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1---2012高二上学期10月《人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单元质量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单元质量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A.①→④B.②→③
C.③→②D.④→①
2.(2011年西安高三分科检测)下列各项不.能诱发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A.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B.营养不良造成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C.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的蛋白质不能回流
D.饮水过多,大量水分滞留在组织液
3.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4.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
5.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7.(2011年湘潭高三第一次模拟)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
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8.(2011年北京西城高三抽样)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一段时间后,人体血液中便会出现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
构成这种抗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产生此抗体的细胞分别是()
A.氨基酸、浆细胞B.核苷酸、浆细胞
C.葡萄糖、效应T细胞D.氨基酸、效应T细胞
9.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10.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B.浆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11.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乙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物质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C.②过程比初次免疫要慢,但免疫效应较强D.②过程必须经过④过程的刺激1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
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B.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13.(2011年东北第一次联考)为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
种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B.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D.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14.(2010年高考四川卷)某同学感冒发热39 ℃,伴有轻度腹泻。
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P大量积累
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Na+浓度降低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D.糖原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
15.(2011年浙江绍兴调研)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
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从时间t1到时间
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16.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17.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18.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D.图2中C的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19.(2010年山东济南第一次模拟)在动物脑内有一类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的突触,被称为“沉默突触”。
据此推测“沉默”的可能原因是()
①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没有直接接触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20.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C.ATP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21.下列关于动物体内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激素和酶的功能都具有专一性
②它们都是蛋白质
③都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
④有的动物细胞既能产生激素又能合成酶
⑤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⑥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⑦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A.①②⑤B.④⑤⑥⑦C.①④⑤⑦D.①②③⑤⑥
22.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是()
A.激素是细胞的组成物质,种类多、含量极微
B.激素分子弥散在体液中,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
C.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D.健康人体内的激素含量是固定不变的
23.下列与血糖调节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血糖调节的机制是反馈调节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
C.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D.肌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
单元质量检测
班 姓名:
二、非选择题
24.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 ;d 与a 、f 的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d 中含有较多的 ;a 、d 、f 合称为 ,d 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2)c 的具体内环境是 。
(3)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是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CO 2浓度最高为图中的[ ] 。
(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 明显下降? ,原因是图中标号[ ]内存在着 物质。
25.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功能。
(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
(4)若刺激图中A 点,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外界环境或生理状态时,体内的一些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是人体并不会因此而失去稳态。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机体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为____________调节。
(2)在寒冷环境中,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也会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作用。
请写出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不断变化,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和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人悲伤或紧张时易受病毒感染,这一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图2可知:稳态的实现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通过细胞产生的________(物质)联系的。
27.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涂片,图甲是他看到的一个视野。
请回答:
(1)图甲中该同学看到的主要是神经元的________;图甲中还能看到三个突触,它们的突触后膜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为该同学在网络上查阅到的一个神经—肌肉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乙酰胆碱)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
