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事项分类

合集下载

中外民族民俗知识点总结

中外民族民俗知识点总结

中外民族民俗知识点总结民族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俗各具特色,反映出各民族的独特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中外民族民俗的各个方面进行总结,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风貌。

一、中华民族民俗知识点总结1. 婚嫁习俗(1) 婚礼:中国的婚礼习俗包括订婚、过大礼、发喜帖、接亲、举行婚礼等一系列传统仪式。

各地的婚礼习俗存在一定的差异,如闽南地区的“过大礼”、广东地区的“三朝六礼”等。

(2) 婚礼道具:中国婚礼中经常用到的道具有红盖头、喜糖、龙凤灯笼、喜字牌等。

(3) 婚庆饮食:中国不同地区的婚庆饮食也各具特色,如粤菜、川菜等地方菜系的餐饮文化。

2. 节日庆典(1) 春节:中国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包括除夕、初一、正月十五等一系列的传统庆祝活动。

(2)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是家庭团聚的日子,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是祭祖、扫墓等活动。

(4)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

3. 饮食文化(1) 家常菜:中国的家常菜有很多种类,如红烧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

(2) 地方特色美食:中国的各地美食有川菜、粤菜、湘菜等地方菜系,各有其独特的特色和风味。

(3) 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的饮用方式及茶具的制作工艺都非常独特。

4. 传统技艺(1) 书法: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有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书体。

(2) 绘画:中国的绘画艺术有国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不同的绘画形式。

(3) 传统手工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有剪纸、刺绣、扎染等多种形式。

5. 服饰文化(1) 传统服饰:中国的传统服饰有汉服、旗袍、唐装等形式,各种服饰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款式。

(2) 传统饰品:中国的传统饰品有玉器、琥珀、金银饰品等,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工艺。

二、外国民族民俗知识点总结1. 日本(1) 庆典节日:日本的节日庆典有樱花节、七夕节、盂兰盆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中国民俗文化1

中国民俗文化1

哈 尼 族
土家族
白族
二、民俗文化
(1)民俗文化是指广大劳动人
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即社会文化。
(2)民俗文化的特点
1、民俗文化栖身于历史的创造和传承中
2、民俗文化是社会、集体的创造,负有 教育功能 3、民俗文化还带有浓厚的娱乐性质,可供 人们享受和利用。 4、民俗文化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中国民俗文化
主讲:钟春燕
一、民俗的含义及其 分类
1、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是 一个地方长期形成的风尚,是广大 劳动人民群众在生活中自然形成并 成为人民长久承袭的风俗。
(2)、民俗包括:
1、生产习俗:(如:农、林、牧、渔、手工业、建筑等)。 2、生活习俗:(如: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等)。 3、岁时民俗:(如:各种生产性节日、宗教性节日和年节 等)。 4、人生礼仪:(如:婚、丧、生育、寿诞等)。 5、文化民俗:(如:音乐、舞蹈、美术、游艺、体育竞技、 民间工艺等)。 6、精神民俗:(如:生存观念、交往方式、图腾崇拜、宗 教信仰、禁忌、占卜等)。 7、社会民俗:(如:家族、亲族、村落、民间组织等)。

4、长江流域风俗文化圈
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西藏 至青藏高原东侧,东、南迄于海。 特点:有发展起伏的特点

5、青藏风俗文化圈
主要是青海一带 特点:藏族风俗文化和藏传佛教结

下不解之缘。பைடு நூலகம்
6、云贵民俗文化圈
主要是指云南、贵州少数民族聚 居之地 特点:风俗文化千姿百态

7、闽台风俗文化圈
三、我国民俗文化的 分布
1、东北民俗文化圈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部及 内蒙古东部 特点是满汉民族风情的大融合

2、游牧风俗文化圈

民俗概述

民俗概述

民俗概述民俗的定义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风俗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民俗分类按内容划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这是通常民俗学的分类方式。

1)、经济民俗,指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交通民俗等等。

2)社会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主要包括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等。

3)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等等。

4)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主要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等等。

为了研究方便,可将我国各民族民俗做如下分类1、物质民俗:1)居住;2)服饰;3)饮食;4)生产;5)交通;6)交易。

2、社会民俗:1)家族、亲族;2)村落;3)各种社会职业集团;4)人生礼仪式(诞生、婚姻、丧葬);5)岁时习俗。

3、口承语言民俗:1)神话、传说、故事;2)歌谣、叙事诗;3)谚语、谜语;4)民间艺术。

4、精神民俗:1)巫术;2)宗教;3)信仰;4)禁忌;5)道德、礼仪;6)民间游艺。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1、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2、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3、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4、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5、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三、民俗的社会功能1、民俗的教化功能。

