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与输尿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盂
输尿管
肾皮质
弓状动脉 中间动脉 髓质
肾小盏 弓状静脉
常见型
分支型(无肾盂) 壶腹型(无肾大盏)
正常肾盂的不同形状
IVP:正常肾盂、肾盏
壶腹型肾盂
双肾盂饱满肥厚与 肾小盏直接相连,未 见明显肾大盏结构。
分支型肾盂
两组肾大盏直接 与输尿管相连,未见 明显肾盂结构。
正常IVP
显示双侧 肾盏、肾盂 显影清晰, 肾小盏呈杯 口状,边缘 锐利。双侧 输尿管走行 形正常,无 扩张。膀胱 壁光滑,充 盈时呈类圆 形。
双侧肾盂逆行造影
双侧肾盏、肾盂形 态及双侧输尿管走行 等均正常。
3、肾动脉造影 ▪ 动脉期:肾动脉主干及分支显影,自主干至
分支逐渐变细,走形自然,边缘光滑。无扩 狭窄及中断。
▪ 肾实质期:肾脏弥漫性显影,轮廓、大小 和形态可清晰辨认。
▪ 肾静脉期:肾静脉显影,但不很清晰。
肾动脉期
肾实质期
选择性肾动脉源自文库影
三、MRI检查
▪ 1、平扫 ▪ 2、增强扫描 ▪ 3、MR尿路造影(MRU)
2 正常影像学表现(P189页)
(一)、肾X线表现
1、平片 ▪ 肾:T12-L3下缘,右肾略低,大小
5~6×12~13cm,肾轴15~25度,双肾移动 度不超过一个椎体高度。
正常腹部平片
2、尿路造影 ▪ 实质: 皮质
二、CT表现
▪ 1、平扫:肾实质密度均匀,皮髓质不能分 辨,CT值约30Hu。肾窦内含有脂肪呈较低 密度,肾盂为水样密度。
双侧肾脏CT(平扫)
肾实质密度均匀,皮髓质不能分辨,边缘光滑, 肾门指向前内方。肾窦脂肪为低密度。
▪ 2、增强扫描:
▪ ①皮质期(注药后1分钟):肾血管和肾 皮质的周围部分及伸入椎体之间的部分 (肾柱)发生明显强化,而髓质仍维持较 低密度。
横断位T1W
正常肾脏MRI
横断位T2W
冠状位T2W
正常肾脏MRI
横断位T1W脂肪抑制技术
横断位Gd-DTPA增强皮质期
T1WI脂肪抑制像
正常肾脏MRI
T1WI上脂肪抑制检查时皮髓质信号强度差异更加明显。 GD-DTPA增强检查,肾实质的强化形式类似CT增强皮质期。
MRU
正常肾脏MRI
正常MRU表现与正常排泄性尿路造影类似,并可多个角度进行 观察。
髓质—肾椎体 ▪ 收集腔:肾盏—大盏、小盏
肾盂—常见型、分支型及壶腹型 ▪ IVP: 1~2分钟—肾实质期
2~3分钟—肾盂、肾盏开始显影 15~30分钟—显影最浓
▪ 输尿管:长约25cm,宽约3~4mm,有 三个生理性狭窄区,即与肾盂相接处, 通过骨盆缘处和进入膀胱处。
肾解剖结构 示意图
肾大盏
肾动脉 肾静脉
第五章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1 影像学检查方法 2 正常影像学表现 3 疾病诊断
1
影像学检查方法(P186页)
一、X线检查
▪ 1、腹部平片:观察泌尿系阳性结石及钙化病变。 ▪ 2、尿路造影
(1)排泄性尿路造影(IVP):显示肾盂、肾盏 及膀胱的形态结构,大致了解肾的排泄功能。
(2)逆行性肾盂造影:适用于排泄性尿路造影不 显影或显影不佳者。
正常肾脏CT(增强)
增强晚期(肾盂期),肾实质强化程度减低,对 比剂分泌肾盏、肾盂。
二、MRI表现
▪ 在T1WI上,肾皮质呈中等信号,肾髓质呈低信号。 ▪ 在T2WI,肾皮质呈中等信号,肾髓质呈稍高信号,
皮髓质难以分辨。 ▪ 肾窦脂肪在T1WI 及T2WI上分别呈高信号和中高信号。 ▪ 肾血管由于流空效应表现为无信号或低信号影。
▪ 3、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检查肾血管病变。
二、CT检查
▪ 1、平扫:常规仰卧位。检查范围包括全部 肾脏,需同时观察输尿管,继续向下扫描 直至输尿管的膀胱入口。
▪ 2、CT增强扫描: (1)肾皮质期:静脉注入对比剂30~60秒 (2)肾实质期:静脉注入对比剂2分钟 (3)肾盂期:静脉注入对比剂5~10分钟 (4) CTA:CT血管造影 (5) CTU:CT尿路造影
▪ 复习思考题 ▪ 名词解释: 1、CTU 2、肾脊角 ▪ 简答题
肾脏CT增强扫描包括哪几个期相?
