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公开课打磨版【课资内容】

合集下载

《燕歌行》优秀教案(精选

《燕歌行》优秀教案(精选

《燕歌行》优秀教案(精选《燕歌行》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诗歌散文》单元,具体章节为《燕歌行》。

详细内容包括诗句解析、背景分析、意境体会、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燕歌行》的字词、句式、韵律等基础知识。

2. 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培养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意境体会和主题探讨。

重点:诗句解析、背景分析、诗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国风光,引导学生感受北国壮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高适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诗句解析: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句,分析字词、句式、韵律等,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意境体会: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燕歌行》为题的短诗,分享并交流。

7.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8.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燕歌行》2. 作者:高适3. 背景介绍:边塞诗、豪放派4.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5. 意境体会:描绘画面、感受情感6. 主题探讨:家国情怀、豪情壮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诗句:“大漠穷秋独长云,长河落日孤飞鸟。

”(2)简述《燕歌行》的主题及其表现手法。

2. 答案:(1)翻译:广阔的沙漠到了秋天,只剩下孤独的云彩;长长的黄河上,落日映照着孤独的飞鸟。

(2)主题:《燕歌行》表现了诗人对家国的热爱和对豪情壮志的赞美。

通过描绘边塞风光,运用豪放的笔触和激昂的情感,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形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意境,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

(完整版《燕歌行》教案全面版

(完整版《燕歌行》教案全面版

(完整版《燕歌行》教案全面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燕歌行》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全文朗诵、生字词解析、诗句翻译、主题思想探讨、艺术特色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燕歌行》的背景、生字词、诗句翻译及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边塞诗的艺术魅力。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翻译、主题思想探讨。

2. 教学重点: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朗读与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还珠格格》主题曲《当》引入,让学生了解边塞诗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高适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3. 全文朗诵: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4. 生字词解析: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5. 诗句翻译:引导学生逐句翻译诗句,理解诗歌内容。

6. 主题思想探讨:小组合作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分享成果。

7.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感受边塞诗的艺术魅力。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 作者:高适3. 背景介绍:边塞诗、唐代4. 生字词解析:示例5. 诗句翻译:逐句翻译6. 主题思想:示例7. 艺术特色:意象、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堂学习,翻译《燕歌行》全文,并分析其艺术特色。

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边塞诗人作品,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王昌龄《出塞》等,深入感受边塞诗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翻译2. 主题思想探讨3. 艺术特色分析4. 作业设计一、诗句翻译1. 理解诗句的意象:如“大漠穷秋独长云,长河落日孤飞鸟”,要让学生理解“大漠”、“穷秋”、“长云”、“长河”、“落日”、“孤飞鸟”等意象所表达的意境。

《燕歌行》教案全面版

《燕歌行》教案全面版

《燕歌行》教案全面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燕歌行》。

该诗出自《全唐诗》中的“边塞”章节,详细内容描述了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及壮烈牺牲,反映了边塞将士的忠诚与坚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燕歌行》,了解其历史背景及文学价值。

2. 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燕歌行》,教育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意境、情感分析,诗句的背诵。

难点:对边塞文化的理解和诗歌背景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塞风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边塞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例题讲解:以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为例,分析其表达的忠诚与坚守。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 重点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 诗歌意境: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忠诚与坚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燕歌行》的内容,写一篇关于边塞文化的短文。

2. 答案示例:边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我国古代边塞将士的英勇无畏和忠诚坚守。

如《燕歌行》中所描述,边塞将士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心系国家,为保卫家园而英勇奋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边塞诗人作品,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加深对边塞文化的了解。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参观边塞遗址,增强对边塞文化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

