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标法之反淡化理论
商标的淡化与反淡化
商标的淡化与反淡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公司或品牌商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商标可能会逐渐失去其鲜明性,从而影响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为了保持品牌的竞争力,商标淡化和反淡化成为了一些品牌策略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商标的淡化和反淡化,以及其对品牌管理的影响。
一、商标淡化的概念和作用商标淡化是指将商标从主要品牌元素转变为次要或背景元素,以此来达到减轻商标对消费者注意力的吸引力的目的。
通过淡化商标,品牌可以更好地突出其他品牌属性,如产品特点、价值主张和品牌理念,从而提升品牌认知度和推广效果。
商标淡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其他品牌元素:商标淡化可以使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或品牌的其他重要方面,如标语、形象、口号等。
这有助于更好地传递品牌核心价值,提高品牌与消费者的连接度。
2. 创造品牌印象:商标淡化可以产生独特的品牌印象,使消费者对品牌保持持久的记忆。
当商标变得几乎不可见时,消费者可能更容易记住品牌的其他元素,从而提高品牌忠诚度和认知度。
3. 建立品牌声誉:商标的淡化可以将品牌与其他成功的品牌进行关联,从而利用其他品牌的声誉来提升自身的市场地位。
当商标成为次要元素时,品牌往往能够通过与其他知名品牌的合作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二、商标反淡化的概念和实践商标反淡化正好相反,是指将商标重新强调为品牌的主要元素。
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品牌可能会选择通过加强商标的可见性和影响力来实现品牌管理的目标。
商标反淡化的实践方式有以下几种:1. 更新商标设计:通过重新设计商标,使其更加现代化和有吸引力,从而增加消费者对商标的关注和记忆。
2. 品牌合作与推广:与其他品牌进行联合推广,通过将商标与其他知名品牌进行关联,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品牌活动和赞助:通过参与和举办品牌活动以及赞助相关的社会活动,将商标与品牌的核心价值联系在一起,提升品牌的形象和认知度。
商标淡化理论研究——以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为视角的开题报告
商标淡化理论研究——以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为视角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商标淡化是指商标在市场上使用过程中逐渐失去特定标识功能的现象,即商标曾经具有的“强商标”特性逐渐消失,容易被认为是普通词汇或常用语。
在商业竞争中,商标淡化会导致商标所有者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知名度下降,从而影响产品销售和商业利益。
因此,研究商标淡化现象及其防范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商标淡化的认定标准和原因,分析其对商业利益的影响,阐述防范商标淡化的方法和对策,引起社会对商标淡化的高度关注,提高商标所有者和相关从业人员对商标价值的认识。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商标淡化的定义、判定标准及影响因素分析2. 国内外关于商标淡化的法规和保护措施比较研究3. 以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为例,探讨其法律制度和实践操作4. 防范商标淡化的方法和对策探究5. 结合案例分析商标淡化在实践中的应用6. 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商标淡化的现象及其防范策略。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 第一年:(1)收集文献资料,查阅相关法规和研究成果,对商标淡化的概念、标准、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2)开展案例分析研究,探讨商标淡化在实践中的应用。
2. 第二年:(1)国内外商标淡化的法规和保护措施进行比较研究;(2)以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为视角,探讨其法律制度和实践操作。
3. 第三年:(1)防范商标淡化的方法和对策进行探究;(2)实证研究商标淡化及其防范策略。
五、预期成果1. 提出关于商标淡化的新认知;2. 向企业提供预防商标淡化的建议和策略;3. 为我国商标保护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4. 发表学术论文数篇,撰写一本研究报告。
商标淡化理论及反淡化措施
商标淡化理论及反淡化措施商标淡化理论及反淡化措施商标淡化是指在商标使用过程中,商标的特征和形象变得模糊或不鲜明。
商标淡化极易导致商标识别和品牌建设上的问题,因此反淡化措施十分重要。
商标淡化的原因有许多,但最常见的包括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产品线的广度以及营销策略的不一致性等等。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充分地推广和宣传其商标。
这样一来,商标就没有得到足够的曝光度,营销目标无法得到满足。
另一个原因是商标过于复杂或设计不当造成的淡化。
如果商标的设计不够简单直观,消费者很难对其形象有深刻的印象,长期使用下来会导致商标的形象淡化。
商标淡化的风险很高,因为商标是企业品牌的核心,商标形象不断淡化,在消费者和市场中的影响力也会逐步降低。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企业必须采取反淡化措施。
反淡化措施的核心思路是提高商标的曝光度,加强宣传和推广,增强消费者对商标形象的识别和印象。
这样,商标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具体的反淡化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 增加广告投入:广告是商标宣传的主要手段。
增加广告投入可以提高商标的曝光度和消费者对商标的认识度。
2.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商标形象往往与产品的质量紧密相关,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可以实现商标和品牌的充分展示。
3. 加强品牌管理:一个强大的品牌管理方案可以帮助企业维护和巩固商标形象。
