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019年3月21日
(考试总分:108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共计 8 分)
1、(4分)下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在a点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四种可能的变化(“J”型、Ⅰ、Ⅱ、Ⅲ)。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

若该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且每年以λ倍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__________。

(2)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 ______(K1、K2、O),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 ____________,此时东亚飞蝗不断的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的野生扬子鳄,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Ⅱ、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

2、(4分)下图是草原上某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动态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若标记物容易脱落,则种群密度的估算值会________ __(填“偏大”或“偏小”)。

一般情况下,田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且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属于__________(填“J型”或“S型”)。

(2)Y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__(填“B”或“C”)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

(3)野马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B点,就会逐渐走向灭绝,对此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①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__________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等。

②建立__________,以提高该濒危动物的生殖力和幼崽的存活率。

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_________________,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物种种群的基因库。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3、(5分)下列有关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鱼类捕捞之后的剩余量接近K/2——保持鱼类的持续高产
B.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模拟动物信息吸引鸟类捕食害虫——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获得无子果实
4、(5分)某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导致海平面升高
B.提倡“低碳”生活有利于保护环境
C.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所引起
D.环境污染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5、(5分)图甲表示某自然保护区的能量流动过程(单位为103kJ/m2•y),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被分为E1、E2两部分;图乙表示某一种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C代表分解者,E1代表的含义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B.为了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升高,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增加,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7%
C.乙图AB段表示地震后该动物数量骤减,决定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D.为了保护该物种不至于被灭绝,在B点应采取就地保护措施,为其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6、(5分)今年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A.大气中的CO2增多 B.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
C.树木的大量砍伐 D.海洋石油的开采
7、(5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体液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
B.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激素等
C.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
8、(5分)2011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11年的主题是“森林生物多样性”.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9、(5分)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B.全球气候变暖可减缓永冻土融化
C.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影响农业生产 D.大气中CO2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0、(5分)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出现的活动不能称之为反射
B.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兴奋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
D.③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11、(5分)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圈最低可达到地下植物最深的根际处和深海地壳的热裂口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
C.人类活动使大气圈臭氧层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
D.酸雨、水体污染、食品安全等都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生态问题
12、(5分)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治理水体污染。

下列不属于人工浮床的优点的是
A.收割浮床上的植物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B.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42-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C.浮床遮光,减少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赤潮发生
D.浮床下的植物根系可以为鱼类和水生昆虫提供栖息地
13、(5分)植物凋落物的分解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研究者采集了4个物种的乔木以及每一物种的多个家系的叶片,以不同形式混合并检测分解速率,探索凋落物分解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研究中涉及的生物多样性包括
①遗传多样性②物种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4、(5分)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B.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地球上生物都有存在价值和生存权利
D.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15、(5分)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一般会逐渐降低
B.建立动植物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6、(5分)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
17、(5分)下列不属于水体污染防治措施的是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建立污水处理厂
C.禁止工业废水超标排放 D.给汽车安装排气净化装置
18、(5分)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草场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
B.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
C.过度放牧会导致群落结构改变,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不发生演替
19、(5分)下列关于臭氧空洞对人类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肤癌增加 B.农作物产量减少
C.免疫功能减退 D.紫外线辐射减少
20、(5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不能用
环境破坏作为代价来换一时的发展。

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必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
C.生态农业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生态能量流动和群落演替的方向
21、(5分)“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

”虾粪便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物肥料,农药、化肥达到零投入,再采用添加富硒营养液的培育方式,种出了绿色环保的“虾稻”。

下列关于“虾稻共作”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B.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22、(5分)下列关于酸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雨属于水体污染 B.酸雨会破坏土壤肥力
C.酸雨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 D.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盐酸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共计 8 分)
1、(4分)【答案】种群密度 N0λt K2Ⅰ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
据图分析,I曲线的K值较高,因此I环境破坏较轻;Ⅱ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Ⅲ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的环境被完全破坏。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若该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且每年以λ倍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N0λt。

(2)种群数量在K/2增长速率最大,而K2小于K/2,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K2,能够抑制其恢复到K值,如果控制在0,则不能提供给以其为食物的营养级生物能量,控制在K和K1,则数量过高,不利生态系统稳定。

若a点变化为干旱,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因此蝗虫数量上升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为曲线I。

此时东亚飞蝗不断的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功能。

(3)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II且种群数量为K2时,说明该处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2、(4分)【答案】偏大 J型 C 环境容纳量(或K值)食物和空间动物园或人工繁殖中心基因交流
【解析】
(1)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种群密度/首捕个数=再捕总数/再捕中的标记数,若标志物容易脱落,则再捕的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故经计算所得数值比实际值偏大。

由于鼠的增长率恒定不变,所以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种群数量曲线呈现“J”型。

(2)由题图可知,Y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C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

(3)①保护野马等珍稀濒危动物可从生存环境的改善方面进行,如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空间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等。

②也可以建立动物园或人工繁殖中心,以提高该濒危动物的生殖力和幼崽的存活率,使种群数量得以恢复。

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使原本因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两种生物之间能进行了基因交流,这样可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物种种群的基因库。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3、(5分)【答案】D
【解析】鱼类捕捞之后的剩余量接近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高,可以保持鱼类的持续高产,A正确;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属于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模拟动物信息吸引鸟类捕食害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得到的仍然是有子果实,应该用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才能获得无子果实,D错误。

