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3)8 月 26 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在 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握手致意 。这是近 3 个月以来,普京 .. 与波罗申科首次会晤。 辨一辨:
致意:向人表达真实的心意;表示问候之意。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凌xiāo(霄)花
zhū(诛)戮 珍zhū(珠)
植zhū(株)
暮ǎi(霭) 和ǎi(蔼)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3.词语辨析 (1)不止· 不只 不止:不停止;表示超出一定数量或范围。 不只:不是单一的。
填一填:
不只 新闻系的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的,____________ 教材,还有 不止 其他专业的书籍;工作后也应 ____________ 于去挖掘新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我的理解]
这首诗要抒写理想的爱情观,却没有赤裸裸
地表白, 而是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来构造意象, 全诗以橡树、 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 爱情,使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 中生发、诗化。我们读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感觉不 到说教意味,而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征服。整体象征 的手法还赋予了诗歌主旨以广阔的外延,不再仅仅局限于 爱情的视野。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同样可以合理地 引申出人与人之间应当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 主题。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背景呈现] 《致橡树》写于 20 世纪 70 年代,当时中国经历了一场沉 痛的动乱,刚刚拨乱反正,人们开始思考人生价值和自我 追求。舒婷这位女诗人以其优美的文笔开始探讨女性的自 我生存价值并认识到独立、自由的人格的重要性,并向传 统道德理念挑战,写下了本诗,传达出了自由与独立的意 识,追求一种平等的爱情。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我的理解]
“橡树”和“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
女性的阴柔。“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 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诗人以阴柔的 木棉自喻, 对阳刚的橡树倾诉内心的幻想。 用几组对偶句, 如“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我们分担 寒潮、 风雷、 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 流岚、 虹霓”; “仿 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渴 望的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 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崭新的爱情观。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2.本诗的题目是“致橡树”, “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本诗主要的意象是什么? 我的答案: “致”意为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意。诗题中省略主语木棉,“致”的对象(宾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橡树,题意即木棉对橡树的表白。可见本诗的主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象是木棉和橡树这两种高大壮美的乔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作者卡片]
姓 名 舒 婷
生年 字号称 谓 籍 贯
生于1952年 原名龚佩瑜 祖籍福建泉州,出生于福建龙海
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诗 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 相关材 《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 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 料 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作品《致橡 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闻,而更应用人性的眼光去审视社会,去发现,去寻找, 去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让自己离梦想更近一些。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2)沉重· 凝重 沉重:分量大;心情忧虑或不安。 凝重:浓重;端庄,庄重。
填一填: 小 S 徐雅钧及婆婆因“胖达人”事件出庭,步伐
沉重 凝重 ____________ ,表情____________ 。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思考】 【提示】
本诗极富特色的构思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语林撷英 舒婷诗歌名句摘录
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舒婷《致橡树》) 2.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从感情抒发上看,第一层是升调。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 列出六个否定句,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 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 垒。是反抗,是挣脱,是战斗,诗人以一个勇敢的斗士的 面貌出现。这部分的旋律是昂扬、激奋、向上的。第二层 诗人感情的抒发是平缓的,从第一层的激昂中跌落下来。 诗人以女性的温情,真挚细腻、缠绵悱恻地抒发自己内心 的梦想,像小溪流水潺潺,如一株木棉在清风中摇曳。
空游移。
(舒婷《四月的黄昏》)
7.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 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 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 (舒婷《双桅船》)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霹雳 (pī)(lì) .. 流岚 (lá n) . 雾霭 (ǎi) . 虹霓 (ní ) . 痴 情(chī) . 戟 (jǐ) .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4.诗歌的前后两层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诗人的感情有什么变
化? [名师指津]注 意 抓住 作者 在第 一层 中的“不像”“不学” “不止”和第二层中的“必须是”“像”等表 明作者情感态 度的用词对结构特点和感情变化进行分析。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我的理解]
结构上采用了先破后立的形式。第一层诗人
(舒婷《致橡树》)
3.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舒婷《神女峰》)
4.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这样优美地站 在海 天之间/令
人忽略了:你的裸足/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于是,在封面和插 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舒婷《惠安女子》)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5.痛苦浸透我的沉默,沉默铸成了铁/假如我的胸口,不能/ 为你抵挡所有打击,亲爱的,你要勇敢些。 (舒婷《礁石与灯》) 6.四月的黄昏里/流成着一组组绿色的旋律/在山谷低回/在天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1.全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名师指津] [我的理解] 注意依据作者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进行划分。 全诗分为两层:第一层 由开头 至“不,这些 都
还不够”,诗人在宣告自己不愿为男性 的附庸,对世俗爱情
观的否定.第二层由“我必须是你近旁 的一株木棉”到结尾, 表达了诗人新型的爱情价值观念。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2)多音字 调 配 . 调 单调 . 绿 地 . 绿 绿 林 . 好汉
tiá o dià o lǜ
刻度 . 度 揣度 . 慰藉 . 藉 狼藉 .
