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赛读书笔记

奥德赛读书笔记
奥德赛读书笔记

荷马史诗奥德赛读后感

首先,谢谢让我重新拾起这本书

在初三时的暑假曾看过一遍,当时第一感到就是无趣,那种诗体式的叙述让我很不适应,

很快便读完了,但几乎没什么感到。

只是看了一些离散的希腊神话,印象很含混

对于荷马史诗在西方文学史的地位虽懂得,但看过后也不明确为什么

当然,以前看完神曲同样的问题也存在着

下面进入正题,谈谈这次读后感想,总共花了约两星期看完,感想很深,在此列出,由

于时间问题,只是从慷慨面稍微收拾了一下,会有些零乱,请体谅。

一,从整体分析

1.叙事方法

古老的年代带给我们的并不是想象中简略,幼稚的平铺直叙

单从奥德赛来看,古希腊人在讲故事方面丝毫也不比现代人逊色

插叙,倒叙都夹杂其中

奥德修斯刺激,艰苦的逃亡生活并没有简略的从正面描写,而是经他人之口再加上奥德

修斯的回想组成。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全诗从两条线出发,奥德修斯的归来和其子特勒马科斯寻父(佩涅

洛佩思夫)这两条线同时进行,最终两条线并和,父子相遇,夫妻团聚,合力复仇。

将全文推向

这种叙述方法可以说是相当的有技巧的,可见,当时人们对故事情节的构思已达到很高

程度。

全部故事也因此扣人心弦

2

并非简略的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

全部故事的展开运用了多种伎俩

有时,似乎是主人公奥德修斯的自传,他的一举一动,心理运动都由第一人称写出。

可有时,荷马又跳出来,和奥德修斯对话,或者成为一位吟唱诗人,好似在酒桌前娓娓

叙来。

这使全部故事犹如一幅幅画面浮现,整体感到很生动,很有意思

3

这里,我个人比较赞成全诗大部分是由荷马一人完成

因为全诗的整体性保持的很好,没有明显的拼凑或碎片

或许其中的一些历险,神明,磨难都取材于当时广为流传的街头故事,寓言或吟唱诗人。

但这些必定是在荷马的收拾(很可能修正了很多以适应奥德修斯的性格特点)下进入《奥

德赛》的。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由于知识面和生活经历的关系必定会有所偏差。

不过我认为这个问题还是很值得思考的

4 关于神

从全部故事可以看出,古希腊人(每个人)对神的存在深信不疑,并且已融入生活中,事

事都离不开神明,处处都要考虑到神明的意愿。

畏惧侵占神明

而一些极为通俗的日常用语中也穿插着神明,如形容人的英俊,强健,形容环境的俏丽,

生活的美好,一切的一切,无论好坏都与神有关,都由神决定。

这种思想或许现代听起来有些愚蠢,但是我认为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思想是十分有意义的。

它对当时社会道德风气是有很大的推动的

因为古希腊人当时深信神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并且神明是站在正义一方的

所以古希腊人心中的神就好似一双无形的手,着社会上的恶,推重社会上的善。

这就有如道德规范制约着每个人,这对民风的贡献就不言而喻了

相比之下,中国虽然也有传统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这只是一种观念,而不是向

希腊人一样成为一种信仰。

他们许多问题都交给了神,上帝去解决

所以他们才是最健康成长的儿童

这点是必须承认的

5

史诗的其他价值

能被称作史诗,当然不是简略的一个历险记就可以的

《奥德赛》另一方面的成绩我认为是历史学的

他在向我们讲述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的同时还细腻地介绍了古希腊国民当时的生活状态,

社会形态,民族意识,农业状态,重要食物等许多细节。

而这对于历史学家无疑是可贵的材料

古希腊人似乎更偏向于对实际事物进行思考,摸索

而同时代的中国先哲们则极力去摸索村思想的问题:人生价值,哲学,等。而在古希腊

那些问题都留给神明去了

而且我认为比较遗憾的是我国的古典名著在本国的普及程度还很低

而现在欧洲人基础都是从小读荷马史诗

(这可能也是因为我们的古典名著太深) 二

深入分析奥德修斯及其事迹

1

关于奥德修斯的性格

a

英勇,忠义,热爱故乡,待人宽厚

很显然,这些是奥德修斯众所周知的品德,也很明显是古希腊人极力推重,赞美的品德。

也正是这些品德造就了“神一样的奥德修斯”

b

狡猾,狂妄

可以看出,整部史诗始终没有对奥德修斯的狡猾做任何评价

但这位欧洲公认的好汉身上的这两种品德或许在他们看来是机灵和洒脱。

这和中国的好汉就差的很远了,在中国,奥德修斯或许就会获得如曹操一样的评价:枭

雄!中国所赞美的应当是坦诚,宽容。

可奥德修斯满嘴假话(甚至连妻子和女神雅典娜也诱骗)心计如此重的角色在中国事不会

很受欢迎的。

但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有很能阐明现代欧洲人的生活,思维习惯,可见奥德修斯对后世的

影响还是很大的。

c

情!父子情,夫妻情,主仆情,同胞情

全诗随处可见对情地渲染

刚强英勇的奥德修斯也时常泪流满面,儿子特勒马科斯猖狂地寻父,佩涅洛佩拒绝求婚,

日夜哭泣等候着自己巨大的丈夫,仆人们也天天以泪洗面思念他们的主人。

而背叛的仆人最后也只能落得惨逝世

可见那时,情义,贞节,虔诚也是古希腊人极力推重的

2

他的相干事迹

a

逃亡他乡

这是个永恒的全世界的悲哀话题,背井离乡的苦楚古希腊人也深深知晓。

这个主题在各国的的名著中都重复涌现,所以荷马给他这位大好汉安排了20年的漂流

(10年战斗)。

正是这种苦楚才更能显示奥德修斯的巨大

战士无法回到故乡,或许这是当时很悲哀的事实

作者以此作为全诗的主线,好汉的故事应运而生

b

关于他的复仇

这点上,我感到还是过于残暴

(毕竟我也确定受到了中国传统教导的影响)我认为全部杀光实属下下策!而让我更不解

的是,复仇竟然那么莽撞,毫无计策可言,若不是有神明的护佑,父子必逝世无疑。

不过这更加阐明了荷马整部史诗的意图:复仇这段经过了前面的烘托到了,可结局却极

为简略——神的赞助。

这代表了当时古希腊人的思想:神决定一切!!!

三,对于史诗剧情结构的分析

1

前面已经提到了的,故事分两条线进行

2

轻重取舍篇二:《奥德赛》读后感——苦乐人生

苦乐人生

作者:耿欢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然而两者都需要痛苦和快乐去演绎。

爱因斯坦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的本身”。《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为

我们印证了这一说法。在参加特洛伊城之战的希腊英雄看来,与其默默无闻而长寿平淡地过

完这一辈子,不如在光荣的冒险中获得巨大而短促的欢乐。这才是他们想要的快乐,即使痛

苦缠绕。像他一样,不能被痛苦所吞噬。

当奥德修斯的船队停靠在女巫的码头时,是睿智的奥德修斯识别了女巫的诡计从而解救

了他的水手。我们,需要,用智慧的外衣阻挡痛苦和苦难,拨开快乐的阴霾。

当奥德修斯与他的水手们被海神困在宙斯的圣岛上时,只有虔诚的奥德修斯抵挡住了欲

望与贪婪,最终躲开了雷霆之神的惩罚。我们,需要,用一颗虔诚之心去面临种种磨难,迎

接快乐的明天。

当他返回故乡依塔克的时候,英勇的他驱赶了所有贪婪的求婚者重新夺回了属于自己的

国度。其实光明的未来就只要几步之遥,往往那么小小的几步暗藏无数荆棘,痛苦伴随,勇

敢的人咬咬牙跨了过去,而胆怯者止步不前。

像他一样,在痛苦中体验快乐。即使再大的坎坷,也是笑着面对,勇敢向前。

曾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作者在画家的墙上看到一幅装裱好的画,这幅画中间偏左的位

置有一块小黑渍,及其明显。画家说这幅画叫“快乐”。作者不解。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它时,都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却看不到背景里的快乐。在我们生活中多少快乐我们都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双眼。”作者说:“那就把画中的‘痛苦’去掉吧!”画家说:“没有痛苦,我们更见不到快乐。”

原来快乐从痛苦中而来。然而当快乐而来的时候,一定要透过这快乐知道人生苦的真相,不要沉迷在快乐之中而忘记了人生之苦。我们要在苦乐参半的人生当中步入中道生活,因为人生健康和快乐,疾病和痛苦,生老和病死,都是很自然的事情。苦乐参半的人生,守着一颗平常心,不求常乐,不求长苦,适当的有些苦,适当的有些乐,这苦乐的背后方是真正的“乐”。

人生如酒。有甜密的幸福,也有痛苦惆怅,而酒味也有甘冽和酸苦。萧伯纳说:“人生好比两瓶必喝的啤酒,一瓶是甜蜜的,一瓶是酸苦的。”

人生如歌。有顺境,有逆境,有艰难困苦,有一帆风顺;有刚强壮烈,也缠绵悱恻。而歌声有昂扬奋发的,也有低缓

抒情的。有催人勇进,也有引人垂泪的。歌声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不正与人生相似?

