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第21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21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__发__展__不__平__衡__是根本原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

美主宰的②_凡__尔__赛__—__华__盛__顿__体__系___日益不满
原 因
③_1_9_2_9_—__1_9_3_3_年__经__济___ _大__危__机___对第二次世界 大战爆发起了催化作用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 西斯专政,形成④_欧__、__亚__两__个__战__争__策__源__地__
【答案】 变化前影响:助长了侵略者气焰,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 全面爆发。
变化后影响: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战后美国的影响力。
情境探究
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 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 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看待历史的立 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审判战犯,肃清②_法__西___斯__主__

_义__和__军__国__主__义___。
内容

(2)托管殖民地及委任统治地,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
权利;成立③___联__合__国___
(1)积极: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

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反映了世界人民对④__和__平__与__安__全____
第21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 秩序的形成
1.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2. 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29页PPT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29页PPT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社会危机 四伏和庆历新政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A)
(2010·海南单科·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 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 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A)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31)1953年10月,中共 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 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 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政治
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
1、国民经济恢复
(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 体制确立
总况:
思想 外 社会 文化 交 生活
(2012·海南单科·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B)
(2012·海南单科·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 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 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 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高三高考二轮通史复习先秦历史课件

高三高考二轮通史复习先秦历史课件

• 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约2070年 —公元前771年)。
【阶段特征】 1.政治上:国家产生,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确立,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上: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3.思想文化上: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为中国文化奠 定基础。 关键词:奠基时期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
•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 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 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 期存在说明( )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阶段特征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
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 的发展过程(政);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 耕经济模式确立(经);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
【网络特征】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 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约2070年—公元前771年)。
朝代更替: 夏:公元前21C--17C,起于禹,亡于桀。 都城在阳城 商:公元前17C--11C年,起于汤,都城在 亳,亡于纣。前14C,盘庚迁都于殷 西周:公元前11C--8C,起于武王,止于幽 王。都城设于镐京(今陕西)。
1、经济(1)农业:
①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②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④大宗与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4、特点:

中国近代史国民大革命 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国民大革命 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国民大革命
01
时空框架
国民大革命(1924~1927)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1924年(国民党一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1927年(“四·一二”政变)
02 通 史 整 合 4、国民大革命(1924——1927)
政治 1、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成为民心所向 2、国民党一大(1924) 革命统一战线(国共第一次合作)背景、方式、基础
1、民族:明确 反帝,民族平等
2、民权:广泛 民主、民权
3、民生:关注 工农、节制资本
总况: 国共合作
同时期西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列强共管中国;共产国际影响加深
03
高考前沿
1.1922年,中共三大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 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1925年,中共四大决定在全国范围 内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由党小组改为党支部。有3人以上 即可组织支部,同时简化入党程序,积极吸收工人、贫农和一般革命分子 入党。与这一变化有关的是( ) A.五四运动的兴起 B.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 C.土地革命的开展 D.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03
高考前沿
4.1923年2月7日,直系军阀吴佩孚动用军队,大肆屠杀工人,镇压京汉 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对此反思道:“这次失败 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教训就是孤军奋斗。此时在政治上是曹(锟)吴 (佩孚)及英帝国主义统治之时,故政治上压迫很严重……”这说明蔡和 森认识到( ) A.必须掌握工人运动的领导权 B.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必须着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必须确立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思想
总况: 同时期西方:
延伸拓展:
辛亥后孙中山 的革命经历
孙中山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按时代划分阶段特征ppt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按时代划分阶段特征ppt