燕歌行高适公开课教案

燕歌行高适公开课教案

燕歌行高适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本公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1.理解燕歌行高适的基本背景与历史背景2.掌握燕歌行高适的基本内容3.熟练掌握诗歌鉴赏技巧4.培养学生对于国学传统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文化素养2. 教学内容2.1 燕歌行高适介绍与讲解2.1.1 历史背景介绍燕歌行高适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共72首,讲述了唐朝初年士人出行经历的历程。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先向学生介绍唐代开元景文治下的社会背景,并详细解释士人出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2.1.2 诗歌内容解析燕歌行高适的诗歌本身具有许多精妙的描写和抒情手法,我们需要逐句地解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和格律,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诗歌的含义和美学价值。

2.2 诗歌鉴赏2.2.1 抒情诗的基本构成和表现手法在燕歌行高适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抒情手法,如人物抒情、风景描写和情感描写等。

我们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手法撰写自己的作品。

2.2.2 修辞手法分析燕歌行高适中还大量使用了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等,这些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语言的美感和艺术性。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对修辞手法进行认识和分析,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鉴赏技能和能力。

3. 教学方法3.1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本公开课中,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方法,辅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燕歌行高适的背景和诗歌内涵。

3.2 个性化教学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有些学生语文功底比较好,可以让他们自己去解析诗歌内容;有些学生语文水平较弱,我们可以逐步教学,通过多次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

4. 课堂设计4.1 活动设计4.1.1 课前小组讨论在课前,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自行搜索相关资料,对燕歌行高适进行了解,然后在小组之间进行互相分享和交流讨论,加深对于学习主题的理解和兴趣。

《燕歌行》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燕歌行》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燕歌行》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燕歌行》的背景及作者高适的基本情况。

(2)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燕歌行》。

(3)能够分析并欣赏《燕歌行》中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燕歌行》的诗意。

(2)学会从韵律、意象、情感等角度欣赏古诗,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对战争的思考,培养爱国情怀。

(2)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培养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燕歌行》的内容及主题。

(2)欣赏《燕歌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2. 教学难点:(1)把握《燕歌行》中的意象和情感。

(2)分析《燕歌行》的韵律特点。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边塞风光和战争氛围。

2.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燕歌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解读《燕歌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诗人高适及《燕歌行》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燕歌行》,理解诗意,感知诗境。

3. 朗读感悟:组织学生朗读《燕歌行》,引导学生体会韵律美和情感美。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韵律、意象、情感等角度欣赏《燕歌行》。

5. 讲解解析: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突破重点、难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识点和技能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燕歌行》。

3. 收集其他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的古诗,进行比较学习。

六、教学策略与步骤1. 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展示边塞风光,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

通过历史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的社会文化意义。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与士兵的命运。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边塞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场景。

《燕歌行》优秀教案

《燕歌行》优秀教案

《燕歌行》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两首》中的《燕歌行》。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诗歌全文解析以及关键词语的领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燕歌行》的背景、作者情感及诗歌意境。

2. 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燕歌行》,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领悟,关键词语的赏析。

教学重点:《燕歌行》的背景、作者情感及诗歌全文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代战场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 播放音乐,让学生闭眼想象。

b. 询问学生感受到的氛围,引出《燕歌行》。

2.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高适及诗歌创作背景,了解边塞诗的特点。

3. 诗歌全文解析:a.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b. 老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分析关键词语。

c. 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4. 例题讲解:分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6. 情感体验: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诗人,感受边塞战场的壮志豪情。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 作者:高适3. 背景:边塞诗4. 关键词语:烽火、家书、壮志、豪情5.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燕歌行》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意象包括烽火、战马、胡雁等,通过描绘边塞战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家国的忧虑和对士卒的关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边塞诗,了解边塞诗的审美特点,提高古典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领悟,关键词语的赏析。

高适《燕歌行》公开课

高适《燕歌行》公开课

高适《燕歌行》公开课•诗人高适简介•《燕歌行》创作背景•《燕歌行》内容解析•《燕歌行》艺术特色探讨目录•《燕歌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课堂互动环节与拓展延伸01诗人高适简介高适生平事迹早年经历高适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从小便展现出对诗歌的浓厚兴趣。

