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意境与画面(使用)
诗歌鉴赏形象之意境(非常实用)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 简要叙述。(5分) •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 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 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 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 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 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 栖息。
• (2)概括意境特点,即用一句简炼的话准 确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景氛围特点。这 里应注意的是:①一句简炼的话。②概括意 境特点时用一两个双音节的形容词即可。如 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 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 和情调。马致远《秋思》的意境特点就是萧 瑟凄清。因此,意境就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 思想感情“意”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境”和谐的统一。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 意象的作用。(5分) • (2)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 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 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 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 思乡、孤寂之感。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 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 答题步骤:描摹诗歌图景——概括 意境特点——表达作者诗情。
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
• (1)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 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 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 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 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 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 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 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 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3、意境常用术语:
•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 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 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 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 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等
古代诗歌鉴赏05(意境))
内容提要 一、意境的概念 二、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三、意境的分类 四、怎样鉴赏意境
一、意境的概念 所谓意境,简单地说就是诗人 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契合 交融,从而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形神 兼备的艺术境界。
二、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联系 诗歌通过组合意象创造 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意境 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 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 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①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②在美好 的春光中感到愉悦怡然。(各2分)
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原,却 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 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
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 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 飞起沙鸥一片。
区别 (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 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 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 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 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 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 情感。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 境。
秋 思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鸥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绿叶黄花。
2008全国新课标卷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2. 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 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 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2.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 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 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 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 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 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古代诗歌意境及其鉴赏方法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 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 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 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 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步骤三)。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而 想到改变菊花的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 起开放。将所见之景和引发之情,艺术地表 达出来,有着完美的意境。
2、缘情写景 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
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 的色彩。此种意境,古人称为“有我之境”。 如欧阳修《蝶恋花》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里的花也成了同作者 感情一致的东西。再如苏轼的 《新城道中》: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此题要求准确捕捉诗眼,达到意境鉴赏的目 的。王维在第三联中写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只能 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 了,低沉了,喑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 “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松密阴 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 响,而现出冷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 更为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 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 与泉声之幽咽相互衬托,幽僻冷寂的境界全出。 可见,找准诗眼、词眼,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就会 更加真切、深刻。
方式有即景述怀、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相
2鉴赏作品的意象、意境、画面
