
保护作用
皮肤作为人体的最外层组 织,具有保护内部器官和 组织免受外界环境侵害的 作用。
防止水分丧失
皮肤能够有效地防止体内 水分的丧失,保持皮肤湿 润和防止脱水。
防止外界物质入侵
皮肤能够阻止外界有害物 质、细菌、病毒等进入体 内,维持内环境稳定。
温度调节
感受外界温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皮下组织主要由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具有保温和缓 冲外力的作用。
皮肤附属器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汗腺、皮脂腺等。毛发主要起保护作 用,同时也有美观作用;汗腺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温;皮脂 腺分泌皮脂,润滑皮肤并抑制细菌生长。
不同部位的皮肤附属器分布密度和特点不同,如手掌和脚掌 的皮肤较厚,且无毛发分布;面部的皮肤较薄,毛发和皮脂 腺分布较为丰富。
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皮肤病,采取不同的 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光疗、激光 治疗等。治疗过程中需遵循医生的指 导,正确使用药物和治疗方法。
第2章人体解剖-皮肤讲解

角质层构成皮肤重要的保护层,使皮肤能耐受摩擦,阻 挡外来物质的侵害。同时防止干旱和潮湿环境对人体 细胞的伤害。
分布在人体手掌和足底的皮肤较厚,具备全部5层结构。 而其它大部分皮肤的表皮较薄,棘层、颗粒层和角质 层的层数少,而且无透明层。上述各层细胞实际上是 角质形成细胞生长过程的不同阶段。角质形成细胞不 断脱落和更新,更新周期为3~4周。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基底细胞不断向表层推 移,最终在皮肤表面变的扁平而坚硬,形成了几层甚 至几十层的角质细胞(horny cell),形成表皮坚韧的 角质层。角质层硬化的原因是由于细胞产生大量纤维 化的、具有防水特性的角蛋白,这一过程称为角质化 或角化(keratinization)。
乳头层 网织层 环层小体
二、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hypodermis)即浅筋膜,位于真皮深面, 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将皮肤与肌肉等 深部组织相连,并使皮肤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其中 的脂肪组织是能量的重要贮存形式,并具有维持体 温和缓冲外来压力的作用。皮下组织的厚度因年龄、 性别和身体部位而不同,并对人体体形有很大影响。
皮肤的角质层是防止外来化学物质进入体内的第一道防 线。具有抗弱酸、弱碱的作用。但这种屏障能力是相 对的,如果皮肤长期浸泡浸渍、皮肤缺损引起的糜烂 或溃疡、药物外用时间较长和用量较大等均引起对化 学物质的屏障作用减弱。
二、皮肤的吸收功能
皮肤虽有上述的防护功能,但还是可以通透一些物质, 因此,皮肤具有一定的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
(四)防紫外线作用
皮肤对光线有反射和吸收的作用。角质层细胞有反射 光线和吸收短波紫外线的作用,棘细胞和基底细胞 可吸收长波紫外线。黑素细胞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 最强,所以,有色人种对日光照射的耐受性比白种 人高。
分布在人体手掌和足底的皮肤较厚,具备全部5层结构。 而其它大部分皮肤的表皮较薄,棘层、颗粒层和角质 层的层数少,而且无透明层。上述各层细胞实际上是 角质形成细胞生长过程的不同阶段。角质形成细胞不 断脱落和更新,更新周期为3~4周。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基底细胞不断向表层推 移,最终在皮肤表面变的扁平而坚硬,形成了几层甚 至几十层的角质细胞(horny cell),形成表皮坚韧的 角质层。角质层硬化的原因是由于细胞产生大量纤维 化的、具有防水特性的角蛋白,这一过程称为角质化 或角化(keratinization)。
乳头层 网织层 环层小体
