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移植后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移植后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 综述·移植后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董骏峰 薛强 滕飞 赵渊宇 殷浩【摘要】 实体器官移植极大地延长了终末期疾病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器官移植受者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会导致移植后糖尿病(PTDM )的发生风险增加,从而使感染、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升高。

近年来,随着PTDM 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临床医师对其认识越来越深入,与2型糖尿病相比,PTDM 在病理生理特征和临床进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需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

及早识别器官移植受者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受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以及降低受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就PTDM 的诊断、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并干预PTDM 提供参考。

【关键词】 器官移植;移植后糖尿病;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巨细胞病毒;排斥反应;单核苷酸多态性【中图分类号】 R617, R58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45(2024)01-0019-06Research progress in risk factors of post-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 Dong Junfeng *, Xue Qiang, Teng Fei,Zhao Yuanyu, Yin Hao. *Department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 Shanghai 200003,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YinHao,Email:**************************【Abstract 】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has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end-stage diseases.However, long-term use of immunosuppressants will increase the risk of post-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 (PTDM) in the recipients, thereby elevating the risk of infect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eath. In recent years, with persistent improvement of diagnostic criteria of PTDM, clinicians have deepen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ease. Compared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TDM significantly differs in path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progression. Hence,diffe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should be adopted.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risk factors of 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 early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 are of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recipients, prolonging the survival of grafts and reducing the fatality of recipients. Therefore, the diagnosis,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TDM we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ians to deliver prompt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 for PTDM.【Key words 】 Organ transplantation; Post-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 Calcineurin inhibitor;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inhibitor; Glucocorticoid; Cytomegalovirus; Rejectio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5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070798);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医药创新项目(21S11905200);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SHDC12021116);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研究型医师创新转化能力培训项目(SHDC2022CRD030);上海长征医院转化医学孵育基金;上海长征医院科普人才扶持计划(CZQNKP-TYYX-QZ-2022-05)作者单位: 200003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科(董骏峰、滕飞、赵渊宇、殷浩);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神经外科(薛强)作者简介:董骏峰(ORCID 0000-0003-2257-5983),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器官移植(肝移植)基础及临床研究、肝胆胰脾临床工作,Email :*****************通信作者:殷浩(ORCID 0000-0001-5674-8681),主任医师,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肝胆胰腺外科及器官移植,Email :**************************第 15 卷 第 1 期器官移植Vol. 15 No.1 2024 年 1 月Organ Transplantation Jan. 2024 实体器官移植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案,它极大地改善了终末期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底压力异常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黄本涛

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底压力异常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黄本涛

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底压力异常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黄本涛发布时间:2023-05-17T02:05:26.17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5期作者:黄本涛[导读] 糖尿病化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膜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宁陵民族医院河南省476700摘要:糖尿病化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膜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危及集体鞭组织或祀器官对膜岛素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异常综合化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而糖尿病足溃疡(DFU)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足底压力异常是DFU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足底压力变化可提示糖尿病足的发生,因此对其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高危足是糖尿病足的前期阶段,其发生足底压力异常更容易导致足溃疡的发生。本文就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底压力异常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展开综述,以期为改善患者足底压力异常、延缓或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溃疡;护理1引言截肢是糖尿病足患者面临重要后果,《糖尿病足的预防指南》指出,下肢部分或全部截肢通常发生在足部溃瘍基础之上,在所有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85%是由于足溃疡引发的。糖尿病足发生溃疡、感染、坏痘是截肢重要原因,一旦截肢,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也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增加经济负担。因此,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尽早防治早期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十分重要。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改变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与多因素相关。

足底压力增高会导致足局部毛细血管闭塞,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和分解破坏,进而产生炎症、感染、溃疡,从而形成糖尿病足。

对于糖尿病高危足患者,感觉神经病变后引起患者自我保护感觉下降,容易出现足部损伤;运动神经病变后患者足部肌肉出现萎缩,足底软组织位置和形态发生变化,导致足部畸形和步态异常;自主神经病变导致皮肤干燥、萎缩、变薄,出现胼胝和皮肤皲裂,进而致使足底压力升高。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21年 2 00 月第 4 卷第 4 8 期