人生如茶。从品茶的滋味来说,刚上口是淡淡的没有什么味道,但片刻之后,一种茶叶特有的苦涩渐留于舌尖齿间,到回味时,竟品出一丝甜津津的回甘来。这不也颇似人生?在平凡的生活中渐渐参悟生活本真,渐渐品味人生的苦甘。茶没有咖啡的馥郁,没有烈酒的火热,但茶在淡中有味,这正如平凡的人生一样,在平平淡淡中有生活的真味。

人生,记载着岁月的沉重,没有痛苦和磨难,没有欢乐和幸福,就不是真正的人生!篇三:《三体》读书笔记-奥德赛的暗流

《三体》读书笔记

最近终于收了并且看完了全套的《三体》小说,在看的过程中,我就开始构思这本书的书评标题,我一开始想到的标题是“最好的小说与最糟的科幻”,但是等到我看完第三本的最后结局,我发现这个标题已经远不足以准确涵盖这本书的意思,而另一个更加清晰,更加有力,更加响亮,并且120%切合这本书的声音,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卢瑟。

整部三体三部曲,就是一部卢瑟之战。整套书就是卢瑟思维,整个科技系统和世界观背景就是替卢瑟的无能和自卑背书,整个故事就是卢瑟打卢瑟,卢瑟斗卢瑟,看谁卢瑟得更有新意,更没有下限——而事实证明,卢瑟其实不可能有什么新意,不管这个人多有学识多有见地多有本领,一旦成了卢瑟,这个人身上的全部能量就只会用来自我否定和否定世界,否定不了世界就只好用万变不离其宗的阿q式精神胜利法yy出一套自认无坚不摧的哲学体系来,在逻辑漏洞百出的精神囚笼里苟延残喘直到灭亡。

我说这些,真的不是黑刘慈欣老师,我很尊重刘老师日益成熟的写作技巧,往坏了说,充其量,也许刘老师真的就是因为从那个时代过来,所以思想上永远带着旧时代的伤痕,难以逃脱旧时代的影子。这又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行。

但也有另一种可能,正如同面壁者微笑的无尽可能——你又知道刘老师就不是用三本书设了一个大局,目的就是为了让轻易落入黑暗森林思维魔掌的卢瑟们统统跳出来,自曝其丑,目的就是想要知道,有没有人能够从一套看似合理的失败理论背后,找出那些显而易见的漏洞,战胜自己身上可悲的弱点,从而发现人类精神中真正值得珍视之物?

因为如果是装逼犯,一般是外强中干,偶尔露馅,但三体世界的卢瑟主义、卢瑟人物、卢瑟行为是如此密集如此有规律如此无处不在地贯穿了三本始终,我不管怎么想也只能觉得这是精心布局,有意为之。

当然,面壁者究竟在想什么,他的策略对不对,不到最后,我们谁也不可能确证,所以眼下,就让我们回到这套书的讨论当中吧。

实际上,刘慈欣老师已经把整部书的“卢瑟难题”一开始就给你写进标题里面了。三体

是什么?就是故事中一个被预设为无法逾越的技术难题,这个技术难题导致的灾祸上百次毁灭了三体世界的文明,于是在反复的灭绝式挫折中,三体人绝望了,他们的绝望表现为放弃了自力改善生存星系的环境,而准备去其他星系寻求更好的生存环境。这其实本来没什么,但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三体人采取的是什么策略?

从一开始,他们就是打算通过监听电波,寻找其他星系文明的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远征方向,换句话说,从一开始,三体人想的就不是什么星际开拓,荒野新生,而是打定了侵略扩张,鸠占鹊巢的主意。

由这一刻起,三体文明正式变成本书的顶级卢瑟。也正是从这帮顶级卢瑟开始,奠定了整个故事的卢瑟基调。

在这里,我需要定义一下本文中卢瑟的定义,那就是一个智慧生命体,放弃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现状,而将希望寄托于他者身上——具体来说,这个他者并不是一般的外物,而是其他智慧

生命体。不管你是指望这个他者来拯救来惩罚来净化来繁荣还是来当替死鬼,你都注定是卢瑟的下场。

而三体中的主要角色,在这条定律面前几乎无一幸免,不是大口径卢瑟,就是小口径卢瑟,就算性格特征实在不像卢瑟,也要从社会地位和决策重要性方面狠狠打压,给他外挂一个卢瑟的牌子。

接下来,我们就来细数一下本书漫长篇幅中出现的卢瑟大联盟吧,我将从这些卢瑟的成因,状态,结果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本书第一类卢瑟无疑以叶文洁为代表,刘老师用了非常浓重的笔墨,向我们描绘她在荒谬绝伦的“十动”时期遭受了怎样的惨痛经历,如何一点点积累着绝望,最终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人类社会彻底失望,在外星人已经给出危险警告的情况下,还是向侵略者发出信号,引来入侵,期望改变,当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类文明级的内奸。于是她成为了地球三体运动的精神总帅,然后又在铁一样的事实中发现,自己绝望中期盼的外星救世主其实是人类的毁灭者,ok最后精神救命稻草断了。很显然,她起于受害者,止于卢瑟。

伊文斯这个三体运动实际指挥者,基本上可以放在叶文洁这一章里讨论,这是一彻底的中二少年,扮演救世主的自我陶醉稍稍受挫,立刻粉转黑报复世人,明明你有45亿美金,完全能够阻止对小树林生态的破坏,而且还能在未来将同类事业发展壮大,一个真正有信念,有逻辑的人,必然会这么做。却扯什么我改变不了世界的借口,止步不前。其实他真正改变不了的是那种根深蒂固的自卑自恋,所以一旦感觉遭受冒犯,就转入另一个极端,这就是一被宠坏的熊孩子。而地球三体运动中基本都是这种熊孩子。变成这种人,你就是再有才,也只会用在使坏上了。

本书第二类卢瑟则是以汪淼为代表的一众人类科学家,就因为自己以前从事行业的常识被颠覆了,就一个个失魂落魄,寻死觅活的。我得说这很明显是在黑科学家,把他们描写成一帮意志薄弱的软蛋。实际上根本不是那样。要做研究,你没有坚定的意志和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根本就干不下去。这和信仰看似相似,实际截然相反。科学家奉行的不是定律,而是逻辑,万事有果必有因!既然发生了一个现象,背后就一定有一个原理,科学家的工作就是探索这个原理。就是不预设立场,就是准备好接受一切符合逻辑的结果。如果你做不到,你就违背了基本的科学精神,直接out!如果我是个科学家,有一天我发现传统物理学已经被全面颠覆了,我根本不会绝望而是会欣喜若狂,因为人类文明将要翻开新的一页,而这一页的撰写我将拔得头筹!这才是科学家,你当都是傻逼神棍吗?要是否定一下前人成果就得寻死觅活,那世界上的科学家一有行业革命就该集体自杀了!

总之,刘慈欣花了相当的篇幅在黑这帮高级知识分子上,把他们都描绘成一帮只知道往自己世界里钻牛角尖的呆子,认为他们明显没有自救能力,还得让史强警官出来,帮他们这

些失魂落魄的卢瑟重振精神。

故而本书第三类卢瑟是史强警官,实际上,史强警官根本不是卢瑟人格,天不怕地不怕却又无比细心,踏实务实却又有足够想象力,最主要是那种从不放弃,勇往直前的行动力看,这种人,在一个故事中,通常必然处于主导地位,不可避免的会随着剧情脱颖而出,成为领军人物。可整部三体是卢瑟的舞台,怎能让你史强警官打乱了节奏?所以第一部要套个不受上峰待见,被排挤,来压制他;等在第二部真枪实弹的斗争中逐渐崭露头角,不可避免要受人关注的时候,就又弄个白血病来阻断他,把他逼进冬眠仓;第三部从冬眠仓出来,还是有意继续在剧情上压着他,让他

英雄无用武之地,真英雄的史强,反而沦落到了给一众卢瑟救世主跑腿的地步。越到这里你越能看出来了,刘慈欣老师对卢瑟世界的理解真是深刻细致,你就算不是卢瑟照样能给你给打压成卢瑟。

接下来的一类卢瑟象征着整个人类文明的终极卢瑟哲学,其中有两位杰出代表,一位是章北海,另一位是罗辑。他们两位看似大不相同,最后殊途同归,代表的都是一种老僵尸抖聪明式的卢瑟思维。章北海扮演了整整一本半书的坚定战士,结果最后他的一切行动,居然就是为了弄艘飞船细软跑。可到底是没跑成,在逃亡舰队内讧中挂了,而他的这条逃亡主义路线催生出的,是一种真正的黑暗流浪文明,为了生存不择一切手段,转身就屠杀前一秒的袍泽战友,这样的文明根本就无法成为人类的火种,他们不过变成了三体文明的小号复制品。假如他们真的能越过那渺茫的幸存概率发展延续下去,将来必然转回头来成为地球文明的祸患。

章北海的故事反映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如果你通过完全认同敌人的生存理念战胜了敌人,你就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这根本不是胜利,因为真正消失的是“你”,留下来的是换了一张脸的敌人。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把意识形态斗争看得如此重要,你输了战术,可以改进,输了理念,就输了一切。

而罗辑背后的面壁者计划更是一个荒诞不经的笑话,智子无处不在的窥探下,人类文明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但智子窥探不了人类的大脑,这是人类在种族层面的战略优势。可地球文明运用这个优势的方法,居然就是找几个人类思想精英出来,授予他们几乎无限的权力(注意到没?典型的卢瑟思维),让他们各自负责进行一套秘密防御战略。无限权力必然带来无限腐败,这几位面壁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自身文明的攻击和背叛,真是一个预料之中的天大讽刺。看看这四位面壁者想出的人类拯救计划都是何等奇谋秘策,第一种是在决战前夕对自己人发动自杀性袭击,然后让被害者的幽灵舰队去对抗侵略者;第二种是通过威胁摧毁整个行星轨道,指望靠这个吓退侵略者;第三种是欺骗所有人,在人类太空舰队中种下失败主义信仰,以指望决战之时有足够的人临阵脱逃,保留文明火种;第四种是通过把地球文明的位置标示在全宇宙中,把连在哪儿都不知道的信奉黑暗森林主义的其他宇宙文明的毁灭攻击当做筹码。

把这种内容当做人类终极智慧的体现,显然是同时侮辱了人类和智慧这两个词。而刘老师居然打算从这里面找出人类文明的幸存之路来,到了这地步,前两本多少还有些琵琶半遮面的卢瑟主义已经完全遮不住了。一股腐尸臭气浓浓地笼罩全书。为了给面壁者的叛卖和反人类行为洗白,刘老师设计了一整套反智反文明反人类的逻辑,基本上颠覆了人类文明有史以来一切的积极价值。脚踏实地的劳动积累和一切重视人文主义的价值观被贬低得一钱不值,而代替这一切的是一套老僵尸耍小聪明的自鸣得意。

你们不是大低谷吗?你们不是第二次文艺复兴吗?我们老人家早就料到了,你们就算奋斗几百年几十代人,也照样是温室花朵,幼稚天真,一切都是无用功!还是我们这些老家伙神机妙算。一条妙策就能退敌!这是散发着何等旧时代腐尸气息的恶心思想。这种老僵尸们自鸣得意的阿q精神,也只能靠“智子”这种“不可战胜的外在压迫”为前提,才具有逻辑

上的可能性。

但即使如此,罗辑最后的胜利方式也依然是无比荒谬且反逻辑的。毫无退路,势如疯狗一般的三体舰队不要命地花了几百年时间跨越了4光年的距离杀过来,已经摧毁了人类基本上一切的抵抗手段,肥肉都到了嘴边了,居然会被一个地球老卢瑟同归于尽(不用说他拿着的还是把可

能瞎火的枪)的威胁就吓退了,集体转向,从此受制于前一秒他们准备彻底灭绝的种族?把整个三体文明的生存还是死亡完全交托在一帮原始人卢瑟的手上?