正常肾脏CT(增强)
增强早期(皮质期),皮质明显增强,并可见伸入 髓质间的肾柱,髓质呈相对低密度。
▪ ②实质期(注药后2分钟):髓质强化程 度类似或略高于皮质。
正常肾脏CT(增强) 增强中期(实质期),皮髓质均强化。
▪ ③肾盂期(注药后5~10分钟):肾实质 强化程度下降,而肾盏、肾盂和输尿管内 可见对比剂浓聚。
输尿管
肾皮质
弓状动脉 中间动脉 髓质
肾小盏 弓状静脉
常见型
分支型(无肾盂) 壶腹型(无肾大盏)
正常肾盂的不同形状
IVP:正常肾盂、肾盏
壶腹型肾盂
双肾盂饱满肥厚与 肾小盏直接相连,未 见明显肾大盏结构。
分支型肾盂
两组肾大盏直接 与输尿管相连,未见 明显肾盂结构。
正常IVP
显示双侧 肾盏、肾盂 显影清晰, 肾小盏呈杯 口状,边缘 锐利。双侧 输尿管走行 形正常,无 扩张。膀胱 壁光滑,充 盈时呈类圆 形。
双侧肾盂逆行造影
双侧肾盏、肾盂形 态及双侧输尿管走行 等均正常。
3、肾动脉造影 ▪ 动脉期:肾动脉主干及分支显影,自主干至
分支逐渐变细,走形自然,边缘光滑。无扩 狭窄及中断。
▪ 肾实质期:肾脏弥漫性显影,轮廓、大小 和形态可清晰辨认。
▪ 肾静脉期:肾静脉显影,但不很清晰。
肾动脉期
肾实质期
选择性肾动脉源自文库影
三、MRI检查
▪ 1、平扫 ▪ 2、增强扫描 ▪ 3、MR尿路造影(MRU)
2 正常影像学表现(P189页)
(一)、肾X线表现
1、平片 ▪ 肾:T12-L3下缘,右肾略低,大小
5~6×12~13cm,肾轴15~25度,双肾移动 度不超过一个椎体高度。
正常腹部平片
2、尿路造影 ▪ 实质: 皮质
二、CT表现
▪ 1、平扫:肾实质密度均匀,皮髓质不能分 辨,CT值约30Hu。肾窦内含有脂肪呈较低 密度,肾盂为水样密度。
双侧肾脏CT(平扫)
肾实质密度均匀,皮髓质不能分辨,边缘光滑, 肾门指向前内方。肾窦脂肪为低密度。
▪ 2、增强扫描:
▪ ①皮质期(注药后1分钟):肾血管和肾 皮质的周围部分及伸入椎体之间的部分 (肾柱)发生明显强化,而髓质仍维持较 低密度。
横断位T1W
正常肾脏MRI
横断位T2W
冠状位T2W
正常肾脏MRI
横断位T1W脂肪抑制技术
横断位Gd-DTPA增强皮质期
T1WI脂肪抑制像
正常肾脏MRI
T1WI上脂肪抑制检查时皮髓质信号强度差异更加明显。 GD-DTPA增强检查,肾实质的强化形式类似CT增强皮质期。
MRU
正常肾脏MRI
正常MRU表现与正常排泄性尿路造影类似,并可多个角度进行 观察。
髓质—肾椎体 ▪ 收集腔:肾盏—大盏、小盏
肾盂—常见型、分支型及壶腹型 ▪ IVP: 1~2分钟—肾实质期
2~3分钟—肾盂、肾盏开始显影 15~30分钟—显影最浓
▪ 输尿管:长约25cm,宽约3~4mm,有 三个生理性狭窄区,即与肾盂相接处, 通过骨盆缘处和进入膀胱处。
肾解剖结构 示意图
肾大盏
肾动脉 肾静脉
第五章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1 影像学检查方法 2 正常影像学表现 3 疾病诊断
1
影像学检查方法(P186页)
一、X线检查
▪ 1、腹部平片:观察泌尿系阳性结石及钙化病变。 ▪ 2、尿路造影
(1)排泄性尿路造影(IVP):显示肾盂、肾盏 及膀胱的形态结构,大致了解肾的排泄功能。
(2)逆行性肾盂造影:适用于排泄性尿路造影不 显影或显影不佳者。
正常肾脏CT(增强)
增强晚期(肾盂期),肾实质强化程度减低,对 比剂分泌肾盏、肾盂。
二、MRI表现
▪ 在T1WI上,肾皮质呈中等信号,肾髓质呈低信号。 ▪ 在T2WI,肾皮质呈中等信号,肾髓质呈稍高信号,
皮髓质难以分辨。 ▪ 肾窦脂肪在T1WI 及T2WI上分别呈高信号和中高信号。 ▪ 肾血管由于流空效应表现为无信号或低信号影。
▪ 3、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检查肾血管病变。
二、CT检查
▪ 1、平扫:常规仰卧位。检查范围包括全部 肾脏,需同时观察输尿管,继续向下扫描 直至输尿管的膀胱入口。
▪ 2、CT增强扫描: (1)肾皮质期:静脉注入对比剂30~60秒 (2)肾实质期:静脉注入对比剂2分钟 (3)肾盂期:静脉注入对比剂5~10分钟 (4) CTA:CT血管造影 (5) CTU:CT尿路造影
▪ 复习思考题 ▪ 名词解释: 1、CTU 2、肾脊角 ▪ 简答题
肾脏CT增强扫描包括哪几个期相?
正常肾脏CT(增强)
增强早期(皮质期),皮质明显增强,并可见伸入 髓质间的肾柱,髓质呈相对低密度。
▪ ②实质期(注药后2分钟):髓质强化程 度类似或略高于皮质。
正常肾脏CT(增强) 增强中期(实质期),皮髓质均强化。
▪ ③肾盂期(注药后5~10分钟):肾实质 强化程度下降,而肾盏、肾盂和输尿管内 可见对比剂浓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