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优秀课件

《司马光》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6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人教部编版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一、教材特点 1.从思想内容上看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这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孩子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1)全文共两句话。第一句介绍了司马光砸缸这件事发生的原因;第二句介绍了众人的反应和司马光的做法,利用对比,体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2)题目简洁深刻。以故事主人公司马光为题目,目的明确,直指故事人物,简洁明了。 2.从语言表达上看 本课在表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全文共两句话,共三十个字,内容非常简短,一则广为流传的小故事。 (2)内容简洁,多处运用贴切动词。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入水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迸”写出了水一下子从瓮中涌出的状态。

(3)借助与现代汉语意思基本一致的词语方便理解。如“戏”是“游戏”的意思,“登”是“爬”的意思,“击”是“击打”的意思。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同之处,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二、教材位置 1.人文专题位置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语文要素为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司马光》一课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重点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应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应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学时应避免拔高要求。 2.训练重点位置 (1)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在朗读上存在难度,因此在课上需要老师进行范读和领读,注意字的读音和停顿。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生活经验,领会课文大意。文言文中的难理解的生字,可以借助注释进行解释,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因此在授课时,可以结合课文及注释,依托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并结合课本插图,进行故事语言的组织和叙述。 (3)生字识字量较少,灵活识记。本课生字共五个,分别是“司、跌、皆、弃、持”。在这五个字中,“司”是半包围结构,在本课中以复姓“司马”的形式出现,可以结合一年级下册的《姓氏歌》进

司马光优质课教学设计

《司马光》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 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 (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知识点 一、我会写 司sī(司机、司令、各司其职) 庭tíng(庭院、家庭、大庭广众) 登dēng(攀登、登报、五谷丰登) 跌diē(跌倒、跌落、跌跌撞撞) 众zhòng(众人、众多、众志成城) 弃qì(丢弃、抛弃、自暴自弃) 持chí(坚持、主持、坚持不懈) 二、我会认 皆jiē(比比皆是、人人皆知、皆大欢喜) 三、多音字 得děi (得亏)dé(得救) 没mò(沉没)méi(没有) 四、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五、注释 戏:做游戏于:在 庭:庭院登:爬 瓮:缸足:失足

跌:掉进没:沉没 众:大家皆:全,都 弃:丢弃去:离开 持:拿击:击打 破:被打破之:瓮 迸:涌出 六、诗意 一天,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嬉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 一个小孩爬到瓮缸上,失足掉进缸里沉没到水里。家都丢弃他失足者离开了。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缸,瓮缸被打破了,水从破口处喷涌出来,失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够活下来。 七、问题归纳 课文讲了怎样的小故事?作者写了司马光的表现,还写了其他孩子的表现,为什么这样写? 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司马光的不慌张,沉着冷静。 八、课文主题 本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司马光解救伙伴沉着冷静的表现的赞颂之情。 九、教材课后习题 1.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公开课《司马光》教学设计

20 司马光 上安中心小学王虹丹 教学目标: 1、复习“司、假”等13个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1、投影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指名读、齐读) 2、摘桃子游戏——认读生字、口头说词。 二、朗读、理解课文 1、齐读课文,回顾: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

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指名读,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学生练读。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说话训练: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是谁救出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呢? 6、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齐读。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当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3)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4)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5)对比讨论:司马光的做法与一个小朋友跑去叫大人,哪个办法好?好在哪? (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

部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 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

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砸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