你们感受一下,这合理不合理?简直扯淡至极了,我要是三体舰队指挥官兼三体文明执政官,我能够到了这个职位,就决定了我就绝不会是乖乖受制于人的性格,否则我就不可能坐上这个位置。你爱同归于尽同归于尽,我首先就要赌你的枪打不响,而就算你成功招来其他星际文明的毁灭打击,就算毁灭的子弹已经飞在路上了,劳资也要打个时间差,在子弹击中之前,先灭了你们这帮地球卢瑟,把能掠夺的资源全部掠夺一空,重新补充三体舰队,然后再度起航找个新目标开始远征!

让子弹尽管飞着去吧,我的命运必须握在我手里!就算宇宙真的是黑暗森林,我三体文明也确实是卢瑟,也不是靠你一个老卢瑟的抖聪明能降得住的!(罗辑这种把自己文明的幸存和解放赌在外部敌对势力的黑吃黑上面的思路,和近代史上的谁比较像,你们可以感受一下,想想有没有前途)

你问为什么?因为两个卢瑟之间不可能有和平,因为两个卢瑟之间不可能有信任,因为卢瑟首先连自己都不相信!

到了这里,我们该谈谈《三体》这部小说中居于顶层的卢瑟:三体文明,以及他们不可克服的终极难题三体恒星运动。

实际上,对于连维度折叠和展开技术都已经掌握的三体人来说,三体运动根本不是什么不可克服的难题。

三维内的所有能量质量距离方面的差距,充其量也就是几何级数的,可是三体人一旦掌握了维度折叠技术,那意味着他们能够获得的能量释放将是次元级的,换句话说,每一次次元展开能够获得的能量和质量爆照,都是无限接近于无限大的。

具体来说,你拿一颗玻璃珠,把它的四维存在在我们的三维进行维度展开,你等于将这颗玻璃珠从过去到未来每一个最小微观时间跳跃上的存在,堆积到了同一个时间点。你会在刚才那个位置瞬间获得无限个玻璃球——你想想这意味着什么?站在我们的三维维度直观看去的话,这会是一场令超新星爆发都显得逊色的次元爆炸。进行一个维度的展开已经有此等威力,我根本没法想象九个维度的展开会是什么情况。事实上,根据故事中的描述,我们也可以发现,三体文明早已一脚迈进了造物主的领域。

有了这种技术,处理区区三颗恒星根本易如反掌,说到底之前的三体文明不过是千方百计想要弄清三体的运行规律,可是有了次元爆炸这种等级的武器,你压根就不需要搞清这个规律,既然三体不服从于你,你把它直接揍成二体一体不就完事儿了?一个次元级定向爆破就可以让一颗恒星爱去哪儿去哪儿。二这种技术也同样可以用来推动三体行星,调整他们自己的运行轨道。从而将三体世界最终调整为一个适宜文明稳定发展的环境。

就算维度展开技术上还有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不管怎么想,这个方案,比起对远在四光年外的文明进行一场有去无回的远征,风险,能耗,费时都要少太多太多。事实上,三体人在战争

最后用“水滴”抑制了太阳就是这种技术潜力的最好证明。

但是,明明都开发出了此等后羿之箭,三体文明却不是用来对付自己世界的无常暴君,反而把它射向四光年外自己的邻居,用“智子”去抑制地球文明的发展。

这种行为,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已经彻底沦为卢瑟的三体文明,根本就丧失了再度挑

战历史的勇气,再也不敢回头去注视自己的压迫者。一旦沦为被打断脊梁的落水狗,就再也不可能翻身做回有骨气的人。所以即使有了足以改变自身命运的力量,三体文明也还是只会把它用于侵略别人。

卢瑟的思维,决定了卢瑟命运。

(忘了补充很重要的一方面了,那就是人类整体的卢瑟行为)

正如三体让三体文明变成了卢瑟,智子又让人类文明变成了卢瑟。但即使是在智子的技术遏制下,刘老师笔下的人类文明也实在是卢瑟得过于脱离实际了。他们的表现根本就是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的全球放大版,没有了疯狂,却加倍了愚蠢。刘慈欣老师描写了一种奇怪的被阉割文明,结合了专制主义下的孱弱暴民和民主制度下的软弱政客,换句话说,让地球上能做事的两种人——专制主义下的铁腕统治者和民主制度下的繁荣民众,都失踪了。

假设这两种人群依然像现实中一样存在的话,反逃亡主义法案和反光速飞船法案根本就不可能通过,因为无论是专制还是民主社会的赢家,都不会允许卢瑟切断他们的生路,而这两个社会的统治权恰恰在这些人手里。要通过这种法案,只有让他们都神隐,在整个地球遍布卢瑟才行。

至于刘慈欣老师的女性观……我就不说啥了,对此不满的女性朋友们早就把该说的都说了……

最后,让我们谈谈所谓的黑暗森林法则,这条法则把宇宙中的文明描述为黑暗森林中带枪的猎人。一个人只要稍微有点儿逻辑思维,就能想明白这种理论是何等缺乏普适性。

它的成立需要一个基本前提——宇宙中所有(注意是所有)文明的对外观测技术的发展,都远远低于对外干涉技术的发展。如果把一个猎人看做一个独立文明,就是这样,他手中的枪可以轻易杀死自己和别人,而眼睛却甚至无法穿透树叶看到五十米之外。

而这种极度畸形的文明模式,显然是违反人类世界基本常识的。对外观测只要有接收信号的能力就可以了,对外干涉却需要具备大量投射能量和物质的能力,后者显然比前者难得多,消耗也大得多。就以地球文明为例,显然登陆月球比观测月球难度大太多,我们现在都还没能把探测器送出太阳系,可我们的观测能力早就能看到银河系之外了。

所以,就以我们自身的经验,也足以知道持枪猎人是无法作为一个独体体系运转下去的,因为一个眼睛离五十米之外都看不到的凡胎肉体,根本不可能独立造出一支完整的猎枪来,他也就是玩玩石头飞镖的料。

故而基于宇宙空间的这些基本法则,大多数宇宙文明在彼此有效接触前,应该会有足够的时篇四:奥德赛读后感

《奥德赛》这一部小说讲述了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胜利结束后,回依塔克路上所遭遇到的种种磨难,吞噬了所有他手下的士兵,最终只有他一个人在经历了一切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故事里的各种神灵所设置的重重灾难,正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而奥德修斯那种不惧艰险的勇气,也正鼓励着我们要勇于直面挫折,不气馁不放弃,靠自己的实力去战胜一切,赢得最终的成功,使得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如若不然,就会像那些死去的士兵一般,永远不会被人记住。篇五:读书笔记

《荷马史诗》

一、简介:

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关于荷马所生的年代和是否确有其人都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他可能生在公元前9、8世纪之间。

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共有12110行。这两部史诗最初可能只是基于古代传说的口头文学,靠着乐师的背诵流传。荷马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将两部史诗整理定型的作者。《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

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返回绮色佳岛上的王国,与皇后珀涅罗珀团聚的故事。[1]《荷马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它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展现了自由主义的自由情景,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立下了典范。继此而来的,首先是一种追求成就,自我实现的人文伦理观,其次是一种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剥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惧。《荷马史诗》于是成了“希腊的圣经”。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由荷马加工整理而成。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它是欧洲古典四大名著里最早的一部。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的一部社会史、风俗

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很高价值。这部史诗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这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不免带有局限性。

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神话故事与传说在古希腊各地广为传诵。许许多多游荡于希腊世界的说唱艺人、吟游诗人都乐此不疲,从而使之代代相传,古希腊伟大诗人荷马的两部光辉诗篇《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便取材于此。由这两部史诗组成的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谨,是西方第一部重要文学作品,荷马也被称为欧洲四大史诗诗人之一或之首(另外三人为维吉尔、但丁、米尔顿),维克多·雨果在《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一文中写道:“世界诞生,荷马高歌。他是迎来这曙光的鸟。(le monde naît, homère chante. cest loiseau cette aurore). 荷马史诗不但文学价值极高,也是古希腊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九世纪的唯一文字史料,反映了迈锡尼文明,所以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

二、重要评论:

1、《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曾被称为希腊人的《圣经》。在数百年间,这部诗歌是希腊教育的基础,无论是正规的学校还是普通公民的文化生活。(h.d.f.基托,2006:50)

2、荷马史诗已深深地根植与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他们为所有后来的史诗树立了典范,并对以后的希腊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研究和记诵荷马史诗不仅是古希腊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体现的宗教思想还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希腊宗教、诗歌和艺术的标准。(威廉?哈迪?麦克尼尔,1992:33)