同时,品牌管理也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忠诚度。
4. 差异化策略:采用差异化策略可以帮助企业树立独特的商标形象,提高品牌的差异化竞争力。
商标淡化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如果不防范和及时控制,后果可能是严重的。
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反淡化措施,保持商标形象的鲜明和亮丽。
《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一、引言在当今商业社会中,商标作为企业形象、产品特色及品质保证的象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驰名商标更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其价值往往远超其注册成本。
然而,随着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商标的淡化现象逐渐凸显,这不仅对商标权利人的利益造成侵害,也对消费者权益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问题,分析其现状、问题及可能的解决策略。
二、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概念及重要性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是指在保护商标权人的权益的同时,防止他人以不当方式使用商标,导致商标形象、声誉及价值的减损。
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利益:驰名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其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
反淡化保护可以防止他人通过不当方式削弱商标的价值,从而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利益。
2. 维护消费者权益:驰名商标通常与高品质、优质服务相联系,反淡化保护可以防止消费者混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3.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反淡化保护可以防止企业通过不当方式获取他人商标的价值,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现状及问题尽管我国在商标法中已经规定了反淡化保护的条款,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 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我国在商标法中虽然规定了反淡化保护的条款,但具体操作细则和实施标准尚不完善,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
2. 执法力度不足:部分地区在执行商标法时,对商标的淡化行为执法力度不足,导致商标权利人的利益受到侵害。
3. 社会认知度不高:部分企业和公众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认识不足,导致在面对商标淡化行为时无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四、解决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策略针对四、解决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策略针对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现状及问题,我们应采取多种策略以保护商标权利人的权益、维护消费者利益及确保市场环境的公平竞争。
1. 完善法律法规:对现有商标法进行修订,补充具体操作细则和实施标准,明确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具体规定。
商标淡化理论及反淡化措施
商标淡化理论及反淡化措施早在1927年,Frank Schechter教授在哈佛法学评论发表《商标保护的理性基础》的著名论文,为商标淡化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至今近80年来,世界各国对其的研究逐步深化,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进行了许多可贵的尝试,如1923年德国法院有关“4711”香水案的判例,1947年美国马萨诸斯州首先进行了有关反商标淡化的立法,巴黎公约1967年文本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TRIPS的有关条款,直至1995年《美国联邦反商标淡化法》横空出世,无不意味着国际上对商标淡化认识的深化和重视。
作为WTO的一员,商标淡化的研究热潮同样波及到了我国,2001年修订后的《商标法》第13条第二款“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这是我国目前层次最高的有关反商标淡化的立法。
但我国反淡化立法目前仍过于粗线条,不足以适应目前商标淡化的复杂情况,也不足以保护国内外著名商标所有人的权利。
一.商标淡化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商标淡化是指冲淡或者逐渐减弱消费者或者公众将商标与特定的商业来源之间联系起来的能力[1]。
商标淡化的构成通常包括三个要件。
第一,行为人实施了淡化行为。
如何实施淡化行为?国内多数论者认为,商标淡化的手段主要有两种,其一、弱化,其二、玷污。
其实,淡化的手段多种多样,有些还颇具“中国特色”,现把实践中常见的几种归纳如下。
1.弱化,又称暗化,是指将他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使用在不相同、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的商标淡化行为[2]。
例如,“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商标之一,普通公众看到这个商标的第一反映,通常会把它和“可乐”这种碳酸饮料联系起来,同时会把它和可口可乐公司联系在一起,因为“可口可乐”这种商标具有显著性和识别性,能够标示和识别商品的来源。
如果有人注册并生产“可口可乐”牌电视机、洗衣机等,尽管实际生产者和可口可乐公司没有任何联系,但消费者却很可能以为它们也是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
关于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法律完善解析
关于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法律完善解析商标淡化⽴法⼰引⼊世界商标权保护领域。
