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肺由大量反复分支的支气管及肺泡组成。
有肌肉质横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6.心脏4室,左动脉弓存在。(鸟右)
7.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8.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9.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特征分析:
上述特征中,
进步特征:2、4、7、8、9;
(5)有唾液腺,唾液中除含大量粘液外,还含有唾液淀粉酶
淀粉麦芽糖
3对:耳下腺、颌下腺、舌下腺、兔4对,多眶下腺
(6)咽:构造复杂
为消化管与呼吸道的交叉处
开口:内鼻孔、耳咽管孔、食道口、喉
2、消化管
(1)食管:
(2) 胃:形态与食性相关
多为单胃瘤胃
反刍类具复胃(反刍胃)网胃(蜂巢胃)食道的
瓣胃变形
皱胃:胃本体、具腺上皮
哺乳: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地发育成长。加之哺乳类对幼仔有各种完善的保护行为,因而成活率高,与之相关,所产幼仔数目减少。
第二节哺乳类躯体结构概述
一、外形
1、体分部:头、颈、躯干、尾、四肢。
2、躯体结构和四肢的着生适应陆地快速运动,四肢下移至腹面,紧贴躯体下方。因前肢肘关节向后转,后肢膝关节想前转,提高了支持力、跳跃力、有利于步行和奔跑。
第二十章哺乳纲(Mammalia)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重点掌握哺乳动物的进步特征
2.掌握哺乳类各亚纲、重要目及某些科的特征
3.掌握哺乳类的生态、起源和演化
重点:
1、哺乳类的进步特征
2、各亚纲的特征
难点:
1、骨骼系统
2、口腔结构及其对咀嚼和口腔消化功能的适应性
课时:
讲授5学时,实验6学时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鹿茸:刚出生的鹿角,外包富有血管的皮肤
犀牛角:毛的特化产物
三、骨骼
(一)演化趋向
1、骨化完全,为肌肉附着提供充分的支持。
2、愈合和简化,增大了坚固性并保证轻便。
3、提高了中轴骨的韧性,使四肢骨能以较大的速度和范围活动。
4、长骨的生长限于早期,提高了骨的坚固性并有利于骨骼肌的完善。
(二)结构特点
1、脊柱、肋骨及胸骨
无蜕膜胎盘:尿束、绒毛膜与子宫内膜结合不紧密(手与手套)。
散布状叶状
蜕膜胎盘:尿束、绒毛膜与子宫内膜结为一体,产胎儿时将子宫内膜一起
环状盘状撕下。
3、哺乳
乳汁:营养全面易被幼体吸收。
4、胎生、哺乳的意义
胎生:有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是保证酶活动和代谢活动正常进行的有利因素,使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小程度。
分布:澳洲东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岛
2、针鼹(澳海食蚁兽)
吻长而渐尖细,状如鸟喙
舌常有伸缩性
爪长,前肢适掘土
体夹杂棘刺的毛
食物:白蚁、蚊类等昆虫
分布:新几内亚、塔斯马尼亚岛、澳洲。
二、后兽亚纲(Metatheria)
举例:袋鼠
(一)特征
低等哺乳动物
1、胎生,但无真正的胎盘,胎儿与母体的联络,借胎儿的卵黄囊,与母体略微加厚的子宫壁幼子发育不良
(4)具槽生的异型齿,齿分化为门、犬、前臼、臼齿4科。
齿冠
齿根
门齿:凿状,切割
犬齿:齿冠成锥状,撕裂
前臼、臼齿:臼状,咬、切、压、研磨
牙齿与食性的关系
齿式
门犬前臼臼(上一侧)
门犬前臼臼(下一侧)
例:猴与人:2、1、2、3
2、1、2、3
兔:2、0、3、3
1、0、2、3
换牙:
乳齿:臼齿无乳齿
恒齿:前臼齿、门牙、犬牙有乳齿
(5)下颌由单一的齿骨构成
(6)具颧弓(颌骨与颞骨的突起+颞骨本体)
3、带骨及肢骨
