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简介 PPT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一)左翼作家联盟(左联)
1. 1928年初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 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关于无产阶级文艺思潮的推广 2.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 立。 1936年春解散。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 自觉地加强了与世界文学的,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 学运动的联系。 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讨 论。
大学语文
第二部分 文学作品赏析
第九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 现代:modem (1917-1949) 当代:contemporary (1949- )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一、现代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世界文化的催生和新文学对外来文化的择取。 2.自身历史孕育的结果,晚清以来文学变革的态势 启蒙 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思路,强调用现代知识照亮人们的 头脑,用科学民主理性来启蒙。“立人”(“五四”运动称 为“人的运动”)。梁启超提出“新民”,新的是思想, “欲新一国民,必新一国之小说”。 李大钊《晨钟报》:由来新文明之诞生,必有新文艺为之先 声,而新文艺之勃兴,尤必赖有一二哲人,犯当世之不韪, 发挥其理想,振其自我之权威,为自我觉醒之绝叫,而后当 时有众之沉梦,赖以惊破。 文学是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要革新旧文化,就 必须革新旧文学。
(五)文学革命的功绩
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2.思潮涌入:把西方几千年的思潮在几年内全 部搬演一遍 3.社团蜂起: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 4.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5.创作实绩 1918年5月《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问世
三、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
三个特征: 1.“五四”所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 学主潮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政治化。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 论的传播与初步的运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 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 3.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及其 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互相竞争,共同丰富着30年代 的文学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四)80年代散文概述
80年代散文呈现出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是对散文基本品格真实与真诚的追寻; 二是创作主体对散文本体意识的自觉,注重散 文的审美存在。 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巴金的《随想录》。此 外,陈白尘的《云梦断忆》、杨绛的《干校六 记》、贾平凹的《爱的踪迹》、曹明华的《一 个女大学生的手记》等中青年作家的散文创作, 不乏高质量的作品。
以及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 捍卫,对人道主义与理想 主义的呼唤。
舒婷、北岛、顾城、 江河、杨炼、梁小斌、 芒克、多多、食指等 “朦胧诗派”主将的 名 字,将永远与20世纪 80年代的中国诗坛紧 联在一起。
1986年,“新生代”诗 歌“新生代”以绝对 反传统的姿态跃上诗 坛。
以韩东、于坚、王小龙、 车前子、蓝马、尚仲 敏等人为代表,在极 短时间内各自树立起 不同的旗帜。
《绝对信号》:以小剧场的新颖方式和独特的剧作结构、 舞台形象别具匠心而引起人们的广泛注目。剧作在形 式上打破了现实生活的逻辑,黑子、蜜蜂、小号的回 忆、现实与想象有机交织与穿插,现实时空和心理时 空交错叠加,在现代化的声光设施的帮助下,将人物 的内心世界、心理时空具像化于舞台上。
《野人》:表现了人类的迷惘和痛苦,是对人的全面 反思和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2.现实主义的争论。
讨论所涉及的作品有《班主任》(1977年)、《伤痕》、 《失去的爱情》(1978年)、《乔厂长上任记》、《我 该怎么办》(1979年)、《在社会档案里》(1979年)、 《女贼》、《爱,是不能忘记的》、《人啊,人》、 《夏》、《人到中年》、《公开的情书》和“朦胧诗” 等。
(三)80年代后期的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心声。
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多样性,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做出了贡献。
02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鲁迅及其作品
总结词
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
详细描述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呐喊》等,以尖锐的笔触和深刻的 社会洞察力,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病和国民性的弱点。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对 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流派与思潮
白话文运动
总结词
白话文运动的发起旨在推动文学语言的现代化,打破文言文的束缚,使文学更加贴近大 众。
详细描述
白话文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文学领域的一场重要变革。它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使文学语言更加通俗易懂,更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这一运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京派与海派文学
总结词
京派与海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大重要流派 ,分别代表了北方和南方的文化特色和风格。
