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教材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
七年级(上)
第1篇咏雪
南朝·刘义庆知识梳理
重点字词句归纳
1.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
(2)俄而
..雪骤.俄而:
骤:
(3)公欣然
..曰欣然:【F】
(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
拟:
(5)未若
..柳絮因.风起未若:
因:
2.重点虚词
与.儿女讲论文义
3.重点句子翻译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第2篇陈太丘与友期行
南朝·刘义庆知识梳理
重点字词句归纳
1. 重点实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2)过中不至.至:【F】
(3)太丘舍去
..舍:
去:
(4)门外戏.戏:【F】
(5)待.君久不至待:【F】
(6)相委.而去委:
(7)友人惭.惭:【F】
(8)下车引.之引:
(9)元方入门不顾.顾:
2. 重点虚词
(1)去后乃.至
(2)相委而.去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 重点句子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第3篇《论语》十二章(2011课标) 考情搜索: 2014年与《孔子世家赞》对比考查。
以改正。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
”
(《子罕》)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
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
第十章: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
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
却是不能改变的。
”
第十一章:讲人要有志气、品
格,在任何时刻,任何情况下
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
坚定信念,坚守气节。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志
向坚定,恳切地发问求教,多
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
中了。
”
第十二章:讲求仁的途径。
博
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
前的事情,仁德也就在其中
了。
【中心概括】本文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学习方法(第一章1句、第四、五章)、学习态度(第七、九章)、道德修养(第一章3句、第二、三、六、八、十一、十二章)等方面给人以启示,教育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归纳
1. 通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学而时.习之
原意为:时间,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2)名词用作动词
饭.疏食,饮水
原意为:每天定时吃的食物,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词用作名词
传.不习乎
原意为:传授,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4)形容词用作名词
温故.而知新.
原意为:旧的,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原意为:新的,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原意为:快乐,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3. 一词多义
人不知.
而不愠 _______________【F 】 温故而知.
新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F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_______________【F 】 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F 】 乐.
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F 】 4. 重点实词
(1)人不知而不愠.2014
愠: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日:______________ 省:______________ (3)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______________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___ (5)三十而立. 立:______________ (6)四十而不惑. 惑:______________ (7)七十而从.心所欲 从:______________ (8)不逾矩.. 逾:______________ 矩:______________ (9)学而不思则罔. 罔:______________ (10)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________ (11)人不堪.其忧 堪:______________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______________ (13)曲肱.而枕之 肱:______________ (14)子在川.上曰 川:______________ (15)逝.者如斯.夫 逝:______________ 斯:______________ (16)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____________ (17)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___ (18)仁.在其中矣 仁:______________ 5. 重点虚词
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_ 温故而.
知新______________(1)知
(2)乐
(1)而
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_ 为.
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_ 可以为.
师矣 ______________ (3)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_ (5)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__ 6. 重点句子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二、文意理解与探究
1. 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友原则和态度?
2. 《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
《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金题演练
(人物、内容相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
有顷,孔子叹息,顾谓曾子曰:“参,汝.可语明王之道与?”曾子曰:“非敢以为足也,请因所闻.
而学(2)为
素养提升设问
焉。
”
子曰:“居,吾语汝!夫道者,所以明德也。
德者,所以尊道也。
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
虽有国之良马,不以其道.服①乘之,不可以道里。
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
是故,昔者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
七教修,然后可以守;三至行,然后可以征。
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②千里之外;其征也,则必还.师衽席③之上。
故曰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
此之谓明王之道也。
”
(节选自《孔子家语·王言解》) 【注释】①服:用,使用。
②折冲:击败敌人,战胜敌人。
③衽(rèn)席:借指太平安居的生活。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汝.可语明王之道与()
(2)请因所闻.而学焉()
(3)不以其道.服乘之()
(4)则必还.师衽席之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 虽.有国之良马故虽.有名马
B. 不以.其道治之何以.战
C. 明王之.道何陋之.有
D. 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
4.试着分析选文中“内修七教,外行三至”的好处。
(2分)
虚词随文小练
编者按:依据陕西中考说明规定的14个虚词,典型课文后设置“虚词随文小练”栏目,随文小结,一练一得。
【用法归纳】乎(11年1考:2015)
速记口诀:放在动后近似于,放在形后是样子,句末疑问或感叹。
意义及用法:①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在”【2015A】;②表疑问,相当于“呢”“吗”
“吧”;③表反问,相当于“吗”“呢”;④表感叹,可译为“吧”“啊”;⑤表推测,可译
为“吧”;⑥表示停顿或舒缓。
《〈论语〉十二章》一课中“乎”字用法极为典型,共出现了6处,请完成下表。
义项②表疑问,相当于“呢”“吗”“吧”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项③表反问,相当于“吗”“呢”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归纳】同学们,除了《〈论语〉十二章》,你还能从其他课文中找到更多虚词“乎”的义项和例句吗?请完成下表。
第4篇诫子书
三国·诸葛亮
全国视野:2018全国考情—对比:邵阳。
【中心概括】文章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讲明了修身养德的途径和方法,立志与学习的关系,宁静淡泊的重要,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全文体现出诸葛亮对儿子的细微关怀。
【写作特色】文章概括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饰雕琢,说理平易近人。
知识梳理
重点字词句归纳
1. 重点实词
(1)静.以修身静: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
..无以明.志淡泊:____________
明:_____________
(3)非宁静无以致.远致:______________
(4)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____________
(5)淫慢
..则不能励.精淫:______________
慢:______________
励:______________
(6)险.躁则不能治性险:______________
(7)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____
(8)意.与日去意:______________
(9)遂成枯落
..枯落:____________
2. 重点虚词
静以.修身以:______________
3. 重点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第5篇狼
清·蒲松龄
知识梳理
重点字词句归纳
1.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一狼洞.
