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的定法

执笔的定法
执笔的定法

执笔的定法

朱幼棣

朱幼棣 : 生于浙江黄岩。做过矿山技术员,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历任新华社国内部副主编,工业采访室副主任,教科文、政治采访室主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副所长,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副主任。1992年被评为新华社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曾被国家地矿部授予“荣誉地质队员”,获首届萌芽创作奖、首届地球奖。朱幼棣在经济、地质、能源、医药、文学甚至书法等诸多方面有较深研究,被财经作家吴晓波称为“中国最杰出的历史地理学者”,出版过十多部著作,其中《怅望山河》(获台湾吴大猷科普奖)、《后望书》、《大国医改》、《无药》、《书风法雨》都畅销一时,影响巨大。

1

要写好字,首先有个怎样执笔的问题。

执笔是有法的。对初学书的人来说,掌握正确、高效的执笔方法,真的很重要。

书法家沈尹默(1883-1971)说:“写字必须先学会执笔,好比吃饭必须先学会拿筷子一样,如果筷子拿得不得法,就会发生拈菜不方便的现象。”

比喻很形象。筷子是两根,笔杆是一管,只是两根的用来夹菜,一支用以写字,两者粗细略有不同。

想起儿时外婆一再教我们如何“抲箸”吃饭夹菜。难道拿筷子也有什么讲究?——能把饭菜拨拉进嘴就好,年少时,我曾对外婆的话颇不以为然。也许外婆有些言重了,她说,在外边别人一看你拿筷子,就知道有没有“家教”。

曾看到一个电视节目,几个孩子比赛用筷子夹玻璃球,在几分钟里谁从罐子里夹出的玻璃球多谁就赢。这个游戏就直接考验孩子拿筷子的手法和指法。拿筷子手法正确的,夹的玻璃球就多。而平时两根筷子并在一起的孩子,此时就手忙脚乱,要么夹不起来,要么夹起玻璃球后,也很容易掉在地上,引来一片笑声。

长大后,我不止一次地感受到了使用筷子效率高的好处。成习惯了,吃饭时也会有意无意地看人家怎样“抲箸”。

——同样,不管是领导弄墨,还是书家挥毫,我往往也要瞧人家执笔有无“问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上小学时,还有写毛笔字课——那时不叫书法。每周有两节,都安排在下午。同学们都很喜欢,带上毛笔、墨和砚台。这门课作业是不打分的,期末也不考试,老师认为写得好的字,也只在上面画几个红圈。红圈越多,表明毛笔字写得越好。

在课堂上,老师一再教学生把笔的方法。因教室里同学多,看不太清,不是握得太紧,就是手指用力不均。祖父是书法家,毕生临池不辍。他手把手地对我的执笔进行了纠正,使我日后受益无穷。

现在,看到一些书法名家,在电视上讲书法,在公众场所泼墨献技,往往见他们把笔或五指攥成拳状,或五指横撑,能正确执笔的并不太多。心想,如此把笔难免会影响观众,致使谬误流传。确实,这也证实了古人所说的“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就是说,字即使写得好的,得笔法者并不多;而今天书法家虽众,但善书者并不多,得笔法者更少。

2

《书法要录》记载了自东汉蔡邕以来,至唐代徐浩、颜真卿、乌彤、崔邈,笔法传授有序的23人。古代没有书法专业,教学多通过言传身教,并执行规避的原则。而笔法传授的路径更显得扑朔迷离。

现在大家往往只知钟繇是与蔡邕、张芝、王羲之齐名的大书法家,以及他对真楷有开创

性的贡献。其实他还是三国时代的名臣,在官渡之战中给曹操送去了粮草,在魏国初建的时候就做了相国,封定陵侯,加太傅,世称“钟太傅”。据传蔡邕写了本关于笔法的书,后来到了韦诞的手里,钟繇向他借而不得。韦诞死后这本书也一同随葬了。“钟繇发其冢而得笔法”。——这在今天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诞,但在当时可能性是存在的。三国时期,社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为了筹措资金,盗墓成了个大产业,曹魏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了摸金校尉等官职,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用。

以后的故事,就有更多的演绎成分。有一种说法是,西晋末年,这本蔡邕的笔法,被藏在枕头里,带到了江南,后来又传给了王羲之。

魏晋之际,笔法并非单线传承,相当大的书法群体都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得汉魏书法的正统,而且总体水平已经很高,否则就无法解释北魏时期魏碑在楷书方面达到精妙绝伦、气势恢宏的艺术境界。由此想到,北魏时期草书的水平也可能不低,只是其书家无名、纸质作品也没有流传下来罢了。北魏时期的书法家郑道昭(约455—516)被尊为“北圣”,也是清代中晚期的事,他在山东的一些摩崖石刻,如《郑文公上·下碑》受到包世臣、吴熙载、康有为等推崇。郑道昭家世代为中原望族,自小受传统文化浸淫,并长期与鲜卑族贵胄相从,但其书法在北魏史书上并无记载,历史影响自然也无法与“二王”相比。

笔法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执笔、运笔、字的结构、布势等等。诸法之中,首先是执笔。

前人所说的执笔法,据说是王羲之七代孙智永禅师传给其外甥虞世南,这就是相传的五指执笔法,即用五个手指执笔——实际也是上指执笔,小手指托在第四指下面,起一点辅助作用。在笔管外边,是第二指(食指)和第三指(中指),笔管里边是大拇指和第四指。这四个手指成“雁行”排开,第二指和第三指略高,大拇指和第四指略低。这四个手指形成的“万向节型”力点,组成了两组灵活的“杠杆”。写大字与小字略有区别,除了笔管上握笔的部位有高低之分外,写小楷时,大拇指与食指一般齐平,这两指就可把笔管给捏住,其余手指位置不变。由于在笔管外有两个手指,所以这种执笔法又叫“双钩”,或“双苞”。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个大书法家,有《温泉铭》传世,此铭是他为陕西骊山温泉撰文并书,至于这个温泉是否为后来杨贵妃沐浴的汤池,已无从考证。李世民从虞世南处得笔法传授。虞世南(558—638)是越州余姚人,他笃志好学,学识渊博,谦恭儒谨,但耿直不阿,常犯颜直谏——据说他曾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学笔法,得“嫡派真传”。因此,李世民的笔法亦可上溯到智永和王羲之、王献之。

王右军在《笔法诀》中说:“大抵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筋力平均。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

王右军的书诀腕、指、掌层次清楚,特别是“实指”这一句,如何使各手指用力均衡,腕与指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这些只是要领,需要在不断书写实践中仔细体会才能掌握。

3

当代一些书法家不太讲究执笔。

有的自始至终如钢笔一样前斜或右倾,歪向一边,修修补补,书写往往成了“画字”。有行家说,一看执笔,就大致可知书艺高下了,这有一定的道理。

现在执笔中,单钩倒不多见,好多基本上像是“一把抓”,即笔管外面紧紧“抱着”三指或四指,而笔管里面只是个大拇指,看起来就费劲。——这与“单钩”有些相似,一边倒执笔写字时,不管里外,这一个手指是万万松不得了,这给书写时转笔运笔,带来诸多不便。

1962年9月,沈尹默在《人民教育》发表了《怎样练习写毛笔字》。这篇文字是为青少年朋友写的,行文直白,通俗易懂,其时沈尹默先生已经79岁了。

在同一期《人民教育》上,还发表了郭沫若的题词:“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培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