二、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hypodermis)即浅筋膜,位于真皮深面, 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将皮肤与肌肉等 深部组织相连,并使皮肤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其中 的脂肪组织是能量的重要贮存形式,并具有维持体 温和缓冲外来压力的作用。皮下组织的厚度因年龄、 性别和身体部位而不同,并对人体体形有很大影响。
皮肤的角质层是防止外来化学物质进入体内的第一道防 线。具有抗弱酸、弱碱的作用。但这种屏障能力是相 对的,如果皮肤长期浸泡浸渍、皮肤缺损引起的糜烂 或溃疡、药物外用时间较长和用量较大等均引起对化 学物质的屏障作用减弱。
二、皮肤的吸收功能
皮肤虽有上述的防护功能,但还是可以通透一些物质, 因此,皮肤具有一定的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
(四)防紫外线作用
皮肤对光线有反射和吸收的作用。角质层细胞有反射 光线和吸收短波紫外线的作用,棘细胞和基底细胞 可吸收长波紫外线。黑素细胞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 最强,所以,有色人种对日光照射的耐受性比白种 人高。
人体解剖生理学-皮肤_PPT幻灯片

四、皮肤的功能和再生 (一)功能
皮肤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增厚的角化层耐磨擦, 并具有一定程度的不透水性,保护机体免受外界刺激和 损害。
皮肤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稍,可感受多种刺激, 皮肤对调节体温,排出代谢废物也有一定作用。此外, 还有吸收,渗透,参与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
(二)再生 皮肤有较强的再生能力,一种是生理性再生,即维持
毛球:毛根和毛囊末端膨大,称毛球。
毛乳头:毛球底面内凹,含毛细血管和神经的结缔组织 入其中,称毛乳头。
围绕毛乳头的上皮细胞,即毛囊底部上皮细胞,具 有分裂增殖能力,是毛发的生长点。毛乳头内的毛细血 管有营养毛囊底部上皮细胞的作用。
竖毛肌:毛发与皮肤表面成一定角度,在钝角侧的 真皮内,有一束斜行的平滑肌,称竖毛肌。其下端附于 毛囊,上端止于真皮乳头层。收缩时使毛发竖立。
秋天头发保养: 如用牛角或木制梳子; 少烫发、染发; 控制洗头的次数; 早睡早起; 多吃一些黑芝麻、板栗、核桃、花生、梨、百合、红枣
以及各种奶制品等。 此外,还要在精神上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酒。
毛囊炎
(二) 皮脂腺 皮脂腺多位于毛囊与竖毛肌之间,是泡状腺。其分泌部
周围的细胞较小,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当细胞成熟时,腺细 胞解体,连同所含脂滴排出,称皮脂。皮脂经很短的导管排 入毛囊或皮肤表面。皮脂有柔润皮肤和保护毛发的功能。
每个人头皮上约有10万个毛囊,每根头发的生长期 约2~4年,之后进入静止期,数星期后自然脱落。每人 一天掉几十根头发。
夏末秋初时,处于休整期的毛发占了很大比例,这也是 秋天掉发较严重的原因。若早晨起时发现枕头上有脱发50 根以上,且梳头时脱发较多,则可能是不正常的脱发。
特别是看到掉下来的头发,若发梢与发根粗细相同,根 部还有个小白点,这说明头发掉时还很健康,它的脱落就不 正常了。
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共58张PPT)

〔一〕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产生角蛋白,
细胞间有细胞间桥〔桥粒〕,依其分化的不 同阶段与特点,光镜下分为5层:
一、表皮(Epidermis)
角质形成细胞 Karatinocyte
(属于外胚叶分化 的上皮细胞基底层
表皮 根据分化阶段和
特点分层)
非角质形成细胞 non-keratinocytes
子筛立体结构,可进行物质交换并有
组
利吞噬〕
成 细胞:含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
真皮树枝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噬色素 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
