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燕歌行》
高适《燕歌行》优质课大赛教学课件.
高适《燕歌行》优质课大赛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边塞诗鉴赏》中的《燕歌行》。
具体内容包括:对《燕歌行》的全文解读,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及作者的情感表达;通过对边塞诗的特点及背景知识的介绍,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燕歌行》的全文,了解高适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边塞诗的鉴赏能力,学会从韵律、意境等方面分析诗歌。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对《燕歌行》的韵律、意境及情感表达的分析。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边塞诗的背景知识出发,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燕歌行》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燕歌行》原文及译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塞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边塞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高适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边塞诗的特点。
3. 诗歌解读:带领学生逐句解读《燕歌行》,分析韵律、意境,讲解生僻字词。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边塞诗进行鉴赏,指导学生从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另一首边塞诗进行鉴赏,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 作者:高适3. 诗歌韵律:五言律诗4. 诗歌意境:边塞风光、豪情壮志5. 情感表达:忧国忧民、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边塞诗鉴赏方法,对《凉州词》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燕歌行》的理解程度,以及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边塞诗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韵律、意境及情感表达的分析。
2024年《燕歌行》优秀教案(精选
2024年《燕歌行》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燕歌行》诗歌,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词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全文朗诵、诗句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燕歌行》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高适的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分析、品味古诗词的能力,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领悟作者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背景、全文朗诵、诗句解析、主题探讨。
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情感,领悟家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战场的氛围,引出《燕歌行》。
2. 诗歌背景介绍:讲解作者高适和诗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创作情境。
3. 全文朗诵: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诗歌中领悟作者的家国情怀,进行讨论交流。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家国情怀。
7.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燕歌行》的阅读理解题,讲解答题技巧。
8.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一道类似的阅读理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背景2. 诗句解析修辞手法表达技巧3. 主题探讨:家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分析《燕歌行》中的家国情怀。
2. 答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诗句分析,阐述作者的家国情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高适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古代边塞诗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析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主题探讨中的家国情怀的领悟。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4. 作业设计中对于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
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边塞诗鉴赏》中的《燕歌行》,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
本诗描绘了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和战斗场面,表现了诗人对戍卒的同情和敬意。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背景、诗句解析、意境赏析、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燕歌行》的背景、诗句含义及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边塞诗的壮美风格。
3. 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认识到保家卫国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背景的了解、诗句的深入解析、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诗歌意境的赏析、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燕歌行》诗句解析资料、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塞风光图片,让学生感受边塞的壮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燕歌行》。
2. 讲解背景:介绍诗人高适及诗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边塞戍卒的生活。
3.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
4. 意境赏析: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感受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和战斗场面,体会诗人的敬意和同情。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并进行赏析讨论。
6. 例题讲解:讲解练习册中的典型题目,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 诗句解析:“大漠穷秋独长云,长河落日孤飞鸟。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4. 教学重点:意境赏析、爱国主义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燕歌行》全文,并进行赏析。
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燕歌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边塞诗人作品,如王昌龄的《出塞》、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进一步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析中的修辞手法。
《燕歌行》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必修二)
《燕歌行》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必修二)《燕歌行》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高二必修二第二单元《燕歌行》,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燕王刘备英勇善战、忠心耿耿的形象。
诗中通过描绘燕王刘备的事迹,表现了他的英勇、智慧和忠诚。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燕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基本知识。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领悟诗中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诗中意象的解读,修辞手法的分析,表现手法的领悟。