中国史现代史部分
(1949年后)
通史知识坐标
总路 线提 出
1949 53
八 三大 大 字 改造 跃 方 完成 进 针
56 58 60
文 革 爆 发
66
文 革 结 束
76
十一 届三 中全 会
78
南方 谈话 十四 大
92
十 五 大
97
分期
政治 建设 经济 建设
过渡时期 十年探索 文革
徘徊
新时期
基本构建
曲折发展 曲折发 展十年 动乱 十年
伟大 转折 伟大 转折
健全 发展 新阶 段
起步
中国现代史(1949——今)导论 社会性质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新民主主义社会(49—56年) 社会主义社会(56—今) 阶级矛盾(49—56年) 先进制度与落后生产力之间(56—今)
大力发展生产力
历史 分期
过渡时期(49—56年) 曲折发展(56—76年)(全面探索十年、“文 建设新时期(78—今)(76—78徘徊时期)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资本 主义 经济 的发 展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 业革命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5世纪末)
粗具规模(15-18世纪中期)
形成和成熟(19世纪中期)
连成一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现代史部分
世界现代史导论 世界现代史是20世纪以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主线是近(现代)化。
近代中国政权更替: 清朝后期(1840—1911年)→ 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 →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1927—1949)
中国近代史概述
二、两个阶段
1840
约80年
1919五四运动 约30年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影响深远的西方人文思想和璀璨的科技文化[ 高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影响深远的西方人文思想和璀璨的科技文化[ 高考]

2.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以现代主义为主流,苏联出现了 社会主义文学,亚非拉民族文学作品大量出现。苏联、亚非 拉民族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爱国主义精神;美术以现 代主义流派为主流;20世纪兴起的流行音乐为人们广泛接受, 音乐的大众化和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且随着全球化趋势加 强,音乐由民族走向世界;影视艺术由无声到有声,由黑白 到彩色发展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丰富着人们的 日常生活。
洞考情高效备考
1.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对本专题考查的重点内容及角度 (1)以西方人文主义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历程,重 点考查了各个阶段人文思想的含义、特点及影响等。 (2)从物理学、生物学、两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等方 面来考查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历程;从文学、美术、音乐、 影视艺术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就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 角度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2.预计2014年高考可能考查的角度及知识点 (1)重视对中外思想文化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的考查,考查中 外思想的对比,理解思想变化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 内在联系,认识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产物及其对 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2)三次科技革命及世界文学艺术的流派仍将是命题的重点。
►线索二 以近代西方科技发展演变历程为主线,归纳世界 近现代科技的成就、特点及影响 1.16世纪末17世纪初,伽利略的研究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 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17世纪,牛顿的经典力学标 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定 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近代以来,物理学的发展逐渐摆脱神 学的束缚,呈现出对世界认识逐步深入的特征,即由宏观世 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2.近代对生命起源的探索,经历了由宗教创世神话到生物 进化论的认识过程。文艺复兴后,生物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期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物竞天 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观点。

高三高考二轮秦汉历史通史复习原创精品课件

高三高考二轮秦汉历史通史复习原创精品课件
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 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 五帝所不及;……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 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 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以诸侯为郡县,人人 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 威德。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
臣(淳于越)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 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 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 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答案:A
(2013湖北襄阳历史· 3) “(中国政制)达臻 ‘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 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 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 ‘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 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偃说 上曰:“古者诸侯①不过百里,强弱之形 易制②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③缓 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 京师④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 晁错是也。”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元朔二年( 前 127) ,主父偃上书汉 背景知识: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曾提出“众建诸侯 而少其力”的建议。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一建议,但没有完全解决 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 问题。汉景帝即位后,采纳晁错的建议削藩,结果吴楚七国以武装叛乱相 对抗(见西汉七国之乱)。景帝迅速平定了叛乱,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 为列侯 施,使诸侯王的势力受到很大的削弱。

