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法律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讼的理想如何实现
行教化,使不成讼 倡和解,以调息讼
法家:重刑主义——忌讼 儒家:和为贵—无讼
古代社会官 方对诉讼的 态度为什么 是息讼?
1.儒家无讼法律思想的影响。 2.争讼意味着官员教化不力,治
民无方。 3.涉讼费用易使当事人倾家荡产
,破坏社会秩序稳定。 4.官方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局限。 5.受科技发展的制约,古代官员
著书立说—《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一共二十 卷,11705个汉字,是我国古代儒家经 典著作之一。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 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 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二、孔子的法律思想 仁学观 人治说 德治观 无讼的诉讼观 父子相隐的诉讼原则
仁学观
礼:包括西周以来所形成的 整套典章制度和礼仪习俗, 其基本内容是以血缘关系为 纽带,以“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为核心的宗法等 级制度。
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相同之处
学而优则仕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主张有德行 的、专业的 人治国
均实行有教无类 的教育思想
均能使用启发式 教育
任何人只要愿意听我谈话和回 答我的问题,我都乐于奉陪
四、孔子法律思想之价值
“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
孔子而后,儒分 而八,以后有了 更多的发展和变 迁。
李泽厚
东方人闪烁出智慧之光,他们用言 语来描绘,人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卓 越之处,而孔子就是集大成者。
公元前551—前479年
一、孔子生平和经历
生平
周游 列国
教学 著述
孔子
父死
母亡
17岁
娶妻 生子19-20岁wk.baidu.com担任
3岁 Text
小官
去Tex世t
人生轨迹
21岁
闻名
于鲁
著书 立说
周游 列国
鲁国 做官 51-53岁
收Tex徒t 办学
卫 被灵公窥 陈 被困匡地 宋 檀树砍树 郑 未予接待 陈蔡 被困绝粮
取证验证困难。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 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 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 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父子相隐的诉讼原则
经过多个朝代的 逐步完善,形成 中国历史上独具 特色的亲亲相隐 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49条
公诉案件中被告 人有罪的举证责 任由人民检察院 承担,自诉案件 中被告人有罪的 举证责任由自诉 人承担.
第60条 凡知道案件 情况的人, 都有作证的 义务。
第188条 经人
民法院通知,证 人没有正当理由 不出庭作证的, 人民法院可以强 制其到庭,但是 被告人的配偶、 父母、子女除外。
课后思考: 亲亲相隐? 大义灭亲?
三、孔子 与苏格拉 底之比较
xt
孔子与苏格拉底共同关注的问题
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无畏无惧,直面生死 关注社会和探索人生
只有“哲学王”才能治理好国家!
治国莫过于仁者,仁者爱人!
敛从其薄
德 先富后教 治 观
反对贫富悬殊
反对人殉制度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 敛,从其薄
贫而无怨难
不患寡而患不均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德刑关系论
力主德治
德主刑辅
刑罚适中
无讼的诉讼观
德主 刑辅
无讼的 理论基础
讼的 弊端
中庸 思想
听讼,吾尤人也,也必使其无讼!
1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仁者爱人
2
君使臣以 礼,臣事 君以忠
3
忠恕之道
父子关系
君臣关系
同辈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礼仁结合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行”。
仁学观的评价
把礼从外在的约束变为内在需求,仁 获得比礼更优越的地位。
“仁者爱人”是以宗法伦理为基础, 有等级、有区别的爱。
仁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发 现“人”, 强调个体人格的主动 性、独立性。
人治观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贤人 强调当权者要严于律己
孔子的“人治”对话韩非的“法治”
政者,正也。子 帅以正,孰敢不 正。
世之治者不绝于 中, 中者上不及尧舜, 而下亦不为桀纣。 抱因 法处势则治,背
法去势则乱。
孔子与柏拉图—英雄所见略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