2. 重点:诗意的理解,诗中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燕王刘备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讲解:(1)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逐句解析诗歌,解释生僻字词,翻译诗句。
(3)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实例分析:通过举例诗中的英雄事迹,让学生体会燕王刘备的英勇、智慧和忠诚。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诗中的重点句子。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生互相讨论,教师点评。
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诗中领悟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燕歌行》1. 诗歌背景2. 意象分析3. 修辞手法4. 表现手法5. 爱国情怀6. 英雄气概七、作业设计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3. 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让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燕王刘备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等,进一步了解燕王刘备的事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本课教材为人教版高二必修二第二单元《燕歌行》,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燕王刘备英勇善战、忠心耿耿的形象。
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
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古诗文单元,《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代表作。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的全文解读,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具体章节为教材第二单元《唐代诗歌》中的第三节《边塞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燕歌行》全文,掌握其文学背景和创作情境。
2. 分析高适在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领会其表达效果。
3. 通过对诗歌意境的体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其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燕歌行》的整体意境的把握,以及诗歌节奏和韵律的感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描绘边塞风光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
2. 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简要介绍高适及《燕歌行》的历史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3. 诗歌全文朗读(5分钟):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4. 诗意解读(20分钟):逐句解析诗中的难懂词汇,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解读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15分钟):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通过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燕歌行》2. 诗人的时代背景及创作情境3. 诗歌结构分析4. 重点词汇解释5. 主要修辞手法6. 诗歌意境概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燕歌行》中你感受最深的意象,并解释其象征意义。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要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之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在于《燕歌行》的意境把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并体会到高适在诗中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情感。
2024年度2024优质《燕歌行》课件ppt优质课
03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2024/3/23
11
独特艺术手法探讨
01
02
03
意象的运用
通过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 意象,如“燕子”、“歌 声”等,营造出富有诗意 和想象力的艺术空间。
2024/3/23
抒情与叙事的融合
以情感为线索,将叙事与 抒情紧密结合,使故事情 节与人物内心世界相得益 彰。
对比手法的运用
2024/3/23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 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加深对
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2024/3/23
讲解法
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 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 彼此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提 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背景 、作者介绍和相关图片等资料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
。
04
思想内涵与文化价值
2024/3/23
15
思想内涵深入挖掘
忠勇爱国
通过描绘边塞战士的英勇 形象和报国情怀,表达诗 人对忠勇爱国精神的赞美 。
2024/3/23
苍凉悲壮
以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残 酷为背景,抒发诗人对战 士命运的同情和对和平的 渴望。
深刻的社会思考
通过对比不同社会阶层在 战争中的命运,揭示社会 的不公和战争的残酷。
2024优质《燕歌行 》课件ppt优质课
2024/3/23
1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思想内涵与文化价值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
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燕歌行高适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
2.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
3.赏析本诗的艺术技巧。
4.树立正确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
2.赏析艺术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本诗复杂而深刻的主旨。
【教学设想】1.赏析关键词句→把握所用手法及作用→体味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文主旨。
2.使用品读法和关键词语替换比较法把握主旨。
3.划块赏析。
4.知人论世,明确背景。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文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激情澎湃,都怀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浓厚的英雄崇拜,仰慕那些决战沙场、建功立业的将领,但是怎样看待和理解战争,什么是最真正的英雄,我们应该深入思考。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最熟悉战争和了解战争的诗人高适的边塞诗:《燕歌行》。
二.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见文后注释1。
2.写作背景: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
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
“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
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燕歌行》(并序)教学目标1.审美鉴赏与创造:品鉴诗句,分析本诗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思维发展与提升:剖析思想内容及现实批判意义,提升思维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对边塞诗主题的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 吟咏诵读,品味诗句,在诵读中体悟诗歌复杂的情感意蕴。