• (06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 •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 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 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 的代称。 •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 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 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 【答案】:(1)流水 白云
寂寞沙洲冷(周传雄)
• 等你走后心憔悴/白色油桐风中纷飞/落花随人幽 情这个季节/河畔的风放肆拼命的吹/不断拨弄女 人的眼泪/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伤感一夜一 夜/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黄昏占据了 心扉/有花儿伴着蝴蝶/孤燕可以双飞/夜深人静独 徘徊/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双眼难 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渐渐恨之不肯安歇微带着后 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
登岳阳楼
• • • •
杜甫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昔日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 歌曲中流露出来的凄凄伤感,表现出来的丝丝 无奈的情感基调,早在我国宋朝时期就已经确 定了: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 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 上阕以“幽人”引出“孤鸿”,下阕以“孤鸿” 暗比“幽人”。人似鸿,鸿似人,冷隽清高, 顾影自怜。一个幽居之人,一只离群孤雁。寂 寞沙洲冷,有恨无人知……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
• 【注】蔡家亲:表亲。 • 1、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
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 之处。(4分)
• 【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 (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 景物中)。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实 战 演 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 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 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 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 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结构上: 触生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以景结情
内在关系
} 以乐景写乐情 正衬 以哀景写哀情
} 以乐景写哀情 反衬 以哀景写乐情
近两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鉴赏试题 频频出现考查古诗中写到了怎样的景,这种景 抒发了怎样的情一类的考题。:
• 如2007年北京卷第12题对苏轼《望江南》 这首词设题:“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一 首词作赏析。”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 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 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 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 息。(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专题16 拓展讲义:诗词鉴赏之描述诗歌画面-小升初语文衔接(教师版)
专题16 小升初无忧衔接之“诗词鉴赏之描述诗歌画面”【知识梳理】1.考点概述画面描绘,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
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意象来完成。
诗歌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多用来表达离愁别情,明月、鸿雁、杜鹃多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梅、兰、竹、菊多用来表达志趣情操等。
营造意境的手法较多,一般来说主要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描述诗歌的意境特点时一般多用双音节词组合进行概括。
如幽深僻远、清幽宁静、雄浑壮阔、雄浑刚健、孤寂凄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等。
2.提问方式3.答题思路四步法 (1)找全描写的事物(主要找名词)。
(2)找出事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动词为主,修饰语要找准)。
(3)连词成句描述景物(加修饰语和其他句子成分)。
(4)展开联想想象丰富句子连缀成画面(尽量加上人物活动,用生动富有艺术感的语言写)。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注意:描述画面不是指翻译,不一定要按照诗句的顺序,同时可以对时间地点人物等进行合理推测想象,运用修辞或修饰性的句子描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诗歌要营造的意境,符合题目字数要求。
【专项练习】一、(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庭中栀子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用优美的语言作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前两句描绘了雨中山村的优美景色:弯弯的小溪边是一片葱郁滴翠的竹林,沿着竹林旁的小路走过横在溪流上的木板桥,听到几声鸡叫,循声望去,朦朦细雨中的山崖间隐约露出几间农舍。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考点精析——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有解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考点精析——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有解析)【答题模式】⑴描绘诗中景物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专项练习】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________的乐趣。
(2)诗句中“杏花雨”“杨柳风”可以用________这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3)想象“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描述的画面,并写下来。
(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1)在微风细雨中拄拐春游(2)和风细雨(3)我在参天古树的浓荫下,系了带蓬的小船,拄着藜做的拐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4)我体会到作者欣赏美丽的春光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读诗句”杖藜扶我过桥东“可知诗人的乐趣在于在微风细雨中拄拐春游。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词语的能力。
杏花雨”“杨柳风”,有风有雨,春天的风雨给人温暖的感觉,所以可以用词语和风细雨来形容。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面的能力。
通过理解词句可知前两句的画面是: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4)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
弄清诗句含义。
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
这首诗记述了作者一次游览的过程,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点评】(1)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要根据具体的词语来体会。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确定关键词,在自己积累的词语提取答案。
(3)解答本题,应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画面与意境
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
寂凄凉。客观物象原本是没有情感倾向的,诗人让客观事物“皆着我
之色”后便蕴涵了丰富情感。诗人着我之色往往更鲜明体现在某些描
写景物的修饰语上,使景物带有倾向色彩。
•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藤、树、鸦、桥、道、风、马,
除鸦有特定意象外,其他看不出情感倾向,但分别用枯、老、昏、小、
32
一般表达式
•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 一幅……的图画) ,表达了……的感情。”
•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 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33
六、作业讲解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2)题。 • 重登云台山
• 【清】陶澍① • 又踏金牛顶②上行,海凤飞舄③上蓬瀛。
二、理解意境
意象+意象=意境