①当兴奋传导到①处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荷分布情况为________;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
②研究表明,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它除与病毒结合之外,还能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
这说明患者所感染的病毒表面有一种化学基团与Ach受体相似。
因此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________病。
单元质量检测
1.解析:选D。
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当某一点受到刺激时,刺激点膜外变为负电位,膜内变为正电位,即由图④变为图①。
2.解析:选D。
人体组织水肿的直接原因是组织液增加。
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量会增加,但是多余水分不会滞留,会通过形成较多的尿液把多余的水分排出。
3.解析:选B。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需呼吸、循环、运动、排泄、内分泌系统等的参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有关,如人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会导致体温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稳态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参与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4.解析:选B。
本题考查代谢产物对内环境性质的影响及调节。
缺氧状态下的长时间运动会导致骨骼肌无氧呼吸加剧,细胞内乳酸积累,从而导致血液pH降低,此时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中的碱性成分(NaHCO3等)发挥作用,以避免pH的进一步降低。
5.解析:选D。
①为淋巴管(盲管)中的淋巴,②是毛细血管(内有单行的红细胞)中的血浆,
③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
内环境只由①②③构成。
血红蛋白不在血浆中,而是在红细胞中。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内环境中,不进入细胞内液。
6.解析:选A。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属于细胞内液,不属于血浆的成分;免疫调节能识别内环境中的自己成分,排除内环境中的非己成分,从而维持了内环境各部分的相对稳定;血浆中存在有HCO-3/H2CO3、HPO2-4/H2PO-4等缓冲对来维持血浆的pH相对稳定;淋巴细胞可以在淋巴管内,也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因此其内环境包括淋巴、血浆等。
7.解析:选B。
根据题图所示,①由②③④构成,属于细胞外液。
②与④可相互渗透,
④只能向③渗透,③只能向②渗透,则可推知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⑤为细胞内液。
8.解析:选A。
抗体免疫球蛋白,所以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并且由浆细胞产生。
9.解析:选A。
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转化为效应细胞,细胞周期变短,产生大量的抗体。
10.答案:C
11.解析:选D。
根据图解及体液免疫的过程与特点可知,细胞甲、乙、丙依次为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物质丁为抗体。
而记忆细胞必须在抗原的刺激下才能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12.解析:选C。
由题干“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知,肠道病毒引起的免疫为细胞免疫,与靶细胞接触的是效应T细胞,不是浆细胞和抗体。
最终消灭肠道病毒的是抗体,不是干扰素,干扰素属于淋巴因子,仅起增强其他免疫细胞杀伤力的作用。
13.解析:选A。
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抗原,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抗体,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释放淋巴因子,加强特异性免疫效应;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暴露出相应的抗原。
14.解析:选C。
由于该同学处于发热状态,此时应表现为汗液分泌减少,而腹泻时机体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尿量会减少,B项错误;A项中,呼吸、心跳加快正确,但心肌细胞中ATP不会大量积累,因为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 TP消耗加快且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C项正确,发热状态时与病前相比,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物质分解速度加快,代谢增强;D项错误,发热状态下糖原合成减少。
15.解析:选D。
人体体温处于相对恒定状态,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时间t3以后,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而不会小于散热量;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散热量增加;由于人体体温的调节,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
16.解析:选C。
下丘脑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引起渴觉。
另外神经冲动传到垂体,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对水的重吸收。
17.解析:选B。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个小枝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
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18.答案:D
19.解析:选B。
突触间兴奋的传递方式是单向传递,即由突触前膜中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达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后膜的电位变化。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并不直接接触。
20.解析:选D。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激活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这个过程消耗能量,自然发生A TP的合成和水解,注意受体在突触后膜上,不在突触前膜。
21解析:选C。
酶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细胞,都具有一定的专一性。
大部分酶是蛋白质,部分激素是蛋白质;所有的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内分泌细胞才能产生激素。
内分泌腺既能产生激素又能合成酶;大部分体细胞能产生酶,但是不能产生激素。
激素产生后通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其他细胞。
22.解析:选C。
激素是内分泌细胞产生的,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作用后被灭活。
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23.解析:选D。
血糖调节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肌糖原不能直接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维持血糖浓度。
24.答案 (1)2/3 蛋白质细胞外液无机盐、蛋白质
(2)组织液和血浆(3)e→d→c→g g 组织细胞(4)不会 d 缓冲
25.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动物(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
纽,下丘脑神经细胞除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可分泌抗利尿激素等,从而具有内分泌功能。
物质丙是甲状腺激素,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乙被消化分解破坏了空间结构,所以不会影响物质丙的分泌。
物质乙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反映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若刺激A 点,电表指针会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
答案:(1)内分泌(分泌激素) (2)减少、减少 没有明显变化 物质乙(糖蛋白)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 (3)受体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从零位向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再向相反的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
26.答案:(1)(负)反馈
(2)b 协同 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
立毛肌 (3)外界环境因素 细胞代谢活动
(4)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5)信号分子(或神经递质、激素和免疫因子) 27答案:(1)胞体和树突 胞体膜或树突膜 (2)①内正外负 肌细胞持续兴奋 自身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