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但要成为书家,那是有一套专门的练习步骤的,不必作为对中小学生的普遍要求。”1957年后,中国的教育急剧左转,专业课受到了轻视,书法也被当作封资修。在此种情形下,能够坚持写字教育,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记得当时很多科学大家都给青少年写书,像华罗庚、苏步青都著有中学生课外数学读物。而现在名家专门为中小学生写普及性读物,反倒很少见了。记得上初中时还买过华罗庚写的数学参考书,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大增。沈尹默的谈书法,大抵也是基于普及。

当下,基本性的执笔要领,一些人要么不屑一顾,要么被故作高深玄妙的说法,搞得如坠云里雾里。

沈尹默指出:“前人执笔有回腕高悬之说,这可是有问题的。腕若回着,腕便僵住了,不能运动,即失掉了腕的作用。这样用笔,会使向来运腕的主张,成了欺人之谈,‘笔笔中锋’也就无法实现。”“又有主张五指横撑,虎口向上,虎口正圆,美其名曰‘龙眼’,长圆的美其名曰‘凤眼’。使用这种方法,其结果与回腕一样。我想这些多式多样不合理的做法,都由于后人不甚了解前人的主张,是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规定下来的,它是手臂生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而偏要别出心裁,巧立名目,腾为口说,惊动当世,增加了后学者很多麻烦,仍不能毕其成功,写字便成了不可思议的一种事情,因而阻碍了书法的前途。”①[1]这是极有见地的。

依照五指执笔法,笔管自然会竖直。坐正、笔竖直,这是提笔书写前的基本状态。字的笔画有各种形态,笔毫要随之变化,笔杆会有倾斜、转动等各种状态,但总体而言,像“不倒翁”一样,在书写过程中——至少在心理上——用笔要有这种“欲倾还立”的定力。

自然还有一种“握拳执笔”法,执笔就像手握棍棒一样,那只适合写特别大的字,用笔杆特别粗的毛笔,而且往往只用于题壁或在地面上写,那就超出了一般的书法,另当别论。

古代书论中,有关于“衣袖书”、“撮襟书”、“头濡墨书”等记载,多为书家一时兴起,用衣袖、卷帛,或用头发蘸墨狂书而得,新奇怪异,但书法的价值却说不上,至今也未见有传世的。现在,据称有专门擅长“巨书”的名家,写一个龙字用掉几桶墨汁,运笔像是拖拖把,而“善书”的也只是龙、虎、寿、福、和谐等几个字。写字时请领导出席,媒体报道——这更多的像是表演,哗众取宠,不具书法上的实际意义。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榜书古曰署书,萧何用以题苍龙、白虎两阙者也;今又称擘窠大字。作之于小字不同,自古为难。其难为五:一曰执笔不同,二曰运管不同,三曰立身骤变,四曰临仿难周,五曰笔毫难精。有是五者,虽有能书之人,熟精碑法,骤作榜书多失故步,盖其势也。”

有人对沙孟海(1900-1992)榜书称赞有加,认为几支大笔捆扎在一起写字,大胆使用笔肚笔根擦扫横抹,触笔成势,证明可以不讲笔法,其实这只是书法家在特殊情况下偶尔为之,有时甚至是无奈的选择。我少年时曾听祖父对沙孟海先生此种笔法有所评说,认为其势固雄强,但荒率粗陋与不精之处可见,常人也不可学。

4

执笔究竟有没有定法?一直有不同看法。

主流意见还是有定法的。

唐代贞元年间书家韩方明以擅八分书而闻名,他在《授笔要说》中历述笔法传授渊源,自认得到了真传,称“昔岁学书,专求笔法”。他在文中着重阐述用笔,认为共有五种执笔法,并推崇“第一执管”,其他四种都不足取,不是粗劣浅陋,便是气势骨力全无,有的握笔怪异,实为世人所笑。韩方明认为,正确的执笔法是“既以双指苞管,亦当五指共执,其要实指虚掌”,“平腕、双苞、虚掌、实指,妙无所加也”,能做到书写时力足而有神气。

宋朝米芾说:“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所以古人书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米芾的意思是,正确的执笔,才能得心应手,写出

各种不同的文字。米芾还说蔡京“不得笔”,应该是说他的笔法——包括执笔运笔可能有点问题。

声称“无法”的人常引用的一句话是苏东坡说的“把笔无定法”,但苏氏的原话还有下面半句:“要使虚而宽。”这不应忽略。

从以上几位书家所说的可以看出,正确的执笔指轻而掌虚,才能运笔自如。

一般地说,执笔既可“双钩”,也可“单钩”,手指在笔管上,既可高捉,又可低捉,可以说没有定法,但效率高下还是有的。就是说,不管怎样执笔,只要做到执笔的手掌像“虚拳”,而执笔的手指筋力平均,腕竖锋正,运用自如就可以了。苏东坡执笔用的是“单钩”,即五指中只有食指在笔管的外侧,用大、食、中三个手指着管执笔。若“单钩”执笔,无名指与小指缩进,便很难做到掌“虚而宽”。

苏东坡是怎样做到的呢?当时就有人讥评苏东坡不能双钩悬腕书写。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同为大书法家、诗人的黄庭坚,在仔细观察了苏东坡的执笔和书写后发现了他的秘密——原来苏东坡是提着手腕书写,在腕上用力和运动,不过因为腕离桌面稍近一点,人们一般看不出来罢了。据说单钩执笔,古今闻名的书家,只有苏东坡一人。

苏东坡是宋代书法“四大家”之首。他的才力极高,无论在行政管理、水利工程、诗词文学、绘画音乐,甚至美食烹调上都具有很高的造诣——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可以说“我书意造本无法”,而且还随心所欲,用一种效率不太高的“单钩”执笔,写出了一流的作品,这只有才力超迈的大师才能做到。

如果我们细看苏东坡留下的墨迹,还可以看出单钩执笔的一些不便与局限,其不足正如黄庭坚所说的“腕着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往往有意到笔不到处”。黄庭坚早期曾学苏东坡的书法,书风也相近,是否也学过苏氏单钩执笔?不得而知。但他后来一定洞悉了执笔的奥秘,大开大阖,挥洒自如,才在行书和草书上达到宋代的高峰。

苏东坡是宋代文坛的领袖,“粉丝”众多,但学他的单钩执笔法书写,几乎没有学成的,这就能说明点儿问题。这种“单钩”执笔法,如今在农民作工笔画时,倒常常看到。所以,才力超群的人执笔可以无定法,而常人未必能学得,这点初学者必须明白。正确的执笔方法,在习字时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否则无法之后,很可能就是无成。

现在声称“书无定法”的,大抵并没有才高八斗。多数是下不了苦功,基本没有入门的人,急于用旁门左道“闯入”,表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以博取书名。

5

还有一个问题是写字的姿势,有坐与站两种。一般地说,写较小的字宜坐,一般小字是指字径在三四寸以下的;大字和纸张篇幅大的字,宜站着悬笔作书。但姿势要正这是共同的。

坐势的基本要求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立势的基本要求是:头平、身躬、臂曲、足稳。