综 述 ・
2 糖尿病的危 素研究 型 险因 进展
王 润 娇
( 新疆生产建设兵 团农 十三师黄 田职工医院 , 新疆哈密 8 90 ) 3 13 【 摘要】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 康的疾 病 , 目前 1 型糖尿病 的病 因较 明确 , 2型糖尿病 的病 因尚不很清楚 。目前认为 , 2型 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因素、 环境 因素 、 活方式及行 为因素共 同作用 的结果 , 生 遗传 因素决定了个体对糖 尿病 的易感性 , 而不 同的环境 因素 、 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可能是诱发糖尿病发 生的外部原 因。本文从遗传 因素 、 环境因素、 生活方式及行为 因素 等几个方面对 2型糖 尿病发病 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 【 关键词】2型糖尿病 ; 危险因素 ; 遗传因素 ; 环境因素 ; 行为因素
1 2 糖 尿 病 的种 族 差 异 . 2 型
1 ~20 。 . .倍 因此 , 0 中老年人群是糖尿病肥 胖 与 2型糖 尿 病 .
肥胖 尤其是 中心型肥胖 是引起 2型糖 尿病的最重要 的环境 因素 , 已有很多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体质指数与发生 2 现 型糖 尿病 的危险性呈正相关关系 , 在不同性别 和不 同种族之间均保持
【 中图分类号】 57 R 8.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7 12 1) —7 0 6390(000 3—3 4
糖 尿病 (i ee m ltsD 是一种 以高血糖 为主要 标志 da ts ei , M) b lu 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 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的主要慢性病之一 。 20 0 0年全球糖 尿病 患者约为 15亿( . 我国约有 30 0 0万 ) ,预计 22 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 3亿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 的改 15 。 善, 糖尿病患病率在逐年迅速增加 。其 中 2型糖尿病约 占 9 %, 0

糖尿病并发症及饮食干预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并发症及饮食干预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并发症及饮食干预的研究进展一、概述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病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而逐年上升。

糖尿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更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肾脏疾病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带来巨大威胁。

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饮食干预作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控制疾病进程、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心血管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饮食干预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

在糖尿病并发症方面,高血糖状态会对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进而引发各种并发症。

通过饮食干预等手段,控制血糖水平,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不同并发症的发病机制,研究也提出了个性化的饮食干预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饮食干预方面,随着营养学和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发症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情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是糖尿病饮食干预的关键。

本文旨在综述糖尿病并发症及饮食干预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我们将首先概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和危害,然后重点介绍饮食干预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并探讨不同并发症的饮食干预策略。

我们也将关注糖尿病饮食干预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以期为推动糖尿病治疗和管理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1. 糖尿病的定义与流行现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持续高于正常范围。

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

胰岛素是一种关键的激素,它有助于调节体内的血糖水平,确保血糖在身体各部位得到合理利用。

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与治疗进展

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与治疗进展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健康 状况恶化。本次演示将介绍糖尿病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 生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治疗; 研究进展;药理学;临床研究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研究进展;药理学;临床研究
基本内容
针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抗炎、抗感染、改善微循环等。这些 药物可以通过口服、外用、局部注射等方式应用,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基本内容
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糖尿病足溃疡,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手术 方式包括清创术、植皮术、截肢术等。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清除坏死组织、减轻 感染、促进愈合。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ummarize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ulcers in diabetes. The review focuses on the 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is condition, discussing potential future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in this field.
基本内容
3、创面修复:创面修复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关键环节。修复方法包括湿性 愈合、干性愈合、负压吸引等。创面修复的目标是促进愈合、减轻疼痛、减少感 染。
基本内容
然而,当前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早期诊断和预 防是降低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关键,但往往容易被忽视。其次,针对不同危险因 素的综合治疗需进一步加强。此外,部分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或合并其他疾病,需 要长期住院治疗,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糖尿病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糖尿病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糖尿病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通过对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发措施。

首先,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和血压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次,控制体重和改善饮食结构对于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至关重要。

再次,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如定期锻炼和戒烟,有助于减少糖尿病相关的神经病变的发生。

最后,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研发为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了新的希望。

这些发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指导和启示,促进了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和管理。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预防,管理,血糖水平,血压,饮食,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方法引言: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近年来,针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