是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2、民俗的规范功能。

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3、民俗的娱乐功能。

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如民间歌舞、游戏、竞技、杂艺等。

4、民俗的审美功能。

中国饮食民俗的分类

中国饮食民俗的分类

中国饮食民俗的分类
中国的饮食民俗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 地域性风味: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特色风味,比如四川的辣味菜肴、广东的粤菜、江苏的苏菜等等。

2. 民族特色: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
食习惯和风味,如藏族的酥油茶、壮族的酸辣鱼、维吾尔族的羊肉串等。

3. 传统节日饮食: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相应的特色食品,如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等。

4. 宗教信仰:中国的宗教中有一些对饮食有特殊要求,如佛教的素食,道教的清淡饮食等。

5. 家族礼仪:中国的家族礼仪中也有一些特殊的饮食习俗,比如婚礼上的喜酒、葬礼上的祭祀食品等。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民俗非常广泛多样,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宗教、每个节日等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

民俗事项分类

民俗事项分类

•【民俗事项分类】•(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三、维系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四、调节功能•民俗的调节功能,是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

★少数民族的狂欢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民间游戏(斗鸡、斗蟋蟀、下棋)。

•第三节民俗的社会功能•一、教化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

★人生活在民俗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须臾不可离开。

•二、规范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

★民俗是一种约束面最广的行为规范。

•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礼。

•一个婴儿刚一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他才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诞生礼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大体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庆贺生子三个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礼。

•一个婴儿刚一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他才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抓周•这一天特别要举行检验小孩天赋和卜测未来前途的“抓周”仪式。

钟敬文的民俗分类

钟敬文的民俗分类

钟敬文的民俗分类民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代表着一定文化意义的各种习俗和风俗。

钟敬文对民俗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下面将按照他的分类方式,对各个类别进行介绍。

一、祭祀类民俗祭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民俗的核心内容之一。

祭祀类民俗包括祭祀神明、祖先、英雄等活动。

这些活动通常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通过祭祀来表达人们对神灵和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祭祀活动通常包括祭祀仪式、祭品献供、舞蹈表演等,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二、婚嫁类民俗婚嫁是人们一生中重要的仪式之一,也是民俗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婚嫁类民俗包括婚礼仪式、婚庆习俗、婚俗风情等内容。

婚礼仪式通常包括迎亲、婚礼仪式、婚宴等环节,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婚礼习俗各具特色。

婚庆习俗则包括闹洞房、拜堂、送新娘等环节,这些习俗既具有庆祝和喜庆的意义,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节日类民俗节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情感和交流社会的重要方式。

节日类民俗包括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各种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通常包括祭祀、游玩、赛龙舟、吃团圆饭等环节,是人们放松心情、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

节日类民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四、生活类民俗生活类民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习俗和风俗。

这些习俗和风俗通常与人们的生活、劳作、食品、服饰等方面密切相关。

生活类民俗包括农耕习俗、渔猎习俗、饮食习俗、服饰习俗等。

这些习俗和风俗既具有实用的功能,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五、娱乐类民俗娱乐类民俗是人们在闲暇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的娱乐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民间舞蹈、音乐表演、杂技表演、戏曲表演等。

娱乐类民俗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娱乐类民俗的丰富多样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六、宗教类民俗宗教类民俗是人们在信仰宗教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习俗和风俗。

第三讲:中国民俗类型:物质生活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精神...

第三讲:中国民俗类型:物质生活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精神...

