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关门”对福利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两点关门”对福利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两点关门”对福利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两点关门”对福利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柳锐罗煜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100872)

内容提要:2006年1月18日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八条规定:“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本文通过对北京部分营业场所的调查,并从法律经济学、福利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两点关门”的规定是否能够真正提高社会福利。

关键词:两点关门法律经济学福利

一、引言

2006年1月18日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并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娱乐场所得运营、监督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规定。该条例的颁布实施,提高了娱乐业准入门槛,加强了对娱乐场所日常运营的规范,加大了对娱乐场所的监督。总体而言,它对规范娱乐市场,保护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止“黄赌毒”等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但是,条例个别条款的制定仍有值得商榷之处。其中,第三章第二十八条规定:“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而在条例颁布之前,娱乐场所是可以全天二十四小时营业的。

据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凌晨两点停止营业”的内涵是,经营者停止接待消费者,停止为消费者服务,而消费者也应该自动停止娱乐活动,离开娱乐场所。因此达到时限时,娱乐场所可以根据法律要求消费者离开。如果各地对规范有变更的要求,可以按程序向国务院法制部门提出,由其对《条例》进行解释,按照法定程序修改。①

条例中所说的娱乐场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的场所,包括以人际交谊为主的歌厅、舞厅、卡拉OK,以及主要依靠游艺器械,如电子游戏厅、台球厅等场所。宾馆、饭店、网吧、酒吧、茶吧、咖啡厅、洗浴、桑拿、按摩等场所并不属于该条例的管理范畴。

有关部门对该条款的解释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②

第一,凌晨两点之后,往往是“黄赌毒”犯罪的高发期;由于管理人员疲劳,事故隐患不易发现,深夜也是消防安全事故的多发时段。为预防违法犯罪活动,防止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必要对营业时间加以限制。

第二,一些娱乐场所通宵达旦地营业,其音乐噪音、人员往来嘈杂,严重侵扰和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近年来,不少群众对娱乐场所的扰民现象反映强烈。限制营业也是为

①娱乐场所“两点关门”引争论人大代表建议修改王姝马力文章来源:新京报

https://www.360docs.net/doc/bb14562285.html,/1716_1553218A.shtml2006.05.15

②解读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网吧酒吧桑拿浴不属管理范畴王荟文章来源:新京报

https://www.360docs.net/doc/bb14562285.html,/chinese/sy/1125718.htm2006 .05.15

中国新闻周刊:娱乐“宵禁令”将成为猫鼠游戏?李杨王寻

https://www.360docs.net/doc/bb14562285.html,/news/2006/2006-02-27/8/695891.shtml2006.05.15

了保障人民群众的休息权利和正常生活。

第三,凌晨两点以后,场所内的消费者数量逐渐减少,经营者仍然开启全部设备、滞留全部工作人员,必然导致成本相对增加,但要关门又因缺乏依据而易于消费者发生矛盾、冲突。现在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便于业主降低经营成本。

从立法的初衷来看,条例中“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的规定是积极的,有关部门对该条规定的解释也貌似合情合理,但是立法者的意图与法律实施的实际效果之间往往存在差距。法律经济学认为,一旦法律的制定是一厢情愿或有损整个社会效率的,在实践中通常会流于形式而无从贯彻。该条规定一出台,即刻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论,可见它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远非立法者想象的那样简单。本文就从有关部门对该条规定出台的三条理由出发,探讨这样的规定究竟能否在实践中实现立法意图,并且我们将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

二、置疑与论证

针对引言中提出的问题,笔者对北京市部分娱乐场所进行了调查,力图通过条例实施的实际情况分析“两点关门”是否能够达到立法者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一)“两点关门”是否能够真正防止“黄赌毒”

“黄赌毒”等不良社会现象及违法犯罪行为,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不利于社会稳定,历来是党和政府严厉打击的对象之一。根据相关部门的解释,“两点关门”的首要目的就是有效杜绝出现在部分娱乐场所的“黄赌毒”现象。不可否认,一些违法经营的娱乐场所确实是“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发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娱乐场所的经营与“黄赌毒”现象有着等价的关系,“两点关门”对防止“黄赌毒”到底会起多大作用值得商榷。

当仔细研究“两点关门”这条规定时,我们发现,如果要实现条例所希望的目的,即有效遏制“黄赌毒”等违法犯罪现象,以下假设必须先验地成立:

1.从整个社会来看,“黄赌毒”等违法犯罪现象大部分发生在条例所约束的娱乐场所,即歌舞游艺类娱乐场所;

2.“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普遍发生于凌晨两点之后;

3.“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不会因“两点关门”而改变作案时间、地点和方式,即违法犯罪分子的行为具有稳定性。

但是,实际情况是,以上三个假设并非总是成立,甚至基本不成立。

第一,条例所指的娱乐场所并不能代表大多数“黄赌毒”等违法犯罪现象发生的场所。由于缺乏详细资料,本文无法准确地对“黄赌毒”等现象发生的场所进行统计。但是从常识和逻辑上都不难发现,歌舞游艺类娱乐场所并不只是“黄赌毒”现象唯一发生地,大量其它类型的娱乐休闲场所,如宾馆、饭店、网吧、酒吧、茶吧、咖啡厅、洗浴、桑拿、按摩等场所同样也可能成为“黄赌毒”的高发区。另外,歌舞游艺类娱乐场所人员流动性大,且《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十六条对场所的设置进行了规定,即歌舞娱乐场所的包厢、包间内不得设置隔断,并应当安装展现室内整体环境的透明门窗,包厢、包间的门不得有内锁装置。因此,在这些地方发生“黄赌毒”的概率相对较为隐秘的宾馆、饭店、洗浴、桑拿、按摩等场所只会更小。而依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不得营业的娱乐场所不包括宾馆、饭店、网吧、酒吧、茶吧、咖啡厅、洗浴、桑拿、按摩等场所。可见,条例所规定的凌晨两点后不准营业的娱乐场所不能涵盖“黄赌毒”等犯罪现象发生的

主要场所,仅仅限制部分场所的营业时间无法从根本上杜绝“黄赌毒”现象的发生。所以,本条款的实施并不能有效防止“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甚至会促使那些确实在受禁之列的娱乐场所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向不受禁的其它场所转移。

第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普遍发生于深夜,但仅仅规定“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是否会使原本发生于凌晨两点之后的“黄赌毒”行为提前至两点之前实施?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甚至是必然的。

第三,“黄赌毒”等行为属于违法犯罪行为,这就决定了其行为实施的隐蔽性。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又是否会使部分娱乐场所借关门之虚,行营业之实,为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更加隐蔽的场所?同样也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

因此,“两点关门”的规定对于预防“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仅能治标,难以治本,只会使这些犯罪行为改变实施的时间和场所,甚至会导致其隐蔽程度提高,并不能有效遏制“黄赌毒”现象的发生,反而会大大增加监管部门查处的难度。

(二)“两点关门”能否避免扰民?