3、只要我们在艺术中遇到“朴素”,我们就应知道这是日神文化的最高效果,这种文化必定首先推翻一个提坦王国,杀死巨怪,然后凭借有力的幻觉和快乐的幻想战胜世界静观的可怕深渊和多愁善感的脆弱天性。然而,要达到这种完全沉浸于外观美的朴素境界,是多么难能可贵呵!荷马的崇高是不可言喻的,作为个人,他诉诸日神的民族文化,犹如一个梦艺术家诉诸民族以及自然界的梦的能力。(尼采,1986:12-13)

三、争议问题:

荷马史诗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首先,史诗形成的时代还是“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当时的人还无法正确理解客观事物的法则,因而把人的行为及其成败归结为神的意志。如在《伊利亚特》中,战争的进程和胜负都是由于参战双方的诸神的干涉;在《奥德赛》中,俄底修斯及其同伴的种种灾难,也是由于触怒了海神。其次,史诗带有明显的贵族阶级观点。

《俄狄浦斯王》

一、简介

《俄狄浦斯王》(《oedipus the king》)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

腊悲剧——人跟命运的冲突。剧作家无法摆脱当时浓重的命运观念,使俄狄浦斯逃脱不了体

现命运的太阳神“神示”的罗网。但他对命运抱有强烈的不满情绪,认为俄狄浦斯并不是有

意杀父娶母,本人非但没有罪,反而是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受人爱戴的英雄。俄狄浦斯智

慧超群,热爱邦国,大公无私。在命运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奋起抗争,

设法逃离“神示”的预言。继而,他猜破女妖的谜语,为民除害。最后,为了解救人民的瘟

疫灾难,他不顾一切地追查杀害前王的凶手,一旦真相大白,又勇于承担责任,主动请求将

他放逐。对于这样一

个为人民、为国家做了无数好事的英雄所遭受的厄运,剧作家深感愤慨,发出了对神的

正义性的怀疑,控诉命运的不公和残酷,赞扬主人公在跟命运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

和英雄行为。因此,尽管结局是悲惨的,但这种明知“神示”不可违而违之的精神,正是对

个人自主精神的肯定,也是雅典奴隶主民主派先进思想意识的反应。二、重要评论

1、这剧写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俄狄浦斯命中注定会杀父娶母,他竭力逃避这个不幸

的命运,但终于受到命运的摧残。......古希腊人把一切无法解释的社会现象归因于命运的

捉弄。在索福克勒斯看来,命运不是具体的神,而是一种抽象的力量,一种邪恶的势力。......

俄狄浦斯之所以陷入悲惨的命运,不是由于他有罪,而是由于他竭力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

(罗念生,1985:66-68)

2、突转,如前所说,指行动的发展从一个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我们认为,此种转变必

须符合可然或必然的原则。例如,在《俄狄浦斯王》一剧里,信使的到来本想使俄狄浦斯高

兴并打消他害怕娶母为妻的心理,不料在道出他的身世后引出了相反的结果。......

发现,如该词本身所示,指不知到知的转变,即使置身于顺达之境或败逆之境中的人物

认识到对方原来是自己的亲人或仇敌。最佳的发现与突转同时发生,如《俄狄浦斯王》中的

发现。(亚里士多德,1996:89)

三、争议问题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作为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之作 ,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成因 ,

成了文学批评史上的热门话题 ,受到了历代批评家的热情

关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并提出了不同观点。本人认为 ,《俄狄浦斯王》是典型的古希

腊命运悲剧。在这出悲剧中 ,在那为人所无法洞悉的命运将主人公沿着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

轨道推进时 ,人的一切努力或者抗争都成为徒劳。人在面对这种必然趋势时 ,是渺小而无力

的。生命也因此成为一种幻觉 :无论是欢乐还是悲哀 ,功勋或者罪恶 ,都不过是昙花一现。

《神曲》

一、简介

《神曲》的意大利文原意是《神圣的喜剧》。但丁原来只给自己的作品取名为《喜剧》,

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始,

到光明的天堂结束.由于当时的人们习惯把叙事诗称为“喜剧”和“悲剧”,而这个故事有一

个比较完满的结局,所以称为“喜剧”,翻译到中国的时候被译为:“神曲”。它是欧洲古典四

大名著之一。

全诗为三部分:《地狱》(inferno, hell)、《炼狱》(purgatorio, purgatory)和《天堂》

(paradiso, paradise),以长诗的形式,叙述了但丁在“人生的中途”所做的一个梦,以此

来谴责教会的统治,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全诗共分三部,每部33篇,最

前面增加一篇序诗,一共100篇。诗句是三行一段,连锁押韵(aba,bcb,cdc,??),各篇长短

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群星”

(stelle)一词结束。

奥德赛(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荷马史诗》 2了解《奥德赛》创作特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长篇叙事诗的能力,把握课文的独到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奥德赛》是公元前九至八世纪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它与荷马的另一部作品《伊利亚特》一起被称为“荷马史诗”。关于荷马的生平,古代流行过许多神奇的传说,说他是神所生,他与史诗中的英雄都相熟悉等等,但均无文字记载。荷马生活在希腊氏族社会解体,奴隶制开始形成的时代,经他记载留下了两部长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最早的诗歌,因此,荷马被称为欧洲诗歌的鼻祖。 希腊联军在特洛伊战争中,采用将领奥德修斯的“木马计”攻陷了特洛伊城,胜利的将领纷纷带兵回国。《奥德赛》就是叙述奥德修斯乘船回故乡过程中,用智慧战胜各种灾难,最后胜利回家大团圆的故事。 奥德修斯是希腊半岛西南方伊塔刻岛的军事首长,他拥有领地、庄园,还有家奴和牲畜。在他离家九年期间,家里聚集一百多人,向他妻子求婚,在他家吃喝挥霍,但都遭到他妻子的拒绝。 奥德修斯和他的伙伴回家途中,在海上遇到风暴。他们漂流到独眼巨怪的海岛,巨怪把他们关在岩洞,吃了他的几个同伴。聪明的奥德修斯用酒灌醉巨怪,用木棒弄瞎了巨怪的眼睛,逃出了岩洞;他们还曾到吃迷莲人的国土,不少人吃了迷莲,忘记了家乡;他们还到了女巫瑟西居住的海岛,他的同伴被女巫变成了猪;他们又到了冥土,见到了英雄阿契里斯的阴魂;他们在从海卡律希狄斯和六头十二臂的斯库拉中间穿过时,又失去了六个同伴。最后,他的同伴们因为偷杀太阳神的神牛,全部葬身海底,只有他一人漂到女神卡普索的岛国,在这里他被留住了七年。后来他来到了淮阿喀亚岛,岛上国王阿尔基诺斯设宴招待他。席间,盲歌手德莫多克演唱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奥德修斯,奥德修斯向阿尔基诺斯国王讲述了他历险的经过,国王送给他许多礼物,为他备船,送他回到了家乡。 他在外期间,妻子一直在等待着他,儿子也长大成人。奥德修斯假装一个乞丐回到家里,试探妻子,证明了妻子的忠贞。他跟儿子一起设计杀死了那些求婚的人,处死了帮助求婚者的奴隶,重新作了伊塔刻岛的国王。 可以说,《奥德赛》整个就是一首归家的叙事长诗,而节选部分是奥德修斯归家的转折点,叙述了奥德修斯有家难回的痛苦,以及决定返家的决心,显示了人物“坚定的心灵”。 二、诵读并感知课文 第1小节写女神卡普索向奥德修斯传达宙斯的旨意。女神虽然不愿奥德修斯离去,无奈难违宙斯的意志,当她来到奥德修斯的身边时,看到的是一个人思念故土、渴望归去而不能,因而备受煎熬的场景。 第2小节写奥德修斯在获许返乡时的疑虑和机智应对。在节选部分之前,作品有许多情节写到奥德修斯与众神的周旋,与女神的冲突,加上离开故土后参战的遭遇,使奥德修斯对一切充满了戒备,为什么他听到女神让他返回故里时没有欣喜若狂,这正是特殊环境之下人物特殊的行为与心理的反应。

奥德赛观后感5篇精选范文

奥德赛观后感5篇精选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奥德赛有感1 影片讲述了美女海伦引起了人神混战的特罗伊战争,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无数英雄和战士倒在特洛伊的土地上。最终,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以奥德赛想出的木马计而告终,战争胜利后,希腊英雄们纷纷归国。因决定性的战功而沾沾自喜的奥德赛对着大海夸下海口,却因此惹恼海神波塞冬,对其施下无法回家的诅咒。固执的奥德赛执意启程,途中杀死波塞冬儿子独眼巨人,导致遭遇风暴,船员悉数遇难。此后又先后遇到女神克莉索和孤岛仙女的纠缠,一晃十数年匆匆而过...... 本片根据荷马所著的希腊神话《奥德修记》改编,并荣获1997年艾美奖最佳迷你剧集导演和最佳特效两项殊荣。片中人物的成长也是值得玩味的,奥德修斯经历了一系列的艰难险阻,为他的妄自尊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同时在这场旅途之中,也获得了智慧,学会了谦卑。盲人先知特伊西亚斯曾告诉他:”你很聪明,但并不明智,你只盼着回家,但却没有看到这个旅途本身也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你只有明白了这一点,你才能参透智慧的含义。”奥德修斯当时不以为然,但到了最后他回顾起这场历险的时候,他便懂了,这就是他的命运。 而另一段成长经历则是他的'儿子忒勒马科斯,他出海至斯巴达探寻父亲的下落。这段经历历时仅一年,但对忒勒马科斯来说却意义