4、具有:①抵御外界冲击力②支撑皮下组织 ③储存水、电解质及血液④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
三、 皮 下 组 织 〔subcutaneous tissue〕
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角质层(stratum cormeum)
1、基底层或生发层〔stratum basale or germinatum〕:位于表皮的最下一层立 方形或圆柱状细胞,嗜硷性、核偏下方含 有黑素颗粒分布于细胞核上方。基底层细 胞每天约有10%进行核分裂并有序地渐渐向 外表移行。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层 约需14日,再移行至角质层外表脱落又需 14日,共约28日,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 替时间。
,BMZ〕
真皮〔dermis〕 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 皮肤附属器
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
皮肤 skin
表皮
Epidermis
真皮
Dermis
皮下组织
Subcutis
皮肤附属器
Appendages
毛发
皮脂腺
《人体解剖学课件-皮肤与皮下组织》

如何保护皮肤
防晒
在户外活动时使用防晒霜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 线的损伤。
健康饮食
摄入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食物,有助于保 护皮肤健康。
保湿
使用保湿霜或洗浴产品,保持皮肤水分充足。
避免刺激
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和洗浴产品,以减少对 皮肤的不良反应。
总结
通过深入了解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保持皮肤健康。请 记住,关注皮肤健康是关注整体健康的一部分。
皮肤的重要功能
1 保护
2 感知
皮肤为我们的内部器官提供 了强大的屏障,保护我们免 受外界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的 侵入。
3能够感受 触摸、温度和疼痛。
通过汗腺和血管的功能,皮肤可以帮助我们调节体温,保持恒定的体 内环境。
皮肤与健康
护肤常识
保持皮肤健康的关键在于适当的 护理和日常保养。
阳光与皮肤
避免过度暴露在阳光下可以减少 皮肤问题和皮肤癌的风险。
健康饮食
均衡的饮食对维持皮肤健康至关 重要,包括摄入足够的营养和水 分。
常见皮肤问题
1
痤疮
常见的青少年皮肤问题,由毛囊堵塞导
湿疹
2
致,可能会引起发炎和粉刺。
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导致皮肤红肿、
瘙痒和干燥。
3
皮肤癌
一种恶性肿瘤,常由阳光暴露引起,早 期检测和预防非常重要。
复杂结构
感知能力
皮肤由多个不同层次的组织构成, 每一层都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皮肤是我们感知触觉、温度和疼 痛的主要器官。
皮肤的层次结构
表皮
皮肤最外层的层次,主要负 责防止水分蒸发、防止外界 物质进入以及保护内部组织。
真皮
皮肤的中间层,包含血管、 神经末梢和汗腺,负责营养 供应和感知功能。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结构PPT演示课件

3
与自由基形成
稳定的化合物, 防止衰老。
28
黑色素的代谢全过程
产生:酪氨酸——多巴——多巴醌——黑色素
酪氨素细胞树突转运至角
质形成细胞。
代谢:黑色素随角质细胞代谢至体外。
29
黑色素的调控因素
铜离子
微量元素中铜离子、锌离子参与黑色素形成 过程,是黑色素生成增加。
硫氢基
真皮中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和皮肤附属器。
34
35
乳头层
通过基底膜与表皮相连接; 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以及
游离的神经末梢和触觉小体; 纤维细密,其中胶原纤维方向不一;