他早年游历各地,增长见识,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步入仕途高适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历任多地官职,期间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和边塞生活的诗歌。

晚年生活高适晚年辞官归隐,专注于诗歌创作,作品风格愈发成熟,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这是高适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边塞景象和士兵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燕歌行》这首诗以送别友人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情感真挚动人。

《别董大》此诗通过描绘边塞士兵吹笛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塞上听吹笛》高适代表作品情感真挚高适的诗歌情感真挚,无论是表达对战争的反思还是对友情的珍视,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对景描写高适善于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营造出壮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边塞情怀高适的边塞诗尤为出色,他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验,将边塞的荒凉、士兵的苦难以及诗人的家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高适诗歌风格02《燕歌行》创作背景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社会动荡不安,边患严重。

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民族关系紧张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现象严重,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

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紧张,战争频繁。

030201时代背景:唐朝中期社会变革高适一生怀有强烈的报国之志,但仕途坎坷,壮志难酬。

壮志难酬高适曾长期生活在边塞地区,对边塞生活和战士的疾苦有深刻体验。

边塞生活体验高适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诗歌创作才华。

深厚文学素养个人背景:高适个人经历与情感文学背景:唐代边塞诗发展脉络初唐边塞诗初唐时期,边塞诗以描写边地风光和抒发豪情壮志为主。

高适《燕歌行》公开课

高适《燕歌行》公开课
泪下(英勇、感人、沉痛)的战争
战士军前半死生 孤城落日斗兵稀 力尽关山未解围
拼死作战 流血牺牲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短兵相接 视死如归
质朴 善良 勇敢 可悲
悟读
4、一场失败(腐朽)的战争
将领: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身当恩遇常轻敌 美人帐下犹歌舞
❖ 开元23年,张守珪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 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 开元26年,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 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 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 之事”。
朗读“横行”语出《史记 季布传》。 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
燕歌行 万斥高众责,他适横当行面匈欺奴君中该。斩”。,“季横布行便”
骄傲轻敌 贪功冒进 纵情声色 腐败无能
5、一场正义的战争
深度思考
1、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 么?
2、第三部分写征人和思妇的彼此分离和思念之苦, 与全诗描写战役过程是否背离?与对汉将的谴责有 何联系?
1、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条件恶劣,敌人凶悍善战,将领与战士的矛盾。 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军官的寻欢作乐,不爱护 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2、第三部分写征人和思妇的彼此分离和思念之苦, 与全诗描写战役过程是否背离?与对汉将的谴责有 何联系?
没有。写征人和思妇的彼此分离和思念之苦从侧面 强化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写士兵思妇的苦楚, 与将军的“美人帐下犹歌舞”形成鲜明对比,实是 对汉将更深的谴责,深化了主题。
多重主题
本诗通过对边塞征战生活的反映,揭露唐 军将帅荒淫骄敌的罪行,赞颂了戍边战士英勇 杀敌,舍身报国的精神。对广大士兵久戍边疆、 苦战沙场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表达了期望 出现李广式英勇善战、爱惜士兵的将领的美好 愿望。

