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报刊标题的美感功能的表现手法及翻译_许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外语教学1999年第4期(总第77期)
英语报刊标题的美感功能的表现手法及翻译
许 菊
标题在新闻体裁的作品中起着浓缩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因而被视为新闻报道的眼睛和灵魂。
英语报刊标题是集信息功能、美感功能与祈使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语言载体。
其信息功能表现在它能把新闻内容最精彩的部分揭示给读者,让读者通过标题这个窗口即可抓住新闻的重要线索;其美感功能则在于它的匠心独运、不同凡响的语言形式能给读者带去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以及心灵中的回味;而信息功能与美感功能兼备又是标题实现吸引读者注意力和阅读兴趣的祈使功能的重要依据。
英语报刊标题具有简约、醒目、概括和风趣的艺术风格和美感功能。
在报刊标题的翻译过程中,在忠实再现原语的信息功能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维护原语的美感功能,使译语和原语对读者具有同样的吸引力,是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简约美、音韵美和幽默美三个方面谈谈报刊英语标题美感功能的表现手法及翻译方法。
一、标题的简约美及翻译
用词精练、简约是报刊英语标题的重要语言特色之一。
为了适应信息高度密集的现代社会的需求,英文报刊一方面积极扩大版面,增加新闻信息的刊载量,另一方面则在新闻字数的压缩方面大做文章,力求以最精简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涵,所以,省略句、小词、缩略词,甚至即兴合成词被报刊英语广泛应用。
而新闻标题更是字字珠玑,惜墨如金,简约之风盛行。
短语式和单词式标题的应用之广为中文报刊所无法比拟。
各种辞法的应用使新闻英语标题不仅文字简约,而且寓意深刻。
译者如不认真研读原文,并对标题的内涵和语言形式反复推敲,就难以抓住标题的神韵和精髓,译出的语言只会形似,而非神似。
在翻译用词简洁、语句凝练的标题时一般要采取增词、补义、形象转换等辞法手段,以适应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审美情趣。
例如:
(1)The economy Smile
经济迈出低谷The Ec onom ist
本题以主、副标题的形式出现。
主标题仅用一个“笑”字,用拟人的手法喻指美国经济的复苏。
译语同用拟人手法,但喻体形象有了变动,即由原语的面部形象(笑)转为动作形象(迈出低谷),既译出了原语的寓意(经济由衰向盛),又保留了原语的言内意义(拟人),而且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Bubble Economics(The Economist)
香槟经济,还是泡沫经济?
Bubble一词语义双关,既有“泡沫”之意,又可理解为“香槟酒”(bubbly)的俚语说法。
原作者在选词上的这种故意的模棱两可是有意引导读者产生“香滨经济等同于泡沫经济”的联想,而这种联想正与本则报道的主体思想吻合:法国香槟酒业连年亏损,内部空虚,犹如“水分”很多的泡沫经济。
Bubble一词在汉语中缺乏对等的双关表达法,但译作者通过双关分译和巧设的疑问不仅译出原语的双关意义及两义在本语境中的对等关系,同时也再现了原译因为双关修辞而产生的婉约美。
34
DOI:10.16482/j.sd w y37-1026.1999.04.012
(3)A Conspiracy of Silence (Newsweek)
共守缄默 为维琪傀儡政府开脱
本标题直接取自成语“conspiracy of si-lence”(保持缄默的密约)。
本文影射二战结束后戴高乐将军与贝当领导的前维琪卖国政府握手言和、并签订为其卖国行径守密的秘密定的一段不光彩的历史。
成语用词简约,但寓意深刻,对本族语文化的读者具有丰富的联想意义和美感功能,但对他语文化的读者来说这种深层的联想意义往往不能自发地产生,则需要译者的明示。
本标题译者根据语境所增补的语用意义(即联想意义)“为贼守密”使译作标题悬念顿生,大大增加了译作的吸引力和祈使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作和译作读者对成语理解上的差异。
(4)Play ing Globocop (Newsweek)
出兵索马里
美国再扮世界警察
本报道从当事国的角度评论美国继出兵波黑以后,又派军前往索马里的一系列维和行动的利与弊,以及美国在未来世界将会扮演的角色问题。