4、(5分)【答案】C
【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温度上升导致极地冰融化,使海平面升高,A 项正确;提倡“低碳”生活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温室效应,保护生态环境,B项正确;环境污染包括废水、废气、废渣等的污染,而不仅仅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C项错误;环境污染可能会导致某些生物的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D项正确。

5、(5分)【答案】B
【解析】E1代表的含义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A项错误;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6+2=18(1 03kJ/m2•y),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8×100%=16.7%,B项正确;AB段表示地震后该动物数量骤减,决定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死亡率,C项错误;据图乙“野外回放”可知,在B 点采取了易地保护,D项错误。

6、(5分)【答案】B
【解析】赤潮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引起的,主要是城市排放的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海域引起的,因为在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被排入海洋中后,被逐渐降解而释放出有机物中的N 和P,导致一些有毒藻类大量繁殖造成,使某些海域出现富营养化,藻类过多繁殖会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气,致使这些海域的海水中缺氧;排放的有毒物质会导致鱼类中毒,对渔业生产危害很大,故B正确。

7、(5分)【答案】C
【解析】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占2/3)和细胞外液(占1/3),内环境中只是细胞外液,A错误;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淋巴细胞位于淋巴和血浆中,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D错误。

8、(5分)【答案】D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A错误;许多野生动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由此说明生物具有潜在的使用价值,B错误;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易地保护,C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对野生生物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D正确。

9、(5分)【答案】A
【解析】植树造林增加了对CO2的吸收,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A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广大区域内冻土公路、铁路和民用建筑的破坏,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C错误;大气中CO2的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导致全球变暖,D错误。

故选A。

10、(5分)【答案】B
【解析】切断传入神经,反射弧的结构被破坏,不能完成反射活动,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出
现的活动不能称之为反射,A正确;传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电信号(局部电流),兴奋传至传入神经元轴突末端时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神经递质),B错误;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传导方向为①→②→③→④→⑤,C正确;③是脊髓,是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在脑,D正确。

11、(5分)【答案】D
【解析】根据生物圈的概念可知,其最低处可达到地下植物最深的根际处和深海地壳的热裂口,A正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B正确;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一些气体,能对大气中的臭氧层起到破坏作用,且破坏作用大于其生成作用,C正确;食品安全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D错误。

12、(5分)【答案】C
【解析】收割浮床上的植物可以增加经济效益,A项正确;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42-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B项正确;人工浮床主要用于治理淡水水体污染浮,赤潮主要发生于与海水中,C项错误;床下的植物根系可以为鱼类和水生昆虫提供栖息地,D项正确。

13、(5分)【答案】D
【解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B、C均错误,D正确。

14、(5分)【答案】C
【解析】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容易导致环境污染,A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固定的,无法通过人为因素提高,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错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潜在利用价值,地球上生物都有存在价值和生存权利,C正确;开垦湿地,易导致生态系统破坏,D错误;故正确的选C。

15、(5分)【答案】D
【解析】生物群落在自然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一般会逐渐增加,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生物多样性不一定会增加,A错误;就地保护可保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B错误;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16、(5分)【答案】D
【解析】松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森林,因此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缩小了其活动空间,A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B错误;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生态通道有利于松鼠从农田进入适宜其生存的森林中去,因此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D正确。

17、(5分)【答案】D
【解析】河道淤泥中可能含有污染源,因此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属于水体污染防治措施,A不符合题意;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会消除污染,因此建立污水处理厂属于水体污染防治措施,B不符合题意;工业废水超标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因此禁止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属于水体污染防治措施,C不符合题意;给汽车安装排气净化装置属于防止大气污染措施,D符合题意。

18、(5分)【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分析,所统计的三个年份中,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均呈下降趋势,A正确;调查物种丰富度时,由于是有一种算一种,不能有漏统漏记的情况,所以对统计数据不存在取平均值,B正确;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的草被过度采食,而草原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过度的采食必然导致生态系统中其他消费者的食物来源欠缺而逐渐减少,进而整个群落结构变得更为简单,最严重的后果是草场逐渐沙漠化,所以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即间接价值)逐渐降低,C正确;群落演替的发生不是因为某一因素的介入而停止,所以即使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在高寒草甸的群落同样也会发生群落演替,只是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与原来有差别而已,D错误。

19、(5分)【答案】D
【解析】臭氧空洞可导致皮肤癌增加,A正确;臭氧空洞可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B正确;臭氧空洞可导致免疫功能减退,C正确;臭氧空洞可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加,D错误。

20、(5分)【答案】D
【解析】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使原有物种消失,所以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错误;缓解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是减少CO2的排放,B项错误;生态农业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人类活动可以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并且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项正确。

21、(5分)【答案】D
【解析】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虾稻共作”模式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A错误;该模式形成的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更丰富,其恢复力稳定性降低,B错误;该模式可实现物质循环,不能实现能量循环,C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都有一定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D正确。

22、(5分)【答案】B
【解析】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属于大气污染,A错误;酸雨会破坏土壤肥力,B正确;酸雨主要是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造成的,是一种全球性的大气污染,C错误;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D错误。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