•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 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 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简单的说,意境就是作者要表 达的思想感情与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 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鉴赏诗歌意境
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 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 意境: 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 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 声寒砧都传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 闲适恬淡 萧疏凄寂 高远深邃
壮阔苍茫 清幽明净 安谧美好 淡雅幽远
苍凉悲壮 明丽清新 幽僻冷寂 清冷幽静
鉴赏诗歌意境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
意境即白色恐怖。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形成了凄清寂静之境。(步骤二)。
全诗句句写景,却句句含情,从中 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抒发了诗人 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步 骤三)。
(09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意境: 萧瑟苍凉。 情感:沦落天涯之人孤独之感,思乡之情。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意象:
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的秋 意,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 二)。
诗歌鉴赏的意象和意境
在。如何傲。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
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1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目前世 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 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 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
她的朦胧、她的深厚正等待我们去摸索。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把对 祖国经典著作推荐和引用,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的最好途径。 2.从个性化的阅读中品位作品文化的意蕴
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
的智慧和创造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 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 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 态度。 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 化正在消失,而且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 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很少了 解自已的传统文化,造成用方块砖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 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学习并传播中 华文化经典,是当仁不让的使命。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 的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 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那么, 怎么样在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45 诗歌鉴赏之画面、意境(原卷版+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45 诗歌鉴赏之画面、意境【命题趋势】诗歌意境是意象和情感的连接点,也是诗歌鉴赏必考的内容,有时单独命题,有时在选择中考核,注意结合意象和情感分析,重点注意情感基调。
【真题再现】【2015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2)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3)未缺:指月圆。
(4)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考点详解】诗词中意境的分类有:(1)热烈崇高、慷慨悲壮典型代表曹操的《观沧海》(2)悲凉凄清、苍凉悲壮典型代表——李白的《关山月》(3)和平静穆、淡泊静谧典型代表——王维的《山居秋暝》(4)宏伟壮丽、豪迈飘逸典型代表——王维《使至塞上》(5)深邃沉郁、慷慨悲壮典型代表——杜甫的《秋兴八首》(6)清新素雅、自然淳朴典型代表——《古诗十九首》(7)纤秣婉丽、秣艳瑰丽典型代表——温庭筠的《菩萨蛮》(8)凄冷寒凉、哀伤惨淡典型代表——李清照的《一剪梅》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
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
【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岑参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意思是,鸡鸣的时候,路上还有黎明的寒气,在这早春时节,黄莺在皇城里鸣啭不已。
B.颈联寓情于景,通过对“花迎”“星初落”“柳拂”“露未干”等景色的描写,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兴奋。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意境
高三年级语文专题温习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意境所谓意境确实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诗中所刻画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遇。
它包括“意”与“境”两个因素,“意”确实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确实是诗中所刻画的生活图景。
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例如我们学过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心情就包括在这种生活的场景中。
这种包括着作者情感的场景就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
一、常见的诗歌意境:(1)雄奇阔大,如曹操的《观沧海》,写景雄奇壮美,抒情奔腾震荡;(2)苍凉悲壮,如李白的《关山月》,写景峻拔萧疏,抒情慷慨悲凉;(3)深邃沉郁,如杜甫的《登高》,沉郁顿挫,曲回郁结;(4)闲适淡泊,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寂幽趣,远尘避世;(5)凄婉幽伤,如柳永的《雨霖铃》,哀伤凄冷,如泣如诉;(6)清新飘逸,如杨万里的《小池》,生动活泼,细致素雅。
二、意境的鉴赏经常使用的词语: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等。
三、解题技术1.提问方式:(1)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2)这首诗(诗的某个词、某两句)营造(渲染)了怎样的意境(氛围)?(3)分析某两句(某几个意象)情景交融的意境。
(4)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6)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答题步骤:(1)刻画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这里有两个要点:①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②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
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诗歌鉴赏意境
诗歌鉴赏中的渲染,情意,意境陈春华一,渲染: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又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
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二.情意:(1)”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2)“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诗歌鉴赏(意境)
【参考答案】“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 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 黯然神伤的情绪。
感知意象 品味意境
诗歌的意境鉴赏
意象是饱含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
意境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诗 人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 术境界。(意象组合而生成)
高考试卷上的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某些词语的内涵是什么?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
景物?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情怀?