我国新商标法在驰名商标保护上吸收了部分商标淡化理论,然⽽与制定⼀套完整的商标淡化制度差之甚远。
本⽂在综合我国国内买情的墨础上,从商标淡化的概念界定、我国现⾏法律的规定、商标淡化⽴法的可⾏性、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法构想四个⽅⾯作以粗浅分析。
⼀、商标淡化的概述商标淡化,是指减少、削弱驰名商标或具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损害、玷污具商誉的⾏为。
作为削弱、冲淡商标的显著性和识别性的⼀种侵犯商标权的⾏为,商标淡化直接的危害后果是对驰名商标和具他具有⼀定知名度的商标的显著性和识别性的损害,从⽽最终损害商标所体现的商誉。
反淡化⽴法旨在给予驰名商标特殊保护,防⽌继商标驰名以后,因第三⼈的注册或使⽤⽽导致该驰名商标的声誉和显著特征被玷污或贬低。
因此.反淡化的⼀个突出特点是:⽴⾜于保护商标权利,不考虑消费者混淆商品的可能性;所禁⽌的⾏为不再是欺骗地误导消费者的⾏为,⽽是便⽤商标本⾝,即只要他⼈将商标应⽤到商品上,即便费者对买际产品不发⽣混淆,商标所有⼈也有权禁⽌。
因为如果该产品的质量不佳甚⾄低劣,消费者可能会对商标所有看产⽣不良看法.并有可能妨碍商标所有者在将来把商标⽤于不同市场。
可见,反淡化保护的根本⽬标是禁⽌竞争者从别⼈的声誉中不正当地获利,其理论依据是商标信誉价值。
⼀个商标⼀旦驰名,便获得了独⽴价值,具主要功能不但是⼜⼨来源的区别,⽽且体现所有者的信誉和名声。
因此,商标可脱离产品和服务请求法律保护。
这种保护是为了防⽌驰名商标的声誉受到不法竞争的损害,即防⽌商标被冲淡或玷污。
这样,反淡化将驰名商标的受保护利益进⼀步扩展到:保护具有特殊市场开拓价值的商标声誉不受损害,保障商标所有⼈进⼊相关市场。
由于商标淡化侵权⽅式的间接性和侵权⼿段的隐蔽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致便商标权⼈难以有效买施⾃我保护,⾏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在侵权认定和处理上也⾯临⼀些新的课题和挑战。
欧盟商标反淡化规则课件
对我国企业海外维权启示
提高海外维权意识
欧盟商标反淡化规则的实施应提高我国企业对海外维权的 重视程度,加强海外商标的注册和保护工作。
完善海外维权策略
欧盟商标反淡化规则的实施要求我国企业在海外维权中制 定更加完善的策略,包括监测、调查、取证、诉讼等多个 环节。
加强与海外律所合作
欧盟商标反淡化规则的实施将加强我国企业与海外律所的 合作,提高海外维权的效率和成功率。
欧盟商标反淡化规则对成员国影 响及启示
对成员国商标法修订影响
推动成员国商标法修订
欧盟商标反淡化规则的实施,将推动成员国对商标法进行修订, 以适应欧盟商标法的变化。
扩大商标保护范围
欧盟商标反淡化规则要求成员国对商标进行跨类保护,这将扩大商 标的保护范围,加强对商标的保护力度。
强化驰名商标保护
欧盟商标反淡化规则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更强,这将促使成员国 加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VS
认定程序
驰名商标的认定程序包括申请、审查和公 告等环节。申请人需要提交相关证据和材 料,证明其商标在欧盟范围内的知名度和 声誉。审查过程中,商标局将对申请材料 进行审查,并听取相关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一旦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将在欧盟 商标公告上予以公告。
驰名商标淡化行为判定要素
判定要素
判定驰名商标是否遭受淡化,需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虑以下 要素:驰名商标的知名度和声誉、被控侵权 商标与驰名商标的相似程度、被控侵权商标 的使用方式和范围、被控侵权商标对驰名商 标声誉和知名度的影响等。
欧盟商标指令和欧盟商标条例都明确规定了反淡化规则的内 容和要求,包括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淡化行为的构成要件 、权利人的救济措施等。这些规定为欧盟成员国法院处理相 关案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75-商标反淡化保护: 理论与实践
2、权利人与社会公众利益平衡受到干扰。这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是,无论我们怎样去保护知识产权,都不应该忘记一件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知识产权制度永远都不应该只是关心权利人的利益。它创立的原因和结果都是权利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商标反淡化法,对于保护公共利益确有一定的作用,但绝不能盲目高估,因为相比于商标所有人因此所获得的利益,公众所得到的利益是微不足道的,相反,由于驰名商标所有人任意将其驰名商标延伸到其他行业,新的混淆又产生了。例如,"长虹"是我国家电业的驰名品牌,当有一天市场上忽然现身一家"长虹"房地产商时,公众是否有足够理由相信它与家电业巨子长虹集团出自同一来源呢?恐怕实在难办,无论如何,在普通公众看来,家电与房地产风牛马不相及,它不应该非出自长虹集团不可,而依商标反淡化理论,它又非长虹集团莫属,混淆由此产生,这是驰名商标的一种自身淡化行为。此外,驰名商标所有人将驰名商标标注于不同商品,甚至从商品到服务,极易误导公众,因为公众有理由认为,标有驰名商标的商品或服务总是可以信赖的,而事实上,这些新开拓的商品或服务并不总是优质的,有时甚至是糟糕的,公众对它的信赖换来的却是自身利益的损害。
据以上分析,反淡化理论的基础源于商标功能的拓展,其对象一般仅限于驰名商标被使用在非相同或类似商品上,是对他人不正当使用驰名商标而可能给该商标权利人造成损害的一种救济方式。
《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一、引言驰名商标是品牌竞争中的重要力量,不仅具有显著的品牌影响力,也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驰名商标受到各种形式侵权的威胁愈加明显。
因此,如何对驰名商标进行有效保护,尤其是进行反淡化保护,成为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实现方式。
二、驰名商标及其反淡化保护的概念驰名商标是指被公众广泛知晓、在市场上具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反淡化保护则是指对驰名商标进行的一种特殊保护措施,旨在防止他人利用与驰名商标相似或近似的标识、商品或服务来误导公众,进而损害该商标的声誉和价值。