制定本规定的另一重要目的是防止一些娱乐场所营业扰民,保障人民群众的休息权利和正常生活。

娱乐场所扰民,是娱乐场所运营的负外部效应之一,主要表现为娱乐场所灯饰的光污染、营业者及消费者带来的噪声污染,以及来往车辆多、人员复杂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如果娱乐场所设立在居民区内或距居民区很近,或相关设施不完善,这些负外部效应会较为明显,而如果设立在商业区、娱乐区,其地域本身就是繁华闹市,居民较少,不会发生娱乐场所营业扰民的现象。

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歌舞游艺类娱乐场所扰民的问题,但是我们要关注的不是这些娱乐场所经营时间,而是它们存在的合法性问题。根据新颁布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七条的有关规定,娱乐场所不得设在下列地点:

居民楼、博物馆、图书馆和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内;

居民住宅区和学校、医院、机关周围;

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

建筑物地下一层以下;

与危险化学品仓库毗连的区域。

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

因此,作为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设立的正规娱乐场所,并不会过于接近居民区等可能扰民的区域,因此也就不会发生扰民现象。由于营业而导致扰民的娱乐场所,必然是在设立之初就已违反了相关规定,对于此类娱乐场所,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整改、搬迁直至予以关闭,而并不应该仅仅限定其营业时间。

而且,即使按照相关规定,使扰民的娱乐场所在凌晨两点之后停止营业,但一般来说,居民的休息时间要普遍早于凌晨两点,那么,凌晨两点之前的扰民现象又应当怎样处理?因此,“两点关门”的规定并不能够完全防止扰民现象的发生,而且仅仅规定其在凌晨两点之后停止营业,不仅是对违法设立的娱乐场所的纵容,也对严格按规定设立及运营的娱乐场所权益的侵害。

通过对北京地区受限娱乐场所的不完全调查,我们发现,一些规模比较大,设施比较完善的娱乐场所多设立在繁华商业街区,不会造成扰民问题,而一些小型的娱乐场所存在扰民的可能,但是它们的存在本身可能就是一种违法现象。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设立并运营的娱乐场所一般不会扰民,现实中

存在扰民问题的原因,首先是娱乐场所的地点选择已经违反了相关规定,而且,“两点关门”的规定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扰民的问题。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应仅仅根据表象,而应当看到其实质。

(三)“两点关门”是否便于业主降低经营成本?

对于条例中对“两点关门”的另一个解释是凌晨两点以后,场所内的消费者数量逐渐减少,经营者仍然开启全部设备、滞留全部工作人员,必然导致成本相对增加,但要关门又因缺乏依据而易于消费者发生矛盾、冲突。明确的法律依据便于业主降低经营成本。

是否有利于商家降低经营成本,要根据娱乐场所自身情况而定。一个最简单的经济学判断就是:凌晨两点之后继续营业是否是成本大于收益。在颁布本条例之前,较发达城市中的娱乐场所在凌晨两点之后普遍营业。这种现象可有两种解释:1)凌晨两点后继续营业仍然可以营利;2)防止丧失客源,不得已而为之。

通过对北京市钱柜、麦乐迪等具有代表性的娱乐场所的走访,我们发现,多数大型场所由于其品牌优势及其知名度,凌晨两点之后依然生意火爆,营业仍然可以盈利;而一些小型娱乐场所也未必会出现上座率不足的情况。

退一步讲,即使真的存在凌晨两点以后继续营业商家亏本的情况,也应当由商家自行解决。立法部门和执法部门主要任务是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护商家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在法律框架内的经营和消费行为则应由市场规律来调节,在不同地区,娱乐场所所面对的具体市场环境、消费群体及其偏好都是不同的,它们可以通过价格调整等市场方式调节供求,确立适合自己的成本收益关系,实现利润最大化。在营业时间的设置上,商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据市场供求安排自己的营业时间,而由政府通过立法强制规定凌晨两点之后不得营业,实质上是政府对市场的强制性干预。

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水平、消费水平、风俗习惯差异很大,而作为一个全国性的条例,应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这种一刀切式的规定,使市场行为主体丧失了在法律框架内自主行为的权利,使市场的调节作用受到影响,不利于实现市场效率。而所谓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一说恰又犯了一个逻辑错误,民法上已经规定买卖双方应遵循平等自愿原则,强买强卖都是违法的,本就不该再由新的法律法规来调整这样的民事法律关系。

三、条例执行的难度

由于通宵营业的行为具有普遍性、不易追查性和利益驱动性,“两点关门”的规定的实施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能否真正实现政策意图并长期执行下去,仍是未知数。本条例在执行中可能遇到以下问题:

(一)如何让凌晨两点之前仍在受禁娱乐场所消费的消费者离开?

新条例施行后,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每日凌晨2时,各娱乐场所仍需要面对是否使消费者离开和如何使消费者配合的问题。业主可有多种选择:选择一: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凌晨两点准时清场。这种选择可以树立娱乐场所遵纪守法的形象。同时,如果在条例颁布之前确实存在凌晨营业亏损现象,还可有效节约经营成本。但是,这种选择也会给娱乐场所业主带来一些成本。首先,如果在条例颁布之前凌晨营业存在盈利机会(或在节假日凌晨可以营利),那么,这种选择会减少经营者的利润,造成一部分显性成本。其次,严格执行此项规定,仍必须强制消费者在凌晨两点之后停止消费,一旦

其他娱乐场所没有执行条例规定能够继续营业,则存在损失客源的隐性成本。

选择二:在凌晨两点之后继续营业,但只出不进。即到规定停业时间并不强迫消费者停止消费,正在消费的人可以继续消费,但不允许新的消费者进入。这种选择可以避免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强制性干预,可以避免消费者产生反感情绪,但这种做法在实质上已违反了本项规定。而且一旦消费者了解经营者的策略,可能产生逆向选择行为,即只需在凌晨两点之前进入娱乐场所,就可以进行通宵消费。本规定丧失了对其的约束力。但是运用这种策略的娱乐场所为规避监管,会通过关门、关灯等方式造成已经停止营业的假象,一方面在凌晨两点之后更容易产生管理的漏洞,另一方面,此类娱乐场所增加了监管部门查处的难度。经我们调查发现,在实践中,该策略是商家最为常用的形式。

选择三:视条例规定于不顾,继续通宵营业。选择这种策略的营业者将面临监管部门最直接的打击。但若监管的力度和范围不足,此类娱乐场所仍会出现。

娱乐场所最终如何选择,会受多方面的影响。例如,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消费者对本项规定的配合程度、其他娱乐场所对规定的遵守程度等等。如果监管部门没有严厉查处违反规定的娱乐场所,而消费者凌晨两点后的消费需求依然存在,那么娱乐场所凌晨两点后继续营业的收益大于成本,在利益驱使下会继续营业。本项规定的实施难度将会增大。

(二)商家改变营业性质

根据有关部门的解释,宾馆、饭店、网吧、酒吧、茶吧、咖啡厅、洗浴、桑拿、按摩等场所并不属于该条例的管理范畴。那么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娱乐场所经营者为了继续营业,改变本单位的营业性质,从纯粹提供凌晨两点后受禁的服务项目转型为提供多种服务。在其他经营业务的掩护下,继续提供两点后不得营业的服务项目。这样既分担了成本,提高了收益,又保证了凌晨两点后不必关门。同时,原本不在受限范围内的经营者,也有可能兼而从事受限的服务。这两种情况都会对规定的贯彻实施提出挑战。

