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4、微观粒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气>液>固,间隔慢慢变小。
5、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与原子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同点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氢除外)1、原子不显电性。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和核外电子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
2、原子中有: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质子数13,核外总的电子数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
原子整体不带电。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也不带电。
不带电的微粒有:中子、原子、分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1)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少一层,最多七层。
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类推;最远的也叫最外层。
(2)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知识点练习
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分子和原子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是真实存在的。
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由离子构成的有:。
2、分子的性质1)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这说明。
2)金秋九月,丹桂飘香。
说明。
3)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这说明。
4)固态氢和液态氢都具有可燃性。
这说明。
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
这说明。
3、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起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比如。
注: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原子:原子构成分子。
可以是同种原子构成分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构成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但原子的种类却没有发生改变,只是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分子了。
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附:从连个角度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混合物宏观角度:微观角度:纯净物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化学变化宏观角度:微观角度:物理变化宏观角度:微观角度: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可分的3)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从上表中可以总结出的规律有: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分层排布②电子优先排满能量较低、离核较近的电子层,第n层容纳的电子个数是个③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2)原子结构示意图3)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离子1)离子的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例如。
注:原子团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的原子集团。
它通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通常命名为“某某根”。
例如:。
2)离子的分类:3)离子的形成①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电子层数减少一层。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_1
B.分子质量减小
C.分子间隔变大
D.分子种类改变
【答案】C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数据感受分子的微小,从而理解分子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特性。
设计实验通过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现象,直观地展示分子的运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加深对分子运动特性的理解。
设计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到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分子之间有间隔”这一性质的理解,还能体会到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间隔差异。
【交流讨论】你知道如何解释以下现象?
①走过花圃,人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②湿衣服经过晾晒为什么能变干?
③蔗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会消失?
【学生1】是因为扩散,分子热运动
【过渡】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生活中,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个实验当中的现象吧!
【实验3-1】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现象。
【板书】二、微观粒子(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学生活动】思考:分析以下生活与实验现象,可以知道分子还有什么性质?
【图片展示】花香在空气中扩散,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总结】微粒(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下面我们通过实验验证。
【学生活动】任务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整个教学设计围绕这些核心概念展开,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科学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微观粒子的存在及其性质。这样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化学世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还培养了他们的微观想象能力。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问题】怎样才能认识分子运动呢?
【预测】氨(NH3)分子易溶于水,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氨分子的运动。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是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的开端。
主要是通过生动的图片、简洁的文字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为后续学习化学变化的本质、元素周期表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其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3.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微观粒子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物质的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物质的微观构成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思维上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需要通过实验、图片、动画等多种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微观粒子的概念和性质。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1.讲授法:讲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和性质。
2.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微观粒子的存在和性质。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
【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归纳总结法: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展示一杯水、一块冰糖、一瓶氧气的图片。
3.1.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二、单元目标(一)课标要求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2.学会用微观粒子描述物质的变化过程。
3.认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也可以转变为离子。
4.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知道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5.了解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是不变的,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知道可以用符号表示物质的组成。
(二) 核心素养要求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通过分析微观示意图,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敢于提出并坚持自己的见解,勇于修正或放弃错误观念。
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
3.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能说明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是建立物质的微观与宏观的桥梁,因此本课时占据重要地位。
学会从原子、分子视角初步分析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知道表示分子、原子的符号,可以用符号表示物质的组成,认识“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性。
了解人类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探索的发展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物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后,会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根源心生好奇。
通过科学史实使学生体会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智慧,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图片展示、实验现象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的性质以及分子的运动。
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道分子有质量小、体积小的基本特征并且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2.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统编九年级化学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含视频】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 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在 受压的情况下气体液化,分子 间的间隔减小。
结论3:分子、原子间存在间隔
物质的三态与分子间隔的关系
你能解释胀冷缩现象吗?