详细描述
京派文学和海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大重要 流派。京派文学以北京为中心,代表了北方的文化特 色和风格,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海派文学以 上海为中心,代表了南方的文化特色和风格,注重吸 收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创新。两大流派的差异和特色对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创作提供了规范的语言文字基础,促进了当代文学的传播和发展。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文化交流与传播
01
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世界了解中国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

◆总之,晚清文学曾一度繁荣,也曾充 满了革新的朝气,但因为这种革新缺乏 强大的社会基础,并且维新派人士只是 把文学作为自己的宣传工具,不重视文 学艺术自身的特性,在政治热情消退之 后,文学又向着旧的封建传统回转。中 国需要一个更加彻底的文学革命运动。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 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震动了文坛;同年2月,陈独秀 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 学革命论》,进一步举起了文学革命的 大旗,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文学革命开始后,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批判旧文学 ◇一是探索如何建设新文学 对于怎样建设新诗、新小说、新戏剧,文学 革命的先驱们也进行了探讨。
第五节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五四文学经历的三个阶段 ◆ 1917年至1920年,新文学的萌芽、草 创期。 ◆ 1921年至1926年,文体大解放的创作 活跃期。 ◆ 1926年至1927年,创作出现相对的沉 寂,主要原因是新文学作家投身革命,置身 于北伐战争。
二、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 ◆理性精神的张扬 ◆感伤的精神标记 ◆个性化的追求 ◆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三、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 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而彻底的 文学革新运动,带来了文学观念、内容、形 式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
文学革命的重大实绩:
◆ 白话文全面推广。 ◆ 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 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 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 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 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最主要 的)。
第二节 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
◆文学革命既是文学发展自身孕育的结果, 是社会变革与文化转型的产物,而外国文艺 思潮的影响,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外因。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发展历程
起始阶段
转型阶段
五四运动时期,以鲁迅、茅盾、郭沫 若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散文、随 笔等形式为主,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 思想潮流。
改革开放以后,以莫言、余华、贾平 凹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诗歌、散 文等形式为主,反映了社会转型和思 想多元化的趋势。
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以巴金、老舍、钱钟 书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散文、戏 剧等形式为主,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 和人民生活的变迁。
交互式文学
新媒体技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交互式小说、游戏化 文学等,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参与故事情节。
跨媒体叙事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叙事模式,出现了跨媒体叙事,如电影、 电视剧、游戏等与文学的结合,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
跨国文学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跨 国文学节、国际书展等活动为各国作家提供了交流平台。
详细描述
知青文学的作家通过书写自己在农村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和思考,作品多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怀旧情感。
先锋小说
总结词
先锋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股文学潮流,强调小说的形式和实验性。
详细描述
先锋小说的作家通过尝试新的写作手法和形式,打破了传统小说的限制,作品多 以短篇小说为主,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创新意识。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 现当代文学概述 • 文学流派与思潮 • 文学批评与理论 • 文学与社会文化 •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学 • 未来展望与挑战
目录
Part
01
现当代文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当代文学是指自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文学,它标志着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件 PPT

孙伏园、川岛等组成了语丝社。 其它文学社团:未名社、莽原社、浅
草社、沉钟社、湖畔诗社等。 返回
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文学研究会在北京成 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 文学社团,也是中国新文学史上影 响最大的文学团体。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 沈雁冰、叶圣陶、孙伏园、许地山 等12人,会员包括先后参加的朱自 清、冰心、庐隐、老舍等著名作家。