(三)商家增加监督成本

由上文分析可知,商家通宵营业存在不同的利润空间,为了获得最大化利润,在预期的风险成本可以承担的前提下,商家就有可能无视法律规定,在凌晨2时至上午8时的时间内继续营业。同时,商家为了尽量降低被发现的风险,可能会制造关门假象,通过设置暗门等措施逃避检查,增加了执法部门监督成本。同时,商家为了遮挡娱乐场所内的灯光及声音,对建筑物门窗进行封闭处理,也增加了火灾隐患。

四、福利经济学分析

(一)均衡分析

条例的颁布将会使凌晨两点后受禁的娱乐项目的供求发生变化。供给因受到限制而减少,但需求依然存在,供求的失衡会使价格升高,形成超额利润。超额利润会诱导一部分经营者继续在两点之后从事受禁娱乐项目的经营。

在供给小于需求的情况下,商家会借此提高价格,那么,整个社会会产生福利损失。 假设在条例颁布之前,供求在A 点处达到均衡,此时价格为P*,供给量和需求量皆为Q*。条例颁布后,娱乐场所凌晨两点后停止营业,服务的供给量减少,降至Q 1,在需求量不变的假设下,供给量的减少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与需求曲线相交至B 点,价格升高至P 1。通过对条例颁布前后的对比分析,消费者剩余减少量为区域ABP 1P*,生产者剩余减少量为Q*A P*O 与Q 1B P 1O 之差,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不会得到额外收入,甚至会丧失部分税收收入并支付一定的管理成本,因此,社会福利的总损失为Q*AB 1Q 与政府损失之和。

笔者对北京市部分KTV 娱乐场所在条例颁布前后的价格进行了调查,通过白天价格与包夜价格、条例颁布前后时段价格的比较,可以看出消费者所承担成本的变化。

表1 条例执行前北京钱柜KTV 中包标准价格表③ (单位:元/小时)

北京钱柜KTV 价格表 来源:钱柜首体店 https://www.360docs.net/doc/bb14562285.html,/Html/InfoHtml/2006/Info405.html ④ 北京KTV 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b14562285.html,/melody/

表3 条例执行前北京乐圣KTV中包标准价格表⑤(单位:元/小时)

表4 条例执行后北京部分KTV中包标准价格表(单位:元/小时)

(调查日为2006年5月20日星期六)

从上表可以看出,白天定价一般比夜间定价高,条例颁布后价格也有上升,对于收入不高的消费者来说,所负担的成本上升。

(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娱乐业对于当地经济的贡献日益突出。《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规定“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可能使娱乐场所损失一部分顾客,对地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2004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501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加21297亿元,占GDP的比重由31.9%上升到40.7%。在GDP总量多出的2.3万亿元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13万亿元,占93%。而娱乐业对于第三产业的贡献不容忽视。许多地区娱乐业占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升高,娱乐业产值对当地经济的作用逐渐升高,同时,娱乐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房地产、建筑业、日用消费品等的需求。然而,“两点关门”的规定缩减了娱乐场所营业时间,娱乐场所营业额将会减少,并会降低娱乐业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从而对当地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条例颁布后,政府将支付更大的管理成本,税收收入也会减少。以娱乐业为重要税收来源的地区将面临重组税源和筹集税收收入的新课题。

(三)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随着人们更加注重娱乐休闲,对娱乐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娱乐场所在盈利的同时也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娱乐场所的夜生活,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会带来社会、文化效益。这些是单纯以金钱无法衡量的。正规的娱乐场所为

⑤北京KTV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b14562285.html,/view.asp?id=48

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空间,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促进作用,然而,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要求娱乐场所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包括营业时间上的多样化,而政府的强制干预,会造成社会的福利损失。

同时,夜间文化生活的丰富程度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作为一个城市,特别是大型城市,应当具有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而由政府通过颁布条例强制规定娱乐场所的营业时间,不利于城市文化的发展。北京作为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并将于2008年承办奥运会,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多彩的北京,娱乐场所将发挥重要作用。

“两点关门”的规定让笔者想到了前几年各地“烟花禁放”的规定,许多研究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证明了它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多重福利损失,美国政治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塔洛克在其现代经典名著《同意的计算》中认为,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不仅仅涉及到决策本身的成本,而且还涉及到外部成本,即决策者本人可能对不参与决策的局外人强加的成本。公共政策的外部成本与参与决策的人数成反比。当只有一个人做出决策时,外部成本也就达到了最大化。此时,决策者可以把决策所引起的所有成本强化给外部人,而尽可能把收益留给自己。随着参与决策的人数的增加,外部成本也就越来越少。当所有的人都参加决策时,一项公共政策的外部成本也达到了最小化,即零,因每一个人都可以有权否定对自己不利的决策。而“烟花禁放”的规定在制订中,没有充分协调立法者、执法者、受众之间和各自的收益与成本关系,造成福利损失。2006年全国各地纷纷解禁的现实,也说明了这一点。由上文分析可知,“两点关门”的规定存在着与“烟花禁放”之规定相似的问题,因此可以想象,“两点关门”的规定最终也难逃重蹈“烟花禁放”的覆辙的命运。

参考文献:

陈忠萍由烟花爆竹禁放困境看公共决策新思路学习月刊2005/0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理查德A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关税的福利效应分析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关税的福利效应分析 当国家开始征收关税将对一国的整体的社会福利产生相应的影响,要想了解关税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一个局部均衡模型来进行分析,其中只分析关税一项影响因素对供求关系产生的变化而带来的福利效应的分析。 但是讨论到我国汽车进出口的关税的福利效应时就必须首先确定分析的国家为大国还是小国,小国意为本国的通过征收关税来改变价格不会对国际价格产生影响,一般关税为国际价格与国内价格之差。而对于大国意来讲,关税的税率高低会因大国的进出口量变化而对国际市场整体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进而使国际价格发生变化。对于中国而言,我国的汽车进出口量还不足以影响到国际供求关系,所以中国在汽车进出口可以视为小国。 征收关税对将使价格提高,必然会使国内的可以生产进口替代品的生产厂商提高产量,增加了国内生产。可是在提高价格的同时国内对于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零,就会减小国内消费。对于国家关税必然会产生关税收入,关税收入=税率*进口量。所以关税的福利效应=生产者增加的福利-消费者减小的福利+政府的税收收入 关税福利分析图 图中,S为供给曲线,D为需求曲线,当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S和D的交点为均衡点。P1为国际市场的价格,也就是自由贸易时的价格。t为对进口的产品所征收的关税,所以P2征收关税之后的价格,即为P2=P1+t。 在小国的条件下,供给曲线S与P1、P2两条线分别相交于3和1两点,意为当征收关税之后,因为价格的提升国内的生产量由Q1提升到了Q2,增加了Q1Q2,体现了关税对于国内产业的保护作用。带来的生产者增加的福利可以用增加的生产者剩余表示,可用图中的梯形a(1 P2 P13)的面积来表示。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福利对员工绩效影响机理探析

