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影响
一、跨国公司加剧在华并购严重削弱了我国产业竞争力
(一)不利于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1.外资技术控制率较高。

鉴于现阶段,外资控制技术的比例确定标准各异,且不能根据单一的数据来笼统地得出这个比例,所以本文通过迂回的方式加以确定,即通过外企各项专利申请数量在全国申请数量中所占比例,来推定外资控制技术的比例。

从表1中能够看出,外资在各年度的技术控制率绝大多数在50%以上,近三年有所下降,但也在30%以上。

这说明我国通过引资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目标没有很好地实现,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外方手中;我国的技术自主创新水平仍然不高,对外来技术依赖过大,在技术层面存有较大的风险。

2.跨国并购对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不利影响。

我国本着吸引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原则和目的,提供多种优惠政策吸引外企对华投资并在我国建立研发中心。

在各类政策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名目繁多的研发中心。

不过,这个举措对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也带来不利影响。

首先,进一步加快人才的流失。

外资企业的工资待遇比国企和民营企业要优厚,这就直接导致很多高端技术人才转向外资企业。

而在华设置研发机构无疑使更多的研发人才投入外企。

在我国有将近一半的优秀人才就职于外资企业,而这部分人群又有50%以上是在国有企业工作过后跳槽到外企的,且之后很少有人选择再次回到国企工作。

能够说,这是国企培养出的人才流失到外企。

其次,外企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会增大我国在技术层面对他们的依赖,长此以往,将严重削弱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

我国引进外资企业的首要目的是期望学习到先进技术,外资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越多,我们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性越强,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动力越弱。

(二)增大品牌并购,使民族品牌流失严重我国品牌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

根据2012年的数据显示,排在世界前500名的品牌中,美国的品牌占将近一半,中国只有23个品牌入选。

除了知名品牌占有率不高外,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我国民族品
牌流失严重。

跨国公司在并购我国企业后,通常采取以下策略使我国
知名品牌在市场上逐渐“消失”。

一是直接并购行业知名品牌企业,
利用并购事件快速扩大跨国公司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

这是跨国公司
最直接最有效地在短期内树立跨国公司品牌行业领先地位的方式。


为跨国公司获得了并购企业的控制权,无论事前承诺如何发展本土品牌,事后都能够根据跨国公司的策略实行品牌调整,如果本土品牌不
符合跨国公司品牌战略,跨国公司将会完全放弃本土品牌。

二是通过
与行业民族品牌合资,在合资过程中再独资化,从而逐步控制股权,
最后对民族品牌实行“冷藏”。

直接并购本土民族领先品牌引起的社
会反响很大,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在某些情况下不利于跨国公司
品牌形象的树立。

跨国公司往往先采用与我国本土行业领先品牌合资
的迂回方式,通过合资企业的产品品牌使用条款,达到使民族品牌在
市场上逐渐消失的目的。

三是跨国公司并购中方行业领先品牌,通过
不同的品牌定位策略,把中方知名品牌定位于辅助品牌,或把中方知
名品牌作为低端品牌,使其逐渐退出市场。

如,欧莱雅在并购小护士
品牌后,于2006年6月16日借助向宋庆龄基金会捐赠的机会对外宣布,将调低旗下小护士品牌的某款产品的价格,降幅近20%,从而使欧莱雅品牌短期内就在我国打响,而小护士品牌则在市场中逐渐消失。

(三)持续增强市场垄断性1.外资对我国市场控制的现状。

当前,在华跨国公司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了市场集中度,逐渐取得市场优势,最终在行业中占据垄断地位。

对于外资的总体市场占有率,这里使用
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来衡量。

通过计算发现,外资的总体市场占有率都在25%以上,其中2004年最高,达到32.7%;虽然离50%这个比例有一定差别,但仍应引起我们的
高度重视。

外资股权控制率则指纯粹的外国注册资本在所有外资企业
注册资本中所占的比例。

2000~2011年,外资企业中的外资股权控制
率都将近70%,而且基本表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跨国公司增大了行业控制权,造成市场垄断。

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之后,往往选择一些
综合实力雄厚的企业并实行控股。

因为跨国公司选择并购或者控股的
本土企业在行业内一般都具有龙头地位,所以并购后跨国公司在我国
市场中得以直接延续这个市场优势。

而跨国公司取得垄断控制权之后,会利用其自身的资金、技术以及规模等优势,构筑坚实的行业壁垒,
将我国本土企业排除在市场竞争之外,试图取得市场的“独占权”。

最典型的案例包括我国无菌纸包装行业,现在该行业在我国境内由瑞
典利乐公司享有绝对控制权,已占有将近九成的市场份额。

瑞典利乐
公司通过提供专门技术,获得了绝对的市场占有率。

其首先有针对性
地向我国相关行业(乳制品行业和饮料行业)供应将近一千只无菌包装机,但是这些机器依赖于一种专门的工艺才能发挥作用,而该公司并
未向我国的相关公司提供这种工艺,要继续发挥无菌包装机的作用,
就只能继续寻求该公司的技术支持。

结果该公司利用其特有的技术优势,实现了对我国相关企业的控制。

外资垄断了我国某些领域后,不
但控制了市场、破坏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而且压制了我国民
族企业的成长空间和技术进步,制约了本土产业的发展。

(四)偏重回报率高的行业,加剧我国产业结构失衡外资企业在追求企
业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倾向于并购那些回报率高、发展前景好、当地政府给予税收等优惠政策的产业和地区,结果加剧了我国产业的
非均衡性。

