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规原理第一章 城市形成与发展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规定,由官方的公布来明确 ④其他类型,如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相结合;以城镇特征为标准等
城市的概念
我国城镇设置的标准 (1)设市的标准(1993年国务院批准)
设立地级市标准
市区非农业人口(万人) 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人口(万人) 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地方本级预算财政收入(亿元) >25 >20 >30 >80 >25 35%以上并大于第一产业产值 >2
县 政 府 驻 地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非农业人口(万人) 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人口(万人) 自来水普及率(%)
>400 ≥12 ≥8 ≥65
100-400 ≥10 ≥7 ≥60 ≥55 ≥12 ≥25 ≥12 ≥70 ≥8 ≥20 ≥5000 ≥80
<100 ≥8 ≥6 ≥55 ≥50 ≥8 ≥20 ≥8 ≥60 ≥6 ≥20 ≥4000 ≥60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

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人口:大量人口聚集 产业:工厂、商业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城市构成的三要素: 行政:政府所在地
城市的概念
3.城镇设置的标准 世界各国的城市设置标准存在着很大差距,大体可分为几种类型 ①以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 ②以居民点的人口数量来划分
2.城市定义
相关学科理解: 经济学——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
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
社会学——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
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城市的概念
地理学——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
结合体”。
城市规划学科的理解:


承担一定的上解任务
城市的概念
(2)设镇标准1984年民政部规定的
——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 ——总人口在2万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的,可以建 镇;总人口在2万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也 可以建镇。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 景旅游、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二千,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的建 制。
第一章 城市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的概念 二、城市形成与发展 三、城市构成
城市的概念
1.字源学的解释 中文: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英文:urban(城市、市政),源自拉丁文urbs,意为城市的生活。
city(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过着一 种公共生活的地方。
全乡总人口 分类 1 万-2 万人 的乡 2 万人以上 的乡 全乡非 本级预算 工农业总 农业人 内财政收 产值(万 口(人) 入(万元) 元) >3000 >5000 >150 >200 >8000 >10000 工业产值占 农民人均 工农业总产 纯收入 值比重(%) >70 >70 超过本省 区平均水 平 乡政府驻 地基础设 施和公共 服务设施 较为完善 较为完善 乡政府驻 地总体发 展规划 有 有
城市构成
2.城市空间属性 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具有空间属性,表现为可达性和外部效应两个方面:
(1)可达性
可达性是指空间联系的便利程度,主要与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交通网络有关。 可达性是城市物质要素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城市 中可达性比较高的区位(如市中心地区),土地开发的经济效益也比较好,因而 土地价值就会比较高。所以,市场经济下的城市物质要素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 是:从城市的中心到边缘,城市物质环境的主要用途依次为商业/商务、居住和 工业,因为物质环境的不同用途导致土地利用的不同经济效益,对于可达性的需 求也是不同的 。 在水平的区位中,从中心到边缘可达性逐渐下降;在垂直的区位中,从下部 到上部可达性逐渐下降。
道路铺装率(%) ≥60 城区基础设施较完善、排水系统好 非农业人口(万人) 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乡镇以上工业产值(亿元) 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 总值(万元) 人均(元) ≥15 ≥30 ≥15 ≥80 ≥10 ≥20 ≥6000 ≥100
城市形成与发展
1.城市的形成 没有固定居民点 第一次人类大分工 固定居民点的产生 第二次人类大分工 城市形成 2.城市的发展 农业社会城市: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城市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城市数量和规模 都是极其有限的,城市的主要作用是政治的而不是经济的。 工业社会城市: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大规模工厂的建立。 工业化对于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村 的 推力”;另一方面是“城市的推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城市构成及其演变趋势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物质构成 城市的物质构成可以分为两种领域: 公共领域指社会公众所共享的那部分物质环境,主要是公共设施和基础设 施,通常是公共投资和开发的范畴; 非公共领域指社会个体所占用的那部分物质环境,一般是非公共投资和开发 的范畴。 在城市物质环境中,公共领域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既 提供了可能性也规定了约束性。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物质环境的公共领域 和非公共领域的开发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应该保持协调关系。
城市构成
(2)外部性
城市作为空间聚集体,物质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具有空间属性,称为 外部效应,包括积极的(称为外部经济)和消极的(称为外部不经济)两种类 型。
城市构成
2.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
(1)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与城市发展的周期有关。 当城市处于生长期,人口迅速膨胀和产业急剧扩大,新开发是满足空 间需求的主要方式,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以向外扩展为主。 城市进入成熟期后,尽管新开发仍有发生,但城市物质环境的功能失 调和物质老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再开发成为满足空间需求的主要方式,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以内部重组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