一般地说,坐着写字,椅凳不宜过低。足安是指两足要自然地放平踏稳,不要蜷腿踮足尖,切忌一脚或两腿抖动,以致影响身体稳定与书写。

当书写成为习惯爱好,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后,字体或大或小,书写或站或坐,便可交替进行。如房内空间足够,最好能固定一桌习字。笔、墨、纸、砚经常齐备,这样插空书写比较方便,也不用每次习字后都要收拾整理。当然,平常习字可用毛边纸或其他差一点的纸,用不着那么讲究。如果用惯了各种质量的纸,对书法还是有好处的。

一般来说,晚上站着悬笔临写几幅大字,凝神静气,运笔挥毫,如同打一套太极,或做一遍气功,一两小时后,会全身发热乃至汗如雨下。此后洗澡休息,容易酣然入睡,有如神会,梦中有时还能见到前贤的墨宝呢。

[1]①沈尹默:《沈尹默讲书法》,16页,北京,中华书局,2006。

书法教案2、执笔方法

执笔方法 如何正确执笔是能否正确用笔的前提,是能否把字写好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它被历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所重视。只要我们翻开古今书法理论的典籍,关于执笔方法的探讨比比皆是。如握管法、单钩法、双钩法、握管法、撮管法、捻管法、拨镫四字法,回腕法等等。这些方法各有短长,各具特点。 一个初学者应该怎样执笔呢?可以概括为:笔杆垂直、指实掌虚、自然放松。 最为普遍的是执笔法中的五字执笔法。下面我们对擫、押、钩、格、抵五字的含义作一简明的解释,以帮助大家了解这种执笔方法的特点。 擫,是用手指按的意思,是指用拇指指肚前端 在笔管左侧按住笔管。 押,通压,是从上而下用力的意思,是指食指 第一节在笔管右侧从上而下用力与拇指相对夹住笔 管。 钩,是弯曲,钩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弯曲如钩, 用第一节指肚前端钩住笔管前面。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无名指用甲肉相连之处从后向前推挡笔管。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紧靠无名指辅助它向前推挡笔管。 五字执笔法是用擫、押、钩、格、抵五字来概括说明五个手指的作用,它强调五指各司其职,又通力配合,执笔稳健,使笔能上下左右灵活运动。在运用五字执笔法时,注意用手指第一节的中上部分执笔,掌心自然空虚,即可符合“执实掌虚”的执笔要求。因此,我们认为初学者可选用这一执笔方法。 下面再谈谈关于执笔的松与紧的问题。很久以来,民间盛传王献之学书的故事。相传他小的时候,一天正在练字,他的父亲王羲之悄悄地来到他的身后,突然抽他的毛笔,竟然没有抽掉,于是,王羲之高兴的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有大名气。这则故事是唐代著名的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他的书论著作《书断》中记载了留传下来的,只是个传说而已。然而,后来的人们多依据他来说明执笔以紧为好,实际这是一种误传。一味强调执笔紧是失于偏颇的。执笔紧,易于稳健;执笔松,便于灵活。但是执笔过紧则不能灵活运笔,使点画受到制约。执笔过松,则会失去对笔的控制,使点画难以成形。因此,执笔的松紧要依据所写字体,风格及字形的大小来决定,应以松紧适度为宜,这个度就是在写一种字时能执笔稳健,又挥洒自如。

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一)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 如(图一)所示。2、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3、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二)正确的执笔方法。应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3厘米左右的笔杆下端。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处,笔杆和纸面呈50。左右。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这样书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如(图二)所示。 (三)正确的写字姿势的好处是: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预防近视、斜视、脊椎弯曲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二、常见的错误执笔方法及原因 1、吊腕。原因:上肢发育不成熟有关。 2、手腕屈曲。原因:由于孩子的手腕稳定不够,负责将手腕拉向上的肌肉群还不够力道或不懂怎么运作。 3、拇指包食指(见图三)。原因:手指指头欠灵活和力度。 4、拇指内收。原因:拇指欠灵活。 5、指头达近笔尖。原因:指头力度或触觉发展不足。 6、前四指执笔。原因:这多与前三指与后二指的分工发展欠成熟有关。 7、握笔太紧。原因:上肢发展欠佳,包括手指未能发展出独立的活动能力,触觉发展不成熟,手部力度调节能力弱等。

硬笔书法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

第一课时:硬笔书法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学写钢笔字的意义。 2.认识钢笔的结构和知道具体的使用方法。 3.掌握钢笔的执笔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这学期我们就要练习用钢笔写字了。但是,钢笔和我们用的铅笔一样,也有它的使用方法和执笔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使用钢笔和正确地握笔。 二、认识钢笔的结构和知道具体的使用方法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钢笔,观察一下钢笔由哪些部件组成。 2.学生发言,教师补充说明。 3.教师总结:钢笔由笔尖、笔杆和笔帽三部分组成,也可以分为笔壳、笔胆和笔尖。笔壳是用来保护笔胆和笔尖的(教师作演示)笔胆是用来吸收和装墨水的(教师作使用示范),使用前要把笔胆清洗干净,换用墨水前也要清洗干净。笔尖用来写字,使用时要保护好,尽量不要让笔尖撞上硬的

东西。在写字时要注意别让笔尖上的墨水弄脏小手和纸张。 三、学习执笔方法 1.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握铅笔的。 2.教师边作示范边归纳。上,拇指按在笔杆的左前方,指端稍靠上、靠后;食指近在笔杆的右前方,指端稍靠后些;中指指甲根部在内侧,即食指的一侧,抵在笔杆的右后方;无名指贴在中指旁,起垫起中指的作用;小指在无名指旁,起垫起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和小指不接触笔杆。笔杆向里靠在拇指的虎处,自然倾斜,笔尖向左前伸出。 四、学生练习握笔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的握笔方法。 五、欧阳修画沙练字的故事 诉说故意,激起学生练字的兴趣和决心。

第二课时:白字头(硬笔) 教学内容:白字头(2-6页) 教学目标: 1.掌握以白字头为偏旁的上下结构汉字书写规律,写好例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在例字中归纳书写要领,根据要领书写生字。 3.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正确坐姿和握笔姿势,激励学生练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以白字头为偏旁的上下结构汉字书写规律。教学难点:在例字中归纳书写要领。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钢笔、字帖。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欣赏导入 1.交流:同学们,喜欢美吗?想欣赏美的字吗? 2.欣赏含有白字头的字。 这些字写得很美,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也能写得一样美,大家有信心吗?大家想一下,在你认识的字中,哪些字分别属于这个偏旁呢?(板书课题)