其中 原意为:洞穴,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词用作状语 ①其一犬.
坐于前 原意为:狗,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意将隧.
入以攻其后也 原意为:隧道,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词多义
止.
有剩骨 ______________ 一狼得骨止. ______________ 【F 】 意.
暇甚 ______________
意.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____________【F 】 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 狼不敢前. ______________【F 】 恐前后受其敌. ______________ 盖以诱敌. ______________【F 】 3. 重点实词
(1)缀.行甚远 缀:________________ (2)一狼仍从. 从:________________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________________ 驱:________________ 如故:______________ (4)屠大窘. 窘:________________ (5)顾.野有麦场 顾:________________ (6)场主积薪.其中 薪:________________ (7)苫蔽..成丘 苫蔽:______________ (8)弛.担持刀 弛:________________ (9)眈眈..相向 眈眈:______________ (10)少时.. 少时:______________ (11)一狼径.去 径:________________ (12)目似瞑. 瞑:________________ (13)意暇.甚 暇:________________ (14)屠暴.
起 暴:________________ (1)止 (2)意 (3)前
(4)敌
(15)又数刀毙.之 毙:________________【F 】 (16)乃悟前狼假寐. 寐:________________ (17)狼亦黠.矣 黠:________________ (18)而顷刻..两毙 顷刻:______________ (19)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变诈:______________ 几何:_______________ 4. 重点虚词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 (3)其一犬坐于.
前 __________________
又数刀毙之.
__________________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 久之.,目似瞑 __________________ 禽兽之.
变诈几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 以.
刀劈狼首
__________________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________________
5. 重点句子翻译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第6篇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4)之
(5)以
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
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
打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
到了一个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那里。
第3层:结局: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寓意】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知识梳理
重点字词句归纳 1. 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闻.
之于宋君 原意为:知道、听说,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 2. 重点实词
(1)穿.井得一人 穿:______________ (2)家无井而出溉汲..
溉:______________ 汲:_____________
(3)及.其家穿井 及:______________ (4)国人道.之 道:______________ (5)丁氏对.曰 对:______________ (6)得一人之使. 使:______________ 3. 重点虚词
宋之.
丁氏 ______________ 有闻而传之.者 ______________ 国人道之. ______________ 求闻之.
若此 ______________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______________ 非得一人于.
井中也 ______________
4. 重点句子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第7篇 杞人忧天
《列子》
(2)于
(1)之
课文原文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为教材课下注释)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wú)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zhòng)伤。
”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chú)步跐(c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shì)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聚积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的虚空之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
【寓意】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当然也应该看到,对一种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
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知识梳理
重点字词句归纳
1. 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
身亡.所寄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死,死去的
3. 重点实词
(1)因往晓.之晓:________________
(2)若.屈伸呼吸若:________________
(3)终日在天中行止
..行止:______________
(4)奈何
..忧崩坠乎奈何:______________
(5)只使
..坠只使:______________
(6)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______________
(7)充塞四虚
..四虚:______________
(8)若躇步跐蹈
....躇步跐蹈:__________ 4. 重点虚词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______________ 之
因往晓之.______________ 5. 重点句子翻译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统编教材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
七年级(上)
第1篇咏雪
知识梳理
1. (1)聚集(2)不久,一会儿急(3)高兴的样子(4)大体相比(5)不如,不及趁、乘
2. 介词,跟、同
3. (1)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3)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第2篇陈太丘与友期行