而弹性纤维与表皮垂直。
36
37
胶原纤维
是真皮纤维中的主要成 分,约占95%;
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 胶原纤维耐拉力,赋予
白构成)。
13
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功能
抗机械损伤 屏障作用 吸收紫外线(一定量) 保湿作用 影响皮肤颜色
14
2.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组成:复层扁平细胞(2 ~ 3层,无细胞核) 成分: 角母蛋白
磷脂类物质 分布: 掌跖部位 作用: 屏障作用
皮肤新陈代谢周期= 角化期 + 脱落期 = 28d
14d
14d
皮肤新陈代谢总周期= 分裂期 + 角化期 + 脱落期 = 47d
19d
14d
14d
24
基底膜带
(basement membrane zone ,BMZ)
此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用PAS (过碘酸一雪夫)染色,在表皮 与真皮之间可见一约0.5-1μm的 紫红色均质带,为基底膜带。
皮肤的结构.PPT课件

,3:混合性皮肤 看:T区为油性肤质,其他区为干性肤质 面部肤色明显不 均匀,油性区肤色暗黄。 摸:T区呈油性肤质特点,而两颊出现干性肤质的特点,
两区手感差异明显
问:T区容易脱妆生暗疮,干性区易脱皮但很少出现暗 疮也不容易脱妆
护理要点:调节水油平衡或分肤质护理,保湿防晒
4:中性皮肤 看:面部有光泽,毛孔细小,皮肤细腻水油平衡,无
3:暗疮皮肤:油性肤质较多,面部可见黑头,白头,暗 疮疤痕等皮肤损伤
护理要点:消炎,祛印,保湿防晒
4:色斑皮肤:整个面部或局部的肌肤出现的黑色素 增多导致的肤色加深
护理要点:美白祛斑,保湿防晒
5:老化肌肤:干性皮肤比油性皮肤更容易老化,皮 肤水分油分明显不足,同时变薄松弛,弹性下降,出 现皱纹
皮肤的组织及构造
B真皮层 主要由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这些物质具有弹
性,保水性及免疫功能,真皮层中各种纤维均由 胶原蛋白组成。 C:皮下组织 由大量的脂肪和结蒂组织组成,具有保护内脏, 保湿提供储存热能及丰满体形的作用。
皮肤分类及护理要点 1油性皮肤: 看:毛孔粗大,面部泛油光,肤色较暗 摸:皮肤较厚,手感油滑 问:易脱妆,容易出现暗疮,皱纹出现较晚 护理要点:控油,保湿,防晒,减少油脂分泌过旺 2:干性皮肤 看:毛孔细小,面部无光泽,皮肤纹理细,皱纹纹理细密 摸:皮肤较薄,手感干涩 问:容易发生脱皮现象 ,容易出现皱纹斑点 护理要点:补充水分,加强皮肤保湿防晒
护理要点:抗衰,保湿防晒
课堂小结:通过上这节课,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皮肤 到底属于哪一种,分为哪几种。
分清皮肤应该怎样护理及要点。
作业布置:分清自己的皮肤是属于哪种?
应该怎样识别自己的皮肤?
《解剖学基础》课件——皮肤

网织层
致密结缔组织 含皮肤附属器和环层小体
(一)毛
分布:
手掌、足底等处外
结构:
毛干 毛根 毛球
二、皮肤的附属腺
毛干 毛根
毛囊 毛球
毛乳头
毛囊一侧附有竖毛肌, 其一端连于毛囊,另一端 连于真皮浅层,收缩时, 可使毛发竖立,皮肤发生 “鸡皮疙瘩”“怒发冲冠”
(二)皮脂腺
位置: 毛囊和竖毛肌之间 导管开口于毛囊
皮肤
概述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 官,约占成人体重的16%, 总面积1.2-2.0㎡ 构成:
表皮 真皮
附属腺
包括:
毛发 皮脂腺 汗腺 指(趾)甲
功能:
屏障保护、感受刺激 调节体温、排泄、吸收等
一、皮肤的微细结构
(一)表皮
位置:
皮肤浅层
构成:
复层扁平上皮
特点: 无血管、游离神经末
梢丰富 表皮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非角质形成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为表皮主要形成细胞
结构: 基底层 棘层 颗粒层 透明层 角质层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基底层
表皮的最深层 基底层细胞有活跃的分 裂能力。新生细胞不断向 浅层推移,以补充浅表衰 老脱落的细胞
临床意义
临床烧伤—— 烧伤只要不伤及表
皮的基底层,均可修复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四)指(趾)甲