本文基于80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观察和分析,探讨了最新的研究进展。

结果表明,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控制体重和改善饮食结构、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以及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研发,对于预防和管理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发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指导和启示,为有效预防和管理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了新的希望。

一糖尿病并发症预防的关键措施糖尿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慢性疾病,若不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低血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肾病等。

因此,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关键措施,可帮助降低并发症风险。

(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和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测量血糖水平和血压。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低血糖和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定期检测血压,及早发现和控制高血压,可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二)控制体重和改善饮食结构:体重管理对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至关重要。

减少超重和肥胖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合理的饮食结构应包括控制总热量、定时进食、控制总糖分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以及适量增加健康蛋白质、低脂奶制品和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

我国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

我国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

我国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摘要]目的:了解我国Ⅱ型糖尿病流行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

结果:糖尿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逐年增高。

糖尿病的患病率有明显的随年龄上升而增高的趋势。

遗传因素、肥胖(或超重)、体力活动不足、膳食因素、高血压、年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都是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结论:糖尿病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

标签:Ⅱ型糖尿病;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患病率;死亡率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

1999年WHO新的分型方案将糖尿病分为4个主要类型[1],即Ⅰ型糖尿病(β细胞破坏,通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Ⅱ型糖尿病(主要由于胰岛素抵抗伴随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

其中Ⅱ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左右,Ⅰ型糖尿病约占10%[2],其他类型糖尿病更少。

1 流行现状1.1 患病率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和不同人群是不同的[3]。

根据1985年WHO推荐的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的移民和少数民族的Ⅱ型糖尿病患病率都较高,而保持传统生活方式的贫民地区患病率最低。

我国分别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及2002年组织过4次大规模的糖尿病横断面调查,按时间顺序,分别是1978-1979年全国14省市40万人口的糖尿病调查[4],患病率为1.21%;1994年全国19省市25万人口糖尿病普查[5],患病率为2.28%;1996年全国11省市4万人群(20-74岁)糖尿病抽样调查,患病率为3.62%[6]。

1990年以后,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规模不等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在1%-5%。

从上述几次全国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之一。

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饮食研究进展

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饮食研究进展

10
年 。
数据
统计显 示 多 喝软饮料和水 .
果饮料 的女性患者糖尿病
的风 险增 加 了 。 每天 喝 2 瓶
或 以上 水果饮料 的女性 患 .
糖尿病 的风 险增加 了 25%一
30 % 。 原 因可能是 多喝这种
饮料使体重上 升 从而 导致 .
糖尿病 专家指 出 水果 饮


料并不 比软饮料健康 。 它们
都含有大量热量 而且 都不 。
能饱 腹 。 ◎ 剑 桥 大学 的研 究 者
观察 了 2 183 1 名没有糖尿病
的中年人 随访 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长达 12 .
年 。 为 了判定这些 人水果蔬
菜 的摄入 量 研 究者测 量 了 .
他们 的血 液维生 素 C 水平 。
结果发现 血 液维生素 C 水 .
平越 高 患糖 尿 病 的风 险就 .
组 最后 研 究者统计两组 患 .
者 中有 多 少 人 患 了 糖 尿 病 。
结果 发 现 低脂饮食组 的糖 .
尿病患病率为 7 1% 普通 饮


食组 为
7
4



从统计学来
看 这两 组 的患病率没有 明 .
显 的差别 。
有专家指 出 摄入 大量 .
的糖对 人 体没 有好处 这 几 .
乎 已经 成为共识 。 另外 , 没有 什么食物会直接导致糖尿
糖尿病危险 因素的
饮食研 究进展
● 凌达
最近发表于美 国专业 医
学杂志 的一 些研 究报告显
示 。 多喝软饮料 和水果饮料 、 少 吃水果蔬菜可增加患糖尿
病的风 险 而低脂饮食则对 .