JIXIAOGUANLI|企业活力·绩效管理| 研究表明,福利会对员工绩效产生影响,而且这些解释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但关于福利对员工绩效的作用机理的研究却很少,缺乏深入系统地分析福利对员工绩效影响完整、清晰的过程。为了揭开这一“黑箱”,本文将引入绩效影响因子,分析不同福利类别及福利设计的组织机制对员工绩效影响因子的作用,揭示福利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机理,以期为企业的福利设计提供借鉴,提高福利设计的有效性和激励性。 一、企业战略、绩效目标、福利的关系 企业战略执行的具体工作是由企业各层次员工来完成的,为确保企业战略的顺利实现,需要通过各个不断完善的管理系统,使企业战略传导至各层次员工上,并将各层次员工的行为引导到实现绩效目标上来。不断优化的薪酬管理系统就是实现员工绩效的关键推动力,通过薪酬体系的利益动力机制,可以引导和驱动各层次员工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而努力。一般而言,薪酬体系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四大部分,每个组成部分都以其特定的属性和功能支持绩效目标的实现。福利作为薪酬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促进员工绩效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发挥着工资、奖金、津贴无法起到的作用。 二、员工绩效影响因子分析 (一)个人因素 1.员工的能力素质。包括理论 知识与实践知识、技能、综合素质、 工作经验。 2.人格特征。包括外向性、开 放性、随和性、尽责性、情绪稳定 性。 3.身心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健 康状况(疲惫、头疼、紧张)、心理健 康状况(焦虑、烦躁易怒、心不在 焉)。 4.心理资本。包括自信、希望、 乐观、坚韧。 5.心理感知。包括组织公平感、 组织支持感、信任感、工作不安全 感、工作压力感。 6.工作动机。包括内在工作动 机(责任感、工作兴趣、成就感、自 我实现)、外在工作动机(报酬、他 人肯定)。 7.工作态度。包括组织承诺、 (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 工作满意度、努力程度。 (二)组织环境因素 1.领导的能力素质、领导风格。 2.讯息性支持。包括沟通、辅 导与反馈。 3.机会。包括组织给个人提供 各种培训和富有挑战性工作的机 会、个人发展空间、晋升机会。 4.环境。包括公司环境(公司 所在区域环境的特点、交通是否便 利)、办公条件(办公环境特点、办 公设施设备的完备性)、工作氛围 (人际关系如何、团队合作性、部门 间的协作性)、家庭环境(工作生活 或家庭冲突的程度、家人的支持)、 工作流程。 5.组织激励。包括奖惩内容对 员工的效价、奖惩强度能否满足员 工需求、奖惩程序的公正性。 6.组织的认可与关怀。 7.工作任务特征。包括技能多 样性、工作同一性、任务重要性、工 作自主性、工作反馈性。 以上两类因素并不是单独地 对员工绩效产生影响,组织环境因 素除了会直接影响员工绩效外,还 会通过个体因素对员工绩效产生 间接影响。这些相互作用的影响因 素会对与工作相关的行为产生影 响,如角色内行为(旷工、怠工、离 职、工作投入、工作准时、工作失 误、早退、工作效率等)和组织公民 行为(协助同事、主动帮助他人、向 管理者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而影 响员工的工作绩效(任务绩效和周 边绩效)。 三、福利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机理 (一)不同福利类别对员工绩 效影响因子的作用 1.经济性福利。经济性福利主 要包括各种补贴、补助、礼物及保 险。员工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生 理和安全是其首要的需求,收入 报酬需求是员工的重要工作动 福利对员工绩效影响机理探析 □李琼瑜李雪蕾 81 2011.9人才资源开发

关税经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

一、关税经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 对关税经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的研究前提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即假定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只取决于这种商品本身的供求状况而不受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 通过“小国”和“大国”两种情形。(小国,指不是某种商品的重要的进口国;大国,指某种商品的重要进口国)可以分别解释以下的关税效应。 第一种情形:小国征收关税 小国的关税效应图示如下: P H S Pt表示征收关税后的国内价格Pt A B Pw a b c d Pw表示征收关税前的世界价格 C E F G I D b+ d为小国征收关税的净福利损失 O Q1 Q3Q4Q2 (一)关税对小国本身的影响 1、关税的生产效应 小国征收关税后,国内市场价格因进口减少而上升,国内厂商扩大生产,产量增加,这就是关税对小国的生产效应。由生产者得到的福利为梯形CA PtPw,即区域a(生产者剩余=IA Pt—IC Pw) 2、关税的消费效应 小国征收关税后,国内市场价格上升导致消费减少,即关税的消费效应。 消费者福利损失为梯形GB PtPw,即区域a+ b + c + d(HG Pw—HB Pt)

3、关税的税收效应 本国征收的税收将由政府获得,形成政府的财政收入。即关税的税收效应。图中矩形面积ABEF,即c(征收关税后进口的数量与单位产品征收的关税的乘积) 4、关税的贸易效应 把关税的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综合起来看,关税的贸易效应指一国征收关税使该商品国内价格上升,导致消费量减少,最终进口量减少,即减少量为Q1 Q3 + Q4 Q2 5、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把关税的生产效应、消费效应和税收效应综合起来看,就可以得到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关税的净福利效应=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损失+政府税收收入 =a-(a+b+c+d)+c= - (b+d) (二)关税对小国之外的其他贸易伙伴国及世界的影响 根据假定,由于征税国是一个小国,不能影响征税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因此该国征收关税对贸易伙伴也就没有什么影响,贸易伙伴国的福利水平不变。然而,征收关税却降低世界总体福利水平,下降的部分即为关税实施国的福利净损失部分。 综上所述,:对小国而言,最优的贸易政策是不征收关税,即自由贸易是最好的贸易政策。 第二种情形:大国征收关税 大国征收关税后,在本国也会产生与小国情形相似的生产效应、消费效应和贸易效应等。但是,与小国情形相比,大国征收关税后产生的效应至少有以下几点不同:

中国就业波动的福利效应分析管理论文

中国就业波动的福利效应分析管理论文 一、引言 福利分析在经济理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经济波动(周期)理论也不例外。早期,人们普遍认为经济波动会降低社会福利,所以把研究重点集中于经济波动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在机制。1987年,卢卡斯首次定量分析了经济波动福利问题。认为至少对美国而言,与经济增长相比,波动福利影响微乎其微。卢卡斯的这一观点立即引起了人们的争论。虽然在他之后有不少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了已有的研究。首先,从时间上分析了改革开放以前经济波动福利效应;其次,考虑了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状况,分别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进行讨论;最后,也是本文最重要的是,不仅考虑消费波动,而且考虑就业波动。这一方面通过刻画消费波动的原因,使分析建立在必要的微观基础之上;同时也为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提供可能的参考依据。 本文主要结论是:(1)从随机冲击对消费路径的影响角度分析,可以把波动福利影响区分为风险效应、水平效应和增长效应。(2)就业波动不仅会产生风险效应,也会产生水平效应。(3)在中国,从全国角度和从城乡居民角度分析,消费波动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从全国角度看,居民消费波动幅度在改革以后有所提高。但从城乡角度看,城乡居民消费波动幅度改革后均有所下降。二者形成鲜明对比。(4)