写字姿势 执笔方法 书法教案

单元第二单元:用笔方法单元课时第一课时主题1、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总课时1第 1 课时 背景分析 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是学好书法的前提和保障。古人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对执笔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古人认为执笔无定法。 教学目标1、学会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2、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 评价设计生生互评:指出彼此写字姿势和执笔上的不足。 教师点拨:可以通过理论指导和教学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用笔方法。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课堂准备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巡视学生书写用具的摆放位置。 二、故事引路 讲一个书法家学习书法的小故事。 凡是学写字,必先学执笔。执笔要“紧”,还是要“松”,从来就有不 同的说法。关于“执笔要紧”,有一则小故事,说王献之五、六岁时学书, 王羲之潜于后,掣其笔不脱,乃叹日:“此儿当有大名。”这则小故事流传 很久很广,不少书法家从此作为“执笔紧”的依据,而我们在教学生写字时, 也常常强调:执笔要紧。关于执笔要松,历代也有许多书法家主张。苏轼认 为执笔要轻巧自然,笔才能挥洒自如;张长史认为执笔要轻松,不然会影响 手腕运动;米芾则认为:“把笔轻,自然天真,出乎意外。”就是说,“把 笔轻”,才能产生更美妙的线条。”“用笔之意在于动作。”这动作是笔的 运动。“把笔轻”,运笔方能不拘挛而挥洒自如,线条才能有天真自然、出 乎意外的变化。古人说:“一笔之内,棱侧起伏,书法俱备。”这也就是说, 每一点画中要有轻、重、快、慢、提、按的不同运动,从而产生粗、细、长、 短、方、圆、枯、润的不同线条,表现出遒劲、柔美、苍老、秀丽等不同的 效果,才能达到高度的,具有音乐节奏感的艺术水平。如果握笔紧,不论毛 笔还是钢笔,都不能达到至美的艺术效果。提笔就要松,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学生讨论交流,谈收获。 三、正确坐姿和执笔方法的示范与讲授 1、教师用媒体出示坐姿图,让学生观察,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坐姿。师 板书课题:写字姿势 坐姿要求:头正,身直稍向前倾,两肩要平,两臂自然分开,坐正,两 脚放平和肩同宽。(与写硬笔坐姿区别:左手放的位置不同) 学生学习坐姿,老师巡视,纠正坐姿。 2、媒体出示站姿图,和同学们一起总结要领:头正,身直(稍前倾), 肩平,臂开,左手伏案,脚放平与肩同宽。 3、媒体出示执笔图,同时补充课题:执笔方法 该部分的 设计目的在于 激发学生学习 书法的兴趣和 热情。

书法笔法-执笔

书法笔法——执笔的方法和书写的姿势 张维民 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写字,站着写还是坐着写,手怎样拿毛笔,手指、腕、肘乃至臂、身的姿势等都会对写字有影响。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姿 书写大小在10厘米以内的字或字较小的行草书,可采用“坐势”。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1.臂开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2.身直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 3.头正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40厘米。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翘二郎腿。 (二)立姿 如果书写大小在10厘米以上的字或篇幅较大的行草书,可采用“立姿”。 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 立式书壁(较少使用),书法教师在大班教学中书写示范时可应用。 立式书壁,即将纸竖挂在墙壁上站在壁前书写。其书写要领和俯写式差不多,但难度更大。因为面壁而书,为了视觉正确,要求面部与墙面始终保持平行,这全靠两腿屈伸来调节。再说书壁时,要准确掌握濡墨量,如果濡墨多了,墨汁就会滴下来。由于书壁能更好地训练运腕用墨技巧,故米芾也主张:“入学之法,在先写壁,作字必悬手。”悬手书壁是教师板书的一项基本功,师范生学习书法,平时要下意识地作书壁训练。

书法正确的执笔的方法

书法正确的执笔的方法 如何正确执笔是能否正确用笔的前提,是能否把字写好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它被历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所重视。关于执笔方法的探讨比比皆是,如握管法、单钩法、双钩法、握管法、撮管法、捻管法、拨镫四字法,回腕法等等。这些方法各有短长,各具特点。 一个初学者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执笔方法呢?当这个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翻阅古今有关执笔的诸多论述,从中发现唐太宗李世民的"指实掌虚"说与唐代韩方明的"虚掌实指"说是最富于智慧的。他们可谓不谋而合,一同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指实,是强调五指执管,把笔执稳。掌虚,是掌心空虚,以便于指腕灵活运动。执笔的要领说到底就是稳与活二字。 与这种理论相呼应的最为普遍的是执笔法中的五字执笔法。当代有关书法基础的教科书,都认定这种方法是正确的执笔方法。当代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对五字执笔法极为推重,他在《书法论丛·书法论》中说:"书家对于执笔法向来有种种不同的主张,我只承认其中之一种是对的,因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王传下来的,经唐朝陆希声所阐明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法。"沈先生的观点是否多少有些绝对,我们暂且不论。但我们却从中看到了五字执笔法的影响力是广泛而巨大的。 下面我们对擫、押、钩、格、抵五字的含义作一简明的解释,以帮助大家了解这种执笔方法的特点。 擫,是用手指按的意思,是指用拇指指肚前端在笔管左侧按住笔管。

押,通压,是从上而下用力的意思,是指食指第一节在笔管右侧从上而下用力与拇指相对夹住笔管。 钩,是弯曲,钩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弯曲如钩,用第一节指肚前端钩住笔管前面。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无名指用甲肉相连之处从后向前推挡笔管。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紧靠无名指辅助它向前推挡笔管。 五字执笔法是用擫、押、钩、格、抵五字来概括说明五个手指的作用,它强调五指各司其职,又通力配合,执笔稳健,使笔能上下左右灵活运动。在运用五字执笔法时,注意用手指第一节的中上部分执笔,掌心自然空虚,即可符合"执实掌虚'的执笔要求。因此,我们认为初学者可选用这一执笔方法。 切记,探讨执笔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把字写好,凡是有利于写好某种字体或某风格的都是可行的方法。

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执笔写字,一点一画都应尽心尽力.写字姿势得体,人才感到舒适、灵便.姿势正确,松肩振臂,凝神静气,还有益于身体健康. 坐着写字要做到“头正、身直、两臂撑开、两脚平稳”. 掌握正确地执笔方法与写字姿势同样重要. 执笔方法是:捏、托、垫、靠 捏:用拇指和食指地指肚靠指尖处捏住笔杆.食指地第一关节不能弯曲. 托:用中指地指甲上端左侧与肉相连处从内向外托住笔杆.写字时,这儿最为吃力.写字多时会压出小坑,甚至磨出茧来.这儿不用力,笔就抓不牢,运笔也就是不得劲儿.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垫:小臂、手腕和小指落放在桌上,无名指和小指请请垫在中指下,保证运笔灵活. 靠:笔杆向右后方倾斜,靠在虎口食指指关节地位置上. 执笔还须注意“指实掌虚”.指端用力,掌心要自然空虚;作为依托地小指和腕部,不要死压在桌面上,要虚提些.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执笔不可过于用力,否则影响运笔地灵活性,也易产生疲劳.执笔不可过低,手指距离笔端一寸为宜.执笔太低会影响运笔,还会挡住视线,造成头歪地毛病.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一、写字姿势 书写地姿势对于练习写字非常重要.正确地写字姿势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少年儿童身体地正常发育,预防近视、斜视、脊椎弯曲等多种疾病地发生.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正确地写字姿势是: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地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如(图一)所示.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执笔方法 执笔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笔地控制能力,运笔地灵活性,书写地速度,直接影响书写地效果.良好地执笔方法必须从小培养,否则,一旦形成习惯,纠正起来很难.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正确地执笔方法,应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厘米左右地笔杆下端.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地下方并向手心弯曲.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地最高骨处,笔杆和纸面呈.左右.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这样书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那传统观点认为,正确地握笔姿势地要点在于眼睛距离书本市尺,胸口距离桌沿拳宽,握笔处距离笔尖~3cm,但这种标准姿势地推广并未能真正遏止近视发病地不断增长.他们调查了