2. 加深对边塞诗主题的理解,剖析诗歌思想内容及现实批判意义。
教学难点:1. 分析诗句,并从中总结、凝练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剖析《燕歌行》思想内容及其现实批判意义。
教学过程一、解题释义,感受韵律1.解题明目,拓宽视野解读诗题《燕歌行》是乐府旧题,由曹丕首创,我们所熟悉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就是最早的《燕歌行》诗句,而到盛唐的高适,完全打破了《燕歌行》的“闺怨诗”格局,将其发展成为壮怀激烈、感慨深沉的“边塞诗"。
2.因气求声,把握诗意。
教师范读,意蕴深沉,理清结构,精炼概括。
全诗分四个部分:1-8句写“出征”,9-16句意“战败”,17-24句描“被围”,25-28句话“死斗"。
二、品读诗句,体味感情1.引用经典评价,锁定任务活动。
明代邢昉曾这样评价高适的《燕歌行》:“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磬鸣球之节,非一意抒写以为悲壮也。
”“非一意抒写以为悲壮"说明诗意丰富,情感多重,深沉悲壮。
请大家完成任务活动一:结合整首诗,分析诗人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品味经典诗句,体悟思想情感通过“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诗句赏析,理解诗人赞颂战士英勇无敌、为国尽忠的豪情壮志的深厚感情。
通过“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诗句赏析,揭示出诗人对浴血奋战的战士的敬重、同情,以及对贪功、轻敌的将军的强烈不满和无限愤慨。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诗既有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又有对边塞局势与用兵情状的深刻见解;既有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的热情颂扬,又有对将领奢靡生活的强烈不满;既有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又有对朝廷用人不当的讥讽嘲弄。
全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不愧为“盛唐边塞诗压卷之作"。
二、教学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边塞诗的特点,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诗歌意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其现实批判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其现实批判意义。
(二)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一)知人论世,明边塞诗1.作者简介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
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渤海。
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其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播放视频《高适:唐代唯一封侯的诗人》(《长安三万里》)2.解说标题“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
“歌”,为产生于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为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之地的民谣中,成为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的“燕歌"。
“歌行”即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以叙事为主,音节格律相对自由,以七言为主。
“燕歌行”,乐府旧题,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
高适《燕歌行》优质课大赛教学课件
高适《燕歌行》优质课大赛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高适《燕歌行》。
该诗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边塞军人的艰苦生活和战斗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边塞军人的敬意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燕歌行》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2. 能够准确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 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难点: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边塞战场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边塞军人的生活和战斗情景。
2. 诗歌解析:逐句解析《燕歌行》,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 修辞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艺术效果。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诗中的一个意象或情感,进行阐述和分享。
5.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与诗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高适《燕歌行》时代背景:边塞军人的生活和战斗意象:边塞风光、战马、戈壁、箭矢等情感:边塞军人的艰苦、勇敢、忠诚、牺牲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燕歌行》的内容,分析边塞军人的生活和战斗情景,写一段感想。
答案:示例:边塞军人的生活和战斗情景是艰苦而危险的,他们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敌人的侵犯,表现出勇敢和牺牲精神。
他们的坚守和付出,让我深感敬佩和感动。
2. 请分析《燕歌行》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艺术效果。
答案:示例:在《燕歌行》中,诗人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比如,“大漠穷秋独长云,长河落日孤飞鸟”,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的辽阔和荒凉,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
燕歌行教案一等奖
燕歌行教案一等奖燕歌行教案一等奖燕歌行教案一等奖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
(2)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海燕搏击风浪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无畏而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形象。
2、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在第7课,我们学习了《雷电颂》,谁能说说文中的风、雷、电代表了哪类人物呢?可以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白色恐怖时期,我们的革命先烈常常借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喊来表达对革命的向往与呼唤,比如,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就是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
那么作者高尔基是怎样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高尔基所写的《海燕》吧!2、形象感知,领略海燕风采。
教师出示“海燕形象图课件”,让学生认识、感受海燕的形象,让学生对海燕有初步的认识。
3、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十岁就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
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
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他第一次投稿时具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苦难”)。
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
它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夕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的革命运动正不断高涨。
《燕歌行》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必修二)-2024鲜版
难点
古代战争的背景和诗人的深刻思考。通过补充相关历史知识和时代背景,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与和平、人 类命运等宏大主题。
2024/3/27