三年级上《司马光》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4课,是本次教材改革语文教材中首篇以课文形式出现的文言文。课文围绕“击瓮救友”这一核心事件,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抓住人物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地再现了一儿“失足落水”,司马光“持石击瓮”的生动场景。课文通过危急时刻“众皆弃去”和司马光临危不乱这两种行为的对比,表现了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聪明的美好品质。将此文编排在此年段,表明学生在低段储备一定的识字量之后,即可进入简短的文言文阅读。但初次感知文言文,还不急于让学生学会文言学习的诸多方法,让学生跟着老师学习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才是最重要的。熟读成诵,感知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这个故事,既能降低文言文学习的枯燥乏味,又能增强文言学习的趣味性,感受它“言简义丰”的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读和复现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观察“庭”的易错点,并正确书写。 2.通过教师范读和借助停顿,有节奏、有趣味地朗读课文,运用看注释和看插图等方法,大致讲清楚课文故事。 3.抓住“群儿戏于庭”和“光持石击瓮破之”,了解文言文状语后置的特点,感受文言文独特的魅力。 4.借助人物背诵全文,结合故事的后续理解这个故事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教师范读和借助停顿,有节奏、有趣味地朗读课文,运用看注释和看插图等方法,大致讲清楚课文故事。 难点:通过读好关键语句和比较与现代文的不同点,感受文言文独特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贴 教学过程: 一、看漫画,讲故事 1.出示连环画《司马光砸缸》引入: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讲一讲? 2.揭示课题:正如他所讲的,连环画中描绘的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中国古代故事,我们在生活中都叫它——司马光砸缸。这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篇新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司马光》。指名用“司”组词。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的连环画形式引出文中的故事,联系以前的知识储备讲述故事,相机认识复姓。降低难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接触陌生的语言形式。】 二、话古文,读古文 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与以前学过的现代文作比较,初步感受小古文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总结“字数少、内容短”。 2.多种形式读课文,读通、读顺,并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内容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精品教案

24司马光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

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砸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部编《24 司马光》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公开课)

《24 司马光》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孩子掉进一口装满水的大缸里,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破大缸,救了那个孩子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朗读课文,读通、读懂句子,并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的沉着,机智,遇事肯动脑筋的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②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③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 把握好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1.品读法。 2.点拨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简单的文言文《司马光》,看看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 2.简介司马光。 “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3.学法指导。 同学们,学习古文也要有一定的方法,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种学习古文的一般方法,那就是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试着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哪?(指名读、自由读) 4.教师板书易错字,生齐读易错字。 5.再自由读课文。 6.齐读课文。 7.同学们,要想读好古文,还需要注意节奏,要语速适中,停顿恰当。先听老师范读一遍,特别要注意节奏。(配乐范读) 8.好,请同学们自己按照这个要求,试着读一读。 9.谁愿意来读一读?(生评价) 10.谁愿意和他比一比?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案(公开课详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2.认识“司”,学习复姓。学生说出“司马光”的姓和名,课件简要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编写了《资治通鉴》。3.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的《姓氏歌》,说说里面提到的复姓;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复姓的人。 4.引导学生由课文插图猜测本课内容,并点明这是一篇文言文,是

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用的语言,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教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强调停顿处,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1)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警示。 “司”为平舌音;“众、持”为翘舌音;“庭、登、众”为后鼻音。“没”读 mò,不能读为méi。“跌”读diē,不能读成dié。 (3)学生齐读生字,强化记忆。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司、庭”是右上包围和左上包围的字,笔顺是先外后内。 “登”上宽下窄,右上部分是两点。 “众”注意第二个“人”的捺变点。 “持”左窄右宽,右边的“寺”注意横画有长有短,横画间的距离相等。 4.教师以正常速度范读课文,读出恰当的停顿。学生跟读,读流利。5.全班齐读。(课件同步出示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24《司马光》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包含《司马光》《掌声》《灰雀》3篇精读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1篇略读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请教”“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本单元的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了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口语交际:请教”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中,学习向他人请教的方法和技巧,感受人与人之间因为相互交流思想、沟通情感而产生的愉悦,培养交际的能力,体会交际的意义。“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语文园地”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知道默读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24司马光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能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重点 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难点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1.朗读与理解并行 这是一篇古文,短小精悍,总共30个字,但是因为语言形式与白话文不同,所以学生在朗读、理解上有障碍。因此,教师应在朗读中,结合注释和生活经验,不断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达到读正确、读通顺、读出停顿与感情的目标。这样,朗读与理解双线并行,在朗读中帮助理解,在理解中促进朗读。 2.文字与画面共舞 文章虽短,但画面感十足,根据课后“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一要求,教师应抓住文中系列动词,聚焦每个画面,让学生看清、听清,把短小精悍的古文还原成一个生动具体的白话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让人感觉如临其境,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物的认识。 3.汉字教学不容忽视 这篇课文中的生字不算多,也并不算难,但是汉字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应该和谐地融入到整个教学中,与教学相得益彰。教师应将汉字音、形、义的教学纳入整个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如字源识字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理解题目意思。 (2)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3)搜集司马光砸缸的图片。 (4)借助注释读文言文,能把文言文读通顺,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小学语文《司马光》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司马光》公开课教案 《司马光》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认识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冷静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培养同学发明性的思维能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教学时间:课时教学流程: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同学质疑,教师归纳问题:()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二揭题释题。 板书课题,读题。 ()知道司马是复姓。 ()识记司,组词。 简介司马光。 (同学或教师)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识记生字。 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指名分段读课文。