知识梳理
1. (1)约定(2)来(3)舍弃离开(4)嬉戏,玩耍(5)等待(6)舍弃(7)感到惭愧
(8)拉,牵拉(9)回头看
2. (1)副词,才(2)表承接,就或不译(3)连词,就
3. (1)正午已过,不见那友人来,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友人才到。
(2)(您)正午时分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
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第3篇《论语》十二章
知识梳理
一、1. 说悦愉快
2. (1)按时(2)吃(3)老师传授的知识(4)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5)以……为快乐
3. (1)了解得到知道觉得认识,识得(2)快乐乐趣
4. (1)生气,恼怒(2)每天自我检查、反省(3)竭尽自己的心力(4)诚信(5)立身,指能有所
成就(6)迷惑,疑惑(7)顺从(8)越过法度(9)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0)疑惑(11)能忍受(12)喜爱,爱好(13)胳膊(14)河流(15)往、离去代词,这,指河
水(16)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17)坚定(18)仁德
5. (1)连词,表承接,然后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却,但是(2)介词,替动词,
当,做(3)介词,对,对于(4)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5)代词,……
的人
6. (1)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2)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3)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4)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5)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6)广泛学习且能志向坚定,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二、1. 原则: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
态度:视交友为乐事。
2. “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
素养提升设问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意义。
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
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
金题演练
1. (4分)(1)你(汝.心之固) (2)见闻,知识(卒获有所闻.) (3)正确方法(策之不以其道.)(4)返回,回去(还.于旧都)
2. (2分)A【解析】A项中的两个“虽”都是连词,译为“即使”。
B项中的两个“以”都是连词,前者译为“按照”;后者译为“凭借”。
C项中的两个“之”,前者是结构助词,译为“的”;后者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D项中的两个“而”都是连词,前者表承接,译为“就”;后者表并列,译为“和、且”。
故选A项。
3. (4分)所以没有德行,道义不能被尊崇,没有道义,德行也无法发扬光大。
4. (2分)在内实行七教,国君就不会因政事而烦劳,对外实行三至,就不至于劳民伤财。
【参考译文】过了一会儿,孔子叹息了一声,回头对曾参说:“曾参啊,可以对你谈论古代明君治国之道吧?”曾参回答说:“我不敢认为自己有了足够的知识(能听懂您谈治国的道理),请求通过听您的见闻(知识)来学习。
”
孔子说:“(你)坐下来,我讲给你听!所谓道,是用来彰明德行的。
德,是用来尊崇道义的。
所
以没有德行,道义不能被尊崇,没有道义,德行也无法发扬光大。
即使有一国之内最好的马,如果不能按照正确方法来使用骑乘,它就不可能在道路上奔跑。
(一个国家)即使有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百姓,(如果国君)不按照正确方法来治理,也不可能成为成就王业的霸主。
因此,古代圣明的国君在内实行七教,对外实行三至。
七教修成,就可以守卫国家;三至实行,就可以征伐外敌。
圣明国君的治国之道,守卫国家,一定能击败千里之外的敌人;对外征伐,也一定能得胜回朝,(为百姓创造)太平安居的生活。
因此说,在内实行七教,国君就不会因政事而烦劳,对外实行三至,就不至于劳民伤财。
这就是所说的古代明君的治国之道。
”
第4篇诫子书
知识梳理
1. (1)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2)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确、坚定(3)达到(4)增长才干
(5)放纵懈怠振奋(6)轻薄(7)疾行,指迅速逝去(8)意志(9)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2. 连词,表目的,来
3. (1)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除了内心恬淡,不慕名利以外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明确志向,除了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外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达到远大目标。
(3)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第5篇狼
知识梳理
1. (1)挖洞(2)①像狗似的②从通道
2. (1)仅,只停止,停下(2)这里指神情、态度动词,想要(3)前面动词,上前(4)攻击名词,敌方
3. (1)连接、紧跟(2)跟从(3)一起追随、追赶跟原来一样(4)处境困迫,为难(5)看,视
(6)柴草(7)覆盖、遮盖(8)解除,卸下(9)注视的样子(10)一会儿(11)径直(12)闭上眼睛(13)从容、悠闲(14)突然(15)杀死(16)睡觉(17)狡猾(18)一会儿(19)巧变诡诈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4. (1)连词,表转折,但,可是(2)代词,两只狼中的另一只狼(3)介词,在(4)代词,相当于“它”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音节助词,无实义结构助词,的(5)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
5. (1)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2)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第6篇穿井得一人
知识梳理
1. 使……知道
2. (1)挖掘、开凿(2)浇灌、灌溉从井里取水(3)待,等到(4)讲述(5)应答,回答(6)使唤,指劳力
3. (1)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代词,指丁氏说的话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定语后置的标志(2)介词,向介词,在
4. (1)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2)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第7篇杞人忧天
知识梳理
1. 舍释解除、消除
2. 无,没有
3. (1)告知,开导(2)你(3)行动,活动(4)为何,为什么(5)纵使,即使(6)伤害(7)四方
(8)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4.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代词,指他
5. (1)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
(2)那个杞国人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