三、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必要性(一)保护消费者权益驰名商标在消费者心中具有较高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反淡化保护可以防止他人利用相似或近似的标识误导消费者,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维护市场秩序反淡化保护可以防止恶意抢注、恶意侵权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三)增强企业竞争力驰名商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反淡化保护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经济效益。
四、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措施(一)立法保护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驰名商标的法律地位和反淡化保护的具体内容。
同时,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二)行政保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驰名商标的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侵权行为。
同时,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形成对驰名商标的全方位保护。
(三)司法保护司法机关应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及时受理并审理涉及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案件。
同时,加强对案件的调研和指导,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
(四)企业自身保护企业应加强自身的商标管理,提高商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建立完善的商标监测和维权机制,及时发现和制止侵权行为。
五、结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立法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和企业自身保护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实现对驰名商标的全方位保护。
试论我国商标反淡化理论
论文编号: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试论我国商标反淡化理论姓名:洪静学系号:050514336别:法律系专业班级:国际经济法(3)班指导教师: ________ 刘芝秀2009年4月16日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一、商标反淡化理论的意义 (1)(一)有利于加强保护商标价值 (1)(二)有利于保护商标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2)(三)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商标立法体系 (2)二、我国商标反淡化理论的缺陷 (2)(一)我国商标反淡化理论引入不全面 (2)(二)我国商标反淡化理论的立法不完善 (3)(三)我国对于商标淡化行为打击力度不够 (4)三、国外商标反淡化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5)(一)国外商标反淡化理论的规定 (5)(二)我国对国外商标反淡化理论的借鉴 (6)四、完善我国商标反淡化理论的建议 (7)(一)应辩证看待我国商标反淡化理论的引入 (7)(二)应加强我国商标反淡化理论的建立 (8)(三)应加强对商标淡化行为的打击力度 (9)参考文献 (1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文摘要对于驰名商标的淡化,我国法律目前尚缺乏直接的规定。
我国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主要是通过打击商标侵权行为,制止不正当竞争来实现的。
严格来说,淡化行为不是现行商标法律规定的直接侵权行为,但淡化行为又严重威胁到商标权本身,是一种“危险行为”。
法律已将淡化行为中的部分行为直接上升为侵权行为。
我国修改后的《商标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等在商标反淡化方面有所吸纳,司法实践也有所运用,法律、法规中虽然都没有使用“淡化”一词,但事实上商标反淡化理论已被“悄悄地”引入立法。
但是,立法不完善及司法不成熟的状况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及外国的保护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若法律的漏洞不加填补,而找出牵强的法律依据以支持判决,则是对法律体制的偏离和破坏。
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完善立法,加强司法,以维护公平合理的竞争秩序。
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我国虽然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体系,但仍不够完善,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大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协调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制,同时完善有关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的规定,以切实保护驰名商标,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些知名企业的商标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标志,而是作为一种关乎企业信誉,经济效益等重要因素的存在。
近年来,在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这就是驰名商标的淡化。
驰名商标的淡化简单来说是未经权利人许可,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相似的文字、图形及其组合在其他不相同或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从而减少、削弱该驰名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损害、玷污其商誉的行为。
驰名商标的淡化对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来说无疑有一个很不利的影响。
对于这个社会的新现象,我国的法律应该作出怎样的调整,这正是该文需要探讨的内容。