第三讲:中国民俗类型:物质生活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精神生活民俗 了解发俗有哪些种类构成,各种类的基本特征。

理解民俗禁忌;成年礼;祭祀;《山海经》民俗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民俗”概念,并实际应用的国家之一,二千多年前,“民俗”一词已频频出现。

在我们先人的文献中。

《礼记·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

”《史记》中有“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

”《货殖列传》中对一地人情,物产,时尚爱好,也是以“民俗”冠之。

民俗是处在不断的运动中,如行风一般,所以,我们的古人又形象地称其为“风俗”,约定俗成,广泛使用。

第一节 物质生活民俗物质生活民俗,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建筑及器用等方面的民俗。

这是中国民俗范畴中一个庞杂而又重要的新领域。

国外传统的民俗学分类中,曾取消它们“入俗”的资格,或根本视而不见。

如英国早期的哥麦(l .Comme)和班尼(C .S .Burne)等民俗学家,在所著的民俗学专著中都没有物质民俗的地位。

一再强调“所注意的不是犁的形状,而是用犁耕田的仪式,不是渔具的制造,而是渔夫捞鱼时所遵守的禁忌,不是桥梁屋宇的建筑术,而是建筑时所行的祭献等事。

物质生活民俗是指人们在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实践活动中,长期俘获物质为自己服务形成的各类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工具、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民间工艺等物品;它为一地所固有,一般就地取材经众人共同长期使用而逐渐定型,并在今后的实践中为人们所习惯应用而很少发生改变。

物质生活民俗中,一定的民俗意味已凝聚在特定的物体上,并通过民俗物的存在而显示或运用而释放出来。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它是群体心意的物化存在。

在物质生活民俗上,也往往刻有居地地理环境的印记。

一、饮食民俗(一)中西饮食习俗比较台湾张起钧教授著有《烹调原理》一书,他在序言中说:“古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若以这个标准来论,西方文化(特别是近代美国式的文化)可说是男女文化,而中国则是一种饮食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的类型

中国民俗文化的类型

中国民俗文化的类型
中国民俗文化的类型有三大类八小类的民俗:
1、物质生活民俗
(1)生产民俗(包括采集民俗、狩猎民俗、畜牧民俗、农耕民俗、手工业民俗等。

)
(2)共商业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服务方面)
(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
2、社会生活民俗
(1)家庭民俗,包括称谓民俗、排行民俗、亲族民俗、财产继承民俗等。

(2)村落民俗,包括集市民俗、乡规民俗、村社民俗等。

(3)民间组织民俗,包括行会民俗、社团民俗、帮会民俗等。

(4)礼仪民俗.包括生育礼俗、成年礼俗、婚嫁礼俗、寿诞礼俗、丧葬礼俗等。

(5)岁时节日民俗,包括传统节日、公历节日、宗教节日、二十四节气等
3、精神生活民俗
(1)信仰祭祀民俗,包括民间宗教信仰、巫术星占、礼俗禁忌等;
(⑵)口承语言民俗,包括民间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诗、谚语、方言俚语等;
(3)民间艺术民俗,包括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小戏、民间舞蹈等;
(4)民间游戏娱乐民俗,包括民间游戏、民间体育竞技、民间杂艺等。

(⒂)民俗旅游资源。

民俗文化的分类

民俗文化的分类

民俗文化的分类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浓厚文化背景,它反映着民族的历史和经验教训,其普遍的看法和习惯能够代表广大的民众。

民俗文化可以根据不同的因素来
进行分类。

首先,有民族类民俗文化,主要反映出各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如
“龙舞青纱”、“千里寻亲”等;再有各种宗教性民俗文化,如佛教、道家、道家等宗教性民俗文化,其特征较多,如饮算、饮枫酒、封神信仰等;还有
通俗文化类民俗文化,主要是民间演变形式,具有流行共性,如曲艺、把玩、戏曲和装饰文化等;最后是婚姻文化,它表达着各民族对生命与爱情的憧憬,把婚姻当作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例如聘礼、闹洞房、新郎新娘等。

总而言之,民俗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可以提高人们感情的深化,同时塑造民族地域文化格局,形成丰富多彩的民
俗集市和文化盛宴,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提供较大的支持。

传统民俗文化项目

传统民俗文化项目

传统民俗文化项目是指由民间传承下来的、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活动和表演。

这些项目通常与地方特色、民族风情、民间艺术等密切相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统民俗文化项目:
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表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春节、元宵或其他庆典活动中,人们会通过舞龙舞狮来祈求吉祥、欢庆丰收。

戏曲表演:中国传统戏曲种类繁多,包括京剧、昆曲、川剧、豫剧等。

这些戏曲表演通常包括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民间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风格,有许多种类的乐器和乐曲,如二胡、笛子、古筝、琵琶等。