位置: 手指和足趾的背面
构成: 甲体、甲根
指甲纵切面模式图
甲 体——指(趾)甲露于体 表的部分
甲 根——埋入皮肤内的部分
甲母质——甲根深部的上皮, 是甲的生长点, 拔甲时不可破坏。
甲皱襞——甲体两侧和甲根
浅面的皮肤形成
致密结缔组织 含皮肤附属器和环层小体
(一)毛
分布:
手掌、足底等处外
结构:
毛干 毛根 毛球
二、皮肤的附属腺
毛干 毛根
毛囊 毛球
毛乳头
毛囊一侧附有竖毛肌, 其一端连于毛囊,另一端 连于真皮浅层,收缩时, 可使毛发竖立,皮肤发生 “鸡皮疙瘩”“怒发冲冠”
(二)皮脂腺
位置: 毛囊和竖毛肌之间 导管开口于毛囊
皮肤
概述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 官,约占成人体重的16%, 总面积1.2-2.0㎡ 构成:
表皮 真皮
附属腺
包括:
毛发 皮脂腺 汗腺 指(趾)甲
功能:
屏障保护、感受刺激 调节体温、排泄、吸收等
一、皮肤的微细结构
(一)表皮
位置:
皮肤浅层
构成:
复层扁平上皮
特点: 无血管、游离神经末
梢丰富 表皮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非角质形成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为表皮主要形成细胞
结构: 基底层 棘层 颗粒层 透明层 角质层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基底层
表皮的最深层 基底层细胞有活跃的分 裂能力。新生细胞不断向 浅层推移,以补充浅表衰 老脱落的细胞
临床意义
临床烧伤—— 烧伤只要不伤及表
皮的基底层,均可修复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四)指(趾)甲
位置: 手指和足趾的背面
构成: 甲体、甲根
指甲纵切面模式图
甲 体——指(趾)甲露于体 表的部分
甲 根——埋入皮肤内的部分
甲母质——甲根深部的上皮, 是甲的生长点, 拔甲时不可破坏。
甲皱襞——甲体两侧和甲根
浅面的皮肤形成
皮肤组织解剖光镜图

图1 皮肤(手掌皮肤)光镜图
图2 表皮(手掌皮肤)光镜图
图3 表皮分层和细胞构成模式图
图4 表皮(腹壁皮肤)光镜图 (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角质层)
图5 表皮(手掌皮肤)光镜图 (示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图 超6 微角 结质 构形 模成 式细 图胞
和 黑 素 细 胞
图7 棘细胞电镜图
图8 板层颗粒电镜图
图 超9 微黑 结素 构细 模胞 式和 图角
质 形 成 细 胞
图 10
黑 素 细 胞 电 镜 图
( M黑素体 P黑素细胞突起 K角质形成细胞 BL基膜 D真皮)
图11 郎格汉斯(Langerhans)细胞光镜图 (ATP酶组化染
图12 郎格汉斯细胞胞质电镜图 (↑伯贝克小体)
皮脂腺
18
立毛肌
头 皮
毛囊
光
镜
图
毛球 毛乳头
图19 毛根、毛囊、毛球、毛乳头光镜图
图 20 皮 脂 腺 与 毛 囊 光 镜 图
图21 皮脂腺光镜图
真皮
导管
分泌部
图22 汗腺实物图
结缔组织
图23 汗腺光镜图
甲母质 甲根
甲襞
甲体 甲甲母质
甲体
图25 指甲
图13 梅克尔细胞与神经末梢超微结构模式图
(N 梅克尔细胞核,P 胞质突, D 桥粒,CY 糖原,GO 高尔基复合体
G 分泌颗粒,BM 基膜,A 轴突,NP 神经板)
图14 梅克尔细胞电镜图
图15 真皮乳头层光镜图
图16 真皮网织层光镜图
图 17 皮 肤 附 属 器 示 意 图
毛干
毛根
图
图2 表皮(手掌皮肤)光镜图
图3 表皮分层和细胞构成模式图
图4 表皮(腹壁皮肤)光镜图 (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角质层)
图5 表皮(手掌皮肤)光镜图 (示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图 超6 微角 结质 构形 模成 式细 图胞
和 黑 素 细 胞
图7 棘细胞电镜图
图8 板层颗粒电镜图
图 超9 微黑 结素 构细 模胞 式和 图角
质 形 成 细 胞
图 10
黑 素 细 胞 电 镜 图
( M黑素体 P黑素细胞突起 K角质形成细胞 BL基膜 D真皮)
图11 郎格汉斯(Langerhans)细胞光镜图 (ATP酶组化染