一、驰名商标淡化的概述(一)驰名商标淡化的概念驰名商标淡化是指未经权利人许可,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相似的文字、图形及其组合在其他不相同或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从而减少、削弱该驰名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损害、玷污其商誉的行为。
①商标淡化突破了传统的商标混淆理论,将着眼点放在驰名商标所蕴含的商业价值不被他人所侵蚀和分享的层面上。
于是,禁止他人在非相同商品上使用驰名商标成为了反淡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商标淡化的概念,各国对其说法各有出入,因为驰名商标淡化理论在美国最先被提出,所以本文以美国相关法规为准对商标淡化进行诠释。
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将淡化定义为“不管驰名商标权利人与他人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或者存在混淆、误解或欺骗的可能性减少、削弱驰名商标对其商品或服务的识别性和显著性能力的行为。
所以说,驰名商标淡化是驰名商标侵权常见的形式之一,并严重影响了被淡化商标的独特性,损害了驰名商标拥有者的利益,对社会造成欠缺公平的不良影响。
《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一、引言驰名商标是商标权人在商业竞争中形成的宝贵资产,它代表了商誉、信誉及商业价值。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驰名商标面临了来自多方面的威胁,尤其是商标的淡化现象。
商标淡化是指未经授权的第三方使用与驰名商标相似或相同的标识,以降低驰名商标的影响力、混淆消费者、损害商标权人的利益。
因此,对驰名商标进行反淡化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必要性(一)驰名商标的社会价值驰名商标不仅代表了一种特定的商品或服务,还代表了一种品牌的文化、企业的形象以及消费者的信任。
在商业竞争中,驰名商标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保护驰名商标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一环。
(二)淡化行为对驰名商标的危害淡化行为使驰名商标的影响力减弱,消费者可能因此产生混淆,对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解。
此外,淡化行为还可能损害商标权人的声誉和利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三、反淡化保护的法律框架与实施(一)法律框架目前,我国在《商标法》中已经确立了反淡化保护的法律制度。
该制度旨在保护驰名商标的独特性和影响力,防止其被弱化或淡化。
此外,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也为反淡化保护提供了支持。
(二)实施措施1. 强化执法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打击各类侵权行为。
2.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驰名商标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 完善法律制度:根据市场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反淡化保护的法律制度,以适应新的挑战。
四、反淡化保护的挑战与对策(一)挑战1. 认定标准不明确: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驰名商标及其被淡化的标准尚不明确。
2. 侵权行为多样化: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侵权行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加大了反淡化保护的难度。
(二)对策1. 明确认定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和被淡化的情形。
2.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侵权行为。
论中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
论中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1. 引言1.1 中国驰名商标保护的背景及意义中国驰名商标保护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标制度的完善而逐渐被提上日程的。
驰名商标不仅代表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是企业声誉和市场竞争力的象征。
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驰名商标保护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我国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
因此,加强驰名商标保护,对于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商标淡化现象的概述商标淡化是指未经授权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使得该商标的显著性减弱或者消失,从而导致商标权益受损的行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标淡化现象日益严重,不仅损害了驰名商标权利人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公平竞争。
1.3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本文围绕“论中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主题,从法律法规体系、认定及类型、现状与问题、司法实践、行政保护与执法实践、预防与启示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力求为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 中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2.1 国内法律法规概述中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自1982年《商标法》颁布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商标保护体系。