合理、稳定的产业结构,要求社会各个产业、各个部门之
间在产量和质量上都保持一定的联系,而外资作为一股强大的外来力量,会直接打破我国的产业平衡,造成产业结构比例失调。

这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产业间结构层面。

企业追逐利润的特性决定跨
国公司在华并购会选择报酬率高的产业。

被选择的产业因为吸取外资
并购的技术溢出、资本等而在产业中更添优势,原本相对落后的产业
则因没有获得进一步的技术和资本等而更加弱化。

这种差异同时也决
定了相对应产业发展速度的差异,造成我国产业结构失衡。

这种偏差
如不加以引导,将会严重抵消我国对产业布局的调控力度,最终削弱
我国产业竞争力。

二是在区域间结构层面。

从地域分布看,跨国公司
在华并购倾向于选择发达地区的企业,这无疑会进一步强化我国发达
地区的资金和技术优势,而不发达地区相对会更加落后,加剧我国区
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应对跨国并购、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反垄断法律体系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中,
《反垄断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应以《反垄断法》为依据,在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制定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依
靠法律和行政两方面干预,并结合我国实际有针对性地实行指导。


业战略目标决定着并购规则的制定,所以应对应不同时期的目标制定
相对应的跨国并购规则,同时参考国际管理规则制定跨国并购流程,
明确规定战略性行业和敏感性行业外资不能进入或限制进入,对违反
规定的企业实行必要的行政干预和指引。

企业并购相关的法律法规还
应结合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适时修改,建立和完善企业并
购法律体系,使其涵盖面更广、更加协调一致,既能提升我国产业在
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还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同时,还应尽快
设立反垄断执法机构,并使其具有高度独立性和权威性。

设置科学合
理的反垄断合并控制款项,建立高效、透明的事前申请和事后救济体系,并重点强化外资并购后的反垄断规制。

《反垄断法》同样具有域
外适用性,所以,在对其做出规定的同时,应积极参与企业合并控制
领域的国际合作,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在《反垄断法》的审查
标准方面,要结合我国实际确定反垄断审查标准,从多个角度综合分
析外资并购的行为是否有垄断的嫌疑,既要从市场结果的角度来判断,又要从进入的角度看是否能造成垄断。

同时,增强对行政垄断的反垄
断力度,实现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交易。

增强对要素市场的管理规范,
形成一个统一性的全国市场,尽量减少企业和地区之间的市场壁垒,
提升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为本土企业尤其是
民企的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二)实行适度的产业保护政策应通过制定合理的关税及政府购买等方式,保护民族企业。

对于一些拥有较先进技术、规模较大的企业,应
制定相对应优惠政策,促动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强化企业优势,从整体上提升企业配置资源的水平,实现企业的集约化发展,甚
至培养世界性的跨国企业。

当然,实行适度的产业保护政策以保护民
族经济,必须立足于经济世界化的大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
特征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民族经济也不例外。

完全孤立于世界产业之
外、纯粹意义上的民族经济已不复存有,其已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中,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

所以,推行适度产业保护政策、探讨民族经济保护问题,应在经济世界化的大背景下,不能所以而闭关自守,把外资拒之门外,从而错失走向世界的大好机遇。

(三)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水平企业良好的技术创新实力是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随着外资企业持续涌入我国市场,本土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日渐加剧。

要想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关键是增强自主技术创新水平。

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水平直接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成败。

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有技术水平较低、自主创新水平不强的问题,如果在外资企业的并购中丧失已有品牌和技术优势,必然会使我国本土产业陷入长期的不利境地。

当前,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投入的资源十分有限,还需持续增强,通过自主创新,持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首先,结合市场发展状况,加快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借鉴和学习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持续提升新产品创新和研发水平。

其次,针对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民族品牌,制定完善的自主创新保护机制,避免其在并购中失去核心竞争优势。

再次,准确处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

将加快消化吸收外来技术经验、通过借鉴和模仿提升综合竞争力以及持续提升自身技术创新水平相结合,根据行业发展态势和企业自身水平,动态调整创新的倚重方向,持续夯实自主创新基础,从而促动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稳步提升。

(四)完善品牌价值评估体系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壮大和发展自主民族品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现实意义更加凸显。

当前,国际市场竞争已朝着品牌竞争的方向发展,品牌成为决定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换言之,品牌已成为衡量一家企业综合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

但国内很多企业当前并没有树立准确的品牌发展观点,仍以短期利益为重,甚至为了获得外企投资而不惜牺牲品牌自主权。

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应重新审视品牌发展战略,增强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管理,持续提升本土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应在品牌建设方面投入充足的人力、资金和物力,努力打造与国
际品牌观点相一致的现代品牌,切实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同时,应增强品牌价值管理。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其价值评估直接决定企业的市值高低。

在外资并购中,本土企业往往只重视固定资产的价值,忽视无形资产的计算和折价,或因无形资产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而导致其价值不能真正体现出来。

所以,应高度重视自有品牌价值的评估工作,通过聘请国际一流评估机构来完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遏制本土品牌资产的不合理低估或流失。

(五)明确政府在外资并购中的角色定位为将并购工作纳入规范有序的轨道,必须明确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定位。

第一,政府应发挥其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制定相关的经济策略,引导外资并购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以有利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优化升级。

第二,设立相对应的协调仲裁机构,协调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适时化解外资并购过程中的矛盾。

第三,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密切注重与并购相关的信息,并即时反馈给相关企业,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

一旦发现恶意并购或欺诈行为,要即时加以阻止和惩治。

第四,使用政府的信息优势,依托各级机构获取各个层级的市场与企业信息,即时掌握市场发展和外资并购动向,为我国产业发展和经济安全保驾护航。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