毛笔字的正确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

毛笔字的正确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书法基本常规) 毛笔字的正确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书法基本常规) 通过毛笔练习毛笔字,学习书法技巧,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地执笔,因为执笔的方法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灵活自如地运笔把字写好。 一、关于毛笔字执笔法 历来有很多说法,什么单钩法、双钩法、凤眼法、回腕法、拨镫法、五字诀、八字诀等等,这么多的“法”,看起来挺玄妙的,真是有点使人摸不着头脑,无从学起。其实,执笔法并不神秘,也不复杂。宋代大书法家苏东坡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句话是说,执笔很简单,没有固定的方法,只要灵活自然,便于书写就行。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执笔呢? 执笔又叫拿笔。由于毛笔已不是我们现代流行的使用书写工具,拿笔、用笔的方法与钢笔、铅笔大不相同,为了能使柔软而有弹性的毛笔在书写时笔锋能在笔画的中间运行,做到“中锋运笔”,我们必须掌握正确的拿笔方法,前人传下来的拿笔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五指执笔法”最为常用易学。

这种执笔法,强调每一个手指都在执笔中发展挥作用。前人将五指各自的作用概括为(yan,读作厌)、押、钩、格、抵五个字。因此五指执笔法又称“五字执笔法”。如图: 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①以拇指和食指将笔杆拿起,即用拇指、食指的第一指节相对捏住笔杆;注意大拇指的第一关节要向外凸起,不要凹下去。 ②中指并于食指的下面,并向内勾住笔杆,注意也要用第一指节;(因为手的第一指节感觉最灵敏,最灵活,应用也最多。) ③无名指的指背向外抵住笔杆的内侧; ④小指跟在无名指后面,两指合力,抵住笔杆,起辅助作用。 切实掌握五指执笔法,还需要注意以下几项要领: 第一、笔杆必须正直不歪斜,这样毛笔的主锋则正,写起字来才不会像拿刷子刷东西一样。 第二、执笔要注意做到“指实掌虚”。即在执笔时手指接触笔要实,手掌要虚,五个手指捏笔要紧密靠拢,手掌心空虚,像握着

第一课 铅笔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写字教案

第一课铅笔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教学目的: 1.掌握铅笔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2.能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练习写字。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书写时精神集中。 4.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在习字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欣赏几幅硬笔书法作品,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 2.说说自己的感受。 3.师:一笔好字看了以后,令人赏心悦目。但是要写好字必须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铅笔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板书课题,第一课,铅笔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二、写字姿势 1.出示正确的写字姿势图。 请学生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坐的? 总结: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2.全班学生练习正确的坐姿,师巡视纠正不良坐姿。 三、执笔方法

1.老师讲解执笔方法 2.老师示范,学生学习执笔,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四、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写“三、九、中、元” 老师巡视,重点指导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五、课间活动 手指操,活动手腕,促进手指和谐操作。 六、学生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练习写字。 七、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课,我们懂得了书写时只有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正确,才能做到正确、整洁,有速度,希望同学们多写多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横和竖的写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横和竖这两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包括起笔、收笔。 2.写好带有这两种基本笔画的字“十”、“三”、“工”等,注意生字中横、竖的写法。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规范书写的习惯,先读帖,再临帖,后评品。 4.继续培养良好的握笔姿势,坐姿。 教学准备: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正确执笔方法及写字姿势要领

正確執筆方法及寫字姿勢要領台(九O)體字第九OO五五二一七號一、姿勢: (一)雙腳自然平放。 (二)全身重量平均座落臀部。 (三)腰幹挺直、不倚桌。 (四)前臂平放桌面、左掌五指自然分開平置以固定或移動簿本。 (五)兩肩持平、頭部端正。 (六)眼與簿面距離保持三十五公分以上。 二、執筆: (一)前臂全部平放桌面以維持穩定性。 (二)以大拇指、食指、中指握在筆桿等高的同一環節上距筆尖二~三公分處,筆桿自然靠在虎口處。 (三)筆桿與簿面成四十五度角,眼睛需能看到筆尖。 三、運筆: (一)手指輕握,指關節成圓弧狀,除大拇指外,餘四指排列密合,無名指與小指輔助中指,掌心中空。 (二)以小指下方手掌側緣為支點,腕關節運筆為主,手指關節運筆為輔。 (三)左右筆劃運腕,上下筆劃運指,斜向筆劃腕指並用。 附註: 1、鉛筆以B或HB筆心為宜。 2、簿面紙質勿太光滑,國小低年級作業簿格子長寬為二公分×二公分,字旁注音格子為二公分×0?八公分;中年級以上作業簿格子邊長至少一?五 公分。 3、每一筆劃至少0?五毫米粗,顏色不宜太淡。

正確握筆姿勢圖示說明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寫字練習(由字體結構練習寫字) 獨體字: 一了人刀力又下上口土大女子小山工不中夫尺心手文方日月木毛水火父片牙牛王冊凹凸市本母永瓜生田白皮目石立交光印年米羊羽老耳肉衣西串弟我求見貝身車並亞京來兔妻東爭表金長門雨非畏面頁飛食首乘真馬高巢票魚鳥寒象愛鼠龜 左右結構: 孔比他加功北叫外奶幼休份吃地好她池行住伴伸但作你伯佈冷別利助吹吸吵均圾壯妙形快抄抗扶把抓村沙汽牠防依供例到味呼和垃妹姐姊帕怕拉招拍抬放明服朋枝林杯注泳河波泡炒物狗玩社肥信城律持指拾枯柳洋流洗活派相秒秋紅紀胖虹倍值借們倡候剛孫射師徑時校浪消海浮浴祖神站蚊記健側動唱彩情接推採救教晚涼淺清淋混猜眼粒細船傍剩啼喊喝喉報愉握椅棵植港游渡湯渴測滋猴評跑郵陽飯飲傲勤嗎嗅塘媽愧新暗暖煙獅睛腳蜂詩話路跳飽嘈慢歌演滿漁種網綱膀說銅餅價嘻嘴增彈數樣樓澆磅編誕請課豬餓餘操橙樹機澡燈燃獨積糕糖褲貓輸錶錢鋼險頭鴨龍戲燭環績縫聰臉餵歸獵蹤雞騎繩蠅鏡願勸嚨護歡灘驗觀 上下結構: 分天少主兄冬出去只它先多字安早百血努告忘志忍步災男走足兒忠昏果爸花采青亮勇室客思急春是星美背苦英哥哭員夏家息拿旁書桌烈益笑臭草隻剪晨梨眾蛋雀雪單富惡悲登發筆絲菜裂集雲塗愚慈想愁愈會照萬筷節聖落葉雷電察熊管聚裳製鼻寫慰熱箭箱篇膚蔬賣震髮齒壁學築聲臂舉醫霧警彎籠聾驚 左下包孕結構: 爬建起鬼從進遊道遇趕遠適遲避還麵 左上包孕結構: 友右左危在有房虎屋看病康處瘦

正确的握笔姿势方法(附图)