其中,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主要体现在:明确规定了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对驰名商标的侵权行为进行了详细列举,并对淡化行为给予了一定的法律制裁。
2.2 国际法律法规对比分析在国际上,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有着更为丰富的实践和经验。
如《巴黎公约》、《马德里协定》等国际公约,以及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都对中国反淡化保护的法律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较于国际上的反淡化保护规定,我国在立法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对驰名商标的界定、淡化行为的类型等方面的规定尚需进一步完善。
浅析我国驰名商标的淡化和反淡化保护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商品的种类和数量极大丰富,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不再仅仅关注商品的质量和功能,也开始关心商品的品牌。
驰名商标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其承载的商品或服务质量在竞争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驰名商标所象征的企业信誉容易成为其他同类商品或服务侵犯的对象。
驰名商标淡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商标侵权行为,不仅侵害了驰名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还扰乱了市场的竞争秩序。
本文的正文部分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对驰名商标淡化的内涵、特征、性质、类型等对驰名商标淡化进行了概述。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驰名商标有关法律法规,指出了我国驰名商标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第三部分提出了完善驰名商标淡化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驰名商标; 商标淡化; 反淡化保护AbstractWith sustaining development of market-oriented economy and the productive forces, the quantity and varity of the commodities are becoming richer and richer. People begin to care the trademark of the commodity expect the quality and function of the commodity。
This thesis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3 parts:The first part analyze the theory of dilution of well-known trademark.,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of the well-known trademark.,the feature,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 Part 2 introduces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form about well-known trademark protection,the analyze achievement and defect of ell-known trademark protection in our conuntry in recent years.the last part suggest some solu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part 3.Key words:Famous trademark; Dilution of trademarkAnti-dilution protection浅析我国驰名商标的淡化和反淡化保护1、驰名商标淡化概述1.1 驰名商标淡化的涵义“商标的真正作用,不是区别商品经营者,而是在满意程度方面,区别不同的商品,从而促进消费者的不断购买”,1927年美国法学家斯科特发表在《哈佛法学评论》上的《商标保护的理论基础》中提到的商标的作用,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从学理角度提出商标淡化的钙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商标法之反淡化理论
————————————————————————————————作者:————————————————————————————————日期:
2
浅析新《商标法》之反淡化理论
——以第十四条第五款为例
传统商标混淆理论基于商标最基本的区别功能,赋予商标权人以商标专有权,防止他人在相同或相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相同或者近似商标。
该理论是以足以发生混淆的可能为其条件,也就是说如果此类商标所标志的商品与其他物品之间,如果根本不可能有混淆的,则无侵权可言,驰名商标权人也就不能根据混淆理论寻求法律救济。
1
随着经济发展,商标在区别商品质量的基础上,逐渐凝集了越来越大的信誉价值,出现了一批驰名商标,这使得商标逐渐远离作为商品的识别来源的基础性含义,而转化成为一种资产、一种财产。
2因此,淡化理论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混淆理论,弥补了传统混淆理论对驰名商标保护的不足,为驰名商标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护。
但是,随着驰名商标淡化理论的发展,其外延不断扩展,逐渐发展为弱化、丑化和退化三种形式。
原本驰名于全国的商标,也被消费者慢慢地淡化。
反淡化理论随之产生,反淡化理论是对淡化理论的限制。
新《商标法》第十四条第五款规定:“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
”该条是反淡化理论在《商标法》中的新发展。
修订前的《商标法》允许生产、经营者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
然后,新《商标法》却将经营者通过宣传自身为驰名商标,从而与其他同行竞争者相区别的途径予以禁止。
该条规定有重回传统商标混淆理论之嫌疑。
该条新规定不是商标反淡化理论的新发展,而是传统商标混淆理论的新发展。