剪纸和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在家中贴上红色的剪纸和年画,增添节日气氛。

灯会和花市:在春节、元宵或其他节日期间,人们会放灯笼、逛花市,欣赏美丽的花灯和各式各样的花卉。

赛龙舟:是中国传统的水上运动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端午节或其他庆典活动中,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欢庆佳节。

杂技和马戏:是中国传统的表演艺术,包括各种高难度动作和技巧,让人惊叹不已。

以上仅是传统民俗文化项目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项目,如糖人、泥塑、面人等。

这些项目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
们珍惜和传承。

中国民间文化分类:

中国民间文化分类:

中国民间文化分类:一、生产贸易民俗1.农业民俗农具制造民俗农事生产管理民俗农耕礼仪农耕节气民俗农作技法民俗2.狩猎民俗狩猎组织民俗狩猎技术、器械民俗狩猎规约猎物处置民俗3.畜牧民俗游牧民俗放牧民俗动物养殖民俗4.渔业民俗捕捞民俗渔业作业民俗5.矿业民俗五金采矿民俗采石挖煤民俗6.林业民俗采伐民俗搬运民俗护林民俗7.采集民俗采山野菜野果民俗采中草药民俗8.工匠民俗工匠业民俗技艺传承民俗9.贸易民俗集市民俗行商贩卖民俗坐商店铺民俗水陆商旅民俗叫卖吆喝幌子招牌老字号及其影响民间消费习俗10.信贷民俗钱庄行业民俗典当行业民俗民间借贷习俗二、衣食住行民俗1.服饰民俗:衣着类别民俗修饰装束民俗服饰礼仪民俗2.饮食民俗:日常食制民俗节日祭日食俗调制烹饪食俗特色风味食俗3. 居住民俗房屋建造民俗宅院格局与居住民俗室内陈设民俗4. 交通民俗道路桥梁民俗运载工具民俗驿站码头民俗旅店货栈民俗三、社会家庭民俗1.家庭民俗长幼尊卑民俗家庭起居民俗2.家族民俗家族亲族民俗宗族群体民俗亲属称谓亲邻关系民俗3. 两性民俗性别民俗孤寡民俗两性交往民俗性教育民俗4.社团民俗同业行会民俗结义结社民俗5.乡规民约民俗社交礼俗寨组织俗制村民协力俗制习惯法规四、人生仪礼民俗1.生育民俗诞生礼俗养育民俗教育民俗成年礼仪人生礼俗2.婚嫁民俗.恋爱民俗定婚民俗媒妁民俗婚姻俗制结婚礼仪3.敬老民俗祝寿民俗尊老民俗养老民俗4.丧葬民俗报丧民俗祭奠民俗出殡民俗服丧民俗五、生态、科技民俗1.生态民俗气象生态民俗山川生态民俗动物生态民俗植物生态民俗2.民间科技天文历法气象谚语生产经验技艺技术发明民间算术民间测试民间制造3.民间医药民间医疗习俗民间用药习俗民间清洁习俗民间验方六、信仰民俗1.图腾禁忌图腾民俗占卜民俗巫俗禁忌民俗2.民间宗教巫术巫师巫教民间神俗民间宗教民间鬼狐民间迷信3.神灵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儒道佛崇拜民间庙会其他宗教七、岁时节令民俗1.岁时民俗生产时令民俗生活时令民俗2.节庆民俗春节过年民俗四季节日村落庆典家族典礼家庭与个人喜庆八、语言文学民俗1.语言民俗民间俗语谚语语言崇拜民俗语言民俗语言禁忌2.口头文学神话传说故事笑话歌谣史诗长诗谜语九、民间游乐民俗1.民间游戏民间玩具民间游戏2.民间竞技民间角力摔跤民间棋艺斗牛赛马叨羊十、民间艺术1.民间工艺美术民间工艺民间美术2.民间音乐民歌民调民间器乐3.民间舞蹈民间歌舞民间乐舞民间高跷、旱船、龙灯、舞狮、舞龙4.民间说唱民间说书民间弹唱民间曲艺5.民间戏曲民间小戏地方戏傩戏木偶戏皮影戏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人们所承袭的前人创造的文化或文化的产物。

民俗学考试资料

民俗学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尝新:1、在稻穗、禾稼初熟时,摘回初穗荐祖敬神的习俗2、宣威的农民认为只要在申、丑、午、己这几天才能“尝新”。