图12 郎格汉斯细胞胞质电镜图 (↑伯贝克小体)
皮脂腺
18
立毛肌
头 皮
毛囊
光
镜
图
毛球 毛乳头
图19 毛根、毛囊、毛球、毛乳头光镜图
图 20 皮 脂 腺 与 毛 囊 光 镜 图
图21 皮脂腺光镜图
真皮
导管
分泌部
图22 汗腺实物图
结缔组织
图23 汗腺光镜图
甲母质 甲根
甲襞
甲体 甲甲母质
甲体
图25 指甲
图13 梅克尔细胞与神经末梢超微结构模式图
(N 梅克尔细胞核,P 胞质突, D 桥粒,CY 糖原,GO 高尔基复合体
G 分泌颗粒,BM 基膜,A 轴突,NP 神经板)
图14 梅克尔细胞电镜图
图15 真皮乳头层光镜图
图16 真皮网织层光镜图
图 17 皮 肤 附 属 器 示 意 图
毛干
毛根
图
《解剖学课件-皮肤及皮下组织》

3 表皮和真皮
表皮是外层,真皮是 内层,它们在结构和 功能上各有不同。
II. 皮肤的生理功能
1. 保护功能
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器官, 负责保护内部组织免受外 界伤害和感染。
2. 感觉功能
皮肤含有大量感受器,使 我们能够感知触摸、温度 和疼痛。
3. 温度调节功能
皮肤通过出汗和血管调节, 帮助身体保持适宜的温度。
IV. 皮下组织的结构
1
1. 皮下脂肪组织
皮下脂肪组织在体温调节、能量储存和保护内部器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
2. 手指小血管网
手指小血管网帮助调节血流,并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3
3. 神经结构的分布
皮下组织中分布着大量的神经末梢,使我们能够感知触摸、压. 皮肤解剖学的重要性
《解剖学课件-皮肤及皮 下组织》
欢迎来到《解剖学课件-皮肤及皮下组织》。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皮 肤的结构、生理功能、疾病以及皮下组织的结构。让我们一起开始吧!
I. 皮肤的结构
1 三层结构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 皮下组织组成,每层 都具有特定的功能。
2 毛囊和汗腺
毛囊和汗腺分布在皮 肤不同区域,发挥着 重要的生理作用。
2 2. 日常生活中需要了解皮肤解
剖学的场合
了解皮肤解剖学对于诊断和治疗皮肤相
关问题至关重要。
了解皮肤解剖学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适合
的护肤品和避免皮肤问题。
3 3. 皮肤护理方法
4 4. 卫生习惯对皮肤健康的影响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正确使用护肤产 品和定期检查皮肤有助于保持皮肤健康。
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预防皮肤感染和炎 症性疾病。
III. 皮肤的疾病
1. 炎症性皮肤病
《皮肤的解剖及生理》PPT课件

医学PPT
21
2。丘疹
是局部实性隆起,直径小于5mm。可见于 传染性软疣、毛囊炎、扁平疣。
医学PPT
25
3。结节
实性、局限性、深在性损害,圆形或类圆 形,见于结节性红斑、结节性痒疹。
医学PPT
28
4。风团
为局限性微隆起损害,苍白或红色,大小 形态不一,是真皮浅层暂时性水肿造成 的,见于荨麻疹。
医学PPT
49
2。痂
由皮肤病变渗出物、脱落组织及外用药 物等干涸而成的附着物,如脓疱疮的脓 痂
医学PPT
பைடு நூலகம்52
3。抓痕
由搔抓或摩擦皮肤导致的表皮损害多成线 状。见于湿疹等病。
医学PPT
55
4。浸渍
皮肤吸收水分过多,造成表皮起皱变白。
医学PPT
57
5。糜烂
表皮缺损造成的局部湿润面,病变未达 真皮深层,愈后不留瘢痕。
疼痛、烧灼感、痒、麻木、虫爬、蚁走 瘙痒的原因:
各种皮炎湿疹荨麻疹等炎症性皮肤病 大疱性皮肤病 药物 全身性疾病如黄疸、糖尿病、肾功能不全、 淋巴瘤 皮肤干燥
医学PPT
19
第二节 他觉症状 一、原发性损害
皮肤特异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结果
医学PPT
20
1。斑疹
指皮肤局部颜色改变,与皮面等高。直径 大于3-4cm的斑疹称为斑片。
医学PPT
59
6。溃疡
皮肤缺损深达真皮网状层或更深。愈后 形成瘢痕。
医学PPT
61
7。瘢痕
是局部组织病变缺损后代之而成的新生结 缔组织。
医学PPT
63
8。苔癣样变
表皮增厚,皮纹增粗,皮沟加深多由慢 性搔抓而成,见于慢性湿疹。
