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技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以武汉科技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武汉市在2004~2008年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出了促进武汉市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发展十一五期间成就不足
一、“十一五”期间武汉市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湖北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发展阶段,同时还是武汉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战略发展期和以科技振兴经济,以创新谋求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武汉市科技体系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很大成就,例如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
1、科技活动经费来源
从科技活动经费的来源看,2002-2008年期间,武汉市科技活动经费逐年增加,其中,自筹科研活动经费增长速度最快,政府投入的科研活动经费增长平缓,其比重始终处于30%左右(见表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武汉地区的政府R&D投入占GDP比重一直高于全国的政府R&D资金占GDP的平均比重(见表1)。
2、政府R&D资金流向
从政府R&D资金的流向来看(见表2),2002-2008年的R&D资金主要支持了资金自筹能力相对较弱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基本达到80%以上,这反映了R&D经费支持的重点研究领域是对国家及武汉地区科技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但是,政府R&D资金对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在逐年增加,由4.5%逐渐达到12%左右(如表1-2)。
表2 武汉地区政府R&D资金的流向
3、科技活动人员
鉴于2004年及以前年份与2005~2008年的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主要分析2005~2008年武汉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变化(见表3)。近4年武汉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保持年均1.20%的速度逐年增长,由70148人增加到72705人,其中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数基本保持不变,高等院校的科技活动人员在逐年减少,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人员在快速增加。从科学家与工程师来看,总人数由53868人减少到53835人,其中科研机构和工业企业的人数在逐年增加,高等院校的人数在逐年减少。
表3 2005~2008年武汉地区科技活动人员情况
4、科技活动产出
武汉市2002~2008年期间的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两项科技活动的产出量2008年在2002年基础上增加了近4.5倍,说明武汉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意识在增强,专利的质量在提高。武汉市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从6.17件逐年增加至24.71件,这表明就业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逐年提高。
尤其是从2006年开始,工矿企业成为专利申请的主体,占绝对优势,从2002年专利申请的594件到2008年的5128件,增加了8.63倍多。工矿企业的专利授权量从2002年的300件增加到2008年的1955件,增加了5.5倍多。但是,工矿企业的专利申请获批率也远远低于平均水平,而申请获批率最高则是大专院校(见表4)。
5、高新技术产业
在2002~2008年期间,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呈增长趋势。从2006年开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如表5所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武汉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2年的28.1%逐年提高到2008年的37.23%,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快于武汉市整个工业的发展速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从2002年18.01亿元逐年快速增长,尤其是在2008年克服经济危机的影响,仍然突破100亿元,这充分说明武汉市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力在提升。
6、工业企业科技活动
截至2008年底,武汉市的工业企业共有2281家,其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达到584家,其科技化率为25.6%(见表6)。作为拥有科教优势的武汉地区,从2004~2008年企业科技化率偏低,始终维持在25%左右。
从企业类型看,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科技化率基本持平,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科技化率稳定中略有增长。
从企业规模看,武汉企业科技化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型企业数量多,但由于资金和科技人员有限,从而仅有22%左右的小型企业从事科技活动。大型企业的科技化率保持在70%左右,中型企业的科技化率保持在40%左右。
表6 2004~2008年武汉地区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
7、技术市场
从武汉地区科技成果领域来看(见表7),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领域是武汉市技术交易活动中的重点,占合同总数的百分比均在20%左右;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材料及其应用、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现代交通等领域的技术成果也占有一定份额。这些领域的科技成果与武汉“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紧密相关,与促进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相呼应。
8、民营科技企业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优势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聚集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四大优势产业领域的民营科技企业数量、资产和技工贸总收入见表8。从2004-2008年,四大优势产业的民营企业数增加迅猛,平均增长率达到35.68%,这些企业的资产总额也占整个民营科技企业的70%左右,保持18.76%的平均增长率;技工贸总收入2008年突破了500亿元,平均增长率达到21.98%。虽然技工贸总收入在增加,但是这四大优势产业领域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收入在武汉市民营科技企业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自2002年到2008年以来,武汉市民营企业无论是申请专利数、获得授权的专利数和实施专利数都积极性提升,每年申请专利数在全市申请量中所占比重达到20%以上,平均增长率达到32.76%,超过武汉市的专利申请28.43%的平均增长水平;专利授权数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6.25%,也超过全市专利授权数增长率8个百分点。随着授权专利数的增加,武汉市民营企业实施专利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平均增长率达到9.64%(见表9)。民营企业专利申请受理数、专利授权数和实施专利数的逐年增加,这说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