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世纪(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郝瑞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一、教材主线与教材体例

1.教材主线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采用学习主题的单元结构,构建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

学习主题的确定,遵循历史发展的主线与历史的阶段性特征相结合的原则。近代中国百

余年的历史发展,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其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的主线;其二是中国近代化的主线,即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国家的发展和富强两条主线。

两条主线虽互为表里并呈现出相互缠绕交叉之势,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要矛盾

的发展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变化,历史的发展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历史发展主题的提炼,对于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了解历

史发展的时段性特点,是十分有利的。《历史课程标准》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思路。依据课

程标准,教材编写也贯彻了这样一个基本思路,即每一册确定若干个学习主题,每一学习主

题为一学习单元,每一学习单元由若干课组成。

具体到第三册而言,它共由五个学习主题构成。这五个主题依次是:第一单元“列强的

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兴起”,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依据《历史课

程标准》,采用学习主题单元结构。

2.教材体例

导语:以设问的形式对本课内容进行提示。其目的和功能有二:一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

的兴趣;二是点出本课内容的重点,即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应该了解和把握的内容。

正文:分宋体字和楷体字两部分。宋体字是课文的基本内容,也是历史课程标准规定

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必修的部分;楷体字是阅读内容,是对课文基本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或补

充。

课后栏目:有“每课一得”“材料阅读”“自我测评”和“活动建议”四个学习栏。

“每课一得”列于每课课文之后,是为配合课文而选取的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历史知识。其目的与功能是:第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第二,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步,将最新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而言)、能力的训练、历史研究方法的介绍融合为一,较好地体现历史观点和内容的“新”,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第三,这是一个引子,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了解与此相关的更多的知识内容。“每课一得”既是面对全体学生,但

更面对那些吃不饱的学生。——体现出教材内容的层次性。

“材料阅读”选取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供学生自行阅读,以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并为其获取更好的学业成绩创造条件。

“自我测评”题型多样,梯度推进,考查知识和考查能力并重,适当侧重考查能力。

编排的题目难度适中,既有课标中“内容标准”要求的知识点,如填空、填图、讲述史实故事、列举内容等等;也有一些适当扩展的题目,以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自

我测评”题是学生进行自我考评的手段之一,也是对“以学生为主体”教育观念的渗透。

“活动建议”的形式和内容多样化,目的之一是把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结合起来,增强

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动”起来,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课文内容,使学生在活

动中增长知识与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其次,是和自我测评相结合,对课标

中的“评价”“探讨”等第一层次的内容,在动手动脑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一下。它的操作

性较强,如建立“历史学习留言板”,说成语故事、写小论文等。这些活动有的是集体活动,

如开小型故事会、分组议一议等,有的也可以是单独进行。第三,活动建议之间采取梯度配置、前后连接的排列方法。

二、单元编写思路与课文结构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5课)

(单元引言:内容、目的)

这是本册教材中的第一个学习单元。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趋激烈,中国人

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顽强抗争,这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年近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

条鲜明主线。本学习主题就是突出了这一历史发展主线。而在内容标准的选择上,教材依据

课程标准,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对历史知识点进行了取舍。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内容标准: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

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

如何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对内,一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一是魏源等开始睁眼看世界;对外,是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之中。

每课一得:结合课文,国家主权的解释。

材料阅读:南京条约,反映的历史史实是什么?“给予”一词的理解。

活动建议:做历史卡片的基本方法,学习做历史学习卡片。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内容标准:

(1)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3)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编排思路:劫难——抗争的交替。

太平天国运动,根据学习主题的要求,用大字对太平天国运动中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了介绍;同时,为了使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我们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定都天京(南京)做了简要介绍,对其最终失败等内容,则以小字即阅读材料的方式进行了简洁的勾勒。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内容标准:

(1)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在对甲午战争的介绍中,重点则是对邓世昌壮烈殉国的史实做了较多的叙述。这样的处理方式,更有利于突出学习单元的重点,便于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主线;同时,也为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究预留了空间和时间。

《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条约本身的理解;瓜分中国的狂潮(小字)每课一得:甲午战争赔款对中日两国的影响。

材料阅读:李鸿章谈关于战争失败的原因。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内容标准: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义和团——背景、过渡。

每课一得: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解释——与辛丑条约的影响相连接;“材料阅读”谈国家态势——与辛丑条约的影响相连接。

第5课画地图讲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一)

在每一学习单元都设有“学习与探究”课。学习与探究课的内容包括四个栏目:“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建议”和“活动说明”等几个栏目——(栏目设置目的)。

活动目标——知识方面:了解绘图的基本知识,了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状况——三大条约的影响(地图上的反映);能力与情感方面:培养运用地图分析历史问题和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

学习与探究课(活动课)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目的、功能):

第一,其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