(1)肩带
肩胛骨:发达
乌喙骨:退化成肩胛骨上的突起(乌喙突)
锁骨:趋于退化
(2)腰带
额骨:与荐骨相关节
坐骨
耻骨
闭合式骨盆:左右坐骨
左右耻骨
愈合、坚固,加强了对后肢支持的牢固性。
(3)肢骨
基本结构似一般陆生脊椎动物。
但肘关节向后转提高了支持和运动能力
(二)分类
现存18个目,我国分布有14个目,约500种
1、食虫目
(1)特征:个体小、吻尖细,取食昆虫,四肢短小,具爪,适掘土,以昆虫及蠕虫为食,多夜行性
(2)代表:刺猬、鼩鼱、鼴鼠
2、翼手目
(1)特征 飞翔的哺乳动物
前肢特化,具翼(皮膜)
后肢短小,具钩爪,适悬挂栖息
胸骨突起,锁骨发达
夜行性
食虫
(2)代表:蝙蝠 回声定位
九、生殖
雌雄异体
十、神经详见课件。
十一、感觉器官
1、嗅觉
发达,表现:鼻腔扩大
鼻甲骨出现
嗅黏膜面积增大
水栖科类,鲸、海豚等退化
2、听觉
敏锐,表现:外耳道发达
有外耳廓
中耳腔内有3块听小骨
内耳具发达的耳蜗管
3、视觉
结构与低等路栖种类无本质差异
功能:对光波感觉灵敏
对色光感受力差,与夜行性有关
灵长目:辨色能力,对物体大小,距离的判断能力较好。
似两栖类的特征:皮肤腺发达、头骨两个枕骨骼、排泄尿素。
尽管鸟类和哺乳类都是从古代爬行类起源的,但在系统进化的历史上,哺乳类比鸟类出现的早。它是从具有若干类似于古两栖类特征的原始爬行类起源的。
鸟类是从较高等的(特化的)古代爬行动物起源的,因而鸟类更保持着一些似现代爬行类的特征:头骨一个枕骨骼、皮肤干燥、排泄尿酸。
以关节、韧带和肌肉连结
内面衬以黏膜
4、气管和支气管
管壁由“C”形软骨环支撑,软骨环,缺口对向背方(食管)
由平滑肌和C下膜封闭
黏膜:纤毛上皮,粘液腺
5、肺
由复杂的、反复分支的“支气管树”构成,其盲端即为肺泡。
呼吸表面积极大,例:人肺泡约有7亿个,总面积达6 0—1 2 0平方米
6、呼吸运动
胸式呼吸:肋骨升降(肋间肌)
反刍过程
(3)肠:小肠、大肠
3、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脏
六、呼吸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
1、鼻
呼吸通路:通气、温暖、湿润空气、净化空气
嗅觉器官:鼻甲、黏膜(血管、腺体)、嗅细胞
2、咽
3、喉
气管前端的庞大部分
功能:为空气出口,发生器官
结构:以软骨作支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勺状软骨
膝关节向前转
(4)足型
跖行:狒狒
趾行:狐
蹄行:与地表接触最小,适快速奔跑,羊、驼
四、肌肉
1、具膈肌
哺乳类特有,圆形
起于:胸廓后端的肋骨边缘
止于:中央腱
分膈胸、腹腔、骨骼肌,但受植物神经系统支配
2、皮肤机发达
有骨骼肌分化出来,位于皮肤的下面。使该处产生运动。
声类皮肤肌退化,反剩面部的表情肌
皮肤肌的演化:鱼类无
腹式呼吸:横膈升降(膈肌)
七、循环
.心脏4腔
完全双循环
仅具左体动脉弓
大静脉主干趋于简化
肾门静脉消失
血液:成熟红细胞无核,淋巴系统发达
八、排泄
1、肾脏
肾(1对)—输尿管(1对)—膀胱(1个)—尿道—体外
肾脏结构:
肾
尿液:主要含氮废物为尿素
2、汗腺
发达
汗液成分:水、含氮废物、盐
调节体温(汗液蒸发)
3、肺:排除二氧化碳、少量水
尾为运动平衡器官。
3、体型:与生活方式相适应而有变化。
水栖鱼形例鲸
飞翔前肢特化,有翼膜例蝙蝠
穴居体躯粗短、前肢特化如铲状例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1、表皮和真皮均加厚
表皮角质层发达,河马、猪等表皮有几百层厚,硬皮
真皮坚韧性强,有丰富血管、神经、感觉末梢
表皮、真皮内有黑色素细胞
真皮下有厚的脂肪层,保温、隔热、储备能量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节.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和哺乳的高级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一个高等动物类群.
