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逐步创造了独具魅力的服饰文化,其独树一帜的特点对我国现代服饰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满族服饰,特点,发展,文化

满族是公元前16世纪初开始形成的一个民族,它的名称是在明代末年才出现的。我国的少数民族有55个之多,但是人口超过一千万的却仅有三个,其中就包括满族。虽然满族人民数量庞大,但是由于其人口在全国分布的十分广泛,所以致使满族的传统文化消失的也很快。服饰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满族及其先世的民族服饰文化元素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满族的服饰既继承了历史上汉族人民衣着的长处,又保留了其独有的民族特色,呈现出来的是民族服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特点。目前,中式服装不但在我国国内流行,并且,在全世界也受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士欢迎,对中国近代的服装设计影响巨大,其雅俗共赏的表现形式再加上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元素逐渐的受到了服装设计师们的青睐。可以说,这是满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和世界服饰文化的一大贡献。满族服饰比较有传统特色,主要分四部分:帽饰、服饰、鞋饰、佩饰,在此基础之上每一种又细分出很多种类来。其中最为世人所接受、对现代服饰影响最大的要属服饰里的旗袍、坎肩,以及鞋饰里的旗鞋了。

一、满族服饰的分类

满族服饰以其独特、浓郁的民族文化特点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服饰。在满族服饰之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特点,男女老少在着装上都有与之相匹配的专门服饰;此外,从头到脚,智慧的满族人也做出了各式各样的服饰供人佩戴。穿上满族服饰,便总会给人带来一种挺拔向上的视觉冲击力。下面介绍几种独特的满族服饰文化。

1.旗袍

旗袍是满族特有的一种服饰,在满语中称为“布介”,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有扣绊,窄袖。这种衣服样式适合满族骑射狩猎的生活习俗。男性旗袍的裁剪简单,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由于袖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又称马蹄袖。在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马蹄袖已成装饰,而放下马蹄袖仍然是满族人对长者、尊者致敬的礼仪。女性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随着时代的变迁,男旗袍已渐弃不用,女旗袍也不断演变,旗袍式样的变化也很大,四片裁制也改为两片裁制,能很好表现妇女的

身段和曲线。

2.鞋

满族鞋样式较多,旗式坤鞋就分数种。有平底鞋、马蹄底鞋、花盆底鞋等。平底鞋:前端着地处稍削,便于行走,鞋面为布、缎,彩绣花卉图案;马蹄底鞋:妇女高底鞋,鞋底中部以木为之,前平后圆,上细下宽,因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而得名;花盆底鞋:妇女高底鞋,鞋底中部以木为之,上敞下敛,成倒梯形似花盆。“马蹄鞋”“花盆鞋”亦称旗鞋。妇女盛饰时多穿用,走起路来袅袅婷婷,轻盈娴雅。男式鞋子有“多脸鞋”及“千层底鞋”。多脸鞋:用布或缎子制成,以双道皮条缝于鞋脸之上,鞋尖突出于鞋底之外,侧面形似小船;千层底鞋:满族男女家居穿着,将布头或旧布裱成袼褙,多层合在一起,以麻线纳鞋底,因层多而得名。这种鞋不仅轻便自如,吸汗弹力强,还可以养治脚病。

3.发式

清代满族成年男子把前颅头发全部剃去,只留颅顶后头发,编结成辫,垂于脑后,主要是便于山林中骑射。满族人认为发辫是真魂栖息之所,视为生命之本,在战场上阵亡的八旗将士,必将发辫带回故里,隆重埋葬,称“捎小辫”。满族人的发式是继承了金代女真人之习俗。男子发式是“半剃半留式”,这与满族先民女真人的“辫发垂肩,留脑后发”有一定承袭关系。满族妇女“辫发盘髻”的习俗,也是来自女真遗风。满族妇女在成年前,只梳一根单辫垂于脑后,辫梢上缠一红头绳,前额剪成“刘海”,并常以金银、珠宝制成别致珠坠角,系于辫梢上,随辫摆动,以示美观。满族已婚妇女必须绾发盘髻,中间横插一根银制的扁方,称“高粱头”。其中最典型的是梳“两把头”,将头发束在头顶,编成“燕尾式”,长头发在后脖颈上,并戴上扇型发冠,这种发型称“旗头”“京头”。

4、帽子

满族入关以前,为了御寒,男女老少有戴帽子的习惯,满族人喜欢戴缨帽,便于驰骋山林,盘弓射箭,这种缨帽具有寒暖异制的特点,冬天戴皮帽,春秋戴暖帽,有檐、毡帽耳上缝有各种皮毛做的耳扇,以御风寒。夏天戴草编凉帽,也叫草帽,无檐。在入关以后,此俗也未改变,寒暖也有异制。同时帽子的种类有了明显增加,针对官帽的变化方面来看,出现了一种既能区分官员品级又能起装饰作用的帽饰———官顶,即顶戴花翎。顶戴,俗称“顶子”,是指那些大小官员,即凡有官爵者,所戴官顶上镶嵌的各色宝石而言的。而花翎,则是附戴在冠上的一种“羽饰”。按规定,不是凡有顶子的官员,都能戴花翎。因为花翎并不完全标志品级,它有些荣宠的意思。顶戴花翎,在当时虽为官阶的象征,代表着等级的差别,但也是一种时髦和装饰,官顶用不同颜色的宝石及金属镶嵌而成,很有吸引力,这就增加了满服的审美价值。由此可见,满族入关以后的服饰开始着重于审美化。

5、马褂

马褂,是由于经常在马上穿用而得名,它始于明朝这个时期,为对襟式,限制较严,只有骑士才能穿着,在清朝开始流行起来,所以它是一种很有满族特色的外褂。满族是骑射民族,常年生活在马背上,穿马褂对他们极为合适,这对入关前的满族更是极为重要的,满族生活的地区寒冷,并且常年以狩猎为生,而这种马褂较外褂的身、袖短,长仅及于脐部,为了活动方便,大多在下摆开衩,并且有单有夹,冬季可以做皮、棉、套在长袍之外,既不妨碍骑射,又可以御寒。也由于这种优势,所以在满族入关之初直到顺治、康熙两朝,因为马褂马褂最初是在骑射时穿的,所以也还只限于八旗士兵穿用,但到了康熙以后,骑射之风已渐渐衰落下去,但是这种标榜骑射的马褂却走上了一个发展的趋势。一些八旗的纨绔子弟为了装点门面,表示武勇,按照各自的条件,做成各种面料的单、夹、皮、棉、四季都穿,结果穿的人也越来越多,至雍正以后,在一般的士庶人也都穿开了。在以后,由于清帝提倡了骑射,经常以马褂赏赐臣下,使其竟成为一种礼服,皇帝赏赐黄马褂也成为极高的荣誉。

二、满族服饰文化的特色

服饰作为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民族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等有着密不可分的练习,并呈现出了浓郁的民族风俗习惯、民族特点和性格等,这也是满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生活积淀的体现。首先,满族的服饰文化有着鲜明的历史特点。满族服饰承袭了女真族的服装、发式习俗,女真族的男子是剃发编辫,满族男子亦是辫发垂肩。女真族因为生活在较为寒冷的地区,且善骑射、好渔猎,因此常常将狩猎到的动物皮毛作为主要的衣服面料,而满族也继承了这一着装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