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邓恩诗歌中的三大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翰邓恩诗歌中的三大特点

提起17世纪的伟大诗人约翰·邓恩,人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玄学诗、陌生化之词。当然,邓恩是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歌的开创者,也是玄学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充满了奇思妙想、诙谐机智并富有创造力。尤其是他运用大量的“奇喻”使得他的诗歌与众不同, 虽然晦涩难懂,却新颖独特而且富有哲理。因而,邓恩诗中的巧妙的表达形式与深刻的心理剖析对后期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细读邓恩的诗歌,我们不难发现,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诗歌的确带有现代文学的某些特征,可以说他的诗歌为以后的现代诗歌埋下了伏笔。

现代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早期。作家们主要从外在客观世界的描写转向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追求神秘的梦境世界,他们运用暗示、象征、意象、意识流等手法去探索人的心理活动,在结构上让时空任意颠倒。我们阅读约翰·邓恩的诗歌,发现其某些诗歌的特点与现代诗歌的特点不谋而合。

一、从苦闷到怀疑的消极悲观思想

邓恩是玄学诗歌的创始人,这一派别的诗歌主要描写信仰上的苦闷、疑虑、探索与拯救,常常带有怀疑主义的色彩,反映出科学进步对传统宗教信仰所产生的巨大冲击,揭露了社会中的矛盾。邓恩生活在16 世纪末英国社会政治动荡时期,当时的英国反对天主教,具有天主教家庭背景的邓恩感到前途黯淡,一直挣扎在希望和痛苦的矛盾之中,生活中充满了悲观情绪。“他要在社会上取得地位,不得不依附国教权贵,这使他内心极度苦闷,产生了悲观主义情绪。”这与波德莱尔的现代诗歌《恶之花》中精神家园的失落与寻找、人的惶恐和在陌生世界的绝对孤独,以及艾略特《荒原》中的人们一度精神空虚并对生活与现实产生了迷惘与失望的消极悲观思想是一致的。这种怀疑悲观是现代派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人精神危机的表现。邓恩的诗歌运用了许多隐晦难懂的奇喻,其实隐藏着诗人的苦闷及内心的挣扎。在《圣露西节之夜》中,强烈的怀疑与悲观主义气息贯穿于全诗。“世界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饥渴的大地疯狂吞噬生命的精灵,它们已慢慢枯萎,渐渐干涸如将死之人,步步走向冥冥;滋润生命的养分所剩无几,坟墓将是它们的唯一归宿,一种死寂般的虚无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这体现了虚无主义和孤独悲伤的情绪,是对自我的一种否定,不知到哪里去,求索无路,是诗人对生存的困惑和人的虚无感,压抑、空旷、黑暗和死亡,似乎所有否定性的事物在圣露西的晚上都体现在了诗人身上。这一夜,他的爱人离他而去,使得本就感觉空虚无助的他更加孤独寂寞。因而,“这种对自我的否决,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诗人的潜意识中有着对死亡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在现代诗人看来却是一种恒在,一种与生存本能具有同等意义的存在”。这本身就具有宗教的神秘色彩和悲观思想。

二、奇思妙想的暗示意象、对比象征的运用

现代派作家广泛运用象征、暗示、意象等手法,与玄学诗人邓恩的写作特点有某些相同。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略特认为,玄学派诗歌是智性与情感交融的产物,比单纯抒情诗优越。玄学派的奇想巧智、新颖诙谐,把抽象转为具体,同样体现现代人复杂的感受和不和谐的心态。邓恩的诗中引用了大量的科学意象,如天体、星球、流星、动物、圆规等,给人们以全新的视角,新颖、奇特的感觉。《别离辞·莫伤悲》是诗人邓恩于1611年赴法国之前写给他妻子安妮的爱情诗,诗中运用了类比、夸张、奇特的暗喻。“正如德高的人逝世很安然/对灵魂轻轻的说声走……让我们化了,一声也不作,泪浪也不翻,叹风也不兴。那是亵渎我们的欢乐,是对俗人讲我们的爱情。”诗人把自己和妻子之间的爱情类比化、神圣化了。他认为普通恋人会在分别时流泪、叹息,他们的爱情只是肉体的接触,别离对他们来说就是失去了爱的全部。而诗人与妻子间的爱情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是超越时空的,只可意会。对于离别,他要妻子不要像俗人那样哭哭啼啼。进而,诗人运用天体作比喻并加上夸张的手法:“地动带来灾害和惊恐,人们估计,它干什么,要怎么样,那些天体的震动,虽然大得多,什么也不伤。我们被爱情提炼得纯净,自己却不知存什么念头,互相在心灵上得到了保证,再也不