一.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皮肤腺发达。
多数哺乳动物的毛形成一隔热层,是其体温恒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皮肤腺发达与两栖类相似,爬行类和鸟类的皮肤干燥。
味腺(臭腺):汗腺或皮脂腺的衍生物
4、有爪、角等皮肤衍生物
(1)爪:与爬行类的爪同源、趾(指)端表皮角化保护器官
爪、蹄、甲——三种类型
(2)角:头部表皮及真皮部分特化的产物
为有蹄类的防卫利器
洞角(牛角):不分叉,终生不更换,骨角+角质鞘
实角(鹿角):分叉,每年脱换一次,骨质角,由真皮骨化后,穿出皮肤而成
十二、内分泌
发达
调节作用
1、基本概念
内分泌腺
激素: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内分泌
2、主要内分泌腺
脑垂体:神经体、腺垂体
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胸腺、性腺、其他
第三节哺乳纲分类
现存4 0 0 0种
据躯体结构和功能,分为3个亚纲
一、原兽亚纲
举例:鸭嘴兽、针鼹
(一)特征
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有一系列近爬行类的特征
母体部分:子宫壁的内膜
通过胎盘,母体和胎儿发生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血液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并输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排泄物。
注意:胎儿和母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为两套,物质交换通过膜的渗透作用而实现。其渗透作用高度特异性,盐、糖、氨基酸、尿素、简单脂肪、维生素、激素等允许通过,大分子蛋白质、红细胞、其他细胞等不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自由透过胎盘。
二、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胎生的概念
精子和卵子授精后,在母体里发育,并且从母体获得养料,直到形成幼仔后才从母体产出的生殖方式。
2、胎盘的结构、类型和功能。
结构和功能:胎生动物胚胎和母体发生营养联系的器官。
概念:为一个富有丰富血管的海绵状构造。
由两部分结合起来形成的
胎儿部分:绒毛膜+尿束
3、鳞甲目
(1)特征 体外覆有鳞甲,鳞片间杂有稀疏硬化
不具齿
吻尖,舌发达
前肢长,适掘土
食蚁类等昆虫
(2)代表
穿山甲:二级保护动物,分布于我国南方
4、兔形目
(1)特征
门齿凿状,无犬齿,上门齿2对,前后着生
上唇具唇裂
草食性
(2)代表
蒙古兔、草兔欧洲穴居:家兔的祖先
5、啮齿目
(1)特征
上下颌各具门牙1对,终生生长
1、卵生,产具壳的多黄卵
2、有泄殖腔,又称单孔类
3、有乳腺,能哺乳,但无乳头
4、体外被毛
5、能维持体温基本恒定2 6℃—3 5℃
上述特征反映 其原始性,哺乳类中的原始类群
哺乳动物与爬行类的亲缘关系
(二)、代表动物
1、鸭嘴兽
嘴形宽扁似鸭,无唇而具角质鞘
尾扁平
指(趾)间具蹼
无耳壳
适游泳,栖于河川沿岸,食软体动物、甲壳类、蠕虫、昆虫
(3)胸椎、肋骨及胸骨构成胸廓
保护内脏,完成呼吸动作,间接支持前肢。
2、头骨
(1)脑颅(—脑发达)和鼻腔(—嗅觉器官发达)扩大
(2)中耳腔有了3块听小骨:Baidu Nhomakorabea骨、砧骨、镫骨
(3)某些骨块消失、变形和愈合
例:枕骨、蝶骨、颞骨等都由多块骨愈合而成
坚固与轻便的矛盾得以解决
(4)有发达的次生腭(硬腭)
由前颌骨、颌骨及腭骨的突起拼合成,为分割口腔内呼吸与消化通路的隔板,与软腭一起使空气沿鼻通路向后输送至喉,从而使咀嚼时能完成正常呼吸,解决了“消化”与“呼吸”的矛盾,内鼻孔后移。
(1)脊柱区分明显,为5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颈椎:多7枚,第1、2枚特化为寰椎和驱椎
