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史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心理学史资料

1、“文化心理学”一词最早是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E. Sapir),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在芝加哥大学的《文化的心理学:课程讲义》中首先使用的。

2、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

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心理生活

中国人在从事某项专业活动中的心理历程

3、对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先看陆志伟的说法:“中国之心理发达史与西欧情形略同,百家而后汉晋无心理可言;唐虽有研究心理者,然多带有宗教色彩,直至宋儒出,心理学始成问题。自宋迄今,无大进步,仅王学及“儒而逃禅者”偶一论之要为无系统之学”。

张耀祥的观点:“中国古时虽无…心理学‟名目,但属这一种的研究,早散见于群籍,美不胜收。不仅有理论的或叙述的心理研究,且有客观的及实验的研究。不仅讨论学理,且极注重应用,他们称这种研究为…性理‟,为…心学‟”。

4、质化研究法。(1)文献法。a资料整理法,b史料审定法,c历史互证法,d学派参验法,e古史今用法。(2)访谈法.(3).案例分析法

5、量化研究法。主要采用问卷法

6、面子曾经是“中国精神的纲领”是鲁迅提出来的。我国现代作家林语堂先生将面子、命运、恩典看成是统治中国的三大女神。

7、美国基督教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以自己在中国生活22年的经历写出一本在西方产生巨大影响的书籍《中国人的性格》,在此书中他将中国人的性格归纳为二十多种特征,其中第一个特征就是“保全面子”。

8、20世纪40年代中国旅美人类学家胡先缙女士才以中国人的身份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的本土面子概念。此后才出现了一系列的跨文化研究。比如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Goffman (1955)则由中国人讲的“面子”激发灵感,转而探讨美国中产阶级社会的面子现象。

9、中国人面子心理的特征

1)面子是根植于文化的社会心理建构

2)面子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与表现

3)面子具有情境性和可变性

4)面子是一个人自尊与尊严的体现

5)面子是一个人的自我心像

6)面子是重道义轻功利伦理情趣的表征

10、中国人面子心理的利弊分析

所谓利,面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人的面子自然是中国人文明重要标志.

第一,面子有助于形成相互尊重的社会风俗,调节人际关系。

第二,面子具有隐恶扬善的功能。

第三,面子使人具有羞耻感,而羞耻感又是人类的一切道德赖以形成和建立的基础。

中国人的面子也有明显的弊病。这弊病主要表现在:第一,造就了中国人戏剧化的思维方式与个性。

第二,造就了形式主义的社会风气。

第三,面子心理影响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

第四,给脸厚心黑之徒提供方便。

11陶潜诗:…养色含精气.粲然有心理‟,或是这二字最早的联缀。但陶之所谓…心理‟,未必和现在的解释相同。王守仁也连用过…心理‟二字。他说:…心即理,心理是一个‟。这种用法显与吾人用法两样。”

12、瑞士心理学家、苏黎世学派领导人荣格曾把性格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外倾型,倾向于外部世界,对人对物均感兴趣,这是些活泼、开朗、特别善于交际的人;内倾型,倾向于内部世界,只对自己感兴趣,这是些冷淡、孤僻、不喜交际的人;大多数人属中间型。

13、孔子不自觉地将性格划分为三种类型,即“狂者”、“狷者”、“中行”。他认为:“狂者进取”、“志大言大”,并强烈表现于外;“狷者”比较拘谨,常常“有所谨畏不为”,“中行”介乎狂者和狷者之间,是所谓“依中庸而行”的人。孔子所说的狂者相当于外倾型,狷者相当于内倾型,中行相当于中间型。

14、黄帝内经》按人秉持阴阳的多少,将人格或气质划分为五种类型:即太阴之人、少阴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少阳之人、太阳之人。《黄帝内经》又从五行的角度,将人格划分为五种类型:金形之人、木形之人、火形之人、土形之人。前者侧重于心理,后者侧重于生理,可以看成是前者的生理机制。

15、刘劭在《体别》篇中又把性格区分为十二种类型,十二种类型:强毅之人,柔顺之人,雄悍之人,惧慎之人,凌楷之人,辩博之人,宏普之人,狷介之人,休动之人,沉静之人,朴露之人,韬谲之人。