糖尿病临床研究进展及热点问题简介

糖尿病临床研究进展及热点问题简介
2. 有研究发现约10%~20%的病人在FPG达到7.8mmol/L之前,就已并 发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如肾、视网膜病变等。
3. 多数研究结果表明FPG在7.0mmol/L( 6.8mmol/L~ 7.2mmol/L )与 PG2h ≥ 11.1mmol/L相关性较好,且两者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 大血管并发症等的预测与敏感性相似。并由于本指标检测简便易 行,可作为普查时的首选采用。
饮食计划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限制食盐和饮酒体力活动运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因而改善血糖控制还能保持减轻体重高血糖的治疗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程序饮食运动体重控制失败加用双胍类tzd或糖苷酶抑制剂失败上述两种药物之间的联合或上述一种药物加磺脲类或格列奈类失败加用胰岛素或改用胰岛素治疗tzd噻唑脘二酮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程序饮食运动和体重控制失败加用磺脲类或格列奈类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失败联合磺脲类或格列奈类和双胍类和或糖苷酶抑制剂和或加上tzd失败加用胰岛素或改为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简介口服降糖药物简介磺酰脲类su作用机制
代谢综合征
20世纪60年代 “富裕综合征”:糖耐量异常和高血压
1988年 “X综合征”:由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糖
构成,其基础是胰岛素抵抗。
近年 “代谢综合征”:由一组代谢性疾病组成,主要包括异常脂血症、
高血压、糖耐量减退/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中央型肥胖、 微量白蛋白尿及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等。
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慢性并发症是血管和神经病变。
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相对特异性 的并发症。2型糖尿病病人可发生增殖性和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后 者可伴有黄斑水肿而成为失明的主要原因。是否有肾病是决定糖尿病 患者预后的最关键的单独因素。

糖尿病流行病学近50年来的进展

糖尿病流行病学近50年来的进展

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结词
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不断深入,发现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与糖尿病发病相关。
详细描述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除了遗传因素外,肥胖、不健康饮食、 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被证实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此外,心理压力、睡眠质量等 因素也逐渐被纳入研究范围。
国内现状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 家,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需引 起高度重视。
糖尿病的危害与影响
急性并发症
经济负担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低血糖、高血 糖、酮症酸中毒等,严重时可危及生 命。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给患者和社 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 等,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寿命 缩短。
了解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 势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至 关重要。
研究目的
01
评估近50年来糖尿病流行病学的发展和变化,包括发病率、患 病率、死亡率等方面的数据。
02
分析不同地区和国家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为制定全球和地区性的糖尿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03
02 糖尿病流行病学概述
糖尿病预防与控制策略的演变
总结词
糖尿病预防与控制策略不断演变,从单纯的 药物治疗向综合性的生活方式干预转变。
详细描述
早期的糖尿病预防与控制策略主要依靠药物 治疗和传统的医学手段。近年来,随着人们 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预防与控制 策略逐渐转向综合性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 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等。这些非药物治疗手段在预防和控制糖尿 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青少年2型糖尿病国外研究进展的相关解读

青少年2型糖尿病国外研究进展的相关解读

青少年2型糖尿病国外研究进展的相关解读青少年2型糖尿病国外研究进展的相关解读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世界各地出现了与之相关的疾病问题。

其中,青少年2型糖尿病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过去几十年里,无论是研究还是临床实践,国外的学者们一直在努力研究并探索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国外研究进展进行解读,旨在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医生提供建议和借鉴。

首先,国外的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2型糖尿病在青少年中的患病率不断增加。

这一现象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饮食习惯以及缺乏运动。

因此,国外学者们强调了教育和宣传的重要性,以提高青少年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和意识。

其次,国外研究还发现了2型糖尿病在青少年中的潜在危险因素。

例如,家族史、肥胖、早产和母亲妊娠期糖尿病都可能使青少年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检测这些危险因素,并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糖尿病发病风险。

此外,国外学者还对青少年2型糖尿病关注着治疗方法和医学技术的改进。

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外,他们也关注了非药物干预的效果,如饮食控制和运动。

一些研究表明,改变生活方式、减轻体重以及参与规律锻炼等非药物干预措施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代谢功能。

这些研究结果为我国临床实践和治疗提供了一些建议,称其应采取多样化和综合化的方法来治疗和管理青少年2型糖尿病。

与此同时,国外学者们还密切关注了青少年2型糖尿病与其他健康问题的关系。

例如,他们发现,患有2型糖尿病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肥胖等问题。

因此,在治疗和管理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并管理这些相关的健康问题,以维持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最后,国外研究还揭示了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自我形象的问题、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及社交和情绪困扰等。