考虑问题()()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学习~段,解决问题()。 ()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和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朗读指导。 学习~段,解决问题()()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板书:哭喊叫找小组讨论这些小朋友当时是怎么想的?()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他是个怎样的人?划出司马光的动作。 理解:使劲砸。 ()质疑释疑。 (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同学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 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假如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要求:大胆

2018部编版:《司马光》优秀教案 优质课

2018部编版:《司马光》优秀教案优质课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部编本司马光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6)

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结合课文情境,以借助课文插图等方式认读“假”“缸”等生字,通过按偏旁给生字分类等初知意思,会写“别、到”2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情境,以借助课文插图等方式认读“假”“缸”等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正确的朗读方法,学习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司马光砸缸》儿歌,同学们,儿歌里的小朋友是谁?他叫——司马光(板书),指导司的读音,齐读课题。 2、师:这个孩子姓姓什么?这个姓有两个字,叫复姓。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2、结合课文插图,认读词语 读了课文,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花园里。你看,花园里

有——【假山】,假山下边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一起读这两个词【别的慌了】 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只有司马光没有慌,她举起——【一块石头】,【使劲】把缸——【砸破】了。在司马光的帮助下,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这就是整个故事。 3、去拼音读 现在,图画去掉了,还能读吗?来,一起读。 【假山水缸别的慌了吓哭叫着一块石头使劲砸破】(1)拼音也不见了!你还会吗?红色两个词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地点——(谁来读)【假山水缸】。这两个词就告诉我们故事发生在花园里,那里有——假山,假山下有——水缸 (2)蓝色部分——【别的慌了吓哭叫着】(个别读),这几个词语我们读了以后就知道别的小朋友——都怎么样,一起读。 (3)绿色部分——【一块石头使劲砸破】,这几个词语读了,我们就知道谁怎么做?——司马光怎么做。一起读。 4、拆词认读 现在,词语都拆开了,咱们来做做游戏(准备了一棵苹果树),谁认得生字就送给他一个大苹果。 个别读生字摘苹果,师生共同评价,教师适时指导鼓励。最后一个字【砸】,看来同学们都想要苹果,那咱们分享一下最后一个苹果,学生齐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公开课导学案_2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面点结合:析教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新统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4 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寓意深刻。 本文是中年级阶段学生接触第一篇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因材施教:懂学生】 学生对文言文的接触不多,要通过多层次,多元化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工具书插图、动作等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文言文学法,进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感悟文中人物形象。 【三维联系:定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 【设身处地:重难点】 重点: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难点: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

《司马光》公开课教学设计

24 《司马光》教学设计 秀延小学薛梅梅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过司马光砸瓮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肯动脑筋的品质。文章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学情分析: 学生对文言文的接触不多,要通过多层次、多元化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工具书插图、动作等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文言文学法,进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感悟文中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全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小老师《道边李苦》。 一、历史典故,导入新课。 接课前演讲:王戎不取道旁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善于观察,冷静思考的小王戎。在历史典故中,像王戎这样的孩子多不胜数,他们