功能:提高了头部的运动范围。
胸椎:1 2—1 5枚,两侧与肋骨相关节
腰椎:6—7枚
荐椎:3—5枚,常愈合成一块荐骨
尾椎:数目不定,且多退化
(2)双平型椎体,相邻椎体之间有软骨构成的椎间盘,可缓冲运动时对脑及内脏的震动,提高了脊柱的负重能力
2、被毛
为皮肤衍生物,表皮角质化的产物
(1)结构毛干皮质部:有黑色素
髓质部:内含空气
毛根:毛鞘、毛球
毛束:皮脂腺开口、竖毛肌
(2)功能:保温和调温、保护色、触觉
3、皮肤腺特别发达
皮肤衍生物,来源于表皮的生发层
多为c e l l腺
4种类型皮脂腺:泡状腺,多开口于毛束基部
汗腺:管状腺,下陷入真皮深处
乳腺:管状腺与泡状腺复合
两栖类—鼻瓣内
爬行类—发达,鳞片活动
鸟类—松快、活动羽毛
哺乳类—躯干部皮肤颤动,毛发竖立。
3、咀嚼肌强大:捕食、防御、口腔咀嚼
五、消化
消化管分化程度高
出现了口腔消化
消化能力提高
1、口腔及咽部
因咀嚼和口腔消化的出现,引起了口和咽部结构发生了改变
(1)具肌肉质唇,口裂小,有颊
(2)具硬腭和软腭
(3)具发达的肌肉质舌,摄吞咽、味觉
无犬牙
臼齿常为3 | 3
(2)常见种类
a、松鼠科:松鼠、黄鼠、旱獭
树栖、半树栖及地栖
b、河狸科:河狸半树栖,以树植、树皮等为食,能以树干筑堤坝以维持洞口水位
c、仓鼠科:黑线仓鼠、中华鼢鼠、麝鼠
哺乳类皮肤腺有四种主要类型:皮脂腺、汗腺、臭腺、乳腺。
2.有发达的运动器官,具有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3.颅骨具有两个枕骨骼。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双平型锥体。
两个枕骨骼,与两栖类相似,而与爬行类和鸟类不同。
4.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咀嚼肌、异型齿、颊、唾液腺、次生腭等结构,是对此功能的适应。
2、腹部有育儿袋,有袋类
3、具乳腺,乳头位于育儿袋内
4、门齿数目多
5、体温:33℃—35℃
(二)代表动物
主要分布于澳洲及南美洲草原地带
灰袋鼠、袋熊、袋兔、袋狼、袋鼬
三、真兽亚纲
有胎盘类,高等哺乳动物
(一)特征
1、有真正的胎盘
2、无泄殖腔
3、乳腺发育充分,有乳头
4、大脑有胼胝体
5、有良好的体温调节机制,体温一般稳定在37℃左右
有肌肉质横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6.心脏4室,左动脉弓存在。(鸟右)
7.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8.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9.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特征分析:
上述特征中,
进步特征:2、4、7、8、9;
(5)有唾液腺,唾液中除含大量粘液外,还含有唾液淀粉酶
淀粉麦芽糖
3对:耳下腺、颌下腺、舌下腺、兔4对,多眶下腺
(6)咽:构造复杂
为消化管与呼吸道的交叉处
开口:内鼻孔、耳咽管孔、食道口、喉
2、消化管
(1)食管:
(2) 胃:形态与食性相关
多为单胃瘤胃
反刍类具复胃(反刍胃)网胃(蜂巢胃)食道的
瓣胃变形
皱胃:胃本体、具腺上皮
哺乳: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地发育成长。加之哺乳类对幼仔有各种完善的保护行为,因而成活率高,与之相关,所产幼仔数目减少。
第二节哺乳类躯体结构概述
一、外形
1、体分部:头、颈、躯干、尾、四肢。
2、躯体结构和四肢的着生适应陆地快速运动,四肢下移至腹面,紧贴躯体下方。因前肢肘关节向后转,后肢膝关节想前转,提高了支持力、跳跃力、有利于步行和奔跑。
第二十章哺乳纲(Mammalia)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重点掌握哺乳动物的进步特征
2.掌握哺乳类各亚纲、重要目及某些科的特征
3.掌握哺乳类的生态、起源和演化
重点:
1、哺乳类的进步特征
2、各亚纲的特征
难点:
1、骨骼系统
2、口腔结构及其对咀嚼和口腔消化功能的适应性
课时:
讲授5学时,实验6学时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鹿茸:刚出生的鹿角,外包富有血管的皮肤
犀牛角:毛的特化产物
三、骨骼
(一)演化趋向
1、骨化完全,为肌肉附着提供充分的支持。
2、愈合和简化,增大了坚固性并保证轻便。
3、提高了中轴骨的韧性,使四肢骨能以较大的速度和范围活动。
4、长骨的生长限于早期,提高了骨的坚固性并有利于骨骼肌的完善。
(二)结构特点
1、脊柱、肋骨及胸骨
无蜕膜胎盘:尿束、绒毛膜与子宫内膜结合不紧密(手与手套)。
散布状叶状
蜕膜胎盘:尿束、绒毛膜与子宫内膜结为一体,产胎儿时将子宫内膜一起
环状盘状撕下。
3、哺乳
乳汁:营养全面易被幼体吸收。
4、胎生、哺乳的意义
胎生:有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是保证酶活动和代谢活动正常进行的有利因素,使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小程度。
分布:澳洲东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岛
2、针鼹(澳海食蚁兽)
吻长而渐尖细,状如鸟喙
舌常有伸缩性
爪长,前肢适掘土
体夹杂棘刺的毛
食物:白蚁、蚊类等昆虫
分布:新几内亚、塔斯马尼亚岛、澳洲。
二、后兽亚纲(Metatheria)
举例:袋鼠
(一)特征
低等哺乳动物
1、胎生,但无真正的胎盘,胎儿与母体的联络,借胎儿的卵黄囊,与母体略微加厚的子宫壁幼子发育不良
(4)具槽生的异型齿,齿分化为门、犬、前臼、臼齿4科。
齿冠
齿根
门齿:凿状,切割
犬齿:齿冠成锥状,撕裂
前臼、臼齿:臼状,咬、切、压、研磨
牙齿与食性的关系
齿式
门犬前臼臼(上一侧)
门犬前臼臼(下一侧)
例:猴与人:2、1、2、3
2、1、2、3
兔:2、0、3、3
1、0、2、3
换牙:
乳齿:臼齿无乳齿
恒齿:前臼齿、门牙、犬牙有乳齿
(5)下颌由单一的齿骨构成
(6)具颧弓(颌骨与颞骨的突起+颞骨本体)
3、带骨及肢骨
(1)肩带
肩胛骨:发达
乌喙骨:退化成肩胛骨上的突起(乌喙突)
锁骨:趋于退化
(2)腰带
额骨:与荐骨相关节
坐骨
耻骨
闭合式骨盆:左右坐骨
左右耻骨
愈合、坚固,加强了对后肢支持的牢固性。
(3)肢骨
基本结构似一般陆生脊椎动物。
但肘关节向后转提高了支持和运动能力
(二)分类
现存18个目,我国分布有14个目,约500种
1、食虫目
(1)特征:个体小、吻尖细,取食昆虫,四肢短小,具爪,适掘土,以昆虫及蠕虫为食,多夜行性
(2)代表:刺猬、鼩鼱、鼴鼠
2、翼手目
(1)特征 飞翔的哺乳动物
前肢特化,具翼(皮膜)
后肢短小,具钩爪,适悬挂栖息
胸骨突起,锁骨发达
夜行性
食虫
(2)代表:蝙蝠 回声定位
九、生殖
雌雄异体
十、神经详见课件。
十一、感觉器官
1、嗅觉
发达,表现:鼻腔扩大
鼻甲骨出现
嗅黏膜面积增大
水栖科类,鲸、海豚等退化
2、听觉
敏锐,表现:外耳道发达
有外耳廓
中耳腔内有3块听小骨
内耳具发达的耳蜗管
3、视觉
结构与低等路栖种类无本质差异
功能:对光波感觉灵敏
对色光感受力差,与夜行性有关
灵长目:辨色能力,对物体大小,距离的判断能力较好。
似两栖类的特征:皮肤腺发达、头骨两个枕骨骼、排泄尿素。
尽管鸟类和哺乳类都是从古代爬行类起源的,但在系统进化的历史上,哺乳类比鸟类出现的早。它是从具有若干类似于古两栖类特征的原始爬行类起源的。
鸟类是从较高等的(特化的)古代爬行动物起源的,因而鸟类更保持着一些似现代爬行类的特征:头骨一个枕骨骼、皮肤干燥、排泄尿酸。
以关节、韧带和肌肉连结
内面衬以黏膜
4、气管和支气管
管壁由“C”形软骨环支撑,软骨环,缺口对向背方(食管)
由平滑肌和C下膜封闭
黏膜:纤毛上皮,粘液腺
5、肺
由复杂的、反复分支的“支气管树”构成,其盲端即为肺泡。
呼吸表面积极大,例:人肺泡约有7亿个,总面积达6 0—1 2 0平方米
6、呼吸运动
胸式呼吸:肋骨升降(肋间肌)
反刍过程
(3)肠:小肠、大肠
3、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脏
六、呼吸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
1、鼻
呼吸通路:通气、温暖、湿润空气、净化空气
嗅觉器官:鼻甲、黏膜(血管、腺体)、嗅细胞
2、咽
