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区民宿发展的瓶颈和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情国力|ZGGQGL

48 Ⅰ2017/01

近年来,民宿作为新型的旅游经济形态,已成为吸引眼球的热词,各路资本竞相涌入这片分享经济的蓝海。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国内民宿企业已达4万多家,行业从业人员近90万人,市场规模逾百亿元。在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南方地区,如杭州、大理和厦门等地,民宿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发展模式层出不穷,已走出一条借力民宿探索农村经济转型的新路。

关于我国民宿的概念内涵,学界并无确切定义。从发达国家民宿发展实践可以看出,民宿同时存在于城市和乡村。鉴于上海现阶段发展郊区农村民宿更有现实意义且对市场冲击不大,本文把研究范围定为上海郊区民宿,并参考日本以及我国台湾、杭州和深圳等地区对民宿的定义,提出“农村民宿是利用农民自有住宅或闲置的村集体用房、农林场房等加以设计改造,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通过自营、合作和租赁等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餐饮以及体验活动等服务的旅游设施”。

现实意义

民宿作为农村新一轮价值大发现,能够起到杠杆作用,通过小而系统性的改变来密切城乡关系,拓展远郊农民的经营出路,促进乡村旅游的转型突

上海郊区民宿发展的瓶颈和对策

◎沈杰

摘要:当前,民宿已成为农村探索经济转型、发展旅游经济的有力抓手。本文探讨了民宿之于上海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梳理了目前存在的瓶颈和风险点,进而提出规划先行、先试点后推广、以大平台统筹作为主要模式、构筑乡村系统性发展格局以及充分植入乡村文化元素等对策思路。

关键词:上海郊区;民宿;瓶颈;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 A

破以及上海农村的产业融合。

1.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有力抓手

上海发展郊区民宿,一方面农民能够通过租金、股利等形式增加财产性收入,实现就地从事服务业,避免农村空心化;另一方面,以民宿为代表的旅游新业态将成为传承乡土文化的载体,成为农村一产和三产融合的推手,同时为产能落后的乡镇工业在关停并转后的转型发展探索新路径,带动农村环境整体改善,丰富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内涵。

2.实现新一轮城乡互动的桥梁纽带

20世纪80年代伊始,上海就经历过城乡互动阶段,提出以工业反哺农业,而民宿是新的契机,可以真正解决新常态下城乡互动问题。郊区民宿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宣扬和保护,有助于将城市生活方式嵌入边远农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农民的环保意识;同时,郊区民宿又为市民提供了周末休闲度假的特色消费。

3.顺应分享经济热潮的重要载体

2016年3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等10个部门制定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指出,支持发展共享经济,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利用,提出有序发展民宿出租、旧物交换利用等新经济形态。民宿属于共享经济的范畴,契合绿色消费理念,是继互联网时代网店改变农民传统就业模式之后的又

2017/01Ⅰ 49

一次机遇,可以盘活现有农村闲置或低效率资源,带动乡村旅游转型发展,促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同时,民宿还吸引多种社会主体和专业人士参与,带动知识青年返乡及城市人才创业,促使大量社会资本流向在线短租平台等创业公司,是农村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空间载体。

难点

1.概念内涵不清晰导致施策难度大

由于我国对民宿没有统一的定义,使得民宿的相关政策不明朗,如农民自住的宅基地是否可用于经营性质;对民宿的边界不清,即民宿与酒店旅馆业以及农家乐等旅游载体之间的关系难以厘清,分类混乱。如携程网的客栈民宿包括客栈、公寓、农家乐和青年旅社等;去哪儿网的客栈民宿包括客栈、家庭旅馆、青年旅社、农家乐、连锁品牌、酒

店式公寓和度假别墅;甚而许多高档精品酒店、乡村休闲度假村也贴上民宿标签。再如民宿和短租房也有交叉,但事实上民宿应该归旅游部门管理,租房则由工商等部门管理。

2.农村现有房屋先天不足导致审批难度大目前大多数民宿处于模糊发展地带,有的暂时以“农家乐”证照经营,有的无证经营或者有照

无证经营,有的只能注册为农业开发公司。旅馆业属于特许经营范围,如果民宿简单套用标准,则难以获得经营许可证。如上海对农村房屋翻建政策控制较严,民房墙体、结构只能作简单改动,无法安装消防喷淋系统,并且大多数农村民居户与户间距小,大型消防车无法进入,因而消防难以通过审批。