就业波动福利影响主要是风险效应,水平效应不够明显。城乡之间,农村居民的波动福利效应明显大于城镇居民的波动福利效应。 二、经济波动的风险效应、水平效应与增长效应 目前波动福利影响分析方法主要是卢卡斯(1987)提出的期望效 用等价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期望效用等价原则,通过对波动消费路径与确定消费路径效用的比较来讨论波动福利影响。 (一)基本思路 假设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经济主体完全相同,个体福利等于社会福利。一个长生不老的代表性个体偏好为 当经济社会存在波动时,个体消费路径为 把两个消费过程效用比较转化为消费过程比较。显然,λ表示当确定消费路径变为波动消费路径时,要保持个体福利不受影响需要对有波动的消费水平进行多大程度补偿。我们把它称为补偿系数。在文献中,从卢卡斯开始,人们通常把λ定义为波动成本。因而波动福利效应分析又称为波动成本分析。如果补偿系数为正,说明经济波动降低个体福利,具有负的福利效应;如果为负,说明经济波动提高个体福利,具有正的福利效应;如果为零,说明经济波动不影响个体福利。在给定个体偏好和消费过程条件下,通过解上述期望效用等价方程就可看出经济波动的福利影响程度。在上述过程中期望效用等价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我们把这种计算方法叫做期望效用等价法。 依据上述思路,也可以建立如下形式的期望效用等价方程:

新一轮消费税调整的社会福利效应分析--消费税调整对社会福利状况的改变

新一轮消费税调整的社会福利效应分析 -----消费税调整对社会福利状况的改变 崔玉平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61) E-mail:yuping0915@https://www.360docs.net/doc/bb14562285.html,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新一轮的税制改革悄然展开。本文对消费税调整所带来的社会福利效应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此次消费税的调整所带来的社会福利状况的改变情况。 关键词:消费税,效应分析,社会福利 1.引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2006年3月21日联合下发通知,从今年4月1日起对我国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这次调整从原先的11大类扩大到14大类,这表明新一轮的消费税改革正式启动,充分体现了消费税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及调节消费方面的税收功能。 2.新一轮消费税调整的背景和必要性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举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大背景下,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新一轮调整消费税适应了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 (1) 实现税收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税收的基本职能有四个:筹措资金、配置资源、矫正分配、稳定经济[1]。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收入和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到2000年中国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和职工平均工资均提高了近3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许多原来被视为高档品的消费品(如护肤护发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消费品,从而失去了原来高档消费品的外衣。如果对这些消费品征税显然与消费税设置的初衷相悖,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税收职能的发挥,不利于经济平衡发展。 (2)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节约环保型社会的需要。国家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经济,其政策导向就是鼓励低耗能、低污染的产业发展,同时抑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这样通过提高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产品的消费税税率,抑制资源的过度消耗及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增加他们污染环境的成本和代价,以正确引导生产和消费,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效率损失,乃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明智之举。 (3) 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这次调整通过开征新的商品的消费税(如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等高档消费品),取消了成为大众消费的护肤护发品的消费税,真正实现对高收入阶层的过度奢侈消费征收相应的消费税,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体现社会公平和价值[3]。 3.消费税调整的一般福利效应分析 -1-

员工福利对现代企业的意义

员工福利对现代企业的意义酬中所而员工福利在企业提供给员工的薪,薪酬管理是现代人力 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要摘 才竞争员工福利可以使企业获得人对企业的人工成本产生了重要影响。,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利的功并且特别能促进知识型企业核心能力的增加。本文主要从员工福,优势、低成本优势 对员工福利对于现代企业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能、作用等角度着手 意义现代企业员工福利:关键词 酬的重是员工薪( Employee Benefits )角度进行分析。员工福利"员工福利"本文从狭义的 都可得几乎所有的员工,通常采用间接支付的发放形式,大多表现为非现金收入,要组成部分 到。,它与基本工资、奖金并称为现代薪酬体系的三大支柱, 的科学合理,但事实并非如此支付福利费用是一种成本支出。,对于企业来说,从表面上看 1?福利制度为企业带来的实际收益是远高出同等数量的基本工资所产生的收益7?1?7? 的。 : 利对于现代企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员工福 良好的福利是一种潜在的信一、良好的福利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吸引并留住高质量人才 ,号因的思想。"员工的幸福生活投资愿意为,这是一个人性化的企业"它在招聘员工时传递着 一个有,对福利的内在需求的情况广泛存在着,对于目前广大应聘者越来越重视福利因素,此 例如企业年金、企业,目前企业的很多福利项目竞争力的福利计

划绝对能够更加吸引人才。 只有当员工离开企业后的收益能够补偿这个成,成本已经形成了福利,住房等补充医疗计划、 良好的福利,跳槽才会发生。所以,本时从而保留了人才。,制度会大大增加员工跳槽的成本 特点就这些公司一个共同的",家公司100 全美最值得为之工作的"杂志评选出《财富》美国 ,而且福利的形式多样化,是以丰厚的福利回报员工零。其结果就是员工的流失率近乎为 二、良好的福利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福利制度相当于一种良好的福利能够使员工行为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一( 企业的福利制度是为保证员工的非是组织承诺的体现。,心理契约能够,货币性权益而设置的 那就是以员工,既然是报酬, 福利本质上又是一种补充性报酬提供除现金工资外的其他需求。 的目标和相应的对员工行企业的福利政策一般包涵福利设定,因此支付的合理劳动为代价。 , 具备对员工的认识和行为进行正确导向的功能,为的要求等内容因此易形成员工行为与组 有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织战略目标的一致性 是一种重要的分配形式。,福利激励是薪酬激励的有效组成部分)二( 提高劳动生产率。福利是员工的间接,、福利激励有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1 报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企业薪,福利是对员工长期的承诺,对于薪酬来说7?1?7?1?,酬 及企业对员工的关心程度。员工接收到来自企业的各项福利承诺信息酬、员工关系以产生, 创造更多的现实价值。,因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工作, 心理上的安全感 、福利制度有助于激励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员工福利计划可以通过满足员工心理需2

关税的福利效应分析

关税的福利效应分析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关税的福利效应分析 当国家开始征收关税将对一国的整体的社会福利产生相应的影响,要想了解关税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一个局部均衡模型来进行分析,其中只分析关税一项影响因素对供求关系产生的变化而带来的福利效应的分析。但是讨论到我国汽车进出口的关税的福利效应时就必须首先确定分析的国家为大国还是小国,小国意为本国的通过征收关税来改变价格不会对国际价格产生影响,一般关税为国际价格与国内价格之差。而对于大国意来讲,关税的税率高低会因大国的进出口量变化而对国际市场整体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进而使国际价格发生变化。对于中国而言,我国的汽车进出口量还不足以影响到国际供求关系,所以中国在汽车进出口可以视为小国。 征收关税对将使价格提高,必然会使国内的可以生产进口替代品的生产厂商提高产量,增加了国内生产。可是在提高价格的同时国内对于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零,就会减小国内消费。对于国家关税必然会产生关税收入,关税收入=税率*进口量。所以关税的福利效应=生产者增加的福利-消费者减小的福利+政府的税收收入 关税福利分析图 图中,S为供给曲线,D为需求曲线,当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S和D 的交点为均衡点。P 1 为国际市场的价格,也就是自由贸易时的价格。t为对进 口的产品所征收的关税,所以P 2征收关税之后的价格,即为P 2 =P 1 +t。 在小国的条件下,供给曲线S与P 1、P 2 两条线分别相交于3和1两点,意为 当征收关税之后,因为价格的提升国内的生产量由Q 1提升到了Q 2 ,增加了 Q 1Q 2 ,体现了关税对于国内产业的保护作用。带来的生产者增加的福利可以用增 加的生产者剩余表示,可用图中的梯形a(1 P 2 P 1 3)的面积来表示。 在需求方面,当征收关税后价格提升,需求曲线D与P 1P 2 两条线相交于Q 3 Q 4 两点。可以理解为由于征收关税,进而消费需求由Q 4减少到了Q 3 。由于消费减 少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减少可以用消费者剩余表示,可用图中的梯形a+b+c+d (2P 2P 1 6)面积来表示 在国家的关税税收收入方面,由于征收关税,进口量由征收之前的Q 1Q 4 减少 为Q 2Q 3 ,关税由征收前为零变为t*Q 2 Q 3 ,可用图中的c(1245)的面积来表示。 关税带来的福利效应=增加的生产者剩余-减少的消费者剩余+政府财政收入。所以可用图中表示为a-(a+b+c+d)+c,即为-(b+d)。 通过对图的分析可知,当小国条件下征收关税,对于社会整体的福利效应为负。这样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更主要的是通过关税条节价格,进而引导社会资源更多的使用到国内的进口替代产业的生产中。体现了关税对本国的保护作用。