高适《燕歌行》公开课课件

高适《燕歌行》公开课课件
复杂。
《燕歌行》与高适其他诗歌的比较
主题
《燕歌行》主题深沉,情 感丰富,与高适其他以抒 情为主的诗歌有所不同。
创作手法
《燕歌行》采用叙事和抒 情相结合的手法,与其他 以抒情为主的诗歌相比更 具表现力。
语言风格
《燕歌行》语言简练,意 境深远,与其他诗歌相比 更显独特。
高适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
早期作品
高适《燕歌行》公开课 课件
目录 CONTENT
• 《燕歌行》的创作背景 • 《燕歌行》的内容解析 • 《燕歌行》的鉴赏与评价 • 《燕歌行》与高适其他作品的比
较 • 《燕歌行》的现实意义与启示
史背景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文化艺术也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唐朝时期,诗歌发 展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 表之一。
03
《燕歌行》的鉴赏与评 价
诗歌的审美价值
01
02
03
语言美
高适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 生动的语言,使诗歌具有 鲜明的艺术特色,给人以 美的享受。
情感美
诗歌中表达了深沉的忧国 忧民之情,展现出高适高 尚的人格魅力,让人感受 到真挚的情感美。
意境美
高适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 战争场景,营造出独特的 意境,使诗歌具有很高的 审美价值。
高适的《燕歌行》对后世的边塞 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
边塞诗创作的典范之作。
情感表达的启示
高适在《燕歌行》中表达的深沉的 忧国忧民之情,对后世的诗歌创作 在情感表达上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艺术手法的传承
高适在《燕歌行》中运用的丰富的 意象、生动的语言等艺术手法,对 后世的诗歌创作在艺术手法上具有 重要的传承意义。
《燕歌行》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士兵的苦难和战争的残酷,对现代社会中存在的 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燕歌行》教案-范本两篇

《燕歌行》教案-范本两篇

《燕歌行》教案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燕歌行》,掌握其文学特色和历史背景;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创作等环节,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尊重,感受诗人的豪迈与激情。

二、教学内容《燕歌行》文本,文学常识,相关历史背景,修辞手法分析。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问答、小组讨论、创作实践等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体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古风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燕歌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 朗读课文(10分钟):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燕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文本解析(15分钟):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解读诗歌意境。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诗歌的文学特色,分享心得体会。

5. 创作实践(10分钟):引导学生借鉴课文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五、课堂管理座位安排:学生按小组就座,便于讨论交流。

分组策略:按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异质分组,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六、学生活动问答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讨论和创作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实验操作:通过创作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诗歌背诵和创作练习。

测验:定期进行测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背诵《燕歌行》,完成一篇以《燕歌行》为灵感的创作练习,提交截止日期为下次课前。

九、教学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堂导入的方法和内容。

2. 文本解析的深度和广度。

3. 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

4. 创作实践的指导和学生能力的发挥。

5. 教学评估的方式和效果。

6. 教学反思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2024年(完整版《燕歌行》课件(优质课

2024年(完整版《燕歌行》课件(优质课

2024年(完整版《燕歌行》课件(优质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燕歌行》完整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章节:《燕歌行》诗歌欣赏。

详细内容涵盖《燕歌行》全文解读,诗歌背景,生僻字词解释,诗歌意境分析,以及创作技巧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燕歌行》的全文,理解并熟记生僻字词。

2. 通过对诗歌背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意图,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把握,创作技巧的分析。

教学重点:《燕歌行》的全文解读,生僻字词的学习,诗歌背景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燕歌行》全文打印稿,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古风古韵,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解读《燕歌行》全文,分析生僻字词,讲解诗歌背景。

3. 例题讲解:选取诗歌中的经典句子进行分析,讲解创作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翻译《燕歌行》中的某一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歌意境。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全文2. 生僻字词解释3. 诗歌背景4. 创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燕歌行》全文,并分析其中一句的意境。

2. 答案: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推荐阅读《古诗十九首》等相关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把握,创作技巧的分析。

2. 例题讲解:选取诗歌中的经典句子进行分析,讲解创作技巧。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歌意境。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诗歌意境的把握与创作技巧的分析1. 诗歌意境的把握:《燕歌行》诗歌意境宏大,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高适《燕歌行》公开课

高适《燕歌行》公开课
燕歌行
高适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王昌龄的《从军行》
燕歌行
高适
: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内容 3.赏析本诗的艺术技巧。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2.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
中青高 年年适 出浪︐ 任游盛 边燕唐 塞赵边 ︐等塞 深地诗 知多人 军慷 旅慨 征之 戍气 之︒ 事 ,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悲怨激愤
二、再读课文,解征战之苦
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你找出这些诗 句并加以概括。
1、请思考,诗人所感“征战苦”具
征战之苦:战争环境之苦



