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南繁加代栽培技术-精选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南繁加代栽培技术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海南省全境并非都适合大豆加代,五指山以北冬季温度较低,不利于大豆的生长发育,只有五指山以南,尤其是三亚至崖城一线是大豆南繁加代的首选基地。海南省大豆南繁最佳时期是11 月至翌年4 月,该时

期灾害性天气如台风及雨量较少,日均温22 C以上。现将大豆南繁加代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地整地

大豆南繁加代栽培选择地势较高、有灌溉条件、砂性和盐性较小、基础肥力较高的地块。土壤质地不能太砂,以免土壤保肥保水性能差,大豆生长后期缺乏营养元素;土壤质地不能太黏,以免土壤通透性差,影响大豆发芽,造成产量降低[1] 。结合深耕一次性施复合肥600〜900

kg/hm2作底肥。根据多年的种植观察,大豆南繁加代栽培根系上很少有根瘤菌形成,因此施肥量大,

尤其是氮肥,掌握好氮、磷、钾的配方,然后耢3〜4 遍。整地时如果土壤墒情较差,为提高整地质量,可在整地前浇1 次水,利于保全苗。根据所需起垄做台,土壤砂性较小、较大的地块,垄距分别为50〜65、70〜75 cm。起垄后,用耙子耙平垄台,细碎坷垃,达待播状态。

2 播种

11 月初播种较为合适,可避开台风和洪水的袭击。播种时

利用人工开沟点播或用人工点播器播种。播种密度:选留单株的,株距为10 cm;扩繁种子的,株距为2.0〜2.5 cm,以不倒伏为

宜。因大豆在海南省种植,生育期变短,植株变矮,如密度太小,

只是增加个体的产量,而总体产量因密度小而降低,建议种植密

度为40万株/hm2左右,最低不少于30万株/hm2。

3 田间管理

3.1 中耕锄草

由于海南省气温高,加上施肥和灌水的特殊原因,杂草生长

很快,因此要注意中耕锄草,避免草荒。中耕主要以人工为主,3〜4 次[2-3] 。

必要时根据草情可采用化学除草,中耕在开花前进行,一般中耕

3.2 科学灌溉

海南省进入冬季降雨稀少,因此及时灌溉是保证大豆生长良好的先决条件。海南省气温高,晴天多,蒸发量大,土壤保水性能差,水分损失快。根据田间湿度情况,一般7〜10 d灌溉1次,后期大豆叶片变黄时,籽粒基本鼓满可以停止灌溉[4] 。停水时间太早籽粒不饱满,过晚则延长收割时间,同时籽粒鼓的太大,不利于翌年播种出苗。

3.3 及时追肥

针对海南省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差的状况,为保证大豆生长期肥料充足,要根据大豆长势及时进行追肥,促进植株生长,达到高产的目的。大豆2 〜3片复叶、花期结合灌溉各追肥1 次,每次施尿素150 kg/hm2 。

4 病虫鼠害防治

4.1 病虫害防治

由于海南省气温高,病虫害种类多,发生速度快,且常常同时发生,所以要提前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一般大豆真叶展开后即喷药防治,等到发现病虫害时再喷药,往往很难控制。并且喷药时杀虫剂杀菌剂同时使用,为避免产生抗药性,应经常更换农药。

开花结荚期可喷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一般7 d 左右喷1 次[5] 。

大豆结荚鼓粒期是防治虫害的关键期,此时防治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大豆籽粒的质量,因此药液浓度和药量适当加大,喷药间隔时间适当缩短,

喷施时要认真操作,不漏喷,不重喷,不留死角,豆荚、叶片上下兼顾,直到叶片变黄、荚皮变色后方可停药。

4.2 鼠害防治

一是化学防治。大豆播种后,将药剂与地瓜、稻谷、花生、

香蕉等做成毒饵,均匀撒于大豆田,或在其周围每隔3〜5 m 放1 堆毒饵,每次都要调换诱饵,并定期检查,随吃随补,开花前

需加大药量。二是设置屏障。在大豆田外围插1m高的木棍,每隔2〜3 m插1根,将塑料布一侧固定在木棍上,另一侧固定在地下,把地围起来,每天早晨巡视1 圈,发现破损要及时进行修补,从而达到防治鼠害的作用。三是“电猫”防治。“电猫”是一个直交两用的电容器,在大豆田周围每1〜2 m 插1 根木棍或筷子,地面上留5〜6 cm,每个小棍上倒扣1个装过青霉素的小

空瓶,瓶口周围缠绕金属线把地围起来。金属线一端与“电猫” 相连,另一端终止。“电猫”电源的正、负极分别与电屏的正、负极相连,地线接大地,通电后,当老鼠触到金属线就会使电容器构成回路,将老鼠击晕,看守“电猫”的人根据报警指示灯显

示的线路,寻找击晕的老鼠处死,3〜4d防治1次效果最佳。

5 收获

一般11月初播种的大豆,翌年2 月初即可进行收获,

下转第41 页)上接第38 页)

收获时以荚、粒成熟作为标准,由于光周期的影响,大豆在海南省的生长期相对较短,不足90 d ,造成荚粒虽然成熟但茎杆及部分叶、柄仍成活,荚粒夜间很容易受潮,若收获较迟,大豆籽粒容易发生紫斑病。大豆南繁加代栽培常常处在旱季,气温高,空气干燥,大豆容易炸荚,因此一般宜在早晨收获大豆。若人力充足,可一次性全部收获。收获后拉运到场院晾晒,待荚皮干后进行脱粒,避免品种间机械混杂。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