9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边塞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 模拟的环境中感受战士的生活和情感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共鸣。
播放《燕歌行》相关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 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高适的生平及时代背景等元素,为后续的诗歌 学习做铺垫。
2024/3/27
16
讲授新课:深入浅出,引导思考
讲解诗歌的背景、主题和情感基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深意。
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如用典、比喻、夸张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 力。
一。
诗中通过描写边疆战争的残酷景 象和士兵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 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
。
该诗在唐代广为流传,对后世的 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4/3/27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燕歌行》的背景 、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024/3/27
过程与方法
20
设计有效的评价策略
2024/3/27
明确评价标准
01
制定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掌握、能力运用
、情感态度等方面。
多样化评价方式
02
采用测试、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
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
03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通过自评和互评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
足,促进自我反思和进步。
2024年(完整版《燕歌行》课件(优质课
2024年(完整版《燕歌行》课件(优质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燕歌行》完整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章节:《燕歌行》诗歌欣赏。
详细内容涵盖《燕歌行》全文解读,诗歌背景,生僻字词解释,诗歌意境分析,以及创作技巧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燕歌行》的全文,理解并熟记生僻字词。
2. 通过对诗歌背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意图,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把握,创作技巧的分析。
教学重点:《燕歌行》的全文解读,生僻字词的学习,诗歌背景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燕歌行》全文打印稿,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古风古韵,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解读《燕歌行》全文,分析生僻字词,讲解诗歌背景。
3. 例题讲解:选取诗歌中的经典句子进行分析,讲解创作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翻译《燕歌行》中的某一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歌意境。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全文2. 生僻字词解释3. 诗歌背景4. 创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燕歌行》全文,并分析其中一句的意境。
2. 答案: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推荐阅读《古诗十九首》等相关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把握,创作技巧的分析。
2. 例题讲解:选取诗歌中的经典句子进行分析,讲解创作技巧。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歌意境。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诗歌意境的把握与创作技巧的分析1. 诗歌意境的把握:《燕歌行》诗歌意境宏大,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2024年(完整版《燕歌行》课件(优质课
2024年(完整版《燕歌行》课件(优质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燕歌行》这首古诗。
该诗位于教材第七章《壮美河山》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意境理解和诗歌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燕歌行》的字词、句式和诗歌节奏。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壮美河山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的字词、句式学习和朗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壮美,引出《燕歌行》这首诗。
2. 朗读:带领学生朗读《燕歌行》,指导学生掌握诗歌节奏和韵律。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教材上做好笔记。
4. 句子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5. 意境理解:分析诗歌意境,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6. 背景介绍:介绍《燕歌行》的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7.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8.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 生字词:列出本节课的生字词,标注拼音和解释。
3. 句子解析:列出关键句子,进行解析。
4. 意境理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意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燕歌行》,背诵全文。
(2)翻译诗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3)简述《燕歌行》的背景和主题。
2. 答案:(1)见教材。
(2)The green mountains stretch across the northern suburbs, and the clear waters flow around the eastern city.(3)The poem "Yan Ge Xing" describes the magnificent landscape of our country, expressing the poet's deep love for his motherland.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燕歌行教案一等奖
燕歌行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边塞诗选读》,主要内容为《燕歌行》的鉴赏。
该诗是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通过描绘壮丽的边塞风光和士兵的艰苦生活,展现了边塞军人的英勇与豪迈。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燕歌行》,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
2. 通过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边塞诗的鉴赏能力。
3. 感受诗中所展现的边塞风光和士兵的艰苦生活,激发学生对军人的敬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燕歌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难点: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图片:边塞风光、士兵生活。
3. 课堂练习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燕歌行》的韵律美。
2. 讲解:介绍边塞诗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诗句的字面意义。
(1)诗人王之涣简介。
(2)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的图片展示。
(3)诗句解析。
3. 分析诗歌艺术特色(2)对仗分析:让学生找出诗句中的对仗,体会其对仗的工整美。
(3)意象分析: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理解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分析下列诗句的韵律、对仗和意象。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 小组讨论:讨论《燕歌行》中所展现的边塞风光和士兵的艰苦生活。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 诗人:王之涣3. 内容:边塞风光、士兵生活、英勇豪迈4. 艺术特色:韵律、对仗、意象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燕歌行》的其他边塞诗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