16、从理想人格的研究看——

儒家的入世人格:君子——贤人——圣人

道家的游世人格:圣人——神人——至人

佛家的出世人格:佛性人格

17、君子的三重含义

一是指身居高位的人,如《论语·里仁》中“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二是指具有较高道德品行的人,与“小人”相对;

三是指既身居高位,又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

18、君子人格的行为表现特质

首先,君子是稳重、威严、忠信之人

其次,君子具有谦虚逊让的美好德行

第三,君子是容貌谦和端庄、言辞持重之人。

第四,君子是敏于做事慎于言谈之人。

第五,君子是一个有仁爱品德的人。

第六,君子是能够正确对待贫贱富贵的人。

第七,君子是能够适应变化勇于创造的人

第八,君子用道义处理人际关系。

第九,君子是重义轻利之人

第十,君子能够“三戒”、“三畏”、“九思”。

第十一,君子是义勇兼备之人。

第十二,君子是进取好学之人

第十三,君子是具有强烈责任心敢于负责任的人

第十四,君子是掌握趋时守中与刚柔并济的处世原则与方法的人

第十五,君子是具有特立独行的完美人格的人

第十六、君子是达人知命的人

19、君子人格的现实价值与局限

为现代中国人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封建社会我们的先贤已经为人们设计出符合封建社会期望的理想人格:君子人格、贤人人格、圣人人格。尤其是君子人格是普通人设计的,能够满足一般社会成员特别是士阶层的人格理想。作为一个现代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应当如何为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的建构做出贡献。

君子人格的许多特质是构建现代中国人的人格特质重要资源。如义勇兼备、强烈责任心、进取好学、用道义处理人际关系、适应变化勇于创造、正确对待贫贱富贵、仁爱品德、敏于做事慎于言谈、容貌谦和端庄、言辞持重以及达人知命等。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技术手段对君子人格的行为表现特质在现代中国人心目中的认可度进行研究,摈弃其糟粕特质,同时将一些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特质吸收到君子人格中来,从而建构出符合现代理想的君子人格。

君子人格毕竟传统毕竟是封建社会特别是封建知识分子的初级理想人格。存在着许多糟粕20、中国古书上多次记载的“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注意分配实验,就被西方心理学家弗朗兹(Frawz)、高尔顿(Gordon)等所采纳

21、我国古老的连环测验于20年代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鲁格尔(Ruger)所采纳,并将实验结果著成《中国连环的解脱》(《The chinse Ring Pujjles》)一书

22、人之难知的四个原因

1)、人心理与行为的表里相乖

2)、人的心理与行为常常似是而非

3)、人心理常常“无所取征”,即内部的心理活动,并非都能在外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不可能都有外部标志

4)、人的心理与行为变化无常

23、诸葛亮认为“地无常形,人无常性”,

24、孟子不仅认识到人心之可知,而且认识到人的心理是可测的。所谓“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25、孟子还具体认识到,通过人的眼睛的观察可以辨别“胸中正与不正”。

26、南北朝时的颜之推认为,知人或心理测验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

27、中国古代的迷津测验最典型的是八阵图。

28、张耀翔甚至将迷津测验上溯到尧舜时代。尧典》上记载的:“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这是一个以人做被试者之大规模迷津测验

29、形板测验(from—board teste)就是拼图测验,在我国又称机巧板。我古国现代心理学家林传鼎先生曾推测,我国最早的机巧板可能是方圆双圆双孔版

30、七巧板是由宋代黄长睿所撰《燕几图》演变而来的。

31、现代智力测验中广泛使用的拼图或机巧版测验,按照林传鼎先生考证这种机巧板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七巧板(又称益智图),至少在1860年之前就有了。七巧板由宋代的燕几图演变而来。“燕”有“宴”通。“燕几”指各种多边形组成的可以错综分合的小桌子,纵横排列成多种图形,按图设宴以娱宾客。

32、七巧板到清代由又童叶庚发展创制成“益智图”。这样看来,七巧板流行于宋与清之间。

33、益智图,顾名思义,就是有益于智力的图板。

34、林传鼎教授对七巧板或益智力图测验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写道“七巧板又称益智图,它的操作属于定型的发散思维活动,操作的成果是形象转化。它需要知觉组织能力和空间想象的能力,而且通过图形中场的分解与接合,儿童认识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解的目的性随需要和目的而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