(45)蚕月:夏历三四月。

江苏地区,三四月是养蚕的月份,故称“蚕月”。

(44)百工五法:1、是我国古代工匠技艺中最杰出的创造。

2、五法是中国古代工匠常用的五种工具:矩、规、绳、水、悬。

(57)祖师崇拜:1、是我国各类工匠传统民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逢祖师生日、重要节日或重要工程开工之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

2、反映各行工匠对本行业开创者或技艺超群者的怀念和崇拜。

(62)斗拱:1、是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支承构件,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

2、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

两者合称斗拱。

(58)赶集:1、也称“跟集”、“赶场”。

2、指到有规律地变换时间和地点的集市交易活动。

主要指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

(65)中人:1、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2、凭其经验和口才,协助双方成交,起一种“说合”的作用,并从中获取酬金。

(65)溜索:1、大都高悬于河水湍急的山涧半空,行人挂钩攀索而过。

2、斜溜索从高往低,自然滑往对岸,速度快而危险。

3、平溜索则需臂力,力弱者往往需力大者牵引,始能到达对岸。

(70)南米北面:1、指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差异。

2、因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差异,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3、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

而北方降水较少,耕地多为旱地,种植小麦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74)干栏式住房:1、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

(95)2、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完整版)中国民俗资料

(完整版)中国民俗资料

(一)中国民俗按表现内容来分:口头民俗1、叙事民俗(神话、故事、传说等) 2、俗语民俗(谚语、谜语、绕口令等) 3、音韵民俗(民歌、民谣、口头史诗)风俗民俗民间节日、民间信仰、民间礼仪。

物质民俗饮食民俗、民间服饰、民间建筑这些分类只是大致而言,其实许多民俗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如春节里,既是风俗民俗,其中也有物质民俗、口头民俗(三)民俗文化的功能娱乐性教育功能文化强化和保存功能心理调节功能NO1.中国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集体性地域性 1、自然环境决定着民俗的地域特征。

2、社会环境也决定着民俗的地域性变异性传承性规范性NO2.试论岁时节日民俗的由来和发展(一)岁时节日的由来来源于原始的宗教活动,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将岁时视为生命的历程,春夏秋冬四时的代谢有如生命机体的生长衰亡,在旧死和新生的季节循环中,人们逐渐形成了时间更新的意识。

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时间不仅具有伦理属性,同时它亦具有如生命再生的更新特征。

(二)随时节日的发展1 神话传说的嵌入2 上层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3 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4 宗教节日(或其因素)的渗透5 各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NO3.中国饮食民俗文化的内涵1、精辟凝练的饮食理论2、无所不包的饮食的内容3、多姿多彩的烹饪艺术4、底蕴深厚的饮食文化心理NO4.列举并分析鲁菜、苏菜、川菜、粤菜的基本特点,并写出代表菜名。

1、鲁菜:由济南和胶东两部分地方风味组成。

特点:讲究刀功、火候,味浓厚、嗜葱蒜,尤以烹制海鲜,汤菜和各种动物内脏为长。

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

济南菜擅长爆、烧、炸、炒,调味以咸为主,酸甜为辅。

山东自古就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农业生产区。

名菜:油爆大虾、红烧海螺、糖醋鲤鱼,奶汤鲫鱼等。

2、苏菜:由扬州、苏州、南京地方菜发展而成。

特点: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

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

民俗文化分类及内容

民俗文化分类及内容
儒教文化 佛教文化 道教文化 基督文化 巫文化
人文教育
教育文化 历史名人
泰国农耕节
大连国际服装节圣诞节来自春节庙会日本成人节
香港国际文学节
江南佛心大典 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
文化与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最具普遍性、传承性及变异性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 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 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 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和传 承性和变异性。
1
民俗文化分类内容
民俗活动分类
生产劳动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 建筑生产 服务贸易
日常生活
服饰 餐饮 居住 出行 工艺
社会组织
氏族 家庭 政府 军队 社团 企业
岁时节日
传统节日 本地节日
人生礼仪
出生礼 成年礼
婚礼 寿礼 丧礼
民间文学
神话传说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民间小戏 说唱文学 民间曲艺
宗教巫术

民俗知识总结报告范文(3篇)

民俗知识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特定人群在生产、生活、精神文化等方面形成的传统习惯和习俗。

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本报告对民俗知识进行总结,旨在提高人们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二、我国民俗文化概述1. 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我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封建社会的祭祀礼仪,再到现代社会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不断发展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2. 民俗文化的分类民俗文化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节日民俗: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民间信仰:如祖先崇拜、神灵崇拜、鬼神崇拜等。

