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沉淀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的实验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

沉淀是水污染控制中用以去除水中杂质的常用方法。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性能和浓度,沉淀通常可以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降称为自由沉淀,其特点是在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淀在层流区符合Stokes(斯托克斯)公式。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密度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该足够大,一般应使D≥100mm ,以免沉淀颗粒受柱壁的干扰。

自由沉淀所反映的一般是沙砾、河流等的沉淀特点。具有大小不同颗粒的悬浮物静沉总去除率E 与截留速度u 0、颗粒质量分数的关系如下:

dp u ui P E p ⎰+-=00

01)1( (1-1) 式中 E ——总沉淀效率;

P 0——沉速小于u i 的颗粒在全部悬浮颗粒中所占的百分数;

1-P 0——沉速大于或等于u i 的颗粒去除百分数;

u i ——某一指定颗粒的最小沉降速度;

u ——小于最小沉降速度u i 的颗粒沉速。

公式推导如下: 设在水深为H 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实验开始,沉

淀时间为0,此时沉淀柱内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

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的组成相同,悬浮物浓度为C 0(mg/L),此时去

除率E=0。 实验开始后,不同沉淀时间t i ,颗粒最小沉淀速度u i 相应为

u i =i

t H (1-2) u i 此即为t i 时间内从水面下沉到取样点的最小颗粒d i 所具有

图1-1 自由沉淀实验示意

的沉速。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悬浮物浓度为C i ,未被去除之颗粒即示意d

P i = 0

C C i (1-3) 因此,被去除的颗粒(粒径d≥d i )所占比例为

E 0=1-P i (1-4)

实际上沉淀时间t i 内,由水中沉至池底的颗粒是由两部分颗粒组成。即沉速u≥u i 的那一部分颗粒能全部沉至池底;除此之外,颗粒沉速u

沉速u

为了推求其计算式,我们绘制P ~u 关系曲线,其横坐标为颗粒沉速u ,纵坐标为未被去除颗粒的百分比P ,如图所示。

由图中可见

ΔP = P 1-P 2 =01C C -02C C = 0

21C C C (1-4) 故ΔP 是当选择的颗粒沉速由u 1降至u 2时,整

个水中所能多去除的那部分颗粒的去除率,也就是

所选择的要去除的颗粒粒径由d 1减到d 2时水中所

能多去除的,即粒径在d 1~d 2间的那部分颗粒所占

的百分比。因此当ΔP 间隔无限小时,则dP 代表了

直径为小于di 的某一粒径d 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

分比。这些颗粒能沉至池底的条件,应是在水中某

图1-2 P ~u 关系曲线 点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必须等于或小于具有沉速

为u i 的颗粒由水面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即应满足

x u x ≤i

u H 即 x≤i x u Hu (1-5) 由于颗粒均匀分布,又为等速沉淀,故沉速u x

x ,如图1-1所示,而 H x =i

x u u (1-6) 此即为同一粒径颗粒的去除率。取u 0=u i ,且为设计选用的颗粒沉速;u s =u x ,则有

i x u u = 0u u s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