感觉器官—皮肤(人体解剖生理学)

Biblioteka 皮肤全身最大的器官
一、皮肤的微细结构
浅层:表皮 深层:真皮
(一)表皮
1、基底层/生发层:矮柱状或立 方形,胞质嗜碱性,有角蛋白 丝,分裂形成浅层细胞。
2、棘层:数层多边形细胞组 成,细胞较大,表面有许多细小 的棘状突起。
3、颗粒层:核趋向退化,有许 多透明角质颗粒,膜包颗粒增 多。
4、透明层:细胞界限不清,呈 透明角质状。
当伤害刺激作用于皮肤时,能引起皮肤痛觉。 伤害刺激使局部组织释放致痛物质(H+、K+、5-羟色 胺等),作用于痛觉感觉器,产生神经冲动,传入中枢而 引起。 皮肤可产生两种痛觉: ①快痛 为尖锐的刺痛,特点是产生和消失迅速,定位明 确; ②慢痛 为一种难忍的烧灼痛,持续时间长,伴有情绪反 应和心血管、呼吸等方面的改变。
5、角质层:细胞核、细胞器已 消失,脱落形成皮屑。
(二)真 皮
•乳 头 层 : 纤 维 细 密 , 细 胞 多,血管多
•网 状 层 : 粗 大 的 胶 原 纤 维 、 弹性纤维,环层小体、毛囊、 皮脂腺和汗腺
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
二、皮肤的附属结构
•体毛 •皮脂腺 •外泌汗腺 •指(趾)甲
三、皮肤痛觉
一、皮肤的微细结构
浅层:表皮 深层:真皮
(一)表皮
1、基底层/生发层:矮柱状或立 方形,胞质嗜碱性,有角蛋白 丝,分裂形成浅层细胞。
2、棘层:数层多边形细胞组 成,细胞较大,表面有许多细小 的棘状突起。
3、颗粒层:核趋向退化,有许 多透明角质颗粒,膜包颗粒增 多。
4、透明层:细胞界限不清,呈 透明角质状。
当伤害刺激作用于皮肤时,能引起皮肤痛觉。 伤害刺激使局部组织释放致痛物质(H+、K+、5-羟色 胺等),作用于痛觉感觉器,产生神经冲动,传入中枢而 引起。 皮肤可产生两种痛觉: ①快痛 为尖锐的刺痛,特点是产生和消失迅速,定位明 确; ②慢痛 为一种难忍的烧灼痛,持续时间长,伴有情绪反 应和心血管、呼吸等方面的改变。
5、角质层:细胞核、细胞器已 消失,脱落形成皮屑。
(二)真 皮
•乳 头 层 : 纤 维 细 密 , 细 胞 多,血管多
•网 状 层 : 粗 大 的 胶 原 纤 维 、 弹性纤维,环层小体、毛囊、 皮脂腺和汗腺
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
二、皮肤的附属结构
•体毛 •皮脂腺 •外泌汗腺 •指(趾)甲
三、皮肤痛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概述
皮肤的重量及面积 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面积在成人约
1.5—2平方米,新生儿0.21平方米。 皮肤的厚度
平均厚度约0.5-4mm(不包括皮下组织) 皮肤的颜色
受种族、年龄、性别、外界因素影响 皮肤表面的结构
此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用PAS (过碘酸一雪夫)染色,在表皮 与真皮之间可见一约0.5-1μm的 紫红色均质带,为基底膜带。
晶样角质 作用: 屏障作用
折射作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棘层(stratum spinosum)
组成:多角形细胞(4~8层) 特点: (1)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层; (2)棘细胞间靠桥粒连接; (3)棘细胞间有间隙,可贮存淋巴液,可进
新生表皮细胞
基底细胞是单层排列的柱状上皮细胞
➢ 皮肤新陈代谢周期= 角化期 + 脱落期 = 28d
14d 14d
➢ 皮肤新陈代谢总周期= 分裂期 + 角化期 + 脱落期 = 47d
19d 14d 14d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基底膜带
(basement membrane zone ,BMZ)
行物质交换; (4)棘细胞间含有免疫分子;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棘层(stratum spinosum)
(5)棘层有感觉神经末梢; (6)棘细胞底层厚,有分裂能力,向上逐
渐变扁平,细胞核变小。 作用: 物质交流