golbocop乃作者自创新词,由global(世界)和cop(俚语“警察”)二词合成,含幽默、讽刺意味。
“Playing Globocop”和汉语的“扮演世界警察”在语用意义(插足他国事务)和言内意义(幽默、讽刺)方面均相似,因而可以直译。
但原作者为求简洁和醒目,将引发评论的新闻事实“美国又出兵索马里”列在标题后兼具副标题和导语双重功能的一句长长的说明文字之中,汉译时宜用副标题的形式将之突出,避免原文信息的损失。
二、标题的音韵美和翻译
英国现代作家毛姆(W.S.M aug ham)在总结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词有其力、其音、其形;惟考虑这些方能写出醒目入耳之句。
”语言文字的醒目、入耳是英文报刊招揽读者的两大法宝。
为了产生醒目、入耳的效果,标题作者纷纷在词语之间音的押韵、形的一致和节奏的对称方面刻意追求,因而头韵、腹韵和尾韵等可以制造听觉和视觉美感的语音修辞形式成了报刊英语标题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由于英汉语音、语义系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音韵效果往往难以对等翻译。
在翻译头韵等语音修辞时,译者特别要在词语的选择上多加推敲,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语体特色,或以适当手段替换补偿;如果实在不能做到音义俱佳,则只好舍音取义,求神似而弃形似。
下面就头韵、腹韵、尾韵三个方面谈谈以音韵美为特色的报刊标题的翻译方法。
(一)头韵(Alliteration)
头韵指由于相邻的一组词的起着辅音的重复而产生的音韵。
由于头韵简明生动,可以渲染对比、突出重点、平衡节奏、加深印象,因而深受新闻记者的偏爱。
在标题中使用头韵,在英语报刊中已成为一种时尚。
例如,在1998年9月12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中共载文34篇,标题选用头韵的就有11篇,头韵的使用率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头韵的翻译要领如下例所析:
(5)Hellfire from the Heaven (Time)
天上的地狱之火
hellfire与heaven头韵相押,重音和音节对仗工整(ˋhell-fire;
ˋhea-ven),配合使用,使标题增添几分音的韵美和节奏感。
同时,二词指称意义相对(地狱之火———天堂),加在一起,意指空中有难,用来比喻西德发生的一起空难事故,实乃传神之笔。
直译后的标题保留了英文标题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但音韵效果欠佳。
(6)M agnetic,Magnificent M eril (Life)
美貌动人、美名高筑的美瑞莲
原题采用头韵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风趣地描述了曾荣登奥斯卡影后宝座的Meril
35
S treep的两大非凡之处:魅力无穷、成就辉煌。
用音意结合法汉译后的标题以“美”音重叠排比的方式比较完美地译出了原题的音韵色彩。
(7)Jassy in Jeans,Sassy in Sw eater
(Ibid)穿上牛仔裤,活泼可爱;套上毛线衫,潇洒迷人
这是一篇评论英国前王妃戴安娜的服饰风格的文章标题。
jassy与jeans,sassy与sw eater分别押头韵/d/和/s/,两个滑动的音符似在叙说戴妃生前轻盈多姿的风采,给读者带来听觉和视觉上的美妙感受;同时, jassy与sassy,jeans与sweater元音押韵(后者押视觉韵),使标题节奏感顿生。
原题就象是一首节奏欢快、音符和谐变幻的动人乐曲。
译文也采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并选用不同的动词和形容词表达法,以展示原语节奏感强,音韵变幻的美感功能。
(二)腹韵(Assonance)
腹韵,又称元音迭韵,指相同或相似的元音在相邻的词中的重复出现。
腹韵能给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
前面第(5)、(7)例既是头韵,又是腹韵。
另见下例:
(8)Hits and misses Time
空中打击与闪失
本文报道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中打击历次误击平民目标的新闻事实。
题中两个表示动作的名词hits和misses意义反差强烈,加上元音押韵,词尾辅音押视觉韵,频频空袭却屡击不中的戏剧效果跃然纸上。
笔者为译出原文的音韵效果和口语化风格,特用偏词“闪失”代替常用词“失误”。
(9)Canada:New Toy,Old Story?