反淡化理论认为商标淡化会带来如下三方面危害:一、驰名商标淡化行为是广义的侵犯他人商标权益的侵权行为;二、驰名商标淡化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淡化行为是损害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
同理,新《商标法》十四条第五款的新规定会给驰名商标所有人带来如下几点危害:
一、侵犯驰名商标所有人所享有的商标权益。
一个企业之所以能被评为驰名商标,除了其通过营销手段广泛的宣传自己。
更重要的是,企业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在产品质量、服务及价格等各方面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建立起良好的信誉。
只有这样,才能被公众认可,才有资格被评
1李明德:《中日驰名商标保护比较研究》,载《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5期。
2冯晓青:《商标权扩张及其利益平衡机制探讨》,载《思想战线》2006 年第2 期。
为驰名商标。
《商标法》第三条规定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并且受法律保护。
一个企业被评为驰名商标,其也即享有该驰名商标的专用权,经营者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应当是其享有的专有权利。
只要在合理的使用限度内,经营者对驰名商标的使用范围、使用方式应当得到尊重。
然而,新《商标法》第十四条第五款却规定:“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
”该条规定,完全剥夺了生产经营者对该驰名商标所享有的专有使用权。
《商标法》若是限制“驰名商标”字样仅限于企业使用于取得驰名商标时所生产产品之上,不得在其他产品上使用。
某方面来说,这样的的规定也能被经营者所接受。
但是,事实上却是全部禁止。
新《商标法》该条规定是对驰名商标所有人商标权益的直接侵害。
二、侵犯驰名商标所有人的信赖利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购物已不再仅仅是满足生活基本所需,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选择观念也在发生转变。
由以前广泛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到现在不仅选择高质量的商品,还带有一定品牌效应追求,消费者对于所购买的商品往往都有自己忠实的品牌。
带有“驰名商标”字样的商品,是消费者比较热衷于选择的商品。
消费者对驰名商标产品的信赖即商标所有人的信赖利益。
驰名商标与高质量、高信誉是成正比的,正是基于商标所有人对所生产的商品有高质量、高信誉的保证,消费者才会选择该产品,信赖该产品,即使该产品价格要高于同类其他商品,消费者也愿意选择。
新《商标法》第十四条第五款规定:“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
”该条规定代表着,以后所有商品宣传及包装中均不能出现“驰名商标”字样。
对于已经取得驰名商标的生产者来说,其与消费者建立起的信赖利益关系,会慢慢因此而被消费者淡化,甚至可能被其他未取得“驰名商标”字样商家所取代。
对于那些在新《商标法》颁布后取得“驰名商标”字样的商家来说,因为新法的规定,消费者便无从得知其为驰名商标,这类企业将无缘与消费者建立起良好的信赖关系。
三、产生不公平竞争
很多人认为,如果一经营者长期利用商标驰名的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之便,来营销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则对于其他经营者特别是刚进入该领域的经营者来讲,不仅使自己商品的市场销量受到冲击,而且也阻碍了其在该领域内对自己商品品牌的打造和培育,导致一种起点和结果不公平的不合理竞争态势。
实则不然,驰名商标所有人之所以能取得驰名商标,是因为其在经营过程中,一直秉持着高质量、高服务以及高信誉的经营理念,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与消费者建立起一定的信赖利益关系。
并且在符合《商标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下取得的。
在经营过程中,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消费者根据自身的选择偏好,选择驰名商标商品都是理所当然的。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物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
驰名商标所有者在经营过程中一直遵循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驰名商标所有者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竞争力,也是其与消费者已经建立起信赖利益关系的结果。
并不存在不公平、不合理态势。
新《商标法》第十四条第五款规定:“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
”该条规定对于驰名商标所有人来说,在市场竞争中反而处于不公平、不合理地位。
原本具有的竞争优势在消失,其通过长时间与消费者建立起来的信赖利益也被同行非驰名商标所有者给瓜分。
对驰名商标所有者来说,处于不公平竞争地位。
《商标法》第十四条第五款之新规定,除了给驰名商标所有者带来上述所列损害之外,势必会导致与驰名商标息息相关的利益主体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商标混淆理论保护的基点是保护消费者识别商品来源的权利,而淡化理论则主要是为了维护驰名商标的显著性,保护商家的蕴含商誉的无形财产权。
3反淡化理论则是对淡化理论的限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相关权利而产生的。
《商标法》第十四条第五款之新规定,表面看是反淡化理论的新发展,实为商标混淆理论的新发展。
该条规定,不仅使驰名商标所有人的相关权益受到侵害,同时也侵害了消费者对于驰名商标商品的自主选择权。
该规定出台后,商品包装及广告宣传中再无“驰名商标”字样,消费者将无法再辨认驰名商标产品,消费者原本一直亲耐于对驰名商标产品的选择,被该条新规定在无形中剥夺。
所有,《商标法》第十四条第五款之新规定,无论是对原驰名商标所有人,还是消费者,对两个利益群体的损害是必然的。
既然,《商标法》承认驰名商标,并且对驰名商标的审批、认定程序有严格的规定。
在市场交易中,经营者在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条件下,相关部门就没有必要如此严格地限制驰名商标所有人对商标的正当使用,应当遵循正常的竞争及交易原则。
3韩长娜:《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法律限制研究》,硕士论文,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