3、喉
气管前端的庞大部分
功能:为空气出口,发生器官
结构:以软骨作支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勺状软骨
膝关节向前转
(4)足型
跖行:狒狒
趾行:狐
蹄行:与地表接触最小,适快速奔跑,羊、驼
四、肌肉
1、具膈肌
哺乳类特有,圆形
起于:胸廓后端的肋骨边缘
止于:中央腱
分膈胸、腹腔、骨骼肌,但受植物神经系统支配
2、皮肤机发达
有骨骼肌分化出来,位于皮肤的下面。使该处产生运动。
声类皮肤肌退化,反剩面部的表情肌
皮肤肌的演化:鱼类无
腹式呼吸:横膈升降(膈肌)
七、循环
.心脏4腔
完全双循环
仅具左体动脉弓
大静脉主干趋于简化
肾门静脉消失
血液:成熟红细胞无核,淋巴系统发达
八、排泄
1、肾脏
肾(1对)—输尿管(1对)—膀胱(1个)—尿道—体外
肾脏结构:
肾
尿液:主要含氮废物为尿素
2、汗腺
发达
汗液成分:水、含氮废物、盐
调节体温(汗液蒸发)
3、肺:排除二氧化碳、少量水
尾为运动平衡器官。
3、体型:与生活方式相适应而有变化。
水栖鱼形例鲸
飞翔前肢特化,有翼膜例蝙蝠
穴居体躯粗短、前肢特化如铲状例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1、表皮和真皮均加厚
表皮角质层发达,河马、猪等表皮有几百层厚,硬皮
真皮坚韧性强,有丰富血管、神经、感觉末梢
表皮、真皮内有黑色素细胞
真皮下有厚的脂肪层,保温、隔热、储备能量
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节.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和哺乳的高级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一个高等动物类群.
一.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皮肤腺发达。
多数哺乳动物的毛形成一隔热层,是其体温恒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皮肤腺发达与两栖类相似,爬行类和鸟类的皮肤干燥。
味腺(臭腺):汗腺或皮脂腺的衍生物
4、有爪、角等皮肤衍生物
(1)爪:与爬行类的爪同源、趾(指)端表皮角化保护器官
爪、蹄、甲——三种类型
(2)角:头部表皮及真皮部分特化的产物
为有蹄类的防卫利器
洞角(牛角):不分叉,终生不更换,骨角+角质鞘
实角(鹿角):分叉,每年脱换一次,骨质角,由真皮骨化后,穿出皮肤而成
十二、内分泌
发达
调节作用
1、基本概念
内分泌腺
激素: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内分泌
2、主要内分泌腺
脑垂体:神经体、腺垂体
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胸腺、性腺、其他
第三节哺乳纲分类
现存4 0 0 0种
据躯体结构和功能,分为3个亚纲
一、原兽亚纲
举例:鸭嘴兽、针鼹
(一)特征
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有一系列近爬行类的特征
母体部分:子宫壁的内膜
通过胎盘,母体和胎儿发生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血液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并输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排泄物。
注意:胎儿和母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为两套,物质交换通过膜的渗透作用而实现。其渗透作用高度特异性,盐、糖、氨基酸、尿素、简单脂肪、维生素、激素等允许通过,大分子蛋白质、红细胞、其他细胞等不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自由透过胎盘。
二、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胎生的概念