3.民宿发展依托的整体环境欠佳

郊区民宿并非孤立的事物,除了项目本身要有独特性外,更多需要依托村庄的整体环境和周边的旅游资源,当规模化发展后还需要旅游设施用地作为保障,包括停车场、娱乐活动设施、公厕和接待中心等。上海目前的乡村旅游整体层次相对较低,环境整治还不理想,尤其土地资源比较紧缺,不能随意在宅基地上建房出租,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民宿的发展预置了障碍。

风险点

1.环境破坏

民宿是以住宿为主要功能的,但是一些乡村民宿可能会破坏乡村环境,如停车问题、排污问题和垃圾处理问题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成本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

■ 居同九世 佟广平/摄

CHUANGXINQUDONG | 创新驱动 |

中国国情国力|ZGGQGL

50 Ⅰ2017/01

2.规划突破

如果不进行合理地规划引导,农民可能会在要撤并的土地或其他不适合发展民宿的区域改建低水平的民宿出租,从而造成无序发展的恶果。

3.安全威胁

民宿涉及到的安全因素很多,包括消防、公安、住房、环保、卫生和食品等,需要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来进行约束。

4.跟风投资

作为乡村旅游的新名片、新亮点,民宿正以10%-20%的速度增长,而相对应的平均入住率只有30%左右,长三角及东部沿海地区入住率达到65%-70%。尽管流动资金还在不断涌入,但民宿投资经营成本较高,回收期一般要5-8年,缺乏连锁酒店的客源渠道,外加与休闲旅游业绑定往往会出现严重的淡旺季差异,导致一些地区的民宿已出现空置率偏高的情况。

5.契约执行

民宿通常是投资主体租用农民的闲置房屋,租期不等,长则二三十年。在这么长的时段中保证契约的持续执行有一定难度,如目前浙江、深圳等地的民宿都已出现农民毁约的情况。

对策建议

上海应根据自身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借鉴国内外民宿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循序渐进,摸索一条民宿与农村经济、农村生活和谐发展之路。

1.规划先行,营造持续发展环境

上海郊区民宿发展要结合当前正在修编的乡村规划,结合《上海市现代休闲农业“十三五”规划》,结合郊野公园建设,未来以旅游为主业的特色小镇建设,以及区县休闲农业用地项目试点,把农村的功能用足。先期可以以远郊为主,以具备自然人文资源和周边有比较完备的旅游设施作为优先考虑因素,确立民宿发展的集中或分散区域。

2.探索试点,逐步规范形成全市层面管理办法民宿在上海郊区推广应该遵循审慎性原则,不宜一哄而上,要鼓励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区县先

行试点,如资源禀赋相对较好、乡村旅游项目多以及市场需求大的崇明县和浦东新区等可以先行试点,根据试点情况及时调整政策支持方向。从长远来看,民宿产业的健康发展还要从全市层面统一部署,立足全市大格局在区镇村进行资源统筹分配,并配套相关服务设施,尽快明确界定民宿的概念外延,合理控制民宿规模,出台相匹配的扶持政策,在试点基础上形成全市层面的民宿管理办法。

3.模式不拘,以大平台统筹特色载体运作在旅游消费逐渐从“观光”向“休闲”过渡的当下,上海市民将是郊区民宿的目标客户群,因而郊区民宿的等级要低中高并行,以中高为主,顺应国际大都市市民的消费趋势。基于上海农村现实和发展导向,郊区民宿不适宜农民和市场主体各行其是,而应该结合镇村规划,以镇为平台,也可通过政府系统化地推进倡导,以村为单位来运作,独资、合资和合作皆可,大公司、农民和民间个人皆可,避免千人一面、没有特色。

4.多方联动,构筑乡村系统性发展格局

鉴于民宿房屋、消防安全以及人员管理都与社区管理相关,因而可以把民宿纳入社会治理体系,纳入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村委会也可以自身集聚的资源对民宿进行指导、提供服务,合力打造有活力的新农村社区。同时,上海郊区民宿要着力引入社会各方力量,拓展产业链,延伸发展果蔬种植技术培训、民俗故事表演、导游解说、代买纪念品、订购交通票、出售农特产品和周边游接送等业务,并提升游客对本村其他经济业态的消费潜力。

5.政策驱动,充分植入乡村文化资源

注重在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上植入、叠加文化创意,再生成新的文化元素。加快完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集中片区为主,完善污水管、垃圾回收等环保工作。率先在保护村落和美丽乡村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增加市民留住民宿的粘性。鼓励有知识的“农二代”返乡,鼓励城市知识分子进入乡村,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并使之成为最大得益者。

(作者系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信息咨询中心主任)

DOI:10.13561/ki.zggqgl.2017.01.016 ■ 编辑:张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