重大。从成长的角度看,奥德修斯是一位成年英雄,性格已然定型,但忒勒马科斯仍需经历锻炼与考验,由一个面临困境而手足无措的大男孩,成长为一位被社会认可的英雄。换句话说,奥德修斯可以被看成是成熟了的忒勒马科斯,而忒勒马科斯可以被当做成型中的奥德修斯。细读忒勒马科斯在伊萨卡从被嘲讽到被认可、从被排斥到被畏惧的过程,既可以了解成长主题的普遍意义,又能体会经典作品的丰富与细致。 奥德赛有感2 《奥德赛》叙述希腊半岛一些部落联合进攻特洛伊。伊塔卡王奥德修斯刚得贵子,便别妻远征。战争进入第十年,攻陷敌城,赢了特洛伊战争。希腊军在回家途中因为英雄奥德修斯激怒了海王波塞冬而遇到海难,全军覆灭,是奥德修斯凭借机智和勇敢,终于逃过一劫。可是因为波塞冬的愤怒未息,导致他找不到回家的航线而在大海里漂流。在历经十年漂泊后终于返回家园的故事。与气势磅礴的《伊利亚特》不同,在《奥德赛》中荷马以继续的方式描写了奥德修斯与他的儿子特勒马科斯的传奇。奥德修斯象征了古希腊人文精神中的虔诚、智慧、机警、勇敢。《奥德赛》着重描写了希腊主要将领之一、伊塔卡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亚城堡之后历经十年漂泊返回家乡的故事。奥德修斯在回归过程中历尽艰险。故事以众神决定让奥德修斯返回家园为起点,分为两条线,一条是在奥德修斯的家里,向奥德修斯的妻子佩涅洛佩求婚的人们每天宴饮,耗费他的家财,奥德修斯的儿子特勒马科斯愤恨求婚人的恶行,在宙斯的女儿雅典娜的感召下外出探寻

1.2-亚里士多德对《奥德赛》等作品的情节安排的分析

文本分析库 亚里士多德对《奥德赛》等作品的情节安排的分析 1.知识点:亚里士多德对悲剧情节安排的建议 2.知识点讲解:亚里士多德对悲剧情节的安排提出了具体的建议。首先,情节 应当完整。“完整”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其一,情节必须有开头,有中间,有结尾;其二,构成情节的各个事件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必然关系,事件的位置不可挪动;其三,各个事件必须服务于整体的情节,不能是可有可无的。 对情节的这种要求体现出亚里士多德的有机整体观念。其次,情节应当具有一定的长度。从戏剧的内在要求来看,情节的长度应当足以完整地展现出一个由顺境转入逆境的行动。从现实的观剧情况来说,情节不宜太长,否则不便于观众记忆。从戏剧的比赛规则来说,情节也不能太长。因为古代雅典的戏剧比赛一般规定,一个白天之内要演完一个悲剧诗人的至多三部作品。3.实体内容: 第7章 定义有了,1现在讨论应如何编组事件的问题,因为在悲剧里,情节是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成分。2 根据定义,3悲剧是对一个完整划一,4且具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因为有的事物虽然可能完整,却没有足够的长度。5一个完整的事物由起始、中段和结尾组成。6起始指不必承继它者,但要接受其它存在或后来者的出于自然之承继的部分。与之相反,结尾指本身自然地承继它者,但不再接受承继的部分,它的承继或是因为出于必须,或是因为符合多数的情况。7中段指自然地承上启下的部分。因此,组合精良的情节不应随便地起始和结尾,它的构合应该符合上述要求。8 此外,无论是活的动物,还是任何由部分组成的整体,若要显得美,9就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即不仅本体各部分的排列要适当,而且要有一定的、不是

得之于偶然的体积,因为美取决于体积和顺序。10因此,动物的个体太小了不美(在极短暂的观看瞬间里,该物的形象会变得模糊不清),11太大了也不美(观看者不能将它一览而尽,故而看不到它的整体和全貌——假如观看一个长一千里12的动物便会出现这种情况)。13所以,就像躯体和动物应有一定的长度一样——以能被不费事地一览全貌为宜,14情节也应有适当的长度15——以能被不费事地记住为宜。 用艺术标准来衡量,作品的长度限制16不能以比赛的需要和对有效观剧时间17的考虑来定夺。不然的话,若有一百部悲剧参赛,18恐怕还要用水钟来记时呢——就像人们传说的那样。19但是,若从以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其限度的观点来看,只要剧情清晰明朗,篇幅越长越好,因为长才能显得美。20说得简要一点,作品的长度要以能容纳可表现人物从败逆之境转入顺达之境或从顺达之境转入败逆之境的一系列按可然或必然21的原则依次组织起来的事件为宜。长度若能以此为限,22也就足够了。 [注释] 1 事实上,作者没有给每个成分下定义(参考译文第6章第13行)。 2 或译作:这是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作者反复强调了情节的重要性(参见第5章第12—13行,第6章第32、45行,第9章第25行等处)。 3 参见第6章第3—6行。 4 Teleias kai holēs.悲剧的定义中有teleias一词(见第6章注5),holēs的出现,可能是为了强调。如果说holon和teleion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同义词,它们的意思也是“十分接近的”(《物理学》3,6.207a13)。 5 Megethos,或作“体积”解。 6 另参见第23章第3行。类似的论述也见之于柏拉图的《法伊德罗斯篇》264C。 7 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如此(参考《分析续论》2.12.96a8-10)。在下文中,作者用“必然”和“可然”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8.直译:应该使用上述成分(ideal,即起始、中段和结尾)。 9 Kalon(参考第4章注11)。美的要素包括顺序、比例和限度(《形而上学》12.3.1078a36—37,另参考《论题》(Topica)3.1.116b21—23)。

《奥德赛》读后感

《奥德赛》读后感 《奥德赛》读后感1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希腊神话里着名的大英雄尤利西斯,他使用木马计,取得了特洛伊之战的胜利。 他在回家的路途中走进了食莲人的国土,好不容易把同伙们救。他又到了海神儿子的山洞里,弄瞎了敌人的眼睛,逃出了山洞。他们接着又到了风神的家里,参加了一个又一个的宴会。遇到过巨人袭击,来到了女巫的小岛,看到了死去的人,最让他激动的是里面还有他过世的母亲。他们在海上航行时,又听到了海妖的歌声,为了保住性命,他想出一个计策,他把一块蜡融化了,搓成一个一个的小圆球,放在耳朵里,才避免海妖歌声的迷惑,紧接着又遇到了海怪的袭击,他的船沉了,他抓住一块木板,漂到了海上仙女的岛上。又到了谢利岛,国王送给他一组船,送他回家。 回到家,他发现有少数人还忠于他,大多数人拿着他的财产来享乐,他用了比武的方法夺回了他的家。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有智慧、勇气和坚定的意志,去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得到幸福的生活,到达自己最终的目的地。 《奥德赛》读后感2 前几天,我在校讯通的抢楼活动中,无意获奖了,奖品是一本数学书。当这本书被寄给我时,我兴奋极了。我抚摸着精致的书皮,一遍又一遍地欣赏着画面上的人物,欣赏够了,才翻开书页,把每一字、

每一行,都在眼中走过。 这本书讲的是:一位叫奥德赛的男孩,拥有着无穷的智慧。他喜爱数学,用分数,把香喷喷的披萨饼分给一个个眼馋的士兵;用最小公倍数,从暗藏玄机的迷宫逃了出来;又用乘方使自己在短短一个月内从一贫如洗变成绰绰富翁。他总是在紧要关头,利用自己的数学天赋,来挽救大家。他有朋友:善良可爱的伊芙娜、唠叨不停地叨波力、威猛的麻索姆士。他也有敌人:有忠心的戈德勒和爱贪便宜的奇乌斯。三个伙伴借助他们的勇气和智慧,最终战胜的他们的敌人。 有一次,奥德赛和伊芙娜饿的饥肠辘辘,奥德赛他们遇见了一个商人,这个商人是城里最富裕的人,奥德赛利用他的数学天赋,与奇乌斯达成了一个奇怪的协议:奥德赛一天的薪水是1颗橄榄,第二天是2颗,第三天4颗,随后依次是:8、16、32、64、128、256、512、1024、20xx、4096……奥德赛说奇乌斯只需支付他一个月就够了,一个月30天,一共就是1×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9,光想一想就够烦了。结果,奥德赛变成了一位富翁,而奇乌斯成了一个一贫如洗的穷人。 我的眼睛工作了一整夜,可把这本书看完了。我闭上眼镜,一个个精彩的画面,还在向旋转木马是的在我脑子里回旋。这让我想到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数学之所以如此被人们重视,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他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在短时间内帮助人们完成一件事,可见他是多么神奇,而且结果也准确无误,是人们

