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经典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遇事深入思考, 行为高出世俗,以至使 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曰:“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 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 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屈原回答说:“我 听说,刚洗过头的人 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 灰尘,刚洗过澡的人 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 埃。 怎么能让干干净净 的身子,去沾染污浊 的外物? 我宁可投身到那湘 江水中,让自己葬身 在江中鱼腹之中。 怎么能让洁白纯净 的东西,蒙受世俗尘 埃的玷污呢?”
<楚辞>
问: 与“楚辞”是否相 同?
答:不同。《楚辞》是 一本书,是我国第 二部诗歌总集,其 中最主要的作品是 屈原写的。“楚辞” 是屈原吸取楚地民 歌营养而创立的一 种新诗体,叫“骚 体”,因《离骚》而 得名。
简介屈原的影响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 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 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 “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 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 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 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齐读课文第二段
请同学翻译
重点词语 凝滞
与世 拘泥,执着
随着时代
搅浑百度文库水, 其 语气助词
淈其泥
何故 自令…为
为什么
使自己…呢
参考译文
渔父又问道:“识时务的人不会受 事物拘束,反而能随着时代的推移而 变化。世人全都污浊,您为什么不趁 机搅浑泥水掀起浊浪?(意思是您为 什么不随波逐流?)大家都喝醉了, 您为什么不去吃些酒糟喝些薄酒呢? 为什么要深远思索,行为高出世俗, 使自己被流放呢?
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 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
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
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路 漫 漫 其 修 远 兮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举世 见放
参考译文
屈原被流放,在江潭湖畔 一带游走,一边行走,一边 吟叹,脸色憔悴,身体枯瘦。 一个打鱼的人看见了就问他 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什 么缘故到这个地步?“屈原 回答说:“整个世界都是污浊 的,只有我是清白的,所有 的人都喝醉了,只有我是清 醒的,因此我被流放。“
概括本段内容
屈原流放江潭 渔父见而问故
4 渔父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文章刻画了渔父这位高蹈遁世、 不愠不怒、心平气和的隐者形象,是 为了与屈原形象形成对比、衬托,更 突出屈原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 大人格。
5 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 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 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 人生选择?请谈谈你的看法。
屈原断然拒绝,宁赴鱼腹, 决不受尘世之垢,同流合污
请同学齐读最后一段
翻译课文
第4段重点字词
• ① 渔父莞尔而笑: • 微笑的样子。 • ② 鼓枻而去: • 敲打(名作动) 离开 • ③ 可以濯我缨 洗
渔父微微一笑,摇着船 浆离开了,于是歌唱道: “青禄的汉水清澈啊,可以 洗我的帽缨;青绿的汉水 混浊啊,可以洗我的脚。” 于是离开,不再和屈原说 话。
概括内容
渔父诚心劝告屈原 与世推移随波逐流
齐读课文第三段
重点词语
沐 浴
洗头
洗身 抖抖
振衣 察察 汶汶
皓皓
皎洁的样子
污浊的样子 洁白光亮
参考译文
屈原回答说:“我 听说这样的话,刚洗 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弹 帽子,刚洗过澡的人 一定要抖抖衣服。怎 么能用洁白的身子, 去蒙受污浊的外物呢?
我宁可跳进湘江,死在鱼腹之中, 怎么能让光洁明亮的洁白品德,去 蒙受世俗的尘埃的玷污呢?