2. 作业题目:(1)请简述《燕歌行》中描绘的边塞风光。
(2)请分析《燕歌行》中的意象及其作用。
3. 答案:(1)边塞风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意象:黄沙、穿金甲、楼兰。
作用:展现边塞的荒凉、艰苦和士兵的英勇。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燕歌行》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燕歌行》教学目标:一.分析《燕歌行》表达的多重主题.二.分析《燕歌行》一诗的层次结构和主要的艺术特色--对比。
(重点)学情分析:边塞诗,学生并不陌生,只是本课在理解上还有些困难。
需要反复诵读,加强理解。
重点难点:重点:反复朗读,理解大意,学习对比的手法。
难点:理解主题,知人论世。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目标:分析《燕歌行》表达的多重主题.分析《燕歌行》一诗的层次结构和主要的艺术特色--对比。
(重点) 学时重点分析《燕歌行》一诗的层次结构和主要的艺术特色--对比。
(重点)学时难点:分析《燕歌行》表达的多重主题.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边塞美提到边塞,我们耳边可能会响起悠扬的笛声,曼妙的胡笳,眼前甚至会出现漫漫黄沙,缕缕炊烟。
这样的一种意境造就了盛唐的边塞诗,它就像一支雄浑的军号,吹得整个盛唐都热血沸腾了。
而高适的一首《燕歌行》更是堪称期中的代表作。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苍茫飘摇的边庭绝域,感受诗中的苍茫与雄浑。
活动2【讲授】学习新课1、齐读课文,整体感知2、纠正字音,点评朗读3、知人论世,作者简介,解题4、探究写作原因。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1、教师引发学生由“感”引出“感”的内容,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自由赏析。
2、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引导学生一步步概括出本诗的主题。
3、师生在学习中共同明确诗歌中所用的手法。
活动4【活动】再次感知配乐齐读活动5【练习】背诵描写诗中写景的句子。
活动6【测试】课后练习完成练习册课后案。
活动7【作业】作业背诵。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燕歌行》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燕歌行》教学目标:1.把握本诗所写战争的四个阶段2.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剖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3.学会横向比较边塞诗.学情分析:学生在新高二阶段,虽有一定的诗歌学习经验,但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尚处模糊阶段,课外迁移不够,阅读能力还有待加强。
重点难点:1.把握本诗所写战争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2.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剖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理解本诗复杂的主题3.学会横向比较边塞诗,体会本诗的“集大成”之处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导入:说起诗歌,人们就会想到唐代。
唐代国力强盛,海纳百川;唐诗也因此百花齐放,流派纷呈。
其中,边塞诗派气质浪漫、一往无前,就连送别也别具一格。
比如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扫送别的阴霾,带来万丈豪情。
就是这样一位大诗人,却并没有像李白、杜甫、王维等人一样,被新旧唐书收录到《文苑传》里,为什么在《文苑传》中没有高适呢?我们今天通过欣赏他的《燕歌行》,解答这个问题。
活动2【讲授】燕歌行教学流程(一)初读感知,走进文本1.明确“燕歌行”体例特征:是乐府古题,始于曹丕,主要写思妇的闺怨之情。
燕在河北省北部,“歌行”是一种诗体,句数及字数不定,格律比较自由,篇幅较长。
我们学过哪些歌行体诗歌?琵琶行、长歌行、长恨歌等。
2.古人读诗,讲究“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也就是说通过诵读来体味诗歌的情感和气韵。
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朗读诗歌。
读完正音正字。
3.现在给几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自读,请结合注释,弄懂词义。
同学们在自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诗歌的小序部分呢?注意到的请举手。
我们再读一下小序部分。
看它交代了些什么?它交代出写作的时间和原因。
交代了直接原因,是哪一句?——感征戍之事。
征戍事,具体到本文,也就是写了一场战役。
既然是叙事,就一般会有起因、经过、高潮、结局。
那请大家一起来给这场战役分分层次,看看每一节在写什么?。
可以自由讨论。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燕歌行》教学设计
《燕歌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燕歌行》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上的作品,位于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中。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新高二阶段,虽有一定的诗歌学习经验,但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尚处模糊阶段,课外迁移不够,阅读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1.把握本诗所写战争的四个阶段2.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剖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3.学会横向比较边塞诗.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环境五、教学流程(一课时)导入:说起诗歌,人们就会想到唐代。
唐代国力强盛,海纳百川;唐诗也因此百花齐放,流派纷呈。
其中,边塞诗派气质浪漫、一往无前,就连送别也别具一格。
比如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扫送别的阴霾,带来万丈豪情。
就是这样一位大诗人,却并没有像李白、杜甫、王维等人一样,被新旧唐书收录到《文苑传》里,为什么在《文苑传》中没有高适呢?我们今天通过欣赏他的《燕歌行》,解答这个问题。
(一)初读感知,走进文本1.明确“燕歌行”体例特征:是乐府古题,始于曹丕,主要写思妇的闺怨之情。
燕在河北省北部,“歌行”是一种诗体,句数及字数不定,格律比较自由,篇幅较长。
我们学过哪些歌行体诗歌?琵琶行、长歌行、长恨歌等。
2.古人读诗,讲究“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也就是说通过诵读来体味诗歌的情感和气韵。
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朗读诗歌。
读完正音正字。
3.现在给几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自读,请结合注释,弄懂词义。
同学们在自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诗歌的小序部分呢?注意到的请举手。
我们再读一下小序部分。
看它交代了些什么?它交代出写作的时间和原因。
交代了直接原因,是哪一句?——感征戍之事。
征戍事,具体到本文,也就是写了一场战役。
既然是叙事,就一般会有起因、经过、高潮、结局。
那请大家一起来给这场战役分分层次,看看每一节在写什么?。
可以自由讨论。
(二)、再读理解,把握诗意1.事(1)概括出战役发展的几个阶段请同学说一说,<出师原因是什么?>—请在原诗中找出来——“单于猎火照狼山”,敌人挑起了战争,且“校尉羽书飞瀚海”,用了一个“飞”表现战事很紧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 俗
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1、颂战 2、反战 3、反映战况或戍边生存状态
作业: 背诵课文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程名称:《燕歌行》
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你还想补充什么?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 情壮志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 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 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 用。——《史记∙李将军列传》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 别离之情
《兵车行》
杜甫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 功启衅的怨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连 年征战的残酷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