正确的握笔姿势方法 孩子刚刚开始学写字,姿势很重要,家长们要帮助纠正。发现错误,让孩子及时改正。如果现在形成了错误姿势,以后就很难改正。写字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和一寸。一拳是胸离桌子一拳,眼睛离桌面一尺(一胳膊肘),手到笔尖一寸(两个手指头宽)。拿笔的姿势是:食指,拇指捏着;中指托着,笔杆躺着(躺在虎口上)。 正确的握笔方式: 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笔杆与纸面保持六十度的倾斜,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正确的写字姿势: 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纸,纸要放正。要给孩子配备高矮合适的桌椅。当孩子要写字时,首先提醒他注意姿势,然后再帮助他纠正错误姿势。只要持之以恒,孩子一定能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

下面介绍正确的执笔方法供大家参考。写字时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大拇指和食指自然弯曲,形成椭圆状,手指尖(食指)应距笔尖约3厘米。中指的第一关节从后面抵住笔杆,笔杆斜靠在虎口处,无名指和小指一齐弯曲,依次靠在中指的后面。笔杆与作业本保持六十度的倾斜,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三要、三不要、三个一: 三要: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要向远眺望;要坚持做眼保健操。 三不要:不要在光线过强或过弱下看书,不要走路做车看书,不要躺下看书。 三个一:一尺、一拳、一寸。眼睛看书一尺,胸部离桌一拳,距离笔尖一寸。

写字姿势与执笔方法

写字姿势与执笔方法 一、写字姿势 书写的姿势对于练习写字非常重要。正确的 写字姿势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提 高书写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正 常发育,预防近视、斜视、脊椎弯曲等多种疾 病的发生。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上身坐正,两肩齐平; 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 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 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 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如(图一)所示。 二、执笔方法 执笔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笔的控制能力,运笔的灵活性, 书写的速度,直接影响书写的效果。良好的执笔方法必须从 小培养,否则,一旦形成习惯,纠正起来很难。 正确的执笔方法,应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右手执 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3厘米 左右的笔杆下端。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处,笔杆和纸面呈50。左右。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这样书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如(图二)所示。 如何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发现班上很多孩子写字时握笔姿势不正确,尽管每节课不断地提醒,但

孩子,可能是出于习惯,很难改正。昨天在网上看到一段资料说孩子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对视力危害很大,所以我很着急,在学校我们会时刻监督提醒他们,希望家长朋友在家也要注意纠正孩子错误的握笔姿势。下面是我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觉得以下文字对错误姿势的分析很有道理,并配有图片。 经过反复观察与思考,我认为学生写字时头很低,且有的学生还弯着脖子写字,罪魁禍首是执笔方法(包括握笔姿势和握笔高低)不正确。而引起学生执笔方法不正确的主要原因是由学生写字过早引起的。现在的家长和幼儿园由于想让孩子早点学会写字,而在孩子手部肌肉未发育的情况下让孩子去握笔,已经违反了儿童生理发展规律(实践证明已经受到惩罚,但孩子是无辜的。)生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肌肉的发育是不平衡的,比较大的肌肉先发育,细小的肌肉发育要晚些。初入小学,跑、跳都很自然和协调,但是手部肌肉才开始发育,做精细动作的能力较差,握笔写字是比较费劲的。让孩子在幼儿园就学习写字,为时过早,容易形成了各种适合自己的不正确的执笔方法(不同儿童手部各部分的肌肉发展是不同的,如拇指包食指原因是手指指头欠灵活和力度。拇指内收原因是拇指欠灵活。指头达近笔尖原因是指头力度或触觉发展不足。)如果家长和教师没有能力纠正孩子错误的姿势,那是误人子弟。而要改掉这个坏习惯,就要花几十倍甚至百倍的精力。让小学教师来承担这项任务也的确难为大家了,如果每节课化去大量时间来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也不是很现实,毕竟40分钟内有很多教学任务要完成

执笔法

毛笔该怎么拿?史上最全执笔法 关于执笔,启功曾经说过,怎么舒服怎么来。历代书法名家是如何执行的呢?大多和启功观点相似,因人而异,执笔无定法! “执笔无定法”,清代周星莲说此语出自欧阳修,康有为说出自苏轼。苏轼《论书》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首出谁人之口,并非其要,要紧的是这句话道出了执笔的真谛。 执笔本不复杂深奥,与使用筷子道理相似。使用筷子是为了把饭菜夹到嘴里,执笔是为了有利于写字。一桌人围在一起吃饭,“执筷”的方法不尽相同,但都夹得利落。我们认为执笔的确“无定法”。 民国书家中有“江南大儒”之誉的钱振锽(1875 -1944) 《名山书论》中所言“大抵古人执笔只求其便,今人执笔只求其难,吾不能不伤今人之愚矣”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语时,不能不佩服其见识之高远。 今天,我们就看看古代书法大侠们是如何握笔的,让我们穿越千年看看当时的”书法教育视频“。 一、东汉的执笔 东汉时期执笔图像中大部分为握管之法式,握管法为方公开式的执笔方法,也必有二指单钩法的存在,二指或三指单钩的执笔法可视之为文人与民间一般性的执笔法。 【东汉】《仓颉》﹙部分﹚画像石山东临沂博物馆 图中仓颉以左手执笔,大指斜翹贴笔杆,四指握笔,为握管式的执笔法。笔杆前粗后細尾尖。

【晚唐】《说法图》﹙部分﹚敦煌壁画大英博物馆藏 图中菩萨及弟子部分用握管式法执笔,或可看作汉代流行的握管法之遗风。二、晋朝的执笔 东晋时代普遍流行的执笔方法应为二指单钩之法。所以,书圣王羲之的执笔方法也极有可能为二指单勾法。

【西晋】《对书俑》雕塑永宁二年(302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塑像的执笔方法为握管式执笔法,可以看作为汉代主流性执笔法的延续。

第一课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毛笔教案

第一课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坐姿和执笔方法。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巡视用具摆放位置。 二、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学习的小故事,教师出示坐姿挂图,让学生观察。 三、讲授新课。 通过挂图,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出坐姿,先板书课题:第一课:写字姿势(其它内容待挂图出示后再补上)。坐姿要求:头正,身直稍向前倾,两肩要平,两臂自然分开,坐正,两脚放平和肩同宽(请同学们说出与写硬笔字坐姿的区别:左手放的位置不同)。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坐姿。老师出示站姿挂图,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要领:头正、身直(稍前倾)、肩平、臂开、左手伏案、脚放平与肩同宽。老师出示执笔挂图,同时补课题:执笔方法。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执笔方法: (一)捏:大拇指和食指末节捏住笔管(虎口成圆形或扁圆形)。 (二)勾:中指勾住笔管,紧贴食指。

(三)顶:用无名指末节的背部(指甲和肉相连部)向外顶住笔管。 (四)靠:小拇指靠着无名指,不接触笔管。 (五)指要实在地握住笔管,掌心空,掌要竖起来,手腕要平。老师边演示,边让学生练习,边纠正。学生可能有些紧张,用力过大,老师要提醒。小结:坐姿、执笔一块总结。再练习一下站姿。 四、巩固练习:完成硬笔部分的作业,要求和字头像,老师巡视行间,纠正一些毛病。 五、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课下练习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第二课米字格和笔画名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认识米字格和笔画名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写字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米字格和笔画名称。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检查书写用具摆放的位置、坐姿、站姿和执笔。 三、讲授新课。老师:四四方方一座城,四条公路穿城中,两条最长,两条最短,看看四条公路组成一个什么字?黑板上贴有一张方白纸,标出中心,用四张红纸条,请同学贴出。老师出示挂图,同时板书:第二课:米字格(后半部分待讲到时再添上)。老师和同学一起给米字格起名:1.横竖中线;2.两条斜线;3.左上格、坐下格;4.右上格、右下格。老师可采用抢答方式,让同学说出米字格的各部名称。老师出示“永”字挂图,同时补课题。和同学一起按顺序说出它的名称(横画和挑画应适当加辅助虚线,帮助同学认识,如图)。为了使同学的思路清晰,先在图上表好数字: 1. 点2.横3.竖4.钩5.挑6.撇7.短撇8.捺老师可采用指哪个笔画让同学说哪个笔画,由慢到快,待同学熟悉后可进行比赛。 四、总结米字格和笔画名称,完成硬笔部分的作业,可提出要求: 1.临得像; 2.要有起笔和收笔; 3.捺要写得自然。学生书写时伴以音乐。老师巡视行间,发现优点,纠正错误,以利总结。 五、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课下练习写字

硬笔正确执笔手法.