《奥德赛》

一、《奥德赛》的故事情节: 《奥德赛》是古希腊最重要的两部史诗之一,它与《伊利亚特》合称为《荷马史诗》,相传是由荷马所作,这两部史诗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为欧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其中《奥德赛》是由两条主副线构成,主线是伊萨卡国王奥德赛攻陷特洛伊城后,因惹怒海神波塞冬,致使海神降灾难于他,使他在归国途中经历了十年的海上劫难。副线是因奥德赛久久未归,家中妻子佩涅洛佩屡遭求婚者的骚扰,在自己的母亲与家中财产地位受到双重威胁时,奥德赛的儿子忒勒马科斯在女神雅典娜的帮助下外出寻父。主副线错落有致地交替展开,生动揭示了奥德赛回乡的急迫与重要。《奥德赛》全书是从海仙卡鲁普索放奥德赛回家开始叙述的,接着顺着叙述了奥德赛在阿尔基努斯王国的故事,再然后奥德赛详细地向国王讲述自己十年的海上历险,像经历了枣食者、食人部落、埃俄利亚岛、进冥府、全军覆灭等劫难,中间穿插着忒勒马科斯外出寻父及家中求婚者嚣张的境况,最终奥德赛回乡,在诸神的帮助下化为乞丐,与儿子忒勒马科斯联手杀死求婚者,并建立和平盟约,故事也在亲人相认的大团圆下欢快结束。 二、《奥德赛》的艺术特色: 1、史诗规模宏伟,内容丰富。《奥德赛》用一万两千多诗行极为广阔地反映了由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希腊社会风貌;除此之外,《奥德赛》能够抓住当时社会的重大矛盾,以巨大的艺术力量深刻地表现出了童年时代希腊人向自然战斗的英雄精神。其中奥德赛在与化为大自然的海神波塞冬的战斗中就能体现出来。 2、叙述精湛、结构完整统一、。史诗涉及的内容繁多,但通过戏剧式的集中、概括和浓缩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小段时间、一个人物或突出事件上,将其它的故事以穿插或倒叙的方式表现出来,既反映了事件的全貌,又突出了重点,显示了叙述的严谨与统一。像在《奥德赛》中,把10年的故事历险压缩在40天,具体又只写了五天。在叙述上,全书从海仙卡鲁普索放奥德修斯回家开始叙述,接着顺着叙述了在阿尔基努斯王国的故事,再然后奥德修斯向国王讲述自己过去的海上经历,插入了奥德修斯的回忆,这是典型的倒叙手法的运用。在结构上,史诗以奥德赛返回家乡为主线,辅以儿子忒勒马科斯外出寻父为副线,主副线错落有致地交替展开,生动揭示了奥德赛回乡的急迫与重要。 3、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了众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史诗中人物众多,天神、英雄、贵族、女性、怪物等皆特征鲜明、生动活泼。在具体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史诗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方式,达到了突出不同人物个性特点的目的。如在描写奥德赛善言狡诈谨慎时,就通过他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像他刻意隐瞒身份,向女神雅典娜撒谎,像养猪人欧迈俄斯编造长篇故事等。除此之外,史诗还使用了程式化语言的使用,这种用语可以点明被修饰者的某个特点或特性,达到了一种修饰与强调的目的,有助于听众或者读者记忆和理解。像在描述奥德赛时,史诗就多次使用“莱尔特斯之子,宙斯的后裔,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的诗句,将奥德赛的聪明智慧形象地展现出来。 4、语言质朴、自然、叙述明晰轻快又不失沉稳与庄严,大量使用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便于记忆与传诵。如在《奥德赛》中,“心事重重的奥德赛辗转反侧,苦思难眠,像一条翻烤的大香肠”,史诗运用了众人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把奥德赛比作成“翻烤的大香肠”,从而“调剂”了史诗的冗长与枯燥,使作品平添了

《奥德赛》中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奥德赛》中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内容摘要:《奥德赛》和《伊利亚特》是古希腊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史诗,统称为《荷马史诗》。本文以《奥德赛》中体现出佩涅洛佩的“智慧机巧”的纺织寿衣和弯弓招亲的计谋为出发点,来解析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奥德赛》佩涅洛佩女性主义 一、引言 《奥德赛》中涌现出诸多积极活跃的勇敢女性,呈现出女权主义思想的色彩。而这部史诗也流露出对女性的怀疑,如女性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做出有违道德的事情,这尤其造成了阿伽门农否定女性的态度。虽然作者努力塑造一个美好的女性形象,但这些都是透过男性角色的角度,即通过男性眼睛和话语表现出来的。因此,它也有厌恶女权主义的痕迹。这些不免让人对《奥赛罗》中的女权主义产生疑惑。 二、《奥德赛》中女性主义的凸显 自《奥德赛》这部史诗创造完成之始,对于其中的女性主义,便出现了难以统一的观点。一些人认为《奥德赛》就是西方国家厌恶女性主义的源头。最突

出的“厌女主义者”阿伽门农的态度集中体现了这一点。他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是一个“坏女人”,丈夫不在家时,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而在奥德修斯的心中,女性分为两种,一种是温柔善良的,一种是危险可怕的。这使作者看待的女性主义的态度更加难以辨别。 《奥德赛》中,佩涅洛佩是贤妻的代表人物。她几乎把所有优点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拥有美貌的同时,富有智慧,体现了女性的价值。在这部史诗中,佩涅洛佩成就了她丈夫――奥德修斯完整的人物形象,是所有人物联系的枢纽,是读者了解《奥德赛》的一个重要的角色。两个著名的故事与佩涅洛佩相关,其中一个是佩涅洛佩的织寿衣的计谋。织布与佩涅洛佩的形象休戚相关,除了以织布操持日常家务,还把织机编织的智慧融入到生活。佩涅洛佩用给公公拉埃尔特斯织寿衣的计谋来拖延求婚人,通过织布、拆布和重织这一系列过程,拖延三年的时间,等待丈夫归来。这一切离不开神明――纺织的守护神和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启发,从而显示出她聪明机智,善于使用谋略。 遭受女仆出卖,织衣计谋的事情败露之后,佩涅洛佩只能面对求婚者的求婚。此时,发生了第二个与她相关故事,即弯弓招亲的计谋。但是,对此进行研

《荷马史诗》简析

荷马史诗 一、英雄史诗的定义: 英雄史诗(Heroic Epic)在严格意义上是指起码符合以下标准的作品:长篇叙述体诗歌;主题崇高庄重,风格典雅;集中描写以自身行动决定整个部落、民族或人类命运的英雄,或近似神明的人物。 一种古老的、源远流长的韵文体叙事文学样式。与神话具有互为依存的关系。 史诗的分类: 1、传统史诗(又称“原始史诗”或“民间史诗”)——由作者根据民族扩张和战争时期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与传说加工整理而成。 2、文学史诗(又称“非原始史诗”)——由善于创作的文人以“传统史诗”为蓝本创作而成。 3、模拟史诗——模拟史诗宏大精细的形式和庄重高雅的风格,却用来表现平庸琐碎的主题。(神话的历史化和历史的神话化) 二、荷马传说 七城(?)争荷马 传说中的河神之子、俄耳甫斯的传人 顾名思义:跟随者、人质、盲人 三、史诗体系 古风时期有关特洛伊战争的史诗就已形成体系。 该体系由如下八部史诗构成: 1.《库普利亚》(Cypria),又译《塞浦路亚》 2.《伊利亚特》(Iliad) 3.《埃塞俄比斯》(Aethiopis),又名《阿玛宗尼亚》(Amazonia) 4.《小伊利昂》(Little Iliad) 5.《伊利昂的毁灭》(Iliu Persis) 6.《返乡》(Nostoi) 7.《奥德赛》(Odyssey) 8.《特勒哥尼亚》(Telegonia) 主题(The Epic Circle) 《库普里亚》:不和的金苹果;帕里斯的裁判;劫海伦;奥里斯港的集结(献祭伊菲革涅亚);战争前九年的进程。 《埃塞俄比斯》,或名《阿玛宗尼亚》:赫克托耳死后的战况,阿喀琉斯之死。 《小伊里昂》:争夺战盔;盗圣像;木马计。 《伊里昂的毁灭》:众人与木马(拉奥孔);破城。 《返乡》:阿伽门农之死;墨涅拉奥斯经埃及返乡。 《特勒哥尼亚》:奥德修斯及其子的奇怪结局;佩琉斯与忒提斯帕里斯的决断 四、《伊利亚特》 (一)情节 第一次愤怒

奥德修斯人物形象分析:半神半人身上的品质

[键入文字] 奥德修斯人物形象分析:半神半人身上的品质 奥德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在罗马的神话故事中被成为尤利西斯或者是尤里克塞斯,是希腊西部伊塔卡岛之王,曾经出使特洛伊要求归还海伦,但是却没有获得成功,于是特洛伊战争就爆发了。奥德修斯是特洛伊战争中希腊盟军一方著名的智勇双全的英雄,特洛伊木马计就是奥德修斯想出来的,下面做一下奥德修斯简介。 奥德修斯简介:奥德修斯并不想参加特洛伊之战,于是佯装发疯,但是却被帕拉墨得斯识破,最终不得已参加了特洛伊战争,从此之后奥德修斯心中对帕拉墨得斯产生了怨恨,加上奥德修斯对帕拉墨得斯的嫉妒,使得奥德修斯后来在战争之中诬陷了帕拉墨得斯与特洛伊人有勾结,导致了阿伽门农将帕拉墨得斯处死在海边。后来奥德修斯与大埃阿斯比试打了一个平手,堪称是希腊盟军中智勇双全的人物。后来奥德修斯与大埃阿斯争夺阿喀琉斯的盔甲,奥德修斯能言巧辩,使用计谋最终获得了阿喀琉斯的盔甲,大埃阿斯因此自杀身亡。后来奥德修斯献出了木马计,最终攻陷了特洛伊城,特洛伊城市被攻陷之后奥德修斯在特洛伊进行了大肆的杀戮与劫掠,后来就坐着船回国了。 奥德修斯的回国之路可以说历尽艰辛,在海上漂流了十年才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但是等到他回到自己国家的时候,因为奥德修斯长达二十年的时间没有消息,所以伊塔卡岛的人们都传说奥德修斯已经死亡,这个时候贵族的子弟们都在争着向奥德修斯的妻子求婚,想要成为伊塔卡岛之王,奥德修斯的妻子想尽了各种办法拒绝他们,这些贵族子弟占据了王宫,在里面吃喝玩乐。奥德修斯回到家的时候看到了贵族子弟的作为,他化妆成为一个乞丐,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并且与儿子一起努力终于除掉了在他的家中胡作非为的恶少,与自己的妻子团聚,并且重新成为了伊塔卡岛的王。 1