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20200621124043)

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贸易小国的关税效应 假定进口国是贸易小国,即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占世界进口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该国进口量的变动不会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如同完全竞争的企业,该国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这样,该国征收关税后,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的幅度等于关税税率,关税全部由进口国消费者负担,如图1所示。 图1贸易小国的关税效应 假设图1中的D为国内需求曲线,S为国内供给曲线;P0为自由贸易下的国际价格(也是国内价格),SC为进口量;P t为征收关税后的国内价格(等于国际价格加关税额),SC2为进口量。贸易小国对某种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后,将产生的经济效应如下。 1 ?价格效应(Price effect )。进口国征收关税将引起国内价格由P0上涨到P t。 2. 消费效应(Con sumption effect )。征收关税降低了该商品的国内消费量。征收关税前,国内需求量为G,征收关税后引起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到C2。由于征收关税,引起国内消费量的减少,就是关税的消费效应。关税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其损失为a+b+c+d的面积。由于征收关税,国内消费者减少消费,从而降低了物资福利水平。 3. 生产效应(Production effect )。征收关税增加了该商品的国内产量。征收关税前,国内供给量为S,征收关税后引起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到S。由于征收关税,刺激国内供给量的增加,就是关税的生产效应。关税给生产者带来利益,其利益为a的面积。由于征收关税,一些国内资源从生产更有效率的可出口商品转移到生产较缺乏效益的可进口商品,由此造成了该国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

4. 贸易效应(Trade effect )。征收关税减少了该商品进口量。征收关税前,该国进口量为SC,征收关税后,进口量减少到SC2。由于征收关税,导致进口量的减少,就是关税的贸易效应。 5. 财政收入效应(Revenue effect )。征收关税给国家带来了财政收入。只 要关税不提高到禁止关税的水平,它会给进口国带来关税收入,这项收入等于每单位课税额乘以进口商品数量,其数额为c的面积。 6. 收入再分配效应(Redistribution of in come effect )。征收关税使消费者的收入再分配。征收关税后,生产者增加了面积为a的利益,这是由消费者转移给生产者的;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了面积为c的利益。 7 .净福利效应。征收关税后,各种福利效应的净值为-(b+d)。它意味着对贸易小国而言,关税会降低其社会福利水平,其净损为(b+d)。这部分损失也称为 保护成本或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其中,b为生产扭曲(Production distortion ),表示征税后国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原来来自国外成本低的生产,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所造成的损失。d为消费扭曲(comsumption distortion ),表示征税后因消费量下降所导致的消费者满意程度降低,是消费者剩余的净损。 二、贸易大国的关税效应 如果进口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即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占了世界进口量的较大份额,那么该国进口量的变化就会引起世界价格的变动。因此,大国征收关税虽然也有上述小国的种种关税经济效应,但由于大国能影响世界价格,因此从局 部均衡分析所得的征收关税的代价和利益对比的净效果,就不同于小国情况。贸易大国对某种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以后,将产生的经济效应如图2所示。

3章税收的“福利”效应

第三章税收的“福利”效应 本草讨论货物税、所得税对福利的相对效应问题。本章表明,关于所得税优越性的所谓“证明”根本就不是什么证明。然后,本章勾画出了对这一问题的“正确”分析。 然而,本章表面的内容与其主要目的仅有间接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实例揭示出两种经济分析方法的区别。从这点上讲,本章是《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刊登过的一篇文章的扩雇了的脚注。在那篇文章里,我就需求曲线的两种定义进行了分析对比——一个是通常的定义,该定义假定货币收入与其他货物的货币价格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不同点相同;另一个替代性的定义是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研究的结果,它假定实际收入是相同的。我当时提出,通常的定义产生于并反映出对经济分析的实质上是运算的和描述性的处理方式;那个替代性的定义则是一种分析的和解决问题的处理方式;因此,通常的定义对多数问题都用处不大。假如花费在所讨论商品上的收入百分比数目小,正像实际应用中通常发生的那样,这两条需求曲线在定量上的差异也就小,并且,当这一百分比趋于零时,定量差异也接近零。然而,正是因为这种概念的差异确实反映出方法上的根本差异,所以,此概念差异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的讨论表面上并没有使用需求曲线。然而,可以看到,被广泛使用的对所得税和货物税的福利效应的错误的分析方法与需求曲线的通常定义如出一辙——两者都反映出对经济分析的运算式的处理方式。当然,没有一种方法是非犯错误不可的。一个分析家尽管其方法和工具有欠缺,仍可以成功地获得正确的结论。然而,能干、老练的分析家被愚弄的事实提供了充足的证据表明这一缺陷并非无足轻重。 关于所得税优越性的所谓“证明” 图3.1概括了一种分析方法,这一方法经常被用来“证明”:在获得相同收入的条件下,所得税要优越于货物税。