------

渔 父
给下列词语注音 渔父

弹冠
Tán guān
mén hào
憔悴
枯槁
qiáocuì 汶汶 kūgǎo 皓皓 gǔ 莞尔
淈其泥
餔其糟 歠其醨
wǎn yì
zhuó
Bū zāo 鼓枻 Chuò lí 濯我足
请同学齐读课文
翻译课文第一段
本段重点词语 颜色 形容 至于
脸色
形体容貌 到达 这个地步 整个世界 被流放
屈原名句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④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⑤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⑥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⑦民生各有所乐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 ⑧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⑨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⑩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⑾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⑿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概括大意
渔父在 歌声中离 去。
屈原既放,游于江 潭,行吟泽畔,颜色 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 我独清,众人皆醉我 独醒,是以见放。”
• 屈原被放逐以后,在 湘江一带徘徊,在江 边边走边吟唱,他脸 色憔悴,形体清瘦容 貌枯黄。 • 渔翁看到后问他说: “您不就是三闾大夫 吗?为什么落到这地 步?” • 屈原回答说:“全 世界的人都肮脏只有 我干净,大家都醉了 只有我醒着,因此被 流放。”
背景知识
屈原年轻时受怀王高度信任,官为左徒,是 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他当时仅二十岁, 可谓少年得志。后来上官大夫进谗,说屈原把 他为怀王制定的政令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于 是怀王“ 怒而疏屈 平”,以后,楚国内政 外交发生了一系列问 题,屈原屡谏不听, 反而被流放到汉北。 怀王二十年,秦诱骗
怀王于武关相会。屈原 极力劝阻不听,而怀王 小儿子子兰却力主怀王 入秦,结果怀王被扣, 三年后客死于秦。顷襄 王接位,子兰任令尹。 七年后,顷襄王不顾国 人反对,与秦结为婚姻 由于屈原极力反对他们的可耻做法, 屈原遭受再次流放。
屈原遭第二次流放 后,楚国的形势越加危 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 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 原眼看祖国灭亡,悲愤 交加,于是自沉于汨罗 江。后人为了纪念这位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就把每年的五月五日作 为纪念节日。
屈原的主要作品 有《离骚》《九歌》 《九章》《天问》《 远游》《卜居》《渔 父》等。 屈原的作品开创 了我国抒情诗浪漫主 义的新时代。
问题探究
1.文中的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 文中显示了他怎样的人格? 文中的屈原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 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强者,是 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 与众不同,独行独立的高洁志士形象; 文中显示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 伟大人格。
2 从文中找出关于屈原的外貌描写, 并分析其作用。 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这些描写活画出屈原英雄 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 立的外在形象。同时也暗示了屈原所 遭受的困境和挫折,体现了屈原所处时 代的黑暗政治环境,为下文写屈原守节 不渝、清白终身、宁死不同流合污作 铺垫。
3从文中内容看,渔父是一个怎样的 人?对他的看法,你是怎么认识的?
渔父是一个主张与世推移、随遇而 安、知天达命的隐者高士。他的看法 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如 与世推移,变换角度,灵活处理世事 在保持自己品性不变的前提下,做出 更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而不必自暴自 弃,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这对我们 很有借鉴意义。
课内练习1
判断句式特点
① 行吟泽畔 ② 是以见放 ③ 圣人不凝滞于物 ④ 自令放为 ⑤ 以身之察察 ⑥ 受物之汶汶者 ⑦ 遂去,不复与言
省略句 被动句 被动句 被动句 定后句 定后句 省略句
课内练习2 游于江潭
至于斯 凝滞于物 葬于鱼腹 定计于鲜 在 表方位 到 表方向

表被动
在 表处所
在 表时间
——唐 戴叔伦
离骚未尽灵均恨, 志士千秋泪满裳。
——宋 陆游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 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 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 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 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 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 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 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 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文本解读
之名句赏析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
渔父曰:“圣人 不凝滞于物,而能 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 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 餔其糟而歠其醨? 何故深思高举, 自令放为?”
渔翁劝他说:“圣人 不拘泥于外物,并能够 随着世道而改变。”
如果世上的人都浑浊, 为什么不搅浑泥水,推 波助澜呢? 如果大家都醉了,为 什么不跟在他们后面吃 酒糟饮薄酒呢?
对 表对象
具于五刑
仆于妻子
对于 表对象
课内练习3 见而问之
而能与世推移 淈其泥而扬其波 餔其糟而歠其醨 而蒙世俗之尘埃 莞尔而笑 就 表顺承 却 表转折 并且表递进 不译表并列
不译表顺承
地 表修饰 不译表顺承
鼓枻而去
悼 屈 原 名 句 鉴 赏
沅湘流不尽, 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 萧萧枫树林。
屈原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 政治理想,在政治黑暗、理想破灭、 国土沦丧之时,毅然赴死,把人格、 理想看得比生命都重要,以死来体现 生命的意志和尊严。司马迁出于公正 为李陵辩护,得罪皇上,又没钱赎罪 从而选择了令肉体和精神都极度痛苦 的生,是为了完成自己规定的人生使 命,完成千古史记,成就人生大事, 为后世立言,突破了传统的生死观和
渔父莞尔而笑, 鼓枻而去, 乃歌曰:“沧 浪之水清兮,可 以濯吾缨;沧浪 之水浊兮,可以 濯吾足。” 遂 去,不复与言。
渔翁听了微笑起来, 敲打船桨离开了,
一边走一边唱: “沧浪江的水啊清又清, 可以洗一洗啊我的头巾; 沧浪的水啊浊又浊啊, 可以洗一洗啊我的双 脚。” 他离开了,不再与 屈原说话。
荣辱观,铸造了在逆境困厄中奋斗不 止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屈原和司马迁为中华民族树立了 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 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这对 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原——壮烈的死,以死明志——不屈的气节
司马迁——勇敢的生,以生践志——坚韧的意志 渔 父——超然的活,以隐守志——自由的灵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