dù duó jiè jí
lù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2.字形辨认
xiāo(宵)衣旰食 xiāo(硝)烟 xiāo(销)毁 xiāo(消)灭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1.本诗中共出现了三种人称代词,请找出来并指出各指 代什么。 我的答案:
诗中出现了“我”“你”“我们”三种人称代词。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橡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泉源 险峰
清凉的慰藉 增加 衬托
也不止 不完全 否定 甚至
日光春雨
无私奉献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3.诗歌第二层 中的“木棉”和“橡树”有 何深刻含义?诗中
的几组对偶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爱情观? [名师指津] 注意挖掘 作者 所赋予的“木棉”和“橡树”的
象征意义,将这两个意象的 自身特点与其象征意义相结合即 可看出作者的爱情观。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5.如何理解《致橡树》的整体象征手法? [名师指津] 明确象征手法的定 义和作 用是 答题的关键。象
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 人某物的具体形 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 象的概念、思想 和情感。恰当地 运用,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 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 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 的印象,赋予文章 以深意, 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2.阅读诗歌第一层,分析下列意象的特征,并体会作者 的态度和情感,分析其原因。
[名师指津] 析即可。
抓住作者刻画这些意象所使用的词语进行分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我的理解]
意象 凌霄花 鸟儿 特征 攀附 痴情 痴恋 炫耀 单方 态度 绝不像 绝不学 情感 彻底否 定 原因 在作者看 来,爱情不 是一方的 攀附,也 不是单方 的痴恋,即 使一味奉 献,也是不 够的
向青春举杯
[回旋舞]
致橡树
向青春举杯
诗海拾贝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赏析】 这是作者滞留荆巴时写给在北方的妻子的诗。 诗中描绘了他在巴山秋雨之夜对妻子的怀念。诗的构思极 有特色。作者先写自己客居巴山,在秋雨连绵、涨满秋池 的夜晚怀念妻子的情景。在这样的夜晚,作者辗转难眠, 孤灯听雨, 满怀离愁, 内心充满了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 但此情此景妻子此时并不知道。后写什么时候妻子能知道 自己的这种心情呢?由此,作者盼望有一天能回到家乡, 在西窗烛下,向妻子谈谈今夜雨中思亲的情景。这样的构 思把现在的怀念和盼望未来的欢聚相结合,使强烈的归思 和对妻子的深情抒写得极为真切感人。诗仅四句,却两见 “巴山夜雨”, 但因诗人感受深切, 虽然两见也不显繁复, 反觉流畅自然。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6.《致橡树》结尾两句话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名师指津] ①结尾句一般起到总结全文、点明 中心、揭示
主题或深化主题的作用;②《致橡树》结尾两句起到了深化
主题的作用。 [我的理解] 结尾部分“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
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使自己争取 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抗争决心跃然纸上。这 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这是世人对旧 的传统强加于女性身上的枷锁的“破”。第二层诗人对爱 情的要求和憧憬, 表现了她对爱情、 婚姻关系的认真思考, 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这是诗人对自己 心中的爱情观的“立”。
用“攀登”更合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向青春举杯
(2)《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 句,用环境描写衬托 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 .. 味空间。 辨一辨:
衬托:用另外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以形成对照,使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色更突出。使用错误,此处应用“烘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向青春举杯
4.词义辨误 (1)21 次征服珠穆朗玛峰的阿帕说,因为全球变暖,他以 后可能再也不能攀援 这座世界最高峰了。 .. 辨一辨:
攀援: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蔓延地生长。珠穆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玛峰地势险恶,许多地方并无可供“援引”之物,因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