官兵苦乐不均之苦 思念亲人之苦 随时赴死之苦
2、战士们征战虽苦,但我们却可以 从诗中看到勇的一面,诗歌中体现了 战士哪些勇?
对比手法

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将士对比 将帅——美人歌舞,纵情声色,怙宠贪功。 战士——拼死作战,流血牺牲,效命死节, 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批判将军们荒淫失职 的作风。
2,“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
军。”
——古今对比 李广 ——勇猛善战,作风朴实,能善待部 将,与士卒同甘共苦。 唐将——不能身先士卒,只知纵情享乐, 怙宠贪功,不思报效国家。 此句是对将帅骄奢淫逸,不恤士卒行为的 批判,
边塞诗:燕歌行
乐诗体裁,其辞多于边塞征戍有关或写 思妇怀念征夫之情 本诗用拟古体裁反映军旅生活
高 适 《 燕 歌 行 》
小序之解:
从这篇短序来看,高适《燕歌行》中的
有关描写,可能与张守珪有一定关系。 但该诗还包括了高适以前从军时对边塞 战争、对唐朝军队内部情况的一些看法。 也就是说这首诗不再是针对某一个人、 某一件事。而是这件事触发了创作灵感, 从而对边塞战争做出全像描述,又融入 了作者的感慨。

《燕歌行》教案全面版

《燕歌行》教案全面版

《燕歌行》教案全面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燕歌行》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2. 诗词的朗读与解析:逐句解读诗词,分析其意境、修辞手法等;3. 诗词的赏析:从文学、历史、文化等多角度对《燕歌行》进行深入剖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燕歌行》的背景和作者,掌握诗词的朗读技巧,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尊重多元文化,提升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2. 教学重点:朗读技巧的掌握,诗词的深入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2. 背景介绍:讲解《燕歌行》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3. 朗读指导: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语气;4. 诗词解析:逐句解读诗词,分析其意境、修辞手法等;5. 例题讲解:结合诗词内容,讲解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词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 内容:作者:高适背景介绍:边塞诗诗词解析:逐句解读赏析:意境、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朗读《燕歌行》,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诗词意境;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谈谈你对《燕歌行》的感悟。

2. 答案:诗词意境:边塞风光、战士豪情;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感悟: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尊重多元文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边塞诗其他作品;诗词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词,激发创作热情。

(完整版《燕歌行》教案全面版

(完整版《燕歌行》教案全面版

(完整版《燕歌行》教案全面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燕歌行》,这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古诗文单元的第三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诗的背景、作者简介、诗歌内容解析、意象解析、韵律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燕歌行》的背景及作者生平,培养他们的文学常识。

2. 通过对诗歌的解析,使学生理解并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韵律知识,培养他们的诗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意象解析和韵律分析。

重点:《燕歌行》的背景、内容解析和情感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风音乐,让学生沉浸在古典文化的氛围中,进而引入《燕歌行》的学习。

2. 背景介绍:讲解《燕歌行》的创作背景,介绍作者生平。

3. 诗歌解析:详细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意象解析:挑选诗中的典型意象,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意图。

5. 韵律分析: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6.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 背景及作者简介3. 诗歌内容解析4. 意象解析5. 韵律分析6. 重点知识标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燕歌行》中意象的理解。

2.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求语言通顺,表达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古诗文作品,让学生自主阅读,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燕歌行公开课

燕歌行公开课

燕歌行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中的《燕歌行》。

该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代表作,全文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士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反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燕歌行》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歌主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代战争的场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燕歌行》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情感。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战争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战争场景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们的影响。

2. 诗歌朗诵:请学生朗诵《燕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内容讲解:分析诗中的战争场景,解释诗中的难点词汇,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战争观。

4. 意象分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秋风吹散细雨,战士们离家远征”,“沙场征战,生死未卜”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5. 课堂练习: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中的场景,并谈谈对诗中情感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燕歌行》高适战争场景战士离家沙场征战诗中情感诗人的战争观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燕歌行》。

