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单元复习课该怎么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单元复习课该怎么上?

历史高考越来越重视学科能力的考查。而考试的结果表明,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与高考的要求形成较大的反差。要使这种现状有所改善,命题者和中学教师均需共同努力。前者要克服脱离中学教学实际的倾向,把每年试题的难度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后者要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加大改革的力度,积极探索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单元复习,是高三教学极重要的一环,相对于专题复习而言,它是基础。基础打不好,就无综合可言。单元复习,首要任务是落实基础知识,兼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如何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现以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例,作些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一、从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

所谓知识结构,其基本含义有二:一指构成教材的基本内容,二指这些内容是按怎样的方式联结起来的,即通常所指的内在联系。学生掌握了知识结构,就掌握了阅读教材的一把钥匙,就能把看起来分散的知识纳入一定的系统之中,从而产生“疱丁解牛”的效应。掌握知识结构的基本做法:1、先让学生用几个字分别对本章十个子目的内容进行概括。如第一目“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可概括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2、引导学生弄清子目间的内在联系。如第二目“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禁烟运动”与第一目讲的都是战争的原因,但一个是根本原因,一个是战争的借口。3、帮助学生归纳本章的知识结构:

二、将观点教育、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纳入新知识框

架的教学之中。

教学和命题虽然都依据某一教材,即限定在一定的知识范围之内,但显然命

题的意图和教学不完全是一回事,因为教学和命题是两个系统。因此,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引导学生吃透教材,建立一个符合教材要求的知识系统,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我将本章的内容编为9个问题,形成一个新知识框架。这9个问题是: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2、战争中,清政府、爱国官兵和中国人民各持什么态度?3、这次战争对中国来说是正义的自卫战争,但为什么却战败了?战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4、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5、为什么说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6、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以什么借口发动战争?7、为什么说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8、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扮演什么角色?列举史实证明马克思所说的话(见教材P、15)的正确性。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局出现怎样的新格局?这个新格局是怎样出现的?教师利用这个新的知识框架,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同基础知识的落实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其中,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理解、分析、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是个关键问题。本章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观点有:1、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a、英(法)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取决于资本主义国家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本质。制造战争的借口只是从特定方面反映这一本质的现象。b、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的。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客观上促成近代中国新思潮的萌发。3、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资本主义列强通过鸦片战争(条件)使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此中国人民面临的革命任务也发生了变化。

现以第一个问题(即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为例,说明在教学中是为何将上述所讲的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的。为节省篇幅,以下略

去学生回答的内容。

提问:鸦片战争是谁发动的?战争开始于何年何月?结束于何年何月?

点拨:记时间要同事件联系在一起。

提问:请一位同学说说根本原因是什么意思?直接原因又是什么意思?

点拨:根本原因,指的是关键,它对事物发展起支配作用,是事物的本质。直接原因,一般指导火线或借口,对事物发展不起支配作用,但反映事物本质并从属于事物的本质。

提问: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

点拨: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为了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在这里有2个需要弄清楚的问题。一是从哪些地方看出英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引导学生从工业产量、军事装备技术先进、最大的殖民强国等4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归纳)。二是,在当时,英国为什么能够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引导学生联系英国史。抓住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最早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和夺取海上霸权等关键史实)

提问: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势在必行,问题是它为什么要选中中国作为入侵的对象?

点拨:1、中国是东方大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2、更重要的是一个积弱的国家。教材有句关键的话“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从哪些方面反映清朝统治危机四伏?(引导学生从政治腐败、军备废驰、财政空虚、矛盾激化四个方面去理解。)提问:当时清政府仍奉行什么政策?如何看待这种政策?

点拨:1、清政府长期坚持“闭关锁国政策”,这也是清朝统治危机四伏的重要表现。2、这种政策的实行,导致中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见,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应从交战双方入手,其中英国是主要方面。从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看到这场战争对中国来说,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但

同时应看到,这也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落后、腐朽封建制度的战争。

提问:英国以什么借口发动战争?

点拨:1.先要弄清楚道光帝是在怎样情况下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的?林则徐到广东采取哪些措施查禁鸦片?3、哪一件事标志禁烟运动达到了高潮?(要求学生从时间地点、简要经过、影响三方面归纳“虎门销烟”。从领导禁烟运动,采取御敌措施,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三个方面去理解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4、可见,中国禁烟运动,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如果没有禁烟运动,英国也会寻找另外的借口发动战争。

三、处理好大小字的关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正确处理大小字和原始材料的关系,也是搞好单元复习的一个重要问题。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在度和量两方面能够适应高考的要求。一般按四种情况处理。1、对课文正文的史实或历史概念作注解或阐释的小字和导体字,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2、小字部分属历史常识性的内容,也要求学生掌握。3、属补充性知识,又离开课文子目要求较远的小字,要求作一般了解。4、属拓宽知识面,又离子目要求甚远的小字,不要求掌握。

学法的指导,往往是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而历史高考十分重视对学生潜在能力的考查。因此,加强对学法的研究与指导,是中学历史教学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按照历史学科的特点,我认为教学中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加强指导。1、正确阅读教材方法。2、表述问题的正确方法。3、记忆年代和历史事件的方法。4、对历史现象进行联系和类比的方法。5、从不同角度对历史现象进行正确思考的方法。6、整理历史知识的方法。7、审题和答题的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最主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如:本章涉及多个不平等条约,对条约的内容,学生往往容易混淆。教师应就记忆方法进行点拨。我将《南京条约》的内容编成顺口溜:香港岛割让,辟五口通商,赔银元2100万,货款同英商。将《天津条约》的内容编成:外国公使驻北京,两船长江口岸行,洋人深入到内地,鸦片合法兼赔银。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浓缩为一句话:天天久(九)陪(赔)了。掌握了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