“学衡派” :以吴宓为代表的一些欧美留学生, 鼓吹要”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攻击新文化运动, 反对言文合一。
“甲寅派”:代表人物章士钊,在《评新文化运动》 等文中非难白话,赞美文言,提倡读经,攻击新文 化运动。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的成员们撰文驳斥复 古派,予以沉重的打击,其中尤以鲁迅的杂文为最。
郭沫若《牧羊哀话》表达了反帝情绪,《漂流三 部曲》反映了青年知识分子找不到出路的苦闷, 诉说了他们经济和爱情的苦痛,对旧的社会制度 表示了强烈的愤怒。
张资平的小说多以知识分子的恋爱生活为题材, 早期小说《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梅岭之春》 等描写下层妇女的痛苦。后期的《冲积期化石》 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祝福》
祥 林 嫂
在文学研究会作家中,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最高, 影响最大,他的散文诗 意浓郁,文情并茂, 《背影》、《荷塘月色》 是最负盛名的佳作。
中国现代文学2ppt课件

发展:
• 1918年冬,陈独秀、李大钊又 创办《每周评论》杂志,北大学 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办了《新潮》 月刊,大力提倡白话文,创作新 文学,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与西方 文艺思潮,文学革命的影响就越 来越大。
三、对文化保守主义的斗争
•对林纾等“国粹派”的斗 争 (1919)
•对“学衡派”的论辩 (1922)
文学革命的准备:
• 蓄势: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新文体 谭嗣同、夏曾佑、黄遵宪 :“诗界革命” (我手写我口) 梁启超:“小说界革命”、“新文体”。
• 白话文倡导 • 翻译文学兴盛(并世译才数严林)
林译本
新文化运动
•以1915年1月陈独秀 (1880—1944)在上 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为肇始
• 价值观方面:郭沫若《女神》的泛神论哲理思 考;郁达夫对道德心理范畴的探索。
• 题材方面:婚姻爱情与个性解放。 • 文体而言:“问题小说”、“哲理小诗”、
“杂感”等。
感伤情调的流行
• 小说:“问题小说”在追求探索人生究竟时诉 说感伤的情怀;“乡土小说”虽偏于写实,但 也隐含着“乡愁”;自叙传小说表现精神上的 追求与痛苦,更是咀嚼感伤。
文学形式 :
• 多样文学形式: • 现代性形式——以表现现代人的
思想、感情、心理; • 通俗性形式——以服务于文学的
对象工农兵大众。
文学风格 :
•总的说来现代文学的认识 价值高于其艺术价值,即 思想性大于审美性,带有 过渡时期的特点。
三
•中国现代文学与传 统文学世界文学的
纵横联系
纵横联系
• 纵的方面: 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承先启后 的重要一环。
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 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即“文学的现代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全-PPT课件

• 蒋光慈、钱杏村1928年1月办《太阳》月刊,李初梨、
•
• • • •
冯乃超、彭康办《文化批判》,共同倡导“革命文学”。 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人1928年3月办《新月》月 刊,倡导自由主义文学。还有朱光潜、沈从文、萧乾等。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1929年9月提出“三民主义文艺”, 潘公展、朱应鹏发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147 -149) 第二个十年文学思潮的特征:1、政治化;2、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的运用;3、多种文学倾向的竞争。(147) 鲁迅、茅盾的处境。(149) “左联” 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 海,成员有鲁迅、冯雪峰、郭沫若、郁达夫等50余人。鲁 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讲话》。他们的纲领是:反 对封建阶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文艺,从事无产阶 级文艺的产生。后来,他们办有《拓荒者》、《萌芽月刊》 等刊物,在日本设有分盟,在国内一些城市设有小组,在 北平设有“北方左翼作家联盟”,吸引了一批追求革命的 青
• 语丝社:1924年11月成立于北京,办有《语丝》周刊, •
•
•
•
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 平伯等,针砭时弊的小品文(语丝体)。(122)莽原社、 未名社、沉钟社、湖畔社。(18) 胡适的文学理论 1、白话文学论:1916年在美国留学即 提出这个观点;2、历史的文学观论。(19-21) 周作人的文学理念 1、人的文学:1918年12月发表于 《新青年》;2、平民的文学:1919年1月发表于《每周 评论》(仲密)(21-24)1923年出版<自己的园地>. 对林纾、“学衡派”、“甲寅派”的斗争 1、林纾(琴 南),《荆生》(10)。2、学衡派:因1922年创刊于南京 的《学衡》而得名,梅光迪、胡先驌、吴宓,主张用伦理 道德来凝聚中国(文化保守),他们受到了鲁迅等人的批 判。(11)3、甲寅派:因章士钊复刊的《甲寅》而得名, 认为白话文不能代替文言文,《评新文学运动》,与新文 化运动者发生争论。(10-11)复古派的观点也有其合理成 份。 第一个十年文学的特点:理性精神的显现、感伤情怀的流 行、主体个性的张扬、多种方法的尝试。(24-30)人与文。
大学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小说、诗歌)给学生PPT课件

叙事立场变化:从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叙事 立场。
写作方式转变:文学叙事转向更贴近生活本身 的个人写作方式,出现"新生代"作家。
-
8
中国现当代文学——小说专题
一、小说的主要特点
以叙述为主,表现人物、反映社会生活。
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微篇 手法: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 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具虚构性、典型性。 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9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小说
1.五四:写实与抒情 2.中叶:战争硝烟中的心路历程 3.末叶:从写实到虚构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 寻根小说 先锋小说 新写实小说
-
10
三、作家作品选讲 1.鲁迅《孤独者》(现代小说)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 1925年10月写《孤独者》 选自小说集《彷徨》