价格歧视和社会福利效应分析_潘影

价格歧视和社会福利效应分析 潘影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37) 【摘要】目前价格歧视理论在广泛的应用于企业决策和经济政策的分析中,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价格歧视也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定价策略的差异性会导致不同类型的价格歧视具有不同的福利效应。本文主要以三级价格歧视为例来分析其对社会福利效应的影响,最终得出价格歧视对社会效应影响的几点结论。 【关键词】价格歧视;社会福利效应;垄断 一、价格歧视的原理及实行条件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根据价格差别的程度,可以把价格歧视区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企业必须具有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市场价格的市场势力。第二,企业拥有的顾客群必须是容易区别的并且对产品有不同需求弹性。只有具备这一条件,企业才有可能在需求弹性不同的市场上制定不同的价格从而达到侵占更多消费者剩余的目的。第三,企业拥有相互隔离的以不同顾客群为代表的不同市场。因为一些迈着会通过不隔离的市场倒卖价格具有差异性的产品,从而阻碍企业通过价格歧视增加利润目的的实现。侵占消费者剩余并将它转化为经营者利润(又称生产者剩余)是实行价格歧视的最主要目的。而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保留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二、三级价格歧视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三级价格歧视采取逆弹性法则,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消费者索取低价,对需求价格弹性小的消费者索取高价。而消费者本身的支付能力决定了其弹性大小。三级价格歧视是最盛行的价格歧视形式,例如:同质商品在富人区价格与穷人区价格迥异、采用优惠券进行产品促销等等。价格歧视的福利分析需要明确一个前提,那就是垄断者所选择的价格歧视最多只能达到社会次优,而不可能是社会最优的。这是因为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统一定价的社会福利效应肯定高于价格歧视的社会福利效应。然而完全竞争严格来说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根据次优理论,只要当价格歧视的社会福利水平大于垄断定价时的社会福利水平(即其社会总福利大于垄断定价时的社会总福利),价格歧视行为就会增加社会福利。Hausman和Mackie-Mason的研究表明:三级价格歧视只有在提高产出量和销售量大于垄断定价下的产出量和销售量的情况下(即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才会减少垄断定价造成的扭曲从而增进福利。他们得出两个重要的理论结果:一是在两厂商情况下,价格歧视可能会家底两个子市场的价格;二是当价格福利函数曲线为凹曲线时,并且子市场需求是独立时,价格歧视能在所有子市场降低 价格的一个必要条件为边际成本递减。为了便于讨论,他们的研究都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价格利润函数不是一般的凹曲线而是单峰凹曲线。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学界一直在争论出于福利效应的角度考虑具有垄断势力的企业是否可以利用其垄断优势采取三级价格歧视策略。三级价格歧视对于社会福利的效果可以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不同的消费群索取不同的价格将会导致社会产出的重置;二是社会福利会因为歧视价格策略下的总产出和单一价格下总产出的不一致而受到影响。并且,如果前者多于后者,那么总福利会下降。如果存在规模经济,那么通过三级价格歧视可以扩大产量,降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消费者福利会随之增加。但是如果产出下降而非增加,那么下降的边际成本将导致价格的上升,价格歧视所带来的福利损失将进一步扩大。所以从福利效应角度考虑,规模经济并不能说明可以对价格歧视采取宽松放任的态度。 三、结论 (1)如果存在规模经济,那么通过价格歧视可以扩大产量,降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实现较大的规模效益,消费者福利会随之增加,从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2)对于那些如果不实施价格歧视就不可能生产出来的商品或劳务进行价格歧视,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有利的,最终会增进福利。(3)价格歧视能够使低收入者的购买能力增加,提高低收入者的福利,从而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一般来说,只要足够的新顾客由于价格歧视的实施而产生,增加了销售量和产量,那么消费者的福利就会增加,提高了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由于二级价格歧视与消费者购买的数量成正相关关系,通常会增加产品的产量,所以是可以容许的。而当一个垄断者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其产量与实行单一的价格相比是不确定的,通常在增加销售量和产量(大于垄断定价下的产量)的情况下,才会使垄断定价造成的扭曲减少,从而增加福利。 参考文献 [1]何娟.价格歧视对社会福利影响的探讨[J].价格月刊.2003 [2]王伟.三度价格歧视理论及福利效应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6 [3]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品牌营销 97 企业导报2012年第23期

关税的福利效应分析

关税的福利效应分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关税的福利效应分析 当国家开始征收关税将对一国的整体的社会福利产生相应的影响,要想了解关税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一个局部均衡模型来进行分析,其中只分析关税一项影响因素对供求关系产生的变化而带来的福利效应的分析。但是讨论到我国汽车进出口的关税的福利效应时就必须首先确定分析的国家为大国还是小国,小国意为本国的通过征收关税来改变价格不会对国际价格产生影响,一般关税为国际价格与国内价格之差。而对于大国意来讲,关税的税率高低会因大国的进出口量变化而对国际市场整体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进而使国际价格发生变化。对于中国而言,我国的汽车进出口量还不足以影响到国际供求关系,所以中国在汽车进出口可以视为小国。 征收关税对将使价格提高,必然会使国内的可以生产进口替代品的生产厂商提高产量,增加了国内生产。可是在提高价格的同时国内对于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零,就会减小国内消费。对于国家关税必然会产生关税收入,关税收入=税率*进口量。所以关税的福利效应=生产者增加的福利-消费者减小的福利+政府的税收收入 关税福利分析图 图中,S为供给曲线,D为需求曲线,当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S和D 的交点为均衡点。P1为国际市场的价格,也就是自由贸易时的价格。t为对进口的产品所征收的关税,所以P2征收关税之后的价格,即为P2=P1+t。 在小国的条件下,供给曲线S与P1、P2两条线分别相交于3和1两点,意为当征收关税之后,因为价格的提升国内的生产量由Q1提升到了Q2,增加了

Q1Q2,体现了关税对于国内产业的保护作用。带来的生产者增加的福利可以用增加的生产者剩余表示,可用图中的梯形a(1 P2 P13)的面积来表示。 在需求方面,当征收关税后价格提升,需求曲线D与P1P2两条线相交于 Q3Q4两点。可以理解为由于征收关税,进而消费需求由Q4减少到了Q3。由于消费减少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减少可以用消费者剩余表示,可用图中的梯形 a+b+c+d(2P2P16)面积来表示 在国家的关税税收收入方面,由于征收关税,进口量由征收之前的Q1Q4减少为Q2Q3,关税由征收前为零变为t*Q2Q3,可用图中的c(1245)的面积来表示。 关税带来的福利效应=增加的生产者剩余-减少的消费者剩余+政府财政收入。所以可用图中表示为a-(a+b+c+d)+c,即为-(b+d)。 通过对图的分析可知,当小国条件下征收关税,对于社会整体的福利效应为负。这样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更主要的是通过关税条节价格,进而引导社会资源更多的使用到国内的进口替代产业的生产中。体现了关税对本国的保护作用。

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原因及福利影响

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 原因 及福利影响 国贸1103 郭雪波

贸易条件又称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指单位出口量所换回的进口量的交换比价。计算公式是: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常用的贸易条件有3种不同的形式: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国的贸易所得。 国际贸易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能促进一国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水平。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通过互利贸易,两国的最终消费水平均会告高于封闭条件下的消费水平。因此,贸易条件的改善将会影响贸易三角及商品的相对价格,进而使国内的消费水平上升。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贸易条件的改善对国家造成的影响将是各个方面的。例如,扩大市场,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有助于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促进国际分工,使得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然而,国际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否真正能够影响一国的福利水平?中国的贸易条件的变化如何?这种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是接下来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一.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原因 根据贸易条件的公式,贸易条件恶化的直接原因是出口价格指数下降和进口指数上升。如表1、图3,我们可根据价格贸易条件指数来判断中国的贸易条件情况。自1990年来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指数基本处于持续下滑状态,即中国的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 表1 1990-2010年的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价格贸易条件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关 图1 1990年-2010年中国价格指数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关

