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曹丕 燕歌行(曹丕)

燕歌行 曹丕 燕歌行(曹丕)
燕歌行 曹丕 燕歌行(曹丕)

燕歌行曹丕燕歌行(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注释①本篇属《相和歌辞·平调曲》。

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

②摇落:凋残。

③鹄:天鹅。

④慊慊:空虚之感。

淹留:久留。

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⑤清商:乐名。

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⑥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

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诗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郎星、织女星在银河两旁,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⑦尔:指牵牛、织女。

河梁:河上的桥。

传说牵牛和织女隔着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乌鹊为他们搭桥。

译文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

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

燕歌行曹丕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

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

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简评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

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

诗歌的开头展示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草木零落,白露为霜,候鸟南飞……。

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最后几句以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以牵牛星与织女星的限河梁来表现思妇的哀怒,都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诗歌在描述思妇的内心活动时,笔法极尽曲折之妙。

比如,先是写丈夫思归恋故乡;继而设想他为何淹留寄他方,迟迟不归;再转为写自己忧来思君不敢忘,整日里在相思中过活;苦闷极了,想借琴歌排遣,却又短歌微吟不能长,只好望月兴叹了。

如此娓娓叙来,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

这首诗仿柏梁体,句句用韵,于平线的节奏中见摇曳之态。

王夫之称此诗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虽是溢美之辞;但此诗实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鉴赏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

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

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当然那些与此相应的筑城、转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多了。

拿最近的事实说,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

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

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

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

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

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

这样来理解作品的内容是正确的。

《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

这篇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开头三句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准备。

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

寂寞、衰落的感受。

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

这三句虽然还只是写景,还没有正面言情,可是我们已经感觉到情满于纸了。

燕歌行曹丕这种借写秋景以抒离别与怀远之情的方法,中国是有传统的。

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高临水兮送将归。

汉武帝的《秋风辞》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燕歌行》与它们思想感情上的连续性,而且还可以看到其中语言词汇上的直接袭用。

但是这些到了曹丕笔下,却一切又都成为具有他个人独特思想面貌,独特艺术风格的东西了。

这点我们后面再说。

本文链接:共3页:123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1 春暮(曹豳)

2 初入淮河四绝句

3 听筝(柳中庸)

4 思吴江歌(张翰)

(完整版)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 燕歌行:乐府旧题。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一般以为本诗所讽刺的是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部将赵堪等矫命,逼平卢军使击契丹余部,先胜后败,守珪隐败状而妄奏功。这种看法并不很准确。 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曹丕《燕歌行》原文+赏析

曹丕《燕歌行》原文+赏析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注释】 ①本篇属《相和歌辞·平调曲》。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 ②摇落:凋残。 ③鹄:天鹅。 ④慊慊:空虚之感。淹留:久留。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⑤清商:乐名。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⑥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郎星、织女星在银河两旁,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⑦尔:指牵牛、织女。河梁:河上的桥。传说牵牛和织女隔着天

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乌鹊为他们搭桥。 【译文】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简评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

《燕歌行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

《燕歌行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 导读:一、《燕歌行二首·其一》原文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鹄南翔一作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二、《燕歌行二首·其一》原文翻译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三、《燕歌行二首·其一》作者介绍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

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燕歌行高适

燕歌行高适 篇一:高适阅读训练附答案 高适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著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阅读训练:一、这首诗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二、请鉴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三、“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四、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一、⒈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情景交融,表现了士兵内心的悲苦之情。⒉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主题; ⒊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二、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三、荒芜、衰败、冷落、