(Newsweek)加拿大:新保守党上台,归问题可排?
“New Tory,Old Story”是加拿大以坎帕尔为首的进步保守党的竞选口号,意为坎帕尔(new Tory)一旦主政,着手解决前政府遗留下来的问题(old sto ry)。
标题选词匠心独具,用new Tory取代a member of Prog ressive Conservative Party,用词既生动简练,又与old story迭韵成趣。
译语传达了语用意义,同时比较忠实地再现了“新”与“旧”的对比关系。
(10)PLO:M a ker or Br ea ker of P ea ce in Mid ea st
(U.S.News and World Report)
(A)巴解组织:中东和平的缔造者或破坏者
(B)中东和平,成也巴解,毁也巴解
标题maker与breaker,peace与mideast 分别押节奏舒缓的双元音/ei/韵和长元音/ i:/韵,使标题具有音乐美。
同时,maker与breaker词义相对,强调巴解组织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笔者列出了两种译法。
(A)是直译,语言平淡生硬,未能译出原文言内意义中的韵味;(B)属意译,模拟中文读者熟悉的对偶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较好地传译了“maker or breaker”的言内意义(音韵对偶,语义对照)和语用意义(巴解的关键作用)。
(三)尾韵(Consonance)
尾韵又叫辅音押韵,主要指词尾辅音的重叠。
例如:
(11)The Grea t Whi t e Wai t
(Newswe ek)大雪铺天盖地,民航频频告急
本文报道1999年初横扫美国中西部地区的那场罕见大雪使美国多家航空公司被迫停航的严重事件。
标题以white借代snow,并省掉了wait前后的其它语法成分,使三个以/t/音结尾的单音节词紧紧相连,构成气势逼人,音韵铿锵的修辞效果,造成一种事态万分火急的气氛。
译文用六字对偶句和押脚韵/i/的形式基本上再见了原文尾韵排比的修
36
辞效果和美感功能。
(12)Trad ers,Deal ers and Surviv ors
(Time)巴林:发展贸易,精心经营,求得生存 (沈寿源译)
本文标题直接取材于原文末尾巴林本国官员所说的话:“We trade,w e deal,w e su-vive.”三个表身份的名词尾韵排比,说明巴林所面临的形势和所要扮演的角色。
语言活泼,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
鉴于直译效果不佳,译者改用巴林官员原话中的动词,参照文章内容,译为三个字数相等的并列词组,构成排比,同时将文章分栏栏目的“巴林”并入标题,作为主语,使读者一目了然。
三、标题的幽默美及翻译
英语文化崇尚语言的幽默感。
报刊文章经常趣话连篇,妙语连珠,连最严肃古板的人也不得不为之心动。
新闻标题更因其突出的位置而成为编辑记者各显神通、尽展幽默才能的场所。
英文报刊制造幽默的手段千奇百怪。
有利用同音异义、一词多义玩文字游戏的幽默,有措辞故弄玄虚的幽默,有将抽象事物具体化、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的幽默,有故意“滥用”俚俗语的幽默,有将典故、习语、谚语改头换面的幽默……。
总之,幽默产生于人为的语言反常、言过其实给读者带来的始料未及的感觉。
创造既能揭示新闻主题,又可博得读者开心一笑的幽默标题很难,它是作者智慧和语言技巧娴熟的象征。
而将这种内在美和形式美统一的语言在译文中再现更非易事,因为英语中产生幽默的语言现象在汉语中可能存在空缺,如建立在英语人名读音(如Ma-jor,Mark Tw ain,Bill Clinton)基础上的文字游戏就往往令译者一筹莫展,只能顾此失彼,单译标题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
而英语中能给语言以幽默感的形象化说法也通常与汉语读者的联想习惯不十分合拍,如英语中用“拉链锁住嘴”表示“严守秘密”就不合汉语习惯,直译则显得生硬做作,令人费解,更无幽默可言。
这时,我们可采取意译法和形象转换法,用中文读者喜闻乐见的幽默方式替代英语的幽默说法,并确保二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所体现的内涵是一致的。