(3)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木雕、年画、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

(4)民间习俗:如婚丧嫁娶、寿诞庆典、祭祀活动、民间体育等。

(5)民间传说与故事:如《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三、民俗文化知识总结1. 节日民俗(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又称“过年”。

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饭、发红包等习俗。

(2)元宵节:元宵节又称“灯节”,是春节期间的第二个重要节日。

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3)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扫墓、祭祖、踏青等。

(4)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5)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团圆等。

2. 民间信仰(1)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我国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会定期祭拜祖先,以示尊敬。

(2)神灵崇拜:神灵崇拜在我国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土地神、财神、城隍等。

(3)鬼神崇拜:鬼神崇拜在我国民间信仰中较为普遍,人们相信鬼神可以保佑家庭平安、身体健康。

3. 民间艺术(1)剪纸: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以红色纸张为材料,通过剪、刻、折等手法制作出各种图案。

民俗学教学中对“民俗事项分类”的总结-教育文档

民俗学教学中对“民俗事项分类”的总结-教育文档

民俗学教学中对“民俗事项分类”的总结民俗学在学界历经百年的发展,已然确立了独立的学科地位,而一门学科研究对象的确立其树立独立学科地位的标志。

在高校民俗学教学体系内,关于民俗事项的分类也是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总结、梳理和分析当前学界提出的民俗分类主流观点,为高校民俗学教学提供参考。

、三分法总结在学术界,三分法的分类方式并不多见。

学者王娟《民俗学概论》一书中即用此法,依据独特的分类标准作如此划分:第一,口头民俗学。

口头民俗学是以口头形式流传保存的民俗事项,包含叙事民俗、语言民俗、首韵民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谚语、谜语、歌谜、史诗等内容。

总之,这一类别以口头表现为标准,囊括数量众多的民俗事项。

第二,风俗民俗学。

这一类别包括民间游戏、迷信、民间节日、人生仪礼、民间舞蹈。

在此将在乌丙安先生归于社会生活民俗、信仰民俗以及游艺民俗中的诸多内容拆分。

然而笔者不是非常赞同这样的分类方式。

首先,“风俗”与“民俗”两个概念不能做清晰的区分。

俗民俗学”本就是一个含义较为混乱的概念。

此外,这类民俗事项包含内容十分广泛且十分混乱。

诸多民俗事项中,固然存在民俗的成分,但风俗习惯并不是这些民俗事项的唯一特点。

因此,这一分类仍有待商榷。

第三,物质民俗学。

这一分类标准将物质形态表现出的民俗事项归类,其中包括民间饮食、民间服饰、民间建筑。

作者将民间美术放入物质民俗之中,笔者认为,此举极为不妥。

民间美术应为民间手工艺的组成,并没有物质民俗的特征,更多的是一种工艺技术。

因而这一分类尚需考证。

二、四分法总结四分法较为多见,如钟敬文先生、乌丙安先生等均同此类。

笔者也较为同意这一分类方式。

1.乌丙安先生是较早提出四分法的学者。

在其《中国民俗学》中,以民俗分类组织全书脉络。

他将民俗事项分作经济的民俗、社会的民俗、信仰的民俗以及游艺的民俗四大类,如下:首先,经济民俗中,其脉络为:在经济的民俗中,着重于体现经济交易的民俗。

在这一分类下,乌丙安先生将交通运输中的民俗传承放置在了交易运输民俗之内,而并非与衣、食、住一起归于消费生活,这种分类方式有着一定的合理性。

中国民俗文化的分类及它的当代价值

中国民俗文化的分类及它的当代价值

中国民俗文化的分类及它的当代价值民俗文化是人类在不同的生态、文化环境和心理背景下创造出来,并在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递、演变成的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文化。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大致包括三个大的方面: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社会民俗文化,以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为重点;精神民俗文化,包括信仰、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游艺竞技等。

在中国漫长的农耕时代,民俗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审美追求。

在现代社会,民俗文化成为民族认同的载体、社会团结的纽带,其和谐价值观正日益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的核心价值。

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冲突而导致的矛盾和纷争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安宁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实要求人们必须认真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和谐价值观可以为当代多元文化的共存提供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

民俗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当代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