感知作用 修复作用 郎格汉斯细胞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概述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位于人体的 表面,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是 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除此 外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 肌肉和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毛囊、 皮脂腺、汗腺、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皮沟、皮嵴、皮野 皮肤的切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皮肤的结构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皮肤是由表 皮、真皮及皮下组织构成。
从胚胎学的观点来看,皮肤由两种 主要组成成分:1,上皮部分,由 外胚层分化而来,称为表皮;2, 结缔组织部分,由中胚层分化而来; 通常又可分为真皮和皮下组织两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5.基底层(stratum basal)
组成 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新生表皮细胞) 黑色素细胞 麦克尔细胞(感觉细胞)
位置:表皮最深处
又称生发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磷脂类物质 分布: 掌跖部位 作用: 屏障作用
折光作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
组成:梭形或菱形细胞组成(2~4层) 成分:透明蛋白. 角蛋白(嗜碱性) 结构: 障壁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郎格汉斯细胞
来源于血液内的单核细胞; 分布在棘细胞之间(身体各部位的数目不
等,每平方毫米约为400~1000个); 树突状细胞; 具有处理和提呈抗原的作用,是皮肤中专
职的免疫细胞。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皮肤的分层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乳头层 网状层
皮肤附属器
皮脂腺 汗腺 毛发 爪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角层脂质
特点:
(1)角质细胞扁平,无细胞核; (2)多数部位 5 ~ 15 层,掌跖部 40 ~ 50 层; (3)角质细胞无生物活性,含水约 10%; (4)细胞膜增厚,胞内充满角蛋白(由张力细丝和丝聚合蛋
白构成)。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功能
抗机械损伤 屏障作用 吸收紫外线(一定量) 保湿作用 影响皮肤颜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透明层(stratum lucid核) 成分: 角母蛋白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组成: 角质细胞(复层扁平上皮细胞)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表皮(epidermis)
1. 表皮来源于外胚层,是皮肤中 最薄的一层,厚0.07 ~ 1.5 mm
2. 表皮属于复层鳞状上皮组织 3. 表皮内无血管分布 4. 表皮有自愈的功能 5. 表皮分为五层(由外向内):
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 层、基底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皮肤的组织结构
表皮(epidermis) 基底膜带(basement membrane
zone ,BMZ)
真皮(dermis) 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 皮肤附属器 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