因此,国外学者们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并为患有2型糖尿病的青少年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

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

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Ⅱ型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胰岛素阻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在全球范围内,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不断增加,已成为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的疾病。

因此,研究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对于防治疾病、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球Ⅱ型糖尿病流行病学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统计,全球Ⅱ型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4.62亿人,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6.95亿人。

亚洲国家的Ⅱ型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由于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人口众多,亚洲国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数量也最多。

在欧洲和美洲等地区,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而非洲大陆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相对较少,但是该地区的患病率也在快速上升。

二、Ⅱ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Ⅱ型糖尿病的病因目前仍然不十分清楚,但是已经证明,一系列的危险因素可以导致疾病的发展。

以下是目前公认的Ⅱ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1.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久坐、不运动、高盐饮食、大量摄取糖分、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影响Ⅱ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这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导致身体肥胖、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2. 遗传因素很多人认为,Ⅱ型糖尿病是一种由基因决定的疾病,确实,遗传因素对该病的发病率有影响。

如果家族中有Ⅱ型糖尿病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3.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代谢功能会逐渐出现问题。

老年人的身体不如年轻人那样适应碳水化合物代谢,所以他们更容易发生Ⅱ型糖尿病。

4. 肥胖肥胖是导致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过量摄取高热量的食物会导致身体肥胖,从而产生糖尿病。

5. 血压高血压也是引起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血压的升高会增加肾脏、血管和其他器官受损的风险,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6. 胆固醇高胆固醇也是导致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胆固醇的升高可能会导致身体内部代谢功能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结论总体而言,全球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不断增加。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一、概述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日益严重的流行趋势,已对国民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据权威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逼近惊人的水平,这一数字不仅揭示了我国糖尿病问题的严重性,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糖尿病的流行现状不仅表现为患者数量的急剧增加,还体现在发病年龄的年轻化趋势上。

糖尿病更多地被视为中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这无疑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糖尿病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肾脏病变等,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糖尿病的流行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某些慢性疾病的影响等。

长期的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也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深入了解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加强糖尿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措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危害程度。

只有我们才能有效应对糖尿病这一严峻挑战,保障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1. 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

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型糖尿病:通常起病较急,三多一少症状明显,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为首发症状。

实验室检查空腹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血胰岛素、C肽水平降低,部分病程较长患者可出现胰岛素自身抗体和胰岛细胞抗体阳性。

乌鲁木齐3519例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乌鲁木齐3519例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乌鲁木齐3519例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乌鲁木齐是中国新疆的首府,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健康。

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3519例居民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乌鲁木齐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乌鲁木齐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0.5%。

进一步分析发现,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男性,分别为11.3%和9.6%。

而年龄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最高,达到了23%。

这些数据表明性别和年龄是乌鲁木齐地区糖尿病患病的重要因素。

除了性别和年龄,其他一些危险因素也对糖尿病的患病率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是体重指数(BMI),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地区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BMI超过25的人患病率为15%,而BMI超过30的人患病率则上升到了29%。

此外,家族史也是糖尿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个体患病的风险将增加到1.5倍。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和饮酒也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了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控制疾病至关重要。

根据乌鲁木齐地区的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监测,例如女性和年龄较大的人群,尤其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其次,对于肥胖人群应推广健康的体重管理方法,积极进行体重控制,并建议加强体育锻炼和饮食监管,均衡摄入营养。

此外,要加强对家族糖尿病史人群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

最后,乌鲁木齐地区应加强糖尿病的宣传工作,提高居民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推广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乌鲁木齐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体重、家族史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着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通过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可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提高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通过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态势、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

通过对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现况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情况1. 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攀升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全球范围内患有2型和1型糖尿病的人口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2型和1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达到了4.65亿。

2.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不同地区之间,对于2型和1型糖尿病患者数量以及发展态势存在着明显差异。

发达国家的糖尿病患者数量相对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患者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长速度更为迅猛。

3. 糖尿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除了对个体健康产生影响外,糖尿病也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担。

由于其长期患者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和医学检查,医药费用不断增加。

同时,由于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康复护理,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二、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1. 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是导致2型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盐、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以及低纤维素等不合理饮食习惯会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从而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在家族中的遗传性明显,如果家族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那么个体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

