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公开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是我教《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反思:
(一)教学思路体现了“一条主线,两个场景”。条理清楚,令人一目了然,突出了教学重点。“一条主线”就是感悟父亲的了不起。“两个场景就是”:一是别人劝阻父亲别挖的场景;二是父亲奋力挖掘38小时的场景。
(二)充分引导了孩子们读,让同学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时有层次感,有目的性。例如在重点段12自然段中,我先引导孩子们读出父亲的累,然后通过想象写话,让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读出感受。接着当学生明白父亲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永恒的承诺,有希望,又要同学们带着希望去读。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种方式读,有评价读、范读、想象画面读、引读,齐读等形式,在层层推进的朗读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从学生的朗读中我可以感受到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在不断升华。
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感受,加深对父亲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与儿子的了不起。
情感升华,写作训练
出示两位位汶川大地震中的父亲的形象,一个手机短信的故事.
同学们更深地走进了父亲,情不自禁地感动于父亲的了不起,写下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通过读写融情,让学生将内心感受写出来,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使学生的思想与文中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从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故事。文章真挚感人,读后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我上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 我把“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抓住重点词句,读中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找”找那些负载着所有父亲爱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词句。
“读”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深入的体验。
引导学生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抓两个句子,其一是儿子和父亲的第一次对话,了解他对父爱的坚信不疑,展现出了儿子勇敢的一面。其二是儿子让其他同学先出来的画面,抓住“让”字感悟儿子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孩子。
七、教学评价设计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条理性
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八、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九、实践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必面面俱到,不少于200字):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2、继续感受借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积累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佳句。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通过平时的交流与观察感觉孩子们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3、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情景教学法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自主上黑板展示
巩固本课易错难写的生字
(三)注重了学生的自读感悟,我让学生边读边写批画;抓住重点词语,重点段落去理解课文,渗透了学法的指导。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进行句子的对比,体会写作特点等语言文字训练,使课堂教学比较扎实有效。
(四)贯穿了读写结合,给学生们练笔的机会。在这节课中,我进行了“想象写话”,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同学们更深地走进父亲,情不自禁地感动于父亲的了不起。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Nhomakorabea设计理念
1、抓住文眼,删繁就简,简简单单教语文;
2、潜心会文,充分悟情,真真切切教语文;
3、听说读写,水乳交融,扎扎实实教语文。
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教学中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在读中感悟。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感悟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一)教学思路体现了“一条主线,两个场景”。条理清楚,令人一目了然,突出了教学重点。“一条主线”就是感悟父亲的了不起。“两个场景就是”:一是别人劝阻父亲别挖的场景;二是父亲奋力挖掘38小时的场景。
(二)充分引导了孩子们读,让同学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时有层次感,有目的性。例如在重点段12自然段中,我先引导孩子们读出父亲的累,然后通过想象写话,让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读出感受。接着当学生明白父亲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永恒的承诺,有希望,又要同学们带着希望去读。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种方式读,有评价读、范读、想象画面读、引读,齐读等形式,在层层推进的朗读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从学生的朗读中我可以感受到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在不断升华。
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感受,加深对父亲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与儿子的了不起。
情感升华,写作训练
出示两位位汶川大地震中的父亲的形象,一个手机短信的故事.
同学们更深地走进了父亲,情不自禁地感动于父亲的了不起,写下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通过读写融情,让学生将内心感受写出来,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使学生的思想与文中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从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故事。文章真挚感人,读后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我上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 我把“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抓住重点词句,读中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找”找那些负载着所有父亲爱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词句。
“读”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深入的体验。
引导学生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抓两个句子,其一是儿子和父亲的第一次对话,了解他对父爱的坚信不疑,展现出了儿子勇敢的一面。其二是儿子让其他同学先出来的画面,抓住“让”字感悟儿子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孩子。
七、教学评价设计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条理性
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八、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九、实践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必面面俱到,不少于200字):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2、继续感受借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积累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佳句。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通过平时的交流与观察感觉孩子们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3、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情景教学法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自主上黑板展示
巩固本课易错难写的生字
(三)注重了学生的自读感悟,我让学生边读边写批画;抓住重点词语,重点段落去理解课文,渗透了学法的指导。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进行句子的对比,体会写作特点等语言文字训练,使课堂教学比较扎实有效。
(四)贯穿了读写结合,给学生们练笔的机会。在这节课中,我进行了“想象写话”,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同学们更深地走进父亲,情不自禁地感动于父亲的了不起。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Nhomakorabea设计理念
1、抓住文眼,删繁就简,简简单单教语文;
2、潜心会文,充分悟情,真真切切教语文;
3、听说读写,水乳交融,扎扎实实教语文。
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教学中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在读中感悟。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感悟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