2.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对诗中战争场景的理解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战争场景的引入,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通过意象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描写战争的诗歌,如杜甫的《兵车行》,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诗歌朗诵环节诗歌朗诵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朗诵,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气。

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

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

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燕歌行》,该诗为唐代诗人高适所作,收录于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的全文解析,重点在于理解其背景、意境、修辞手法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第10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燕歌行》,体会其意境美和韵律美。

2. 分析高适在诗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诗的意境、修辞手法及作者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出对古典诗词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随后展示《燕歌行》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初步感受诗词的魅力。

2. 诗词朗读:让学生齐读《燕歌行》,体会其韵律美,教师适时纠正读音。

3. 背景介绍:讲解高适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4. 诗词解析:逐句分析诗句,讲解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 内容:高适简介、诗句解析、情感体验、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燕歌行》中的意象和情感。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如“边塞辽阔、壮志凌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边塞诗人作品,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解析:逐句分析诗句,讲解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3. 作业设计:分析《燕歌行》中的意象和情感。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关注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

一、诗词解析1. 诗句的逐句分析:对《燕歌行》的每句诗进行详细解读,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意象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燕歌行公开课打磨版【课资内容】PPT文档30页

燕歌行公开课打磨版【课资内容】PPT文档30页
燕歌行公开课打磨版【课资内容】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后文轻敌失利埋下伏笔,形成对比。
课资分享
13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有何作用?
山川萧条极边土,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绝域苍茫无所有
描写了辽远、开阔、萧条、荒凉的塞外自然 环境。 ①突出战士生活和作战环境的艰苦恶劣; ②也突现了战败后士气低迷,烘托了士兵凄 凉哀怨乃至愤慨的心境。
课资分享
课资分享
24
课堂小结
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 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 武、拓土开边(杜甫)。如陈陶 的《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课资分享
25
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 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 颢、王翰等。
风格:雄浑壮阔苍凉之景、慷慨豪迈 悲壮之情。
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 绝句居多。
5
梳理基础 通读课文
课资分享
6
理解鉴赏
《燕歌行》全诗分为几层,分别叙述了什么
内容?
第一层1-4行八句写出师:出师时威武浩荡,
战事刻不容缓;
第二层5-8行八句写战败:敌军来势汹汹,
战士出生入死,将领骄奢淫逸;
第三层9-12行八句写被围:战士归期杳然,
思妇相思无望,将士长久战斗;
第四层13-14行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底层战
课资分享
15
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 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 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 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 年来,如此体恤士兵的将领只有一 个李将军,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 呢?
课资分享
16
理解鉴赏
清人宋宗元在《网狮园唐诗笺》中评述高适《燕歌行》道: “沉痛语不堪多读”。你觉得诗中有哪些“沉痛语”,诗 人因何而“沉痛”,又是如何表现“沉痛”的。
21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课资分享
22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③对将领的骄奢淫逸和不顾战士的生 死的鞭挞。
课资分享
10
最能体现本诗中心情感的诗句是 哪一句?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 将军。