的故事家喻户晓。 1.出示典故图片:孔融让梨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 2.认识司马光吗?你知道关于他的那些信息或者故事?出示简介。 3.了解复姓。谁知道司马光姓什么?你还知道那些复姓? 4.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文章----司马光,书写“司”(横折钩要挺直,一口靠左才好看。) 二、初读课文,培养语感。 1. 对比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同学们刚才讲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得也是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里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发现?(交流) 这是古代人写的文章,它文字短短的,内容浅浅的,我们把它叫做“小古文”。 2. 指名读,正音,捡石头-读生字。 3.听范读,画节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停顿,遇到节奏线读出声断气连。 4. 师生承接读 师:群儿/戏于庭, 生:一儿/登瓮, 师:足跌/没水中。 生:众/皆弃去, 师:光/持石/击瓮/破之, 生:水迸,儿/得活。 5.男女接读 6. 我问你来答 读:群儿干什么?诵:群儿/戏于庭, 读:一儿干什么?诵:一儿/登瓮, 读:发生了什么?诵:足跌/没水中。 读:其他小孩子怎么做?诵:众/皆弃去, 读:光怎么做?诵:光/持石/击瓮/破之, 读:结果如何?诵: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6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人教部编版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一、教材特点 1.从思想内容上看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这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孩子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1)全文共两句话。第一句介绍了司马光砸缸这件事发生的原因;第二句介绍了众人的反应和司马光的做法,利用对比,体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2)题目简洁深刻。以故事主人公司马光为题目,目的明确,直指故事人物,简洁明了。 2.从语言表达上看 本课在表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全文共两句话,共三十个字,内容非常简短,一则广为流传的小故事。 (2)内容简洁,多处运用贴切动词。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入水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迸”写出了水一下子从瓮中涌出的状态。 (3)借助与现代汉语意思基本一致的词语方便理解。如“戏”是“游戏”的意思,“登”是“爬”的意思,“击”是“击打”的意思。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同之处,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二、教材位置 1.人文专题位置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语文要素为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司马光》一课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重点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应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应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学时应避免拔高要求。 2.训练重点位置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4.司马光》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4.司马光》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 diē)没.(méi mo)水中。众皆.(kǎi jiē)弃

去,光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得活。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 (2)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参考答案: 1. diē√ mo√ jiē√ chí√ bènɡ√ 2.(1)戏:玩耍。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登瓮:爬到缸沿上玩。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3)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司马光》优质课教学设计

《xx》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 (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24 司马光

第八单元 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写人的。包括三篇精读文章、一篇略读文章、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司马光》讲述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赞扬了他的机智与勇敢。《掌声》写了一次掌声改变了一位残疾姑娘的生活态度的故事,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很重要。《灰雀》描写了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故事。《手术台就是阵地》讲述了白求恩大夫在炮火中坚持给伤员做手术的事迹,赞扬了白求恩大夫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 “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版块。 课题内容简说 司马光 本文通过写司马光砸缸救落入缸中的孩子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筋的品质。 掌声 课文通过写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因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自信、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 灰雀 课文通过讲述列宁在公园里找灰雀时与一个男孩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主动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对男孩的关爱和尊重,以及男孩知错能改的优 手术台就 是阵地 本文写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了69个小时抢救伤员的事,表现了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 扬了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1.认识41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司马光》。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3.学会默读,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救人英雄司马光和白求恩,了解掌声的意义,看看“剃头大师”的趣事。 4.学习写人叙事的方法。学习表现一个人品质的技巧。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 2.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3.学习文章中表情、动作、心理、语言的人物写作技巧。 4.学习文章中的人物的优点:如司马光的机智勇敢。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24.《司马光》………………………………………………………………………1~2课时 25.《掌声》…………………………………………………………………………2~3课时 26.《灰雀》…………………………………………………………………………2~3课时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1~2课时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可以按照“课文讲读——收集名人故事——口语交际——习作”的顺序进行。本组课文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挥其整体优势,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