有关奥德赛读书笔记

有关奥德赛读书笔记 奥德赛读书笔记800字1 《奥德赛》是罗马盲诗人荷马所著,与《伊利亚特》并称为《荷马史诗》。书中写了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胜利后返回家园的波折经历,表现了奥德修斯勇敢、坚强、聪慧的良好品格。这本书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展现了古代希腊人民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对神灵的崇敬和赞美。 奥德修斯是故事的主人公,有着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经历,这些经历也就锻造出了他的一颗坚强勇敢的心。当然,在这许多的经历之前,他就已经很勇敢了,不然就不会趁着独眼巨怪熟睡之际刺瞎它的眼睛了。他也是一个很聪敏的人,在灾难面前冷静思考,用智慧一次次幸运地逃脱了死神的手掌,摆平了整日在自己家中饮宴欢乐的求婚人。我很钦佩他身上所具有的优良品格,并会以他为榜样,继续我以后坎坷的生活。 书中的其他人物也值得去学习,就比如神样的特勒马科斯,英雄奥德修斯的儿子。他在得到目光炯炯的女神雅典娜的暗示之后,勇敢地起身前往异地打听父亲的消息,“他的心灵注进力量和勇气”。还有奥德修斯的妻子,审慎的佩涅洛佩,用计敷衍求婚人,忠诚地等待着丈夫的归来。这两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同样会向着他们努力。 在一个故事中,一般都会塑造一些反面人物形象来衬托正面人物。这部书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整天在奥德修斯家中耗费他的家产的狂

妄的求婚人了。他们在我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的,可是当时的社会并不像现在这样。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奥德修斯最终把他们全都用箭射死了,这也是他们应得的报应。 这本书还有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语言的精炼及优美,这也有译者的一份功劳。我在看和它同一系列的《培根随笔集》时,发现语言很生硬,而且还让整部作品显得有种自大的傲气,这使我在阅读时感觉不太好。而《奥德赛》则翻译得很不错,当然两部作品不是同一人翻译的。 开头就已说过,这本书应该算是朗读完的。我以前曾听过一些《人类的解放》(房龙)朗读带,是女声读的,觉得声音很悦耳,于是在朗读时就效仿着,渐渐地找出了一些语感来,以后还要再多多朗读,这样才会有好的语感。 奥德赛读书笔记800字2 《奥德赛》着重描写了希腊主要将领之一、伊塔卡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亚城堡之后历经十年漂泊返回家乡的故事。奥德修斯在回归过程中历尽艰险。故事以众神决定让奥德修斯返回家园为起点,分为两条线,一条是在奥德修斯的家里,向奥德修斯的妻子佩涅洛佩求婚的人们每天宴饮,耗费他的家财,奥德修斯的儿子特勒马科斯愤恨求婚人的恶行,在宙斯的女儿雅典娜的感召下外出探寻父亲的消息。他先去了皮洛斯询问涅斯托尔,然后又去斯巴达拜访墨涅拉奥斯。另一条线索是奥德修斯被女神卡吕普索放回家以及在回家途中的遭遇 风暴被雅典娜所救到达费埃克斯,在国王阿尔基诺奥斯的帮助下最终

奥德赛读书笔记

荷马史诗奥德赛读后感 首先,谢谢让我重新拾起这本书 在初三时的暑假曾看过一遍,当时第一感到就是无趣,那种诗体式的叙述让我很不适应, 很快便读完了,但几乎没什么感到。 只是看了一些离散的希腊神话,印象很含混 对于荷马史诗在西方文学史的地位虽懂得,但看过后也不明确为什么 当然,以前看完神曲同样的问题也存在着 下面进入正题,谈谈这次读后感想,总共花了约两星期看完,感想很深,在此列出,由 于时间问题,只是从慷慨面稍微收拾了一下,会有些零乱,请体谅。 一,从整体分析 1.叙事方法 古老的年代带给我们的并不是想象中简略,幼稚的平铺直叙 单从奥德赛来看,古希腊人在讲故事方面丝毫也不比现代人逊色 插叙,倒叙都夹杂其中 奥德修斯刺激,艰苦的逃亡生活并没有简略的从正面描写,而是经他人之口再加上奥德 修斯的回想组成。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全诗从两条线出发,奥德修斯的归来和其子特勒马科斯寻父(佩涅 洛佩思夫)这两条线同时进行,最终两条线并和,父子相遇,夫妻团聚,合力复仇。 将全文推向 这种叙述方法可以说是相当的有技巧的,可见,当时人们对故事情节的构思已达到很高 程度。 全部故事也因此扣人心弦 2 并非简略的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 全部故事的展开运用了多种伎俩 有时,似乎是主人公奥德修斯的自传,他的一举一动,心理运动都由第一人称写出。 可有时,荷马又跳出来,和奥德修斯对话,或者成为一位吟唱诗人,好似在酒桌前娓娓 叙来。 这使全部故事犹如一幅幅画面浮现,整体感到很生动,很有意思 3 这里,我个人比较赞成全诗大部分是由荷马一人完成 因为全诗的整体性保持的很好,没有明显的拼凑或碎片 或许其中的一些历险,神明,磨难都取材于当时广为流传的街头故事,寓言或吟唱诗人。 但这些必定是在荷马的收拾(很可能修正了很多以适应奥德修斯的性格特点)下进入《奥 德赛》的。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由于知识面和生活经历的关系必定会有所偏差。 不过我认为这个问题还是很值得思考的 4 关于神 从全部故事可以看出,古希腊人(每个人)对神的存在深信不疑,并且已融入生活中,事 事都离不开神明,处处都要考虑到神明的意愿。 畏惧侵占神明 而一些极为通俗的日常用语中也穿插着神明,如形容人的英俊,强健,形容环境的俏丽, 生活的美好,一切的一切,无论好坏都与神有关,都由神决定。 这种思想或许现代听起来有些愚蠢,但是我认为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思想是十分有意义的。

《奥德赛》(节选)教案1

《奥德赛》(节选)教案1 导读:学习目标: 1.与文本对话,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2.通过文本学习,深刻领会作品中人物强烈的思乡情感,特别是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认真阅读文本,品味作品中的重要语句,能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家园之思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的理解。 学习方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荷马和《荷马史诗》 荷马生活在希腊氏族社会解体,奴隶制开始形成的时代,经他记载留下了两部长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最早的诗歌,因此,荷马被称为欧洲诗歌的鼻祖。 现在西方学者根据史诗的语言和它的内容描写,一般认为荷马可能生在公元前9、8世纪之间。出生于爱琴海东边。古代传说又说荷马是个盲乐师。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每部都长达万行以上;《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共有12,110行,两部都分成24卷。这两部史诗开始时只是根据古代传说编的口头文

学,靠着乐师的背诵流传下来的零散篇章,荷马如有其人,大概就是最后把这两部史诗初步定型的职业乐师。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故事梗概大致如下:从前,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有特洛伊人的一座王都名叫伊利昂,特洛伊人是东方许多部族的霸主。当时在希腊地方的强大部族总称为阿凯亚人,有时在史诗中也称为阿尔戈斯人或达那亚人;阿凯亚人以迈锡尼的王阿伽门农为首。伊利昂城的王子帕里斯乘船到希腊,受到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款待,但他把墨涅拉奥斯的美貌的妻子海伦骗走,带回伊利昂城。阿凯亚人非常气愤,便由墨涅拉奥斯的哥哥迈锡尼王阿伽门农倡议,召集各部族的首领,共同讨伐特洛伊人。他们调集1,000多艘船只,渡过爱琴海去攻打伊利昂城,历时9年都没有把这座王都攻下来。到了第10年,阿伽门农和阿凯亚部族中最勇猛的首领阿基琉斯争夺一个在战争中掳获的女子,由于阿伽门农从阿基琉斯手里抢走了那个女俘,阿基琉斯愤而退出战斗。《伊利亚特》的故事就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开端,集中描写那第10年里的51天的事情。由于阿凯亚人失去最勇猛的将领,他们无法战胜特洛伊人,一直退到海岸边,抵挡不住伊利昂城主将赫克托尔(帕里斯的哥哥)的凌厉攻势。 阿伽门农请求同阿基琉斯和解,请他参加战斗,但遭到拒绝。阿基琉斯的密友帕特罗克洛斯看到阿凯亚人将要全军覆灭,便借了阿基琉斯的盔甲去战斗,打退了特洛伊人的进攻,但自己却被赫克托尔所杀。阿基琉斯感到十分悲痛,决心出战,为亡友复仇。他终于杀死赫克托尔,并把赫克托尔的尸首带走。伊利昂的老王(赫克托尔的父亲)

无悔的人生需要一场奥德赛之旅

无悔的人生需要一场奥德赛之旅 有些父母格外溺爱自己的孩子,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出远门,去外面的大世界闯荡,一心把他们拴在身边,生怕在外边儿吃苦受累,结果是耽误了孩子一生。我听到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我自己的两个表妹都是被父母耽搁了的。 大表妹人长得格外标致,一米六八的个子,长得像梁咏琪,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对人物的言谈举止那模仿得可真是维妙维肖,天生的戏胚子,可惜她奶奶不想让她去北京念电影学校,觉得干那一行是吃青春饭,不保险。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舍不得自己的亲孙女去外地。小表妹,从小踢足球,前腰前锋边锋都能打,曾经代表她们小学打遍兰州市无敌手。上中学以后,她爸不让她踢了,理由跟上一个一样,青春饭、没前途等等。结果孩子高考没考好,去了一个大专,基本上也看不到太大的希望。 我知道家长这样选择受大环境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前景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是,父母以爱的名义替孩子包办一切,想要让孩子幸福。但是幸福在我看来,根本不是一个别人能给你的东西。学生们问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才是幸福啊?苏格拉底带领青年们来到海边,让他们自己动手伐木砍树,然后造出一艘小船来。接着大家一同将船划入海水中。大家乘船坐在大海上,微风徐徐吹来,苏格拉底说,孩子们,这就是幸福! 是的,幸福从来都是自己创造的。价值、意义、尊严、荣耀、快乐,人类最美好的这些精神产品,都是只有自己动手去创造才能表现出来。现成的东西即使给你再多,你也不会有太多快乐。在这一点上,上帝是绝对公平的。我觉得一切人的心理感知范围都是差不多大的,快乐和痛苦的阈值都很相近:锦衣玉食过惯了,来再多的物质享受,他也不会幸福。对于我们穷人家的孩子,小时候吃上一顿鱼可能就觉得很快乐,而有些富可敌国的人,即使父母送她一艘快艇,她没准也乐不起来。人不是宠物,而太多的家长,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当宠物养。他们爱孩子的方式是错误的,是自私的,是霸权主义的。这类家长或日后的老公,不懂得尊敬孩子以及伴侣身上那人之为人的宝贵之处,那“异于禽兽者”的部分,那配得上最高尚东西的品质,因此也不懂得怎么样去爱。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弄明白,人是怎么一回事,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因为只有明白这些问题,才会懂爱是怎么一回事。 人和动物、静物、无机物区别的地方在于,人没有固定的本质。当然,这是存在主义的老生常谈。但我说的,并不只是纸上谈兵。黑格尔早说过,同样一句话,年轻的孩子与历经沧桑的老人说出来,完全不一样。没有经历和体悟,道理就没有力量。我最“感谢”我父母的地方,就是他们从来没有试图培养过我。一切任我自己说了算。当然,这在我生命的前17年是“害”了我,彻彻底底地让我成为一个小混混,一个东飘西荡不做好事、不务正业的孤魂野鬼。但是,也正是这种放任自由的管教态度,让我自己有一个“发现”自我的机会和过程。也就是说,我通过自我启发开始了自己的奥德赛之旅。 我们都知道“优哉游哉”的故事。有些父母总拿这个故事教育孩子,接受这种教育长大的孩子也只知道说:“只有过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人生的本义,才是生命的真谛。”但是,一个没有真正出走过的孩子,怎么可能真正回到自己的家呢?不论是精神上的离家出走,还是肉体上