(1)体现荒诞离奇的情节“美”
作者描写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是为了 展现一种情节的 “错位”之美,一个充 满世俗味和人情味的“美”的世界。
-
23
①常规是庙住和尚,庵住尼姑,但“荸 荠庵”却住着和尚。
②按戒律和尚不杀生,而这里的和尚 “年下也杀猪”,并且“杀猪就在大殿 上”。
③戒律要求不邪淫,而这里的和尚不仅 准备将来还俗娶亲,就是在庙里也可以 有老婆。
-
18
1961年到北京京剧团工作 1963年出第二部小说集《羊舍的夜晚》 1963年后参加样板戏创作 1979年重返文坛,作品源源不断 1997年病逝。
-
19
代表作品:
《大淖记事》(nào):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 小说奖。
《故里三陈》、《受戒》、《异秉》 小说多写童年、故乡 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 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第一章:中国当代文学概述.ppt.Convertor

第一章:中国当代文学概述一、中国当代文学:大陆、台湾、港澳三度空间的本土化文学(一)中国现代文学:实现了对传统文学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变革与超越。
(二)中国当代文学:形成了大陆与台港澳地区分流甚至对峙的局面。
1、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差异:面貌不同;2、传统文化内涵的共性与特征:最终走向交流、整合。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一)最直接、最主要的源流我国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特别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的解放区新文学。
五四新文学的主要任务是彻底反帝反封建。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自觉与工农兵相结合。
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
当代文学延续和发展了此方针;是1942年以来新文学的继续和深化。
(二)间接联系1、中国当代文学与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学有着密切联系。
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文学中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追求自由平等、敢于斗争等思想内容,并借鉴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卓越成就。
2、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也有着密切联系。
尤其是新时期文学,对世界现当代文学的广泛借鉴和转益多师。
三、中国当代文学的性质、任务(一)性质中国当代文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
(二)任务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宗旨。
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后来的历次政治运动中,提出“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影响了当代文学宗旨的实现。
1980年,党中央决定停止使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提法;明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使当代文学的任务更为确切。
四、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的分期和发展概况(一)十七年文学(1949—1966)1、文艺路线基本正确,文艺工作成绩显著。
2、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如《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红岩》、《红日》、《保卫延安》、《百合花》等,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比较成熟;3、塑造了一批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
如朱老忠、许云峰、林道静、梁三老汉等。
4、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中国现代文学概述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创造社
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 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 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 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 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 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 义的倾向。
小说创作
代表作品
冰心《斯人独憔悴》、《超人》 短篇小说居多 王统照《沉思》、《微笑》
问题小说 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 庐隐《一封信》、《或人的悲哀》
俞平伯《花匠》等
人生派小说
叶圣陶《隔膜》、《火灾》、《线下》、 《潘先生在难中》 王统照《春雨之夜》、《一叶》、《黄昏》 许地山《命命鸟》《缀网劳蛛》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王鲁彦《许是不至于罢》、《阿长贱骨头》 彭家煌《怂恿》、《活鬼》、《隔壁人家》 蹇先艾《水葬》 乡土写实主义 许杰《惨雾》 台静农《地之子》 废名《竹林的故事》等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文学社团的兴起
• 文学研究会
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它“以 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 宗旨” ,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
郭沫若《鼠灾》、《未央》、《漂流三部 曲》、《行路难》 郁达夫《沉沦》、《银灰色的死》 浪漫抒情小说 张资平《冲击期化石》 陶晶孙《音乐会小曲》 叶灵凤《女娲氏之遗孽》、《菊子夫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ppt课件

b.文风不健康,师古,拟古。形式主义。脱离实际人生,成了无病呻吟 的玩意儿。
c.体式陈旧,诗词文,严格的规范使现代人望而却步。
2.中国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c.体式陈旧。
10
2.中国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思考:如何看待文学与政治?