凄凉、雄浑、深远的意境,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四、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 篇二:OK高适燕歌行教案 燕歌行 教学目的1 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2 体会比较复杂的思想感情。 3 了解什么是歌行体。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时数1课时 一、高适 高适(700~765),字达夫,渤海(今河北景县)人。长期浪游梁宋一带。天宝八载(749),他因有人举荐,中“有道科”(汉代选举科目之一。:“後舉孝廉、有道、方正、茂才,三公並辟,皆不應。”),任封丘縣尉(官名。秦汉县令、县长下置尉,掌一县治安。历代因之。元于县尉外,兼置典史。明废尉,留典史,掌尉事,后因称典史为“縣尉”。)。三年后弃官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書記(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安史乱起后,他从玄宗至蜀,拜諫議大夫(官名。谏议大夫。:“又置師友祭酒及侍中、諫議、六經祭酒各一人。”)。自此官运亨通,做过淮南节度使(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旧制,于重要地区设总管,后改称都督,总揽数州

唐诗《燕歌行·并序》原文及赏析

燕歌行·并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解 1、元戎:主帅,指幽州节度使张守。 2、:击; 3、金:钲,行军乐器。

4、极边土:临边境的尽头。 5、胡骑句:意谓敌人来势凶猛,像疾风暴雨。凭陵:侵凌。 6、身当两句:意谓战士们身承朝庭的恩遇,常常不顾敌人的凶猛而死战,但仍未能解除重围。 7、铁衣:指远征战士。 8、玉筋句:指战士们想象他们的妻子,必为思夫远征而流泪;玉筋:旧喻妇女的眼泪。 9、蓟北:唐蓟州治所在渔阳,今天津蓟县,这里泛指东北边地。 10、刁斗:军中打更用的铜器。 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

【燕歌行】作者:【曹丕】 体裁:【乐府】

【燕歌行】作者:【曹丕】体裁:【乐府】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①本篇属《相和歌·平调曲》。燕是北方边地,征戌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 ②摇落:凋残。③鹄:天鹅。④慊慊:空虚之感。淹留:久留。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⑤清商:乐名。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⑥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诗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女在银河两旁,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⑦尔:指牵牛、织女。河梁:河上的桥。传说牵牛和织女隔着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乌鹊为他们搭桥。【品评】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 诗歌的开头展示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草木零落,白露为霜,候鸟南飞……。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最后几句以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以牵牛星与织女星的“限河梁”来表现思妇的哀怒,都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诗歌在描述思妇的内心活动时,笔法极尽曲折之妙。比如,先是写丈夫“思归恋故乡”;继而设想他为何“淹留寄他方”,迟迟不归;再转为写自己“忧来思君不敢忘”,整日里在相思中过活;苦闷极了,想借琴歌排遣,却又“短歌微吟不能长”,只好望月兴叹了。如此娓娓叙来,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 这首诗仿柏梁体,句句用韵,于平线的节奏中见摇曳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燕歌行》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燕歌行》原文翻译及鉴赏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燕歌行》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以下《燕歌行》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燕歌行》原文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燕歌行》原文翻译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燕歌行》诗歌赏析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开头三句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准备。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这三句虽然还只是写景,还没有正面言情,可是我们已经感觉到情满于纸了。这种借写秋景以抒离别与怀远之情的方法,中国是有传统的。 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高临水兮送将归。”汉武帝的《秋风辞》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燕歌行》与它们思想感情上的连续性,而且还可以看到其中语言词汇上的直接袭用。但是这些到了曹丕笔下,却一切又都成为具有他个人独特思想面貌,独特艺术风格的东西了。这点我们后面再说。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在前面已经描写过的那个肃杀的秋风秋夜的场景上,我们的女主人公登台了:她愁云满面,孤寂而又深情地望着远方自言自语,她说:你离家已经这样久了,我思念你思念得柔肠寸断。我也可以想象得出你每天那种伤心失意的思念故乡的情景,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这样长久地留在外面而不回来呢?慊慊(qiānqiān):失意不平的样子。 “慊慊思归恋故乡”是女主人公在想象她的丈夫在外面思念故乡的情景。这种写法是巧妙的,也是具体、细致的。一个人思念另一个人,其思想活动总有具体内容,或者回忆过