固态
液态
气态
分子间隔变大(一般情况,同种物质)
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时,只 是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 分子大小没有变化。
总结:分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结论1:分子、原子体积和质量很小实验2:氨分子的扩散Fra bibliotek烧杯 A
现象
溶液变成红色
解释
烧杯 B 中浓氨水挥发 出来,氨分子进入烧 杯 A 中,形成的氨水 使酚酞变红色
烧杯 B
溶液不 变色
结论2:分子、原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烧杯B 烧杯A
若升高温度,品红扩散速度加快,为什么?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学习目标
01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02 掌握分子、原子具有体积和质量很小、总是在不断
地运动、分子之间存在间隔的特征。
01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实验1:品红的扩散
该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2.篮球气垫鞋内的气垫在跳起着地时,气垫内的空气能够被压 缩从而发挥其缓震性。气垫内的空气能被压缩是因为( C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3.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在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a烧杯溶液变红色,b烧杯溶液不变红 B.a、b烧杯溶液都变红 C.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现象的关系探究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现象的关系探究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而物质的微观构成则是指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微观结构。
微观构成与宏观现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微观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决定了宏观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本文将探究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现象的关系,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首先,物质的微观构成对宏观现象的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微观粒子的种类、组合方式和运动方式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例如,固体、液体和气体是常见的三种物态,它们的区别正是由微观粒子的排列方式所决定的。
在固体中,微观粒子紧密排列,只能进行微小的振动,所以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而在液体中,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可以进行相对自由的运动,因此没有固定的形状,只有固定的体积;在气体中,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进行快速的随机运动,具有可压缩性。
这些微观构成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宏观性质,如硬度、流动性和压缩性等。
其次,微观构成还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行为。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不同元素的原子组合成了不同的物质。
原子通过电子的方式与其他原子进行化学键的形成,从而形成分子。
不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强度和类型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稳定性、反应性和溶解性等。
例如,金属是由金属原子形成的晶体结构,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相互吸引,形成了导电性和延展性等特殊的宏观性质。
而水分子由氧原子和氢原子组成,并通过氢键相互吸引,赋予了水分子特殊的溶解性和表面张力等性质。
此外,微观粒子的运动方式和相互作用方式对宏观现象的产生与变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宏观层面上,物质的热传导、扩散和导电等过程都与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和相互碰撞有关。
当微观粒子具有较高的热能和较大的速度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会更加剧烈,热能和动能的传递也将更为迅速,从而引发宏观现象的变化。
例如,当加热一段金属棒的一端时,由于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和相互碰撞,热能会迅速传导到另一端,导致整个金属棒升温。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二、学生认知分析学生通过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但是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真正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并通过“生活经验——化学实验——科学技术”的途径帮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
【问题2】请认真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3】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观察实验,交流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加入的品红,在水中慢慢的扩散。
品红可能是由更小的看不见的“品红粒子”构成的,这种粒子还在不停的运动。
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实验继续让学生感知“物质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师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证明了物质确实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倾听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的分析,都只是一种推断。
只有通过更科学的手【展示图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
观看图片,并思考图片所表示的意义——宏观物质确实是微观粒子构成的。
段,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环节二、探究分子的基本特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资料卡片】水分子自述: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 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问题4】根据对“水分子自述”的分析,你认为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呢?阅读、分析所给材料,并经过讨论得出下列结论:(1)分子的体积很小;(2)分子的质量也很小。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习题课)
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 整瓶水变红
,说
明 分子在不断运动 。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平。塞紧玻璃 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 为 液面低于刻度线且距离较远 ,说明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仪器A 细颈部的作用是 便于观察液面变化 。
分界面模糊得更快些。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 D )
A.体积小、质量小 B.在不断运动 C.相互之间有间隙 D.随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9.如图所示,将一小气球套在装有氮气的试管口。把试管放在盛有 热水的烧杯中,小气球变大。当气球变大时,关于试管中的氮气分子,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氮气分子变大 C.氮气分子数增多
红的速率变
慢
(填“快”或“慢”),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
释: 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 。
请(1)写红出磷3+个氧有氧气气―点参―与燃→的五化合氧反化应二的磷文,字(2表) 达铁式+: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或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3)
。
2.对下列课本图片的认识错误的是( C )