(一)由双关语产生的幽默
双关语是英语标题制造幽默效果的常用手段。
它是一种有趣的文字游戏,利用音或义的巧合进行同音异义的偷换,有意使语句同时具有双重含义,来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殊效果。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同一词语很难在这两种语境内同时达到音与义的叠合,因此双关语的翻译较难兼顾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双关语的形式美的难译,下例可见一斑。
(13)M ajor's Rivals:Mino r Threat
(Newswe ek)梅杰的对手无力对抗
“M ajor”是谐音双关。
从逻辑上讲,它指的是英国前首相梅杰的名字,但作者巧妙地将Major与Minor前后排列,形成“大”与“小”的语义对照。
“M ajor”的原意被偷换,题目因此而妙趣横生。
但是“梅杰”之音与“大”字之义不可能交汇在同一个汉语词上,所以译者无法玩同样的文字趣味游戏。
但译语通过“对手”与“对抗”首音的重复,译出了原语的语用意义及部分言内意义。
但是,由双关产生的幽默感并非完全不可对译。
请见下例:
(14)The Sun sets for last tim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太阳》的陨落
题中大写的“Sun”显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那个恒星,而是指香港英文小报《太阳报》。
“太阳的陨落”喻指《太阳报》的停刊。
译者借助书名号译出了“太阳”的真实身份,同时也
37
保全了原语的幽默色彩。
(15)Soccer Kicks Off w ith Violence
(The Times)足球开踢
拳打脚踢 (梁洪浩等译)
kick off语义双关。
它原是足球用语,意为“开球”,在本语境中与violence连用,还有“拳打足踢”之意。
本新闻的是比赛双方一开球就动起武力来了。
译文用了两个含义不同的“踢”,较成功地译出了kick off的双关意义。
幽默效果基本得以再现。
(二)由比喻、拟人、夸张等形象化手段产生的幽默
比喻、拟人、夸张可分别通过形象化、具体化的比拟以及言过其实措辞取得幽默效果,也是新闻标题制造幽默感的常用手段。
这类修辞表达法一般以意译居多。
例如:
(16)A Vow to Zip Hip Lips (Time) 誓将守口如瓶 (刘宓庆译)
原题使用罕见的夸张方式,幽默新奇。
若直译,应为“发誓用拉链锁住嘴”,原语的俏皮话在译语中似乎成了一句实言,既无幽默可言,又失去了原语的深层涵意。
(17)Europe is Alive and Kicking
(Newsweek)欧洲活力犹存
alive and kicking用拟人手法将欧洲人格化、形象化:它既象是一个仍然健在并活得挺有精神的老人,又象一条虽然出水仍然活蹦乱跳鱼儿。
译者选择了意译的处理方法,比较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但不如原语形象生动。
(18)Push Comes to Shove
(The Ec onom ist)从磕磕碰碰到大动干戈
push and shove为英语习语,相当于汉语的“推推搡搡”。
“Push Comes to Shove”的字面意思是“从轻推到重推”,在本语境中比喻西方与前苏联之间摩擦的升级。
比喻形象生动。
译文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象征意义,同时语言也比较风趣。
(三)由成语改头换面产生的幽默
成语以其简练的文字和固定的格式为母语读者所熟悉并喜闻乐见。
但是如果创作者在特定的语境下有意去歪曲,篡改成语的个别词语,赋予成语以新的内涵,则往往可以取到滑稽幽默,令人忍俊不禁的奇特效果。
活用后的成语在翻译时,既要照顾成语原来的风格和意蕴,又要让译文读者感觉得出成语被有意篡改后的趣味性。
(19)Com monweal o r Woe?
(The Spectator)英联邦:公益还是祸害?