对意境的鉴赏可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描景 第二步,构境 第三步,析情
意象——意境——诗情
例题1: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 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译文】春天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河山一片美丽 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的 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温暖的 沙子上还睡着一双双的鸳鸯。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画面)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题2: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树,是那样碧绿,树荫,是那样稠
密,夏日渐渐延长,楼台倒影进入了池塘。 微风乍起,池水像水晶帘幕轻轻颤动,院落 里满架蔷薇怒放,随风飘来幽香。
诗歌鉴赏画面情境描绘教师完整版
诗歌鉴赏画面情境描绘教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诗歌鉴赏------画面(情境)描绘一、常见题型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句”所展现的情景。
2.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句”展现的画面。
(不超过40字)二、答题思路1、找全景物、加修饰语,写明句意;2、联系上下文、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 (忠实于原诗)3、语言生动(恰当运用修辞、形容词等)4、注意字数。
三、描绘图景要注意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要求优美。
三是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言再现诗歌意境。
四是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考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2点:一是描摹事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谐,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答题格式】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实战训练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请你发挥想象,描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所展现的情景。
(2分)⑵“家书抵万金”传送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⑴示例一: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示例二: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
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 1
第二,抓住意象, 第二,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意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 客观物象( 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 的客观物象) 的客观物象).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 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 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 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 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 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 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 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 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 键.
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 等景物, 本诗通过描写 等景物 氛围( 的图画) 了……氛围(描绘出一幅 氛围 描绘出一幅……的图画) , 的图画 表达了……的感情. 表达了 的感情. 的感情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 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
分析, 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 具体阐释. 具体阐释.
参
考
答
案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 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 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 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 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 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 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 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诗中 花自落""鸟空啼" ""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 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 凄凉之情. 一丝伤春, 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意境
诗人情感: 孤独, 诗人情感: 孤独,凄凉但又信念坚定
高考诗歌鉴赏:意境
• 答: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 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 巢,唯有江水悠悠;营造出一种清冷、 孤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失落、惆怅的 心情,表达了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 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 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 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2)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 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 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 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 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 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考诗歌鉴赏:意境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3、景象(意境)分析
意境是指作品中的主观思想情感与 客观景象描写的和谐统一,是从这统一中 所体现出来的意味隽永的意象。意境简 单说就是景加情。 意境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主要是 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阅读和鉴赏古 典诗词曲,一定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媒介, 进入到作品创造的意境中去,这样才能更 好地把握作品,并进行鉴赏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青苔之上,古木参天;苍云飘逸,秋水无边; 红叶掩映之中,小小山房隐约可见。画面营造了一种清 幽淡远的意境。
诉
衷
情
黄庭坚 一波才动万波随, 蓑笠一钩丝。 锦鳞正在深处, 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注】 黄庭坚自黔州贬所移戎州, 登高揽胜, 不禁向往“渔 父”独钓江天、泛迹五湖的自由生活。 题目: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
为
农
①
杜 甫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句漏令②,不得问丹砂。 【注】 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流寓四川卜居成都草堂时 所作。②句漏令,东晋葛洪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国产丹 砂,遂求为句漏令(句漏在今广西北流县),帝许之。 题目:“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 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题目:试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一句的意境。
参考答案:描述了一幅秋天原野上牧童吹笛放牧的闲适平和的美 丽画面,与“干戈扰扰”的社会现实形成对比,营造出平和、闲 适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安定、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对 杜
雪
①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参考答案:圆圆的小荷叶漂浮在水面上,小麦花轻轻飘落, 这两句借荷叶、麦花等意象,营造了幽美静谧的意境。表达 出诗人想告老为农的愿望。
[越调]天净沙· 鲁卿庵中 张可久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 探梅人过溪桥。 题目: 该元曲前三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意 境? 【注】 此曲为作者访友之作。鲁卿,隐士。
诗歌鉴赏之意境与画面
吴松
【注】
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
题目: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 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答案 CE 解析 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 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 体现。
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 有什么用意?
