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中国城镇化发展与低碳生态城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城市规模以中小型为主,2-10万人,与自然环境融合较好;
• 产业转型同步进行,正步入后工业时代的城市; • 市领导和市民群众有较好的生态文明意识; • 生态化改造目标、措施扎实; • 及时安排建设生态城项目能有效应对面临的污
染、缺水、耗能、地质灾害等问题。
(d)灾后重建改造型生态城市(镇)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注重把握重建机遇,
“危机”意味着危难本身也是机遇。生态化重建规划 能促使受灾城市改变原先的演进轨道,跳跃性地获 得抗灾害能力、系统的自主适应性和发展的可持续 性。因遁守旧的思路会丧失重大机遇。
• 中国机动车燃油需求量已接近总油耗量
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趋势图
的1/3,成为未来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因
素。
城镇化与机动化相伴随,极易形成美国式的过度郊区化,而后
者的发展模式使城市消耗了80%以上的能源,能耗较少,但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已引起全球关注
工业化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
1.2 自然资源短缺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 建设占用耕地平均每年达300万亩,2007年,人均耕地面积 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到2020年,人均耕地将 下降到1.2亩以下,威胁中国粮食战略安全;
• 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2/3的城市存在不同 程度的缺水,其中114个城市严重缺水;
• 人均石油、天然气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3 生态环境问题对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构成威胁
• 2007年,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 点监测城市中,55.8%的城市居 民生活在三类及劣三类大气环境 质量条件下;
•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60 亿吨,占地30多万亩,近年来平 均以每年4.8%的速度持续增长;
城市不仅是生产、消费的场所,而是现代技术 创新萌发、集合、应用的主要场所。城市不仅仅是 创造着各种灾难,更重要的是城市始终是应对这些 “灾害”的主战场。创新城市的结构和成长机理,不 仅能拯救城市本身,也许整个地球。
• 诺曼·福斯特设计,为期8年 建设期;
• 零碳、零排放的高端目标;
• 耗资220亿美元,5万人口, 1500个商铺;
各国能源消耗比较
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迫使我们反思城市的建设理念和发展模 式,急需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城市发展道 路。低碳生态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节能、 环保型城市,是一种在国内外生态环境综合平衡制约下的全新 城市发展模式。
发展低碳生态城不仅符合国际低碳生态的发展趋势和《京都 议定书》的要求,也是中国当前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迫切需要, 对促进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 义。
(c)逐步演进型生态城市 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生态资
源等各种元素在有限地理空间相互交织的网络 系统,是具有自组织、自动演进的复杂有机 体;生态城战略能促使这些“古老的城市”向可持 续发展的方向演进。
• 已具有良好基础,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 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称号的城市;
中国城镇化发展与低碳生态城 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仇保兴 博士
2009年5月22日
(一)中国建设低碳生态城的背景和意义
1.1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
的高速推进时期
• 2008年底中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45.7%,城镇人口已达6.07 亿。城镇化率年均提高约1%,每年将有1500万左右的农民进 入城镇。
中新、中英、中意……生态城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图
• 人口规模30万,建成期 8-10年; • 以适用技术为技术主体,太阳能电池与建筑一体化,
水循环利用,风力和生物质发电…… • 绿色建筑为建筑主体(达100%); • 服务业为城市产业主体; • 以步行、自行车、公交等绿色交通为交通主体; • 以TOD主导的土地利用开发模式; • 可复制、可持续、可改进为目标主体。
(二)低碳生态城的类型和中国的初步实践
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发 表了《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正式提出了 建立“亚欧生态城网络”的倡议,这一倡议的实 施将有助于提高亚欧成员国(地区)生态城 发展的能力,促进生态城理念在世界范围的 推广。
2.1 低碳生态城的主要类型
(a)技术创新型生态城市
• 水环境虽局部好转,但总体上存 在污染加重的趋势,水域污染已 从陆地蔓延到近海水域。
1.4 粗放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1)土地集约利用效率逐渐下降 • 城镇化和机动化重合发展促使城市蔓延威胁到18
亿亩耕地保护红线; •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其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要消
耗耕地5.08万亩,目前已陷入用地紧张、环境容 量趋于饱和的境地。
• 预计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约为47%,2020年达到56%-58%。
我国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1978-2007)
60
50
40
30
20
10
0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城镇化率
1990、1995和2002年珠三角的建设用地扩张态势
1.5 能源生产和保障系统面临巨大压力
• 2006年,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市区的 能源消费量占中国总能耗的55.48%,二 氧化碳排放量占中国总排放量的54.84%
• 中国建筑耗能占社会商品能源总消费量 的25%左右,最终可能达到35%。预计到 2020年中国将新增建筑面积300亿平方 米,在城镇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将 直接消耗中国总能耗的30%。
• 建筑物覆盖太阳能薄膜电 池,无人驾驭电动车,太阳 能空调……
• 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集合性”创 新平台:
• 该类生态城具不可复制、不
可推广性。
阿布扎布“零排放”生态城,Masdar计划组成部分
(b)适用宜居型生态城市
人类不仅需要乌托邦式 的梦想,更需要具有可操作 性、多样化、大众化的实践 活动。城市的拯救不能只仅 仅寄托于未来的技术,更要 注重那些现在就可用来“战斗 的武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