3. 缺乏运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运动不足,这也是导致2型糖尿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缺乏运动会导致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从而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预防措施:为了减少糖尿病发生率以及减轻其对个体和社会造成的负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饮食结构应合理搭配,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等不健康成分摄入。

糖尿病临床研究进展及热点问题简介

糖尿病临床研究进展及热点问题简介
临床应用
新型降糖药物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单独或联合使用,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研究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 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等,严重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防治策略
针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策略包 括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 因素,以及早期筛查和干预。
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关注糖尿病的患病率、发病率 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筛查和预防提供 科学依据。
糖尿病治疗热点问题
03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总结词
个体化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方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差异很大,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等情况,制定针对性的 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应注重控制血糖水平,预防远期并发症;而对于老年患者 ,应注重减少低血糖风险和改善生活质量。
糖尿病临床研究进展及 热点问题简介
目录
• 糖尿病概述 • 糖尿病临床研究进展 • 糖尿病治疗热点问题 • 糖尿病研究展望
糖尿病概述
01
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高 血糖为特征。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糖 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 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总结词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同地区和国家由于经济、文化、生活方 式等因素,糖尿病的患病率存在差异。
详细描述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全球约有4.63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约90%为2型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 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到7亿人。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约有1.4亿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特征与经济发展、城市化、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多种因素相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上者 7 .% 【 。年龄 和 D 27 3 J R的发生发展亦有关 , 李蕾 对 15 24 例 TD 2 M患者 调查 发现 年龄是 D R的危险 因素 J年龄越 大 , , D R发生 的可能性越 大。
2 血 糖 水 平 与 控 制 质 量
况 。H A C每 升 高 1 , 网膜 病 变 的危 险度 就 会 升 高 2 b1 % 视 倍 。血糖控 制正常不仅仅 能预 防和延缓并发症 的发生 , 在



护理 实践 与研究 2 1 0 1年第 8卷第 2 ( 2期 下半 月版

l 3 ・ ] l ]
] M
糖尿病视 网膜 病变危险 因素研究进展
张彦 超
d i1. 9 9ji n 17 9 7 .0 1 2 .5 o:0 3 6 /.s .6 2— 66 2 1 .2 0 7 s
3 微 量 白蛋 白尿

1J
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的根本原 因 , 是引起 D R 的重要危 险因素 , 随糖化血红蛋 白 ( b 1 增高患病 率会 升 H A C) 高、 病变 程度会加重 J其机制可能为 : , 非酶蛋 白糖基化及其
作者单 位 :3 2 0 华 中医科大学附属荆州市中心 医院内分泌科 440 张彦超 : , 究生在读 女 研
郭祖琴 , 赵桂荣 . 护理 干预对关节置换术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
影响[ ] 家庭护士 , 0 ,( )2 2 — 0 3 J. 2 86 8 : 1 22. 0 0 侯黎莉 , 孙唯君 , 丽文. 姚 医用 弹力袜 在预 防肿瘤病人 术后深 静脉血栓形成 中应 用研究 [ ] 护 理研究 , 0 , ( ) 94— J. 2 8 2 4 :8 0 4

糖尿病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糖尿病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糖尿病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类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对胰岛素的反应出现问题,导致高血糖。

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器官和系统的病变,包括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及冠心病等。

目前,糖尿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分子病理学研究已经对我们的理解和预防糖尿病提供了重要帮助。

一. 基因与遗传1. 1型糖尿病的遗传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糖尿病(autoimmune diabetes),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胰岛β细胞而导致的。

虽然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根据各项流行病学观察结果,1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

研究表明,HLA基因、CTLA-4基因、INS基因、IL2RA基因等多个基因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2. 2型糖尿病的遗传2型糖尿病是一种复杂性疾病,受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引起。

2型糖尿病的遗传模式复杂,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全球糖尿病联盟等组织正在开展巨大的研究,以解决2型糖尿病的遗传学问题。

二. 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肽激素,其结构复杂,其受体蛋白质则是一种外显子跨膜蛋白。

