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前三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教招《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判断是否为教育的两个条件:一、先判断是否为人;二、如果为人,再判断是否为本能。)

2、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教育和人类同时产生。)

3、教育学的重点是研究教育问题。

第二节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1、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理论建设和实践指导。

第三节教育学的研究历程

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

(一)中国教育思想萌芽

1、孔子

①论教育对象。提倡有教无类,指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接受教育。“有教无类”指的是教育的起点一样。

②论教育作用。一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庶、富、教”。人口、经济与教育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二是教育的个体功能——“性相近,习相远也。”

③论教育目的。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④论教育内容。《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指的是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将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教学内容上的特点其一是偏重社会人事;其二是偏重文事;其三是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⑤论教学原则和方法。五大原则(1)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道,“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也”。(愤心;悱口;启开;发达)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启发式教育家;苏格拉底是西方第一个启发式教育家。(2)因材施教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听其言而观其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3)学、思、行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温故知新强调复习的重

要性,体现了巩固性教育原则。(5)由博返约主要解决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矛盾。

2、孟子

“性善论”是孟子教育思想的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人伦主要表现为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理想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荀子

提出“性恶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的道德智能。教育目标的理想层次是培养“圣人”。荀子将人才划分为四个等级,即俗人、俗儒、雅儒和大儒。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闻—见—知—行”。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最为提倡尊师。

4、墨家

提出了“人性素丝说”,和英国洛克的“白板说”异曲同工。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兼士”或“贤士”,“兼士”的具体标准是“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思维能力训练的教育上,突破了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的框架。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亲知、闻知和说知三方面,必须重视说知。

5、道家

主张遵循自然原则。培养“上士”或“隐君子”;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讲究辨证法。

6、《学记》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专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教育思想:①论教育的功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的思想,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②论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在教育制度方面,按行政建制设学的思想,“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在学校管理方面,《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察标准——“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力而不返,谓之大成”。(一年、三年、五年、七年、九年)

③论教育教学制度(1)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深刻体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2)尊师重道提

出了“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的思想。(3)藏息相辅“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学习必须兼顾。“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认为学习与休息兼顾。(4)豫时孙摩“豫”是预防;“时”是及时;“孙”是顺序,即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摩”是观摩。(5)启发诱导“君子之教,喻也;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6)长善救失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此外,《学记》还主张“学不躐”,即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二)西方教育思想的萌芽

1、苏格拉底

发明问答式教学法,也叫“产婆术”,被概括为三部分,即讽刺、定义和“助产术”。

2、柏拉图

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理想国》,教育目的是培养哲学王。

3、亚里士多德

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提出了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和理性。天性和习惯接受理性的领导。

著作《论灵魂》中把灵魂分为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理性部分→人特有→智育

非理性部分→植物→营养→体育

→动物→感性→德育

4、昆体良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或叫《论演说家的教育》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昆体良成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

(一)教育学的学科建立

1、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典型标志,被认为是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学科建立的标志。

教育观点主要有,(1)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2)泛智教育思想。泛智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