燕歌行(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析边塞诗的多重主题,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法与提问法,品味诗歌的主题美、技巧美、语言美,学习诗歌鉴赏基本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回顾岑参《走马川行》(齐声背诵) 岑参为我们描绘一场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战争。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另一位伟大的边塞诗人:高适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盛唐边塞诗代表作家。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长于七古。《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 二、诵读 1、学生范读(配乐)评价 2、诵读指导:节奏、停顿、情感 3、散读 4、齐读 三、诗歌思想主题 思考讨论:这是一场(?)的战争。 (1)一场完整的战争:出师——战败——被围——死斗(战争全过程) (2)一场环境恶劣的战争 边塞环境:山川萧条极边土特点:辽远、开阔、荒凉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3)一场催人泪下(英勇、感人、沉痛)战争 士兵:战士军前半死生拼死作战、流血牺牲 孤城落日斗兵稀 力尽关山未解围短兵相接浴血奋战视死如归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质朴、善良、勇敢、可悲 征夫思妇:为了揭露军中苦乐不均,从士兵的内心痛苦来写。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将领临战失职、纵情神色鲜明对比。这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用对比突出征夫思妇双方的痛苦,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将领更深刻的谴责。 补: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燕歌行

燕歌行 朝代:唐代 作者:高适 原文: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 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一作:飘飘)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及注释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 燕歌行:乐府旧题。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

2020年高适《燕歌行》诗词鉴赏范文

燕歌行 唐代: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一作:飘飘)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

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 燕歌行:乐府旧题。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一般以为本诗所讽刺的是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部将赵堪等矫命,逼平卢军使击契丹余部,先胜后败,守珪隐败状而妄奏功。这种看法并不很准确。 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烟尘:代指战争。 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 元戎:军事元帅。 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摐:撞击。 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 伐:敲击。 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 旌旆: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 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 碣石;山名。 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 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 瀚海;沙漠。这里指内蒙古东北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的沙漠。 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

《燕歌行》译文赏析

燕歌行 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连锦不断飘扬在碣石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 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深秋季节,塞外沙漠上草木枯萎;日落时分,边城孤危,士兵越打越少 边将身受朝廷恩宠厚遇麻痹轻敌,战士筋疲力尽仍难解关山之围。 身披铁甲的征夫,不知道守卫边疆多少年了,那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走后,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 思妇独守故乡悲苦地牵肠挂肚,征夫在边疆遥望家园空自回头。 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哪里能够轻易归来,绝远之地尽苍茫更加荒凉不毛。 早午晚杀气腾腾战云密布,整夜里只听到巡更的刁斗声声悲伤。 战士们互相观看,雪亮的战刀上染满了斑斑血迹;坚守节操,为国捐躯,岂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赏析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篇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唐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 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

高考语文常考古文燕歌行原文详解及练习题一套

高考语文常考古文燕歌行原文详解及练习题一套 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作为高考语文常考古文,考生必须要对燕歌行有深刻记忆。 原文: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解:

燕歌行

燕歌行·高适 学习目标: 一.分析《燕歌行》表达的多重主题. 二.分析《燕歌行》一诗的层次结构和主要的艺术特色--对比。(重点) 课时安排:一教时 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燕歌行》 (简单比较两首诗) 二.作者与背景 1.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2.高适字达夫;世称高常侍;唐代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高、岑”;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长于七古。 三.课文欣赏: 唐之韵05边塞诗人(下).rm 四.课文分析 1、“感征戍之事”的三方面 所“感”唐家声威。 所“感”思乡盼归之情。 所“感”军中苦乐不均。 2.此诗构思严谨,围绕一次战争的场景来写。全篇共二十八句,分为四层: 第一层八句写出师,着力烘托气氛; 第二层八句写战败,揭示其原因; 第三层八句写被围,刻画相思之苦; 第四层四句写死斗,突出壮志豪情。 3.本文中心思想 此诗通过边塞战场各种尖锐矛盾的深刻反映,热情歌颂了爱国将士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揭露了封建时代军队中残酷的阶级压迫。对“将军”的腐败导致战争的失利予以有力的鞭笞,对广大士卒的悲惨遭遇表达了深刻的同情。 4.艺术赏析 第一、诗作善于描绘边塞风光,渲染战地气氛; 第二、充分运用对比手法 汉将(男儿):重横行——半生死——斗兵稀——空回首——死节不顾勋。