奥德修斯人物形象分析

奥德修斯人物形象分析 奥德修斯是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罗马神话传说中称之为尤 利塞斯或尤利克塞斯。是希腊西部伊塔卡岛之王,曾参加特洛伊战争。下面是给大家的奥德修斯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奥德修斯人物形象分析 奥德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是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 也是《奥德赛》中的主人公,无论是在哪部着作中奥德修斯的形象都是很丰满的,展现出了智勇双全的高大形象,当然也可以说其是诡计多端,但是正是这样的多智多谋才使得奥德修斯最终得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下面就做一下奥德修斯人物形象分析。 奥德修斯人物形象分析一:奥德修斯首先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在特洛伊战争中奥德修斯通过自己的智谋得以存活下来,并且最终献出了木马计,使得长达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终于以希腊盟军的胜利而结束,所以说奥德修斯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这一点相信任何人都是不会否认的,而且这种智勇双全在《奥德赛》中更是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 奥德修斯人物形象分析二:奥德修斯还是一个具有抗争精神和 奋斗精神的人。奥德修斯在回国的途中经历了种种困厄,但是这些困厄始终不能打磨掉奥德修斯回归自己的家乡的心愿,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泊了十年之久才最终回到了家乡,如果不是一个具有抗争精神和奋斗精神的人我想很可能就会在中途放弃了,也可能被回家的困难吓住,放弃回归了。

奥德修斯人物形象分析三:奥德修斯还是一个坚贞不渝的人。奥德修斯在回归的途中遇到的不仅仅有困厄,而且还有诱惑,奥德修斯在途中遇到了女神的青睐,女神主动逼迫奥德修斯与其欢合,如果不是一个对自己的妻儿,对自己的家乡忠贞不渝的人可能就会在半路上与女神相约百年了。 奥德修斯的故事 奥德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智勇双全的英雄,对于奥德修斯来说其智谋要远远的高于他的英勇,在这个神话故事中奥德修斯一直都是依靠着自己的智谋取得了一场场的胜利的,奥德修斯不仅仅在特洛伊战争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带着赫赫战功回到了家乡,并且重登王位,可以说奥德修斯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下面讲一个奥德修斯的故事。 奥德修斯不愿意受到征召前去参加特洛伊战争,所以当希腊人扎到奥德修斯让其参加特洛伊战争的时候奥德修斯佯装已经发疯,在田地里耕地,并且将盐播种到地里,但是奥德修斯的这一疯狂举动瞒得过别人却没有瞒过同样具有高超的智慧的帕拉墨得斯,帕拉墨得斯把包在襁褓里的忒勒玛科斯抱来放在奥德修斯要犁耕的垅沟中,于是奥德修斯只好停下来。装疯的把戏被识破了,他不得不参加希腊联军的远征。在希腊人的军队中帕拉墨得斯具有非常高的威望,这也得到了奥德修斯的嫉妒,再加上帕拉墨得斯逼迫奥德修斯参加特洛伊战争的事情让奥德修斯时刻难忘。后来帕拉墨得斯主张从特洛伊撤军结束这场战争,这个时候奥德修斯将金银财宝藏在帕拉墨得斯的帐篷内,

荷马史诗分析

就《荷马史诗》分析希腊历史与人物 姓名:张洪 学号:1208040350 班级:自动化121班 我喜欢运动,崇上生命在于运动,体育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世界上最大型的体育活动奥运会乘载着近代人类的体育发展史,而人类第一界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据说希腊举办第一界奥运会是为了和平而举办的,具体是什么情况其实我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将就《荷马史诗》的内容分析一下古代希腊的历史与人物特点。 《荷马史诗》并非一人所作,是当时古希腊游吟诗人的集体成果。《荷马史诗》以扬抑格六音部写成,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它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返绮色佳岛上的王国,与妻子珀涅罗团聚的故事。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很高价值。这部史诗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这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创作,在思想上和艺术具有局限性。但是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从艺术技巧或者从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它在西方古典文学中一直享有最高的地位。从公元前 8、7世纪起,就已经有许多希腊诗人摹仿它,公认它是文学的楷模。两千多年来,西方人一直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 其中有一段故事是这样写的:从前,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有一座特洛伊人的王都名叫伊利昂,特洛伊人是东方许多部族的霸主。当时在希腊地方的强大部族总称为阿开亚人,有时在史诗中也称为阿尔戈斯人或达那亚人;阿开亚人以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为首。伊利昂的二王子帕里斯乘船到希腊,受到斯巴答王墨涅拉奥斯的款待,但他和墨涅拉奥斯美貌的妻子还伦一见钟情,两人私奔逃回伊利昂。阿开亚人非常气愤,便由墨涅拉奥斯之兄——迈锡尼王阿伽门农倡议,召集各部族的首领,共同讨伐特洛伊人。他们调集一千多艘船只,渡过爱琴海去攻打伊利昂城,历时9年都没有把这座王都攻下来。到了第10年,阿伽门农和阿开亚部族中最勇猛的阿喀琉斯因为争夺一个女子,而爆发了矛盾,阿喀琉斯愤而退出战斗。战争都是由于民间感情纠纷而引起的,期间数年的战争,多多少少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战争虽是可以达到统一的目的,但会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古代希腊竟为这点小事而发生战争,实在是难以想到这个国家竟到如今都还有一个稳定的国力,简直不可思议。 《荷马史诗》里面提到,当时铁器代替石器,把国家发展之路推向高潮,就此希腊历史迅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后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一举成为爱琴海的霸主,但是由于由两部分组成,因为地域差异,人文差异,总终也免不了经受再次战争的洗礼。 在史诗中,我们还可看到以人为本思想的反映,赞美人的智慧,嘲笑神的邪恶,赞美、歌颂人间,蔑视上天,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又常常是同歌颂民族贵族

_奥德赛_的认识论启示_寻找西方认知史上logondidonai的前点链接

《奥德赛》的认识论启示 ———寻找西方认知史上l ogon didonai的前点链接 陈中梅 内容提要 秘索思(mythos)和逻各斯(l ogos)是研究西方认知史发展的两个“元”概念。 秘索思古老,逻各斯新兴,但西方文化从荷马史诗开始就有不过多执迷于巫卜和非理性叙事的传统。文学是培育西方理性学观的摇篮,《奥德赛》里的主要正面人物几乎全都或多或少地具备实证的意识,他们的求证(或信证)行为反映了时代推崇的“务实”精神,明显不同于成诗年代更早的《伊利亚特》里人物的轻信。公元前5世纪,l ogon didonai(λóγονδιδóναι)已成时尚,西方学者注意到了这一点。然而,他们忽略了逻各斯不仅可以,而且事实上也的确有一个与之形成对接的学理先驱,几乎所有的人都未曾想到有必要可标示地寻找l ogon didonai的同一走向的前点链接。本文试图在mythos与l ogos之间找到一个中继点,提请学者们重视sēma的作用。 通过细致和缜密的分析,文章论证了sēma(moi)ei pe的标示功能,认为它具备极强的应释潜力,可以像l ogon didonai一样担当重任,为人们精当把握和学术化定位西方认知史的发展阶段,提供一个新的或许能起导向作用的坐标。 关键词 探察实证认知史sēma sēma(moi)ei pe 公元前5世纪,逻各斯(l ogos)和由它所标志性地昭示的逻各斯(亦即理性)精神,已经在希腊学界和酷爱谈论的希腊人的智性生活中大致站稳了脚跟。在逻各斯耀眼的理性光芒的映衬下,老资格的秘索思(mythos,“神话”、“故事”)相形见绌,退居守势。希罗多德选择用l ogos(复数l ogoi)指称他的《历史》,①而另一位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得,则在写作中对传统的秘索思采取了更为审慎的态度。②至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的识事主流已经成功完成了近当代西方学者们津津乐道的“由神话(myth)到逻各斯(l ogos)”的转变。③人材辈出的哲学精英们走上了历史舞台,凭借逻各斯的强劲支持,哲学取代了诗歌,当仁不让地成为主导希腊思想系统形成和递进发展的主角。希腊人依旧对所有的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兴趣,发生变化的只是求知的方式,即由原先对神学释事的严重依赖,转而崇尚人的智性、分辨能力和澄明的逻辑感。希腊词l ogikē(逻辑)派生自l ogos。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希腊人,理性的探索不存在禁区。世界 ? 5 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