鲁迅先生曾说:“文学要为政治服务。”毛泽东也说:“文学要配合政治斗争。”
2.中国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①古典文学已近尾声。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思维方 式,思想情感,心理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固有的古典文学模式已 再也不能满足人们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 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 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 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 曰,不避俗字俗语。
◆“文学的现代化”意味着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历史性 变革与改造。同时,作为民族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现 代文学也与传统文学存在着深刻的血肉联系。
4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文学的现代化”, 与中国所发生的“政治、经济、科技、军 事、教育、思想、文化的现代化”历史进 程相适应。1898年前后,中国的历史处在 一个变革的时代。
◆“中国现代文学”以1917年1月《新青年 》第2卷第5号发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为开端,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文学”仅 是一个时间概念。
◆ “文学现代化”所发生的最深刻并具有根本意义的 变革是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变革,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美学 观念与品格的变革。
1.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穷则思变的结果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件ppt

第一节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1898年前后,中国的 历史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在民族存亡的大 背景上,中国文学开始了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的现代化努力。
-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 全面步入文学现代化历程。发生于1917年 的文学革命,既是清末民初文学现代化的 历史准备的必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 的结果(域外小说的大量翻译)。
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而彻底的 文学革新运动,带来了文学观念、内容、形 式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
-
◆在文学观念上 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 种种传统的文学观念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 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 极的文学思想,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 向。
◆在文学内容上 体现着现代的民主主义、人道 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洋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
-
第四节 20年代文学论争
◆20年代的文学论争主要体现在新文学 的意识、语言与封建的旧的文学传统之 间的分歧与斗争:
◇对以林纾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的论争 ◇与“学衡派”的论争 ◇与“甲寅派”的论争 ◆新文学阵营在与各种复古思潮进行斗 争的同时,自身也在发生着分化和斗争。
-
第五节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文学革命开始后,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批判旧文学 ◇一是探索如何建设新文学 对于怎样建设新诗、新小说、新戏剧,文学 革命的先驱们也进行了探讨。
-
文学革命的重大实绩:
◆ 白话文全面推广。 ◆ 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 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 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 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 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最主要 的)。
中国当代文学史ppt课件

2024/4/3
中国现当代文学(2)
11