在入学教育的第二课时宝贝们学习了执笔姿势的方法,在逐一纠正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宝贝执笔姿势非常不正确,于是我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尽快的改正错误的姿势从而为写汉语拼音写字打下好基础呢,搜集了很多相关材料,希望能帮助我的孩子们! 古人云:“凡学书者,先学执笔”。可见执笔方法对于练习写字是非常重要的。执笔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笔的控制能力,运笔的灵活性,书写的速度,直接影响书写的效果。有些学书者虽有写钢笔字的基础,但执笔方法还不正确,必须认真纠正。 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充分发挥书写技能,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还能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预防近视、脊锥弯曲等疾病的发生,有益健康。这也是写字最基本的要求。有些学书者虽有写钢笔字的基础,但写字姿势还不够正确,必须注意纠正。 正确的执笔方法是:拇指、食指、中指分别用第一节从三个方向合力捏住笔杆下端,即

拇指、食指从笔杆的前部左右夹住笔杆,食指稍前伸,而中指以指甲的上后侧抵住笔杆的后下方。距离笔尖约一寸左右,指尖低于拇指、食指。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向手心弯曲,紧靠中指下方,对中指起运笔协调作用,不能接触纸面。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第三节的最高骨处,向右后方倾斜,和纸面早50度左右的角度。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空若蛋形。这样,书写时才能灵活运笔,提高书写效果。另外,食指和大拇指不见面,中间留有距离。握笔位置约在转笔刀所削的花边上面一点,把花边露出来。 首先,先统计一下错误的执笔姿势。 (1)横搭型:儿童写字缓慢、写字太用力、容易疲倦。 (2)埋头型:把拇指藏在食指后面,是第二多儿童犯的执笔手势。 (3)扭曲型:拇指扭曲,以食指顶著笔杆。

写字的姿势与执笔方法

写字的姿势与执笔方法 正确的写字姿势与执笔方法,不仅形象美观大方,也有助于把字写好,不可小视。 一、写字的姿势 写字的姿势很重要,姿势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能否写好字,还关系到身体健康。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发育阶段,不正确的书写姿势,便可能导致难以纠正的坏习惯,甚至影响身体的发育。 写字不仅是运用几个指头的问题,而且需要指、腕及配合贯注全身的气力。在书写中针对字的大小和条件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姿势。’ 写字是全身各个部位相互配合的整体过程,也是全身之功集于一毫的运动过程,如果没有眼(睛)、心(脑)、手三者的紧密合作,是写不好字的。 要写好字,就得将全身的功力通过臂、腕、指灌注到笔端,使笔力借墨毫达于纸上。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那就须有最佳状态的写字姿势,因为“心”正才能身正,身正才能笔正,笔正才能锋正,锋正则为中锋,中锋乃笔法之首则。 根据一般写字的实践,写字大体有坐势、站势、蹲势三种。 1.坐势 写不太大的字一般用坐势。坐势的基本要求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八个字,也就是这几个部位相互配合好,才能舒适、协调、得力。 头正:就是头部端正,稍微前倾,不要歪斜。这样视线正,下笔才看得准,有利于把字写端正,也可防止损伤视力。 身直:就是身子要坐端正,两肩齐平,腰部挺直,胸部自然张开,保持精神振奋。另外,胸部距离桌子里沿有约一拳左右的空间,这样既能自由舒畅地呼吸又能称心如意地活动,因而有利于写字。 臂开:就是两臂自然撑开,左手按纸,右手执笔,这样两臂均衡,写字就可挥洒自如。俗语云:“写字要拉开架势”即是此意。 足安:就是两脚要自然放平,稳踏在地上,两脚之间分开的距离应因人而异,以自身舒适为度。当然过宽过窄都不好,更不要将两脚交叉或踮起脚尖,或翘起二郎腿抖动着,或把脚蹬在前后左右的桌、凳的横木上。这样就可以使下肢得力而能运上气力来,所谓“全身力量到毫端,定气先把两足安”是有它的道理的。 2.站势 站势的要求是:头俯、身躬、臂悬、足开。 头俯:就是头朝前微俯,与纸面保持适当的距离,即能通观全部,又感到头颅舒适。 身躬:就是上身微前倾,腰背稍弯躬,“力发乎腰”,肩带动腕,用尽腕力,使尽笔势。但身子弯得要适当,以进退灵活,伸展自如为原则,这样可使笔势奔放,气韵横生而兼顾全篇的行气和章法。 臂悬:就是肘腕俱离桌面,整个手臂悬空,笔势来往,自然开张。注意左手要按在

古人常见的执笔方法有两种

【临摹过程】 ◎读帖 在临习之前将选择好的帖认真观察、分析,我们称之为“读帖”。意思是要像读书一样,去深刻体会,仔细揣度。孙过庭《书谱》说:“察之者尚精”,就是指此。 我们已知道书法分成用笔和结字两大环节。相对来说,结字在外形上容易看出并理解,我们反复多看几遍,一般对某家某体的结字特点总能留下较深的印象,但用笔就不是一下就能看出来的。如果我们使用的是墨迹影印本,尚能看出运笔时的轻重缓急,用墨的浓淡枯润,以及细微的牵丝来,这对我们学习下笔、行笔、收笔的动作,洞察点画之间乃至字与字之间的笔势,都大有益处。但我们如果实在得不到墨迹影印本,只有石刻拓本,那我们要格外仔细地观察,特别是注意下笔处、收笔处、转折处这几个关键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最能反映用笔的痕迹。如这样,就能捕捉那些有形无形之间的行笔妙处。姜夔《续书谱》说: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赵孟頫说:“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读帖达到了这样境界,才能进一步做到得心应手。 ◎临帖 《书谱》还提出“拟之者贵似”,这是临帖子的基本原则。我们说学书贵神似,这是对高一级的要求来说,神寓于形,如果初学者不得形似,又何从求神呢?所以我们要求临帖要像帖上的字,如果不像,便要仔细考虑,是否在用笔、结字上没有体会到帖上的笔意,再深加细察,穷其究竟。所以读帖与临帖应双管齐下,读懂了,才能临得像。在基本点画用笔过关后,我们要求在临帖时不要看一笔写一笔,至少是看一个字写一个字,最后达到看一行写一行,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这样,才能学到形神兼备。进一步再背临,也就是默帖,更提高一步是意临,使古人书迹,为我所用,在继承中自己发挥创新。相传王羲之临钟繇《丙