精子和卵子授精后,在母体里发育,并且从母体获得养料,直到形成幼仔后才从母体产出的生殖方式。
2、胎盘的结构、类型和功能。
结构和功能:胎生动物胚胎和母体发生营养联系的器官。
概念:为一个富有丰富血管的海绵状构造。
由两部分结合起来形成的
胎儿部分:绒毛膜+尿束
3、鳞甲目
(1)特征 体外覆有鳞甲,鳞片间杂有稀疏硬化
不具齿
吻尖,舌发达
前肢长,适掘土
食蚁类等昆虫
(2)代表
穿山甲:二级保护动物,分布于我国南方
4、兔形目
(1)特征
门齿凿状,无犬齿,上门齿2对,前后着生
上唇具唇裂
草食性
(2)代表
蒙古兔、草兔欧洲穴居:家兔的祖先
5、啮齿目
(1)特征
上下颌各具门牙1对,终生生长
1、卵生,产具壳的多黄卵
2、有泄殖腔,又称单孔类
3、有乳腺,能哺乳,但无乳头
4、体外被毛
5、能维持体温基本恒定2 6℃—3 5℃
上述特征反映 其原始性,哺乳类中的原始类群
哺乳动物与爬行类的亲缘关系
(二)、代表动物
1、鸭嘴兽
嘴形宽扁似鸭,无唇而具角质鞘
尾扁平
指(趾)间具蹼
无耳壳
适游泳,栖于河川沿岸,食软体动物、甲壳类、蠕虫、昆虫
(3)胸椎、肋骨及胸骨构成胸廓
保护内脏,完成呼吸动作,间接支持前肢。
2、头骨
(1)脑颅(—脑发达)和鼻腔(—嗅觉器官发达)扩大
(2)中耳腔有了3块听小骨:Baidu Nhomakorabea骨、砧骨、镫骨
(3)某些骨块消失、变形和愈合
例:枕骨、蝶骨、颞骨等都由多块骨愈合而成
坚固与轻便的矛盾得以解决
(4)有发达的次生腭(硬腭)
由前颌骨、颌骨及腭骨的突起拼合成,为分割口腔内呼吸与消化通路的隔板,与软腭一起使空气沿鼻通路向后输送至喉,从而使咀嚼时能完成正常呼吸,解决了“消化”与“呼吸”的矛盾,内鼻孔后移。
(1)脊柱区分明显,为5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颈椎:多7枚,第1、2枚特化为寰椎和驱椎
功能:提高了头部的运动范围。
胸椎:1 2—1 5枚,两侧与肋骨相关节
腰椎:6—7枚
荐椎:3—5枚,常愈合成一块荐骨
尾椎:数目不定,且多退化
(2)双平型椎体,相邻椎体之间有软骨构成的椎间盘,可缓冲运动时对脑及内脏的震动,提高了脊柱的负重能力
2、被毛
为皮肤衍生物,表皮角质化的产物
(1)结构毛干皮质部:有黑色素
髓质部:内含空气
毛根:毛鞘、毛球
毛束:皮脂腺开口、竖毛肌
(2)功能:保温和调温、保护色、触觉
3、皮肤腺特别发达
皮肤衍生物,来源于表皮的生发层
多为c e l l腺
4种类型皮脂腺:泡状腺,多开口于毛束基部
汗腺:管状腺,下陷入真皮深处
乳腺:管状腺与泡状腺复合
两栖类—鼻瓣内
爬行类—发达,鳞片活动
鸟类—松快、活动羽毛
哺乳类—躯干部皮肤颤动,毛发竖立。
3、咀嚼肌强大:捕食、防御、口腔咀嚼
五、消化
消化管分化程度高
出现了口腔消化
消化能力提高
1、口腔及咽部
因咀嚼和口腔消化的出现,引起了口和咽部结构发生了改变
(1)具肌肉质唇,口裂小,有颊
(2)具硬腭和软腭
(3)具发达的肌肉质舌,摄吞咽、味觉
无犬牙
臼齿常为3 | 3
(2)常见种类
a、松鼠科:松鼠、黄鼠、旱獭
树栖、半树栖及地栖
b、河狸科:河狸半树栖,以树植、树皮等为食,能以树干筑堤坝以维持洞口水位
c、仓鼠科:黑线仓鼠、中华鼢鼠、麝鼠
哺乳类皮肤腺有四种主要类型:皮脂腺、汗腺、臭腺、乳腺。
2.有发达的运动器官,具有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3.颅骨具有两个枕骨骼。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双平型锥体。
两个枕骨骼,与两栖类相似,而与爬行类和鸟类不同。
4.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咀嚼肌、异型齿、颊、唾液腺、次生腭等结构,是对此功能的适应。
2、腹部有育儿袋,有袋类
3、具乳腺,乳头位于育儿袋内
4、门齿数目多
5、体温:33℃—35℃
(二)代表动物
主要分布于澳洲及南美洲草原地带
灰袋鼠、袋熊、袋兔、袋狼、袋鼬
三、真兽亚纲
有胎盘类,高等哺乳动物
(一)特征
1、有真正的胎盘
2、无泄殖腔
3、乳腺发育充分,有乳头
4、大脑有胼胝体
5、有良好的体温调节机制,体温一般稳定在3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