专题一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 (1931~ 1945年)
根本原因: 日本法西斯 转嫁1929年 经济危机
九一八事变(1931年)
七七事变(1937 年);日军“以战养 战”“以华制华”;南 京大屠杀:敌后战
全民族浴血奋战 的抗日战争取得 胜利,未签定不 平等条约
场;百团大战
1、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 敌的第一次完全胜利;2、 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积极 影响;3、重新确立了中 国大国地位;4、开辟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进行论述。(要求:角度明确,论 从史出,史论结合)
论题:“半封建”化使古老的中国迎来近代化发展机遇 论述: 经济上,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为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思想文化上,冲击天朝上国观念,西学东渐深入发展 社会生活上,外国的生活方式、习惯、衣着、饮食首先传入,西方的社会习俗 随后也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总结,升华
学习西方 外部原因: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力量过于强大
1919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1949
五四运动与中共诞生
国民革命时期 (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 1924~1927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第二次国内战争) 1927~1937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 (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
【问题引领·重难点突破】
旧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从科技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西学东渐 的深刻转变过程。尽管各阶级前赴后继投身到救亡图存中去, 但都没能带领中国拜托民族危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 因?内部原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具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PPT29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PPT29页
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社会危机四 伏和庆历新政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世界史板块总结(共76张PPT)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世界史板块总结(共76张PPT)
2.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确立 (1)标志:美国 1787 年宪法的颁布,三权分立体制确立。 (2)体现的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三)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14—17 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对人们思想的 垄断和束缚。 (2)成就:代表人物有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3)历史影响: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宗教改革(16 世纪) (1)原因:中世纪教权主义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2)成就:马丁·路德等。主要观点: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信仰即可得救。 (3)影响: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 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②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 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实 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 1936 年苏联宪法 的颁布为标志,“斯大林模式”确立,高度集中、集权是其基本特征。
2.成就:1687 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物体运动 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影响 (1)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2)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促进了两次科技革命的出 现。 (3)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文明多样性、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3.启蒙运动(17、18 世纪) (1)背景 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②近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2)核心:理性主义。 (3)成就 ①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等。 ②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论等。

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4讲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4讲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1.明代嘉靖时期匠籍制度的改革、 经济的发展为工匠提供了良好发展 条件 2.明代京杭运河的浚通,促进了运河 区域工商业的发展,进而导致一批运 河城市的繁荣 3.清代会馆的分布体现商业发展的 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 4.清代农业技术不断深入和普及,农 学思想理论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 总体上趋向通俗、实用
清时期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
的直接推动力量
主干知识•自主梳理
(1)明初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强化皇权;明成祖设内阁,实行特务统治、 八股取士;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加强管辖 政 (2)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帝时设南书房,雍正帝时增设军机处, 治 将决策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方 (3)清康熙帝:清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抗击沙俄势 面 力,加强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发展农耕经济,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 展。但限制对外交往,阻碍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要点一
要点二
要点三
答案 D 解析 题干显示明代浙江桐乡县秀才对出身进士的官员敬重有加,而对于出 身举人(科考等级不如进士)的官员则非常轻视,这说明科考功名的高低影 响到了官员在地方上的威望,故选D项;题干仅提到秀才对出身不同的官员 态度不同,并没有说到官员与士绅之间的关系是否紧张,排除A项;题干仅提 到地方上的秀才对出身不同的官员态度不同,并没有提到他们是否左右地 方政事,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当地秀才对出身不同的官员态度有差别,并 不能说明官员出身不同行政能力也不同,且C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美洲白银的流入 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 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4.明清时期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 利玛窦等。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 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 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篇 专题讲座3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融会贯通课件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篇 专题讲座3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融会贯通课件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大业
1.理论形成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重大转变;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1982 年 12 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的相关规定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1984 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 导方针。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基本形成(1954~1956 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新中国政 治体制的基本形成。这一时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时期结束。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民主 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新阶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 1954 年宪法里有明确的规定,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度。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曲折发展阶段(1956~1978 年)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2)两个方面: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召开,实行“八字”方针;挫折失误 ——“三面红旗”“文化大革命”。 (3)“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三项内容”: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发展重工业。 (5)三个“一”:一个转变——工作重心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渐转变为 “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场浩劫——“文革”;一个错误——“左”倾错误。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曲折发展(1956~1978 年) 这一时期,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特别是在 1966~ 1976 年“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四新”形势下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课件