执笔的方法和运笔的技巧

执笔的方法和运笔的技巧 执笔的方法 执笔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指运法,二是腕运法,三是肘运法. 指运法: 指运法是运笔的其中一个持法,做法是将左手垫于右手之下。通称枕腕式。指运法书写时最稳且牢固,可作为练习运笔的第一步骤,由此而进步至提腕或悬腕,就较容易许多。 腕运法: 腕运法就是固定肘部,将腕部提起,一般通称提腕式。而此法将腕部提起,活动范围就较枕腕式大,可以书写较大的中字。但也不适合书写于大字,因为肘部仍着地,活动范围仍受限制。 肘运法: 肘运法是连肘部一起悬空,一般通称悬腕式。而此法以肩膀为中心,腕肘均不放于案上,所以最为灵活,活动范围最大,挥洒自如,易于表现笔力。适用于大楷、行草等书体。总之,悬腕式是运笔的极致用法,如欲尽善尽美,此法非熟练不可,不然大字无法逞其雄势,行草不得其纵逸,各不得要领是也。 运笔的技巧 1.点 前面说过,点有斜点、竖点、左点等之分,其中斜点是最为常见的。侧点的运笔过程是,逆锋向左上方下笔,然后换转锋尖改向右下方运行,再回锋收笔。点是汉字的最基本笔画,其他任何笔画都可以看成是点的延伸。有人把毛笔的点的运笔特点总结为: “落笔轻、着纸重、取势远、出锋快(或收笔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2.横 在毛笔书法中根据横的形态可分为短横和长横以及尖横和圆横等。横的基本运笔方法是: 落 笔时要“欲右先左”。然后向竖势稍作顿笔,(这时要稍停顿、提笔,就是让笔豪回收后再行笔)待铺毫后再向右中锋运行, 行到中段,须稍提起,让中间部分稍细到收笔时再像写点一样,顿笔回锋收笔,即所谓“有往必收”。 3.竖

竖的运笔方法,落笔时,注意“欲竖先横”。然后向横势稍作顿笔,(这时要稍停顿、提笔,就是让笔豪回收后再行笔)在中锋运行时既要注意劲健挺拔,又不可写得太直太光滑。如果是悬针竖则出锋收笔,垂露竖则回锋收笔。 4.撇 撇和捺就像是字的翅膀,一般要写得自然、舒展、飘逸。其基本写法是逆锋起笔(或稍顿笔),(这时要稍停顿、提笔,就是让笔豪回收后再行笔)然后向左下方中锋运行再出锋收笔。写撇要注意“力到锋尖”,特别是写中楷、大楷,一定要把力送到撇尖,切忌顿笔后快速撇出的那种草率的写法。 5.捺

五指执笔法

一、五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同样是五指执笔法,又因手格的张开和并拢、笔执在指尖处还是手指第二关节处而形成多种形式,古人称之为“凤眼”、“虎口”、“鹅头”等五指执笔的不同态势。 枕腕枕腕是执笔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书写的方法。也有采用一种叫“臂搁”的竹片来搁手的,一般用于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将纸洇潮。用枕腕法书写毛笔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稳,适宜于写小楷或一寸见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搁死了难于移动。如果再写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悬碗来书写。 悬腕悬腕是执笔的手腕悬起,离开桌面,肘(Zhou,上臂与前臂相连的、突出且可活动的部位)臂仍靠在桌上的书写方法。这种方法,手腕活动范围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关节还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较平稳,可写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写对联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悬肘法来书写。 悬肘悬肘是执笔的手臂全部悬空来书写毛笔字的方法。这种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没有一点妨碍,可以任意挥洒,不管写大字、小字都很适宜,是最佳的书写方式,也是书法家普遍采用的方法。宋代的大书法家米蒂,连写小楷字都用悬肘法来写,可见他功力有多深。当然初学者没有必要这样做。 二、执笔的高低与松紧 执笔的高低是指执笔的手指(无名指)与笔头之间的距离,距离长就是执得高,反之,距离短就是执得低。执得高,手执在笔杆的中部或尾部,书写时手腕或手指移动一分,笔毫就会在纸上移动一寸,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结体也会奇趣横生,因此,这种方法有利于写行书和草书。但由于执笔高,手中之力传递到笔尖的距离远,笔画容易浮滑。相反,执笔低,笔力易于到达笔尖,笔圆较沉稳,有利于写篆书、隶书及楷书。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林散之先生写草书仍然低执笔,他并不依赖手指的拨动以求得草书结体出于意料之外的奇趣,而是靠手腕、手臂的协调动作追求笔画的沉着痛快。 初学者练正楷,执笔应该低一些(离笔根约1寸),使笔画稳健些。执笔高了,变

第1课 毛笔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第1课毛笔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教学目的: 1、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笔画的基本运笔方法,使他们能感受到毛笔书法的美妙,激发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2、能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练习写字。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书写时精神集中。 4、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在习字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毛笔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教学难点:能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练习写字 教学准备:毛笔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欣赏毛笔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文字中陶冶情操,初知“书法”的概念,激发写字兴趣。 二、预习思考 1、谈谈欣赏毛笔书法作品的感受? 2、谈谈平时写字的姿势是怎样的? 3、正确的执笔方法是怎样的? 三、合作达标 1、谈谈欣赏毛笔书法作品的感受? 飘逸、好看、令人赏心悦目、羡慕…… 2、谈谈平时写字的姿势是怎样的? 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A、(1)坐势——端坐桌前,腰背自然伸直,上身可略向前倾,与肩同宽,左臂弯曲,手自然放置桌上,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手也可压在纸上,起到稳定纸的作用。右手执笔,笔不必正对头的中间部分,可偏向头的右侧,以能看到笔尖运动为宜。坐势书写又有枕腕,悬腕,悬臂等区别。 (2)采用坐势书写时,一般适合写两寸以内的较小的字,如小楷,晋人行书,唐人楷书等。 B、(1)立势——身体站立不依靠桌子,上身前倾,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左手手掌平放在桌面上,左臂可直可曲,以能自然支撑桌面为宜,右手悬臂执笔。

(2)采用此种姿势适合写两寸以上的字。 C、(1)蹲势——蹲在地上,两脚分开,略比肩窄,左手按纸,右手悬臂执笔,一般是在大的厅堂空地上写,便于把握通篇章法。 (2)这种姿势适合于巨幅长篇(写巨幅作品时脚可踩在作品上面)。 3、正确的执笔方法是怎样的? 大拇指的第一节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这就是所谓的“五指执笔法”,右手五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 四、交流展示 1、全班学生练习正确的坐姿,师巡视纠正不良坐姿。 2、全班分小组互相检验执笔方法是否正确 五、反馈总结 1、学生练习写“三、九、中、元” 老师巡视,重点指导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2、手指操,活动手腕,促进手指和谐操作。 3、总结 同学们,学了这课,我们懂得了书写时只有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正确,才能做到正确、整洁,有速度,希望同学们多写多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反思: 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我认为写字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在第一节写字课上,我首先注意养成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二、还要养成学生整洁的习惯。教学时我不仅要求学生保持作业本的整洁可观,还要求学生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注意衣着和手指的清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