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教案

泾源高级中学冶新民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感受雪后奇景。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4、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雪后奇景的赏析。

2、描写手法——白描。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流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回答)古往今来,杭州西湖的美景,令天下多少文人墨客所倾倒。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学生活动)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图片。多媒体展示西湖春、夏、秋不同景色的图片,并要求学生读画面上所展示的诗句:《钱塘湖春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刚才我们领略了西湖春、夏、秋不同的神韵,那么冬日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今天

共同学习明末小品文大家张岱的一篇《湖心亭看雪》来领略西湖的“冬之痴”。(板书课题:湖心亭看雪)

二、介绍湖心亭与作者:(多媒体展示)

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三、整体把握课文

1、听课文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停顿。)

2、自读课文,读准音,读顺文。

3、自学课文:(要求: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把不理解的字词句圈划出来同桌讨论。)

4、质疑问难:(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5、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师评价学生诵读情况。读古文要正确流畅,还要有韵味。

6、请一同学用现代汉语讲述本文主要内容。

四、品读赏析

1、默读课文并思考:看雪是本文的主要事件,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以下几个要素:看雪的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多媒体展示问题)明确:看雪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的更定时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遇知音。

2、文中最主要的事件是看雪,作者有没有描绘西湖雪后美景呢?请同学们快速找出相关语句,并做好分析。

明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哪个字用的好?

明确:通过听觉写景,写出了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寒噤不敢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一个“绝”字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视觉)二者虽写法不同,但达到了同样的艺术效果。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段景物描写虽只有两句话,但写得很美,意蕴也很深远。请你结合朗读体会,细细品味它的美,分别说说它们美在哪儿?(组织学生讨论)

明确: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

后一句作者变换角度,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到近,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师小结: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独、落寞之感慨,又有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3、再次朗读课文,读完后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作者所写之景,并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作者所描绘的奇景。(板书:宁静清绝)

4、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对话,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洋溢着浓郁的诗意。那么作者与两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

①惊喜、愉悦。(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发之于二客,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悦、惊喜,反写二客,足见作者构思之巧,韵味无穷。(亭中人因意外惊喜才“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连饮三大杯,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之情了。

②惆怅、感伤。知己难觅,难求。为此古人曾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经意之间,却遇到了,但紧接着却又是无奈的分别并且难有后会之期。想及如此,怎能不令人惆怅!

5、作者为什么要用明代的年号呢?

明确:含蓄的表达故国之思。

6、作者通过雪后奇景的描绘和巧遇知音的记叙想要表达自己怎样的人生志趣呢?文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志趣?

明确:痴。痴情于山水,痴情于自然。(板书)

7、创新活动:对作者以上所写内容能不能用一幅对联来概括呢?老师出上联,请同学们对下联,好不好?(讨论交流)

上联:赏雪景深夜驾小舟(多媒体展示)

8、同学们这篇文章所描绘的景色美不美?那么我们再读一次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好不好?(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想一想,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是否浓墨重彩运用修辞?有什么特点?(多媒体展示问题)明确:没有。相反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就称之谓白描

9、那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呢?你们可曾听过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白描”就是“淡妆”,有时“淡妆”比“浓抹”更见风韵。

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