“四新”形势下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课件

二、2023年河北省高考研究:
8. 下图为留存至今的一封实寄信件封面,上面贴有1930年3月“赣西南赤色 邮政”的邮票。
由上述材料可知( ) A. 革命根据地注重基层组织建设B. 苏维埃政府初具国家政权形态 C. 江西和湖南革命政查知识点】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第一次国共合作 与国民革命;广州起义;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 【试题解析】 必备知识:农村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革命统一战线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1930年3月,赣西南。 历史解释——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革命统一战线
历史解释——调拨、选购、热带、香药等、海外商贸、区域经
济、集镇、民间贸易。
二、2023年河北省高考研究:
5. 明代《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中载有描绘农具制作、果木种植 嫁接、蔬菜移栽等场景的全新耕织图(下图)。这可用于说明,明代:
A. 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B. 农具制造工艺革新 C. 种植物种日渐增多 D. 集体劳作形式盛行
【试题解析】 必备知识:1.概念解读:文化遗存;打制、磨制石器;粟;
半地穴式房址;北京人遗址;河姆渡遗址;二里头遗址;兴隆
洼遗址;(选必细节知识)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张家口历 史解释——文化遗存、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半地穴式房址、 陶器、文化特征、北京人遗址、河姆渡遗址、二里头遗址
的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试题解析】
必备知识:中英《北京条约》;地方对中央离心力增强;英国 在华势力范围扩大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晚清;北京;
历史解释——中英《北京条约》、督抚;
史料实证:中英《北京条约》的有关规定
二、2023年河北省高考研究:
7. 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 过程表明( )

殖民体系的建立与瓦解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殖民体系的建立与瓦解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拓展深化: 1.比较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英国殖民活动的不同
国家 葡萄牙 西班牙
时间 16世纪 16世纪
主要地点
手段
西非海岸、东非 海岸、马六甲海 峡、印度、印度 尼西亚、巴西
暴力掠夺、敲 诈勒索
中美洲、南美洲、 掠夺金银、建
部分北美洲
立农业大庄园
称号 (地位)
印度洋 海上 霸主
拥有 “无敌 舰队”
列强之间的争夺
(2021·重庆卷,13)1888年,一位热衷于殖民主义的访客在德国首 相俾斯麦面前摊开一大张非洲地图,指着地图说明当地的资源有 多么丰富。俾斯麦表示:“您的非洲地图非常漂亮,然而我的非洲 地图位于欧洲。俄国在这里,法国在这里,而我们夹在中间。这是 我的非洲地图。”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 A.意在限制法国和俄国的崛起 B.当务之急是实现统一
素养提升
典例精析
进口货物
胡椒 茶叶 咖啡 棉纺织品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1664—1670年
1731—1740年
20.1
4.3
0.02
9.26
0.63
5.35
62.59
65.35
上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
据表可知,该时期( )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解题思路] 根据题表中的数据可知,东印度公司进口的胡椒占比 下降,而茶叶、咖啡、棉纺织品占比均有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将亚洲的茶叶、咖啡大量运 往欧洲,推动民众消费结构的变化,故C项正确;17、18世纪都处在 工场手工业时期,生产方式未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是英国东 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的变化,不是英国与其他国 家贸易的对比,无法体现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排除B项;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D项。答案为C。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八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改革开放新时期课件(共45张PPT)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八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改革开放新时期课件(共45张PPT)

(4)1992 年,“南方谈话”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是邓小 平理论形成标志。 (5)1992 年,中共十四大科学概括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理论。 (6)1997年,中共十五大 将邓小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 入党章。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拓展延伸】 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经济体制转型
(1)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底 ①特点: 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 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 ②表现: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 政管理为主。 (2)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 ①特点: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 济成分并存,属于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体制。 ②表现: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国有 企业改革;积极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三、思想科教文化上:思想理论成果与科技、教育文化 的迅猛发展
思想文化阶段特征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 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 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主干知识梳理
1.邓小平理论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 (2)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理论。 (3)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 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以来 ①特点: 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系。
②表现:

2024年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 中国古代史专题整合

2024年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 中国古代史专题整合

政策 内容
羁縻 中国古代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任用少数
政策 民族首领为地方官吏。源于秦汉,兴盛于唐
和亲 联姻
①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西汉中期,昭君出塞,恢复和亲 ②唐朝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③清朝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
①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
解析 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地方第一级行政区“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 雄厚”,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后来,“州”性质的变化体现了地方第一级行政 区的重要性,这样做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镇压地方叛乱,故C项正确。“地 方行政层级的调整” 是“州”性质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A项错误。B、D 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2.救济优抚 (1)救济:为维护社会秩序,中国历代政府重视社会救济,政府主要负责救灾, 民间组织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赈济。 (2)优抚:优抚老弱贫苦群体、尊重与赡养老人是中国的传统,中国历朝都 重视对老弱病残的优抚,以宣扬政府的合法性。
对应训练
1.(2023山东青岛模拟)西周的名籍制度主要登记的是宫廷卫兵和军队士卒 的个人身份资料。春秋后期,开始出现以家庭为基本登记单位、包括“广 土众民”的户籍制度。人口管理制度的变化( A ) A.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 B.激化了社会矛盾 C.导致了宗法分封制瓦解 D.加重了民众负担 解析 由材料可知,户籍制度相较于名籍制度,更进一步加强了对民众的管 理和控制,有利于收取赋税和征派兵役,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故选A项; 户籍制度是社会管理的途径,并未加重民众的负担,激化社会矛盾,排除B、 D两项;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宗法分封制的瓦解,排除C项。
2.民族交往
交往 内容
民族间 民族之间的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灾难,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之 的战争 间的交往。匈奴、突厥等少数民族曾多次袭扰中原

石器时代与农业发展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石器时代与农业发展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先秦以来,民居设计遵循严格 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 度。住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 分明,院落有序。民居最普遍采 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 明朝,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 始普及。现存的明清民居类型主 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 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
(例题)福建土楼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往往将供奉祖先牌
石器时代与农业发展
(1)石器时代的特征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古人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迁徙生活,已经学会用火。旧石器时 代晚期出现的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 果共享。代表性的有元谋人和北京人 古人类开始从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聚落形成。新石器时 代晚期(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 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氏族间的联系 趋于紧密,形成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 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 法国的巴黎、马赛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 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各个城 市纷纷出现,并推广到北美的波士顿、纽 约、费城。从此,欧洲和北美的社会生活 中有了喝咖啡的习惯。人们在咖啡馆休闲 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交的重要场所。
(5)农作物的传播
经丝绸之路 传入中国
葡萄、苜蓿、棉花、西瓜和带有“胡”字的物种
新航路开辟后 玉米(在欧洲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马铃薯(提高了欧洲 美洲物种的外传 人的抗饥荒能力);甘薯;番茄;辣椒(番椒);南瓜
其他地区物种 小麦(成为美洲主要的粮食作物);大麦;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 在美洲的推广 的农作物);苹果;葡萄;黄瓜;甘蔗;咖啡
D.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
(6)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换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农耕文明:中央集权制度; 海洋文明:城邦政治或民主政治。
(3)全国听命于国君,有庞大的官僚机构, 各地官员由中央或国君委任。
认识一:
无论是中国的中央集权体制,还是雅典 的城邦政治以及罗马法,都是那一时期人们 所创造的管理国家的文明成果,在当时都有 其合理性,也是现实社会发展的结果,我们 不能从单纯的决策方式层面评判其优劣,从 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那些古老国度的政治文 明都一样充满了人类的智慧之光。
世界由分散到整体 工业文明将世界变成“地球村”
历史阶段特征比历史阶段分期重要 探索人类文明间的共性比差异性重要 学会从世界思考比学会思考世界重要 历史解释能力、评价能力比记忆能力重要
例1(08上海)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文明,无论其 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它们的坐标, 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 或便利。因此,人类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农耕 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形成了。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构建通史知识体系
以文明史观梳理历史线索
例2(上海高考)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内 悬挂着一幅清末民初一位诗人写的对联:文明 新旧能相互,心理东西本自同。对联赞叹了人 类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承和交融,哲学家、 杜会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各有评 论。 假如你是历史学家,对这幅对联作何评价? 请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井田制土地国有
文 文艺:原始歌舞为后世戏曲起源实;行原贡始赋绘制画度;