答案
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 人感情作铺垫,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 标题“对雪” ,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象:大漠、
孤烟、长河、落日,意境:组成了塞外奇特壮丽
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三、常见的意境定位词(术语):一般组合成四个字。
1、幽静、清幽、幽美、幽深、幽远、 2、宁静、宁谧、安宁、安祥、祥和 3、美丽、繁丽、绚丽、绮丽、优美、繁华、明媚、繁 盛、明丽 4、苍茫、苍凉、悲凉、辽阔、开阔、雄阔、雄浑、慷 慨、激昂、热烈 5、朦胧、素雅、素淡、淡雅、迷离、凄迷、凄凉、荒 凉 6、萧条、寂寥、冷落、清冷、暗淡、冷寂、萧索、肃 杀、荒芜 7、自然、纯朴、淳朴、清新 8、空灵、渺远
常见的组合: 1、幽美宁静:山水田园诗。 2、清新淳朴、自然恬淡:山水田园诗。
3、宁谧祥和:农家生活。
4、开阔雄浑、苍凉悲慨:边塞诗。 5、萧条冷寂/荒凉寂寥:羁旅思乡、贬谪 思归。 6、绚丽繁盛:春天图景、都市繁华。
四、应考锦囊。 1、常见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这着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题步骤:画面+具体景物方分析+氛围特点+感情
3、答题格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营造了一种( 感情。 )画面,……, )的思想
)氛围,表达了作者(
五、考题演示。
次石湖书扇韵 桥西一曲水通村, 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 藕花多处别有门。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隐 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村阁 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营造了清幽恬静的 意境,表现了主人高雅的情趣(恬淡闲适的生活 情趣)。
5、画面: ①只问画面: 概述画面——描绘景物 ②画面+分析、画面+作用、画面+情感: 概述画面—描绘景物——手法(借景抒情)、作用(为下文抒情做铺垫)——营 造意境——表达情感
牧
牛 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注】 ①这是一首题画诗。②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抓住关键词 “雨”“萧萧”“江乡”“飘”,可知作者描绘了一幅秋日雨中 赶路的画面。作者通过意象语言“雨”和情感语言“萧 萧”“飘”等,营造了凄凉、萧条的氛围,表达了羁旅之苦和对 家乡的思念。
浪淘沙· 送苏庭绰之泉州 刘铭① 癸巳岁,庭绰过余,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 谁复忆河阳, 击鼓山岗?关乡残梦马铿锵。 落落芦花飘江表, 流水斜阳。 镇日野菊黄,枯草颓墙,萧山无语鬓飞霜。何忍脆裘②折枝 远,冻酒愁肠。 【注】 ①刘铭,宋河阳嘉州人。作者曾与同乡苏庭绰一起 抗金。宋败退江南后,作者力主抗金不得,被迫归隐。②语出岑 参送别诗《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 。
题目:词中“落落芦花飘江表,流水斜阳”一句描摹了 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描摹出一幅落寞秋景图。写作者伫立在斜阳下,看
芦花飘落在大江南岸,江水空流,心生感叹。 ②借景抒情,寓亡国之痛于冷落之景中,营造出一种萧瑟荒 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的满心凄冷与感伤。
画面描述答题格式:概述画面+描绘景物
一、什么叫意境? 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 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 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 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 界。——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意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之中。 例:①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意 象:暮秋、黄昏、寒鸦、江水;意境:渲染出一 幅孤独、寂静、空虚的意境画面)
参考答案:这是一幅寒江独钓图:万顷碧江,波光粼粼,有孤 舟蓑笠翁,垂钓于重渊深处,钩入水动,波纹四起,环环相随, 为取沉于深处锦鳞,渔翁不惜垂下千尺丝线。营造出一种空灵 洒脱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泛迹五湖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形象答题模板总结
1、人物形象: 形象概括 + 特征分析 + 意义(情感表达) 2、事物形象: 表层写出了„„特征的物象 + 深层象征了„„性格的人(或什么精神的人)+ (情感) 3、景物形象: ①只问景物、景象: 找写景诗句—找句中景物—结合诗句分析景物特点——组织语言 ②景象+分析、景色+作用、景色+意境: 找写景诗句—找句中景物—结合诗句分析景物特点——组织语言——手法(借景 抒情)、作用(为下文抒情做铺垫)——营造意境——表达情感 4、意境: 这首诗描写了( )景色/描绘了一幅( 围,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画面,营造了一种( )氛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 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 黜免》载:“殷中军(殷 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 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 用“独” 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 “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 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 “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 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 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 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 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