• 第三,中国当代文学是随着新中 国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的。
虽然它在50、60年代向这个传统中灌注了过 多的政治内容,也曾经出现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 元独尊的偏向和并不十分成功的“两结合”的尝试, 甚至在“文革”中将这一传统变成了一种僵硬的政 治模式。但是,“文革”结束以后的新时期文学却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再一次使这 一传统得到丰富和发展,并且在不断地融合异质艺 术因素的过程中,使这一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 当代文学与中国新文学的整体 的历史联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称为 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正是从文学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属性方面, 说明了当代文学与作为中国新文学 主流的革命文学的历史具有本质上 的一致性。但除此以外,当代文学 还有其他各种表现形式。这些表现 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2024/4/3
中国现当代文学(2)
22
1、文学现代性追求的深化。
中国文学自20世纪初的文学革命完成了从 古典向现代的转变之后,从内容到形式的现代 化一直是新文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当代文学是 中国新文学这个统一的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 发展阶段。
在50、60年代步履维艰,在“文革”中甚 至处于一种完全中止的状态,但经过“文革” 后的“拨乱反正”,80年代以来,它又复归于 正常发展轨道,而且表现出更加开放的态度, 也进一步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当代文学正以前 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它必将实现中国新文 学所确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的历史目标。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

梁实秋的散文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 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美好与哲理,给人以宁 静与启迪。如《雅舍小品》系列文章,通过对雅 舍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
悟与热爱。
散文的影响与发展
对读者审美的影响
对后续创作的启迪
文化传承的意义
现代散文以其丰富的类型与深刻的内涵,对读者 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拓宽了读者的阅 读视野,提高了读者的审美品味,促进了文学素
现代文学的诞生奠定了舆论基础。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推广白话文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语言。 这一运动推动了文学语言的现代化,为现
代文学的创作提供了重要工具。
代表性作家
鲁迅及其《狂人日记》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短 篇小说,通过狂人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对现代文学 产生了深远影响。
的独特魅力。
随笔的随意与深刻
随笔以其形式自由、内容广泛而著称,强调作 者随感而发,表达对生活、自然的独特见解。 如周作人的《苦雨》,以雨为引,探讨人生苦 短与淡然处之的生活哲学,展现了随笔的深刻
与随意并存的魅力。
杂文的社会批判
杂文以短小精悍、针砭时弊为特点,通过对社 会现象的深刻剖析与批判,展现作者的思想深 度与社会责任感。如鲁迅的《热风》,以其犀 利的笔触揭露社会黑暗,呼唤民众觉醒,是杂
城市与乡村的对比
在现代诗歌中,城市与乡村的对比成为了 一个重要的主题。诗人们通过不同的视角 和手法,展现了城市与乡村的不同面貌和 生活方式,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的社会现实。
爱情与革命的诗篇
爱情与革命是现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诗 人们以真挚的情感和崇高的理想,歌颂了 爱情的甜蜜与伟大,同时也表达了对革命 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中国现当代文学 PPT

二、中国文学的分期 古代(古典)文学: 清朝末期以前的文学(1840年前)。 近代文学: 1840年——1917年的文学,古典文学向现 代文学的过渡时期。 现代文学: 1917年——1949年创作的文学。
二、中国文学的分期
当代文学: 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以后的文学。
现当代文学: 现代、当代文学的合称。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在80年代后期提 出,将近代、现代、当代文学整合,以揭示中 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第五届(2000年,四部) 《抉择》张平 《尘埃落定》阿来 《长恨歌》王安忆 《茶人三部曲》(1、2)王旭峰
第六届(2005年,五部) : 《张居正》熊召正 《无字》张洁 《历史的天空》徐贵祥 《英雄时代》柳建伟 《东藏记》宗璞