研究表明,胰岛素是维持血糖稳态的关键,胰岛素分泌过少或胰岛素受体功能缺陷都可以引起糖尿病。

三. 胰岛素信号途径胰岛素信号途径是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诱导复杂的分子信号网络,其细胞内级联反应包括激活各种酶、转录因子和介导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的其他信号分子。

四. β-淀粉样多肽β-淀粉样多肽(Amyloid β-peptide, Aβ)是一种由21至4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片段,通常与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淀粉样斑块(amyloid plaques)相关。

研究表明,Aβ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Aβ产生过程中涉及多种分子,包括APP、γ和β分泌酶、垂体旁分泌腺和PHEX。

五. 肥胖肥胖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肥胖与糖尿病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由于脂肪组织的分泌和代谢,肥胖会导致胰岛素的功能出现问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abetoloGia,l996,39(2):l49-l60.[20]TanG SC,Chan LY,LeunG JC,et al.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on renal tubular cell inflammation[J].NephroloGy(Carlton),20ll,l6(4):4l7-425.[2l]Gallicchio MA,Bach LA.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inhibit Na+K+ATPase in proximal tubule epithelial cells:role of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2alpha and phosphatidylinositol4-phosphate5-kinase Gamma[J].Biochim Biophys Acta,20l0,l803(8):9l9-930.[22]Sanchez Mejia RO,Lam BK,Arm JP.Matrix-associate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 primes mouse bone marrow-derivedmast cells for increased hiGh-affinity Fc receptor forimmunoGlobulin E-dependent eicosanoid biosynthesis[J].Am JRespir Cell Mol Biol,2000,22(5):557-565.[23]Liu Y.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renal fibro Genesis:patholoGic siGnificance,molecular mechanism,and therapeuticintervention[J].J Am Soc Nephrol,2004,l5(l):l-l2.[24]刘建梅.TLR4及相关炎症因子在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09.[25]TanG S,LeunG JC,Abe K,et al.Albumin stimulates interleukin-8 expression in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in vitro and in vivo[J].J Clin Invest,2003,lll(4):5l5-527.(收稿日期:20l4-05-02)(本文编辑:刘小飞)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云佩佩史丽萍李秋云白璐【关键词】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呈现持续上升趋势[l-2]。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预测,到2030年,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将达到5亿[3],且大部分集中于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糖尿病发病情况也令人担忧,据有关文献报道,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报告不一,大多在3.2%~3.6%之间,每天大约有l6000人被确诊为糖尿病,约3000人死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最新统计显示全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平均高达9.7%[4],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与2002年2.6%的患病率相比明显增加,这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卫生保健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后第3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5]。

尽管糖尿病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但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控制危险因素,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一些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是由遗传、饮食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一类慢性疾病,大多发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脑、眼、血管等各种慢性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却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除家族史、年龄、性别以外,其他诸如肥胖、饮食结构等都可以通过健康行为进行干预,降低糖尿病的发生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可以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依据,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本文就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综述如下。

l.血尿酸与糖尿病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动物源性食物在饮食中所占的比例增加,血尿酸水平也有所升高。

血尿酸与糖尿病的关系以及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

近年来发表的一些研究结果提示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发病有关。

临床上,高尿酸血症在2型糖尿病中的研究相当广泛,有研究证实高尿酸水平是糖尿病新的危险因子之一[6]。

最近Niskanen等[7]研究报道显示,在平均随访4.l年后,发现血尿酸水平高者预示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0倍[RR= l.87,95%eI为l.07~3.26]。

关于尿酸与血糖的作用机制不是十分明确但可能是:血尿酸长期沉积于胰岛可导致胰腺β细胞受损,从而诱发糖尿病。

高尿酸血症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一氧化氮的抑制,导致胰岛素抵抗和最终发展为糖尿病[8]。

从尿酸代谢上分析,能把尿酸与血糖之间的代谢联系起来可能的解释是糖酵解途径,其中的关键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受胰岛素调控。

目前已知在2型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患者中此酶活性下降,结果导致尿酸合成增加,产生高尿酸血症。

最近Niskanen等[7]研究发现,血尿酸最高组比最低组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增加了78%。

2.高血压与糖尿病据美国糖尿病协会(DAD)报告,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9]。