诗歌鉴赏 高适《燕歌行》

边塞悲歌 ——高适《燕歌行》赏析 一、边塞诗的含义及盛行的原因 边塞诗,顾名思义,就是叙写边塞风光及生活的诗歌。盛唐文人多热衷于追求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的另一条求取功名的新出路。因此,边塞诗在唐代十分流行,盛唐时蔚然大观,并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二、高适个人介绍 高适,字达夫。他曾多次壮游北部边塞,历时共计六年。他出入幕府,饱览边塞风光,密切接触前线将士,深入了解了边关生活,深切感受了将士的英雄精神和他们的疾苦,为边塞诗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盛唐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高适,他的边塞诗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慷慨悲壮,气骨遒劲,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征战生活和他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且深刻地揭露出唐朝军队内部的黑暗现象。但在众多边塞诗中,最能体现他创作最高成就的还是《燕歌行》。 三、《燕歌行》艺术特色及诗歌内容分析 高适的《燕歌行》袭用的是乐府古题,也就是汉魏乐府音乐中一支曲调的名称,但内容上却挣脱了文人游子思妇题材的窠臼,以一曲悲歌,展现出苍凉壮阔的边塞,抒写出豪迈雄浑的大气魄。 《燕歌行》是一首叙事诗,以浓缩的笔墨叙写了唐朝军队的一次远征救援行动的全过程,揭露出唐军将帅荒淫骄敌的罪行,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赞颂了戍边战士奋不顾身、英勇杀敌、舍身报国的精神,对广大士兵久戍边疆、苦战沙场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表达了期望出现李广式英勇善战、爱惜士兵的将领的美好愿望,全面地揭示了造成战争惨败的内外原因。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时的威武荣耀,实则隐含讥讽,为下文埋下伏笔。“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宏大壮观的进军场面:金鼓齐鸣,旌旗招展,浩浩荡荡,迤逦至榆关碣石,可以看出将士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做派,为下文作反衬。“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羽书”已是十万火急,一个“飞”字更显军情危急,迫在眉捷。这两句

《燕歌行》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doc

《燕歌行》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唐诗三百中《燕歌行》原文,《燕歌行》原文翻译,《燕歌行》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一、《燕歌行》原文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一作:恒轻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一作:飘飘)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

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一作:恒轻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一作:飘飘)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二、《燕歌行》原文翻译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三、《燕歌行》作者介绍

13、高适《燕歌行》

燕歌行 ——高适(唐) 【原文】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 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作者简介】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

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参考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 燕歌行:乐府旧题。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一般以为本诗所讽刺的是开

曹丕《燕歌行》原文+赏析

丕《燕歌行》原文+赏析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注释】 ①本篇属《相和歌辞·平调曲》。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 ②摇落:凋残。 ③鹄:天鹅。 ④慊慊:空虚之感。淹留:久留。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⑤清商:乐名。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⑥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郎星、织女星在银河两旁,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⑦尔:指牵牛、织女。河梁:河上的桥。传说牵牛和织女隔着天

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乌鹊为他们搭桥。 【译文】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简评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

战争诗:高适《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战争诗:高适《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燕歌行 唐代: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一作:飘飘)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 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 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 燕歌行:乐府旧题。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 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一般以为本诗所讽刺的是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部将赵

高中语文第二册燕歌行

燕歌行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 2、学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组对比,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3、阅读诗中写景的诗句,学习借景烘托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组对比,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理解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二、介绍背景。 1、阅读注解①中的诗前“序”:“开元二十六年(738),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张守珪)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2、补充介绍:如“序”所云,此诗是有感而发的。其所“感”之事,则与谁有关?(张公)“张公”何许人?(张守珪)当时,张守珪担任着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对契丹军事;史载他曾隐匿所部将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另外,高適在创作此诗之前不久,曾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適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这种切身的体验,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 三、朗读全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对照注释自读。 四、整体感知。 1、白话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