首先,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

数千年的农耕时代,在民间,深藏着博大雄沉的优秀文化因子,构成了绵延不断的历史信息链,无所不包地传递着中华民族心理的密码,它们是民族个性特征和独特精神的重要表征,为民族精神提供着无尽的营养、彰明的昭示和有益的启迪。

其中,文化信息承载最为密集、情感色彩最为浓烈、道德教化作用最为深刻、记忆传承最为有力的,当属中华民俗文化。

其次,能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恢复传统民俗,因为传统民俗是各种民族民间文化最重要的综合载体。

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戏曲、民间美术、交际礼节、人生仪式、娱乐游戏、艺术技能、信仰心理等等,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无一不在传统民俗中得到存活和赓续。

我们弘扬了民俗文化,也就使它们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得到了延续。

再者可以教化人心、匡正风气。

作为惯例的民俗是法律的基础和补充,社会治理需要有效地运用民俗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事项分类】
•(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三、维系功能
•民俗的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四、调节功能
•民俗的调节功能,是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

★少数民族的狂欢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民间游戏(斗鸡、斗蟋蟀、下棋)。

•第三节民俗的社会功能
•一、教化功能
•民俗的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

★人生活在民俗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须臾不可离开。

•二、规范功能
•民俗的规范功能,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

★民俗是一种约束面最广的行为规范。

•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礼。

•一个婴儿刚一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他才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诞生礼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大体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庆贺生子三个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礼。

•一个婴儿刚一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他才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
•抓周
•这一天特别要举行检验小孩天赋和卜测未来前途的“抓周”仪式。

•古代称之为“晬(zui)盘。

又称试儿、试晬、拈周、期场、试周。

•抓周仪俗在南北朝时就已出现
取乳名取乳名的时间有的定在三朝这天,
也有的过一段时间再取名,但一般不会超过三个月。

取乳名时要把双方家族里的入邀请来,为男孩取名叫“弄璋之庆”,为女孩取名为“弄瓦之庆”。

3、满月
•满月这天要为婴儿举行有众多亲友参加的庆贺仪式,仪式比较郑重。

•亲戚前来送礼,礼物多是小儿所用之物,陕西民谣“姑姑家的帽子,姨姨家的鞋,老娘家的铺盖拿将来。


•旧时北京则讲究“姨家的布,姑家的活”,即小孩姨家出布料,小孩姑家负责缝制。

•满月时,要庄重的为小孩第一次剃头,俗称去胎发,要由舅舅主持。

•旧时认为,胎发“受之于父母”,是吉祥之物,所以剃下的头发不能随便处置。

•有的人家将胎发用红布包好,缝在小孩的枕头上,有的搓成圆形,并缠以彩线,挂在床头,认为这样可以避邪,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满月时,还要抱孩子出户外走动走动,目的在于让孩子干受外界事物,开眼界,长见识。

•旧俗还要为婴儿起乳名。

通常取吉字做名,如贵儿、小龙、祥儿等,但在民间更多的取贱名,如小狗子、小牛、锁柱、狗剩等。

百岁
•旧时,民间多为婴儿举行百日庆贺,所谓“三日看相,百日看长”,
•在人们的观念中,认为百日是个关,过了百日婴儿就可望平安成长了。

•百日又称百岁、百禄。

含义是祝福小孩能够健康长寿
一、姓氏的起源及姓氏构成的习俗方式
1.传统姓氏的起源
时间:母系社会末期(5000多年前)
原因:“明血缘,别婚姻” 。

(辨别区分不同氏族群团的血缘归属,以适应
不同氏族群体通婚关系发展的需要。


一、姓氏的起源及姓氏构成的习俗方式
通志》卷25:“女生为姓,故姓之字多从女,如姬、姜、嬴、姒、姚、妫、嫪是也。

”姓与氏的区别: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通鉴·外纪》
姬、姜二姓:我国部落联盟时代规模最大的两个姓氏群体。

一、姓氏的起源及姓氏构成的习俗方式
2、姓氏构成的习俗方式
1.以图腾崇拜或自然崇拜物名称为姓氏。

在原始社会信仰中,认为每一氏族群体均与某种动物或植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缘关系,并把这种与本氏族有着特殊亲缘关系的动物或植物奉为图腾
2. 以出生地、居住地或封地、封邑等地域名
称或居地方位为姓氏
炎帝生于姜水之滨——以姜为姓
舜出生于姚墟——以姚为姓
③以官称、爵号名称为姓氏
官称为姓:司徒、司空、司马、史、钱、张、
尉、粟、公、夏侯……
以官称替代“名”的称谓习俗:
蔡邕——蔡中郎嵇康——嵇中散
阮籍——阮步兵杜甫——杜拾遗
王维——王右丞
④以职业、技能名称为姓氏
“以技为姓者,巫者之后为巫姓,屠者之后为屠姓,卜人之后为卜姓,匠人之后为匠姓。