最近流行病学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是正常血压者的2.5倍。

苏联群和王志宏[l0]研究也显示,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目前认为血压与糖尿病的机制可能有下列几个方面:一方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血糖的良好作用及降压提示胰岛素与DOI:l0.3760/cma.j.issn.l008-63l5.20l4.l3.065作者单位:063000河北省唐山市,河北联合大学研究生学院(云佩佩、白璐);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内分泌科(史丽萍、李秋云)通信作者:史丽萍,Email:yunaiwyb@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重要关系[ll],一些临床试验也一致显示,阻断RAAS系统可减少2型糖尿病发生;另一方面,国内外许多研究均证实高血压、高血糖都是引起内皮损伤的危险因素。

由此可见,糖尿病的发生是多重危险因素造成的,它们之间存在极其复杂的内在联系。

3.高血脂与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代谢异常综合症,长期高血糖可造成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慢性并发症,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摄入的过多,而体力活动却越来越少,血脂异常现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的普遍现象。

2型糖尿病同时与其他多种机体代谢异常有关,又能导致和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国内研究表明[l0],甘油三酯(TG )与糖尿病有关,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经多因素校正后,TG与糖尿病的发生仍存在关联(OR=l.256),提示高血脂与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杨文英等[l2]研究也发现甘油三酯平均值为2.4mmol/L的观察者中,随访观察6年后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38.6%,而甘油三酯平均值为0.7 mmol/L的观察者中发病率仅为l6.6%。

因此,高血脂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4.肥胖与糖尿病随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滞后,高热量、高脂肪、低纤维素摄入的过多,伴随的体力活动相对越来越少,继而使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当出现血脂升高时,血液中甘油三酯或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过高超过肝脏正常代谢时,就会出现甘油三酯大量聚集在体内,使脂肪细胞变大、变多,从而导致人体的肥胖。

目前我国肥胖者越来越多,而糖尿病发病率也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更使人担忧的是糖尿病人的年龄也逐渐年轻化,尤其是少年、青年患者肥胖显著增加,肥胖可合并内分泌代谢紊乱,包括糖耐量减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这些代谢紊乱均可能加速糖尿病的发生。

据最新统计显示,在体质量正常的人群中发生糖尿病的概率为0.7%,体质量超过正常者的20%,糖尿病的发生率为2%,体质量超过正常值50%,发生率可高达l0%。

研究发现,超重是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l3]。

大部分文献报道,脂肪组织增加与胰岛素抵抗相关[l4]。

关于肥胖与血糖的作用机制不是十分明确但可能是:一方面,肥胖时脂肪组织代谢紊乱,游离脂肪酸产生增多,形成“脂毒性”,使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效应降低,血糖升高;另一方面,脂肪组织还是一个分泌活跃的内分泌器官,主要分泌一些生物活性肽类因子,当这些活性因子失去平衡时,也可导致胰岛素抵抗,造成糖尿病的发生;最后,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体积肥大、增生,组织细胞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活性减低致使胰岛素抵抗,也是糖尿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应该从多种途径对其进行早期干预,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5.吸烟、饮酒与糖尿病大量研究表明,吸烟是发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发现吸烟者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且随着吸烟量及吸烟时间的增加,糖尿病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增加[l5]。

有研究表明,被动吸烟同样会使患糖尿病的危险增加[l6]。

瑞典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l7],每日吸烟≥20支者,患2型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为l.64。

有关吸烟使糖尿病发生的机制,研究者认为一方面吸烟可能影响人体内脂肪的分布,引起胰岛素抵抗;另一方面,吸烟可刺激抗调节激素的释放而导致暂时性的血糖水平升高。

一项前瞻性研究中报道,适度的酒精摄入与糖尿病呈负相关[l8],适度饮酒降低糖尿病的危险度可能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关,适度饮酒(6~48G/d)可使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降低30%,当饮酒量超过48G/d时,这种保护作用即转化为危险因素,从而增加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说明过量饮酒也是发生糖尿病非独立的影响因素。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可能是促进糖尿病发生的帮凶,倡导戒烟与限酒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6.小结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的糖尿病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威胁,且糖尿病的发病率及各种并发症的死亡率越来越高,虽然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控制传统危险因素都获得很大进展,但糖尿病的发病率仍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