愁碰不到眼睛、嘴和手。”诗人用地动比喻俗人的爱情,他们的分离就是天崩地裂、痛不欲生,而用天体震动比喻自己的爱情。真正震天动地的感情是看不见,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两个灵魂打成了一片,虽说我得走,却并不变成破裂,而只是向外延伸,像金子打到了薄薄的一层。”诗人将自己与妻子的爱比作黄金, 别离是爱的延展, 他们的爱是心灵上的撞击,是一种超然的感情,这是一种自我的超俗。“你的灵魂是定脚,并不像移动,另一脚一移,它也动,虽然它一直是在中心,可是另一个去天涯海角,它就侧了身,倾听八垠,那一个一回家,它就马上挺腰。你对我就会这样子,我一生像另外那一脚,得侧身打转,你坚定,我的圆圈也会准,我才会终结在开始的地方。”邓恩更进一步把他与妻子的灵魂比作一副圆规的双脚,无论离合都紧紧相连。正是由于这种奇妙的比喻意象才使邓恩的诗歌别具一格。在另一首诗《跳蚤》中,借助一个奇特的比喻,以跳蚤吸取两人的血象征两性的交接。“它先咬了我一口,现在又咬你, 我俩的血融合在跳蚤的身体里。你知道这不算是罪恶, 亦非耻辱,亦非贞操的破裂; 它未求婚之前就如了意,任两人的血把它胀得鼓鼓的……”用跳蚤吸取两个人的血来象征令人销魂的情欲之爱,这种奇思妙想,比喻、意象等独特的方式对现代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他的作品带有一定的现代色彩。

三、意识流的运用及对诗人内心世界的剖析

邓恩《破晓》的写作手法,符合了现代作品的意识流特征,时间顺序颠倒,现实与梦幻结合,一切是自己瞬间的意识。“Break of Day: Stay ,O sweet, and do not rise;/The light that shines comes from thine eyes;/The day breaks not,it is my heart/Because that you and I must part./Stay,or else my joys will die,/And perish in their infancy.”诗人以特有的敏感捕捉了爱情心理中的一个微妙的瞬间感觉。“清晨起床时,从爱人刚刚睁开的眼睛里看到了‘the light that shines…’,顿时引起诗人满腔柔情。因而,他请求爱人‘stay and do not rise’,由于不愿分开,进而又幻想‘the day breaks not’, 这短暂的幻想之后,感情又回到现实中来。”这些念头都是在主人公清晨睁开双眼的瞬间发生的,带有意识流的写作特征。(更多最新电影新剧尽在 ) 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是现代派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而邓恩的另一特点就是注重思维与人物的内心活动相结合,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带进了人物的内心,看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的《死亡,你莫张狂》通过与死亡的对话,使我们看到了作为平常人的诗人从对死亡的害怕升华到最后的无所畏惧。在邓恩看来,死亡并非意味着生命的终止。在诗人眼里,死亡就是睡眠、休息,而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就是永生。因而,他说:“死亡使我的躯体得到安息,/灵魂得到解放。”“死如同短睡一场,/我们永生在天堂”。诗人把死亡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别离,意味着在天堂的永生。这是注重思维的特征,突出意象之间的内在情绪联系,从而扩展了诗意空间和读者的想象空间。另外,邓恩的诗歌充满了天文、地理、哲学等意象,这使得他的诗从形式和内容上走出一条新路。他的《别离辞·莫伤悲》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来对待离别,展示了一种超我。通过表达深沉的情感, 给读者展示更丰富的内心世界。透过他的理智,我们会发现他潇洒的风度, 沉思的风格, 这是一次心灵的叩击,精神的升华。“他的诗给我们‘缩虚入实’, 以有形明无形,表现出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说明了艺术的自主意识的逐步完善,与20世纪的现代诗人有了共鸣。”在《圣露西节之夜》中,邓恩的超无与空虚感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我是那种常见的空虚,像影子有光源一般,也该有实实在在的肉体。”然而,他只能作为一种极端的空虚苟活于世上。邓恩准备追随他的爱人而去:“既然她钟情于这节日的长夜就让我随她而去,让我把这一刻命名。”然而诗的结尾,他却出人意料地从对他自身的“超无”转向了对爱人的关注,使读者看到了面对死亡时他矛盾的内心世界。这种人生的空幻感和欲在宗教中寻求解脱的思想与后来描写现代人“感情瘫痪”的艾略特有某些相似。

总之,邓恩对生存、宗教、爱情真谛的探索,对人生的反思,使他的诗歌呈现出一种开放性思路。他的诗歌充满了理智与情感的融合。今天看来,邓恩影响了20世纪诗人,他的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