商代甲骨文表明汉字已具•手有工完业整的:体系。
官营手工业
青铜时代
对比希腊国家起源时期的不同
• 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国家分裂
• 平民与贵族斗争,逐步走向民主 • 行政选区逐步取代血缘政治
历史常识:国家的产生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权力演化和 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 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秦统一后,将其统治 的地区称为“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从专制政治到 民主化,从人 治到法制化
从迷信愚昧到 科学化
唯物史观
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根本 动力;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文明史 体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政治现代化(主要民主化和法制化) 经济现代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市场化)
现代化史观 文化现代化(主要是理性化和科学化)
社会生活现代化(如城市化)
整体史观

变 政 革 治
征。 2.战国变法: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
封建制度得以确立,中央集权制开始形成。
1.思想:百家争鸣;孔、孟、荀与儒家思想形成。 文 2.文化:《诗经》;《离骚》;战国绘画成熟;
问题:(8分)
(1)这些“不同的地理空间”主要是指哪些区域?(3分) (2)在这些区域内建立起了怎样不同的政治制度? (2分) (3)“农耕文明”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分)
人类最先进入农业文明的地区主要有: 东方的: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
中国 西方的:古希腊和古罗马
以中国为代表的古代东方文明,诞生于自然条件较为 优越的的大河流域,实施灌溉农业,其生产方式对社会组 织结构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过渡时期:春秋奴战国隶(社前会7瓦70解年至,封前建22制1年度)确立
社 1.农业: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 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会 经

2.手工业: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主要诸侯国
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1.春秋改革:鲁国“初税亩”、齐国管仲“相地而
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古代西方文明,诞生于岛屿众多、 港湾密布的海洋,地少人多,工商业发达,形成的文明和 东方迥然不同。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历史阶段特征: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 原始社会:从远古人类到氏族公社
先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前2070-前771) 秦
过渡时期:春秋战国(东周)(前770-前221)
历史阶段特征
如何分析中国古代史的历史阶段特征:
历史阶段特征,是对某个历史时期不同于其他 历史时期的突出特点的概括,古代社会某个时期 (王朝)的特征,我们一般从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这几个方面来归纳。
1、奴隶社会:夏、商、•西中•奴周国隶(古社前代会2文0的1明0强年的盛至形前成771年)
问题:(8分)
(1)这些“不同的地理空间”主要是指哪些区域?(3分) (2)在这些区域内建立起了怎样不同的政治制度? (2分) (3)“农耕文明”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分)
(1)举出至少3个属于两个文明类型的区 域,如: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恒 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地中海东岸的古腓 尼基、古希腊、古罗马。
(1)我国古代“国家”这一概念来源于哪一视角? 地域。
(2)从这一视角来看,西周的“天下”和秦朝的“国 家”
西周各的有“什天么下特”点:?松散联盟,血缘政治; 秦朝的“国家”: 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有效控制
(3)同一时期希腊国家城的邦特,点行有政哪选些区?。
例1(08上海)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文明,无论其 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它们的坐标, 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 或便利。因此,人类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农耕 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形成了。
农耕 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 文明 和铁器时代
纵向 工业 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 文明 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明 观
物质 必修二:人类社会经 文明 济和生活领域的文明
从传统农业到工 业化,从自然经 济到市场化
横向
政治 必修一:人类社会政治 文明 领域进程中的文明
精神 必修三:人类社会思想 文明 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文明
1、农业:刀耕火种,耒耜助耕•血、青缘铜维农系具政二治个发展阶
经 济
2、手工业:段官.井营田手制工。业。养蚕•尚缫丝未世高界度最集早权;商周青 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等;级商制朝度发严明原格始瓷器
政 治
312、、、商西西业 周 周: 的 的建 宗商立 法朝制人、以分善封于制经商。著••生神称农产。权业工王:具权有结提合高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 奴隶集体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