——《通志》卷25
⑤以国名为姓氏
“周衰,列国既灭,其民各以旧国为姓,故姓之以国者,韩、陈、许、郑、鲁、卫、赵、魏为多。


——《新唐书》卷125
同姓异源异姓同源
3、人的字
字:亦称表字。

古代人名习俗,成年男子根据本名字义,另取的别名称“字”,是名的另外一种表述符号。

字是成年人的符号标志:
《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

《礼记·冠义》:“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女性亦有取字现象如:
蔡琰——文姬王嫱——昭君
古今人物取字举例:
韩愈——退之杜甫——子美
孙文——逸仙毛泽东——润早期取字的特点——名与字关系密切,互为表里
“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

——《白虎通义·姓名》
早期取字的习俗方式
②连义推想
赵——家驹——千里赵——云——子龙
③名字互补,意义完美
白居易——乐天岳飞——鹏举
名与字关系脱节,没有互为表里的内涵联系:
司马光——君实柳宗元——子厚
朱德——玉阶蔡锷——松坡
名与字的使用习俗:
①自我称名——对君父、对尊长、对朋友自称用名,
表示谦恭
②称人用字——称他人用字,表示礼貌尊敬
“成人,则贵其所以成人,于是命以字之。

字之有何可贵焉?《春秋》以书字为褒,二百四十二年间,字而不名者,十二人而已”。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4
取字现象说明:
三、传统名字的基本习俗类别
5、人的号
概念:号亦称别号,指人的名字以外具有专指意
义的特殊称谓符号。

类别:自号、赠号、封号、谥号
①自号
陶渊明——五柳先生李白——青莲居士
欧阳修——六一居士苏轼——东坡居士
②赠号
李广——飞将军李白——诗仙
杜甫——诗圣包拯——包青天
王羲之——书圣
一、人类婚姻形态的历史变迁
1.血缘婚(族内婚,群婚制的低级阶段)
特点:
血缘婚是人类婚姻文化的开端,人类第一次对男女两性关系产生了有意识的排斥和禁忌,男女两性关系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规范。

•血缘婚以前,人类杂乱的两性关系体现为一本能的“种”的繁衍自然行为,不是一种文化行为。

血缘婚的意义
排斥、禁忌了不同辈份男女婚配关系,使人类走出了原始蒙昧的杂乱性关系状态,有利于促进人类体质的进化和人口再生产质量的提高。

伏羲、女娲:兄妹婚的传说
2.普那路亚婚(族外婚,群婚制的高级阶段)
•普那路亚:夏威夷岛印第安语,意即“亲密的伙伴”。

•族外群婚:
在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氏族群体之间,同辈分的男女互为夫妻,即共夫共妻。

婚姻特点:禁止氏族内部同辈分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把婚配目标指向与本氏族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其他氏族群体成员。

排斥近亲血缘关系通婚。

进步意义:普那路亚婚排斥、限制了同一血缘群体内部成员的婚姻关系,使人类在体质进化,在人口再生产质量方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对偶婚:有选择性配偶的多偶婚,是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婚姻形态)
特点:主妻主夫关系明显,夫从妇居,子女归属母系氏族,双方无独立经济。

进步意义:对偶婚缩小或限制了人类两性关系的对象范围,不仅有利于人类人口再生产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而且为人类新生人口确认亲生父亲提供了可能性。

4.一夫一妻婚姻(单偶婚、专偶婚)
产生原因:私有财产出现,男性社会成员需要确认亲生子女以继承财产(私有制的产物)。

意义:一夫一妻制婚姻确立了父系血统的传承关系,由此导致父系社会及父权观念的产生形成
5.一夫一妻制的两点分析:
①从生物进化学角度看,一夫一妻婚俗形态的产生,是自然界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一生物进化规律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必然体现。

原始人类生命短暂,繁衍能力极其低下,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婚配行为或婚姻方式不合理,不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