本题是习语w eal or woe(是福是祸)的活用。
commonw eal语义双关:作“公益”讲时,与w eal意近,与woe构成语义对照;同时,Commonweal又可作Commonw ealth的同义词解,意指英联邦。
因此本题的深层含义是怀疑英联邦是否真如名字所说的那样是件有益于大家的事。
翻译再现了原语的指称和语用意义和部分言内意义,但幽默感有所损失。
(20)Libety,Equality-And lnsecurity
(Newswe ek)自由、平等,不安全
本题的幽默之处在于广为人知的固定说法“Liberty,Equality,and Fraternity”(自由、平等、博爱)被有意“调包”:“博爱”被换成“不安全”,并由破折号与前文隔开以示强调(重尾修辞)。
标题具有幽默、讽刺的意味。
译语忠实地传达了原语的形和神。
综上所述,英语报刊标题的美感功能具体体现在文字的简练、醒目,音韵的和谐、悦耳,以及语言的幽默、风趣等各个方面。
由于英语和汉语属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前者是拼音文字,后者是表意文字),(下转第46页)
38
sounded as though someone w ere calling her.
“Li…chee…Li…chee…”
A fruit peddler met Lingchi walking up the road.
“Lichee.Li…chee…”
An embarrassed smile adorned Huang ling chi's face.
She smil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fruit peddler.
上述改动避免了大量的汉语拼音,再现了谐音效果,同时省去一个脚注。
对英美读者而言,这样的译文读来更为简明流畅、亲切自然。
笔者的这种处理方法极有可能引起争议,比如三十年代的东北是否有卖荔枝的小贩,将“黄良子”译为Ling chi是否忠实,将“黄瓜茄子”变为“荔枝”以及把“菜担子”改成“水果担子”是否违背了翻译原则,等等。
但究竟哪一种方法能量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神韵,只好请读者作出评判。
谁是真正的读者问题想必不会引起多少争论。
至于究竟哪种翻译方法更“忠实”,这一问题恐怕仍是见仁见智。
分歧的焦点就是:不具备可读性的“忠实”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忠实。
若论哪种方法读者最欢迎,恐怕只有真正的读者才最有发言权。
钱钟书先生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说得好,好的翻译为作者赢得读者,坏的翻译使作者失去读者,因为译文好,读者才会进一步产生愿望去阅读原作。
⑦我们译者必须树立良好的读者意识,因为只有读者真正满意,才算真正对得起原作者。
注释:①原文引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王治奎等编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35页;译文见《大学英汉翻译教程参考译文分册》,第7页②《翻译的基本知识》,钱歌川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版,第47页③《英汉翻译概要》,靳梅琳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44页④《英汉互译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95页⑤《英汉互译教程》(上册),杨莉藜编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84页⑥译文及评述均引自“文学作品汉译英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刘士聪,《中译英技巧文集》(《中国翻译》编辑部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2年版,第106—107页⑦“林纾的翻译”,钱钟书,《翻译论集》(罗新璋编),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98—699页
(上接第38页)英语中由字母读音和形状所体现的言内意义(如押韵、双关语)在汉语中不容易找到对应语;同时,英、汉两种文化对同一语言现象(如比喻、夸张)所产生的联想意义也存在差异,英语中被认为幽默风趣的语言若直译成汉语则往往显得生硬做作,无幽默可言。
所以,在标题的翻译时,我们既不可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也不可全然抛弃这种形式。
而应从语言功能着手,在优先传译原文的深层涵意的前提下,通过辞法替换手段对原文的语言形式做必要的调整和变通,创造出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和汉语读者的审美情趣、集信息功能和美感功能于一体的译文标题语言。
参考书目
陈宏薇主编:(1998)《汉英翻译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陈宏薇著:(1996)《新实用汉译英教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陈生保著:(1998)《英汉翻译津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刘宓庆著:(1998)《文体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范家材著:(1992)《英语修辞赏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Peter New mark,1998,A Tex tbook of Translation,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Ltd.
Peter New mark,1998,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Ltd.
Eugene A.Nid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Shang hal Fo 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