A.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 B.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 C.只有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 D.品红扩散是品红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
考点2 微观粒子(如分子)的基本性质
3.(襄阳中考)辰辰一进家门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这主要是因为( D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Hale Waihona Puke 03 中档题7.(娄底中考)陕西西安咸新区,记者在一个植树现场看到发放罐装空 气。据介绍是秦岭深处的富氧空气,采用压缩罐包装。下列关于压缩罐富 氧空气说法正确的是( A )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3.1 分子和原子 教案01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掌握分子的基本特征。
3.通过探究实验,形成化学观念,能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4.初步建立物质宏观和微观视角之间的关联,体验由宏观实验现象感知、想象微观世界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及分子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准备
教学仪器和药品:试管、浓氨水、酚酞溶液、红墨水、滤纸条、酒精、注射器等。
教学PPT及相关视频。
四、教学过程
分子的性质
环节一:感知分子的大小
【展示】展示水的图片。
【讲述】水分子的材料,推测分子的性质。
【明确】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环节二:探究分子的运动
五、板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分子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九年级化学 - 分子和原子(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1.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__分子__、__原子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如氧气由__氧气分子__构成,汞由__汞原子__构成。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__质量__和__体积__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__不断运动__着。
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__加快__。
(3)分子之间有__间隔__。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__增大__,遇冷时__缩小__的缘故。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__化学性质__的最小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__分子__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__分子__会变成其他物质的__分子__。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__原子__,__原子__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5.原子是__化学变化__中的最小粒子。
6.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__同种__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__不同种__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小节练习题1.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是(C)A.小麦可以磨成面粉B.大楼是由一块一块的砖砌成的C.食盐放入水里会逐渐“消失”D.石头沉入大海中看不见了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A.水分子B.氢原子C.氧原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3.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D)A.大小不同B.能否直接构成物质C.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A.酒精B.水银C.氩气D.硫5.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D)A.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B.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变化C.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D.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改变6.对下列图片的认识错误的是(B)A.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B.只有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C.苯由苯分子构成D.硅由硅原子构成7.对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中加点的句子,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C)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8.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
初三化学导学案汇编:《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学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了解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课前预习案1、物质都是由、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1)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2)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总在不断,且温度越高,微观粒子运动的速率。
(3)分子、原子之间有,且粒子间的间隔随压强的增大而,随压强的减小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随温度的降低而。
课堂导学案探究点一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阅读P48~P49,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其基本特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3-1(可用一杯热水作对照实验),并完成下表:表1:实验3—1品红在水中扩散现象品红在水中会,且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得。
分析品红是由品红分子构成的,而品红分子在不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品红分子逐渐向水分子间,且温度越高品红分子。
结论分子都在,温度越高,分子. 表2:实例结论1、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2、湿衣服晒干,且温度越高湿衣服干得越快。
说明:3、氧气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体积会增大。
说明:分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部分可分组进行)1、仔细观察P49上方的两幅图片(图3—2、图3—3),这两幅图反映了微观粒子的哪些特征?。
2、用100mL量筒量取50mL酒精,再用100mL量筒量取50mL水倒入装有50mL酒精的量筒中,观察所得总体积是否为100mL,这是为什么呢?。
3、取一只一次性注射器(不带针头),先把活塞拉到5mL处,用手指堵住注射孔,并推动活塞,有什么现象?松开手后,又有什么现象?再用注射器抽取5mL,重复上述实验,有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4、把试管和带胶塞的导管连接在一起,按右图组装好,甲烧杯装冷水,在乙烧杯中倒入热水,观察甲烧杯中导管口有什么现象?然后,把乙烧杯的热水换成冷水(10℃以下),再观察甲烧杯内导管中有什么现第4题图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分层作业分子和原子
3.1.1 分子和原子(1)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品红在水中会_______,温度越高,品红扩散速度_______。
2.证明物质由____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苯分子的图像;移走_______形成的最小的汉字“中国”。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在盛有约馏水的烧杯中加如5搅拌均匀,三、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以分子为例) 1. 分子________和________都很小;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分子总在不断的________,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________例: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