课资分享
11
血战之苦
悲苦的战争
感情
不平之苦
环境之苦
相思之苦
歌颂
同情
课资分享
愤 恨12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渲染 了怎样的气势?有何作用?
描写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浩浩荡 荡(威武浩荡)前进的场面,渲染了 将领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横(报效国 家的慷慨激昂)。
课资分享
3
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 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 和焉。(结合注释理解)
开元26年,张守珪[guī]攻打奚族,先是获胜,便邀 功请赏,后来又吃了败仗。张守珪在向朝廷汇报 的时候,隐瞒了失败的事情,而只报获胜的情况。 有个从边塞回来的人到高适家做客,和高适谈起 边塞的事情,并给高适看了自己写的一首《燕歌 行》,高适感触颇深,就写了这首和诗。
课资分享
23
课堂小结
描写塞外奇丽壮阔或苍凉辽远的自然景 象,从军报国,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 情;紧张急迫的战事氛围,惨烈悲壮的 交战场面; 征人久戍边关思乡念亲;对 无能骄奢将领的怨愤,对良将、胜利的 渴望;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 征战的残酷艰辛;对戍边将士的热情歌 颂,对其战死沙场艰苦境遇的同情无奈。
燕 歌 行
课资分享
1
乐府旧题
多与燕赵边地征戍有关,多 写思妇征人(游子)相思之情。
课资分享
2
作家与作品介绍 高适,官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 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渤海”, 与岑参并称“高岑”,是唐朝著名的 边塞诗人。高适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 古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 《燕歌行》为其代表作。其作品集为 《高常侍集》。清代王士禛《评价高 适“高悲壮而(浑)厚”。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士兵浴血奋战,将领骄奢淫逸)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征人长期征战思乡怀归)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士兵拼死血战的惨烈)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对爱护士兵,善于征战将领的思慕)
课资分享
17
课堂总结
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 是什么?
14
全诗以“李将军”作结,有什么深刻含义?
• 李广勇猛善战,善待部伍,与士卒同 甘苦,士卒亦乐为之用,从而博得了 广泛的敬重,与李将军相对比,只知 寻欢作乐、骄奢淫逸的将帅,就愈显 出其面目之可鄙了,以见才德之高下。
• 此诗以历史上的李广终篇,既紧扣全 篇主旨,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令人 回味无穷。
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
㈡艺术特色:
⒈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
⒉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组主题(6、9、10)
⒊七言歌行,掺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4、12)
(三)本诗的风格:雄浑悲壮,风骨凛然
课资分享
19
课资分享
20
课堂小结
结合《燕歌行》和读过的 边塞诗,简单归纳边塞诗 中常见的内容思想。
课资分享
写作缘由: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初有战功,加官晋爵,后 败,虚报战功。
(对将帅骄奢淫逸、好大喜功导致士兵惨烈牺牲的鞭挞)
课资分享
4
学习目标:
1、在理解诗歌,把握《燕歌行》 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基础上, 阅读诗歌,进一步体会“沉痛语” 的内涵;
2、结合所学边塞诗歌,简单总结
回顾边塞诗的多重主题。
课资分享
士决然血战,对良将的期盼。
课资分享
7
理解鉴赏
结合各层次内容,谈谈全诗在情调上有何变 化?
第一层 出师:战前气氛紧急,Fra bibliotek调慷慨激扬;
第二层 战败:战事激烈,战士出生入死,
将领骄奢淫逸,情调悲凉愤慨;
第三层 被围:戍卒归期无望,战士作战不
息,情调哀怨绝望;
第四层 死斗的结局:战士决然突围,情调
悲壮惨烈。
课资分享
26
拓展训练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
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
为斩楼兰。
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
自寄寒衣。
两首诗均为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
相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课资分享
27
不同。李诗表达边塞将士 的爱国激情,抒发了作者 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思想 感情。许诗揭示了战争的 残酷,给人民带来的深重 灾难,表达了对战争中牺 牲的战士的深课资分切享 同情。 28
自然环境恶劣,敌人的凶悍是唐军 失利的外在原因,但主要原因还在 于将领骄奢淫逸,无勇无谋,只想 邀功求赏却不体恤士兵。
课资分享
18
本文特色
㈠思想内容: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
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沙场死
战、两地相思等)。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
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浴血苦
课资分享
8
本诗分别描写了将帅战士怎样的精神 面貌?
• 战士慷慨激昂,报效国家,英勇顽强, 视死如归,也有哀怨愤慨的情绪。
• 将帅好大喜功,骄横轻敌,骄奢淫逸, 不体恤士卒。
课资分享
9
从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①对战士的爱国情怀,奋勇拼杀、视 死如归大无畏精神的赞扬。
• ②对战争给战士以及战士的家庭造成 的痛苦的同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