第七届(2008年,四部): 《秦腔》贾平凹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 《暗算》麦家 《湖光山色》周大新
三、中国现代文学概况 1、内容思想 2、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三、中国现代文学概况 1、内容思想 2、创作方法 3、代表作家
鲁迅
沈从文
郭沫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曹禺、闻一多、丁玲、赵树理 戴望舒、萧红、艾芜 艾青、路翎、穆旦
张爱玲
徐志摩
钱钟书
三、中国现代文学概况 1、内容思想 2、创作方法 3、代表作家 4、主要作品
六、当代文学的特点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七年文学的特点
2、十年文革时期文学的特点 3、新时期文学的特点
(1)、文学与政治关系更趋于科学和合理,文学 观念得到空前的解放和拓展。 (2)、文学从单一狭窄的格局中解放出来,题材 范围扩大,艺术表现多元化。 (3)、出现一批思想成熟、目光敏锐、富于探索 精神的作家。 (4)、受外来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作人
早期重要文藝思想:
1908年,主張要重視「文章改革」,明確 將自由思想從儒家獨尊的思想中解放出來 ,而他對「詩言志」與「文以載道」的看 法,可說是從這時候初見端倪。他以個人 為本位的「人的文學」、對於人道主義精 神的提倡與「新村精神」的大肆宣傳,是 這個時期的重要特色。
周作人
早期重要文學活動:
問題,少談 些主義〉,引起「問題 與主義論戰」。 以白話文寫作獨幕劇《終身大事》,奠定 現代話劇的形式。
胡適
重要文化與文學活動:
出版《中國哲學史大綱》、《嘗試集》、 《白話文學史》、《人權論集》(合著)等書。 與徐志摩等成立新月書店,創辦《新月》。 曾參與創辦的報刊尚有《努力周報》、
《現代評論》周刊、 《獨立評論》等。
胡適 (1891 - 1962)
新文化中 舊道德的楷模,
舊倫理中 新思想的師表。
(蔣中正輓胡適)
胡適
原名胡洪騂(xing),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現代 學者,歷史學、文學家,哲學家。
生平重要事蹟
胡適
生於上海,後因父親胡傳 (鐵花)任臺東知州,舉家 遷往臺東;割臺後返回上 海。
曾受傳統私塾教育,後接 受新式學堂教育。
考取「庚款」第二批留美官費生, 入康乃爾大學讀農科,後轉讀文 科。
胡適
入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研究所,師從杜威,畢生 服膺於實證主義(pragmatism)哲學。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
胡適
提倡白話文運動,1916年作〈文學改良芻議〉, 刊載於1917年1月1日《新青年》第2卷第5號。
譯介西方資產階級文化和思想是晚清維新運動在 文化上的一個貢獻。 (林紓、周氏兄弟《域外小說 集》
林譯本
2.文學革命爆發的文化背景:
(1)1840年鴉片戰爭後,清朝廷的一些有識之士已 經看到了中國國力的嚴重不足,他們最先產生了亡 國滅種的危機感和追趕世界潮流、拯救中華的緊迫 感。
(2)在中國文學現代化觀念的變革中,應首功應歸 諸梁啟超。他以文學評論家的身份首先提出了“詩界 革命”、“文界革命”、“小說界革命”。
梁啟超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筆名飲 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 學者。享年五十六歲。
(3)白話文運動(晚清裘廷梁就巳提出,文學革命 大力宣導白話文運動)
二、新文化運動的客觀條件:
以1915年1月陳獨秀(1880—1944)在上海創辦《新 青年》雜誌為肇始,興起了“民主”“科學”
三、文學革命的歷史意義:
1.在內容上徹底批判與否定了整個封建制度及其思 想文化體系;始終貫穿體系現代“人”的觀念,不斷 解放思想,以個性解放、民主與科學、探索社會解放 道路為啟蒙思想主題。
2.文學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文學語言獲得了解放, 文體形式經歷了全面革新,奠定了20世紀中國文學 的基本審美價值取向和多元並存的接受心理基礎。
胡適
重要貢獻
新文化運動之領導人,宣揚 實證、自由主義,提倡民主 、科學 。
文學改革者,提倡白話文, 著《白話文學史》。
白話詩第一人,《嘗試集》顯示新詩形成之 艱難過程。
學術研究涵括文學、史學、哲學、考證學等 多方面
周作人 (1885~1967)
現代散文家、詩人、文學翻譯家。 原名柵壽。字星杓,後改名奎緩,自號起孟、啟
現代文學的特徵
1. 白話代替文言。古典文學中占主流的文學是詩 歌、散文,是用文言進行寫作,小說、戲劇不被視 為正宗文學;而現代文學則提倡白話,提倡小說、 戲劇的創作。
2.人性意識的覺醒。古典文學是非人的文學,現代文 學是人的文學。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學”。
3.世界性。指現代文學由於時代的原因而納入世界 文學的範疇中。它不是孤立的,是在吸收其他國家 文學的基礎上而形成的。
5.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為新文化運動提供了契機
三、文學革命所做的理論上的嘗試: 1.1917年1月,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提出文學改 良“須從八事入手”。這篇文章為文學革命發難之作, 奠定了胡適在五四文學革命中的發軔人的地位。
文學革命的實績和文學革命的歷史意義
一、文學革命的實績:
1.白話文全面推廣。五四後各地所辦報刊都採用 白話文。1920年1月當時教育部頒佈命令,國民學校 低年級國文課教育統一用白話文。 2.外國文學思潮的湧入和新文學社團的蜂起。