3.分子间存在________。
同种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气态_____液态_____固态;热胀冷缩现象:受热时分子________,遇冷时分子________;分子本身大小________。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_______,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_______。
考点1.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例1.(2022秋·安徽蚌埠·统考期末)如图是初中化学教材插图“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根据该图无法获得的分子信息是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变式1-1】(2022秋·辽宁锦州·统考期中)小张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一会儿后,杯中水都变红了,小张判断这是因为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由原子构成,其中完全正确的是A.①B.②C.①②D.①②③【变式1-2】(2022秋·山西·九年级统考期中)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表面通过探针移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B.这两个汉字是日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C.该操作说明原子是最小粒子不能再分D.这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变式1-3】(2022秋·辽宁葫芦岛·统考期末)对下列教材图片的认识错误的是A.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B.苯分子之间有间隔C.品红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D.只有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变式1-4】(2022秋·山东德州·校考期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用扫描隧道显微显微镜能观测到铁原子,说明原子是真实存在的D.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考点2. 分子的基本性质例2.(2023·湖南益阳·统考期中)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材解读
《分子和原子》教材解读一、课标内容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4.学习一些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地位与作用九年级化学总共分上下两册,分子和原子是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
《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课题的要求是: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所以本课题的内容是继前面学习氧气的性质、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入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理解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在促进学生科学物质观、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功能。
三、知识要点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1.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四、内容分析本课题有两个知识点:物质由微粒构成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自本课题开始,学生将从化学角度认识物质,对微观世界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一)物质由微粒构成本课题沿着生活经验、学生实验、科学实验到科学结论的思路进行编写。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走过花铺会闻到花香,湿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品红在水中扩散,有关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的图片。
《第1节 物质的构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物质的构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 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组成,认识微观粒子的性质和作用。
2. 教学难点:理解物质的分子构成,形成微观思维的模式。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常见物质的样品,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
2. 准备一些分子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结构。
3. 准备一些实验器械,如烧杯、试管、胶头滴管等。
4. 准备PPT课件,用于展示教学图片和诠释观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物质的构成,认识到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如分子、原子等。
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并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小学科学课程中关于物质的认识,如水、糖、盐、铁等物质,并请学生描述他们的特征。
2. 引出“物质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这一观点,并提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他们有什么特征?”(二)新课教学1. 展示水、糖、盐等常见物质,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外观,并请学生描述他们的特征。
2.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糖、盐等物质在加热或溶解过程中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的状态和形状会发生变化,但物质本身并没有消失或产生新的物质。
3. 介绍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并展示一些微观粒子模型,如水分子模型、原子结构模型等。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如分子、原子等。
4. 介绍物质的分类,如固体、液体、气体等,并诠释这些分类与物质构成的干系。
5.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观粒子构成的吗?这些微观粒子的特征是什么?”(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常见的物质(如水、糖、盐等),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该物质的构成和特征。
2.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王飞老师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1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请大家先看看下面几张图片。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2
为什么当人 漫步在花园 里,能陶醉 在沁人肺腑 的花香之中 呢?
Powerpoint Templates
化学 世界
Page 6
苯分子的图像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7
移走硅原子形成的文字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8
以上两幅 图说明了 什么呢?
分子和原子 是存在的, 物质是由微 观粒子构成 的!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3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4
爱实验
实验3-1: 用一个小烧杯装水,加入少量的品红,静置几
分钟,观察现象。
1分钟后
5分钟后
品红粒P子ow在erpo水int T中em会plate扩s 散。
Page 5
微小 子等微观 粒子
构成
物质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9
你明白了吗?
【总结】
我们能闻到花香,因为 花香是花香分子构成的。
湿衣服会变干,因为 水是水分子构成的。
品红能在水中扩散, 因为品红是由品红分 子构成的。
Powerpoint Templates
物质是由分 子、原子等 微观粒子构 成的!
Page 10
谢 谢 观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