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及创新方法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及创新方法探究
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但是,当前阅读教学的效果和
质量均偏低,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是推进以学
生为本理念的根本措施。语文教学中,如何优化阅读教学理念,如何以学生作为
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研究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
分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创新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达到在教
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
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创新方法创新
初中语文是对小学语文知识的拓展和高中语文知识学习基础的夯实。新课改
的要求,促进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其一,响应新政,改进传统教
学模式;其二,不仅有利于学生阅读素养和学习信心的增强,还能够提升学生的
阅读能力、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因此,针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
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十分必要。
一、阅读教学理念的创新
1.保证教学内容具有协调性。当下语文阅读教学存在注重形式、忽略实质的
现象,因此,保证内容的协调性尤为重要。其一,在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应该有
针对性、目的性地选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予以指导,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阅读思路,从而达到阅读教
学的目标。其二,推进“情感阅读”教学方式的运用,运用的关键在于设置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待阅读内容、日常生活、身边事物的情感敏感性,提高学生阅读的感知力。与此同时,学生应该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特别是
在阅读期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教师予以引导,并且尊重、接受学生的观点,并予以鼓励,提出意见,为学生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情感阅读”更具个性化,
能够让学生在感受和思考中提高阅读能力。例如:《诗经》,读起来抑扬顿挫,
具有音乐的美感,采取“情感阅读”,让学生更贴切地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感情,身
临其境,必然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其三,教学不应该局限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课后熟读课文,通过阅读和自己的理解逐渐掌握其中的深意,细细品味,才能有所收获。
2.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的要求是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传统教学模
式已然不适合现代化的教学需求,要做到保证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不仅要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还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
能力。其一,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感受、在感受中有所体会,并将自己的体会进行记录,反复斟酌重点词句的内容;其二,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创作源于生活,生活也是阅读情感流露的基础,学生只有将学习和生活有效融合,才能与所学、所读产生共鸣。教师应该让学生的生活中渗入阅读学习,发展学生
的思维能力,通过生活中的素材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获得更为真切的阅读体验,
掌握阅读学习的方法;其三,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上课期间,应该让
学生了解略读和精读两种方法,略读时,迅速浏览课文,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作用更多的表现在因材施教,为学生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主
动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3.学生批判阅读思维的培养。批判思维的培养并非为了获得与众不同的答案,而是通过批判思考的过程,实现质疑到解疑。由此可见,教师关注的重点不是学
生批判思考的结果,而是学生在问题提出、分析、解决过程中的表现。第一,问
题提出。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引出问题,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批判意识。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从而合理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此外,教师在问题提出期间需要以学生为主导,激发学生主动性,为学生营
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勇敢地表达观点。第二,解决问题,学生表
达观点的同时就已经在发挥思维能力的作用,表示学生已具有初级批判思维。而
该阶段也是学生自信心亟待建立阶段,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去;同时,在解决问题期间,针对“钻牛角尖”的学生,教师应该及
时制止并进行鼓励、指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向,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所以,在解
决问题期间,教师是一名引导者,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自我,教师发挥纠正、
指导、鼓励学生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批判阅读能力。与此同时,解决问题是解疑的重要过程,不能仅仅依靠学生的自主思考,教师必须将批
判的方式规范化,促进学生创造性、主动性的有效发挥。
二、创新阅读教学方法的策略
1.促使学生在探索中体验阅读。阅读教学前,教师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
着问题展开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
拓展教学。首先,在教学前,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理解教材的同
时有效使用教材,适时进行课外拓展,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掌握课文内容
并延伸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例如,《秋天的怀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信息、文章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等等,让学生了解上述资料后再来阅读课文,从
而体会其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怀念。上课期间,让学生分享自己搜
集的资料以及阅读课文之后的感悟,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即是:身患重疾的母亲,将自己的爱全部的注入到不幸的儿子身上,直至生命的终结,促使儿子逐渐有了
活着的勇气与希望,体会母亲对儿子真挚的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深刻怀念。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理解文章、感受文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学习方法。
2.利用专项阅读拓展课外阅读。专项阅读即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一种阅读
形式。采取专项阅读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学习
完《我的叔叔于勒》时,布置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课外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通过阅读,对比分析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学生通过课外学习、资料查阅
可以得出,两篇文章都是描绘一个人物形象,前者描绘于勒,后者描绘别里科夫,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前者揭露了任性的虚荣与自私,同时反映了小人物的
无奈与辛酸,后者展现的是一个胆小怕事、个性孤僻,想要墨守成规的“守法良民”形象。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对比,让学生对于现实主义批判性文学所有了解;同时,通过专项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
3.拓展阅读课本文章作者的其他作品。拓展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能够
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写作背景、写作方式以及抒发的情感。
利用相关作品的阅读,全面了解作品本身、了解作者,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
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面,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例如,在
《背影》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章表达的情感,即是父亲对于孩子的爱,细腻深刻,在平凡的事情中,体现了无微不至的爱与关怀。通过《背影》的学习,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品味《儿女》、《匆匆》等文章,并对比散文之间的差异性,感受作者的创作特点、反映情感。如,《儿女》采用自然朴素的语言,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