3.建立了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聯繫,自覺地借鑒 與吸收了外國文學及文化的營養,形成了面向世界而 又不脫離傳統的開放性的中國現代文學。
外國文學思潮的湧入
一、文學革命的思想根源來源於外國文學的影響 在文學革命的醞釀過程和發動初期,發難者就直
接從外國文學中得到過啟示。如胡適和陳獨秀。胡適 的《文學改良芻議》受到意象主義的影響。陳獨秀的 《文學革命論》受到19世紀進化論思想的影響。
中國現代文學學習的目的、方法
1.學習目的: 獲得現代文學史與作家、作品的較為豐富的文
學知識,提高對現代文學現象及作品的歷史的、美 學的判斷和批評的能力,即審美批評能力。
2.能力的培養: 在能力培養方面,要學會歷史的、美學的分析
與研究現代文學現象和作品的方法,形成正確的世 界觀與方法論,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分 析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
3.文學理論建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以胡適和 周作人為代表)
4.引人注目的文學作品:小說—魯迅為代表。詩 歌—胡適《嘗試集》、郭沫若《女神》等。冰心、 王統照、葉紹鈞、許地山、郁達夫、郭沫若、汪靜 之等作家作品相繼出現。
二、文學革命的基本特徵: 1.理性精神的張揚 2.感傷的精神標記 3.個性化的追求 4.創作方法的多元化傾向
五四文學革命的興起與發展
一、文學革命發生的歷史背景:
1.文學革命爆發的思想背景:
開明的知識份子眼光探首域外,向西方尋找救國 的方略,主張開放國門向西方學習,林則徐、龔自珍、 魏源等人是先驅。
到19世紀80年代,康有為和梁啟超將這一思想推 向高潮。他們直接提倡西學,辦新式學堂、學會, 辦報紙。所謂“家家談時務,人人談西學”。
1.須言之有物
5.務去爛調套語
2.不模倣古人
6.不用典
3.須講求文法
7.不講對仗
4.不作無病之呻吟 8.不避俗字俗語
胡適
1917由美返國,任教北京大學;1938年任中華 民國駐美國大使;1946年任北大校長。其間胡適 重要的文化與文學活動有:
與陳獨秀等六人輪流編輯《新青年》。 於《每周評論》上發表〈多研究些
「非人的文學」、「非人的生活」、「非 人的道德」的批判態度和改革要求,是周 作人《新青年》時期雜文創作的根本出發 點。
周作人
重要貢獻
《人的文學》、《平民的文學》、《論黑幕》 、《再論黑幕》、《思想革命》與《祖先崇拜 》等幾篇文藝評論式雜文,是「五四」新文學 思潮形成的主要理論標誌。
2.“詩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對 文學現代化的推動。
3.1911年的辛亥革命宣告了二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結束, 為中國社會的轉型創造了條件。
(1)廢科舉,興學堂,新式文化教育得以發展。
(2)法律對從事文學活動者和報刊的繁榮提供了基 本的保障。 (3)與報刊同時發展的是現代出版事業。 (4)現代社會分工在文學創作隊伍方面率先實現,出 現了自由撰稿人。
三、外國文學作品的引入。幾乎所有文學革命的發起 者和參加者都做過譯介外國文學的工作,如魯迅、胡 適、周作人、劉半農、沈雁冰等人都是極為活躍的譯 介者。
四、西方各種文學樣式和創作手法的湧入和被接受。 在五四後短短的幾年內,西方文藝復興以來的各種各 樣的文學思潮及相關的哲學思潮都先後湧入中國。
1.為人生的現實主義文學佔主流地位。
魯迅的小說集《呐喊》、《彷徨》出版。 現代最早、成員最廣的新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 其文學基本傾向是現實主義。
2.浪漫主義也是這一時期的文學主潮。
異軍突起的創造社擁有一批創作力旺盛的作家。郭 沫若傑出的浪漫主義詩篇《女神》受泰戈爾、惠特 曼、歌德、雪萊、斯賓諾莎等外國作家思想家的影 響。郁達夫的《沉淪》受日本私小說的影響。文學 研究會的很多作家都受易卜生的“問題劇”的影響。
的新文化思想啟蒙運動。 《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 《新青年》 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重新估定一切價值,自由 平等學說、個性解放思想、社會進化論等思想。
1.清朝末年(1905年)廢除了科舉制度,同時新式學 堂、新式文化教育得以發展,一大批新式教育培養出 來的知識者群體(他們有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有自主 開放意識),成為新文化與新文學運動的生力軍。
2.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年多年的封建 帝制,中國社會轉型成為可能。
3.現代印刷和出版業的發展,晚清報業與專門文學雜 誌的出現,加之現代稿費制度的規範化,為職業作家 的出現提供了經濟保證。
4.科舉制度廢止後,終止了知識份子的仕進之途,一 大批讀書人被拋進了自由知識份子的境地。此時出現 了以“思想”和“寫作”作為的謀生手段、體現其自 身獨立價值的新的途徑,他們有了新的活動空間。
5.《中國現代小說史》夏志清著 香港友聯出版社1979年初版
一、中國現代文學的含義 1、1917年1月《新青年》雜誌刊出的
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為標誌,發生的文學革命
2、什麼是現代文學? 用現代文學語言與文學形式,表達現代中國人的思 想、感情、心理的文學。
二、文學現代化產生的條件
1.清朝末年,隨著維新思潮漸興起,白話文的通俗性和 在下層民眾中的宣傳作用,開始受到一批有識之士的 重視。(裘廷梁、域外小說---林紓、魯迅)
胡適
《自由中國》創刊,胡適任《自由中 國》名義上的發行人,作發刊詞〈自 由中國社的宗旨〉。
1949-1957旅居紐約,偶爾返臺演講, 其間多次發表英文反共言論。後返臺 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57年12月-1962 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