中国人口流动的社会福利效应分析

中国人口流动的社会福利效应分析 人口流动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口跨地区流动,既有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有利于促进流入地的经济发展。人口流动也是推动社会制度不断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随着人口流动的常态化,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也不断适应和调整,人口流动的累计效 应推动相关制度改革的深入。社会福利制度作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制度,在人口流动的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完善,考察人口流动对我国福 利制度的影响,进而对社会福利水平的推动,对于我国迈向全面小康 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口流动与社会福利之间关系的研究涉及人口学、福利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目前已有的研究, 大多以人口流动为出发点,主要内容涉及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人口 流动与社会保障制度,人口流动与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研究的重点在 探讨流动人口的经济增长效应,如何保障流动人口的教育、医疗、养 老等问题,以及如何优化财政支出来解决因人口流动带来的地区和城 乡差距扩大。对人口流动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研究较少,对由此带 来的社会福利水平的变动更是鲜有涉及。人口流动和制度变革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阶段性的制度变化短期内能够引发人口的集中性流动,人口的长期流动也会推动社会制度的适应性改革。同时,人口流动和 社会福利制度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但本文在逻辑上选取其中的一 个单向驱动:人口流动社会福利制度变动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变化,作 为研究方向,重点分析由人口流动驱动的社会福利制度演变,进而评 估人口流动对于整体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具体实施上,本文在梳理

国内外对于人口流动与社会福利效应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出本文选题。之后选取人口学、福利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中可作为研究支撑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和评述,在此基础上展开本文的后续研究,具体研究路径和重点内容如下:首先,对人口流动与社会福利变化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经验分析。建国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经历了由经济驱动到政治驱动最终由市场驱动的过程。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利益是人口流动的原始驱动力,从流动人口自身来看,除国家强制性的迁移外,自由流动状态下,人们对更高社会福利的追求是人口流动的主因。人口流动的过程也推动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与四次人口流动大潮相交织,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也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挫折与恢复时期、转型时期。尤其是1984年以来的转型时期,我国对传统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改革,改变了过去由国家负担全部社会福利的做法,形成了由国家、集体、个人共担社会福利的局面。这一时期,流动人口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也从无到有,经历了从制度缺位到制度建构并全面实施的历程。排除人为的强制性的人口迁移,观察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下自由的人口流动过程,可以发现我国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的过程中,不仅自身的收入水平和福利状况有所改善,对流入地整体的经济发展也有带动作用。但同时,人口流动也造成了流出地人口流失,劳动力不足,流入地资源承载压力上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对社会福利水平而言,人口流动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其次,深入分析阿马蒂亚·森“可行能力方法”框架下的“功能”和“能力”空间

国际税收竞争福利效应分析

国际税收竞争的福利效应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加速融合,国际间资本的流淌性不断增强,世界各国对资本、技术等流淌性生产要素的竞争日趋激烈,与此相适应,国际税收竞争不断加剧。然而,国际税收竞争是否有害,迄今为止,不管是在理论研究依旧政策制定上,始终是世界各国争论的焦点。探究国际税收竞争的真实福利效应关于一国应对经济全球化进行税收政策选择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标准税收竞争模型及其扩展 西方税收竞争理论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Tiebout模型,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税收竞争实践相适应,税收竞争理论快速进展,成为公共经济学的重要课题,特不是新国际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以及公共选择理论等相继以不同的分析框架加入到税收竞争问题的研究中,极大地丰富了税收竞争理论的研究成果。从西方税收竞争理论的进展脉络来看,不同的理论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和政策主张,然而其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应是标准税收竞争模型及其扩

展研究,其结论也是目前主张国际税收竞争有害论以及实施国际税收协调的差不多依据。 Oates于1972年得出了政府间税收竞争行为会损害经济效率的结论。他认为,税收竞争的结果是使地点公共物品的产出低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有效水平。 继Oates对税收竞争的讨论之后,经济学家们大概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基于Oates的思想构建规范的税收竞争模型。其中较早的包括Mieszkowski和Zodrow(1986)以及Wilson(1 986)。Mieszkowski 和Zodrow(1986)的模型被理论界称为“差不多的”(basic)、“经典的”(classic)或”标准的”(standard)税收竞争模型。此后的大部分研究都以该模型为起点,在不同的方向进行扩展。 标准税收竞争模型考察了在简化的条件下,资本流淌对资本课税的阻碍。其假设要紧包括:世界可供资本量固定不变;有众多在人口、经济规模、人均资本量等方面完全相同的小区域参与税收竞争;各区域仅对资本从源课税;除资本税外政府无其他收入来源;政府选择税率所依据的惟一目标是国民福利最大化。

社会福利制度对未来发展的影响精

社会福利制度对未来发展 的影响精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影响 09经济班黄鹤萍 0903005 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在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点,早在二战结束后,世界上的各主要发达国家就意识到了。在欧洲,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思想与实践有着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的社会经济根源。战后,为了实现稳定国内人心和同社会主义国家争夺世界民心的目的,西欧国家比较广泛地实行了“福利国家”政策,它不仅涉及到“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社会保障,几条街夫人与穷人之间关系的问题,还涉及到调节雇主与雇员之间关系的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通过保障和改善民商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现阶段我国社会福利政策包括: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包括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同时,要加快保护劳动者的各种立法,包括最低工资发、最高工时法以及环境保护法、食品和医疗卫生法等。除此之外,要加快各种福利设施和公共工程的建设,包括住房建设、教育与文化等各种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等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安排达7284.63亿元,增长29.4%。在已经下达的4批中央投资中,用于民生工程的投资占比超过50%。 社会福利政策的建立健全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质量改善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扩大消费品的需求,转变以投资和出口为导向的单一经济增长模式;而且可以改善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尤其是为中下层人民提供了基本生活的保障;最根本的是可以减轻社会各阶级和各阶层之间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紧张关系,为经济发展创造和确保稳定的社会条件。 扩大消费需求

(员工福利待遇)国际税收竞争的福利效应分析

(员工福利待遇)国际税收竞争的福利效应分析

标准税收竞争模型考察了在简化的条件下,资本流动对资本课税的影响。其假设主要包括:世界可供资本量固定不变;有众多在人口、经济规模、人均资本量等方面完全相同的小区域参与税收竞争;各区域仅对资本从源课税;除资本税外政府无其他收入来源;政府选择税率所依据的惟一目标是国民福利最大化。 标准税收竞争模型认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零资本流动),每个国家运用本国的资本,政府以国民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将税率设置在“公共支出的边际效用等于私人支出的边际效用”的最优水平(即帕累托最优税率)。当资本可以流动时,各国竞相削减税率,竞争世界固定量的资本,直到税率下降到”底部”(racetothebottom),即,次优的低水平税率,这时公共支出的边际效用大于私人支出的边际效用。“对称”税收竞争均衡时,与“零资本流动”情况相同,每个国家仍然动用原有数量的资本,但却以次优的低水平税率,提供次优水平的公共产品。 据此,标准税收竞争模型的结论是:资本流动会导致次优的低资本税率以及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如果所有区域都在税收竞争均衡的水平上同等地提高税率,将会增加公共物品的提供,并进而提高所有区域的福利。税收协调带来的税率增加将是帕累托改进。此后,Razin和Sadka(1991)进一步提出,国际间完全的资本流动会导致对资本所得的税率下降为零。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在标准税收竞争模型的分析框架内,许多致力于税收竞争理论研究的经济学家.通过逐步放松假设,对标准税收竞争模型从不同方向进行了拓展和深化。如Wildasin(1998)修正了标准税收竞争模型,考察了有限数量的国家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